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小寶

    練好檯球分已下幾個步驟,

    1,姿勢,先要學會正確的打檯球的姿勢,姿勢打好檯球的入門課程,可以從網上看高手的教學影片來練習。

    2,心態,要勤奮的練習把學到看到的東西去實踐和熟練。

    3,準度練習,姿勢學會了就開始練習準度,準度是打好檯球的核心,沒有準度就沒有勝利了。

    4,走位,練習走位就是白球的執行線路,只有能夠掌握白球色執行線路,才可以持續的進攻或者是放手,是局面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從而贏得勝利。

    5,思路,就是目標球的順序,每一局對抗局勢都是不一樣的,要明白先打哪一顆球,或者先解決什麼問題,如死球,有一個明確和正確的思路可以增加聯絡進攻能力和清檯。

    6,清檯,最後就是清檯練習了,這個時候你得技術已經很厲害。

  • 2 # 檯球判官璧野

    初級檯球練習方法

    檯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入位 打點 發力 控制

    1試打(一顆球)

    2擊球姿勢練習

    3 一顆球中杆擊打

    4練習擊球姿勢基礎(握杆)

    5前手架掌握

    6姿勢矯正

    7練習擊球姿勢基礎(運杆)

    8練習出杆 前、後停

    9練習擊球姿勢基礎(出杆)

    10整體姿勢基礎穩定度、協調性檢查

    11姿勢矯正

    12中杆擊球點掌握.

    13簡單中杆分離角擊打理解

    注:自己練習時可在球檯對面擺放鏡子 觀察姿勢正確性

    一階段總結:思考白球進入位子 用什麼杆法 踩點 入位 瞄準 發力 控制,練習簡單中杆擊打的球形。

    有條件可以找專業的檯球教練指導練習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 3 # 灰太狼潮流籃球

    我把學習內容分為身體訓練方面和球形把控兩方面,其實這兩大塊有很多是相關聯的,不過我們暫時先把它們分開,這樣的話有助於學習理解。從初學要達到入門,也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的,千萬別以為能打得進球就算是入門。兩部分內容同時進行,不過各自有各自的學習步驟,不然會養成壞習慣,再改的話會繞很多很多彎路。

    身體訓練方面:

    先學姿勢,良好的姿勢是成功的一半,我把這部分又分為握杆姿勢和身體姿勢兩部分。再學發力,不同的打點都有推球、登杆等發力方式,結合分離角去理解,以及依照自己的習慣來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力方式,把杆法發揮到極致。

    握杆姿勢:先拿虎口夾著球杆重心位置,有一種用虎口就能把杆夾起來的感覺,但要保證虎口用最小的力量;然後食指中指無名指放鬆環繞球杆,小指自然放鬆但不要張開。拇指自然配合回握。尤其注意,第一在發力一瞬間手不能握太緊,要保證最大程度的放鬆;第二是虎口和球杆之間不能有縫隙;第三在整個發力過程中握杆姿勢可能會變化,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身體姿勢:一定要先學站姿,把腳和腿擺到位,身體姿勢才能到位;腳是歪的,那身體也就是歪的。像什麼持杆手小臂要垂直於地面,如果腳尖朝向不對的話會直接影響小手臂,而小手臂是直接影響球杆執行穩定的關鍵。所以學姿勢,應該從腳開始往上學,上來就讓你拿杆往桌子上趴去瞄準的絕對教不好,肯定會養成很多壞習慣,走彎路。

    擊球姿勢是個動態過程,不是一個姿勢擺到那就可以,我有一個分為六步的“連招”,分享給大家。此前我們先規定一下身體用到的各部分名稱:持杆手、非持杆手(手架)、主腿主腳(持杆手一側的腿,比如右手持杆的話主腿就是右腿)、輔助腿輔助腳(非持杆手一側的腿)。

    姿勢方面我以最基礎的雙腳著地的擊球姿勢來講,像貼庫球、需要身體完全趴在臺面上去夠的或者拿架杆的姿勢這裡不做講解,那些都是以這種基礎姿勢演變而來的。由於姿勢很重要,所以請允許我做一些易錯點的贅述。下面我來介紹下要完成一擊球,需要完成哪六步:

    1、站著看。注意這個時候是手裡握好杆,站直了,並不是把杆架起來趴下去去完成的。因為一擊球打法有很多種,而最適合球形的只有一種位置球杆位置,所以一定記住是身體去找杆,不是杆去找身體,記住這一點很重要,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看球形,就是對這一擊球應該用什麼樣的杆法、什麼樣的發力、多大力量、我應該用什麼樣的姿勢、站在離球檯多少距離的地方,心裡要有個數,別趴下去了,又覺得還需要調整,這時候要再調整的話肯定會出錯,因為趴下的時候並不能最大限度的看到全域性,比如一些刁鑽的角度球,因為心理原因作祟,站起來觀測到的擊球角度和趴下去觀測到的角度是不一樣的,一定要以站立觀測的為準!

    2、上主腳。這一腳的位置決定了大半個身體的擊球姿勢定位,一定要注意,可不是能立在那能站穩當就行的。腳尖儘量朝向擊球方向,這樣可以保證你的胯是比較正的,如果因為後腿彆著難受而把腳尖移向側方向的話,你的胯的方向也會隨之偏轉,胯偏了,肩也就偏了,肩偏了手就正不了。所以腳尖的朝向一定要注意。主腿儘量蹬直如果彎著的話會影響身體穩定性,特別是出杆發力的一瞬間。為什麼先上主腳再上輔助腳呢?因為主腳是跟擊球方向走,而輔助腳是跟主腳走,如果輔助腳跟擊球方向走的話,很容易讓主腳定位偏移,而讓上身姿勢覺得彆扭,從而直接影響擊球水平。

    3、上輔助腳。主腿到位以後緊接著就是輔助腳,就像走路一樣上完右腿緊接著就是左腿。這裡一要注意輔助腳的位置,腳尖朝向跟主腳相近,比主腳多半隻腳的距離,兩腳距離比肩寬一點點。新手誤區是會無意識的把雙腳放在跟球杆方向一樣的一條線上,這樣會導致身體過多側過來,對手臂擊球是有絕對影響的,所以要放在主腳側前方。輔助腿應放鬆,自然彎曲,如果蹬直的話會渾身僵硬,這是出杆發力的大忌,因為出杆的一瞬間是要讓身體保證最大程度的放鬆。

    4、入杆。雙腳到位,就可以趴下去瞄準了(據說最初英華人發明檯球的時候是一隻手握著球杆站在那捅,後來阿三發現趴下用雙手配合的話效果明顯更上一個檔次)。還記得之前咱們說過,一擊球,球杆的位置只有一個,所以入杆就是要找到這個球杆的位置。這裡有個建議,球杆往下放的時候最好從上往下垂直放,可以保證減小因身體由站立姿勢變為俯臥姿勢時心理作用帶來的觀測偏差,如果是由左往右、由右往左或由後往前去放杆,這個心理作用帶來的觀測偏差會比由上而下放杆的偏差大一些。持杆手小臂與地面垂直(肩膀稍向後內扣,但要保證最大程度的放鬆),小臂中心線與球杆中軸在同一平面內,手腕一定不能外拐或內扣。虎口手指放鬆。

    5、運杆。這一步相比其他步驟可能顯得不那麼重要,但絕對不是說這一步就可以省略掉(除非你像傅家俊一樣厲害,因為傅家俊最多隻運杆一次)。運杆,檢驗之前的姿勢到不到位、有哪裡不舒服可能會影響出杆擊球、如果有問題需要怎麼樣去調整的一個重要方法,有些球看似簡單但一打就失誤,目標球進了白球沒走到位也算失誤,可能就是因為運杆沒做到位,沒發現隱藏的問題。手腕前後抖動幅度不能太大。

    6、出杆。持杆手要放鬆,絕對不能握得太緊;前手架要穩,不能有一丁點的晃動,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球技遇到了瓶頸,不妨從手架方面下功夫,看看是不是手架因為心理原因在出杆的一瞬間變形了。還有就是不要以為出杆只是手臂的動作,而是全身協調的動作,全身並不是一動不動的,而是有非常小的協調動作範圍。

    以上是我總結的六步小“連招”,常看比賽的朋友會發現絕大多數的選手都是這個步驟,尤其幾乎不會先上輔助腳再上主腳,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這個套路。

    也許你覺得自己水平已經可以了,但就是發揮不穩定,那不妨從“集中”方面改善。這個“集中”並不是單純的心無旁騖,而是要告訴自己:正在準備的這一杆跟以往打過的任何一杆都不同,一定不要過度依賴手感。有時候覺得自己手感上來了,一個很簡單的近距離登杆就能把白球叫到位,但就是因為過度依賴手感,精神不集中,結果目標球是擦著袋角入袋的、白球也多走了兩顆球的距離,影響到接下來的幾桿的銜接,也對自己的心態造成壓力。

    以上是我總結的身體訓練方面這部分的學習流程,因為大多數壞習慣的養成都是因為身體訓練不到位,所以佔了一些篇幅,下面我介紹一下另一部分——球形把控。

    首先恭喜大家,打球姿勢可以做得有模有樣甚至看起來很專業,這時候就該檢驗成果了。

    擊球角度方面其實就是簡單的幾何問題,這裡我們主要介紹杆法和發力。值得一提的是,每支球杆彈性、銅箍或先角粗細、握把粗細、重量、重心位都不一樣,導致不同球杆擊打同一個點的效果不同,尤其杆法加旋轉時候每支球杆的擊球角度都不同,所以儘量選用自己趁手的球杆去練習。初學者應選用硬一些的球杆,穩定性好易於養成良好的發力習慣,如果球杆軟的話雖然彈性好,但對於初學者來說發力時候會飄,不易於養成好習慣反而因難以駕馭,比如不需要加旋轉的角度球,發力的一瞬間總不可控地加旋轉,容易走彎路。

    我們結合發力方式來介紹球形把控。球形把控不只是說縱覽全域性清檯思路什麼的,這都得打好每一杆才能做到,而要想打好每一杆還得實打實的練,訓練會很枯燥很枯燥,如果沒有一腔熱血,僅憑興趣的話可能是支撐不下去的。

    學習流程的話可以先中杆高杆低杆,不要加任何旋轉,以推球或者登杆的發力去擊打,然後再試著近距離加一點旋轉去擊打,不要想著練好不加旋轉的再去練帶旋轉的球,因為每個人都必須經歷一個“不管怎麼努力去穩定集中、不管怎麼打都無意中帶旋轉,就是打不純”的憋屈過程,不論怎麼去消除發力不穩帶來的旋轉問題,到最後都逃不掉這個噁心的壞習慣。想讓圓滾滾的球在光滑的臺尼上想走就走想停就停,用什麼杆法用什麼樣的發力方式用多大力量,這個全憑球感和經驗,這就是真正難的地方,球感是需要大量練習以及實戰經驗去獲得。

    訓練方式:目標球在半臺的中心(比如斯諾克粉球點)附近,白球、目標球、中袋呈直線,中杆或中低杆用登杆稍發力把目標球打進中袋並響袋。在這個角度下,進球線路非常窄,發力時候稍微偏左或偏右,目標球都會被袋角彈出來,所以這是一種練習穩定性的好方法。可以結合五分點練習,不過五分點要比粉球點中袋難一倍。可以結合角度球並以不同發力方式練習,一直練一種球進步不會太大,也許這一上午這一種球練的很好,等到下午別的球形戳兩杆之後上午的訓練成果就大打折扣了。不過早期不要過多練習貼庫球,哪怕距離比較近的貼庫球也要比遠臺難。

    簡單介紹“延伸”這個概念:說簡單點就是出杆時候皮頭跟母球接觸的時間。同樣的打點位置、同樣的力量下,推球延伸大,母球旋轉較快,撞擊目標球經分離角後會有趨向於向母球旋轉方向行進的趨勢;登杆延伸小,母球旋轉慢,撞擊目標球經分離角後向母球旋轉方向行進的趨勢變小。

    值得一提的是,推球(大延伸)和登杆(小延伸)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發力方式,但都屬於發力方式。按我的理解,不是說推球就是高杆、登杆就是低杆,就性質而言一個是發力方式一個是杆法,它們之間沒必然聯絡,你可以拿推球的力去打低杆,包括剎車球,可以讓白球在撞擊目標球后縮短滑行距離;也可以拿登杆的發力方式去打高杆,可以讓白球撞擊目標球時經分離角後跟進。登杆基礎杆法是斯登,在此基礎可以演變成為斯登跟進或斯登拉回、順塞滑行或反塞控球。

    學會穩定地發力之後就可以帶角度去打,檯面上選定兩個位置,角度不變,用不同杆法和發力去總結白球的執行路線和停球位置,養成自己的“球感”。可以用大一點的力量去讓白球繞臺,不過不要一直練繞臺,容易玩物喪志,那種東西帶來的成就感容易上癮,到實戰的時候你會發現繞臺這種事能避免就避免,因為不可控因素太大,小範圍的圍球得分才是把比賽節奏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最有效辦法。可以隨機散落少數幾顆球,打打清檯。

    友情提醒:初學或者剛入門的朋友最好不要打蛇彩(把多個目標球擺到球檯縱向中心線上排成一列打清檯),否則失誤的話會很丟人的,因為練蛇彩很非常極其特別引人注目。

    總結一下球形把控方面:這個練習內容非常依賴於出杆發力的穩定性,要把心理作用影響降到最低,這就需要非常集中。首先練粉球點中袋,嘗試各種發力方式和各種杆法(以不帶旋轉的杆法為主),然後是五分點練習,到此才可以算是入門了!然後就可以練叫位圍球、尅球,逐步具備清檯能力;熟悉各種防守路線,用什麼樣的杆法打哪個角度,可以讓白球和目標球都停到防守位置。光練習遠遠不夠,需要大量的對戰練習,思考總結怎麼樣能緊握主動權,把比賽節奏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先講這些吧,這篇介紹主要是讓想練好檯球的人快速入門少走彎路,和讓剛入門的人找到自己的壞習慣並有克服方法。彎路是每個人都會經歷也必須經歷的,別以為誰能一上來就多厲害多有天賦,每個人活在世上都不可能只接觸檯球,都要工作生活跟別人接觸,隨著經歷的增加,那些在練球當中碰到的瓶頸遲早會來。

  • 4 # 牆裂愛好斯諾克

    建議就是說,既然是新手,那是首先就要從最基本的一些問題開始著手。比如第一個,握杆,順手手位拿杆尾擊球,另外一隻手架杆。第二點是瞄進球點,我們說,母球擊中目標球入袋,是因為母球擊中了目標球球面上的進球點,才讓目標球進袋的,所以練習觀察到進球點,再聯絡擊中進球點,反覆練習。第三點基本的東西就是運杆的姿勢問題,以及擊球的姿勢,都是最基本,也最終會把習慣一直會帶進後來的訓練和學習當中的。所以這些新手最基礎的學習也是會形成未來的很多習慣,所以初步的基礎學習非常重要,一定要高度重視,才能少走彎路,減少不必要的壞習慣。希望你看了以後對你我有所啟發,有任何問題您都可以私信我。願盡綿薄之力幫助球友漲球。

  • 5 # 功夫小子2020

    1)基本功:初學者就是練基本功的過程,從握杆、姿勢、瞄準等等基本功上先多練練,這是練好檯球最基礎的吧。

    2)持杆手、下巴(胸脯)、架杆手三點的運杆練習能很好提高出杆準度。

    3)有球杆的話別寄存球房,帶回家沒事戳戳啤酒瓶口,練準度的廉價好方法。

    擊球的姿勢很重要,小臂最好跟球杆成垂直狀態,擊球時小臂跟地面成垂直狀態輕輕將球杆向前送,多練習這樣的姿勢。

    初學者擊球時候切記不可猛的出杆,出杆平滑一些,想象杆身輕輕滑過的感覺。

    初學者擊球時,杆頭的位置瞄準白球的中心部位,杆身與桌面最好呈現平行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中被低估的果實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