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看愛思考
-
2 # 孤獨的人166816293
蒙宋聯手滅金後,蒙宋戰爭隨即爆發。依賴孟珙、呂文煥等名將,南宋小朝廷掙扎了四十五年。只因君憒相(賈似道)奸,才為大元所滅。孟珙若不英年早逝,其功定不亞於嶽武穆。清妖入寇南夏,明雖有熊起弼、孫傳庭、袁崇煥諸良將,奈何也是朝中奸佞專權,皇帝昏庸。忠臣良將,多數不是殞於疆場,而是斬於刑場。明之滅亡第一罪魁,崇禎屠夫。南明時期,雖有夏完淳、李定國之輩欲力挽狂瀾,奈何南明內訌激烈。大好局勢,內損毀之;大好河山,清妖取之。夏完淳、張煌言諸君,慷慨就義,死於妖手;李定國病死荒野,神州陸沉;鄭成功兵強馬壯,卻袖手旁觀,任妖馳騁,而其偏安小邦,也終為清妖所厭。所以,蒙古、滿州兩族南下時,世無岳飛。
-
3 # 海洋377791
岳飛是慘死的袁崇煥不也是慘死的嗎?金國入侵時期,民間出了個岳飛。滿清是由金國後改名的,成為滿族。當時木爾哈赤在漢人尖細的帶領下,翻過長城,前進到了北京城下,袁崇煥聞訊率領自己的兩萬精兵,與努爾哈赤在北京城下對峙,擊敗了努爾哈赤。可袁崇煥卻因此陷入了朝堂間的十面埋伏,自己也被凌遲處死,深重,3400多刀。這樣的事情一出,那些領兵的武將個個心寒誰還願意為明朝賣命呢?出兵對抗外族,輸了,自己腦袋搬家,贏了,凌遲處死,憑什麼。而那些所謂的文人鹽官見官。他們拿著朝廷的俸祿屁事不幹,就是揪著武將的錯誤不放,自己殺敵一萬自損1000,文人們便以此為藉口打壓武將。所以說文官多敗家,秀才誤國。
-
4 # 大明已亡
首先,明朝出現的名將比比皆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也大有人在,最後為何都沒能夠成為老百姓心中的"岳飛"?這是很有意思的問題。南宋外弱內強,經濟實力老百姓生活水平是很高的,國內沒有爆發大的民變,國家主要威脅就是外敵,所以即使宋亡國後仍有一大批追隨者,而且元的統治不得民心,將人分為幾等,漢人最下,也極大激發了民族仇恨,類似像岳飛這樣抗敵有功的將領,被百姓傳頌,作為民族偶像。
再看大明帝國,晚期全國各地都爆發了農民起義,天災人禍,百姓民不聊生,袁崇煥是有能力的將領,抵禦外敵有很大的功勞,最後卻因為被猜忌,凌遲處死,其屍首被北京城的百姓爭搶的拿回來食用,這種恐怖的歷史,可見對於大明帝國,百姓已經失去了信心,即使有類似岳飛一樣的人才,最後也只是慘死,也得不到老百姓的歌頌。而且,大清的懷柔統治得到了200多年的發展,人民百姓對於外族統治,也已經趨於習慣,流傳岳飛這樣的人物,意義也不大了。
所以,南宋亡於外敵入侵,大明的滅亡怪的應該是自己,民心已失,哪裡還有人稱頌為它的殉道者呢?
-
5 # 花前樂下
岳飛:
1103~1142 南宋名將 ,軍事家。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習武,喜讀兵書、《左傳》。北宋末年,曾從軍抗遼。靖康元年(1126),復投軍於趙構大元帥府抗金,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後隸屬副元帥宗澤,在黃河南北屢敗金軍。二年,北宋亡,趙構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岳飛上書反對宋室南遷,力請高宗趙構北渡親征,恢復中原,被革職。轉投河北招撫使張所,任中軍統領,隨都統制王彥北渡黃河,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建炎三年(1129),隨軍南撤建康(今南京),隸屬江淮宣撫使杜充,任右軍統制。隨都統制陳淬在馬家渡(今安徽馬鞍山市東北)阻遏金將完顏宗弼軍渡江,因諸軍皆潰,孤軍難敵,力戰後退屯蔣山(今南京紫金山),整飭所部,招收散兵遊勇,自成一軍,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等地,多次獲勝。次年春,率軍於常州(今屬江蘇)截擊完顏宗弼軍渡江北歸,先後於清水亭、牛頭山(均在今江蘇江寧西南)、靖安鎮(今南京西南)擊敗金軍,收復建康,升通、泰鎮撫使,駐屯泰州(今屬江蘇)。繼奉命進援楚州(今淮安),在承州(今高郵)等地與金軍鏖戰,因眾寡懸殊,被迫棄泰州退守江南。 紹興元年(1131),隸屬江淮招討使張俊,率部轉戰於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擊破盜匪李成軍;招降張用,遷神武右軍副統制。二年,擊破盜匪曹成軍,屯戍江州(今江西九江)。三年,鎮壓吉、虔(今吉安、贛州)二州農民起義軍。偽齊軍攻佔襄陽(今屬湖北襄樊)、鄧州(今屬河南)後,他建策收復襄陽等六郡,進圖中原,被宋廷採納。四年,任黃州、復州、漢陽軍、德安府制置使,率軍自江州溯江西進,克復漢水重鎮郢州(今湖北鍾祥),遂分兵北進,連克隨州(今屬湖北)、襄陽、鄧州,大敗金與偽齊軍,並趁勢收復唐州、信陽軍(今河南唐河、信陽市),從而控制長江中游廣大地區,開啟與川、陝通路,以功授清遠軍節度使。此後,營田積糧,訓練軍伍,積極為收復中原作準備。同年冬,出兵救援廬州(今合肥),擊敗金與偽齊軍。五年,授鎮寧、崇信軍節度使,神武后軍都統制,奉命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起義軍。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一反宋軍秋季防禦常法,舉兵奇襲偽齊軍。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嵩縣),一舉收復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同年冬,再次擊敗金與偽齊軍反擊,兵臨蔡州。 七年,升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力陳乘偽齊主劉豫被廢,金軍無備,增兵北伐,圖取中原之策。後多次上書反對與金和議,重申收復兩河壯志,均遭高宗與權相秦檜拒絕。十年,率軍迎戰大舉南進之完顏宗弼軍,按照以襄陽為基地、連結河朔、收復中原方略,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後方;以部分兵力迂迴側擊東京一帶金軍;自率主力從正面反擊,直趨中原。在民眾配合下,僅月餘,相繼收復西京(今洛陽)及陳(今淮陽)、蔡間諸要地,形成東西並進,威逼東京金軍之勢。旋於郾城之戰中,充分利用所部士氣旺盛、訓練有素等有利條件,大敗金軍精騎。繼在潁昌之戰中,再次擊敗完顏宗弼軍的反擊。正當岳飛行將揮師渡河時,高宗、秦檜向金乞和,詔令各路宋軍班師,致使其恢復中原計劃功敗垂成。 十一年,率軍進援淮西。後被召回臨安(今杭州),罷宣撫使,改授樞密副使,解除兵權,為秦檜及其黨羽誣陷入獄。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莫須有”罪名被殺害。孝宗時追諡“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 岳飛精韜略,善運籌,博採眾謀,團結民眾。行師用兵善謀機變。作戰指揮機智靈活,不拘常法,強調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嚴於治軍,重視選將,信賞明罰,愛護士卒。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宋史·岳飛傳》)著稱。常能以少勝眾。金軍嘆稱:“撼 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靖康之恥是指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恥。靖康之恥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沉刺痛漢人的內心!
然而在蒙古入侵金朝時,金朝一不乏一些抗蒙英雄!
完顏彝
1229年正月的大昌原(甘肅慶陽南)之戰,金國的完顏彝以區區四百名忠孝軍,打敗了蒙古名將、開國四駿之一赤老溫,及其率領的八千蒙古精銳騎兵(請注意雙方軍隊數量的這個比例)。這個仗忠孝軍勝的很精彩,結果很重要,解了蒙古軍的慶陽之圍;而另一個結果可能更重要,繼承大汗位的窩闊臺決定親征金國,他意識到,金國不是沒人,留下完顏彝的忠孝軍必為蒙古之患。這個不到萬人的戰役影響之大,可見一斑。如果說大昌原之戰是個特例,那麼,請看:1230年,完顏彝忠孝軍再敗蒙古軍於衛州。次年窩闊臺派名震天下的大將速不臺(熟悉蒙古軍征戰史的朋友肯定很熟悉他)進攻潼關。完顏彝帶領忠孝軍來抵抗,將速不臺擊敗於倒回谷(陝西藍田西南)。這是速不臺橫行歐亞,第一次吃敗仗。窩闊臺很生氣,要嚴辦他,幸虧拖雷求情。完顏彝,字良佐,豐州人(今呼和浩特東),是金朝宗室,小字“陳和尚”,讀過〈孝經〉、〈左氏春秋,會寫“牛毛細字”。金宣宗貞佑年間,蒙古軍進攻金國,完顏彝被俘,後殺死看守逃脫。後因戰功卓著被金朝廷先後封為“紫薇軍督尉”、“忠孝軍提控”、“定遠大將軍”、“平涼府判官”、“世襲謀克”“御中郎將”等職。他所率領的忠孝軍,是回鶻人、乃蠻人、羌人、土谷渾人以及漢人組成的混合隊伍,作戰能力很強,所到處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完顏彝本人的英勇,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1232年正月,三峰山一戰,二十萬金軍全軍覆沒。完顏彝負傷被俘,被解至拖雷面前,毫無懼色,說:“我就是在大昌原、衛州、倒回谷三個地方戰勝蒙古軍的忠孝軍總領陳和尚”。拖雷叫他投降,他不肯,被砍斷雙腿,割開了嘴,噴血大罵而死。完顏彝雖死,金國也即將覆亡,但忠孝軍仍在戰鬥到底。當然,區區幾百人的忠孝軍不可能挽救整個戰局,但卻成為金軍的核心力量,1223年再次將速不臺擊敗於豪州,趕了幾千蒙古軍下水淹死。次年,金滅亡,忠孝軍無一投降者。滿清入侵時,也曾出現許多民間英雄,袁崇煥就是其中一個!
袁崇煥袁崇煥(1584—1630)字元素,號自如,廣東東莞人,明朝
傑出的軍事家
,政治家和文學家。1622年,任兵部職方司主事。同年單騎出關考察關外
,還京後自請守衛遼東。1626年
清太祖努爾哈赤攻寧遠城
,受炮傷而死,袁崇煥升至遼東巡撫
,終因不附魏忠賢
,被其黨所劾去職。明思宗
即位,魏忠賢被誅。朝臣紛請召袁崇煥還朝。1628年袁崇煥被任為兵部尚書
兼右副都御史,督師
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7月,思宗召見崇煥,委以重任。1629年
10月,皇太極率十萬清兵
繞境蒙古,由喜峰口
攻陷遵化,兵臨北京城下,北京戒嚴。袁崇煥聞訊帶兵兩日急行三百里,袁崇煥本應將來犯之敵阻擋在薊州
至通州一線,在此展開決戰,以確保京城安全。但當他偵察得知敵兵已經越過薊州向西進發時,只是率兵跟隨,趕到河西務
時,又不顧將領反對,率部前往北京,於次日晚抵達廣渠門外,大敗清軍。袁崇煥如此之舉,引起北京城外的戚畹中貴的極度不滿,紛紛向朝廷告狀。1630年,袁崇煥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
”的罪名“磔”死。崇煥伏刑之慘情,令人毛骨悚然。1772年,乾隆帝
下詔為袁崇煥平反! -
6 # 軍都弩
金國攻宋對於宋朝即是外國入侵;滿清攻明對於明朝即是內部叛亂,當然明朝的內部叛亂有很多股,除了努爾哈赤,還有李自成,張獻忠等,明朝激起如此多股內亂,基本就是內政問題,而且明末能有岳飛之才阻擋滿洲入主中原者有很多,但是都被朝廷宰了,結局甚至比岳飛還慘!
-
7 # 文淵君
首先這個問題就很有毛病,南宋得以儲存並不單單因為岳飛,還因為南宋的財政,每年一億多的銀兩是關鍵,沒錢你打什麼仗?以及士大夫們同心同德,韓世忠、岳飛等人勇於任事。以及水道天險,原因太多,
而蒙古時期為什麼出不了岳飛,老實說蒙古時期南宋智將、猛將能人無數,甚至擊斃了蒙古可汗蒙哥,為什麼敗跟是否有一個岳飛關係不大,就算再多三個岳飛該敗還得敗,因為那個時期的蒙古大軍真的是開了掛,打遍全球無敵手,全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都被一擊而潰。再加上當時的皇帝說實話真不如趙構,趙構當時是拼了命的掃國庫保證前線軍需,讓岳飛等人無後顧之憂,岳家軍為什麼名聲好?還不是因為軍需不缺,像明朝那樣,窮的飯都吃不飽的兵,能秋毫無犯百姓才有鬼了,但是南宋末年的皇帝,可謂國之將亡,必有智障!
滿清就不說了,明朝號稱中國史上最窮朝代,一年收入幾百萬兩,宋朝可是一億多兩億兩!這種財政不打仗還好,但是後面滿清崛起,一打仗你就會發現,國家沒錢,沒錢怎麼辦?徵稅,但是明朝士大夫節操又很低,跟有錢的土豪劣紳關係好,甚至就是其中一份子,所以有錢人不能徵稅,就徵窮人的,窮人活不下去就造反,造反怎麼辦?派兵鎮壓,鎮壓還得錢,繼續徵稅沒錢,國家就精簡公務員,於是一大堆底層幹部下崗了,其中就包括李自成。。。。。於是又一批人造反了,為了鎮壓造反又得派兵,又沒錢,繼續徵稅,然後又造反,說白了,明朝就是窮死的,滿清得國之易前所未有,所以明朝別說一個岳飛,一百個岳飛都沒用,因為沒錢!
-
8 # 五味子123456
岳飛到處有,就看誰駕馭。幹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亂世不缺能徵貫戰之將,缺的是有能力把控大局,善於用人的老大。金國入侵時,宋室諸臣,擁立高宗,文武一心,可戰可守;蒙古入侵時,宋人頑強抵抗,人人都是岳飛,可惜被蒙古人編輯的《宋史》埋沒;滿清入侵時,民亂方盛,闖王一路敗北,張獻忠伺機擁兵巴蜀,南明諸臣同床異夢,縱有岳飛在世,必難挽回頹局。
回覆列表
首先,分析一下宋朝和明朝有那些不同之處。宋朝建立起來,和趙匡胤受到部下的擁戴分不開的。而且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也留下了流傳千古的美名。而明朝呢?明太祖朱洪武,是怎麼對付開國元老的?而南宋王朝秉承了,宋朝建立之初就執行的政策。那個就是以文官統御武將,岳飛之所以被人懷念,那是因為他剛剛好獲得了朱仙鎮戰役的勝利。就被趙構急招回京,緊接著又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讓人們扼腕嘆息,所以才會被人們記憶深刻的。同樣的大明朝的袁崇煥,如果是按照他的設想都實現了的話?那麼他的歷史上的名聲,將不會比岳飛差的。沒有實現目的,而且又被滿清兵犯京畿圍困北京城,這樣朱由檢就需要一隻替罪羔羊了。於是,袁崇煥就被片成了羊肉片了。宋朝的經濟始終比較發達的,而明朝的經濟壓力又比較大,再這樣的情況下朱由檢不惜一切代價的支援袁崇煥。到頭來確是換來的滿清的兵犯京畿,失望的程度可想而知了。這樣刻薄寡恩的主子,袁崇煥的下場也就不足為怪了。這個也是,明朝不會出現岳飛那樣的將軍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