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ummy叔叔

    音樂也是循序漸進的,每個臺階都需要鼓勵,更需要觀眾。孩子每節課的新內容或者新曲子需要及時傾聽,讓孩子趁熱打鐵,沒有捷徑,都是要用練習時間堆積出來的,所以你的傾聽給了孩子鼓勵和自信,做一位孩子的粉絲,無形中也讓孩多練習了。何樂而不為呢。

  • 2 # 西北二條

    我有一個同事,他女兒學鋼琴,他也開始學鋼琴,女兒過八級,他也過八級。對於一般人,家長提供好的學習環境和好的樂器就好了!

  • 3 # 裡茶叔叔吉他日記

    在我教孩子並且陪伴家長的過程中,家長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兒就是「鼓勵」了,但其實很難,尤其是媽媽,在孩子的手下去的前三秒她就能馬上找到10個缺點,到了第五秒又找到另外10個。

    要忍住!爸爸媽媽要做的是「鼓勵」,要很努力的在孩子還明顯不行的表現中「勉為其難」但是又「很像的」找到幾個優點,誇獎鼓勵他。

    有些爸爸媽媽很不開竅,認為我看到孩子的缺點我怎麼能不講啊我這麼愛他(激動),孩子在批評中很快就失去成就感和興趣想放棄,即使繼續學習下去也是應付和勉強。如果反之學習過程中的氛圍是對的,孩子的成就感和興趣來了,那之後就是逼著不讓學都要自己偷偷學。

    我有些演講和教學就是在強調這些:有缺陷的家長和明顯不是大師常常犯錯的老師,對孩子的學習有多大的幫助!

  • 4 # 鄧柯

    給不懂音樂的家長朋友一些最實際的建議:

    1、把音樂理解成修養而非技能。評價孩子音樂學習的效果,不要單純粗暴地等同於考了多少級,練了幾首曲子,而是看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孩子是否快樂?是否感受到了音樂的美?音樂是否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啟發了他對各種事物的興趣?這些東西,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更深遠的,也是兒童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

    2、重視音樂薰陶。音樂是更為具體感性的(而不是抽象理性的),所以耳濡目染式的薰陶,要比干巴巴的說教有效得多。多帶孩子看音樂會、在音樂現場感受音樂的美感,自然會引發孩子對音樂的追求,進而堅定自己學習音樂的決心。所以週末有空時多去帶孩子去音樂廳看音樂會,管絃樂、合唱、鋼琴獨奏、獨唱……等等,各種形式都可以,開卷有益。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堂等都有很多價廉物美的音樂會(也就一百多塊錢,但水平通常都很高),有時候還會在週末的非黃金時段(如上午)舉辦針對少年兒童的普及音樂會,價格更便宜。有時間多陪孩子觀看這種演出,比全家窩在沙發裡面看電視,或者去電影院看爆米花大片,要有意義的多。

    假如沒時間去看音樂會,或者你所在的城市沒有這麼多文化活動,家長也可以在家多給孩子放音樂會的錄音或者影片。還有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給孩子朗讀一些音樂文化讀本,比如針對少年兒童的音樂家傳記,用閱讀的方式向孩子介紹那些偉大音樂家的生平,介紹古典音樂背後的知識,既增進了感情,又豐富孩子的知識面,引發他對音樂的熱情,是非常好的親子活動。

    需要注意的是,少年兒童的身體(尤其是聽力器官及神經系統)還在發育過程中,而一般的演唱會或者音樂節的演出現場的音量通常很大,可能會對孩子的聽力造成損傷。如果帶孩子去玩建議做好聽力保護措施(國外很多音樂節上父母也會帶著孩子來,但都會給孩子帶上隔音耳罩)。

    3、假如孩子的音樂學到一定的程度後,一定的技巧訓練和重複練習還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孩子因為一時的枯燥就逃避練琴,在音樂學習上就很難有提高(而且容易養成遇難事就放棄的習慣)。這中間的平衡,需要家長自己把握。

    4、音樂學習的科目需要慎重選擇。之前我在其他回答裡也提過,如果有條件的話,每個孩子都應該去學一學樂理和視唱練耳(並且輔以鋼琴,因為最直觀)。此外建議所有有條件孩子都去參加合唱訓練(合唱其實不怎麼花錢,主要是靠譜的少兒合唱團很少,在二三線城市就更少)。樂理和視唱練耳打的是音樂基礎,合唱培養的是音樂興趣。這幾項學好了,往哪個方向發展(器樂演奏、聲樂表演、作曲指揮),後勁都很足。即便以後不從事音樂專業,也會給孩子打下一個很好的音樂素養基礎。

  • 5 # 暖爸札記

    一說到學習音樂,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首先想到就是給孩子報樂器班。其實不用那麼著急,樂器中的琴鍵類,孩子4歲左右開始練習就可以,笛管類需要吹的樂器,要孩子大一些肺活量上去了才能練習。年齡較小的寶寶,爸媽們在家就可以給寶寶做音樂啟蒙。

    太早讓孩子學習樂器、是五線譜不見得是好的啟蒙方式。人天生就喜歡音樂,只要給孩子提供音樂環境,鼓勵孩子用音樂和律動表達感情,就可以啟蒙音樂。

    1、 提供多樣的音樂體驗

    對於剛接觸音樂的小寶寶,第一步是給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聽覺體驗。童謠是最適合小寶寶的音樂形式,童謠節奏清楚,曲調簡單,很容易引起寶寶的共鳴。除了給寶寶聽音訊以外,爸爸媽媽真實的聲音更能吸引寶寶,同時還能促進親子關係。

    除了童謠以外,生活中的聲音都可以成為音樂啟蒙的素材,比如下雨的滴答聲,火車和輪船的汽笛聲,小鳥或昆蟲的鳴叫聲。和孩子一起敲敲杯子和碗,聽聽不同材質發出的不同聲音,問問孩子聽到了什麼?試試看吧,孩子會喜歡這個遊戲的。

    2、 模仿唱歌和律動

    孩子還只會哼哼唧唧的時候,就會開始跟隨節奏扭動身體,還會試圖模仿各種聲音。當孩子會積極參與到音樂中,調動他們音樂天性的好時機就倒了。比如在唱童謠的時候,

    沒唱一句可以停頓一下,讓孩子補充,這樣除了培養樂感,也在促進孩子的語言學習和記憶力發展。

    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對身體的控制更好,動作協調性更好,會很喜歡跟著節拍晃動,在很多人面前表演跳舞,爸媽們要特別珍惜這段時間。孩子過了四歲,對他人的同理心變強以後,會越來越不願意當眾表演的。

    3、 鼓勵孩子即興表達

    隨著孩子長大,會唱的歌越來越多,會的動作越來越複雜,就有了“創造”音樂的基礎,這時候孩子可以玩的音樂遊戲更多了。比較簡單的遊戲,就是鼓勵孩子給聽到的歌曲伴奏,拍手、用手鈴、沙錘打節拍都可以,如果孩子在學樂器,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樂器去應和聽到的曲子。

    如果你的孩子在學習樂器,請給他們留出不按照樂譜自由玩耍的時間。練習樂器是枯燥的事,需要不斷重複訓練,才能讓手、眼、腦越來越協調。給孩子“亂彈琴”的機會,讓孩子在枯燥的練習中有放鬆的機會,也是給孩子用樂器表達情感的練習。

    當孩子慢慢學會記性的唱、跳、演,會用音樂和動作來表達感情,他們就變成了音樂的創造者。

    爸媽們應該給孩子提供多樣的音樂,不管是古典音樂還是流行音樂,不同文化的歌謠都可以讓孩子接觸,只要是好音樂,都會有跨越文化的感染力。

    和以上這些比起來,爸媽們對於音樂的態度更重要。如果你經常和孩子唱你喜歡的歌,帶著他聽你喜歡的樂曲,甚至和他一起玩樂器,孩子感受到你對音樂的愛,自然也會愛上音樂。

  • 6 # 音樂先聲

    從個人經驗出發,首先最重要的是給予孩子鼓勵和關懷。

    無論學習任何技能,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樣,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大量、反覆地練習,最終才能練出精湛的技藝。所以,在孩子練習過程中要多給予鼓勵,而不是責罵與嘲諷。

    我在剛開始學習時演奏的練習曲、音階、長音聽起來是相當枯燥乏味的,可以說是沒有什麼美感可言。尤其是手指不甚靈活的時候,一個音階練習曲跑不完整,中途斷掉又從頭開始的情況時有發生。印象最深的是當時家人的一句“吵死了,別練了。”雖然當時沒有表現出來,但其實心裡是難過的,在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總是被老師說聲音放不開、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棄,失去學習興趣。

    但同時如果孩子不願意練習,也應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教育。練習的過程固然是枯燥無味,應當從興趣引匯入手,有條件的話多帶孩子參加音樂會、聆聽知名演奏家錄音、參加音樂演出等音樂活動,當練習目的是為了演奏出令自己滿意的音色或者喜歡的樂曲時,積極性會大大提升,如果把音樂學習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不僅效率低下,甚至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對音樂失去興趣,這就與讓孩子學習音樂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並且在教師的選擇上,入門時儘量選擇有豐富教學經驗、自身技術靠譜的老師。現在音樂教育市場良莠不齊,在入門打基礎的時候一些基礎細節、習慣的養成不可小覷,一些教師本身教學經驗不夠豐富可能無法及時糾正,甚至將錯誤方法教給孩子,如果入門時未能掌握好正確的演奏方法,養成不良習慣,後期要再糾正是非常困難的。

  • 7 # 大菲教音樂

    大部分的家長都會覺得隔行隔山,不懂音樂沒有辦法陪伴孩子學習音樂。

    那其實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音樂”難道不是我們排解壓力非常好的工具嗎?KTV裡的音樂,欣賞喜歡的歌手,其實我們對音樂是有認知的,只是大部分人認為“此音樂非彼音樂”。

    韓菲老師願意竭盡所能幫助琴童寶爸寶媽們修煉音樂內功,做孩子最好的陪練老師。

  • 8 # 佑媽的育兒經

    音樂啟蒙的最好場所是家庭,不是興趣班。孩子出生以後,音樂啟蒙就可以開始,家長就是第一任音樂老師。

    0-1歲:讓音樂成為背景聲音

    1歲以內的小寶寶還不會說話,此時的音樂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背景聲音。家長在家可以多播放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注意,音量要小。

    媽媽的聲音就是小嬰兒的音樂。

    大自然的聲音也很美妙,不管潺潺的流水聲,還是嘰嘰喳喳的鳥叫聲,都可以多放給孩子聽聽。

    最有安全感的音樂是媽媽的聲音,媽媽可以多哼唱兒童、小曲,讓寶寶熟悉音樂的感覺。

    1-2歲:開始接觸天然樂器

    等寶寶大一點,光聽兒童和童謠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耳朵了。多聽聽有節奏感、風格不同的音樂,比如古典樂、爵士樂、流行音樂也可以。

    用家裡的水杯做打擊樂器

    現在也是讓孩子接觸天然樂器的好時候,如何做呢?

    先把身體當做一種樂器,透過拍手跺腳感知節奏,透過哼唱感受旋律。然後利用家中觸手可及的瓶瓶罐罐來做音樂啟蒙。

    在每個杯子裡放入不同的水量,用筷子敲擊子,杯子就發出不同的聲音。鼓勵孩子發現身邊有趣的聲音,由此產生對音樂的興趣。

    2-4歲:想象力讓音樂充滿畫面感

    當我們在看小說的時候,腦海裡通常會構想出當時的場景,人物形象,四周環境等。音樂也可以這樣。

    讓孩子邊聽音樂邊想象

    這個時期的孩子有表達能力,可以自由溝通,家長需要引導孩子聽音樂的時候發揮想象力。

    怎麼做呢,把自己喜歡的音樂放給孩子聽,同時分享你的感受。以童年這種歌舉例,家長可以一邊陪著孩子聽,一邊描述小時候的童年時光,在小河邊扔石子,在大樹下捉知了,在鄉村小道上奔跑……

    這樣分享音樂,不僅可以啟發孩子的想象力,也增進了親子關係。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你會發現孩子的感受變得更細膩,更豐富了。

    4歲以上:奔赴音樂會現場

    業內專家建議,欣賞和接觸樂器最好的方式是去現場聽音樂會。家長去聽音樂會之前,最好提前瞭解一下背景知識,講給孩子聽,讓孩子對音樂會充滿期待。同時家長要提前告訴孩子一些觀看音樂會的禮儀。

    帶孩子去音樂會現場

    家長和孩子達成一致後,再進音樂廳,就不會出現家長在認真聽,而孩子坐在座位上翻來翻去,鬧著要出去的尷尬情形了。

    經過前4年的薰陶,孩子這個時候就可能想學習某種樂器了。

    家長警惕2個最常見誤區

    當真正走上音樂學習的道路,家長又往往走入兩個極端誤區。

    一種是,任由孩子自由學習,一種是短時間內必須考證。這兩個都不對,都容易把孩子帶錯方向。

    很多孩子很喜歡音樂,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但是淺嘗輒止,不能發掘出真正的興趣,就算是很有天分、很有興趣的孩子,缺少紀律的監督,也會因為突然沒興趣了就放棄。

    任由孩子淺嘗輒止,不能發掘真正興趣

    家長需要建立的是刻意練習的紀律。當孩子發現自己學的比別人快,或者是談得比別人好,由此建立了自信和成就感,這樣形成的興趣才更長久。

    另外一方面,考級只是對於學習過程中的階段性測試,當演奏水平到達這個階段時,可以透過練習考級的曲目來評定是否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考級帶給孩子過重的心理壓力

    但大部分家長把它曲解成為升學的需求或者同齡人的攀比,盲目加快孩子學習樂器的進度。

    為了一張證書,孩子失去了學習音樂本該有的歡樂和情趣。

    最好的啟蒙是家庭薰陶,最好的教育是榜樣教育。

    父母愛音樂,引導孩子愛好音樂

    如果,家長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引入音樂啟蒙。

    等孩子長大以後,接受系統的音樂學習,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9 # China樂手

    對於不懂音樂的琴童家長,我認為可以從三方面幫助孩子:經濟,經驗,精神。

    一、經濟上多付出。都知道學琴很燒錢,家長不懂音樂沒關係,有懂音樂的老師,陪練和學習軟體。家長可以從財力上多付出一些。

    二、經驗上多幫助。學習是想通的,學習的方法也一樣,家長不懂音樂,但是可能有學習其他學科的經驗,有解決問題的經驗,有尋找規律的經驗……家長的經驗一定比孩子多。

    三、精神上多支援。所有的學習都是會面臨痛苦,困難。學習不是一件容易事。當孩子練琴的時候多陪陪,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多鼓勵,當孩子有所收穫進步的時候多誇獎,為孩子提供一個有音樂氛圍的環境,多陪孩子聽聽音樂會,一起讀讀音樂人傳記故事,這些精神食糧也是很有利於孩子學琴的。

  • 10 # 吳瓊Cissy

    很多人無法進入音樂的世界,往往找不到與音樂建立聯結的方式。有的媽媽很頭疼,覺得自己唱歌不好聽,剛唱一句老公就說”你跑調了“;有的爸爸五音不全都不好意思開口,如何教孩子唱歌,想著萬一要是影響孩子的音樂聽覺敏感度怎麼辦?如果換個角度去思考,當家長把孩子當成上帝派來和家長一起感受音樂的天使,焦慮會小很多。

    當家長音樂感受的多了,慢慢就能聽出來音樂裡各種情緒的抒發和畫面的表達,再和孩子交流分享,不僅對孩子的聽想能力有幫助,還能瞭解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聽想能力也就是聽音樂時腦海中聯想到的畫面,指的是聽覺想象力。

    家長不是一定要讓孩子成為音樂家,而是帶著孩子一起與音樂進行更深度的聯結,在未來孩子表達和分享的時候,孩子會回憶起音樂曾經帶給孩子的觸動、靈感、慰籍和溫潤。

    如何和孩子一起感受音樂,增強表達輸出呢?

    從玩節奏入手

    大量研究表明,節奏跟大腦認知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家長可以回想一下,全世界的音樂型別,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些底層規律是共通的。這就是節奏,雖然家長可能不懂音樂,也不懂音樂中的語言,但可以跟著音樂一起律動的原因,就是因為節奏。

    朋友家的女兒果兒特別喜歡節奏感強的音樂,尤其是羅大佑的《皇后大道東》,在她六個月時,聽到就會雙膝跪地,雙手著地,在那邊隨著音樂搖晃身體,特別有節奏感。

    後來果兒提前上了幼兒園剛兩個月,朋友反饋果兒不怎麼哭鬧適應的很好,幼兒園老師說果兒在幼兒園跳操歌《身體音階歌》中節奏感特別好,也經常表揚果兒能大膽的在公眾面前發言。

    音樂帶給孩子的表現欲,不僅是讓孩子聽到音樂會做動作或會唱歌,更重要的是是一種單純的表現方式,讓孩子可以在公眾面前敢於大膽的表現自己。

    孩子能夠在音樂中得到多少體會,往往取決於孩子和音樂間究竟有多少、多深的連結。

  • 11 # 使用者64460362569

    1.讓孩子對音樂產生興趣

    2.知道孩子的喜好,鼓勵孩子,支援孩子堅持下去。讓孩子知道,成功需要不斷的堅持

    3.給孩子找一個好的音樂老師,也會有幫助

    最後,祝願他能夠勞逸結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 12 # 老斑鳩i

    我覺得首先第一點

    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興趣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

    孩子有沒有天賦 如果沒有 我們要引導他去培養其他的興趣愛好 如果有 那請繼續看下面的

    學習音樂 要首先有一個好的音樂環境 你要給他聽各種不同型別的音樂 培養他的音樂感 父母也要時不時的多學習 給他鼓勵 導師是很重要的 要選擇一個好的老師或者說機構,希望您的孩子可以越來越棒!

    感謝採納

  • 13 # 悅音樂趣

    首先要看孩子對音樂有沒有興趣。可以培養孩子多種興趣,去發現。可以買一些樂理知識的影片教程給孩子看,確實有興趣就下載些經典的樂曲鍛鍊聽力,對照樂譜聽曲識譜。收聽些專業的音樂臺聽些音樂故事,如悅音就是個很不錯的電臺,會講一些音樂創作故事,能更深的瞭解曲目的創作背景,作曲家當時的創作初衷。當然了,音樂是需要天賦和激情的,有的人一聽就會,完全能把自己融入到音樂裡,有的人也能聽音識曲,但進不到音樂的意境裡。

  • 14 # 烏龜的腦袋

    先說一句被說過無數次的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孩子不想學音樂,那我勸你不要強迫孩子學他不喜歡的東西,因為不管他學不學得成,以後都是一段不好的回憶

    如果他對此感興趣的話,作為家長,我覺得能給他的最大的東西是經濟上的支援,在有限的能力範圍之內為他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比如樂器,一定不要帶著敷衍了事的心態去選擇,一定要讓他看出來你是想讓他學好的,要讓他有所希冀

    第二個就是老師的選擇,這個方面建議你多問問當地有名氣的音樂人,對比選擇嘛,提個建議,儘量選擇教學時間長,經驗豐富的

    第三,也是作為家長最重要的一環:陪伴!作為孩子的領路人,一定要負起責任,孩子一開始不會演奏或是唱得很好,作為家長,觀眾,一定不要顯露出任何的不耐煩,你可以指出不足,但是不耐煩,一定不能有!

    還有就是鼓勵,一旦孩子選擇這條路,那註定這場旅行是漫長的而且枯燥的,這種時候就需要家長的鼓勵,老師的教學方法可能不會是積極向上的,這種時候,要是孩子接收到了來自最親切的人的鼓勵,那麼必定會為這枯燥的旅行增添不少色彩的!孩子也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最後祝您的孩子集音樂之大成!

  • 15 # TommyCello提琴董

    首先不懂音樂的家長我建議是不要去幫助孩子學音樂的,因為音樂這是門學科,專業性非常強的學科。如果家長真的想幫助孩子學習音樂的話我建議家長可以跟著孩子去一起學習,因為成人的理解能力會比小孩子來的更快,更強。同時上課的情況下家長能比孩子學習和吸收的更快。

    當然前提下是孩子真心喜歡這個音樂,這個時候一個好的老師非常關鍵,一般情況下孩如果喜歡這個老師的話,就會喜歡這個老師教的東西,所以老師是孩子喜歡音樂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孩子未來音樂路的重要引導物件。

    其次是家長的支援,如果家長足夠支援,孩子動力也會更強,學習氛圍會更好。比如說家長對音樂的態度,對音樂的喜愛,孩子的音樂氛圍。

    有好老師,好的環境,家長的輔助就能學好音樂。

  • 16 # 散落的微塵

    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首先是孩子喜歡音樂,並且有興趣學習音樂是幫助孩子學習音樂的前提。

    其一,我不知道樓主你說的家長是什麼樣的,就我所認識的好多家長是不同意孩子學習音樂的,多數的家長覺得孩子學習音樂不能當飯吃,學音樂似乎在這些家長眼裡就是不正經的事。

    其二,當然有家長很開明,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並願意培養,如果家長不懂音樂孩子學習音樂,我覺得家長最好的幫助就是給孩子支援和鼓勵,當孩子在家長面前表演音樂的時候去欣賞孩子的音樂,不要去作什麼評價,因為本身也不懂音樂,大部分喜歡音樂的人都是為了得到人們的認可,人們覺得好聽就是最好的音樂。

    其三,也有特別愛自己孩子的想自己給孩子音樂上有點幫助的,有的家長也會去了解和學習關於音樂的東西,這樣在跟自己的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有話題。

    以上是我個人發表的意見。如何幫助孩子學習音樂我相信大家有很多種方法。

  • 17 # 楊弋夫談鋼琴

    你好,我是一名有著40年教育經驗的鋼琴教師,家長在孩子的音樂興趣培養上是起著很大的作用的,我在之前的文章裡也講過這個關於培養孩子對鋼琴的興趣這個問題,可以參考一下。

    培養孩子的興趣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不僅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有可能要面對意外的狀況,要從最根本出發面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音樂本身,這樣他們才能意識到音樂的魅力:利用音響符號的變化就能表達自己的情緒。

    1、 孩子聽不同情緒、體裁的歌曲

    音樂是人類的第二種語言,對於人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於還在生長髮育期的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十分重要。引導孩子聽不同情緒、題材的歌曲,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的語言魅力,從中體會人類情感喜怒哀樂的表達方式。對於孩子不能理解的歌曲,我們可以適當的做一些講解,目的是引導孩子自主去認識其中的情感表達併產生自己的觀點。

    2、“玩”音樂

    家長不能急於求成,讓孩子鋼琴初學階段就一直坐在鋼琴面前,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打心底裡對於練琴的枯燥乏味感到厭惡。在學習初期,家長可以和孩子做一些音樂節拍遊戲,寓教於樂,讓孩子在快樂的玩耍中拉近與音樂的距離,在節拍中表達內心情緒

    同時家長也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好玩的樂器小玩具,簡單易上手的口琴、小鋼琴等都可以讓孩子產生興趣,導他們用這些玩具吹出或奏出自己喜愛的旋律,這樣就使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與音樂建立了感情。

    3、帶孩子去聽音樂會

    音樂會上多種不同樂器的碰撞融合會讓孩子產生極大地好奇心,同時教孩子認識不同的樂器,並且細心辨認樂器發出的不同音色。尤其是鋼琴音樂會,帶孩子去多聽一聽,可以加快孩子對於鋼琴的熟悉程度,並且產生要自己主動去彈一彈的慾望。讓孩子直面演奏者,透過旋律進行交流,讓孩子意識到原來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 18 # Ms瀟瀟

    作為家長,我也想跟樓主探討下這問題。

    首先,用心去感受,音樂無處不在,誰都會懂一點的。

    應該說是,我們不懂怎麼演奏,不懂寫曲,但我們作為觀眾,會聽啊!

    一首曲子好不好聽,聽起來的感覺是歡快的、非常激動 、奔放的,還是舒緩、悠揚、淡淡的哀傷的,自己喜歡什麼風格的,這些很容易覺察到。

    跟學音樂的孩子,我們就可以跟他談聽完這首歌、這曲子後的感受,跟他交流是否喜歡這樣的風格,類似的曲子我們有聽過哪些,如果再彈得慢點、可能更能表達曲子的意思等等。

    其次,音樂表達的,也是一種情緒。

    我們不會彈,但情緒誰都有,聽多了,慢慢就能感受到樂曲裡抒發的感情、表達的畫面,此時更孩子交流分享,不僅能提高小孩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還能透過這方式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我有個小妹妹,開車帶她出去玩,車裡滾動播放著一些流行歌曲,不知何時,跟她同坐在後排的我突然發現她哭了,臉上無聲地掛著淚水。

    問她問什麼哭呀,她說:“這首歌聽著就是很傷感啊,讓我想到那次跟好朋友吵架後,也是這樣好傷心啊!”然後她跟我講了好多同學之間的事情。

    再者,多鼓勵孩子。

    稱讚他彈得好,有進步,而不是才開始彈幾秒就指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個缺點,其實人沒有真正的興趣愛好,喜歡什麼往往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擅長什麼、在什麼方向受到過肯定。

    也鼓勵他多即興表達,像我兒子聽到音樂就會跟著舞動起來,聽到音樂時,他身體是什麼感覺,用身體表達出來。

    從長遠看,學音樂的孩子對周圍環境會訓練得更加敏銳,感知能力提高好多。往近裡看,考級、考專業、從事相關工作,他喜歡了、習慣了,再伴有家長的鼓勵、鞭策,自然會有不錯的結果,家長大可看得樂觀點。

  • 19 # 無錫安可音樂教育

    先學習音樂基礎在上手樂器,不要直接去學樂器。透過音樂啟蒙讓孩子認知音樂,透過音樂素養激發孩子的興趣,才能堅持下去,不然家長累孩子累,耽誤時間多花錢。而且每個孩子在在音樂上是有天賦的,家長千萬不要以個人喜好給孩子安排指定樂器,會耽誤孩子最佳的學習階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眠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特別是長期失眠,需要怎麼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