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陌生的那面

    莫要生在帝王家

    袁世凱次子袁克文曾寫有詩句: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很形象地寫出了帝王身處高位,不得悠遊的真實狀況。

    帝王君主,作為九五之尊,真命天子,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皇室子孫,金枝玉葉,錦衣玉食,閒適自在。但百姓有百姓的煩惱,皇族有皇族的無奈。

    吳國後主孫皓兩手反綁,口含碧玉,到洛陽覲見晉武帝司馬炎,被“朕設此座以待卿久矣”的司馬炎賜號為“歸命侯”,這和從千萬財產變成了百萬財產的老闆是一樣的落差!

    南朝宋孝武帝僅有十歲的八皇子劉子鸞被賜死,臨死時說:“願身不復生王家!”說盡了帝王之家的辛酸和苦惱!無獨有偶,後來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殘忍殺死十個年幼的親侄子,就是為了斬草除根,以防後患!天真的孩子還不知道社會險惡,人心難測,就走完短暫的人生之路,很是悲慘。

    明英宗朱祁鎮率兵親征蒙古,因全軍覆沒而被俘,“好兄弟”朱祁鈺即位,蒙古領袖也先想釋放英宗,朱祁鈺百般阻撓,英宗回來後被囚禁南宮。權力使得人六親不認,“皇族的兄弟情”無情可言!

    更慘烈的是,一日不殺人,輒悒悒不樂”的張獻忠起義時,“不分順逆,不分軍民,是朱姓者,盡皆誅殺。”以前,朱姓之家不一定同富貴,但現在張獻忠要讓他們共患難。

    最“憋屈”的同治皇帝與皇后說兩句私房話,“額娘”慈禧太后就怒不可遏,從暖閣拉著皇后的頭髮出去,痛打一頓。面對母親的無理舉動,同治也是無可奈何。真實“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

    當然,有的外國君主的日子也不好過。教皇格利高利七世曾在11世紀命令:“所有君王都必須親吻教皇的腳。”歐洲君主登基時,要向教皇行效忠禮。這怎麼體現君主的至高無上啊?在教權高於皇權的時代,我猜,君主吃飯是不會香的。

    這些皇室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中華歷史五千年,帝王無數,這種境遇絕不是偶然的。太平時,百姓仰慕他們;危難來臨時,他們就會羨慕百姓,只想著做一個他們以前無情奴役、很是鄙夷的“黎民黔首”。河東河西三十年,至此方知不為虛!

  • 2 # 浪子與俠客

    在古代封建社會,人都被分成三六九等,社會地位千差萬別。

    平民百姓想要決絕溫飽問題都是很困難的,唯一的出路只有讀書老去功名才有出頭之路。

    帝王是社會的最頂層,他們有著最好的物質條件,最優越的環境,按理說,人生至此,夫復何求?為什麼還有人發出這種聲音呢,這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嗎,其實不盡然。

    皇室家庭,出生就需要學習知識,禮儀等多個專案,平日裡的一言一行都要嚴格遵守規矩,吃飯睡覺,衣食住行等都不可按照自己的意願形式。

    男子是要競選太子,幾百人中只會有一個繼承人,從小他們就各自形成自己的派系。爭權奪利的競爭是很殘酷的,他們沒有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權利,如果不爭權,會被視為沒出息,有有多少人,手足相殘!

    女子往往被拿來當做政治的犧牲品,聯姻是最常見的。婚事是被指定的,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這些帝王家的小孩,就好比籠中的金絲雀一樣,沒有自由,時刻也不能放鬆。

    追求自由是從古至今一直在做的事情,帝王家的孩子心底一樣哪怕是生在尋常百姓家,好歹還有一絲一毫追求自由的希望。可是他們若果真的能習慣貧窮困苦了,難道就不向往錦衣玉食?

    恨生帝王家。這是他們渴望自由,想要放飛自我發出的感慨。但是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當局者迷吧。

  • 3 # Liam路人賈

    翻開歷史的篇章,每每閱讀每一個歷史片段,就會發現看歷史不是用簡單的筆墨寫成的,更多的是用淚水和血水澆築而成的,入眼而來的全是沾滿血水的黃葉,充滿了陰謀詭計、無情的權利、嗜血的獠牙、貪婪地人性......新安王劉子鸞被殺時只有十歲,悲憤的說出“願後身不再生於帝王家”。末代皇帝順帝在被殺之前也曾說“願生生世世不再生於帝王家”高大的城牆裡邊有的不僅僅是榮華富貴,更多是權利之下籠罩的恐怖的陰霾,有多少人會願意生在帝王家呢?

    至高無上的皇權,悲慘的帝王人生。萬人之上的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擁有的可能是最荒涼不幸的人生,權力至高無上,為了爭奪那無比榮耀,毒死父皇,逼害聲母,殘殺兄弟......一幕幕的背後,是個人的無奈,雍正的九王奪嫡,康熙的十五個皇子的悲慘命運,沒有一個人善終。王莽的粉墨登場,迷戀權力,使人成鬼。曹髦,高貴的烈士。李煜的一輩子,又是造化弄人,他想做的不過是一個平凡人,何堅,死於寬容氾濫......一代又一代的帝王,處於權力的漩渦之中,又有誰能獨善其身,歷史的程序中,更多的是個人的無奈,小人物的悲慘。

    最是無情帝王家,多少女人空流淚。三宮六院,多少嬪妃,多少女人悲涼悽慘的度過一生,有多位女人是為了生計 ,為了父親家族被迫進入深深大院,悽悽慘慘慼戚,“唯有落紅官不禁,儘教飛舞出宮牆”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多少女人禁錮深宮,葬送自己的青春,宮鬥劇的熱播,女人們的後宮又何嘗不是一場權力的戰場,漢武帝一生摯愛的四個女人,為何難以善終。空流淚,空悲嘆。

    帝王兒女的命運,註定屬於權力。奈何生在帝王家,阿哥們從小注定要走上權力的爭奪,公主格格又有多少被迫去和親,去遠嫁邊疆,政治權利之下的婚姻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你不能擁有普通人的愛恨情愁,你不能平平凡凡的度過一生,你所承載的只能是家國大業,看看《延禧攻略》裡的皇后,多麼悲慘的的一生,為了皇上拋棄本真的自己,羨慕丫鬟的率真,榮華富貴的背後,早已是失去本真的自我,奈何生在帝王家,就不能只有自己,有的只能是家國。 高高的城牆,築起的不僅僅是貧窮與富有,鎖住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人生,看似錦衣玉食、歌舞昇平的背後,更多的是人性的悲哀,多少人在苟且卑微的活著,他們想擁有的不過是一個任性的大笑、普通人的愛恨情仇,承載的太多,必定付出的更多,欲帶CROWN,必承其重,生在帝王,其重必當。願生生世世不再生在帝王家!

  • 4 # 締造新社會

    帝王之家的痛是精神、自由之痛,這比貧困之痛更加令人痛苦絕望。

    二者的共同點是對不如意的現狀無能為力。但是,窮人可以有阿Q精神勝利法麻痺神經,生活得過且過,皇室成員卻始終有鞭子在後面抽打著,讓他無法逃避。抉擇往往意味著捨棄某些利益,得罪某些人。我記得一個皇帝為了皇位殺了自己的所有兄弟,類似的事例很常見。皇室成員爭權奪利異常慘烈,這裡只有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缺少淳樸善良同情博愛那些美好的情感。王室雖然衣食無憂,但精神上卻高度緊張。本質上說,精神上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痛苦,所以,王室這種放不下的精神痛苦,要比民間不求奢望的痛苦更加嚴重,因精神壓力自殺的機率也更高。

  • 5 # 鏡鑑青年

    “最恨生在帝王家”這句話,出自南北朝時代,年僅十歲的劉宋皇族劉子鸞臨死前的遺言,原話更叫人淚奔:願生不復帝王家——下輩子,我絕不要生在帝王家。

    這句淚奔遺言背後,就是當時劉宋王朝,一場空前血腥的殺戮。

    劉子鸞,是劉宋孝武帝的第八個兒子,由於母親得寵且自己天資聰穎,他自幼就深得宋孝武帝的寵愛,五歲時就得封王位,後來又身兼徐州刺史領南琅琊太守。等於是一個還沒讀小學的小孩,就手握北方軍事行政大權,典型“含著金鑰匙出生”。如此好命,為何要喊“不生在帝王家”?因為父親宋孝武帝去世後,他攤上了一個出名兇殘的“皇帝哥哥”:劉宋廢帝劉子業。

    劉子業,十六歲即位的劉宋皇帝,別看登基時年齡小,卻是個出名兇狠殘暴人物。當年做皇子時,他就以荒淫殘暴著稱,宋孝武帝一度打過換太子主意,讓劉子鸞來替代他。待到劉子業登基,血雨腥風立刻刮遍。登基後沒多久,就把父親宋孝武帝生前的託孤重臣江夏王劉義恭(劉子業的叔祖父)全家殺死。他的幾個叔父劉休仁劉彧劉休佑等人,更被他抓起來囚禁,像對豬狗一樣折磨。劉休仁的母親楊太妃,甚至被他安排手下將軍強暴,受盡各種折磨。

    攤上這樣一個嗜血暴君,劉子鸞的處境也可想而知。劉子業登基後,立刻給劉子鸞下詔書,命他自行了斷。悲憤的劉子鸞無可奈何,臨終前發出了這句悲聲:願生不復帝王家。

    而在劉子業在位的年代裡,受苦的又何止是這些“生在帝王家”的皇族們。整天忙著享樂殺戮的劉子業,國家大事當然荒廢,民間饑荒連年,糧食價格飛漲。甚至就連官府鑄造的錢幣都失去了公信力,每次上市後,民間都瘋狂仿製,整個國家都變得一團糟。雖然荒淫的劉子業,很快就被叔叔劉彧推翻,但奪了皇權的劉彧(宋明帝)也是變本加厲,繼續瘋狂殺戮瞎糟。當年英雄蓋世的劉裕建立的劉宋王朝,就這樣悲慘衰敗。

    比起帝王家的殺戮來,生在劉宋末年,那樣一個恐怖的時代,才是真正的不幸。

    參考資料:《宋書》、《資治通鑑》

  • 6 # 路靈石

    這個“最恨生在帝王家”,我的看法說法不嚴謹,若是改為最恨生在不能踏踏實實做帝王的帝王家,可能更準確,哈哈!

    本來法家是認為這世上就皇帝最大,所謂皇權至高無上。後來董仲舒獨尊儒術,在皇帝至上的上面又整了個天道,意思就是皇帝若是工作做不好,就會有老天爺扣他獎金甚至解僱他。當然大家都知道,這種小事通常老天爺不稀得幹,都是咱們自己幫老天爺做了。

    所以問題就是,歷代大儒沒人能解釋天道到底是個什麼具體的東東,盡是一些虛無縹緲的論點。那麼一些人就覺得憑什麼天道就只保佑皇帝家?他是你們家養的啊?我家就不能也和天道搞好關係,逆襲上位麼?

    這就造成中國的王朝興替,絕大部分都伴隨著鮮血和殺戮,形成了不把你幹掉打翻,就無我出頭之日的樸素思想。

    而作為帝王,乃家國天下。家既是國,國既是家,兩者互為表裡,不可分割。普通人家兄弟姊妹多了,為了爹媽喜歡誰、偏袒誰還會鬧彆扭,分家產也是各施奇謀反目相向,更何況廣有四海的皇帝家?

    所以,最恨生在帝王家,只是這哥們兒沒撈到與“帝王家”這一稱號相匹配的實惠,反而承擔了後果之故。

  • 7 # 翔娛

    感謝相邀,自古就有帝王之家無骨肉的說法,三國裡曹氏兄弟反目,曹植含淚七步成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盡了身在帝王家的悲涼,可歌可泣流傳千古。生活在皇室的世子們,雖有錦衣玉食 ,享不完的榮華富貴,可在權威的壓制下失去本真自我,勾心鬥角,親人之間反目,一言不慎都可能招來殺身之禍,同室操戈的事時有發生。縱觀歷史,有部分皇家世子選擇出家為僧,隱居山野。感慨最恨出生帝王家。

  • 8 # 張傑談史

    這不是古代一般人說的,而是古代做過皇帝的人說的。因為他們有切身的體驗,知道生在帝王家會出現的種種問題,才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因為生在帝王家將不得不面臨著這麼些問題,比如皇位繼承之爭,比如家庭親情在皇族中蕩然無存,也比如要時時刻刻擔心手下重臣的反攻。所以說帝王家這邊其實風險還是很大的。

    同時我們就知道了,帝王家沒想的那麼好,所以看到皇帝平均年齡其實也是不高的。不過作為權力的最高擁有者,皇帝還是不乏有人覬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日本讀研究生,家裡不富有真的會很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