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無夏

    對於非專業研究人員而言,很可能遠沒有預期中的大,甚至幾乎為零,我就明確告訴你。想讀諸子百家,你得先明白你想要得到什麼方面的提高?但其實,所有方面的都得不到。利益相關:兩三年前基本都刷遍了(儒家:五經+論孟荀,道家:老莊列尹,法家:管晏商韓,其餘:墨孫鬼呂。),現在忘得精光,與常人無異。文學方面?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文學的起源,對比中國文學史上其他朝代的作品(如唐詩宋詞),可以發現實在是粗淺多了。詩歌?詩經楚辭多麼直白啊,不是修辭簡單到幾乎沒有的句子就是一些複雜的稀有地名生物名。散文?墨子荀子韓非子等等的確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論證嚴密,所以說……真的很適合而且只適合正在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中學生。神話與寓言?我們小時候不都學過了嗎?最後我想來想去,的確能提高文言文語感和邏輯思維能力,挺適合中學生的,但是為什麼要為此專門看這些相對晦澀的先秦文言文呢?中國曆代文獻很多的。人生哲學與三觀?的確有很多,尤其是以注重倫理著稱的儒學著作。問題是,以大多數人的文言文資質,那麼長的東西根本消化不了啊。還不如看高考作文素材庫裡的名句,至少記得下來。另外,現在滿大街的所謂成功學心靈雞湯,完全可以起到這個作用啊,雖然有各種問題但至少三觀還是正的,語言還是淺顯易讀的。也許有的內容的確很深刻,但是憑藉大多數人對文言文的熟悉程度,一大段下來就能記下來核心的隻言片語(就算當時不是最多一週後也是了,比如我),連如何論證都忘了,這效果和雞湯的一個小故事一句話一樣啊。社會科學的某種具體學科?也許能得到一些有用的思想,但是由於諸子散文總體而言較為零散,某種型別的思想經常散見於不同的篇目之間,所以除非有較強的超長篇文言文閱讀能力,否則還不如看今人的分析。想看法律思想就看中國法律思想史先秦部分,想看社會思想就看中國社會思想史先秦部分,看專題分析效果要好得多。而箇中原因,在於子學甚至國學根本就沒有被納入現代學科研究正規化的框架。於是,有的概念難以理解,有的概念明顯過時,有的概念甚至都有歧義。如果要進行研究,甚至看國外著作如劍橋中國史都可能比直接讀全文都有效得多。這也是現代國學研究的困境。於是,國學成為了一種在現代人看來玄之又玄的東西,而在早期的諸子文學尤甚。大多數人無法正確地挖掘出它們的現實價值,只能存著膚淺的理解,某種意義上來說當成類似心靈雞湯或用以充逼格的工具。而在激情散盡之後,也會逐漸淡忘,一滴不剩。

  • 2 # 一號風手

    這個基本上不可能!因為諸子百家的所有書籍沒有一個人能找的全!因為在歷史傳承中已經遺失毀壞的不少,誰有能力找齊諸子百家所有的書籍?

  • 3 # 三辰道長

    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歸納而言只有12家被髮展成學派。諸子百家之流傳中最為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至於把諸子百家的書都讀過的人,一,諸子百家的書籍大多數講的是學術觀點,比如依法治國、辯證對立、兼愛非攻,所以對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很有幫助,說話會很有條理邏輯。二,道家、小說家都是很會講故事,所以平時會很少講話,但是隻要一開口會很精彩,從談吐視野方面絕對和一般人不同。三,文學修養不俗,從儒家、道家的文章可以看出來。這些只是粗讀的結果,至於深入研究的人,即使只研究通一家,其結果不是瘋子就是大家,或者直接遠遁山林看淡平生了。

  • 4 # 天意134865608

    剛好安靜的去了,沒有悲傷,沒有遺憾,生沒有帶來什麼(只有讀書了),死沒有帶走什麼(只有讀過的書了),一輩子,悲歡離合在大腦,酸甜苦辣掛眼角,知道的太多,沒用上,得到的少,用不上,感受歷史流逝,品嚐人生滋味,說了很多的話,不知對錯,寫了很多的字,都成為垃圾,沒有人聽,沒有人看,怎麼辦?一

  • 5 # 小慫貨Isabel

    讀或者不讀的人都一樣的說法,簡直一派胡言!細說一下多諸子百家經典的好處,讀儒家著作有助於陶冶情操,仁義、孝道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你可以視而不見,但是這些傳統真的世界矚目。道家思想著作有助於修身養性,清靜無為、與世無爭的思想放在現代可以讓人知足常樂,幸福感隨之而來。兵家思想有助於邏輯思維與決策,就像中醫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一樣,對症下藥用在軍事上,再轉移到其他方面,作用太大了。儒墨本一家不討論墨家,非要說的話,墨家著作讓人有俠義,讓人會生活,兼愛、非攻、尚同思想簡直就是古代的馬克思主義。陰陽家思想讓人辯證看待世界,春夏秋冬陰陽寒暑……我們會的很多反義詞基本上都來自陰陽家。鬼谷思想教你打通人際關係,一本《鬼谷子》簡直可以與卡耐基一系列的書相媲美。法家思想在依法治國的時代有必要看一看。其他家,在現代的實用價值已經很普及了。讀了與沒有讀,相差挺大。讀文言文之前先讀明清白話小說,先讀些唐宋詩詞散文,再去讀諸子百家,包你如讀普通話一樣順暢,第一句就能理解得八九不離十,當然,從幼兒園到大學的語文課有不小的功勞。

  • 6 # 閒人23598079

    任何思想都具有時代的侷限性 諸子百家之偉大在於他們很多思想歷經數千年自然具有活力 但是 如果你不是專業人士 或者 特別的熱愛傳統文化 那麼 你不需要通讀的 因為同樣的內容 你可以透過閱讀名篇 閱讀他人的理解 論文 甚至中外各種哲學思想 而諸子百家原文的閱讀難度絕對是最難的 遠不如如今的翻譯容易理解 而且 浪費時間

  • 7 # 詭異的歷史

    如果把全部的書讀完,我敢說,最後要麼變成書呆子,要麼狗屁不通,最後還把自己搞成精神分裂。為什麼呢?因為在古代諸子百家都是互掐的,以儒家獨大,眼中容不得沙子。書不在多,而在精。俗話說:“三千弱水,只一瓢飲”。而又何必在一個多“多”字!

    至少在我看來,“多”總要伴隨著一些功利!請諸位細想

  • 8 # 天地龍君

    通讀諸子百家之後,如果沒有融匯貫通,那就是一堆僵化固態的知識,就像一堆垃圾堆放在你的腦子裡,動轉不得。而如果領悟突破了,那你的腦子裡就會一無所有,而心裡也是一片空靈,無邊無際無法感知到邊界的虛空。這時雖然什麼都沒有,卻似什麼都有,真是宇宙在乎手,萬物在乎心!

  • 9 # 水流41979942

    盡信書不如無書,所謂的國學只是一個概念,任何書都是對於現實的一個思考,道可道非常道,只有自己真正融會貫通,自己獨立思考,這樣讀書對自己也算是有些用處,至少能夠給自己一個提示。

  • 10 # 文國禮1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來參加一下討論吧!人類智慧之載體~書,特別是紙質本的書是人生很好的朋友和導師,把諸子百家的書全讀遍,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善學者,得其精要而學之,是為知!不善學者,學富五車而難懂,是謂書蟲,囊矣!不會產生新知識,重學而無智矣,即所謂填鴨,這是我早年教書時極為反對之事,所以我當年即熱心於比較教育研究,提倡知行合一,智力開發,自覺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堅持所有實驗實習課必須全開,學會學習研究懷疑提問解疑討論!為學先為人,將學與習融為一體,學以得智,習以修生,吸收融化,方為真學!所以根據我的理解,能將百家之論全學完者,只能是學究,不可出大家!就象現在我們有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在我看來什麼都不是,最多一個孔乙己,知得多一點而矣,但再多能多得過大資料的電子文件嗎?所以我常給我孩子講:博物館當不了大教授,雲計算寫不出大理論!當用心領悟,博採眾長,融匯貫通,方能得真知啊!以此簡答,可否?文國禮謹回

  • 11 # 國學文舍

    讀百家之書,

    閱百家之言,

    集百家之長,

    成百家之人。

    ——————努力成為一個集大成的人

  • 12 # 雲夢先生

    到今天為止我也沒有把諸子百家的書全部讀遍,但是隨著不斷的積累,卻有一種明顯的積累,之前的所學開始相互融合。

    讀書筆記

    雖說諸子百家所倡導的都不盡相同,但是卻是同根同源,即是“道”。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道沒有主張,而是天道的軌跡。每個學說得其一端,自生變化,有了自己的主張。

    每個人都是從大道中,得到自己的道的。

    我七歲的時候開始讀《鬼谷子》《孫子兵法》十二歲開始讀《論語》《莊子》《孟子》高中的時候開始讀《周易》《道德經》《三韜六略》《素書》大學的時候開始重新溫故經典。

    老實說,四書五經以及一些雜書也看過,但是沒有讀完。上面的書,不少內容也忘了。

    看不完沒有關係,因為其道是相同的,當一門學入境界後,其它的自然也會通達。

    忘記也沒有關係,因為它對你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會像種子一樣紮根在你的心裡,決定你的思維方式,接著自內而外的改變你的氣質,接著決定你的境遇。

    我總結一下,主要是兩方面的感受。內以修心,外以御術。

    從外部說起,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對事情的把握和控制,一件事情發生之前,就基本可以判斷出事情的走勢。

    這不是推演卦象,而是明白了事情的發展規律。“反以知古,復以驗來”

    可以控制外部的環境,可以輕易的調動別人的情緒,說服別人。

    從人際關係上來說,不需要怎樣刻意的去做,人際關係會不由自主的變好。

    從內以修心的角度來說,外部的事物開始影響不到你了,你會越來越重視自己的本心想法

    你可以隨時排程自己的情緒,在什麼樣的場合,調動自己什麼樣的狀態。

    最近在慢慢減少自己的得失之心~

    我覺著學到大成之後,是可以透過自己的頭腦做到任何事情。沒有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去做。

    孫子兵法中說:“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鬼谷子中說:“由此說之,無所不入,無所不出。”

    另外說一下~

    《周易》的水才是最深的……當時學的時候,三年沒有和人交流過……才初窺門徑……窮盡才能通達……

    所以不要輕易試水……

  • 13 # 餘之言

    只要是"在世的人"寫出來的書,都不可能解決你心靈至深處的疑惑!只要是刻意去讀的書,最後都是徒勞無功的!沒有例外!

  • 14 # 諸葛小妹有文化

    諸子百家,這幾個字組合在一起,視覺感很足,必然是一個百家爭鳴的輝煌時代。

    仔細讀的話,會發現這些人的思想,在某個領域很深邃。我一直以為,古人思想應該是相對封閉,甚至是封建的。但是,情況跟我想的不一樣。

    餘遍讀列子大學孟子論語莊子,24史,以及其他古文。甚至唐詩宋詞元曲漢賦,類似《滕王閣序並詩》這種奇文,也都在我的必讀必背之列。

    閱讀古文到一定程度,會發現古人跟今人其實沒啥區別,思想很活躍,封建只是體現在傳統的倫理綱常等方面。

    例如法家重發,墨家兼愛,陰陽家縱橫家。。基本都有自己的主張。仔細想想,這幾個傢伙其實有點鑽牛角尖。。好像都能找到抨擊的點。

    一結合時代,這些人的主張對應當時的背景,也都是行的通的。例如,秦始皇剛掃滅6國,如果不採取法家主張嚴刑峻法,而是什麼兼愛,什麼儒家,這怎麼鎮得住天下群雄,以及滿朝的驕兵悍將?

    而過幾年,江山穩定了,就得以國泰民安為任,讓百姓都老老實實的,所以要用儒家的主張。。

    這個看法,放在現在,很多人都能理解。但是,古人中也有理性思考的。

    例如,針對上面百家爭鳴的情況,史記中《太史公自序》這篇文中,就簡單表達了司馬父子的看法:百家各有長短,主張各有利弊等等,原話不贅述矣。

    腹有詩書氣自華,有時候覺得自己滔滔不絕,引經據典,張口便縱橫捭闔,刺激的很!

    慶幸的是,大學以前,我家的書始終保持比我高三個年級,換而言之我一直閱讀比自己高3個年級的書,加上興趣勤奮,優勢從這裡開始初現端倪。中學後數學成績下降,一心撲在文科上,是個偏科的人。大學時期,橫掃圖書館2-5樓,不說是囫圇吞棗還是基本消化,起碼單從閱讀量上,鮮有人及了!

    到了如今的年齡,每天看幾本藏書,找幾篇朗朗上口,才華橫溢的古文,或讀或誦,人生一大幸事!

    很多東西,看很多遍還覺得意猶未盡,消化不完全,但是畢竟吞進肚子裡了,這就是幸福。

    漢字博大精深,有時候真的感謝老祖宗,創造瞭如此偉大的文字,簡直驚天地泣鬼神

    有了這個基礎,自身就會有厚度。獨處的時候,就算沒有手機,內心也不會空虛,精神也不會無聊,可以靜靜挖掘自身的寶藏。!

    一言以蔽之,讀書多的人精神內涵,無人能及。

    思想之深邃,超乎人類的想象,是另一個高深的維度。

    能獨處,不寂寞,超脫年齡的限制,一眼看透許多事物的本質本源。

    或許,這就是讀書多、讀書少的人之間的不同之處吧。

  • 15 # 路人甲沒有對白

    提問者書架照片中,能看清名字的,除了中華書局出版的楊伯峻先生孟子譯註外,其他的版本都不入流。建議可以從中華書局的中國古典名著譯註叢書,新編諸子整合,十三經注疏開始看。說老實話,不能一味的掉故紙堆,還是要放眼看世界。江蘇人民出版社的“鳳凰文庫”,上海世紀的“開放人文”系列都不錯。就算關注中華傳統文化,北京出版社的“大家小書”都非常好。

  • 16 #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古書其實並非我們想象中那麼統一,如儒家典籍《論語》就分為《古文論語》,《齊論語》和《魯論語》,版本不同,內容是有差異的,雖然前兩者已經失傳了。

    縱橫家典籍也是一樣,人們都以為《戰國策》是正本,結果1973年考古發現了《戰國縱橫家書》,版本不同,內容同樣有差異。

    《戰國策》裡蘇秦是師兄,張儀是師弟,但是《戰國縱橫家書》裡,張儀在先,而且根本不認識蘇秦。 實際上,《易經》也不止《周易》一部,還有《連山易》和《歸藏易》。

    同樣的問題,道家的《道德經》也碰上了,那麼,你知道《道德經》不同版本的差異嗎?

  • 17 # 整理工

    何為人,思想。何為思想,思維方式,思維方式何來,讀書和自悟。

    真心想讀書的人都是想錘鍊智慧,怎奈生命有限,而書無限,縱使窮其一生也未能達願。

    故有術業有專攻之說。

    而世事繁雜,人要被外界環境不斷影響,精力必不濟,故有中庸之道。

  • 18 # HLH王泓

    你的三品三德,你的邏輯思維,你的判斷能力都會非常高!賢人一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晴雯能幹活,還是襲人能幹活?誰的工作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