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十八向
-
2 # 雜字書迷
這個問題確實是個問題,問題是誰都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剛才我小孫子看了這個問題,說:敬老院的老人怕吵,喜歡安靜。
-
3 # wang村婦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
就從現實出發,我是這麼想的。
上幼兒園的孩子都是三週歲左右的,剛剛離開大人的懷抱,有的孩子吃飯自己都吃不飽,拉尿都不能自理,幼兒園就是看孩子的地方。
學校沒有校車接送孩子,如果家長不接不送,難道讓三歲的孩子自己跑著上下學嗎?
而且,幼兒園也是跟大學生一樣,一星期上五天,休息兩天。所以,幼兒園門前幾乎每天人山人海的,車輛不斷。
反過來,養老院就不同了。
養老院都是老年人,他們既然住進去了,這裡就是自己的家了。不是像孩子一樣每天都回原來的老家。而老家就好像旅館,只有想家的時候,或者是家裡有大事了,節假日了,老人可以回家待幾天。
凡是送養老院的老人,幾乎家裡都是沒有閒人的,年輕人忙著上班,孩子們忙著上學,所以,不可能孩子每天都來探望老人,一星期一次,或一個月一次,有家人來看望的已經很不錯了。
有些老人還無兒無女,就是一年到頭,也沒有人來看望,指望親戚朋友,那更渺茫了。
您說說看,幼兒園和養老院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幼兒園門前人山人海,養老院門前冷冷清清,是不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呢?
別糾結這個問題了,風水輪流轉,哪個人也不可能一輩子停留在原地不動,等我們老了,都會往養老院入齊的。
這就是我們未來的趨勢,因為未來是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孩子們無法承擔照顧父母的責任,只能送養老院。
不管是違心的還是真心的,都得把老人送去養老院。
-
4 # 皛川
哈哈哈,這種現象很容易理解呀。
幼兒園門口、小學門口每到放學都會被圍得水洩不通。孩子小,家長不放心怕出事,所以都早早的來到學校門口。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家長辛苦點以避免孩子發生不測。
而養老院門口冷冷清清,是因為老人被送進養老院,不用每天幾趟接送。當然門口沒人了。
再說,關注孩子的心情能和關注老人同日而語嗎?!
小孩子流口水,誰都會幫助擦擦。而老人流口水,恐怕沒人願意給擦拭。
-
5 # 天山冰川
現在時代不同了,小孩比老人重要,全家人都喜歡圍著小孩轉,而老人可能就沒有那麼好的待遇了。這是中國的社會現象,人人都可以理解也能接受這個無情的現實。
-
6 # 梧桐庭院清秋
你好,這個問題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很有孝道的人 。我認同你這句話:不要忘了,現在養老院裡的老人,正是幼兒園門口接你的親人。這個問題其實也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傳統思想的影響:好像自古以來,大部分人都這德行:圍著小孩轉,天經地義。老人也是圍著子孫轉,不圖回報。還有些老人重男輕女或者偏心哪方,說這個好,那個不好,鬧得家裡子女矛盾重重。最後出現管的不落好,最終出現沒人管。不管有沒有道理,人心都需要暖啊!
2,現在小孩少,都是一兩個居多,注意力全在小孩身上。再加上小孩太小,路上車多,還有搶娃騙娃的事發生。七十年代初之前的人,從小自己上學,父母都忙。
3,養老院裡的老人,不是經常回家的,子女孝順點的也會經常來看看,看完也就走了,不可能在門口逗留。當今社會,老人比小孩的待遇差多了。
-
7 # 稻穀與小麥
我覺得這個問題有故意挑起矛盾的嫌疑,我來談談我的觀點:
首先,幼兒園有上下學時間,家長必須在下午放學時把孩子們接走,不準時來接的話幼兒園老師就該著急了。不像養老院,老人本身就住在院裡面,不需要接和送。因此,每天上下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圍滿人,這就是再普通不能普通的正常現象
其次,大多數養老院的老人具有生活自理能力,而幼兒園的孩子並不具備生活完全自理能力。講直接點,老人有退休金,孩子們有嗎?老人們在養老院照樣可以頤養天年,而幼兒園的孩子不靠父母的話,根本無法正常生存。
第三,當今社會治安環境複雜,即使孩子有能力可以獨立上下學,作為家長是否願意冒這個風險?我相信絕大多數家長都不願意。
第四,老人們也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和生活方式,並不是每一個老人都願意成天和孩子待在一起。很多能照顧自己起居的老人更願意自己生活,這樣子更自由自在,更沒有負擔。孩子們只要能定期來養老院拜訪拜訪,老人也就心滿意足了。
第五,孩子在未成年之前,成年人必須對其做到監護。幼兒園的孩子還只有三五歲,對他們的監護更是應該加強。這是法律和道德上對於父母的雙重要求。在孩子身上付出的時間比在老人的身上付出的時間多本身就是正常的。
最後,我也想建議下提問者,你能意識到社會和家庭對於老年人缺乏關注是件好事。但我你不能強行製造矛盾。相比老人而言,幼兒園的孩子們當然更需要家長的關心和呵護,這個是自然法則決定的,容不得你來質疑。
-
8 # 風箏和桐桐的房車生活
幼兒園門口人山人海,很容易理解,因為你不接不行,每天必須到點就去接。養老院住進去了基本上就不用再回家了,兒女去看也不會湊到一個時間去看。
提這種問題基本上是不太經過大腦的,只是為了引起爭論而已。
還不如問為什麼家長只接幼兒園和小學生,大學門口家長為什麼不去接送呢?是不是孩子大了以後家長都不喜歡了呀。
還有非常現實和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能送到養老院的老人,子女要麼就是沒什麼時間,要麼就是不孝順。一個月能去看兩次就不錯了,如果能跑去天天看的話,那就不送養老院,直接接回家養著去了。
並且但凡是明白點事理的老人,也不會拿自己跟孫子輩的孩子去做對比的。
換個角度想,老年人自己年輕的時候,其實跟現在的年輕人做的也差不多,有幾個對自己父母照顧都比對自己孩子要細緻的呢,人的本性其實就是這樣。
先不說哪個更重要,小孩子自己生存不了,必須得照顧。等孩子能自立了,大多數父母也都是放任讓其自己自己生活了。
-
9 # 甜品蹭貓咪
因為幼兒未成年,必須大人接送。上學和放學時間固定,家長必須準時集中在門口等候,於是看起來人山人海。
養老院全天開放,隨時進出。你只看到門口空無一人,卻沒看到房間裡人流穿梭。
你看到的,只是區域性,不是整體,更加不是真相。
-
10 # 遼寧胖哥
這是個有點悲哀的原因,因為現在的孩子是家裡的掌上明珠,而老人不是,人老了沒人會重視你,你去養老院了,當兒女的誰能天天去看你,所以幼兒園門口人山人海,養老院門口空無一人現在的家家的孩子,都比老人金貴,一家人都會為了孩子轉,孩子要吃最好的,穿最好的,讀書的時候,家長會絞盡腦汁,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重視孩子真是從娃娃抓起了,車接車送,每天到放學時間,家長都會提前去學校門口等著,堵得學校門口水洩不通,這孩子的家庭地位比老人高了太多
孩子從小到大那是捧著長大的,到了高考的時候,那更是家長都跟著陪讀,就跟保姆一樣,這習慣是一代一代傳下來了
在看看去養老院的老人,辛辛苦苦為家庭付出了一生,到了就不受重視了,養老院一去,當兒女的一個月能去看一次老人,就算不錯了這就是人情冷暖,因為老了,在兒女心中沒啥價值了,去養老院了,也就是等著那一天的到來,兒女巴不得老人去養老院,也省心了,不用抽出時間照顧老人,雖然說這話題,會讓人心裡不舒服,但這也是事實有幾個象照顧孩子那樣的,照顧自己家老人了,其實老人的心裡沒幾個願意去養老院的,都想守在兒女身邊養老,這當兒女的就會找各種藉口,啥工作忙啊,沒時間照顧老人了,把老人送養老院去
說這些理由沒時間照顧老人的兒女,你咋不想想你爹媽當初是咋照顧你的,如果當初你爹媽也說沒時間照顧你,你是不是都被扔出去了幼兒園門口人山人海的,養老院門口空無一人,這現象能折射出來啥原因,某些人自己想想去吧
-
11 # 蝦米愛麻雀
這個問題涉及到孩子,涉及到老人,還有無形之中的各種中年人,有很多人的身影,能夠折射出來的東西確實也會有很多,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想。
為什麼幼兒園門口人多,養老院門口人少呢?我覺得有如下原因,
1.安全問題。
幼兒園的孩子都是6歲前的兒童,沒有自我保護能力,沒有很強的自理能力,沒有很高的安全意識。這個時段的孩子非常需要大人的引導和保護。
2.安排形式不同。
幼兒園上學,放學是統一時間安排,若是沒有校車接送的孩子,為了路上的安全,自然需要家長接送,所以到了上下學時間段就會看到很多家長在門口。
養老院,一般都沒有規定統一的時間點,所以看望老人不用扎堆,也不需要在門口等候,所以門口會看不到什麼人群。
3.人數不同。
幾乎每家的孩子都得上幼兒園,所以幼兒園孩子人數龐大,自然家長參與人數也多。而不同的是,並不是每家的老人都去養老院,按目前只是少數老人會去養老院,自然去那的人就少很多。
當然,正如題主所說,“不要忘了現在養老院的老人正是當年幼兒園接你的人”,愛幼的同時,不要忘了孝順老人,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將來孩子才會懂得反哺之恩,等自己老了孩子也長大了,才會孝敬父母長輩。
-
12 # 教書育人生活修身
記得有位叫做羽逸塵的網路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當我們“遺忘”父母時,他們正在被世界遺忘。
的確,一些老人正在被世界遺忘,而遺忘他們的,首先就是他們的兒女。
對於兒女的健忘,我們不能簡單的以不孝來論,因為這一社會現象不是個例,而是具有普遍特徵;它不僅發生在現在,而且存在於每一代人;實際上,它也可以說是整個人類甚至生物世界的某種規律。就拿我們自己來說,我們的前半生無論是在物質金錢上,還是在時間精力上,我們給予了兒女多少?而又給予了父母多少?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了。
幾乎都是這樣,給予兒女的愛是竭盡所能無邊無界,給予父母的愛則輕描淡寫甚至有意忽略。
有人認為,人類關愛下一代本就是一種天性,許多哺乳動物對嬰幼兒的母愛是由若干激素如孕激素、催乳素及多巴胺等母愛激素激發的本能行為,是一種自然行為,也許不無道理。畢竟,自己的孩子是需要自己撫養疼愛才能成長起來,而父母則是成年人了,有自我生活能力,不必過問太多。
加上,兒女成家立業以後,也就脫離了父母的生活空間,每天都是和自己的妻子丈夫兒女們在一起,感情的轉移和嬗變也是在所難免,對生身父母的情感淡化、淡忘甚至遺忘也在預料之中。
然而,作為人類的子女們,有思想,有感情,有智慧,有判斷,如果把對父母老人的遺忘發揮到極端,那就是不正常的,那就是一種不孝。
當兒女們對待父母和自己的孩子的感情此消彼長時,他們的心理也會發生根本性改變:比如同樣是付出,兒女們往往把對自己孩子的付出看成責任和義務,把對父母的付出則當成負擔和累贅。一旦這樣定位,自己的孩子在他們眼裡一定是那麼的可愛,自己的父母在他們的眼裡則可能是那麼的討厭。
是兒女們不知道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嗎?是兒女們不懂得感恩行孝要盡人倫嗎?當然不是,他們什麼都明白。但是,他們因為從小就接受來自父母的一切贈予與呵護,因為從小就養成了受用的習慣和索取的心理,一旦反過來像烏鴉那樣反哺父母,他們怎麼能受得了呢?所以呀,絕大多數兒女都不可能在父母身上付出過多,都不可能超過對自己的兒女;而有少數兒女對父母則不會付出,只有索取,這就是不孝。
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規律”也會在不孝兒女的身上得到應驗。
-
13 # 文都楊稼
自古以來,都是水往下淌,包括動物界,總是上輩呵護下輩,才能更好的保證種群的衍續。
現在人們過份的關心下一輩,有諸多的社會因素,主要是現在獨生的多,孩童就顯的金貴;還有是跟風,孩子放學,張家接,李家接,王家能不接嗎?
原因之二,孩童容易被拐賣,還怕交通事故?為了防範,學校與家長在放學時間形成了對接,還有就是學校放學時間是定點時間段,家長準時趕到,密集在一起情有可源。
老人在養老院則不同,下輩送父母去養老院就是圖省事,只要繳齊費用,一個月不過去看一下都行,要過去看,都是在晚上等閒時間段,畢竟在養老院的老人少於少兒年齡段的學生,不可能出現下輩前來扎堆的現象。
原因之二,老人走失無人要,碾轉千里都能找得到,若被車子碰了軋了,下輩還能訛上錢;老人若有意外,在下輩眼裡,送老歸山是早晚的事。
原因之三,贍養老人是兄弟姊妹之間的事,能踢球則踢球,誰願意多操哪個心。
-
14 # 白雲104577348041
這的確是當前社會現象,幼兒園放學總是人山人海,孩兒們父母爺爺奶奶一大早就在門口等著接自己家的孩子,畢竟孩子們還小,一切感覺都不成熟,對世界認知還是處於萌芽狀態,家人們每天按時幼兒園接自己孩子無可厚非,不可能也不會放心讓自己孩子放學自己回家去舍,怎麼可能嘛,小孩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楚,再說回家路上誰能保證孩子安全呢,養老院門口冷冷清清,是因為老人們子女工作或者事業繁忙,平常不能經常照顧自己父母,這要分不同的情況來看待,一些老人是出於志願融入到養老院這個群體裡面,一些人是家人無暇照顧送老人養老院安享晚年,不管哪一種情況下,老人們在獨自的空間多了些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不至於感到孤單寂寞甚至是枯燥乏味,這也許是老年生活不同人的觀念不一樣吧,我認為以上兩種現象存在生活中是一種自然規律區別看待問題,總結一下,對兒童關愛的同時生活中應該對老年人多一份關心體貼愛護,畢竟他們為自己子女做到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私的奉獻把子女撫養成人,這世界最偉大的就是自己父母,值得我們去尊重去孝順。
-
15 # 天涯任我行走
你的這個問題有普遍的現實性,但其實也很正常。
為什麼幼兒園門口人頭攢動,是因為現在的學齡前兒童,不管你是城市和農村,基本到了三歲左右,都會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去,很少有還放在家裡散養的,這已經達成了共識。中國的人口基數在那放著呢,所以幼兒園看起來特別熱鬧,人多,再正常不過。
而且華人普遍還有個思想,再窮也不想窮孩子,公辦幼兒園規模有限,一般人不好進去,私立幼兒園收費昂貴,但家長為了孩子有個美好未來,情願自己苦點,也會縮衣節食把孩子送進去,這是無奈。
反觀養老市場,中國目前主要養老形式有三種:居家養老、養老機構、社群服務站。其中居家養老為最主要的養老新形式。最新資料表明,我所在的城市寶雞,60歲以上老人大約60萬人,但大大小小的養老院卻只有五六十家,而且分散在寶雞三區九縣。
由於目前養老機構規模有限,收費相對較高,而且中國大多有養兒防老的心態,如果把老人送進養老院,會被看作不孝,所以一般不是到萬不得已,沒人願意把老人送養老院。一定程度上這和收入無關。
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速,中國4+2+1的家庭結構,養老問題會愈加突出,希望社會能像關愛孩子一樣,關愛老人的晚年生活。
-
16 # 雲浮鶴翥1
老人在敬老院裡,儘管淒涼還不至於馬上出問題。可是不接孩子卻容易馬上出大問題。
這裡有個緊急舒緩的對比
-
17 # 暗香580
因為幼兒園放學時你不接,人販子就會替你接咯,而且是不還的那種。小孩子沒有分辨能力,沒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家長要在孩子成長期給予更多陪伴和關愛,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和接受新知識。
到養老院的老人,一般來說都是有成熟思維的人,有自己的脾氣,一般沒有什麼事,兒女也沒有那麼多時間齊刷刷的站到門口去吧。
當然,人老了也肯定需要陪伴,但各個家庭情況不一樣吧,還是希望社會在這方面加大投入,關愛一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
18 # 總裁299
這話不對,幼兒園放學,家長來接孩孑,當然人多,敬老院,這有探望時,才會有親人來,形成不了人多的場面,兩者不好比!
-
19 # 手機使用者茅山
太重視自己生的孩子,而忘了父母曾經也是如此關愛自己。如此現像巳反常,教育好子女尊老愛幼,否則你們到老了那天更傷悲。生活好了。子女少了,反而讓下一代更自私。
-
20 # 人美心美食更美
現在的社會已然是浮躁不堪,怎麼賺錢已經是人們追求的根本,生活的壓力逼迫人們每年拼命工作,家中的父母老人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去看一眼,很多人邊工作的同時,又擔心家中的父母,於是花錢將父母送進養老院,每日老人的生活就是早中晚三餐,看著破舊的電視等待著過世,可謂有些悽慘.
沒有那些子孫饒膝,兒孫滿堂的老年歸宿,他麼年輕時候也對於老年生活有所期盼,為什麼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呢?
有人說養老院有的也很好啊!照顧得比較全面,總比老人獨自一人在家好得多啊,老人家可以曬曬太陽,跟老友下下象棋,跳跳廣場舞不好麼!
然而真實養老院生活可不是那些養老院工作人員描繪的那樣,他們是固定的作息時間,固定的生活起居,啥時候起床?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看電視?什麼時候上床睡覺?甚至連什麼時候排便?吃什麼?吃多少?都是有規定的,就像坐牢一般,老人家當然不想這樣去生活.
回想曾經在幼兒園門口期盼著你下學的父母,像不像今天在養老院門口等待你來看他的老人呢?
回覆列表
去養老院的老人子女基本都xxxxxxxxx,但凡老人明理懂得教育子女也不會被送到養老院,但凡兒女明理也不會把父母扔進養老院。現在上學只交考試,家裡家長上班也沒空交孩子德,也不會交。自食其果,以前錢可有可無,活得自在逍遙,現在離開錢寸步難行。社會就這個風氣,慢慢的不用打仗自毀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