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體育老師教數學
-
2 # 享之1997
南韓的新鄭應該是現在河南鄭州一帶;趙國的邯鄲應該是現河北邯鄲一帶,它是二千多年沒有改名的城市;魏國的大梁應該是現河南開封一帶;燕國的薊城應該是現京津一帶;齊國的臨淄應該是現山東的淄博一帶;楚國的壽春應該是現安徽壽縣一帶。
-
3 # 江湖小曉生
公元前230年,秦國開啟了滅國大戰,第一個收拾的就是南韓。此後的順序是公元前229年滅趙,公元前225年滅魏,公元前222年滅楚,公元前222年滅燕,公元前221年滅齊。
這六國分佈在中華各地,滅亡的順序,也基本上跟秦國版圖拓展的順序相近,沒有突然間冒出一塊飛地來的情況。
而秦國最早的版圖是在西北陝西地區,所以我們大致也能猜得到,其他六國到底在什麼地方,一張後人製作的地圖,可以簡單瞭解一下這六國的大致範圍。
一、南韓是第一個被滅的國家。南韓的領土,是戰國七雄裡最小的一個,柿子先挑軟的捏,這還是相當有道理的。當時的南韓只佔據了河南一小部分地區。
他們先定都河南禹州,後來也喜歡欺凌弱小的南韓,滅掉了鄭國,因此遷都到了河南新鄭。三家分晉的時候,南韓一共只有3個郡,分別是上黨郡,三川郡以及上蔡郡。
秦武王時期,攻克了南韓的宜陽,使得上黨郡成為了南韓的一塊飛地。因此南韓在難以抉擇的情況下,將上黨郡共計17個縣全部割讓給了秦國。
可是上黨百姓是三晉人,他們不願意投降秦國,因此他們全部投降了接壤的趙國。因而引發了後來的秦趙長平之戰。趙國表示,韓王,你送來的不是一塊肉,是一顆炸彈有沒有?所以秦始皇在滅亡南韓的時候,當時的南韓只剩下了三川郡和上蔡郡。
二、趙國是比較難攻克的國家。趙國跟秦國之間的鬥爭,那是一直沒有停歇過。兩家可謂是世仇,自打白起坑了趙國40萬大軍以後,秦趙之間,就不可能有和好的可能了。
趙國也是三家分晉的時候分出來的,他們的國土主要在現在的河北大部分地區、山西小部分地區,還有內蒙一部分地區。
趙國在三家分晉以後,在國內設定了5個郡,可見地盤比南韓要大了不少,分別是:雁門郡、雲中郡、代郡、安平郡以及上黨郡。
這裡的上黨郡可不是南韓的上黨郡,趙國上黨郡有24個縣,是屬於趙國這邊的上黨郡。此外雁門郡和雲中郡,都是趙武靈王在擊敗林胡、樓煩以後,所設立的郡。而代郡則是在趙王遷歸降秦始皇后,公子嘉稱王的地方。
三、魏國到了戰國後期,就沒啥存在感了。魏國強大的時候,那是相當強大的。一度曾經將秦國摁在地上摩擦,可惜魏惠王這傢伙就是個敗家子,不僅打不過秦國,還總是把重要人才輸送出國。
商鞅、張儀、公孫衍、范雎等等全都是魏惠王親手送出去的,真不知道他心裡是什麼滋味。所以魏惠王后期,這魏國就是強弩之末了。
魏國的地盤,主要在河南大部分地區、陝西小部分地區、河北小部分地區、山西南部等地。魏國同樣也是三家分晉的時候分出來的。
魏國同樣也設立了5個郡,可見南韓當年分家產的時候,的確是最淒涼的一個。魏國的五個郡分別是:河西郡、上郡、河東郡、方與郡以及大宋郡。
其中河西郡指的是黃河以西的地盤,也是魏國和秦國發生矛盾最多的地方。過去秦國在這裡被魏國打得怨聲載道,後來秦國在這裡把魏國打得載歌載舞。
四、楚國是地盤最大,也是最難滅掉的國家。戰國七雄裡,論面積絕對是楚國最大,論人口也是楚國最多。因此楚國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秦始皇先讓李信帶了20萬大軍前去,結果被項燕一頓胖揍。後來只好讓王翦帶著60萬大軍南下,這才滅了楚國。
楚國的地盤主要包括現在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江蘇省、重慶、安徽省部分地區、貴州省部分地區、廣東省部分地區、廣西省部分地區,那勢力範圍可大發了。
不過由於南方地區有很多地盤是沒有開發好的,所以楚國看似面積大,實際上人口分散比較嚴重,這也是為何楚國一直被各大家族所控制的主要原因,因為各大家族的封地遍佈楚國各地。
楚國早先設立了6個郡,分別是:宛郡、漢中郡、新城郡、江東郡、黔中郡、巫郡。這其中在丹陽之戰中,漢中郡被秦國所奪,新城郡是從南韓那兒搶來的,黔中郡也被秦國所奪。
五、燕國是戰國七雄裡,最北邊的一個諸侯。燕國和秦國之間夾著一個趙國,所以趙國不滅,燕國是非常安穩的。但是趙國被滅了以後,燕國立刻慌了,因為秦國直接跟燕國接壤了。
為此燕太子丹果斷派遣荊軻前去刺殺秦始皇,沒想到加速了秦始皇對燕國的征伐。無奈之下燕王喜只好選擇將太子丹的腦袋剁了送給秦始皇,可惜大一統勢不可擋,燕國還是被滅了。
燕國雖然比較弱,但是你覺得他的地盤小嗎?對不起他的地盤還真不小。因為那地方天寒地凍的,人口比較少,如果不擴大地盤,他們壓根就構不成一個像樣的國家。
因此燕國的地盤主要在現在的河北北部包括北京和天津、內蒙古東部、吉林省、遼寧省包括鴨綠江那邊的一部分地盤。
燕國也有5個郡,分別是:上谷郡、漁陽郡、遼東郡、遼西郡以及右北平郡。燕國這幾個郡,基本都是在擊敗東胡以後所設立的。雖然燕國在戰國七雄裡實力比較弱小,可燕國好歹也是七雄之一,對付東胡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六、齊國是遠交近攻裡那個遠交之國。秦始皇最後滅的一個諸侯國就是齊國,這個國家十分奇特,因為六國相繼被滅的過程中,齊國從來沒有伸出過援手相助,這讓人很心碎啊。
一直到燕國被滅了以後,齊國才故作姿態地假裝抵抗一下。齊王建和丞相後勝更是奇葩中的奇葩,一個甘願做傀儡,一個拿著齊國的命運去撈錢,結果被秦始皇一把全部滅掉。
齊國的地盤,主要在今天的山東省大部分地區、河北省東南部分地區。地方不大,但是人文薈萃,這裡是齊魯大地,是孔子的故鄉,李斯就曾經在這裡求學。
參考資料:《史記》
-
4 # 漢史趣聞
南韓都城新鄭
公元前230年,秦發動了滅韓的戰爭。之所以要滅韓,是因為南韓最弱小,相對比來說滅韓更容易一些。
南韓總共只有三個郡,分別是:上黨郡,三川郡以及上蔡郡。
到了嬴政滅秦的時候,上黨郡已經不屬於南韓了。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秦國和趙國有一場大戰,也就是長平之戰。
當時是秦昭襄王時期,趙國想要佔領南韓的上黨郡,南韓守不住。守不住韓王的意思就給秦國吧。但是,上黨郡的郡守不甘心。他說便宜了秦國,還不如便宜趙國。於是,把這個地方給了趙國,讓趙國和秦國打一仗。
當上黨郡的郡守把這個情況告訴趙王的時候,趙王當然想要這裡了,所以,秦趙之間就打了長平之戰。
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趙國40萬將士被殺了,秦國取得了勝利。
後來,嬴政統一天下時,南韓只有三川郡和上蔡郡了。而且南韓已經是秦國的附屬國了,這個情況下,他們想要滅韓,當然就很容易了。
南韓的都城也就是新鄭市!
南韓的地盤就是今天的河南的一部分,同時河北這邊還掛一個角。
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是一個大國,尤其是趙武靈王時期,趙國迎來了最為鼎盛時期,這個時候趙武靈王還打算滅秦。
但是,最終他並沒有執行這個霸業,而是選擇在壯年的時候退出了。之後,經歷過趙惠文王,趙國開始走下坡路。
趙國的地盤相對來說比較多,包括今天河北的大部分,山西的一部分,還有內蒙古南部的一部分。當時他們管轄的地盤就是雁門郡、雲中郡、代郡、安平郡以及上黨郡。
公元前228年邯鄲被攻陷,趙國被滅。
本來趙國被滅的時候,是有名將李牧的,他們還有實力可以和秦國一戰。但是,趙王昏庸,他信了郭開的讒言,把李牧給殺了。
這個情況下,趙國沒有了名將,秦國很容易就把趙國給滅了。不過,戰國時期趙國是唯一的一個和秦國相抗衡的國家。
魏國的都城大梁(開封)韓、趙、魏剛剛分晉的時候,魏國是最為強大的,當時的魏國可以攻打秦國、趙國、南韓、甚至是齊國。
但是,圍魏救趙之戰後,魏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很快秦國就開始崛起了。
到了戰國中後期,魏國也就是迅速的衰弱了下來,事實上魏華人才,才是最多的,但是,魏國的人才不被他們的君王重用,這些人才不得已的情況下,都到了秦國服務去了。比如:商鞅、范雎、張儀、蘇秦、信陵君(去了趙國)、孫臏(後來到了齊國).......
這些都是魏國的大才,而且基本上都是到了秦國去了。這樣的人才全部都流失走了,魏國想要強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公元前225年秦國將領王賁用黃河裡的水把魏國都城給淹了,緊接著魏王投降,魏國被秦國滅掉。
魏國的地盤包括河南的大部、河北、山西的一部分!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韓趙魏都是從晉國分出來的國家,他們也是和秦國相鄰的,秦國統一天下的時候,採取的戰略就是“遠交近攻”。
之所以採取這個措施,就是他們每打下一寸土地來,都是可以併入秦國的,秦國就可以更加的強大。
因此,韓趙魏也就成為了他們首先要滅掉的物件。
楚國楚國的地盤最大,但是,當時的楚國大部分地方都是不毛之地,甚至是不屬於人類居住的地方。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全部,還有重慶、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浙江、貴州和兩广部分地區。
可以說今天的江南地區,甚至是最為發達的地方,都是在原來楚國的地盤上。
楚國的都城也有很多,但是,每一次換都城都是被迫的,要麼是被秦國攻打,要麼是被魏國攻打,守不住的時候就換都城,沒辦法他們的地盤太大了。
楚國儘管地盤大,但是,他們的實力並不強,主要原因還是人口不太多,大部分地方都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
不過,這樣的楚國,依然是不能小覷的,王翦在滅楚的時候,給嬴政要了60萬大軍,這可是秦國所有的家當呀。
還好王翦不負使命,完成了滅楚的這個重任。
燕國都城北京燕國和南韓一樣,相對比其它國家也是小國。
燕國的領土包括今天的河北、北京、天津一帶,另外還有內蒙古、遼寧、吉林南部的一部分土地。
燕國儘管小,但是,他們並不弱。甚至可以說,六國當中就是燕國對嬴政造成的影響最大,畢竟燕國派了荊軻去刺秦王,而且是差一點就得手了。
不過,最終他們沒有殺了嬴政,而是把嬴政給激怒了,這也就加速了燕國的滅亡。
燕國總共有上谷郡、漁陽郡、遼東郡、遼西郡以及右北平郡。
燕國做的最錯的事情,就是不斷的攻打趙國,長平之戰之後趙國是需要休養生息的,但是,燕國不讓趙國休息,不斷的攻打趙國。
最終趙國亡國了,燕國也跟著滅亡了。
齊國都城臨淄齊國也是一個大國,但是,齊國是嬴政滅的六個國家當中,最容易的一個。因為這個國家看到其它五個國家都滅亡了,當秦國的大軍到了邊境之後,秦國只是恐嚇了他一番,賄賂了齊國的高階官員,讓他們勸說齊王,最終齊王直接宣佈投降了。
前面我們提到過,秦國滅六國的時候,是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的。遠交的意思就是安撫,齊國就是秦國遠郊的物件。
秦國在滅周邊的國家的時候,一直都是和齊國交好的。齊國想不到其它國家滅亡之時,也是自己國家滅亡之際。
所以,趙國被滅的時候,他們見死不救,魏國被滅的時候他們見死不救。就這樣所有的國家都滅亡了,齊國也就到了末日。
齊國的地盤就是今天的山東省的大部分,另外,還有河北省的東南部。
-
5 # 靖遠0204
咱們按秦滅六國的順序說吧。
公元前230年,秦攻佔南韓國都鄭(今河南省新鄭市),南韓滅亡,在此地設定潁川郡,管轄範圍主要包括河南中部和西部。
公元前229年,攻佔趙國國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28年滅亡趙國,公元前222年,俘代王嘉,趙國當時管轄範圍包括今河北大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一部。
公元前226年,攻破魏國國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魏國滅亡,當時管轄範圍包括今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
公元前223年,攻破楚國國都壽春(今安徽省壽縣),楚國滅亡,楚國疆域最大,當時管轄範圍包括今湖北、湖南、河南南部、安徽大部、江蘇、浙江、江西北部、山東南部和上海等。
公元前222年,攻破燕國國都薊(今北京市),燕國滅亡,燕國管轄範圍包括今天河北的東北部、北京、天津和遼寧西部。
公元前221年,攻破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省臨淄市),齊國滅亡,齊國當時管轄範圍主要在山東省。
-
6 # 看看看人家
看這張地圖,大概就明白了.
從上到下分別是
燕國,領域包括河北北部、北京、天津、遼寧、吉林南部,北韓北部部分地區。
趙國,疆土主要有當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陝西省東北隅。
魏國,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
齊國,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
南韓,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平陽(今山西臨汾)滅鄭國後則遷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
楚國,其全盛時的最大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蘇、江西、重慶、貴州、山東部分地方。
-
7 # 歷史風雲再起
1.齊國的都城臨淄,位於今山東省淄博市,其鼎盛時期疆域包括山東大部、河北東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等地區。
2.南韓的都城平陽,位於今山西省臨汾市,後遷至到新鄭,即河南新鄭市,疆域包括山西中部、河南西部,陝西東南部等地區。
3.趙國的都城邯鄲,位於今河北省邯鄲市,其鼎盛時期疆域包括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北部、東部、河南北部、山東西部等地區。
4.魏國的都城安邑,位於今山西省夏縣,後遷大梁(河南省開封市),其鼎盛時期疆域包括山西南部、河南中部、東部、安徽西北部。
5.楚國的都城郢,位於今荊州江陵縣,被秦國攻佔後遷到壽春,進安徽省壽縣。楚國的邊界最南端是在湘潭和衡陽,包括了湖南的全部地區,加上安徽大部分地區,以及江西地區的北部。
6.燕國的都城薊,位於今天津市薊縣,其鼎盛時期疆域在今天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遼寧南部,內蒙部分地區,後來拓展到北韓半島。
-
8 # 大東北的小豆包
秦始皇滅亡的六國順序是南韓、魏國、趙國、燕國、楚國、齊國
戰國早期形勢圖
1.南韓的領土最早是覆蓋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後來侷限於河南西北部,首都新鄭,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鄭州。
2.魏國曾經是戰國早期的小霸王,領土曾經涵蓋陝西東部,陝西東南部和河南北部地區,後來侷限於河南東部地區,首都是向大梁,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開封。
3.趙國的領土包括山西大部分、河北的西部地區,首都的邯鄲,現在的河北省邯鄲,北部靠近婁煩、白狄,是首先推行胡服騎射的國家。
戰國晚期形勢圖
4燕國的領土覆蓋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中部,首都是薊,現在的北京。
5.楚國的領土比較大,早期涵蓋陝西南部的漢中地區、河南的南部、湖北和湖北大部,後期丟失漢中,和湖北西部,但是向北滅亡了魯國,向東滅亡了越國,於是楚國的領土後期包括湖北東部、湖南大部、山東西南部、浙江、江蘇、安徽等地方,楚國首都幾經變化,定都時間最長的是郢,現在的湖北省荊州市,滅亡時首都是壽春,現在的安徽壽縣。
6.齊國是最後被秦國滅亡的國家,其國土主要包括山東大部和河南東北部地區,首都是臨淄,現在的山東省淄博市。
-
9 # 民國年間那些事
經過春秋時期的大兼併,戰國時期只剩下了西部的秦國,中原地區的晉國,東部的齊國,北方的燕國,南方的楚國、越國。後來又經過一系列紛爭,趙魏韓三國分晉,楚國吞併了越國,至戰國中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局面形成,史稱戰國七雄。
後來七國爭雄,地處西部的秦國將山東六國消滅,形成了統一的大秦帝國局面。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這七國的位置大體在什麼位置呢?
1、齊國
齊國國都位於臨淄,就是今天的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一帶。齊國最後控制著今山東省北部、膠東半島及河北省部分地區。
2、楚國
楚國中心位於今天的兩湖一帶,後來控制著湖南、湖北全部,重慶、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浙江、貴州和兩广部分地區,也就是今天的中南、黃淮和江南一帶。
3、燕國
從這個名字上可以看出,燕國的疆土主要集中在河北、北京、天津一帶,另外還有今內蒙古、遼寧、吉林南部和北韓部分地區。
4、南韓
原晉國的一部分,主要位於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東南部。
5、趙國
原晉國一部分,主要是今河北大部,內蒙古及河南一部。
6、魏國
原晉國一部分,主要控制今河南省大部,山西、陝西、河北一部。
7、秦國
秦國的核心地帶位於陝西關中一帶,全盛時期控制著甘肅、陝西等西北地區,還有巴蜀及山西、河南部分地區,主要疆域在西北和西南一帶。
因當時各諸侯國疆域經常變化,所以以上地域只是個大略位置。但透過這些分析,我們也能大體看出自己在戰國時期屬於哪個國家。
-
10 # 折緣
戰國時期的七國版圖是在不斷變化的,七國都在不斷擴張,其中以秦、楚最為典型,三晉的擴張受制於北方異族的侵擾,除了趙國擴充了雲中、雁門、代三郡外,魏、韓兩國都是在中原諸侯之中內部消化,而齊國東面是大海,只能跟燕、泗上諸侯,以及楚國方向擴張。是故這五國的擴張都不如秦、楚強勢。
上面這張圖是三家分晉前夕的諸侯爭霸圖,當時所有的諸侯國領域加起來,大致上範圍在今天的陝西、山西、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湖北,湖南,江蘇、浙江,江西一部分等省份,當時的四川。甘肅,重慶、廣東、廣西、福建、貴州、雲南還處於部落時代。
而到了戰國末年,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形勢就變成了下面這張圖的模樣:
首先看楚國,到了戰國末年時期,楚國的國都從荊楚地區的郢都,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荊州市西北逐步南移到了江淮地區的壽春,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壽縣。至此,楚國西向的邊界是從湖北荊州到河南南陽一線,而北面則從如今的南陽到山東日照一線;南面的界限則從湖南常德沿著長沙一線進入江西九江到達杭州灣一線。整個範圍包括了荊州以西的半個湖北,長沙至常德的北部湖南,江西西北部的一小 部分,整個江蘇加上山東南部一部分,以及包括杭州的浙江以北地區。
接下看一下這一時期的南韓,此時的南韓已經完全被壓縮在函谷關以東黃河中下游的河南地區,大致上包括了三門峽附近到淮河上游到河南禹州一帶。
南韓上面的魏國包括長江以北的從山西運城到河南開封一線,與秦國的界限從運城沿黃河北上到達山西呂梁。而與趙國的分界則從呂梁入太原附近進入河北邯鄲到大致上如今河北與山東的省界劃分線。總體上包括了河南黃河以北板塊,山西太原以南板塊,以及河北邯鄲以南板塊。
趙國的區域大致上就是今天內蒙巴彥淖爾過包頭再到呼和浩特抵達張家口附近的以南地區,包括了山西北部,河北西北和南部,與燕國的界限大致上從保定到張家口再到石家莊抵達山東德州邊界。
齊國的疆域範圍應該包含了南面從日照到濟寧抵達河南濮陽一線,西面則從濮陽一帶國聊城抵達德州再到河北滄州,快要逼近天津的樣子,總體上包括了大半個山東,以及河北南部一部分。
燕國的北面以燕長城為界限,穿越了通遼市南部奈曼旗和庫倫旗,從赤峰市敖漢旗進入奈曼境內土城子鄉的高和,然後直達牛河邊,之後以河代城,沿北20公里進入蛤蟆山北麓,朝陽溝等地,伸向庫倫旗平安鄉的西下窪,再向東延伸,然後進入遼寧阜新縣境內。大致上包括內蒙的一部分,遼寧西南一部,河北中部,北部,以及接壤山東的南部。
綜上,秦始皇滅掉的六國包括了今天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全境,內蒙古沿黃河及長城一線,遼寧西南一部分,大半個湖北,湖南北部,江西西北部一小部分,浙江杭州灣以北地區。
但秦國的版圖最終卻是下面這張圖:
這是秦始皇滅六國之後發起的南征,相繼又滅掉了百越、甌越等國,將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一部分四川和雲南併入了版圖的緣故。
可以說是秦始皇的統一奠定了此後兩千年的漢人王朝統治的基礎,畢竟當時的中原地區是不包括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的。
-
11 # 瀾石記
秦始皇統一中國,滅掉的是山東六國。“山東”並非現在的山東省,是指崤山、函谷關以東,即齊國、楚國、趙國、魏國、南韓、燕國六國所在地區。秦國在崤山、函谷關以西,戰國時期與其他六國並稱“戰國七雄”。但秦國逐漸一家獨大,“東出”贏得天下。
六國的地理位置
看圖可以一目瞭然,齊國在東方,與秦國並不接壤。楚國在南方,中間是趙、魏、韓三國,燕國在北方。
具體地說,齊國的地盤主要是現在的山東,以及河北、江蘇、河南的一部分,都城在臨淄,現在山東淄博境內;楚國的地盤主要在湖北、湖南和安微、江西、江蘇、浙江等地,都城為郢,先在湖北江陵,後遷到安徽壽春;趙國的地盤在山西、河北、河南及內蒙古一部分,都城開始在晉陽(遺址在山西太原),後遷到河北邯鄲;魏國的地盤在河南和山西,都城開始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後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境內);南韓的地盤在河南和山西,都城先在陽翟(今河南許昌禹州),後遷到新鄭(今河南鄭州境內);燕國在河北、遼寧和內蒙一帶,都城是薊城,即現在的北京境內。
六國起伏的歷史
齊國的開國君主是姜尚,即大家熟知的姜子牙,因為力助周武王伐紂,被封在齊。春秋時期,齊國出了兩位名相管仲和晏子。管仲有名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他大力變革,使齊國富國強兵,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晏子以外交著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便出自《晏子使楚》。
戰國時期,田氏在齊立國,興辦稷下學宮,聚集天下賢才,孟子、荀子曾在此講學,輔佐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李斯曾在此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的主角鄒忌是又一位齊國名相,他力主革新,使齊國強大起來,齊威王正式稱王,“圍魏救趙”的孫臏是這一時期齊國的軍師。後來,齊國滅掉了宋國,被燕國大將樂毅率領燕、趙、楚、韓、魏、秦等國聯軍討伐,元氣大傷。
據說楚國的祖先是火神祝融,與秦國的祖先有淵源。春秋時期,“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戰國早期楚悼王時,任用吳起變法,使楚國強盛起來。楚威王時,吞併了越國 , 使楚國擴充套件到長江中下游與江淮地區。此後,楚國逐漸衰落。
趙國、魏國、南韓是春秋末年“三家分晉”的產物,戰國由此開始。趙國和秦國是同一祖先,“趙氏孤兒”說的是趙王祖輩在晉國時期的故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學習“胡服騎射”,使趙國軍力大增,成為秦國的主要對手。趙孝成王時,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敗給秦國,國力大減。
魏國開國君主魏文侯用李悝為相,實施變法,還有“西門豹治鄴”。魏文侯時期,魏國是最先強盛的國家,曾滅掉了中山國,打敗過秦國、楚國、齊國,一度稱霸中原。魏文侯之後,魏國與趙國、南韓失和。魏國名將龐涓率軍分別攻打趙國和南韓時,救援的齊國用孫臏的計謀“圍魏救趙”,在“馬陵道”伏擊並大敗魏軍。此後,魏國的地位被齊國和秦國取代。
南韓在“戰國七雄"中沒有實力,一直依附於其他大國。作為是秦國的東鄰,南韓擔心被秦國吞併,想出消耗秦國國力的計策,派出水利專家鄭國到秦國遊說修渠。但陰謀被秦國識破,秦國將計就計,用鄭國修成了著名的”鄭國渠“,使關中成為沃野,大幅度增產增收,極大地助力秦朝統一六國。
燕國是周朝宗室的封國,燕昭王時禮賢下士,高築“黃金臺”招攬人才,外用蘇秦“合縱”抗秦,內用樂毅勵精圖治,由樂毅率領聯軍攻陷齊國,秦開大破東胡,大力拓展了燕國疆域。燕昭王去世後,燕國在“長平之戰“後進襲趙國,接連被趙國打敗,成為”戰國七雄“中的弱國。秦國消滅六國的過程中,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嬴政,結果“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倒給了秦國消滅燕國的理由。
秦國為什麼能滅掉六國?
首先,秦國的實力源於變法,從商鞅開始,一直堅持到底,使秦國富國強兵,戰爭機器異常強大、高速運轉,六國難以抵擋。對比之下,齊國先後有管仲、鄒忌變法,楚國有吳起變法,魏國有李悝變法,一度都使國家強盛,稱霸稱雄。不過,這些國家的變法不徹底,甚至半途而廢、人亡政息,導致相關國家起起落落,強弱易手。
其次,秦國強盛乃至統一中國,一方面是戰力超群,一方面也是縱橫捭闔的結果。在秦國成長的過程中,善於用”合縱“削弱對手。在秦國實力壓倒六國後,秦國多次破解六國的”合縱”。滅掉六國時,秦國既大軍壓境又努力逼降,激烈的大戰僅在趙國、楚國發生,可謂水到渠成。
再者,統一中國是大勢所趨,秦國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讓大一統的模式延續下去,為以後的朝代所遵循。
-
12 # 歷史每日說
春秋時期,各路諸侯秉承“大魚吃小魚”的原則而互相征伐。那些實力強勁的諸侯國在區域性地區實現了統一,完成了土地大兼併。並且也由此產生了“五強選手”:東方的齊國、南方的楚國和越國、西部的秦國、以及中原地區的晉國。
公元前453年,以“趙魏韓三國分晉”為分水嶺,中國進入戰國時期。
緊接著到了戰國中期,楚國吞併了越國,秦齊楚燕韓趙魏七雄局面形成,史稱戰國七雄。在這段時間裡,所有君王都想著攻城略地,就演變成“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打你”的混亂局面,導致人口銳減,土地荒廢。
最終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國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乘勢各個擊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形成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車同軌書同文,秦始皇也被人譽為千古一帝。
那麼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這七國的位置大體在現在什麼位置呢?
南韓南韓的地理位置相當於現在的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
秦王嬴政自平定了嫪毐謀反,順帶著將呂不韋集團也處理掉之後,沒過幾年便開始著手六國統一的計劃。當時擺在嬴政面前的一共有四個相鄰的國家“韓魏楚趙”,到底先對哪國發起滅國大戰便顯得尤為重要,最終秦始皇選擇了南韓。那為什麼秦始皇沒有選擇北方的趙國或者南方的楚國呢?
首先南韓國力在這四國中是最弱的,滅掉南韓阻力最小。畢竟滅掉趙國或者楚國,那可是要花大精力,而且一旦這幾家聯盟,秦國到底是輸是贏還得兩說。
與此同時,攻打南韓也符合秦國的利益和預期,因為南韓的位置就在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要知道河南以平原為主,平原比山地擁有更多的耕地及人口優勢,所以進攻南韓,秦國便能夠獲得更多的耕地及人口。在戰火紛飛的冷兵器年代,人口就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值得一提的是古人所說的“逐鹿中原”的“中原”就是指的河南,可見其地理位置有多麼重要。
此外南韓擁有眾多的鐵礦也是嬴政發動戰爭的最主要的因素。在南韓的地下,擁有儲量非常豐富的鐵礦資源,這是秦國一直想要虎視眈眈想要掠奪的資源,有了這麼多的鐵礦加上冶煉技術,便能迅速提高秦國軍隊的武器裝備,使秦國軍隊的戰鬥力更上一個臺階。
於是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遣大軍進攻南韓。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的是,滅韓之戰進展的很順利,幾乎沒有費什麼功夫,就成功了。南韓也成了東方六國中第一個被滅掉的國家。也從此刻開始,秦國通往東方的大門被敞開,自秦惠文王制定的“東出計劃”便開始正式實施。
趙國趙國的地理位置相當於現在的河北大部,內蒙古及河南一部。
公元前236年,秦國趁著趙國跟燕國作戰國內空虛之時,派名將王翦、桓齮兵分兩路攻打趙國,一路高歌猛進,佔領了不少趙國城池。就當秦軍進攻趙國腹地時,趙王急調在北方抵禦匈奴的名將李牧回城領兵抗秦。
最終公元前233年的“肥之戰”及公元前232年的“番吾之戰”兩場戰役中,李牧大破秦軍約10萬人,讓秦國損失巨大被迫休整三年。但趙軍也是損失慘重,只得退守都城邯鄲。三年後秦國滅韓,在穩定了佔領區,將韓地改建為潁川郡後,立即轉用兵力於趙國,因為此時趙國嚴重旱災,國內缺糧。
於是公元前229年,派軍趁著趙國大鬧饑荒時出兵準備滅趙。趙王遷依舊派李牧抵禦虎狼秦兵,雙方形成相持階段。就在這時王翦採用反間計,利用趙王寵臣郭開貪財好利,見識短的弱點,用重金賄賂他。使得昏庸的趙王聽信讒言,讓人代替了李牧。
李牧看著朝廷竟如此黑暗,雖然寒心但又不想趙國被秦國攻破,拒不受命,最後被趙王遷殺死。然而李牧之死,使得軍心渙散,怎麼可能抵擋得了王翦。
最終公元前228年,王翦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俘虜了趙王遷,在趙地設定了邯鄲郡。趙國公子嘉帶領宗族數百人逃到“代”(今河北蔚縣),自立為王。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賁率軍在攻滅燕趙殘餘勢力後,破代,俘代王嘉,趙國徹底滅亡。
魏國魏國的地理位置相當於現在的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西部、河北南部。
我們從地理位置上看,魏國夾在南韓和趙國之間,由於韓趙已經亡國。秦國想要南下攻楚,就必然要先取魏,不然要是魏國從中搗亂,必定會擾亂滅六國大計。因此魏國成了秦國的前進的障礙,成了一個不得不先打的理由。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此時的秦國是真的看不上魏國了,攻魏也只是順帶為之。
其實早在戰國初期,魏國實力還是挺強的。特別是魏國大將吳起手中有著最早的特種兵種“魏武卒”,其戰鬥力強悍到令敵人聞風喪膽。據史書記載,魏武卒跟各路諸侯國大戰了七十二次,其中六十四次大獲全勝,八次不分勝負。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魏武卒不僅沒有敗績,甚至還差點滅亡了秦國!然而由於多年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實力。到了戰國末期,只能透過不斷割地求和換取安寧,畢竟拳頭大才有話語權的道理都懂。
最終公元前225年,秦軍圍攻魏國都城。由於秦將王賁認為魏國都城大梁一時間難以攻下,他引黃河鴻溝之水淹大梁。三個月後,魏王假面對糧食短缺,死傷無數的情況下,最終投降,魏滅。
楚國在吞併越國後,楚國的地理位置相當於現在的兩湖、貴州、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等地,還有山東南部。
可以說楚國是秦國最難啃的骨頭,雖然楚國昏君層出不窮,但地域遼闊,整個長江以南都是楚地。所以楚國士兵眾多,還誕生了項燕等名將。因此楚國成為秦始皇建立秦朝過程中的重要阻礙。在消滅楚國的過程中,秦始皇幾乎將大秦的家底(包括攻下韓趙魏三國的鉅額利潤)全都交給了王翦,這才消滅了楚國。
其實攻楚之前,秦始皇心中也沒底,畢竟楚國的盤子太大了。於是他分別問王翦和李信需要多少萬大軍才能拿下楚國。李信說不超過20萬,王翦說至少60萬。最終秦始皇認為王翦老了,膽小怕事了,便讓李信帶20萬大軍攻楚。
只可惜李信因輕敵,被燕國名將項燕擊敗。秦始皇大怒認為李信是秦軍的恥辱,於是親自去找王翦,希望他怪帥出征,並且依舊提出需要60萬大軍,一個子也不能少,秦始皇允諾。
公元前225年,王翦率大軍攻打楚國,但沒有想著立功心切,反而一反秦軍虎狼衝殺的常態,只在楚國邊境屯兵,以逸待勞。楚軍多次挑戰,秦軍依舊高掛免戰牌,楚軍求戰不得,日久鬥志鬆懈,項燕只好率軍東撤。就在此時,王翦實施追擊,在蘄(今安徽宿州東南)南大敗楚軍,項燕身亡。
最終公元前223年,楚軍擋不住秦軍的攻伐,楚軍節節敗退,王翦乘勝追擊,消滅楚軍主力,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俘楚王負芻,楚亡。
燕國:燕國的地理位置相當於現在的河北、北京、天津一帶,另外還有今內蒙古、遼寧、吉林南部和北韓部分地區。
楚國滅亡後,秦國的東出計劃基本上已經實現了一大半。況且強大的趙楚兩國都已經臣服,就只剩燕國和齊國。
話說當初燕太子丹,派荊軻去刺殺秦王,卻未成功,反而惹得秦始皇十分生氣。於是公元前226年,嬴政命王翦攻燕,破燕都城薊(今北京市),燕王率領殘軍逃到遼東半島。
不僅如此,燕王生怕秦朝滅國,便殺了太子丹求和,希望秦王能消消氣。然而秦國不接受,但也沒有直接派兵攻打遼東,最主要當時秦國戰略重心是集中兵力對付魏楚兩國。而燕國蹦躂不了多久,滅燕也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楚國一滅,在公元前222年,王賁率軍攻下整個遼東,燕趙殘餘勢力被徹底消滅,燕王喜被俘,燕國徹底滅亡。
齊國:山東省北部、膠東半島及河北省部分地區。齊國的地理位置相當於現在的山東省北部、膠東半島及河北省部分地區。
秦滅之其他五國時,有一個現象,那就是齊國一直都保持中立,難道齊國就不怕被秦國滅嗎?其實是因兩方面因素引起得:其一、齊國曾受到燕國的重創,一直未能恢復實力。其二、齊國丞相後勝被秦國收買,齊王聽信他的話,不和各國聯合起來抗衡秦國,因為就是五國聯手,差點讓燕國滅了齊國。
秦國滅掉五國後,於公元前221年,終於要吃掉齊國這最後一塊肉了。也就在此時只剩下齊國的時候,齊王才感到威脅。於是齊國將主力部隊都放西邊了,琢磨著秦國打過來一定從西面打過來。可誰知秦國不按套路啊,王賁率軍從燕國南下,齊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最終齊王投降,齊國滅。
至此,秦國完成了統一大業。秦吞併六國後修秦直道,派蒙恬北擊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趙佗率領50萬秦軍平定百越,秦朝疆域面積迅速擴張。
也正是因秦國的強大,才使得華夏民族得以繁衍生息。所以秦始皇嬴政被古人稱為“祖龍”,多少還是有點道理的。
如果是在戰國時期,你的家鄉屬於哪一個六國中的哪個呢?
-
13 # 史曉生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掃平六合的戰爭拉開帷幕,至公元前221年,用近十年的時間,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至此,“戰國七雄”局面結束,秦國成為天下唯一的霸主。
在滅六國戰爭前,秦國的疆域並不大,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將都城遷到咸陽,當時的疆域包括今陝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部分、河南西部部分割槽域以及甘肅東南部、四川部分割槽域。
而隨著滅六國戰爭的推進,秦國的疆域越來越大,到了統一六國後,秦國的疆域達到了400萬平方公里左右,劃分為40多個郡,直接管轄1000多個縣,成為了當時亞洲最大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而被滅掉的六國,原本的國土,都成為了秦國廣袤疆域的一部分,六國子民,也都有了一個共同的稱號,那就是大秦子民。
按照我們如今各省各地市的行政劃分,春秋時代的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的疆域,主要集中在中國目前的中東部地區,北部一度到達如今的北韓半島,而南部則達到了江蘇、浙江部分割槽域,因六國均在崤山以東,故該六國也被稱為“山東六國”。
南韓:疆域最小、實力最弱的國家
南韓原為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韓氏貴族,“三家分晉”後,韓氏家族得以獨立,成為了一個諸侯國家,也是六國中,疆域面積最小、實力最弱的一個國家。
南韓的疆域,東臨魏國,西靠函谷關,可以說在當時是佔據了軍事要道。原本南韓的都城在平陽,也就是如今的山西臨汾,但在公元前358年,韓昭侯啟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國後,將都城遷到了如今的新鄭。
由於佔據軍事要道,南韓連年就處於戰爭不斷的狀態,申不害為相後,南韓執行苛刻政治,雖然國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很快就再一次由於戰爭,陷入了衰落。
俗話說,獅子要挑軟的捏,由於南韓的疆域面積最小,實力也最弱,再加上佔據了函谷關這個軍事要道,有道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因此,南韓就成了被秦國第一個滅掉的國家。
在被滅掉前,南韓曾派出著名的辯論家韓非子前往秦國,試圖遊說秦王嬴政先攻打趙國,這樣南韓就能得以喘息。
但丞相李斯識破了韓非子的計謀,他唯恐嬴政被韓非子的巧言矇蔽,因此先下手為強,對秦王嬴政曉以利害,最終嬴政逮捕了韓非子,並在獄中逼其自盡。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大將史內騰率兵攻打南韓,在強大的秦國面前,南韓基本上就是無力抵抗的狀態,戰爭毫無懸念以秦國勝利結束。
韓王安也在戰爭中被俘,關押在陳縣,在幾年後的公元前226年,南韓舊貴族發動叛亂,秦始皇下令將韓王安處死,南韓宣告滅亡。
截止南韓滅亡時,南韓的疆域主要包括如今的山西中部、河南西部以及陝西東南部等區域,都城則在如今的河南新鄭。
趙國:實力最強橫的國家
趙國在巔峰時期,實力是非常強橫的,自古就有“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這種說法,當地的民風也相當彪悍,因此,在早期,趙國在六國中,是一個讓秦國十分忌憚的國家。
趙國與南韓一樣,也是“三家分晉”的產物,都城位於今河北邯鄲,“三家分晉”後,趙國國土面積劇增,同時由於擁有名相藺相如以及大將廉頗,在這兩位忠君愛國的臣子輔佐下,趙國的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因此,秦國對於趙國,一直沒有敢大規模用兵,一直到大將白起在長平,擊敗趙軍並坑殺其士卒四十萬人後,趙國的實力大損,以此為契機,開始了滅趙國的戰爭。
而趙國對於秦國,屬於世仇,秦王嬴政的父親秦異人,曾在趙國為人質十餘年之久,秦王嬴政的童年時期,也在趙國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因此,在長平之戰後,本著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嬴政趁機滅掉趙國。
公元前229年,秦趙之戰打響,在最初秦國打得並不順利,因為趙國應戰的,是有著“戰國四大名將”稱號之一的李牧,但在秦國利用反間計後,趙王遷聽信了讒言,李牧被害,趙國就此失去了抵抗秦國的中堅力量。
在李牧死後不久,秦將王翦出兵趙國,趙國大將趙蔥戰敗,秦國攻破邯鄲,趙王遷以及趙國宗室被俘。
趙國在巔峰時期時,其疆域極大,都城位於今河北邯鄲,包括今河北中南部、山西的西北部、山西東部部分割槽域、河南的北部以及山東西部大部分割槽域等地區。
魏國:承受“連續暴擊”的國家
魏國也是“三家分晉”後分裂出來的國家之一,並且在剛分裂後,實力是這三家相對較強的,但由於在歷史上,承受了“連續暴擊”,因此才逐漸衰落。
“三家分晉”後,時任國君的魏文侯進行改革,啟用李俚進行變法,魏國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很快發展起來,到了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將國都遷到了大梁,也就是如今的柯南開封后,魏國達到了其鼎盛時期。
公元前354年,魏國出兵攻打相鄰的趙國,雙方互有勝負,但在齊國增援趙國後,局勢發生變化,尤其在齊國派出田忌、孫臏之後,採用“增兵減灶”之計,擊敗魏國。
此戰,讓原本實力中上的魏國一蹶不振,再也沒有精力和別國交戰。
公元前225年,秦國大將王賁圍兵大梁,並採用將大梁周邊的水,利用水路倒灌入城,逼迫魏王假不得不出城向秦軍投降。
在大梁城陷落後,秦軍又將安陽邑魏國餘部消滅,至此,魏國滅亡。
魏國的疆域,包括如今的山西南部部分割槽域、河南中部、河南東部以及安徽西南部等區域,都城則在如今的河南開封。
楚國:疆域最大的國家
楚國是戰國時期疆域最大的國家,鼎盛時期,國土橫跨中國如今的十個省,東至浙江,西至湖南,北臨河北,南到江蘇。
楚國的起點很低,在立國之初,窮的連祭祀先祖時,去偷了一頭牛才完成,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在楚成王時期開始崛起,並不斷的將周邊小國吞併,逐漸成了一箇中南部大國。
公元前704年,楚武王熊通登基,楚國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尤其在邲之戰大敗晉國後,楚國問鼎中原,成為了一方霸主。
國力強盛,且良將頗多的楚國,讓秦王嬴政在攻打它時躊躇良久,當時嬴政曾就如何攻打諮詢過老將王翦,王翦認為應穩紮穩打,但少壯派大將李信卻不以為然,最終,嬴政派李信率軍二十萬出兵伐楚。
但在楚國大將項燕的應戰下,李信很快被擊敗,不得已,嬴政只得啟用王翦,並採用“堅壁自守、伺機而戰”的策略,最終趁楚軍疲憊之際,迅速出兵,擊殺項燕。
項燕的戰敗,註定了楚國的滅亡,王翦乘勝追擊,攻破楚國國都壽春(今安徽壽縣),楚王熊負開城投降被俘。
楚國最高光的時刻,應該就是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當時可以稱得上真正的兵強馬壯、幅員遼闊,其疆域相當之大,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算的上當時疆域最大的國家了。
燕國:命運坎坷的北方小國
燕國能夠在“戰國七雄”中位列一席,靠的就是一個“熬”字,燕國的疆域處於北部,雖然相對安寧,但也遠離中原,因此,這個與周朝幾乎是同時建立的諸侯國,一直等到戰國時期,才終於熬出頭。
燕國的鼎盛時期,是在公元前312年,燕昭王職在位期間,登基前的燕昭王,在經歷了燕國內部爆發“的太子之亂”後,被趙武靈王扶持,成為燕國的國君,至此,燕國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登基後的燕昭王,任用樂毅和秦開合縱攻齊、破東胡北韓,使燕國的國力達到了鼎盛,但在燕昭王死後,燕國的實力出現下滑。
尤其在秦、趙的長平之戰後,燕國時任國君趁火打劫,意圖侵佔趙國,但卻被趙國打了個三連敗,由此,燕國實力大損,淪為弱國。
到了燕王喜時代,由於秦國的不斷強大,燕太子丹擔憂秦國會對燕國不利,於是就做了一個史上極為著名的行動,那就是派遣荊軻刺殺秦王嬴政。
刺殺的結果自然是荊軻失敗,因為被刺殺,也導致秦王嬴政對燕國怨恨不已,在公元前227年,派王翦和辛勝率軍討伐燕國。
在易水之地,王翦大敗燕軍,很快,秦軍又攻破了燕國國都薊(今北京城西),而燕王喜和太子丹,則趁亂逃到遼東,但立足未穩,就被緊隨起來的秦將李信消滅,太子丹被殺,燕王喜被俘,燕國宣告滅亡。
燕國的歷史十分悠久,至滅亡時,燕國已經建國八百二十二年,隨著不斷的發展,燕國的疆域也在不斷擴大,在其鼎盛時期,東面有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西面有上谷、代郡、雁門,南面到涿郡的易地(保定)、容城、范陽,北面有新城、故安、涿縣、良鄉、新昌,以及勃海的安次,也就是說,如今的北京、河北北部、天津、遼寧南部以及內蒙古部分地區,甚至包括北韓半島,都屬於燕國的疆域範圍。
齊國:不懂得居安思危的國家
齊國的綜合實力,應該在六國中位列前三,並且,由於疆域遠離秦國,因此,與秦國一直沒有什麼大的正面衝突,這也是齊國不懂得居安思危的根本原因。
齊國在歷史上,經歷了幾乎亡國的黑暗時刻,公元前314年,燕國內部爆發“太子之亂”,齊國國君齊宣王借平亂之名,大舉出兵燕國,沒想到被燕國勇士揍了個鼻青臉腫,而在燕昭王登基後,聯合三晉、楚等國進行伐齊,一度打得齊國僅剩下除莒、即墨兩座大城。
若不是齊國大將田單拼死抵抗,大敗燕軍,恐怕齊國早早的就從戰國舞臺上退出了,但是這場戰爭,也讓齊國的實力大損,進入了逐漸衰落的時代。
在秦滅六國“遠交近攻”的策略中,齊國就是那個“遠交”的國家,秦國在馬不停蹄的攻打其他國家時,對齊國卻採用了不斷賄賂的計策,而貪圖眼前利益的齊王,對外界的戰爭視而不見,一直保持中立態度。
著名的“唇亡齒寒”這個典故就出自與齊國,名士周子曾對齊王言明利害關係,但齊王依然不為所動,甚至還幻想著和秦國結盟。
公元前221年,騰出手來的秦國,以齊國拒絕秦使訪齊為由,出兵伐齊,齊王建慌忙組織兵力抵抗,但在強大的秦軍面前,很快就土崩瓦解。
齊國滅亡後,秦王嬴政把齊王建送到邊遠的共地,讓他居住在松樹和柏樹之間,並不提供食物,最終齊王建被活活餓死在樹林之中。
齊國傳自姜子牙,在姜子牙輔助周武王滅商後,被封國建邦,經過數代的發展,到了齊桓公時期,齊桓公透過“尊王攘夷”,使國力十分強盛,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其疆域包括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山西東部、河南北部以及山東西部等區域,最遠處瀕臨大海,齊國也被稱為海王之國。
小結:
隨著滅六國戰爭的結束,秦國成為了當時亞洲最大的統一政權國家,國土面積也達到了400萬平方公里左右,在統一全國後,秦始皇採用郡縣制,將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後期增加到四十六個),形成了多民族共2000多萬人和諧生存的偉大功績,因此,始皇嬴政,擔得起“千古一帝”這個稱號。
-
14 # 小龍兒說生活
秦始皇滅的六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呢?其實翻開地圖看一下時,我們會發現包括秦國在內,這些國家基本上都是處於中原一帶,長江黃河流域,秦嶺以東的地方。
那麼,秦始皇滅的這些國家,對應的都是現在的那些地方呢?我們來順著秦始皇滅的六國,一條條梳理一下吧。
滅的第一國:南韓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南韓在當時的戰國七雄中,可以說是面積最小的一個國家了。其位置基本上位於淮河以北黃河以南的河南和陝西省的區域裡。
公元前230年,南韓投降的將領率領秦軍進入南韓,俘獲了南韓的國王安,從而滅了南韓。
滅的第二國:趙國
趙國的國境基本上是處於如今山西北部地區、河北的西部地區以及內蒙古長城以南的一些地區,面積還是比較大的。對於這個結果,可能很多人都會比較意外。畢竟在戰國七雄中,趙國的實力似乎不弱的,然而歷史就是這樣安排,我們也無法去做出更改。
趙國的滅亡是秦朝大將王翦趁著趙國鬧饑荒,便派遣部分軍隊圍攻邯鄲,王翦又使了個反間計讓趙王起用趙蔥、等人為將。公元前222年,秦軍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其最終滅亡的時間和燕國是一樣的。
滅的第三國:魏國
從地圖上來看,魏國的範圍應該是在我們如今的山西南部,河南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河北西部的部分地區。在戰國七雄中,魏國的面積也不算是很小的了。而且魏國的國力顯然不如趙國,從其滅亡的過程就可以看出來了。
魏國的滅亡過程很簡單,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率軍進攻魏國,包圍了魏國國都大梁,也就是如今的河南開封。魏國雖然依託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然而在秦軍使用黃河、鴻溝之水灌城後,三個月後,大梁城就壞了,魏王假只好出來投降,自此魏國滅亡。
滅的第四國:楚國
楚國在戰國七雄中,面積應該是最大的地方了,其地理位置基本上涵蓋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流域,以及黃河下游以南的部分地區。基本上覆蓋瞭如今的安徽、江蘇、上海市、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的地方,算的上是魚米之鄉了。
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命王翦率60萬大軍攻打楚國,出國全力迎戰秦軍。多次交鋒後,二十四年破楚國國都壽春,楚國滅亡。
滅的第五國:燕國
其實我學歷史的時候,覺得燕國在當時的戰國七雄中聲音似乎很少,不過人家卻也成了戰國七雄之一了。而燕國的地盤,基本上就相當於如今河北東部一帶、北京市、天津市以及遼寧西部一帶。
公元前226年,秦兵攻打燕國,大破燕國都城薊城,燕王和太子逃亡到了遼東。公元前222年,秦軍打下了遼東,俘獲了燕王喜,燕國就此滅亡。
滅的第六國:齊國
齊國的地理位置其實很好辨認的,基本上就處於如今的山東半島一帶,咱們如今的山東省之所以被稱呼為齊魯大地,怕是源自於此了。
公元前221年,秦軍攻破齊國,秦軍主將從北面進入齊國境內,避開了齊國的主力,齊王不戰而降。到了這個時候,嬴政便就此統一全國。
好了,對於六國地圖,我就說這麼多,覺得可以,還請給個贊支援一下吧。
回覆列表
1、齊國:現今山東省偏北的大部區域以及河北省西南部、東部靠海。
2、楚國:大致為現在的湖北、湖南全部以及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山東、上海、浙江的部分地方。
3、趙國 :主要是當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陝西省東北隅。
4、魏國:在今山西省境內者,有西南部,並伸入東南部。在今河南省境內者,有北部,併兼有黃河以南一部分沿河地。在今河北省境內者,有今大名、廣平間地。並有今山東省冠縣地。
5、南韓: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
6、燕國:疆域範圍大致為今天的北京、天津全部,河北、遼寧、山西、內蒙古、北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