-
1 # 珠峰大本營
-
2 # 好色好風景
離去角、接近角、離地間隙、底盤懸掛系統、輪胎、低轉速高扭矩的動力系統,以及四驅系統都是影響越野透過性的因素。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底盤懸掛,越野車過交叉軸道路的姿態和城市suv一定不同的關鍵因素。
-
3 # 懂不懂都聊
不是很專業地告訴您,影響越野車透過性的因素主要有最小離地間隙,最大涉水深度,接近角和離去角。
最小離地間隙,實際上不是固定的,同樣的底盤高度,軸距短的透過性就好,就能少出現託底的險情出現。
最大涉水深度就是車輛所能達到的安全過水深度,超過這個深度,有可能就會對發動機造成損害,比如進排氣,行車電腦,電路等等。
接近角和離去角就要不好表述了,可以透過圖片理解,接近角小的車容易損壞前保險槓等一些部件。離去角小的車,容易損壞後保險槓。
當然了,這些都可以透過改裝,來增加透過性。至於其它的一些功能,比如說差速鎖,是為了加強脫困能力,就不必過多解釋了。
-
4 # 小楊車談
離去角、接近角、最小離地間隙、底盤懸掛系統、輪胎、低轉速高扭矩的動力系統,以及四驅系統都是影響越野透過性的因素。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底盤懸掛,越野車過交叉軸道路的姿態和城市suv一定不同的關鍵因素。
-
5 # 走了八千里的小馬哥
三分車七分胎,可想而知選一款合適的輪胎是第一要素,其次離地間隙,離去角,接近角是硬指標。再次之就是四驅系統,當然最好是有高低四驅的切換,如果可以搭配後橋差速鎖(中差最好有)前橋就見仁見智了。當然考慮到極限越野的話最好是非承載式車身搭配全尺寸備胎
-
6 # 鐵牛二
汽車動力大小、最小離地間隙、接近角、離去角、縱向透過角等。另外,汽車的最小轉彎直徑和內輪差、轉彎通道圓及車輪半徑也是越野汽車透過性的重要輪廓引數。
-
7 # AUTO老司機
越野文化自汽車發明以來就一直存在,在當時那個年代,很多地方的路況非常糟糕,所以車輛透過性往往是消費者選購的首個考量因素。隨時經濟的發展,中國的道路狀況越來越好,消費者的用車需求也在潛移默化的隨之改變。時至今日,汽車的發展方向毫無疑問是朝著舒適性、運動性和豪華感邁進。但仍然有相當一大部分汽車愛好者對於汽車透過性或是說越野有著原始的熱愛,小編也是其中之一。就越野而言,我認為越野不光是挑戰車輛極限的專案,更是釋放自己內心的野性,並且與自己愛車一同挑戰並戰勝困難的一個旅程。我想,很多有越野經歷的朋友,可以理解我所說的那種感受。所以,很多越野愛好者也為這個目的不斷提高越野車的能力,那麼問題就來了,影響越野能力的因素到底是什麼?
越野是個非常大的話題,很難將方方面面都聊得透徹,但要回答上面的問題,我認為還是首先要區分一下越野的範疇,不同的越野範疇對應著完全不同的越野環境,和對應車輛需要的越野素質。我認為越野可以大體分成兩個範疇,一個是輕度越野,另一個是重度越野。那些動不動就飛坡,傷車的行為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
輕度越野
輕度越野很好理解,我認為可以把城市周邊的短途穿越或輕度交叉軸的野外路況代表輕度越野。對應車輛來說,城市型四驅SUV可以勝任。在輕度越野路況下影響越野能力的因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 輪胎;
2. 懸掛行程;
3. 四驅能力。
逐項來說,輕度越野路況,對於車輛的機械素質要求並不高,而與路面接觸的輪胎就直接決定了車輛是否能順利透過。說到脫困本質,無非就是輪胎與路面有足夠的摩擦力可以推動車輛前行。對於城市型SUV來說,基本配備偏向公路駕駛的輪胎,胎紋比較淺,輕度越野路況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尖石頭,稍不注意就會爆胎。如果越野過程中輪胎破了,這不光是能否透過障礙的問題,而是車輛是否能繼續前行的問題,此時不管車輛的機械素質再強大也無濟於事。所以,在輕度越野時,一套堅固的AT輪胎是保證行程安全的首要因素。並且AT輪胎的大花紋可以大大增加抓地力,有時候脫困往往就只差這一點抓地力。
輕度越野,並非有很多極限的交叉軸等惡劣路況,剛才也說到脫困的關鍵在於四個輪子都有抓地力,第二個決定因素就是懸掛行程長。如果懸掛行程足夠長,在很多輕度交叉軸路況,四條輪胎甚至不用脫離地面,此時不管是何種四驅,都可以脫困。更何況,車輪不離地還可以使車輛更平穩,不用擔心車輛會發生“蹺蹺板”。目前來看,基本上城市型SUV都採用承載式車身,而受限於承載式車身結構,在懸掛行程這個指標上,都不能令人滿意。所以對於城市型SUV而言,脫困的任務只能更多的交給四驅系統。
往往廠家極度宣傳的四驅能力我放在輕度越野的第三項,原因在於,在越野路況中如果已經到了考驗車輛四驅能力時,就已經離車輛的極限不遠了。在我認為,車輛的四驅能力是車輛脫困最後的底牌。我們應該把更多解決困難的冗餘量放在亮出底牌之前。最優的狀態是讓輪胎來承擔更多的壓力。在一般情況下,即使單純的只將公路型輪胎換成AT輪胎,就可以將車輛的越野能力提高30%,甚至更多。
重度越野
重度越野的領域與輕度越野的領域完全不同,同樣,我認為還可以再細分出兩個分支,一個就是長途穿越,另一個就是攀爬。如果說輕度穿越不會脫離人類文明半徑很遠,那麼重度越野環境下,很可能開一天車都看不到半個人影。對於重度越野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有四個重要的客觀要素,而且這四個重要因素不分前後,同樣重要,分別是:
1. 車輛可靠性;
2. 車輛舒適性;
3. 車輛越野配備;
4. 同行的夥伴。
對於長途穿越亦或者攀爬來說,可靠性是越野車的根本,即使越野配備再厲害,如果在半途壞掉的話,也是徒勞,甚至會危及生命。尤其是穿越無人區,前後上百公里可能連救援都找不到,這就要求車輛可靠性必須非常強,在野外可以當做值得信賴的夥伴。即使穿越不成功,還可以安全返回出發點。我們說的可靠性對應的是車輛本身,當然任何越野出行前都要對車輛進行全面的檢查和保養,保證車輛在最佳狀態下出行。在中國經歷多年考驗的豐田系越野蘭德酷路澤PRADO就是這樣的代表,也是很多越野愛好者穿越無人區的首選車型。當然絕不能以品牌論英雄,任何車輛或者零部件到了使用壽命都會故障率倍增,物理定律還是逾越不了的。
第二點,越野素質需要考慮車輛舒適性?說到這可能就會有疑問了,但彆著急,聽我慢慢說來。有過重度越野經歷的朋友不妨回想一下始末,一般來說我們會先開車出城,上高速行駛很遠,才會到達越野場地。以北京來說,周邊很少有這種重度越野路況可供越野車挑戰,動輒就要先開三四個小時的高速,如果舒適性不好,會讓你在到達越野場地之前就精疲力竭,全無出發時激動的心情,我想那些重改Wrangler的車主開長途去越野必定深有體會。中國的越野文化不像美國那麼極端,老美會把自己的越野車改的很極端,然後再開著皮卡拖到越野場地,或者直接拖著UTV出去耍。大家還是會將日常行駛和越野合二為一,集中到一臺車上。
而且在長途穿越的過程中,非常大機率會遇到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搓板路,在這種搓板路開過的朋友明白,懸掛舒適性有多重要。如果是懸掛很硬的車,搓板路高頻率的顛簸會直接讓車內人員非常難受,同時車輛也會高頻振動,會大大增加車輛本身故障機率。所以我認為車輛舒適性對於重度越野非常重要。
車輛越野配備自然不用多言,包括輪胎、大梁、接近角、離去角、縱向透過角、懸掛行程和四驅效能等等。對於攀爬來說,車輛配備的要求是最高的,我們提到的因素都是必備。此時適度的改裝還是必要的,比如更換一套MT的輪胎、增加一套底盤護板和適度升高車身。增加的底盤護板和MT輪胎可以提升安全性,況且MT輪胎胎面和胎肩的大膠粒還可以可以大大提升抓地力;適度升高的地盤可以提升接近角、縱向透過角和離去角這些硬引數。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車輛的並且被驗證過的成熟改裝方案。因為任何改裝都會打破車輛原廠的平衡型,也會影響到車輛可靠性。而四驅能力的強弱往往在最後才考驗到,遇到極端困難的路況,如果接近角、縱向透過角都不夠就直接宣告失敗,乖乖退回去重新找路。真實的野外障礙往往同時存在交叉軸、泥濘路等等,這時所以大家不要對越野車測試滑輪組的表現過分相信,滑輪組的表現只是測試客觀單一條件下四驅系統的能力而已。懸掛行程的作用在上文中已經說過了,不再贅述。
“單車穿越某某地”聽起來炫酷,但其實並不可取,我想說越野並不等同於探險,很多時候大自然並非看起來那樣溫順,難以預料的路況甚至天氣都可能困住車輛,即使是在車輛越野配置和可靠性都非常不錯的情況。這時同伴的幫助會大大提升脫困效率。而有時枯燥的長途穿越常常會讓駕駛員身心疲憊,甚至導致危險的發生,同伴的互相鼓勵也會降低駕駛員的疲勞感。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野外路況,大家吃住在一起,同伴的脾氣秉性和對越野的理解會決定這次旅程是否順利。所以選擇好的同行同伴和越野車就顯得尤為重要,會讓整個旅程事半功倍。
-
8 # 太嘚瑟必閃腰
影響透過性的因素有:
1、最小離地間隙
當汽車滿載、靜止時,支承平面與汽車上的中間區域最低點之間的距離稱為最小離地間隙。
2、接近角
汽車滿載、靜止時,前端突出點向前輪所引切線與地面間的夾角。接近角越大,越不容易發生觸頭失效
3、離去角
汽車滿載、靜止時,後端突出點向後輪所引切線與地面間的夾角。離去角越大,越不容易發生託尾失效。
4、縱向透過角
汽車滿載、靜止時,分別透過前、後車輪外緣作垂直於汽車縱向對稱平面的切平面,兩切平面交於車體下部較低部位時所夾的最小銳角。它表示汽車能夠無碰撞地透過小丘、拱橋等障礙物的輪廓尺寸。
5、最小轉彎直徑和內輪差
分別體現車輛在最小面積內的迴轉能力和透過狹窄彎曲地帶或繞過障礙物的能力。
6、轉彎通道圓
轉向盤轉至極限位置時:車輛所有點在車輛支承平面上的投影均位於圓外的最大內圓和包含車輛所有點在車輛支承平面上的投影均位於圓內的最小外圓。
轉彎通道圓的最大內圓直徑越大,最小外圓直徑越小,車輛所需的通道寬度越窄,透過性越好。
7、縱向透過半徑
縱向透過半徑(R縱):是汽車前後車輪外圓與汽車中部最低點相切的圓弧半徑,就是如圖所示的圓弧的R縱。
汽車的軸距短,汽車長度就短,最小轉彎半徑和縱向透過半徑也小,汽車的透過性就好。反之,不僅上述兩值變大,而且還易發生託底現象.
8、橫向透過半徑
橫向透過半徑(R橫):是指汽車滿載、靜止條件下,後橋或前橋的左右車輪內側與車橋最低點相切的弧圓半徑。
9、汽車的最大單位驅動力
由於汽車越野行駛的阻力很大,為了充分利用地面提供的掛鉤牽引力,保證汽車透過性,除了減少行駛阻力外,還必須增加汽車的最大單位驅動力。增大發動機扭矩、提高傳動系統的傳動比、限制載荷,會提高汽車的透過性。
10、最低穩定車速
當汽車低速行駛時,土壤剪下和車輪滑轉的傾向減少。因此,用低速行駛克服困難地段,可改善汽車的透過性。為此,越野汽車傳動系最大總傳動比一般較大。
11、汽車車輪
車輪對汽車透過性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為了提高汽車的透過性,必須正確選擇輪胎的花紋尺寸、結構引數、氣壓等,使汽車行駛滾動阻力較小,附著能力較大。
越野車為了獲得較好的透過性,會採取以下的方法:
(1)使用的輪胎具有寬而深的花紋。
(2)適當增大輪胎直徑和寬度
(3)使用低壓輪胎
(4)前輪距與後輪距相等,並有相同的輪胎寬度
(5)前、後軸負荷不同,前、後輪的輪胎氣壓也不同
(6)使用後輪驅動
12、採用液力傳動
當汽車裝有液力變矩器或液力偶合器時,能提高發動機工作的穩定性,使汽車可以長時間穩定地以低速(0.5~1.5km/h)行駛,從而可減小滾動阻力和提高附著力,改善汽車透過性。
13、使用差速器(鎖)
防止某一側完全滑轉而另一側完全不轉動。透過鎖止差速器,使兩側車輪短時間獲得相同轉矩並以相同轉速轉動而脫離壞路面。
14、採用獨立懸架
獨立懸架允許車輪與車架間有較大的相對位移,使驅動輪與地面經常保持接觸,保證較好附著效能,顯著提高汽車的最小離地間隙
15、使用驅動防滑控制系統ASR
透過控制系統和裝置,控制驅動輪使之保持處於最佳滑轉範圍內,保證汽車在驅動過程中的穩定性和轉向性。
16、駕駛方法
駕駛方法對汽車透過性的發揮有很大影響。在透過沙地、泥濘、雪地等鬆軟地面時,應該用低速檔;進人車輪可能滑轉地區之前,應將差速器鎖住;在滑溜路面上,驅動車輪輪胎上應套上防滑鏈條等。
-
9 # 記錄戶外GPS
建議以下十條:
1、前後橋,硬橋
2、發動機,動力v8或v6
3、差速鎖,三把鎖
4、升高,2—4寸升高
5、門式橋,賓士G
6、絞盤,前後絞盤
7、輪胎,MT或AT
8、涉水喉,提升過水透過性
9、輪轂,防脫圈,沙漠提升安全性
10、前後保險槓
回覆列表
1、軸距和輪距相對小,離地間隙越高
透過性越強
2、分時四驅,帶鎖透過性強
3、接近角、離去角越大,透過性越強
4、扭矩越大,透過性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