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凌戰天
-
2 # 科普軍
書中對此根本沒有解釋。開始我也奇怪這點,為什麼大劉會留下這個疑問?但是後來明白了。
三體問題在數學上被推理為混沌,書中對此借三體文明的語言也做了闡述。在現實科學中,這個混沌結論也是著名數學家龐加萊推導的,那麼三體的運動規律就是很明確的無法預測。
那為什麼歌者文明可以做到精確打擊呢?只能理解為,歌者文明遠遠高於地球和三體文明。當文明的差別幾乎無限大的時候,就變成原始人看神仙了,這時候什麼規律都可以不用遵守。但是話說回來,小說文字該怎麼寫?沒法寫!硬著就會變成科幻版《西遊記》,所以最聰明的做法就是——不寫!因為只要寫了,就會破綻百出!同樣的,書中對三體人的外貌也完全沒有描寫,你若不信可以試試寫寫看,無論你怎麼描寫,都會越寫破綻越多!
-
3 # 海闊天空詩酒花
題主問的應該是三體星被光粒集中而滅亡的“黑暗森林打擊”過程吧。
首先明確一點,根據書中描述,光粒並非專門去打擊三體星系中的那顆行星。三體行星之所以毀滅,是被自身的一個太陽所拖累。光粒擊中的是三體星系三顆恆星中的一顆。……恆星被光粒擊中後,光球層和對流層上被擊出一個巨大的裂孔,……太陽深處的強輻射透過裂孔,穿透光球層、對流層和色球層,直接照射到行星上。暴露在光斑下的那個半球之上,處於室外的生命在幾秒鐘內就被烤焦。接著,恆星內部的物質從裂孔噴湧而出,……從行星上看去,太陽表面彷彿長出了一棵燦爛的火樹。約四小時後,……火樹的樹頂與行星軌道相交。又過了兩個小時,執行中的行星接觸了火樹的樹梢,然後在噴出物質帶中運行了三十分鐘,這段時間,行星等於是在太陽內部執行,……當行星移出噴出物質帶後,它已經是一個發出暗紅色光芒的天體,表面均被燒熔,岩漿的海洋覆蓋了一切。行星的後面拖著一道白色的尾跡,那是被蒸發的海洋的水蒸氣;而後尾跡被太陽風吹散,行星變成了一顆披散著白色長髮的彗星。這時,行星表面已經沒有生命,三體世界已經毀滅……光粒襲擊來臨時,三體星系只剩下一顆行星了,就是三體人生存的那顆母星。書裡描寫很清楚,光粒是先擊中一顆恆星,然後正圍繞著這顆恆星運轉的三體行星不可避免的一起遭了殃。
行星的滅亡分為三步。第一步是被恆星深處穿透出來的強輻射烤焦表面的一切,包括三體生命。第二步是被噴湧而出的恆星內部物質包圍,在這種幾萬度的高溫物質帶中運行了一段時間。第三步是移出物質帶後,徹底變成了一顆死寂的彗星。
而這一切的起始,就在於那顆恆星被擊中,恆星裡面的強輻射和超高溫物質衝破恆星表層往外蔓延。假如那時三體行星並沒有圍繞這顆恆星執行,而是正處在遠離這顆恆星的軌道上,三體人是不致於遭受這樣的滅頂之災的。但事實上當時三體正處於一個穩定的恆紀元,正好圍繞著這顆恆星運轉,而光粒擊中的位置又剛好在這顆恆星的黃道面上。不管是有意還是巧合,反正三體行星就這樣在劫難逃了。
不管怎樣,這個過程還是說明一點:毀滅三體的光粒並沒有特別“鎖定”三體行星來打擊,就算要“鎖定”,鎖定的也是三體的一顆恆星,行星只是附帶被打擊。
所以題主這個問題是不妥當的。
其次需要說明,為什麼透過打擊恆星的方式就可以實現打擊行星的目的了。黑暗森林打擊是針對具有文明跡象的星系所進行的。如果證實一個星系,或者用書中的說法,一個“座標”,是“空”的,也就是沒有文明存在的,那就不必浪費力氣去打擊,留著說不定還有用呢。三體遭受黑森打擊,是因為萬有引力號向宇宙發出引力波,標註出了三體的位置座標。被標註的座標一般就被認為是有文明存在的,那就是要打擊的。
文明肯定是存在於行星而不是恆星上的,所以,黑森打擊針對的當然也是行星。
問題是,行星太小了,自身又不發光,不像恆星那樣容易觀測。這個問題,我在之前回答的《<三體>文明早就可以透過觀測發現4光年外有宜居星球,為什麼要等地球發訊號後才來?》解釋過了。行星就連被看見都非常困難,又怎麼可能對其實施精準打擊?單從這一點來看,就知道題主的問題是不存在的。
雖然不能直接打擊行星,但是打擊恆星是可以的。事實上,被公之於眾的“座標”也是恆星系的座標,不是具體恆星系裡面哪顆行星的座標。座標就是以供瞄準的靶子,所以,能夠被瞄準打擊的,也只能是恆星而不是行星。
而且,由於行星對恆星的緊密依賴,打擊了恆星,行星也失去了活路,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唇亡齒寒的關係。具體如何透過打擊恆星來實現打擊行星的目的,像上述三體行星滅亡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最後討論一下,三體三顆恆星無序運轉,光粒如何才能保證可以擊中其中至少一顆。我想這個可能才是題主問這個問題的原意。既然不能直接毀滅行星,要透過毀滅恆星來帶動行星的毀滅,那起碼要保證可以擊中恆星吧。三體的三顆太陽運動沒有規律,光粒是如何準確瞄準了正被三體行星環繞執行著的那一顆呢?
我想有兩種可能。
第一是純粹的巧合。打擊者只是往這個方向大致地發射了光粒,但那麼巧就擊中其中一顆恆星了,而且那時三體行星還剛好圍繞著這顆恆星轉。宇宙之大,什麼可能沒有呢?書裡也沒有說每次黑森打擊都一定奏效,否則人類也不用費勁心思防範了。重要的是隻要座標公佈了,這次沒被打中,總還會有下次,有別人來打,結果是註定毀滅的,書裡沒必要寫得那麼囉嗦而已。
第二是打擊者刻意而為。也就是說,也許三體就是碰上了高能力的打擊者,像歌者那樣,可以發現三體行星,而且知道此時三體行星正圍繞著其中一顆太陽轉。可能有人要問,既然這樣,為什麼不乾脆直接瞄準行星呢?只能說各種可能皆有。也許打擊者的能力只夠觀測到行星,但無法瞄準,那就瞄準恆星吧,反正效果是一樣的。
總之,不需要糾結三體運動沒有規律,不可能精準打擊的問題。也許是碰巧,也許打擊未必需要多精準,只要有個大概範圍就行。而三體運動的無解,是指沒有精確的解析解,一定範圍的數值解還是沒問題的。
一句話,打擊者是如何瞄準做無序三體運動的恆星的,細節不用追究,無傷全書主旨。
可以比較一下歌者打擊太陽系的過程。歌者本來也打算使用光粒的,但細心地多看了一眼,發現太陽系有“死角”可做掩體,為了保證清剿乾淨,就改用了二向箔。
人類為什麼會想到在大行星後面建立掩體呢?也是從三體滅亡的過程中吸取的教訓。三體母星和上面的三體文明雖然滅亡了,但還是有少數躲在飛船中的三體人逃脫。而那些飛船,當時恰好位於另外兩顆未被打擊的恆星背面,恆星成了掩體。
這麼說,當時的打擊者為什麼就沒像歌者一樣改用二向箔呢?原因同樣可以有很多。
也許是沒有歌者那樣的能力或者那樣的細心,所以沒發現死角。也許是發現了,但是沒有能力使用二向箔,只能還是相對初級的光粒。反正光粒打擊雖然不能像二向箔一樣保證全盤殲滅,但還是可以有大機率毀滅這個星系——包括恆星和行星的。
-
4 # 深度科幻
其實這個問題雖說有點不合理,但並不是不能解釋,我也曾對這個問題提出過自己的疑問!
使用光子(其實是光粒)打擊三體太陽的難度是什麼?第一、清理者需要在2光年的之外瞄準太陽: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其實清理者並不敢太接近要摧毀的文明母星,因此往往在1.5—2光年的位置直接發射一枚光粒摧毀對方的太陽。雖然在一般人看來太陽彷彿是一個巨大的目標,但如果將其放到2光年之外的尺度,太陽其實是一個極小的目標,要用光粒摧毀太陽就好比從北京用槍直接擊中上海一處標靶的靶心,這並不容易。
第二、三體問題本身無解:因為三體系統有無數種運動軌跡,而且還是混沌的,初始狀態只要有一個微小的擾動,就會使整個系統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在2年的時間之內,某個太陽根本無法預測。
第三、光速的光粒很難修正軌道:因為光粒的速度是光速(亞光速),這也就意味著在被髮射之後質量幾乎接近無窮大,在後期很難進行軌道修正。
清理者用光粒成功摧毀三體太陽的原因是什麼?雖然從理論上來說要摧毀三體太陽真的很難,但在實際中並不像理論中那麼複雜。
首先打擊者沒必要一定要解決“三體”問題。因為對打擊者而言,三體世界根本不重要,只是偶然遇到的一隻蟲子而已,就像我們打蒼蠅一樣,隨手來一下,打上就打上了,打不上也不會有什麼後悔。清理者也是一樣,完全是“隨意性和經濟性”的產物。
其次三體世界恰好進入恆紀元。這是具體的原因,三體世界遭受打擊的時候恰好進入恆紀元,三體行星圍繞著其中的一顆太陽運轉。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理論上對三體太陽的預測會出現一定的誤差,但並不意味著完全無法瞄準。只要不出現大的波動,即使是出現一定的誤差也完全可以接受,反正清理本身就不要求那麼精確。
第三、三體世界並不知道有多少顆光粒。這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三體人不敢肯定有多少個打擊者,也不清楚有多少顆光粒,只監測到其中一顆光粒準確摧毀了自己的太陽。也就是說並不排除在三體世界周圍遊弋著大量的打擊者,他們也許都發射了大量的光粒。
三體世界遭受打擊其實並不一定是褚延廣播的結果,我更願意相信這個打擊者是主動來打擊三體的,因為三體世界有航跡,是危險的文明。從時間上來看,褚延在距離地球約1.5光年,距離三體世界約2.5光年的位置發起廣播,廣播的2.5年後三體世界隨即被摧毀,太巧合。只能說這艘打擊者飛船就遊弋在三體世界旁邊,悲催的三體世界在接到引力波那一刻隨即就迎來了光粒。或許在這之前,三體世界已經迎來了無數顆光粒,只是沒有成功而已。
第四、光粒能夠在後期對軌道進行一定的修改。
再說清理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宇宙中到處都有潛在的力量,只需誘發它們為你做事就行了,幾乎不耗費什麼,也不耽誤唱歌……三體中的光粒其實非常特殊,按照歌者的操作流程,其實光粒並不是由打擊者直接加速,而是誘發宇宙中的某種力量,譬如說黑洞之類。因此從光粒的工作原理上來看,光粒必須要對軌道進行修正。儘管光粒已經接近光速,但畢竟不是真正的光速,進行一定的姿態調整還是有可能的。
所以綜合以上原因,清理三體世界確實有一定的技術難題,但並不意味這無法清理。而且清理的成功與否其實與破解三體問題無關,在冷酷的黑暗森林,只要被人盯上,就會迎來一批又一批清理者,總有一個人會取得成功。
-
5 # 諸葛小村姑
沒那麼複雜,人家瞄準的是三顆恆星中的一個,而不是芝麻綠豆大小的行星。這就是一個“兩隻兔子”的問題,一個獵人同時瞄準兩隻兔子,基本辦不到,可是瞄著一隻兔子開槍,基本上可以十拿九穩。
對於三體世界來說,也是如此,三顆恆星的運動複雜無比,依靠他們的計算能力,無法長時間預測自己行星的執行軌跡,這才使得三體行星上面的文明經歷了數百代的生生死死,好在這個物種能夠將自己的部分記憶遺傳下來,否則它們將永遠處於原始狀態,直到主體恆星寂滅。
對於如同歌者文明這樣的大神,在他們的物理運算中,可能對於數學規律的掌握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可以輕鬆計算出這樣的小範圍複雜運動的全貌,因為人類的數學知識,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才剛剛摸到門邊而已。
對於三體行星的遭遇,只要將其中的任何一顆恆星擊垮,其高溫噴射物質就會呈現等速螺旋展開,然後這些物質就會被另一顆或者兩顆恆星獲取,從而發生猛烈的爆發,反正在這個空域內,小小的三體恆星,無論怎麼執行,都是在劫難逃。
這就理解了為什麼不用知道三顆恆星的總體執行狀況,就可以一舉擊毀整個三體世界的根本原因。
其實,在《死生永生》當中,關一帆他們遇到的大神級文明,能夠在區區130公里的距離上就能將飛船加速到光速,形成宇宙中最為黑暗的超強死線,這就好比一隻螞蟻與一枚導彈比較,這樣的科技相信諸如歌者型別的清道夫早就掌握了,再不濟,在一光年外瞄準一顆恆星進行打靶,光、電、引力波遮蔽,最後加速距離約束在一億公里,簡直就如同用手槍站在5米開外射擊一個成人了,難道這對大神文明來講,還是難題麼?實在不行,三顆恆星都給炸掉,不就是三顆“光粒”麼?淘寶有得賣,嘿嘿!
對於能夠操縱“光粒”攻擊恆星的文明體系,在180多年前曾經有過先例,那就是被羅輯詛咒過的“無辜”恆星,難道經過這麼多年,不允許人家的科技進步一點點?這樣的光粒武器,連起碼的制導都沒有?
悄悄地進村,悄悄地打槍,開槍後迅速逃離才是它們要考慮的事情,並不是怕被恆星尾焰掃過,而是掩藏航跡。
能夠提出這個疑問的小朋友,思維還是侷限在人類的角度,歌者這樣的文明,應該不會以某顆行星作為自己的基地,而是某種網路化的飛船陣列,它們需要的僅僅是物質,恆星才是它們需要的,至於行星,只是塵埃,有多遠死多遠吧!
反而像“藍色星空號”、三體第一艦隊、第二艦隊這樣的流浪文明,最後會發展到清道夫級別,因為它們也不會滿足於在一兩個恆星系當縮頭烏龜。
諸葛村姑言:與這些神級文明,不要試圖講道理,因為真的是不在一個維度。
回覆列表
如果有高於三體文明的文明。那麼三體複雜的運動規律,他們是能掌握的。
就象人捏死一隻在二維平面任意運動的螞蟻。三維的人處理二維的事。
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