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棟音樂說

    首先了解中醫基本理論內容,如陰陽五行、臟腑生理病理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機、經絡學說等基本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從中醫統編教材入手,可以比較系統、比較快的掌握中醫基本知識。學習順序是中基、中診、內經講義、傷寒論講義、金匱要略講義,在學習傷寒論的同時,同步進行中藥學、方劑學的閱讀,這樣就可以初步打下一個中醫理論基礎了。這些教材的重點是中醫經典,對於內經講義,不只是要求瞭解基本概念,還要熟悉其主要論點的依據、原理,要求自己能夠應用這些基本理論,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進行解釋。對於傷寒論的學習,要求熟悉各篇所有的條文,熟悉全書的基本結構。

    理論知識有了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實踐了,實踐出真知。中醫學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的沉澱積累的,希望可以堅持下去。

  • 2 # 週末嗨日記

    我正在自學中醫,目的是自我保健和預防疾病。

    我的學習途徑是網上中醫醫院教授們的教學影片和購買相關教材以及中醫古典書籍。

    我個人認為想學中醫,首先要對易經,陰陽五行學說有一定的瞭解並深信不疑。其次要對我們中國哲學根基 老子道德經 也要有較深的認識。要明白天地之間一切物質 動植物 生命 思想都在遵循規律發展變化,它們無時無刻不在發展變化相互影響生剋制化,天地人其實就是一個整體的不同部分而已。天氣的變化會影響人類的身體也會影響地球上的其他動植物,大地的變化也會影響天氣和人類的身體健康。天地人三才一體相互發展相互制約。

    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再去學中醫就會發現,其實中醫遵循的也是天地之間的規律而已,它闡述了這些規律變化後生剋制化的結果並依據原有規律給出治療方案。

    中醫並不是有些人說的玄之又玄的東西,它真實存在,它客觀的反應了這個世界的變化規律 並因地因時因人給出治療方案。它早於西醫,相對於西醫它更宏觀更立體更系統,它懂得疾病的傳變規律可以提前預防,它能及時找出病因 搞懂病機 找到病位準確醫治。

    它不是神學更不是迷信,它就是客觀規律它更好的發現並解釋了這個世界,它更科學更全面!

  • 3 # 遇健更好

    我沒有學過中醫,但我認為傳統的中醫是祖祖輩輩在與自然鬥爭中總結出來的一套健康法則,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繁衍過程中,依靠並不斷完善這套健康法則為我們健康養生,治病救人,是中華民族非常珍貴的醫學寶庫。

    傳統的中醫必須具備幾個要素,一是懂得人的經絡骨骼,五府六髒,以及氣血脈象的生理特徵和規律,從而找出人生病後的根源而對症下藥,藥到病除;二是在浩瀚的大自然中找到對付病毒的藥材,透過對各種動植物的特徵,進行分析並配製出根除病毒的方子。所以學好傳統的中醫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我們人體本來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機器”,不是非常精通活用的醫生,透過望聞問切是很難判斷病因的,何況找到病因還只是第一步,而根據判斷的病因配製相匹配的藥材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傳統的中醫在治病的過程中出現偏差也是難免的事情。這也是西醫攻擊傳統中醫的原因。

    中醫的發展應該與時俱進,我們學習中醫不僅僅要深入學習傳統醫庫寶典,還要依靠現代先進診療裝置和大資料來診斷和診治。只有這樣,中醫才會發揚光大。

  • 4 # 艾灸大講堂

    導讀:中醫學流傳之廣,影響之深遠的原因,有一點應當提及的是,中華文化成就、總結和傳承了中醫學理論,反過來中醫學理論又充實了中華文化。

    歷史上的一些著名醫家有先從士儒之學而後轉學中醫的,如皇甫謐、朱丹溪;有既是政府官員又懂醫學的,如王冰、徐大椿,而且大都有醫著傳世。這種現象與中國文化同中國醫學在某些典籍中相互串聯不無關係,以致當時在文人中流傳有“為人子者不可不知醫理”之訓。也許受這種環境的影響,以前一些文人往往把中醫學作為業餘愛好學習、玩味。

    其實,中醫學除了解釋人體生理、病理與疾病治療外,其內容還包括古代的天文、地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古漢語學等。我們學習它,除了自我養生祛病外,還會學到其中蘊含的眾多國學知識。所以若有閒情逸趣,不妨以此研究之。

    以上文字選自《診餘絮語》,孫嘉霓

    1

    對中醫的感性認識

    中醫至少可以分成三類:

    一是西化的中醫:按照西醫病名、化驗單來看病,藥也沒有什麼湯頭,堆徹起來的中藥沒有君臣佐使的章法,不但治療常常無效,而且可能加重病情。

    二是時方中醫:這些中醫常常是師帶徒或是家傳中醫,開藥有湯頭,有時也用經方做基礎方打底。治療效果還不錯,老病人挺多。但時方中醫的問題是,慢性病不能停藥,停藥後必復發。其次是對大病、重病特別是腫瘤,手段有限,連讓病情穩定都非常困難,所以時方中醫的觀點是讓腫瘤病人先手術,同時用中藥調理。治療感冒無法一劑藥解決問題

    三是經方中醫:這類中醫是真正的中醫,他們按照六經辯證來分析患者病情,辯證準,常常患者喝第一碗藥,就可以感覺到中藥的神奇療效;治療哪怕是可怕的腫瘤,如果辯證準,病情一樣一下子就被控制。治療感冒等外感病,一般都是一劑藥或兩劑藥搞定。這類中醫已經非常稀缺。但我亦看到經方中醫在加減處方、變方時,患者病情常會反覆。

    有了對中醫的感性認識,便可確立學習中醫的方向,學習經方中醫,用六經辯證。

    2學中醫的第一步

    學中醫自然要讀中醫書籍,而中醫書籍浩如煙海,如何選擇入門讀物和有序的閱讀,無疑是關係到時間和成效的。

    1、中醫基礎理論

    本書是中醫理論的總框架,從這本書開始,首先使我們瞭解中醫是如何闡述人體的生理、疾病的發生和對疾病的認識的。書中提到的中醫名詞、術語將充斥於所有的中醫書籍中,故先讀懂此書,後來便知其所指。由於中醫學充斥著古代的哲學思想,很抽象,而整體觀和邏輯性又很強,所以我們讀它時僅憑文字直解是不透徹的,而要將它立體化地思維、推演,不僅要達到融會貫通,還要能運用自如。

    2、中藥類

    通過歷代的發掘整理,目前的中藥已達1 萬餘種,而現今的一些中藥教材基本上還是圍繞《神農本草經》略作增加,載藥僅在400 味左右,而且功效多系沿襲,這對於從事多科臨床診療的專業中醫來講是不夠用的。

    另外,因歷史條件所限,書中還有對藥物的功效認識有誤的,或言過其實的,或有其他功效尚未發現的,所以臨床應用時還必須參考現代的一些藥學專著充實之。對藥物的性、味、功用、炮製、用量都必須確實掌握,對其副作用亦須瞭解,特別是毒性藥物。

    3、方劑類

    方劑學是闡述和研究藥物組方配伍規律和臨床應用的一門學科,是臨床各科的基礎學科之一。

    中醫書籍中所載的方劑很多,粗略統計在明代以前就達6萬多首,加之後來創新的還有很多。現在的方劑教科書多按照治法、功效分類各取一些代表方劑進行闡述,只選方400 首左右,有的已經很少用或完全不用了,而臨床各科還有很多方劑沒有選入。因此,初學者可請臨床中醫師指點取捨。

    學習方劑學除了要掌握方劑的基本知識,還要熟記臨床常用的方劑和書中未載方劑的藥物組成、功效、主治。前人之方是其治療經驗的總結,有的經歷兩千餘年仍在使用,所以需要花功夫背誦。

    4、中醫診斷類

    中醫診斷的基本手段是望、聞、問、切四診,四診不可偏廢。在望診中舌診尤為重要,有“證不辨憑諸脈,脈不辨憑諸舌”之說,說明憑舌診可在疑似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切診以切脈讓人感到玄而複雜難學,以前一些中醫往往以此來炫耀技能,三指一觸便滔滔不絕地講出患者的症狀。其實這並非全憑脈診所獲,而是因為有患者或家屬的主訴在前,加上診脈的同時默默施行望、聞,參合而得。古代的脈診專著因限於歷史條件或為音韻之需,多有誇大其作用或失之武斷之說。我們不可單一迷信脈診而廢其他,必須四診合參。

    四診的過程是檢查的過程,也是取其病態證據的過程。把四診所得的證據歸納起來,運用中醫理論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推斷出患者的病因、病機、病位、性質、病勢等,這就是“辨證”。中醫治療是“因證施治”,所以辨證的準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治療的成敗。這也是衡量醫技高低的重要標誌。而熟練與否則取決於對中醫理論的掌握與臨床經驗。

    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前人為我們總結了一套系統的、行之有效的辨證方法,諸如病因、八綱、臟腑經絡、六經、衛氣營血、三焦辨證等。這本是不同時期的醫學家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針對不同疾病創造的辨證手段,它們各具特點又有一定的內在聯絡,如今合到一起正好互補不足。在臨床診斷中,並非對每一種疾病都用各種方法進行一次評判,而是要按疾病類別有所側重。

    3

    學習中醫第二步——精研四大經典

    先學中醫之本源針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把經典學紮實了,再學溫病、時方的中醫經典,這樣就不會被迷惑

    我為了更好地給自己和家人治病,是先學習傷寒論,然後在自己和家人身上實踐經方。有了實踐,才會更堅信傷寒論中的條文是真理。

    學習的技巧是,一看傷寒論的教科書,二看傷寒論的教學光碟,網上有郝萬山老師講傷寒論的課件。

    4

    學習中醫的第三步——學習運用經方原方

    現代中醫都在教人如何組方,我認為此方法學習中醫不但難,而且效果差。因為古人組方的原則早已失傳,我們妄臆古人組方的原則,組出的方鮮能精準。

    師傅告訴我,以前的儒醫,即是秀才以上的讀書人,本不學醫,但家人或鄰居有疾,就到醫書中選方,並不自己組方,治療效果亦非常好。

    仲景先師的經方有200多個,桂林古本傷寒論中經方更是有380多個,我們學習經方首先學習如何運用這些經典方劑,自己、家人生病用經方療疾,積累經驗。我的體會是,經方原方就象精確制導的導彈,指哪打哪,療效非常穩定。患者病情複雜時,可以讓患者用2-3個經方,為避免藥物的相互干擾,可以讓患者不同時間服用不同的經方。

    我確信中醫初學者,學習如何使用經方原方,比學習如何自己組方或經方如何和時方或經方如何和經方的效率更高,療效更好更穩定。

    5

    學習中醫的主攻方向——學習專病的治療

    老子曰:智者不博,博者不智!學習中醫也一樣,要有基本功,四大經典學的好,也要有專長,主攻專病的臨床研究。

    我學中醫後,一是用經方為家人治療各種雜病,二是與老師在門診用經方治療乙肝及其併發症。攻專病對提高臨床水平非常有價值,門診病人雖然不多,但近半年我們即積累了100例的各型乙肝、肝硬化、肝癌的病例,對乙肝傳變的規律、治療的難點、如何守方、如何變方、用方的四季變化都有了基本的概念。

    當門診能夠逆轉危在旦夕的嚴重肝腹水患者,緩解肝癌不適症狀穩定病情,我就深刻地知道六經辯證是正確的,經方有多偉大。

    同時乙肝患者中同樣有,月經不調、流鼻血、口腔潰瘍等雜病,我亦可以從治療乙肝中學習治療雜病的經驗,所謂是一通百通。我想門診用幾年時間治療幾千例各種乙肝患者,必可解決乙肝及其併發證的大部分問題。

    很多慢性病西醫都沒有好辦法,如過敏性鼻炎、心律不齊、高血壓、糖尿病、腎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腫瘤等等,這些病經方中都有相應治療的方劑和經方家的經驗,中醫學子專攻一病,一病中又有無數變證,同一位病人治療過程中又有不同的變證,能將一個病確實拿下,不但功德無量,而且影響力巨大,何愁中醫不興。

    6

    學習中醫離不開良師益友

    古語云:井淘三遍水自甜,師從三家武藝精。學習中醫多訪名師,多結交中醫學友,對自己臨床水平提高大有幫助。我經常將門診疑難病例發給英國的學友討論,學友的分析亦開拓我的眼界。一次門診治療慢肝的難題,慢肝疏解少陽,可迅速緩解其口苦咽乾目眩噁心脅痛納差乏力失眠等不適症狀,但守方時間一長,病情或反覆或出現停滯不前,甚疑惑。我請教道醫老師,道醫老師淨手刷牙後說,光升發少陽,哪有那麼多陽氣供你升發,還要回到後天之本和先天之本上來。真是一語道破天機,點醒夢中人。

    自學中醫其實和很多其他知識的學習都是類似的。要想有一個不走彎路的開頭,就是要從名師和經典開始,你所接觸到的人和知識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學習初期,甚至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眼界以及所能夠達到的高度。

    同樣的時間,如果是讓一位德高望重,學識深厚的名師用清晰的思路,簡潔簡單的語言,真實精彩的案例來教導你,和一個各方面都很普通不出彩的人老師來教導你,差別不是一般的大。即使一樣勤奮,日積月累起來,也會有天壤之別。

    中醫的力量、經方的療效,早已在幾千年的歷史中被證實!我們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中醫經典,具有穿越時空的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19弈星崛起!不怕刺客,打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