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麗姐談生活
-
2 # 吐溫勒斯
看了舞臺上那些個光鮮亮麗的網紅新星,光芒四射,大把擼錢,別說是你,我這個半老徐頭也會為之心動。的確,他們成功了,而且多數是從藝考中走過來的。
"藝考是條人生捷徑",這話本身沒有問題。關鍵是首先我們有沒有透過藝考的"本錢",歌星要嗓子,舞星要身材,器(樂器演奏)星要指法,先要看看我們自己是不是這塊材料。如果我們擁有這些"本錢"的其中之一,只是具備參加藝考的基本條件。接下來,需要我們不斷提升基本功和磨鍊意志品質。
我們需要踏進藝術校園,在這裡得到系統的藝術理論學習和藝術實踐錘鍊。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成名成家或者是出人頭地,那就務必以百倍的努力,付出艱辛的訓練,忍受住無數次重複帶來的枯燥與寂寞。
是的,這條看似捷徑的路,不會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信念、能力、汗水和辛勞的結晶。這條捷徑,不是每個小夥伴們都能走得通的,半途而廢者大有人在,能夠走通者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
3 # 繆老師妙筆生花
人生道路千萬條,哪有一條是捷徑?即使捷徑被找到,名字絕不叫藝考。
生在大富大貴之家是人生捷徑嗎?你看到大富大貴之家的孩子成材率更高,你沒想到的是大富大貴之家的孩子,抑鬱症的比例和自殺的比例都要更高。往往越是所謂“高階家庭”,孩子承受的壓力越大,父母的期望值也越高。
藝考也是一樣,你看到的是:學藝術能夠以比較低的文化分考入到層次比較高的大學。你沒想到的是:學藝術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學藝術需要付出雙倍的努力、學藝術能夠選擇的大學範圍更窄、學藝術能夠學習的大學專業更少、學藝術對口就業的可能性更低。
先說說這經濟實力的事兒。學藝術的並不都是富豪或者中產,也有不少是普通的老百姓。學藝術僅靠學校來傳授知識和技術,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大多數的藝術生都在校外參加教培機構的培訓。
藝術類的培訓往往價格不菲。即便是從高中開始學習,只學了三年,輕輕鬆鬆花掉幾萬塊。也是常事。更別說有的孩子,週五去北京上海找名師學習,週日晚上坐飛機回來,週一再正常到學校上課了。
再來說說需要付出的精力吧。因為藝考的規則並不是只考專業課,文化課的考試你也不能落下。高考錄取的時候,要看文化分和專業分的綜合排名。尤其是普通大學的藝術類專業,他們要求的文化分數還要比專業的藝術院校高出不少。
這就決定藝術考生絕不能放下文化課。現實生活中,想既要學好文化課又學好專業課,就必須要付出雙倍的精力,你看看參加藝考的那些家庭,哪一個不是顛簸在學校和培訓機構之間?有一些甚至花費巨資找名師進行專業課的一對一學習,容易嗎?
全國有接近3000所大學。其中專業的本科藝術類院校只有不到100所。算上其他招收藝術類專業的普通院校、獨立學院、專科學校,所佔比例也不高。可見選擇了參加藝考,也就基本告別了兩千多所院校。
全國的本科專業,總共有13個學科門類,分別是,藝術學,文學,醫學,農學,哲學,法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教育學,理學,歷史學和軍事學。
而藝考生所能填報的專業絕大多數都在藝術類這個學科門類之下,只有少數在文學和管理學,在當中所佔的比重還不大。這也就意味著參加藝考就告別了80%以上的大學專業。可惜嗎?
選擇藝考學習藝術,很多藝考生打算將來在藝術圈和相關的產業當中就業。可現實情況是,與藝術沾邊兒的就業機會並不多,而在這些行業當中能做到出類拔萃的更是鳳毛麟角。
絕大多數參加藝考,學習藝術類專業的孩子,最後就業的崗位跟藝術完全不沾邊,只能把藝術當成自己的業餘愛好或者是在是單位的各種活動當中才有機會展露特長。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學藝術的確是能以比較低的分數,考上檔次比較高的大學。但是藝術類專業在大學當中所佔的比重並不是特別的高,藝術類的專業招生的人數相對於普通專業來說也會比較少。所以近些年的藝考整體錄取率並沒有提升,而是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
但是與整體錄取率形成反差的是,近些年學習藝術,參加藝考孩子的絕對數量卻逐年都在提高。
綜上所述,如果你真的把藝考看作是人生的捷徑,那你未免也太小瞧捷徑二字啦! -
4 # HMR瀟瀟暮雨
1.首先呢,我認為藝考是高考的一種有益的補充、是素質教育進步的體現。它讓更多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更適合自己升學的道路,所以我認為首先它是一種時代進步的體現。
2.其次呢,我認為藝考給了很多人一種人生的方向。比如我就很感謝藝考,我熱愛舞臺,熱愛表達。但是當我準備報考播音的時候,很多同學勸我,我也看到了朱軍老師,他就是從一個普通的主持人,透過自己的奮鬥,一路到達中央電視臺的;我也看到了趙普,從一個保安,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下趙普的奮鬥史,從初中學歷保安到央視,真的是燃爆了!跟他一比,你的挫折,都不算挫折。)
3.最後社會上很多人對於考生不理解,他們認為藝考就是高考的捷徑,所謂的歪門邪道。對此我認為這是他們對藝考不夠了解所造成的偏見。當我開始準備播音的考試的時候,我見到學習播音的孩子要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練聲,而學習編導的孩子,每天看電影要看到深夜。這種感覺就像我以前總覺得彈吉他就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了,因為只需要抱著吉他,隨意的撥弄幾下,就可以彈奏出優美的旋律,但是當我真正抱起吉他的時候,我的手按在琴絃上,我才發現那真的是很疼的。所以從那一刻起我就深刻的明白人生沒有捷徑,藝考也是一樣的,任何一個成功的藝考生,都需要付出別人所不能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所期望得到的結果。
我認為藝考不是捷徑,而是一個舞臺。只有真正努力,真正適合的人才能夠在這個舞臺上綻放的精彩,綻放的美麗。
-
5 # 平凡的雪兒
很多人都認為藝考是條人生捷徑,覺得學習不好學藝術吧,高考錄取門檻低,同樣能上大學,其實學藝術也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辛苦的,當你真正走上這條路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不容易,我身邊有兩個學藝術的孩子,一個是鋼琴小學階段開始每天只上半天課,中午家長接走去上鋼琴課,每個月還要到外地拜師學藝幾次,孩子幾乎從中午回家一直到很晚都是坐在那在練琴,孩子和家長都付出很多精力和金錢,還有一個孩子學習舞蹈也是每天上半天學,為了保持體型每天只吃一頓飯,小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想想她不餓嗎?從來不敢吃熱量高的,零食更不用說了,餓著肚子練習基本功幾個小時甚至十來個小時,當你真正接觸了學藝術的孩子你還覺得他們容易嗎?還覺得是一條捷徑嗎?任何一條通往成功的路都需要努力奮鬥!
-
6 # 滴血的玫瑰74
人生沒有捷徑,藝考更不是。每年參加藝考的學生數不勝數,但是有機會進入藝術類院校學習的卻少之又少,你不是藝考中的一員,也沒有經歷過這種壓力,怎麼能斷定藝考是人生捷徑呢?
苦難的承受者才有資格評判苦難的程度,而價格迴歸價值是遲早的事。對於那些真正熱愛自己的學科並且努力學習的人,我由衷的佩服。他們也許會覺得苦,但是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不會有什麼不平。那麼問題來了,憑什麼覺得那些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或者有天賦的人在走捷徑?
藝術院校的資源比綜合性大學更稀缺,基本上進了頂尖的五六所院校,才相當於985 211。
中戲北影這樣的學校每年每個專業就招十幾二十個人,這和考985,211相比,一點都不容易。
甚至有些人會推斷出藝考的人是因為文化課不好才去選擇藝考,但部分人只是因為導演編劇表演美術等是必須要藝考才能學的專業,而且文化課不過關,也是沒辦法透過藝考的。
說自己熱愛藝術而不走藝考道路的,很大一部分要麼是當時沒有想清或不敢嘗試,要麼僅僅是喜歡欣賞藝術而已,是藝術的被輸出物件而並非輸出者,沒有強烈的表達與創作慾望。那麼對於第二種人其實不學藝術不走藝考真的是自身因素不適合而並不是什麼“不想走捷徑”的道理。明話說在這裡,你要敢去走,就有很大可能發現自己並不能走通。
以及說藝術是什麼資本鏈有錢人才能走的道路的。這是誤區,並不一定。對很多藝考考生來說還有一個難點,就是家長的支援程度。普通高考家長通常是支援的,矛盾衝突集中在對考生成績和努力程度的期望上。而藝考考生家裡支援程度很低甚至阻撓的還是佔不小的一部分,有些藝考考生連經濟支援都很難得到,藝考期間的衣食住行身心健康都全由自己一人承擔,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很多人認為學習美術是浪費錢的,但獲得的收益也是不可估量的。隨著線上美術教育的興起,線上美術學習已經十分普遍。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可以購買小熊美術AI課程,且1對1的教導模式便於孩子更好的吸收知識,且學習費用較低,是比較好的選擇。
優秀的藝術家必然是從事創作的,或者說,人只有在創作才可以被稱為藝術家。不可否認有些考生是在走捷徑,想上好大學,但對於藝術類來說同樣也只頂尖的二三所院校能夠有條件做創作,而考上這樣的學校需要考生本身的熱愛,天賦,努力。這次去參考其實這幾所學校都很不喜歡培訓痕跡過重的考生,更偏愛有個人特色的,核心專業尤其。
那些為了走捷徑去考的,缺乏內驅動力的,大多數是無法進入這樣的頂尖藝術院校的。即使進入了,沒有創作熱情也舉步維艱,只會越變越迷茫。在藝術這條路上並不能造就輝煌,相反會消磨人生。
你認為在走捷徑的那些人,過著他們想要的人生嗎?還是你對你此刻的人生不滿,才覺得在你眼裡過得好的人在走捷徑呢?
-
7 # 黟靈
都說藝考是條人生捷徑,是這樣的嗎?人生有捷徑嗎?藝考也好,高考也罷,每一個孩子都一樣的付出,一樣的努力。沒有誰可以輕輕鬆鬆的成功。
藝考生的高考文化課成績是要比文化課考生的成績低,但是藝考生的專業成績過關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身邊就有很多藝考生,美術、體育、舞蹈、樂器、還有很多專業的,我看到的情況是,孩子們沒有寒暑假,沒有休息日,永遠都在練習的路上。
一朋友的孩子練習舞蹈,假期也是一天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我說怎麼不讓孩子休息幾天,朋友說:“練功是一天都不敢停下來,停下來不進步不要緊,關鍵是會退步,孩子鐮刀一定程度,要保持住現有的水平都不能有一天偷懶的時間。”
藝考的孩子們練習時非常辛苦的,還要要一定的毅力,堅持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人生哪有捷徑,只不過是我們往往只看到了光環,卻總是忽略了光環背後的汗水罷了!
-
8 # 美術教育廣播站
藝術類專業,花費高,錄取率低,即使這樣,每年仍有大批學生走上藝考的道路。很多家長認為,藝考像一條“捷徑”,分數低也能上所好大學。
一、實際上考生會出現三種情況
A、很考生選擇藝考是出於錄取文化分的,考生成績稍差,才想走這條“捷徑”,但是由於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或者缺乏悟性導致專業成績上不去最後落榜,所以不要把學藝術想的太簡單。
B、有些考生文化成績也不錯,學習專業也很努力一開始順利的考入了大學,但到了大學對藝術沒興趣、沒潛質,畢業後大多被迫“改行”,一切從頭開始。這樣的學生佔很大一部分,我認為如果把學專業耗費的精力用在學文化上,也有可能考上一個不錯的大學。
C、就是考生對藝術特別喜愛,也有悟性,文化也不錯,最後都能考一個不錯的大學,到了大學他們的天賦得到了從分的表現,最後這些學生也成為各大公司的佼佼者。
二、藝術生的花費很高的
以美術生為例,先不說集訓前期從小學到高二的花費,單純高三外出集訓平均花費大概也在十萬左右,考上大學後學費平均也在一萬左右。
三、藝術考試的趨勢
隨著藝考的改革,校考逐漸減少(國家規定了44所允許設立校考的學校)承認統考成績的越來越多,這是藝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在錄取原則中文化分的比重佔得多了,所以藝考不但要求專業水平高,文化分也不能太弱。
四、就業壓力大
據統計,全國各大藝術院校表演系畢業生,70%因為就業不理想而改行,藝術類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有些同學畢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於是就幹起了藝術培訓,這也是這幾年藝術培訓班如雨後春筍一樣興起的原因,教育部公佈了近兩年全國就業率較低的15個本科專業,其中有6個是藝術類專業。除人才市場相對飽和外,這也和某些學校藝術類專業設定有關,專業設定趨同、盲目擴招,造成與市場嚴重脫節。
藝考,給文化課成績差的學生提供了一條上大學的出路。這條道,看起來像“捷徑”,實際上不少人走的是“彎路”。所以“如果不是出於對藝術的酷愛,只是當成一個上大學的捷徑,走藝考這條路一定要慎之又慎。
-
9 # 高中數學遠哥
我是做高中數學培訓這塊的,對於“藝考是人生捷徑”這個說法我不敢苟同。原因在於:藝考生的群體組成有這樣一些孩子們。他們本省並不喜歡美術或者音樂,但是由於文化課偏科嚴重,或者文化課成績全面平平,又要考一個好點的大學,時間緊張,沒有辦法,只好學習藝術了。其實這種想法和做法之下,並不能培養出一個真正的藝術行業裡的優秀人才。因為他們不見得有很好的藝術感覺或者藝術天賦!當然了,這也並不是絕對的!但是確實是大部分!道理很簡單,本來是一個方形,我們非要把它弄成一個圓形,本來是對化學感興趣,我們非要他去搞藝術!我想這是對行業人才的一種浪費!即使最後透過藝考達到了目的,結果在這條路上,能力不足,最後也是平平,這又能如何呢?所以,量體裁衣才是合理的!比如孩子喜歡烹飪,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好好培養一下,叫他成為一個烹飪大師?誰說烹飪大師又是不成功的呢?
-
10 # 國強說創業
算一半吧,娛樂是當今聚焦最熱的類目,人類的聚焦的最多在哪裡,財富就在哪裡,但是另一半就要靠你自己,非常的艱難
回覆列表
我認為並不是,藝術生的路更不好走,除了特長還要學習文化課,兩者兼顧,現在文化課的成績又提高了。所以不能算是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