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野釣人劉g

    1/野釣深水;

    我看了一下你的資訊,你老家是在山裡,山上的蹊流水順溝而,經過平灘之地會形成一個個蓄水池,經過人為因素(挖沙)就會形成一個深坑,深淺不一,你可以找個比較平坦的地方,下面沒有倒竹,兩米左右深淺實釣,就不存在不能釣底了。實在再深建議你用磯釣竿,提早下窩,下重窩,試試運氣。

    2/不能釣底;

    可能是倒在水裡的竹子的原因,這個要是有可能的話,自己把它清理一下,也未免不可以,要是離底釣鯽魚鯉魚,也不是不可以,就是效果不是很好!野釣要靈活機動,沒有定論,地域差異,魚情就很難預料,只有地方高手才最瞭解。好了回答到此為止,謝謝你邀請回答,再見!!

  • 2 # 柯南釣魚

    感謝接到回答,野釣中如果因特殊原因我們不能夠釣底的時候可以採用釣半水或者釣浮來操作。只是我們配套的釣法也需要進行更改,那麼就介紹幾種釣半水的方法。

    半水釣鯽魚

    鯽魚其實很容易起浮,當我們水深超過8米時很少有鯽魚在此棲息了。所以我們此時可以垂釣3米左右甚至更淺的地方,因為水越深溫度越低可能在8米的水底溫度可能只有幾度。那麼魚就養成半水覓食的習慣,我們此時需要用拉餌釣行程即可。普遍來說我們會選擇一支較長的浮漂(70~~80CM,吃鉛在3-4克左右)然後掛餌調4-5目左右即可。剩下的就是考驗我們拉餌技巧的時候了,之所以略微調高一些是為了避免我們拉的過大導致浮漂直接沉入水中!

    需要提示各位的是半水釣浮時我們也需要打頻率只不過此時我們沒必要新增留窩的小米而已,反正你也釣不到底加了也沒用!我們的頻率是要根據餌料霧化時間來定,同時可以略微打一些小顆粒來誘魚!我們釣半水時很少會碰見大量小魚在水下覓食,所以遠處的魚也就不知道此地有食物所以我們要用有頻率的拋投顆粒來吸引魚過來!

    半水釣鯉魚

    普遍來說鯉魚很少會半水覓食,這跟他們的嘴型有很大關係,所以當鯉魚前往半水覓食時大部分情況是養殖魚的特性。養殖塘為了減少餌料的浪費和臭底的情況會選用浮水顆粒,這就導致養殖塘的鯉魚極其容易起浮。那麼我們在垂釣這種魚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掛顆粒然後用顆粒少量頻繁的打窩即可!

    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使用搓餌進行作釣,只是我認為此時顆粒要比搓餌對於來說更有親切感!畢竟它吃了一輩子所以更願意吃自己熟悉的東西,只是我們要看此地讓不讓這麼操作而已。對了,投餵的顆粒並不在乎味型,最好是最便宜的那種即可!

    用打窩勺少而頻的打顆粒是靠聲音來誘魚並不是味道,所以你什麼味道的顆粒都可以並不挑。我覺得甚至石頭都可以,反正魚過來發現水中間就兩個顆粒。當然這種釣法適合一切養殖魚,尤其是對養殖草魚效果最好!

    總結:半水釣魚跟底釣有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需要讓口,許多野生鯉魚和鯽魚是不會半水覓食的。所以當它們吃餌時會出現類似蹭線的動作,我們此時一定要忍住,再忍住,等到完全浮漂沉下去後在提竿!我是柯南小餌,不講魚情的言論,都是無稽之談。關注我,我與您一起談笑釣魚那點事!

  • 3 # 釣魚人老高

    野釣環境複雜多變,既有天氣原因,也有水體的因素。正如釣友的問題,如果野釣河流、湖泊水太深,揚竿、提竿等均不方便,另外鯉魚、鯽魚屬於底層魚,更喜歡在中下層水域逗留、棲息、覓食,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無疑加大了垂釣難度。但並非不能垂釣,筆者曾多次見到有釣友在深水垂釣魚口佳,甚至鯉魚、鯽魚連竿的情況。那麼如何具體垂釣呢?為更好、更全面地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1、垂釣天氣要選擇恰當、合適

    魚屬於冷血變溫動物,體溫隨周圍水體溫度的變化而改變。但每個魚種都有最適宜的水溫,比如鯽魚最適水溫是15-25℃,在這個區間範圍內活性最高、攝食最積極。當水溫大幅度下降時,特別是冷冬,鯽魚、鯉魚在趨溫性的驅使下,多向深水區、水草處聚集,所以此時選擇釣離底或釣浮,顯然不太合適。如果條件允許儘量選擇氣溫適宜、水溫在20-25℃範圍內,這個水體溫度對於屬於底層魚的鯽魚、鯉魚來說,活性高、攝食也積極,有遊向其他水層覓食的動力。同時儘量選擇氣溫穩定、波動性小的天氣,魚調節體溫過程中,需要配合其他器官,不僅消耗大量能量,還有強烈不適感,攝食積極性會顯著下降,所以量避免選擇溫差變化幅度過大的天氣。

    2、巧選、使用窩料,將鯉魚、鯽魚誘集至目標水層

    恰當、合適的水溫,利於鯽魚、鯉魚離底或上浮,但要把魚吸引至窩點,並且長時間逗留在窩點,則要配合窩料的使用。紅蟲顆粒或酒米是常用的鯽魚窩料,發酵的老壇玉米、小麥則更多用於誘集鯉魚了,問題的關鍵是這些顆粒窩料比重大,入水便沉底,顯然不合適。所以為適應釣離底或釣浮的需要,需要選擇粉末狀、散落霧化佳的窩料,比如玉米麵、豆餅粉末、豆渣,或者其他專門用於釣浮的商用粉末窩料。這種窩料比重輕,入水後緩慢下落,過程中不斷霧化、散落,窩料分子在窩點各個水層擴散、傳播,將周圍水域的鯽魚、鯉魚誘集到設定水層。因缺少中顆粒成分,也避免將魚引至中下水層。

    3、餌料選用有技巧,霧化、味型、適口性要突出

    鯽魚、鯉魚屬於雜食性魚,蚯蚓、紅蟲、小麥、玉米、米粒,以及各種味型的商品餌料,均能能攝食,但都有適用的水體環境,在釣離底或釣浮的環境下,顯然不都合適。結合前文窩料的使用特點,建議選用適口性佳、能霧化的商品餌料。相比用於釣底時的餌料,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能霧化,但霧化不宜過快。釣浮顯然餌料比重要小、輕,鉤餌入水後就位時間較長,如果霧化太快,留給魚吃口的時間太短,不利於魚的攝食。餌料緩慢霧化,在鉤餌下方形成柱狀霧化帶,刺激魚的視覺,也利於魚的捕食。二是因需要窩料的配合,為突出餌料,便於魚發現攝食,所以要求餌料的味型、適口性要強於窩料,做得更精細、醒目,這點需格外注意。

    4、垂釣方式有技巧、策略,儘量兼顧各個水層

    前文提到,投擲的粉末窩料,分佈在各個水層,很可能每個水層,均有鯽魚、鯉魚逗留、遊弋的身影。所以為建個各個水層的魚,提高吃餌、中魚比例,這種情況下行程釣法、飛鉛釣法是兩個經典應用。飛鉛釣法,即上移鉛墜至距離8字環10公分或15公分的位置,或者極端情況下,鉛墜緊靠浮漂的下腳,這樣相當於延長了子線的長度。鉤餌入水後,餌料緩慢下落,延長了穿越各個水層的時間,給魚發現餌料、吃餌留出充足的時間。再者鉤餌緩慢下落的過程中,類似於在水中自由下落的小蟲,動感十足,加之對魚視覺的刺激,很容易吸引鯽魚、鯉魚的注意,進一步利於魚的捕食。

    5、餌料、窩料使用注意頻率

    釣離底或釣浮,不同於釣底,窩料能長時間在水底留存,釣浮的粉末窩料,如果長時間得不到補充,很容易被魚群吞食乾淨,而遊動離開,所以打窩要注意頻率、節奏,保證時刻窩點有窩料的存在,特別魚口明顯減弱的情況下,要及時補窩。但也要注意用量,不至於魚吃得太飽,忽略餌料。同理,餌料也要注意頻率,透過有節奏的揚竿、提竿,使窩點魚群時刻處於興奮、積極攝食的狀態,提竿上魚頻率。

    寫在後面

    本文從垂釣天氣的選擇,到窩料、餌料的使用,再到垂釣的方法技巧分別做了描述,透過這些工作只能說獲得高漁獲的機率更大些。釣魚是系統工程,資源是首位,除去本文所講的這些內容外,像釣魚人的提高技巧、餌料搭配的細節,對浮漂動作的理解等,均能影響最終的漁獲。釣魚人需要在實際操作中,因多透過實戰總結經驗、技巧,相信不久便有更好的漁獲。

  • 4 # 大別山小農人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野外水域,什麼樣的水情都是會有的,但是我們的目標是釣到魚,所以有魚的地方,我們就會去作釣的,而在水很深的地方,是肯定能藏魚的,尤其是大魚,都是喜歡呆在深水處的,這也是它們對安全至上的選擇。但是可能在深水區,有時是不方便或者不能釣底的,首先就要分析一下造成的原因,看看能否解決,假如不行的話,那麼只能釣浮了,那麼到底該如何作釣?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一、不能釣底的原因及解決

    1,水位太深

    有的水域,尤其是大面積的水域,是會存在非常深的水位的,即便在一些小水域也會存在這種情況,比如:取土的時候,挖掘機挖出來的大坑等情況。而之所以不能釣底,估計是考慮到這幾個原因:首先,就是深水處,水的壓力太大,有的小體型魚是受不了的,比如小鯽魚和鯉魚,大體型的魚雖然能待一段時間,但也是會到淺水處的。其次,就是深水處的水體含氧量非常低,而水體含氧量主要是透過大氣壓將空氣中的氧氣壓入水中的,所以即便是同等氣壓的情況下,深水處的溶氧量也不高,那麼魚就不願意呆在這裡了。

    解決方法

    要想在深水區作釣,水位是不可改變的,那麼就要在天氣上進行選擇,挑氣壓特別高的天氣出釣,比如:在秋高氣爽的秋季,還有就是在冬季也可以一試。另外,除了氣壓能增加水體溶氧量之外,還可以在下雨天去作釣,此時雨水也會增加水體溶氧量,尤其是在雨量較大的時候,還能帶去額外的食物。

    2,水底有障礙物

    在北方的一些平原地區,可能深水區並沒有南方所謂深水區那麼深的,之所以不釣底,可能是因為水底的障礙物的原因。比如:現在晚春的時候,氣溫陡升的話,水裡會長出很多的青苔,它會影響到魚的生長,那麼有青苔的地方可能就沒魚的。還有就是一些比較厚實的水草,甚至是樹枝等雜物。

    解決方法

    針對這些障礙物,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用割草刀來清除的,清理之後要注意及時打窩誘魚。可能有的青苔不容易清除,那麼只能等氣溫真正升高之後,等它自行消失了,真不行的話只能釣離底,在青苔上面幾公分的位置作釣。如果有草洞的話,也是可以釣草洞的。

    3,地形複雜

    有的地方水底可能不是完全平整的,會有坑窪起浮,甚至是有坎,深淺結合的地方,那麼對於新手而言就比較困難了。因為深淺不一的地方,在調釣上以及拋竿的時候是有一定要求的,搞的不好,每次的落點不同,可能連浮漂都看不到。

    解決方法

    首先,就是需要進行詳細的找底,這樣才能明確大致的水底狀況,哪裡深一點,哪裡淺一點,都會了如指掌。然後在拋竿的時候,要做到精準拋竿,這樣鉤餌每次的落點是在同一處,就不會出現目數不一樣的情況。如果拋竿不準的話,可以透過調釣來彌補一下,調目高點,釣目也高點,加大地勢落差的容錯率。

    二、釣浮該如何作釣

    1、被動釣浮

    因溫度上浮:既然不能釣底的話,或者釣底比較麻煩的情況下,只能選擇釣浮了,其實魚也是會自己主動上浮的,常見的就是由於水溫改變而導致的。比如:在春季的時候,就會比較容易出現因水溫不同,而使得魚類上浮的情況,太陽直射的時候,上層水溫會快速升高,下層水溫還是原來的溫度,而魚又具有趨溫性,就紛紛起浮。我們只要在其適應相應水溫之後,採用釣浮的方法做釣即可。

    因為缺氧上浮:如果是因為缺氧上浮的話,那就不好釣了,小幅度的缺氧可能會出現輕口的現象,但是極度缺氧的情況下,是斷然不會釣到的。比如:在夏季三伏天的時候,魚類紛紛浮到水面上來,它們連命都快保不住了,怎麼可能會去吃你的鉤餌呢?所以此時可以收杆回家了。

    因食物上浮:這是最容易釣到魚的時候,因為它們上浮主要就是因食物的吸引而導致的,就是在一些下雨或者颳風天氣,陸地上的時候都會被帶到水中,有的比較較高的,會緩沉到水中,懸浮在半水處,由於數量比較大多,那麼就會吸引很多魚前來覓食。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利用這一點,釣食物懸浮的水層即可,既容易中魚,又不會引起它們的警惕性,可謂是渾水中釣的魚,算是巧釣吧。

    2、主動釣浮

    當水底不可釣的時候,如果魚又不主動上浮,那麼只能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實際的作釣,來將魚誘到半水處,將其釣獲,主要在3方面需要注意。

    釣法上:要想將水底的魚誘到半水處,在釣法上還是以臺釣為首選,它的輕巧靈活,才能將拋竿的頻率打起來,這樣才能有更多的餌料落在固定的水層,或者是一段水層當中。那麼魚才會被食物所吸引,來到我們預先設定好的水層,我們再去釣的話就容易一點了。

    調釣上:相對於釣底,可以將調目調的高一點,然後去除雙鉤,雙餌料的重量,在半水處能露出我們想要的釣目即可,其實也比較簡單,不用去考慮鉤餌到底,重量被地面抵消之後的影響。這樣的話就可以釣半水處了,至於釣哪個水層,就要由你自己決定了,但是可以透過浮漂,鉛墜位置的調整,來釣定層,或者是全水層。比如:將浮漂下移,就釣淺一點,將鉛墜上移,就能釣飛鉛,鉤餌下降速度減慢。

    餌料上:除了雙鉤的重量,剩下的就是餌料的比重了,如果想釣半水的話,那麼餌料的比重就不能太大,可以使用輕麩類的餌料,讓其懸浮在半水層,或者是降低其下落的速度,這樣就能形成定層脫落或者是立體水層的脫落了,對魚的誘惑力不小,我們釣浮的時候就簡單很多了。

    最後總結

    野釣深水處,我們首先要找到不能釣底的原因,因為鯽魚和鯉魚都是喜歡呆在水底的,可以分析水深,水底障礙物,以及水底地形的情況,來一一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話,就只能釣浮了,如何作到?要在釣法上主打拋竿的頻率,在調釣上調高目,在餌料上,使用輕比重的釣餌,這樣綜合起來才能將魚誘到設定的水層當中,我們才能實現釣浮的時候能中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齡更大了,上賽季本澤馬進球卻破30。為什麼離開c羅他的隊友資料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