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那未來高品質的農產品是誰在生產?
5
回覆列表
  • 1 # 張品19新農人
    小農經濟已是窮途末路了嗎?我認為它已走到生命末期,在當今經濟社會生活中地位已微不足道,或者說在農村經濟發展滯後的地區生命力還特別強,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從國家整體經濟態勢而言,它還會在一段時間存續。80年代初,以家庭聯產承包為方式的小農經濟得以確立,它取代舊的生產合作社為標誌的農業生產方式。它極大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使農村乃至整個國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隊裡,81年土地劃到戶,大家都很興奮,終於結束了“吃大鍋飯,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到年底餓肚皮”的窘境。但有的高興,有人憂。剛開始,大家擔心不會幹(以前有人領著幹,幹快乾慢,幹多幹少無所謂),或收成不好;還有擔心沒人手幹不過來(當時我家五人,勞動力只有爸媽兩人,我們三兄妹都不到十歲,爸媽很是擔心);還有特別高興的(我們鄰居全家十人,只有一個幾歲的兒子,其他人全是勞動力,每年幹活都最先幹完)。就這樣,我們家爸媽擔憂之餘,還得拼命幹。因為81年家裡修了房子欠了一屁股債,後來每年秋收,除交公糧,還得還人情,年底都得借糧度日,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96年。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幾兄妹也長大些,也開始幫著幹農活。幹農活真是高強度勞動,我14歲跟著父母種水稻,很辛苦。因為人少人小幹活慢,插秧幹十來天,到最後人曬黑了,也累垮了;到了秋天,最辛苦的時刻來到,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大人興奮的季節,但對我而言秋天最悲催的季節。收穀子很辛苦,高溫高熱高溼,還要劇烈運動,最後是腳丫子爛了,渾身疼、癢,手磨穿(吃飯時不能端碗)。幹農活的確很辛苦,然而並沒有換來衣食無憂,每年年底我們家都沒有積蓄。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零幾年。後來,生活的艱辛讓父母下定決心做生意(我們也長大)。早出晚歸,飯無定時,還是很辛苦,但家裡卻逐漸有積蓄。大家都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這幾年,辛勤的付出,換來了生活的富足。各種辛酸只有經歷的人才能體會。年初新冠病毒噬虐,家人都在鄉下住了幾個月。鄉下自給自足的生活,讓我們感到很滿足。

  • 2 # 中庸視野

    小農經濟本應該在100年前就結束,這不利於機械化大生產的進展,但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卻在中國還延續下來了。

    中央數十年都把一號檔案給了三農,但三農問題還是解決不徹底,本質原因就是還沒打破小農經濟的禁錮。

    中國農村還是你兩畝他三畝的小農經濟,機械化、規模化很難實施,與美國農業形成多代之差。但糧食市場卻是全球化的,部分農民已經寧願讓地荒著也不種,因為打工才划算。

    某些地區搞流轉地試點,但還在理論上都是問題,企業還得給農民地租,種高附加值作物還好,種糧鐵定虧。這種體制將進一步侵佔基本糧田的規模,給中國糧食安全造成威脅。

    可以說,小農經濟已經沒有前途了!

  • 3 # 小龍蝦曬太陽

    這裡的小農經濟應該指的是以農村家庭為單位的責任田耕種模式吧。區別於美國的發農場經濟和日本的精細化種植。我們國家的農業種植模式到目前為止還是大部分以家庭生產種植模式為基礎的,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然後各種各的,但是不想以前牛耕田人割谷了,也有專門的旋耕機和收割機,基本上看不見耕牛了,也不會用人去收割稻穀和麥子油菜了,全部是機械化。

    不過我們國家的農業也不可能完全照搬美國和日本,美國平原廣闊,非常適合大農業生產,而日本土地面積小,只搞精耕細作。我們國家面積大,丘陵多,但是適合耕種的面積比不上美國,所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改善目前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生產種植模式。

    所以目前我們國家對以家庭聯產承包形式的農業模式採取的是兩種改良模式:

    一,是引入資本投入,同時引進外來的大承包商來實現集約化和規模化種植,這一點和美國比較相識。我記得安徽和江蘇大部分地區已經逐漸開始實行了這種改良模式,將某某一片區域連成片的基本農田,透過租借的方式,從農民朋友手中獲得土地使用權,來形成大片的基本農田種植,我們這邊有的合適的地方已經開始嘗試了,最少是1千畝開始租借,租借期限基本上在10年到15年這個範圍之內。

    二,其次,由於目前農村還存在大量的基本農田沒有連成片,而且還有很多人,基本上是老農民朋友,不想將農田出租,再說他們也沒有體力和精力外出打工,所以,對於這些農民朋友以及他們的基本農田的處理思路。就是全部開挖稻蝦田,透過養殖小龍蝦來多賺一點錢,增加收入。所以說如今小農經濟走到末路了,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

    補充說明:

    最後,隨著中國逐漸由農業社會完全轉變成工業社會,農村也會逐漸開始城鎮化。這時候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就會逐漸轉變成大規模集約化的農業種植模式,只是這需要一個過程,逐漸變化的過程。

  • 4 # 李增喜3

    小農經濟,指的是土地責任制,以家庭承包形式的中國農業經濟形式吧。那麼的話,我認為小農經濟,已不適應當前科學進步、社會的發展了。

    過去生產隊集體的時候,我們國家比較貧窮,人民的溫飽問題,依然難解決,於是,交公糧,交農業稅,糧食按標準發放,穿衣需布票供應,點燈的油,火柴等都有供應證。那時候,農村流傳的順口溜:"夠不夠三百六″,"點燈靠油(煤油),耕地靠牛”,講的是當時的狀況。農民雖然辛辛苦苦種地,可仍然吃不飽肚子,"大鍋飯″、″平均主義",農民"出勤不出力"。更有一段時間,搞什麼運動,說"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我當生產隊長時,高梁地裡套種了糖菜,為的是社員多分點錢。可糖菜還沒長大,讓"下鄉工作隊″派學校學生給拔掉了,言說是"以糧為綱,撥的是資本主義的尾巴。

    改革開放,實行了生產責任制,分田到戶,以戶為單位,承包了集體的土地。至此,家家戶戶,老老少少,齊心協力搞生產,糧食年年大豐收。農民朋友們,交了公糧,賣了餘糧,豐衣足食喜洋洋。逐漸社會發展進步了,非農戶取消了糧食供應,農民也不交公糧和農業稅了,後來國家又給種地的農民實行了種糧補貼,農民的春天來了,飢寒交迫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農業機械化,更是解放了勞動生產力,讓農民真正從"面向黃土,背朝天″的苦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國強民富了,社會發展進步了,"十五畝地,一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的農村生活,已不是農民追求的幸福願望了。農民也要像城市人一樣享受生活,在城市買樓住,出門開小車作代步工具,孩子擇校讀書,已成為農民普遍追求的生活質量。

    小農經濟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進步,也不適應大規模的機械化農業生產,農民依靠種植自己承包的那幾畝地,收入不了多少錢,根本難以滿足當前生活需要。於是年輕人出外創業、打拼,或是打一些零工賺錢。年老的留守家中種田,維持現有的農耕生活。

    土地流轉集約化生產,鼓勵興辦家庭農場,這才是以後農村、農業發展的趨勢,也是農民的一條必然出路。國家予以政策的傾斜扶持,我們每個農民也應積極的探討與摸索。

  • 5 # yccg123

    小農經濟已讓某些不懷好意的人用集約化形式給埋葬了,他們大力扶持規模化經濟,能國家的錢補貼少數人,讓小農經濟無法存活

  • 6 # 阿里二姐夫

    小農戶是國家的靠山

    小農戶不管賠錢賺錢,土地年年種,年年收,年年都是大豐收(豐產不增收),這是糧價低的邪乎造成的。

    小農戶無人支援,靠自我發展,經得起大風大浪,困難險阻,四十年如一日,價格從低到高,從高而下,幾經反覆,小農戶的價格神經,麻木了,也沒有指望在土地上發財,最其碼農民保住了自已的"泥飯碗″,只要有這個″泥飯碗",就不是社會盲流,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遠離捱餓!家,國確保平安。

    不管是搞流轉,還是"大鍋飯",都是行不通的,特別是"大鍋飯",更是走下滑路的開始!

    今年疫情蔓延引發了多個國家禁止糧食出口,倒置2020年2.6億人遭受糧食危機!

    中國為啥不會受到糧食危機的困擾?一個重要原因,中國百分之九十的糧食,都是小農戶年年如此的耕種,養活著十四億人民。

    假如說誤入美糧霸集團的圈套,全部靠進口為生,今年的中國,就是美霸的″肥肉",交給美霸掐自巳的脖子會是啥結果!心裡明鏡似的!

    答案是否定的,不但不支援中國,而且,就是十美元一斤糧食,也絕對不會給中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哪位老師對你的人生影響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