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海說職場
-
2 # 萌寶家園
首先應該給家長指出繪本的閱讀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讓家長提高認識和意識.然後可以先讓家長在網上看一些繪本影片,從中去找到感覺,才能更好的給自己寶寶閱讀.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是很好的親子互動,無形中培養親子之間的親密度.
-
3 # T哥孃親
現在中國年輕一代的父母,親子共讀的意識越來越強,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有很多父母其實並不知道怎樣去給孩子讀繪本,照本宣科也是司空見慣的。
我在給孩子閱讀繪本之前,我都會先瀏覽一遍繪本內容,為的是瞭解繪本內容,以便更流利的講出來,不卡殼。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會盡量把書本里的內容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去描述。而不是,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如果繪本內容講得繪聲繪色,抑揚頓挫,孩子會非常認真的去聽,還會發表意見。最重要一點,把孩子放在懷裡去進行親子共讀。
-
4 # 零享繪本
1.提前選好繪本,給孩子閱讀時,儘量按照系列或套系來操作;
2.閱讀時聲情並茂,配合肢體語言,引起孩子參與的興趣;
3.閱讀過程中多多互動,透過提問或者人物代入的方法,引導孩子發現更多的畫面細節
4.複雜邏輯簡單講,可以結合觀察到的真實現象進行講讀,讓孩子易於理解。比如閱讀神奇校車-水的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把水迴圈的流程畫出來。
-
5 # 諾媽家有男寶
陪伴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已有多年,看過的繪本也不計其數了。作為家長,我感觸最深的是,首先要為孩子把好選書關。市面上各類的繪本實在是很多,質量參差不齊,這需要父母把關。其次,在為孩子閱讀時,父母最好提前熟悉一下內容,便於在朗讀時處理好感情基調,吸引孩子對閱讀繪本的興趣。這兩點功課,我覺得是家長應該做的。
-
6 # 鑫喜閱
現代社會不但孩子的競爭壓力越來越激烈,家長也要拼財力,拼時間、拼陪伴。陪伴孩子閱讀繪本也可以說是陪伴的一種。而且這種陪伴是需要家長全身心的投入,因為講故事沒空做其他的事情。那麼再說說陪伴閱讀繪本的過程中,還需要家長的有哪些,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心理準備:做好每天為孩子閱讀的心理準備,這包括,在閱讀前安排好自己的事情,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避免讀的過程中,家長還需要再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也要安排好孩子的心理,讓孩子知道,閱讀期間就是讀書時間,和父母的注意力此刻都要在這裡。當然這是一個過程,需要一點點的養成。
時間準備:親子共讀最好是固定時間,當然也可以在孩子需要,家長也方便的時間閱讀。如果是固定時間,家長和孩子也更容易進入狀態,這個時間段就是親子共讀時間,家長和孩子都會準備好。
環境準備:其實對環境的要求不高,但讀書時最好還是在安靜的、燈光柔和、溫度適宜的室內,沒有其他聲音打擾的情況下最好,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所有的準備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人在、心在,當你全身心的陪伴,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
7 # 壹壹早教說
個人覺得,在閱讀過程中,家長最應該做的是從孩子的視角,選擇孩子的喜好!
在孩子童年時,給他們讀書一直被認為是預測孩子未來學業成功的指標之一,所以做好這件事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以後學習好,但家長對閱讀過度熱衷,可能會毀掉孩子的閱讀興趣。
譬如,很多媽媽都有強迫症心理,巴不得每頁都仔仔細細地講給孩子聽,生怕遺漏了書中的知識點。
她們期望孩子能耐心地坐在自己懷裡,沉浸在故事的世界裡。
可媽媽們真的想多了,寶寶們可沒有那麼多耐心,即使中間跳讀5頁,他們也不在乎。
所以事無鉅細,每個細節都要講到的閱讀方式反而會壞了他們的閱讀興致。
如果經常這樣摳細節,要不了多久,孩子就寧願發呆,也不肯親近書本了。
其實,能不能完整地講一個故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從書中得到了樂趣,親子關係得到了加強。
還有的媽媽做事特別嚴謹,為了培養孩子的審美和高品位,不讓孩子自己選書,非得給孩子念著名的得過大獎的繪本。
可是很多繪本得大獎都是從多個角度來評判繪本藝術價值的,不一定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
對家長來說,得大獎應該只是選書的一個參考。更重要的是實際體驗中,那些能契合孩子當下興趣,年齡段特點的繪本才更合適。
有時候,將一本藝術性極強的金獎繪本,如《市場街最後一站》和簡單的認知類繪本《小熊寶寶》擺在一塊,寶寶們往往會選後者。這時候千萬不要嘲笑他們的品味,識趣的媽媽會就坡下驢,愉快的讀孩子選的書,而不是感慨孩子選書失敗或心疼銀子。
在閱讀這件事上,家長能做的就是擺正心態,儘量給寶寶提供各型別的書,大量書籍能增加親子共讀的趣味,還能發掘孩子內在的興趣和動力。
只有看一本孩子真正喜歡的書,才能點燃他們的閱讀熱情。
回覆列表
高質量陪伴的好方法——親子閱讀、親子旅行
對於職場媽媽來說,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那在有限陪伴孩子的時間裡,就需要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想養育好孩子很簡單,陪伴孩子讀萬卷書(親子閱讀),行萬里路(親子旅行)的方法,就是幫助孩子搭建寬厚的認識世界的基礎的一個有效工具。
父母與孩子閱讀的過程就是分享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過程,親子閱讀以書為媒,而最好的媒材是繪本。
繪本意想不到的價值
語言——好的繪本的文字優美,充滿旋律。天天持續給孩子唸書聽,有了大量語言的輸入,會對孩子語言發展很有幫助,特別是在兩週歲的時候,孩子到了語言爆發期,你會發現前面唸書給他聽的這件事,在輸出的時候會超出你的想象。
審美力——繪本都是用圖文共同講述的故事,陪伴孩子閱讀大量的繪本,對孩子的審美力發展非常有幫助,就像是在陪孩子逛一座一座的紙上美術館。
多元性——透過看大量的童書,可以讓孩子感知到世界是多元的,而不僅僅是眼前看的這些。
社會化——我們很難告訴孩子什麼是社會、人與人之間怎麼相處。在孩子不斷地融入社會的過程中,繪本可以幫助孩子瞭解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孩子不愛閱讀?可能是爸媽的方法不對
有家長問:孩子不喜歡讀書,怎麼讓孩子愛上閱讀啊?
經常聽到有些爸媽說自己的孩子不愛看書,這可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方法沒用對。
沒有環境
父母沒有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的習慣,家裡也沒有藏書。
方法不當
家長雖然有意願“我要陪孩子讀書”,但掌握不好方法。現在70、80後爸爸媽媽小的時候,他們的父母沒有給孩子唸書的習慣的。有些家長把書買來,扔給孩子看,自己就不管了;有些家長總是會問孩子,看完後有什麼感受。這些方法都不對。
選書偏差
挑選適合孩子當下的才是最好的書。
如何挑選孩子喜歡的書?
小多媽媽說:不知道孩子到底愛看什麼書,經常買一些大v推薦的書,但孩子不喜歡。該買什麼書給孩子?
如果你想讓孩子愛上閱讀,我們要先成為孩子閱讀路上的引路人。
怎麼做?自己先讀100本繪本,讀完後,你會發現現在的童書和我們小時候不一樣。讀完後,你會知道什麼叫兒童,而建立一個正確的兒童觀是每個父母需要知道的事情。讀完後,試著把這100本書輕輕地念出來,感受聲音的美妙,文字的魅力。只有父母體會到後,才會帶有感情的和孩子分享。
這樣做後,你就會知道什麼是親子閱讀,你會發現原來給孩子講故事是那麼有趣的事情,這個過程是需要家長親力親為去完成的。(爸爸媽媽加油吧~)
TIPS:選書的三個階段低幼(關鍵期)
0-1歲入門期
父母把書帶到孩子的生活中,每天試著念一段書、或是優美的童謠聽,孩子會慢慢習慣爸媽唸書的聲音。這個階段紙板書,翻翻書,童謠都可以。
1-2歲
這個時期是父母和孩子親子閱讀的磨合期。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讀一些跟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書。
有的孩子可能會撕書、扔書,這需要父母堅持下去,慢慢引導孩子。還有的孩子可能一本書會讓你讀100遍,沒有關係,這個階段是磨合期,讓你讀就讀,孩子會有一種安全感,這種快樂放鬆的感受就會在他心裡種下一顆溫暖的種子,閱讀這件事就會越來越順其自然了。
2-3歲
養成習慣後,2歲後會進入閱讀旺盛期,時間也不用太長,一天半個小時足以了,生活是很多面的,孩子還需要做其他的事。
高幼階段
3-6歲
進入幼兒園階段,氛圍很重要,試著在幼兒園推廣閱讀,孩子跟小夥伴讀相同的書,可以互相交流。
0-6歲讓孩子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小學階段會相對輕鬆。如果6歲前沒有養成好的閱讀習慣,怎麼辦?那從現在開始讓孩子從簡單的書看起吧。
親子旅行是一個求惑的過程
午媽:孩子剛2歲,帶他旅行,他能記住嗎?
壯壯媽:我的孩子上小學,做作業很慢,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寫作業上了。行萬里路是期望,也是難度。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帶孩子去看世界,能夠眼見為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
旅行不一定在遠方。0-6歲時,讓孩子享受自然體驗就可以了,之後再加入文化感受。先近後遠,低幼的孩子很多過程都需要磨合的,不管讀書還是旅行,帶著孩子慢慢去適應,先讓孩子愛上這一個過程。
旅行可以讓孩子認識大千世界,孩子更多的是好奇,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求惑的過程,孩子的好多問題,可以找一些相應的書來看,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雖然很多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但體驗的過程更有價值。
在旅行之前帶著孩子一起做攻略,這個過程也是大量看書的過程,現在的童書有很多這型別的,你想去那裡,都可以找到與當地相關的書籍。等到達目的地,親眼見證書上的內容,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連結,對孩子的成長特別有幫助。
這些幫助不會直接顯現在當下,知識體系的搭建不是一朝一夕的。如果父母做到陪伴孩子非功利性的,孩子的路會越走越寬。
親子閱讀、親子旅行小技巧留出時間,建立儀式感。
留出時間共同閱讀:留出一段特別的時間作為每日讀書時間,把和孩子一起選擇“每日一書”變成慣例,然後坐在一個專門的位置讀書。
留出時間共同旅行:選擇家庭成員能夠參與的時間,設計短途或者長途的行程,在廣闊的未知旅途中體驗人類的文化遺產和大自然的神奇。
借力共享資源,立體化教養像呼吸一樣自然
如果教養變成一件父母很焦慮,感覺是個負擔的話,那是不可能有高質量的陪伴的。
在家庭中,閱讀和旅行達成家庭成員的教養共識。帶著老人一起玩,帶著老人去早教,互相學習、成長。除了小家庭之外,社群也是我們生活很重要的圈子。可以嘗試拼養的方式,比如媽媽們輪番舉辦讀書會,結伴出行,這些都是不錯的方法呦~
親子互動家庭必備小工具小書架
每個孩子都要有一個自己的放書的地方。
地球儀
不管孩子多大,陪著孩子一起透過地球儀看世界,定下一個個的目標,跟孩子一起去暢想,當作通往夢想的投資。很值得哦~
爸爸媽媽的愛和耐心
我們對孩子有很多愛,但有時候我們會缺乏耐心。下班回家,對孩子綻放笑臉,傾聽他訴說那些不可思議的夢想,這些過程都需要我們付出很多的耐心。
控制情緒是女人必修的功課
小玉媽:有了孩子後,變的很敏感,壓力大的時候很想大哭一場,可有不想讓孩子看到。情緒不好的時候,該如何排解?
一個母親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要學會不斷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這肯定需要漫長的練習過程。只有自己的情緒好了,才能不斷地給別人能量。做父母,自己幸福很重要,我們幸福了,才能讓身邊人幸福。
控制情緒是女人必修的功課,透過學習會越來越好的。
情緒不好的時候,允許自己哭,男性也可以哭,包括在孩子面前。很累、很煩的時候,和孩子講清楚,比如這樣說:今晚我陪不了你了,你自己玩好嗎?媽媽需要靜一靜。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要用很激烈的方式把不高興遷移到別人身上。
夫妻間要相互包容
天天媽:現在女性工作壓力也不小,又要兼顧家庭,回家看到孩子他爸什麼也不管,就老和他吵架,怎麼辦好呢?
其實在很多時候,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長處,用爸爸的長處來陪伴孩子,但是總會有不能周全的時候,我們要多包容,少一些抱怨。
在孩子最初的階段,讓爸爸多介入是很有必要的,這種陪伴和愛會習慣,習慣後會越來越享受,他就陪伴的越來越好,就越有成就感。
父母能走多遠,孩子就能走多遠。
父母的高度,決定孩子可能到達的高度。
育兒是一個浪漫的自我成長的過程。很多時候,越陪伴,你會發現是我們成年人的不足,我們能做的是積極自我成長,陪伴中實現教養薰陶。
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選擇。選擇你覺得最喜歡的,最輕鬆的方式,你們手拉手,愛的溫度一直傳遞著。你的每一天是快樂的,孩子的每一天也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