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改名ing...

    從“成分黨”到“功效控”,護膚品行業正在掀起一股“理智消費風”,護膚品消費正從“品牌至上”向“功效第一”轉變。曾幾何時,消費者對於護膚品的概念都來源於國際各知名品牌,而對於一些品質不輸這些大品牌的小眾品牌卻鮮有光顧。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轉向護膚品成分,而對護膚品品牌的追捧逐漸降溫。

    深究下來,原因有三。

    一、消費意識轉變

    過去消費者購買高階、大牌護膚品,在達到護膚需求的同時也為了體驗品牌的服務。而今,很多人意識到品牌服務對自身的消費體驗影響並沒有那麼大,轉而審視起自身的消費習慣是否真的是合理,是否真的足夠理智。他們不願再為這些大牌護膚品的所謂的附加價值買單,而更加願意把目光聚焦於護膚品成分以及其功效上。從前人們討論的都是某某品牌護膚品,現在則變成某某護膚品含有某某成分。

    二、消費主力軍正發生改變

    最新電商資料表明,年輕人正在成為線上美妝、個人護理行業的新生代消費群體,尤其是95後,成為新的“剁手黨”。95後以及Z世代消費者對護膚品的選擇更傾向於多樣化,也要求產品本身的功能多樣化。而且,他們大多受過高等教育,對護膚品成分的理解專業,尤其喜歡從護膚品的成分表中尋找他們想要的護膚品。

    三、主打護膚品成分的小眾護膚品牌崛起

    在過去幾年,由於國民護膚意識的覺醒,很多人看到了這個機會,於是小眾護膚品品牌開始大量出現。這些小眾品牌看準了護膚品行業消費習慣的轉變,在產品宣傳和品牌推廣上主打護膚品成分這張牌,以抓住消費者的眼球獲得銷量。

    從美白的煙醯胺,溫和潔面的氨基酸,超強補水的玻尿酸,再到修護肌膚的神經醯胺,祛痘消痕的寡肽,抗皺延衰的六胜肽,這些護膚品成分已被消費者熟知,護膚品的消費理智消費大潮業已到來。

  • 2 # 藍皮皮的大眼睛

    有一句話這麼說的,不買貴的,只買對的!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買護膚品的過程中越來越理性的消費意識,讓小眾品牌崛起,多樣化的選擇,讓消費者變得挑剔,消費者更看中功效而非品牌至上的概念。

  • 3 # 橘子糖姐姐

    大家好

    我是橘子糖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

    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好的,至少消費者不是滿目跟風,選擇大品牌就覺得有保障,而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好的以前很多人用護膚品選擇用大牌的他會覺得那是一個人面子品牌他代表的是一個人的身份,所以非常多的人,他會選擇就是大品牌的護膚品。那現在的人,他更注重的是生活的品質和細節。比如,他會覺得這個東西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面板那就是最好的成分,因為他現在更多的是注重與對自己面板的一個好處和壞處。

  • 4 # 肌膚劉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護膚品成分,而非護膚品品牌?

    當大家在消費的時候越來越關注護膚品的成分而不是品牌了,這是非常欣慰的,說明大家對護膚的安全意識越來越好和護膚知識不在貧乏,不在是盲目的跟風了。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近年來中國激素臉以噴井式發展,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現在的過敏不叫過敏叫激素依賴性皮炎,現在的痘不叫痘叫激素痘”,還有鉛汞斑也很常見,造成這些嚴重的肌膚問題的元兇就是不安全的化妝品,美業市場的迅速發展造就了化妝品和食品一樣不安全,消費者深有體會,安全意識越來越好。

    其次護膚品並不是越貴的越大牌的就是越好的,適合自己膚質的才是最好的,網路自媒體的發展,消費者資訊量越來越大,越來越懂得自己的膚質適合什麼樣成分的護膚品了。

  • 5 # 娛圈理中客

    我們買護膚品,大牌的高階的昂貴的護膚品就是為了保養我們的面板,保護我們的面板,如果我們花了很多的錢卻買了有害面板的東西,那護膚品又有何意義呢?

  • 6 # 知味食堂

    本質上說護膚品能起作用就是因為它的成份呀

    其實早年很多護膚大牌的明星產品也是因為它的成份有效而崛起的,我們耳熟能詳的SK2神仙水也是因為它的酵母成份而火起來的

    我覺得造成這一轉變的關鍵性因素是近幾年KOL文化的迅速發展。以前我們關注品牌是因為並沒有人為我們科普其他品牌的成份,大品牌自然就能靠廣告和品牌效應來博得關注

    而隨著越來越多有專業知識的KOL出現,他們開始嘗試各種小眾卻成份優秀的產品,並把它們帶到了消費者眼前,越來越強調“成份”的重要性,the ordinary剛開始在中國火起來就是因為它“原料桶”的定位

    潛移默化下,我們現在一想美白就知道煙醯胺,一想抗氧化就知道維C,還有各種大熱的酵母成份,果酸,玻尿酸成份等等,漸漸的我們已經形成了“欲達功效先想成份”的理念了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種變化其實是好事,說明我們已經逐漸擺脫品牌效應這一現象,逐漸發現成份這一本質了

    最後還是慣例安利一下《護膚全書》,裡面也有很多講解護膚品成份的地方,非常實用~

  • 7 # 日系雜誌穿搭分享

    1.每個人膚質不一樣,有些女生想變白,有些想遮暇,有些想抗老,每個人需要不一樣,產品選擇不一樣,而且現在化妝品裡面那些成分是變白的,抗老的都會自然而然去查閱 2.受購物環境影響,現在線上網紅帶情況,都會講那款產品成分是什麼,起到什麼作用,潛移默化的收到影響 ,以後購買化妝品也會對應看下是什麼成分

  • 8 # wang小草

    並不是越貴的東西就越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個人的面板膚質不一樣,而且現在大家都知道大品牌的護膚品之所以貴,就是他打的廣告這些費用都需要消費者來承擔。而那些小的品牌或者國貨的護膚品很多也不錯,成分自然而然相差不大!

  • 9 # 伊甸山梧桐雨

    這個問題挺好的,因為我在選擇護膚品時也會考慮這些。我想這是個好趨勢,雖然好的品牌是個不錯的質量保證,通常也代表了可靠性。但也未必全部如此。消費者關注成分主要是因為:

    消費趨於理性

    不再一味追求品牌,而是更多關注其成分,效果,價效比等。簡單的例子,國外youtube上有不少人對比了lamer面霜和妮維雅藍罐,發現其成分相差並不那麼大,有人試驗,證明效果相差無幾,但價格相差太大。所以理性的人們會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去選擇適合自己的。

    知識的增加

    現在人們對護膚的重視,對很多成分耳熟能詳,這些知識的積累,也讓人們挑選產品時有了更深一步分析瞭解成分的可能。而不是一片茫然,只聽廣告。

    對於天然產品的追求

    現在很多人看重成分是因為更傾向於天然產品,我在紐西蘭這邊生活,所以在超市經常看到紐澳這邊有的護膚品主打天然成分,看成分列表確是如此,很多天然物質,而非化學成分。

    我非常喜歡紐西蘭本地的ecostore這個品牌,它的產品成分都是天然,拒絕使用化工東西,所以無論是洗潔精,洗髮水,洗衣液,我都儘量買它家的。

    以上是我的感受,分享給您,供您參考。

    祝您 健康愉快:)

  • 10 # 愛鬱米

    現在網路越來越越發達,也有很多關羽護膚的影片,人也比較傾向於產品本身的成份,而並不是去計較看中品牌,價效比最重要,當然也要看經濟能力

  • 11 # 美智空間

    關於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護膚品成分,而非護膚品品牌的話題,總體上說明了消費者的消費趨於理性,辨別意識進一步提高,更突出對身體健康目標的追求與嚮往。

    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經驗,從以下幾方面作進一步的解析:

    第一、消費者的知識結構得到逐步最佳化。護膚品不是藥品和保健食品,嚴格來講不能對外談功效,在法律上是不允許的。但是隨著研發技術的發展,化妝品的各種成分成為產品品質的關鍵,逐漸受到消費者的追捧,例如,透明質酸鈉、寡肽-1、可溶性膠原、PCA 鈉、水解大豆蛋白等都具有保溼效果,輔酶Q10、生育酚等具有抗氧化功能,煙醯胺、維生素C等具有減少黑色素,促進美白祛斑的效果。所以消費者開始學習相關護膚知識,並結合自身膚質,去綜合選購相關品牌的護膚品。

    第二、護膚品的風險觀念開始深入人心。成分有有益和有害之分,隨著國家監管部門持續宣傳及新聞媒體廣泛曝光,消費者逐漸認識到化妝品的有害成分。例如乙醇、香精等容易導致面板過敏;苯氧乙醇作為防腐劑,容易破壞膚質;咪唑烷基脲作為防腐劑,容易誘發皮炎等等。這些物質超過限量、使用在過敏性人群身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另外,透過檢驗含有重金屬超標、非法新增糖皮質激素的化妝品,長期使用對人體面板會造成嚴重危害,甚至導致癌症,消費者對此心有畏懼,在選購化妝品上都會比較留意,避免傷害的物件。

    第三、不同品牌的質量差距在逐漸縮小。儘管大品牌的護膚品在研發、生產工藝、質量管控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但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加速,各生產要素更加細化,很多大牌護膚品企業開始將生產基地設在中國,包括OEM代工生產,生產成本也更加透明,研發技術逐漸融合,品牌與非品牌化妝品的差距逐漸縮小,客觀上促使費者淡化品牌,更關注護膚品的成分,從而選購既符合自身實際又物美價廉的化妝品。

  • 12 # 婚禮風情

    通俗來說,這些護膚技術與理念都慢慢被挖掘出來,在行業內是比較透明的了,品牌只是前期開創與高階技術的代表,所以現在的護膚產品拼的還是天然成分和客戶體驗感

  • 13 # 雅韻冰冰

    從“成分黨”到“功效控”,護膚品行業正在掀起一股“理智消費風”,護膚品消費正從“品牌至上”向“功效第一”轉變。曾幾何時,消費者對於護膚品的概念都來源於國際各知名品牌,而對於一些品質不輸這些大品牌的小眾品牌卻鮮有光顧。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轉向護膚品成分,而對護膚品品牌的追捧逐漸降溫。

    深究下來,原因有三。

    一、消費意識轉變

    過去消費者購買高階、大牌護膚品,在達到護膚需求的同時也為了體驗品牌的服務。而今,很多人意識到品牌服務對自身的消費體驗影響並沒有那麼大,轉而審視起自身的消費習慣是否真的是合理,是否真的足夠理智。他們不願再為這些大牌護膚品的所謂的附加價值買單,而更加願意把目光聚焦於護膚品成分以及其功效上。從前人們討論的都是某某品牌護膚品,現在則變成某某護膚品含有某某成分。

    二、消費主力軍正發生改變

    最新電商資料表明,年輕人正在成為線上美妝、個人護理行業的新生代消費群體,尤其是95後,成為新的“剁手黨”。95後以及Z世代消費者對護膚品的選擇更傾向於多樣化,也要求產品本身的功能多樣化。而且,他們大多受過高等教育,對護膚品成分的理解專業,尤其喜歡從護膚品的成分表中尋找他們想要的護膚品。

    三、主打護膚品成分的小眾護膚品牌崛起

    在過去幾年,由於國民護膚意識的覺醒,很多人看到了這個機會,於是小眾護膚品品牌開始大量出現。這些小眾品牌看準了護膚品行業消費習慣的轉變,在產品宣傳和品牌推廣上主打護膚品成分這張牌,以抓住消費者的眼球獲得銷量。

    從美白的煙醯胺,溫和潔面的氨基酸,超強補水的玻尿酸,再到修護肌膚的神經醯胺,祛痘消痕的寡肽,抗皺延衰的六胜肽,這些護膚品成分已被消費者熟知,護膚品的消費理智消費大潮業已到來。

  • 14 # 英愛書

    我來回答,其實成分黨們看成分沒有錯,但是不要光看成分,還要看什麼呢?

    一個護膚品的註冊資金要大,有沒有自己的公司,有沒有自己研發團隊,企業法人要是本人(為什麼某些牌子做著做著就沒了呢,就是因為法人不是他,甚至找代工廠),企業擁有自己有網站,有沒有辦公場所,有沒有依法納稅。

    很多小品牌為什麼沒有競爭力,原料都一樣,科研技術才是最值錢。對不對

  • 15 # 倩婷匠於心

    常見的化妝品中毒分為刺激性接觸皮炎和過敏性皮炎兩種~

    刺激性接觸皮炎——是化妝品中容易引起刺激的成分含量,過高而引發的面板不良反應,容易發生在先天性過敏,敏感面板,乾燥面板的人群中~一般在使用化妝品後立即會有灼熱,瘙癢感,並只在塗抹部位出現症狀,另外也有浮腫,變紅等症狀,這類皮炎後,面板更容易起角質,且可以用手摸到溼疹狀凸起的部分,一旦中斷使用化妝品,症狀馬上就會好轉~

    過敏性皮炎——是非正常性的免疫反應,就算使用相同的化妝品,也可能只有一部分人會出現症狀,有可能伴隨出現瘙癢症的溼疹性病變,嚴重時也有可能會產生水皰型~其症狀在塗抹化妝品後不會立即出現,而是在塗抹數日到兩週左右才有反應,表現為小米樣的水皰,並擴散到周邊塗抹化妝品的部位~就算立刻中斷使用,很多情況下症狀也不會馬上消失~導致過敏性皮炎的物質一般被稱為過敏原或抗原,只對於特殊體質人群才會引起過敏~相同的成分對於不同部位的面板,也可能導會導致不一樣的反應,這種情況下最好中斷使用化妝品並小心外理,以免色素沉著在發生過敏的部位,導致暫時性膚色不均~

    每個人的面板都不一樣,對於不同去黑色素成分的適應性也不同,還是試用之後最安全~因為過敏反應也是因人而異,沒有規律的,因此,先做面板測試,將產品小範圍地塗在耳後或者前臂內側面板上,等5~10分鐘,看面板有沒有敏感反應~如果對某款去黑色素產品有不適的反應,應記住它的成分,下次選擇沒有這些成分的產品,進行面板測試~經過反覆的測試,就可以知道自己適合哪些成分了~使用量要從少到多,從淡到濃,逐步地嘗試,當面板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確實沒有不良反應的時候,再逐漸增加用量,或用濃度更高的產品~一旦出現問題,就要停止使用~

    《科普小知識供參考》

  • 16 # 顧萍Rita

    說明大家消費需求在升級,同時消費者也開始趨於理性,不再是傳統的品牌方一個宣傳就可以讓消費者盲目跟風。這是個好現象。消費者對於護膚品的定位,自己的需求都有了很好的自我分析,更為理性看待產品,對護膚品,尤其是優質的中國產護膚品來說,是個很好的發展趨勢。

  • 17 # 芭莎護膚

    現在很多朋友都越來越科學護膚,沒有依據的護膚,現在大家都不太相信了,我們今天就分析主流的主打成分,看看他們都有什麼功效。只有科學的護膚才能得到好膚色,比如現在流行的煙醯胺,蝸牛原液,紅石榴等等,我們都來科學的分析他們的功效。

    1 紅石榴 主要功效 抗衰 補水

    課代表 雅詩蘭黛石榴水

    雅詩蘭黛紅石榴水的功效是滋養肌膚、抗衰和補水。這款紅石榴水對穩定肌膚的效果還是不錯的,而且如果你的膚色有些發黃,其實使用這款紅石榴水還是很有效果的,因為它的功效之一就是抗衰,所以很多買這個的都是30歲以上的比較多。

    2 蝸牛原液 主要功效 修護 收縮毛孔

    課代表 宣致蝸牛原液

    河南黃河故道是全球主要的天然蝸牛原液原產地,適宜的溫度和溼度盛產優質的天然蝸牛原液,原料出口南韓伊思,法國嬌潤詩等一線大牌。天然蝸牛原液被稱為護膚黃金液,美白修復受損肌膚,祛痘去印,收縮毛孔效果特別好,這款是國內最具價效比的精華液,效果比歐美一線品牌還要好,如果你肌膚問題比較多,一定不要錯過這個天然蝸牛原液。

    3 透明質酸 主要功效 補水保溼

    課代表 AHC三代B5補水面膜

    膜布是天絲螺紋材質,敷在臉上輕盈透氣,裁剪也是相當細緻,貼合度蠻高。面膜上臉後透過膜布還能隱約看到精華,敷完面膜真的有種給面板喝飽水的感覺。小編功課了下面膜成分,透明質酸和維生素B5的排位都很靠前,這兩種成分可以說是補水保溼又深層滲透的行家了,難怪一片面膜的功夫下來面板瞬間水潤不少。

    4 煙醯胺 主要功效 美白 補水

    OLAY小白瓶

    olay這款是2%的煙醯胺。這是深得美譽的一種美白成分,參與脂肪的新陳代謝,促進呼吸氧化、糖類分解,主要有保溼營養的作用。

    5 角鯊烷 保溼 修護

    課代表 HABA角鯊烷

    一種提取於深海鯊魚肝臟或是橄欖油中的天然成分,它能夠快速與面板內的水分和油脂相溶,形成天然的肌膚保護屏障。尤其適合在寒冷季節使用,阻止面板內水分流失,補充面板天然皮脂。

    6 維生素C 主要功效 提亮膚色 抗衰

    課代表 科顏氏12.5%高濃維C精華

    精華液質地輕盈,不油膩,在使用時會有微熱感,這種熱感可以讓精華液裡有效成分的效用更好地發揮出來,同時提高吸收力,頭一次用就能感覺面板的光澤感即刻顯現出來,使用一段下來,面板也變得更緊緻彈潤,果然,每天給面板3個橙子的維C含量不是白吃的。

    這6款主打成分的產品,都有自己的特點,效果超級好,如果你是成分黨的話,不要錯過這些產品,因為真的超級好用。用過沒有說不好的,有時候改善肌膚,就用這些代表產品,因為它們是專業的,所以效果好,穩定有效。

  • 18 # 白水90944696

    這個大部分原因是中小品牌的消費引導。

    過去很多人對於護膚品的認知是,價格決定效果。價Grand SantaFe貴的護膚品效果越好,按照價格可以分為三六九等。但是市場一定存在著新的競爭,尤其是新進場的品牌,他們要搶奪市場,自然不能按照原來的規矩來,於是就增加了一個新的賽道:成分黨。

    成分黨的意思是,我們和XX大牌用的都是某某高階成分,但是我們的價格只有XX的N分之一。第一很有科學感,擁有美白功效遠不如含有煙醯胺、維生素C等成分感覺更靠譜;第二提供高性價比,同樣的成分,意味著類似的效果,但是價格卻相當絲滑。

    這種消費引導很吸引人,畢竟大家兜裡的錢有限,用護膚品就是為了出效果,看成分會顯得很專業,很懂的感覺,自我認同加強,對於品牌的認可也加強,最後往往就會為產品買單。

    小部分原因是消費者的心理認同。

    商家發招,消費者肯定是要接招。對於成分,很多消費者是認可的,我經常看到很多人推薦XX東西,一般都會特別強調成分。在經濟有限的條件下,優先選成分,因為護膚品是透過成分發揮作用的。

    成分黨對於經濟能力不夠好的消費者特別友好,第一不用花更多的錢,同一家旗下OLAY比SK2便宜的不是一點點;第二自我悅納,我不是買大牌,為的是不交智商稅,給省錢一個更科學的理由。

    對於護膚品賽道,因為賺錢效應超級明顯,一定會有更多的品牌加入,一定會有更多的銷售引導,但是我個人的感受是:一分錢一分貨。大牌之所以貴,是因為人家高投入的研發團隊,成分是很重要,成分的配比也很重要。同樣一隻烤鴨,路邊攤和全聚德價格能相同嗎?

    護膚品是需要持久使用才會有效,經濟不允許也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不可持續的護膚品不如不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杏傷人,桃養人,李子樹下埋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