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折梅相問

    簡單的回答一下,歷史的程序,包括統一天下的因素不是哪一條起決定的,都是很多因素組合而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說諸葛亮拿下長安,拿下鄴城,也不一定就能統一天下。想統一天下,不只是一座城一場戰役就能解決的,即使打敗曹魏集團,還有江東集團,有時甚至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孟達投誠就算不被司馬懿識破,頂多就是給諸葛亮贏得一些優勢,這也不是曹魏集團的殘餘勢力,贏了天下就是你的

  • 2 # 厲無邪

    這個問題看你從哪個層面分析。

    演義裡,諸葛亮但凡有一點額外的幫助就能統一天下。小說裡的設定就是這樣,跟邏輯和事實無關。

    但如果從歷史層面分析,不會。

    三足鼎立,是有緣由的,這個緣由不是一兩個英雄人物可以改變的。

    三國的劃界是因為地理因素引起的人文因素形成的。

    蜀在古代一直都是自立一體的,所以蜀統一很容易,因為人們的認知相同。但如果蜀要出來,就需要整體上戰勝中原這個文化。

    所以,諸葛亮打仗可以,但不管結果勝敗,下一次還是從起點開始打。因為,打完一算賬,你的還是你的,我的還是我的。除非你有特別重大的勝利,越過自然因素的界限。

    例如,像鄧艾一戰定成都,其他的地方傳檄而定。諸葛亮想取得這樣的局面,至少也要拿下洛陽才行。

    而諸葛亮連長安的城牆都沒有見過。

    因為蜀中多山,騎兵發揮不了威力。諸葛亮的弩兵有很大的加成。諸葛亮很容易打出優勢。

    但一旦到堅城攻守,蜀國的國力和人口根本支撐不起來。

  • 3 # 維摩詰de花雨滿天

    對於諸葛亮北伐,藝術作品中通常稱之為“六出祁山”,實際上諸葛亮前後共北伐五次,出祁山也只有兩次。孟達投降只是北伐中的偶然因素,不足以改變歷史。

    首先,蜀漢(哪怕加上東吳)和曹魏實力差距非常大,諸葛亮北伐除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某種程度來說,還有邊被動為主動的意圖。蜀漢實力最弱,主動北伐在一定程度上以主動出擊的形式隱藏了被曹魏南征的潛在事實。曹魏重視國內經營,國力恢復十分迅速,魏國地理位置遠比蜀漢好,相同的和平環境下,蜀漢發展比不上曹魏,諸葛亮北伐可以消耗曹魏國力,延緩曹魏強盛的時間,同時平定本國南部叛亂,營造蜀漢發展和平環境,有干擾對方發展的意圖。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諸葛亮北伐頗有一點無奈之舉。

    孟達原是劉璋部下,後追隨劉備,後投降曹魏,司馬懿崛起後孟達有意歸降諸葛亮,不料走漏訊息最終被司馬懿所殺。電視劇中諸葛亮對孟達歸降描寫十分細膩,諸葛亮認為孟達歸降,可以很順利攻速長安。事實上這是影視劇藝術表達,孟達此刻扮演著諸葛亮“隆中對”中“遣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中的將軍角色,是為突出諸葛亮早年戰略佈局的用意。如果關羽尚在,協助諸葛亮從荊州進取長安尚且不能保證成功,攻取長安成功與否豈是寄託在一個不入流的將領孟達身上。

    三國時期,吳蜀兩國總兵力遠不及曹魏,諸葛亮北伐滿打滿算只有10萬軍隊,曹魏則有40多萬,僅前線抗蜀軍隊就數倍於諸葛亮。所以說實力差距太大,不是一些偶然因素能彌補的。

  • 4 # 左史右經

    從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軍事實力和經濟等情況來看,以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下面我們來聊聊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如果孟達投誠沒被司馬懿識破,會統治天下嗎?

    在三國並未鼎立前期,劉表病逝之後,尤其是荊州北部也就是上庸那一塊地方計程車族大家早就主張投降曹魏,並且正是他們的主導下劉綜投降於曹魏。

    因此即使孟達能保住上庸等到諸葛亮來接收上庸,也難保這個地方的世家大族能真正歸順這蜀漢,到時鬧出什麼內亂都很難說。

    在者上庸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我們很容易看出來,雖然它靠近漢中,但它其實可以說是魏蜀吳三方交點處,如果諸葛亮佔領上庸,那麼上庸必將遭到魏國吳國的爭奪。

    這個跟關羽失荊州的問題類似,關羽為什麼會淪落到敗走麥城的地步?

    就是因為荊州重要的地理位置,在三國時期實在不利於蜀漢,荊州東面孫吳,北對曹魏,人口資源非常豐富,東吳曹魏尤其是東吳不可能放著這麼大一塊肥肉不管。

    可偏偏由於地形問題,導致劉備主力在進入益州後無法有效支援面臨東北兩面夾擊的荊州,所以最後關羽把荊州丟了。

    諸葛亮在看到這個結局後也認識到隆中對的重大缺陷,所以才把兵力投向曹魏民心影響力度較低雍涼地區,意圖佔領雍涼甚至關中等產馬的地方,然後組織強大的騎兵力量,方能有可能進一步蠶食天下

    再回到上庸的問題,上庸這一塊地方如果被諸葛亮佔領,同樣面臨著這個問題,上庸南北兩面對著吳國魏國。地利上就不利於蜀漢,加上先前說計程車族等問題。

    如果諸葛亮真的選擇上庸這一塊地方出征北伐,那蜀漢將面臨第二次敗走麥城。這種情況下的上庸,我想諸葛亮不會想要的。所以不在於孟達這個人怎麼樣。在於其治下的上庸,在他失去上庸後對蜀漢的北伐毫無價值。

    總結:從當時諸葛亮北伐的情況來看,一兩個人的率部投誠,對區域性可能有利,但對整個北伐大業所起到的幫助很有限。

    還有蜀華人口稀少,經濟落後,兵力嚴重不足,除成都以外,大多都是未開荒之地,在加上諸葛亮是以一域對抗魏國整個北方。還有一個吳國,在虎視眈眈等等諸多因素,北伐焉能勝利。

  • 5 # 煒哥的天空

    也不可能成功,蜀國之所以輸掉這場戰爭,說到底還是因為兩國國力差距實在太大了。魏國能夠調動的綜合軍事力量大概是蜀國的五倍,除非魏國國內出現危及國本的重大變亂或者蜀吳完全同步進攻加上北方叛亂才有可能成功。第一次北伐是成功率最大的一次,然而因為兩國國力差距太大蜀國最多短暫佔領長安周邊地區,防守成功都很困難

  • 6 # 博物歷史觀

    【精選回答】@雜談會客室

    歷史上的假設,只能是兩分論!就好比鬥地主,地主剩倆王報雙,倆農民還有一堆破單爛牌,問農民能贏不?答案在沒結束前只能說是可能。牌局輸贏已定時,再分析只能說是假如、要是......

    如果孟達投誠不被司馬懿識破,肯定是有機會統一天下的。

    按小說《三國演義》記載諸葛亮前後 5 次北伐。最最成功的要數第一次和第五次。

    第二、三、四次都因為糧草補給問題,無功而返。

    第五次火燒上方谷,計謀都已經實施的很順利,眼看就要把司馬懿父子三人活活燒死在火中,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天突然下起大雨,把火澆滅,救了司馬父子,又加上,東線諸葛謹不敵曹睿,東吳兵敗,不能和蜀國夾擊魏國。諸葛亮氣上心頭,舊病復發,鬱鬱而終。病勢於五丈原,享年54歲。這一次已經兵至渭水,過來渭水就是一馬平川可以直搗長安。

    上庸很重要嗎?

    據史料記載,漢末上庸為一郡,上庸郡西、南均為崇山峻嶺,東、北兩面平坦。治所在上庸縣。城池位於一三面環水的半島上,易守難攻。

    上庸郡向北可直達長安,向東南下危及襄陽,西南則扼守出入川要道。蜀國得之則威脅魏國東西二都、整個荊州,魏國得之則堵住蜀國東出道路,並將益州與荊州隔絕。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蜀漢要是得了上庸,諸葛亮就不用苦苦的六出祁山了!

    從上庸郡往北400裡左右就是關中平原南部的武關,穿過武關就能進入曹魏控制的關中平原,到達長安。

    從上庸郡的正東邊1000裡左右就是當時曹魏在荊州地區的軍事重鎮襄陽和樊城,上庸郡的東北方向1200裡左右就是曹魏在荊州軍區的駐軍所在地宛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陽市。復得荊州,北伐洛陽,都是可行的。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我們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後,蜀漢昭烈皇帝劉備頃全國之力伐吳,但是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打敗,令蜀漢國力大減。丞相諸葛亮輔助後主劉禪,蜀漢國力慢慢回覆,同時派出陳震、鄧芝與東吳重新修好。225年,諸葛亮南征,平定蜀漢南方亂事。

    公元228年,經過三年的準備,蜀漢兵強馬壯,此時鎮守上庸三郡的孟達準備棄魏降蜀,讓諸葛亮看到了北伐克復中原的機會來了。

    一、諸葛亮首戰告捷

    諸葛亮箕谷設疑兵,兵發隴右,由於魏國事先毫無防備,突聞諸葛亮率大軍殺來,導致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無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棄守城向東逃竄,魏國天水守將姜維、梁緒、尹賞、上官雝等投降諸葛亮,雍州刺史郭淮則退往上邽固守待援。頃刻間隴右五郡(隴西、南安、天水、廣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諸葛亮,僅有廣魏郡和隴西郡拒不投降。隴西郡太守遊楚堅決抵抗。曹魏整個朝廷“朝野恐懼”。

    二、假設孟達投誠不被司馬懿識破

    (1)一種可能是孟達投誠,只是一種試探,畢竟他是三國頭號反覆無常之人(曾三次背主投降)。此時孟達擁兵自重,兩邊觀望,準備再做一次牆頭草。就看蜀漢和曹魏誰能取勝了。即便是這樣按兵不動,以上庸的戰略位置,必定會令曹魏派兵攻打或牽制。對諸葛亮的北伐有益而無害。

    (2)另一種可能,孟達真心投誠,和諸葛亮約兵起事,相互互為犄角,以當時的情形夾擊長安,或者奇襲襄樊都是一種可能。

    同時,第一次北伐時剛剛蜀漢和孫吳重新修好,再次確立聯合抗魏的基本國策。那麼,約上東吳共同伐魏。

    形成三路圍攻之勢,那麼統一天下亦未可償啊!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大家覺的,要是諸葛亮能像越王勾踐那樣“十年生育、十年準備”是否有機會北伐成功???

    期待您的點評......

  • 7 # 逝去的青春75493449

    諸葛亮協助劉備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國基業,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戰敗後,蜀國岌岌可危,在諸葛亮的治理下有所恢復,給諸葛亮北伐贏得時機,但失去荊州的蜀漢只能偏於一偶,依據蜀道崎嶇之險拒守,諸葛亮北伐也不容易,蜀道崎嶇運糧不便,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諸葛亮幾次北伐都因糧盡而歸,山高路險,千里迢迢,傷財勞命,空耗國力,但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那時候司馬懿還沒有出山,魏國沒人是諸葛亮的對手,只要孟達做事周密,出其不意兵發洛陽,諸葛亮在直取長安,大事定以,打仗靠天時,諸葛亮不成功乃天命也,蜀漢弱小,其安要何也苟存,但是歷史沒有假設,曹魏佔據中原,基礎雄厚,吳蜀聯合尚不能成功,就算諸葛亮在有才不得天時,上方谷都沒把司馬懿燒死,天不亡其也

  • 8 # 香洲謝霆鋒

    個人感覺有點難。蜀國國力太弱..人口比起魏國來少,經濟不如魏國,後勤運輸出蜀地也難損耗也多..

    蛇一口是吞不下大象的..小國是不能一口氣吞併大國的...

    而一口氣吞併不了的話大國憑藉國力人口經濟的優勢,很容易就可以打敗小國

  • 9 # 沁禾苗苗

    不會。三國之中蜀國國力最弱,諸葛亮長久以來都堅持聯吳狼魏的戰略方針,在和平時期必須時刻警惕魏國的進攻。所謂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再當時來看,魏華人材濟濟,文有安邦之人,武有訂國之策,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反之蜀國基本上是諸葛亮一人行使決策權,權力集中,不利於人材培養。孟獲座為內應從根本上改變不了蜀弱魏強的局面,天下大事能者為之。

  • 10 # 博古喻金

    如果下一步能按孔明的設想成功佔領長安與洛陽,軍心士氣必然大振。魏國朝野也必然動搖。佔據兩京而收天下再加大漢招牌以安人心。

  • 11 # 小四帶您看趣事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孟達舉兵成功諸葛亮可不可以打進中原呢?

    根據你的問題,有些事情需要和你說一下,孟達所在的位置是上庸,襄陽西北西城以東,而諸葛亮北伐的目標是西涼關中,面對的對手是大不相同的,所以籠統的講,他們之間的成敗在短時間內很難互相影響。

    再進一步講,諸葛亮北伐面對的對手的曹魏大都督曹真,孟達面對的對手是在宛城坐鎮的司馬懿,且不談孟達,諸葛亮北伐對戰的曹真,他識破了諸葛亮兵分兩路的計策,讓張頜前往街亭,抓住了北伐主力部隊,使蜀軍兵敗於街亭,也就上演了有名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可能有人會問,司馬懿不打敗孟達前往街亭,不就兵敗不了了嘛?在這裡要科普的一點是,街亭打敗馬謖的並非演義裡的司馬懿,而是曹魏上將張頜,所以司馬懿孟達那邊的事情是影響不到街亭這邊的,在街亭之戰失敗後,諸葛亮也就撤回漢中,而作為佯攻路的趙雲鄧芝也只得撤退了,這也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換過來說,即使孟達舉兵成功,諸葛亮北伐依舊會在街亭受挫,也無法再進一步。

    而返觀孟達方,他首先面對的是西城的申儀申耽兄弟,雖然能力遜於孟達,但也不是易於之輩,何況孟達還要應對來自司馬懿的進攻,在守城戰中,孟達都打不過匆匆來襲的司馬懿,何況還是進攻方呢?所以說孟達無論會不會被發現,他其實都打不過司馬懿,也就無所謂成功與否了!

  • 12 # 大洪山人1964

    幸福的指標大致相同,不幸的指標各不相同。西蜀的成敗不是維繫在少數人身上的,沒有這種不幸,便有那個不幸。連孔明自己就認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當時局到了一定的糟糕成度時,你得接受不幸的現實。天命如此,國運如此,人心如此。你可以奮力一搏,但不一定能夠更改現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殲-20如果要改進,會有哪些演變方向,可以整體放大變為戰鬥轟炸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