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經典檔案
-
2 # 國子監小祭酒
咱覺得沒有絕對碾壓,因為日本一直以中國為假想敵,在國內無論搞什麼都要想方設法比中國高一籌。要直觀的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軍事角度著手,對比一下甲午海戰前清朝和日本的海軍實力就曉得了。
先說清朝的海軍:
清政府最早建設近代海軍是從1862年開始的。 這一年清政府批准了曾國藩等人提出的購買輪船的計劃, 開始籌建一支近代海軍。 但結果由於受了英華人李泰國的騙, 中國艦隊為洋人人所把持, 不聽清朝皇帝的命令,最後只好兵勇遣散 , 艦船廉價拍賣。到1866年左宗棠建 “ 福州船政局”開始自己造船以後近代海軍的建設才有起色,先後建設了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隻近代海軍。
福州船政局原貌↑
1888時,在以買為主,兼顧自造的政策下李鴻章的北洋艦隊已是一支擁有鐵甲二艘(定遠和鎮遠), 快船七艘, 炮艇六艘, 魚雷艇六艘 , 練船三艘, 運船一 艘的大小艦艇二十五艘, 官兵四千人的一 支近代海軍了。除了海軍建設外 ,清政府還 在大沽、 旅順 、 大連灣 , 威海衛分別修築了用於建造和檢修船舶的船塢 , 構築了用於保護艦隊和船塢的港口炮臺。 李鴻章看到北洋艦隊這樣的氣象,非常囂張的說:
“ 從此量力籌畫 , 逐漸擴充 , 將見北洋海軍規模足以雄視一切” 。 “ 入可以駐守 遼渤, 出可以援應他處 , 輔以各炮臺陸軍駐守 , 良足拱衛京徽 ” 。 李鴻章《 校閱海軍竣事折》光北洋一隻艦隊都這麼強了,何況還有其他三隻艦隊呢,當時清朝整體海軍的實力大概是這樣的:
這麼一算的話甲午中日戰爭前 , 清政府的四支艦隊 , 共擁有各種大小軍艦七十八艘 ( 不包括其他武裝 運船) , 魚雷艇二十四艘, 排水量總共八萬餘噸 , 炮六百餘門 , 魚雷發射管近七十個,看起來很強的樣子。
下面咱們來看看日本的海軍:
日本的海軍建設比清朝早幾年,1868年明治維新後, 明治天皇諭令軍務官說: “ 海軍為當今第一急務 , 務必從速建立基礎”。從此日本奠定了“舉國皆兵”的國策。經過十 五年的全民擴充, 到 1882年 , 日本已建設出一直擁有艦船十二艘, 兵員八千九百九十五人的近代海軍,那麼小的國家,恁是搞出那麼多人當海軍,可見日本是有多瘋狂。更瘋狂的還在後面:
1887年 , 決定於東京設立海軍大學校,專門培養海軍軍官
1888年,日本製定八年造艦計劃 。決定每年投資三百三十萬日元 , 計劃建造大艦五隻、 中艦八隻、小艦七隻及魚雷炮艦 共三十二隻。
1889年 , 山縣有朋組閣執政 。規定海 、陸軍大臣只能從現役軍人中選擇擔任。並將海軍經費又增加一百零七萬八千餘元 。
1892年, 日本透過節省內廷開支、 文武官員獻金等辦法 ,向英國購買了當時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艦 “吉野號” 。
瘋成這樣,怎麼看都是想打仗……
在甲午海戰中令清朝海軍十分頭疼的吉野號↑
一陣瘋狂後,到1894年甲午戰爭前 , 日本海軍總共擁有大小軍艦三十一艘 ( 海防艦三艘、 巡 洋艦 十八艘、 炮艦七艘、 其他三艘) , 魚雷艇三 十七艘, 排水量共五萬九千八 百餘噸 , 炮四百一十餘門, 魚雷發射管一百餘個。這麼一比與清政府四隻海軍加起來也差不了多少。
雖說差不了多少,但清朝還是有一點優勢的,而且如果日本來犯,本土作戰有那麼多炮臺守著,日本絕對贏不了。所以除了海軍以外,清朝不能全面碾壓日本還有其他原因:
1、在組織領導方面, 日本明治政府為了 實現其 “ 耀皇威於海外” 的武國計劃 , 把海軍 作 為對外侵略擴張的基本武器力量 , 因此非常重視海軍建設,戰前還設立了直隸於天皇的大本營,而中國對海軍的建設關注是比較少的,只有李鴻章等官員自主籌辦,海軍中最強的北洋艦隊幾乎是李鴻章的私軍,其他人根本干涉不了,不能做到像日本一樣上下一心,甲午海戰清朝四支海軍,只有北洋一支參戰,其他中立。
2、 在思想動員方面, 長期以來 , 日本政府從思想意識上向士兵和國民滋輸 “ 武 士 道 精神” 和軍國主義教育,他們時長以中國為假想敵,讓三歲小孩玩那些打破清朝定遠和鎮遠的遊戲,而中國的海軍卻很少實戰訓練,經費都拿去修園子了,海軍也沒用良好的訓練環境。
3、從雙方艦武器裝備看. 日本聯合艦隊常備炮比北洋艦隊多八門。 且速射炮佔有壓倒 優勢。 而北洋艦隊配備的炮卻很少速射炮 , 十二公分的速射飽連一門也沒有。 多為後裝炮 , 使用的是有煙火藥。 而且彈藥不足 , 自1890 年戶部即停止購買外國軍火。 許多炮彈裡裝的都是沙子。
小川又次清國征討方略全文↑
最後總結一下:
在19世紀80年代,也就是甲午海戰前,或許清朝有一段時間比日本強,但絕對達不到全面碾壓的地步,而且日本侵略之心一直都在,所以時間越長,進步越大,而那時的清朝並沒有做到上下一下搞發展,根本不可能長久保持碾壓日本的實力,更別說絕對優勢了。
-
3 # 夀輿天齊
根本就不是軍事技術高低的問題。當年的清華人就算擁有外星人的科技也一樣失敗,更別談碾壓,那是很本不可能的。
為什麼?自從秦始皇兼併天下,結束封建制度,實行帝國制度,後世朝代更迭無數,但帝國制度卻萬世一系。然而兩千多年來的運轉,讓帝國制度早已弊病纏身,帝國制度即將走向終結。帝國制度在近代時期,遠遠落後於當時以工業化發展比較高的西方民主共和制度。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可以基本代表著當時衰弱的帝國專制制度敗給了明治維新全盤西化近四十年的日本國制度。在甲午海戰九年之後,即1903年,日俄戰爭中。日本也因為制度的優勢,具備軍力和戰法的先進性,戰勝了沙俄。
制度的落後決定了國力的續航能力大大減弱,運轉能力仍然原地踏步。就算有洋務運動的努力改造,綜合實力根本沒有提高。中國在當時,如同一艘帝國制度下的破船,完全無法改變其落後的本質。
甲午海戰,一擊必破後的結果驗證了。中華洋務改造幾十年,根本無法改變其落後的制度本質。輸,是必然的。
甲午之後,人們痛定思痛,思考其根本原因。透過無數人的努力,終於在1912年發動了辛亥革命,從初期只是意識到改變國家的制度才是根本上入手,終於實現了推翻滿清政府,終結了兩千多年的帝國制度。
-
4 # 公子品史
第一, 我們先來看下這一時間的日本大事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發生的時間是: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所建立的新政府開始,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結束於19世紀90年代。它的背景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黑船事件”,也就是美國海軍准將馬修佩裡率領軍艦進入江戶要求和當時的日本幕府建立外交、貿易關係。這件事刺激了當時日本反幕府勢力,最終爆發了倒幕運動,結果就是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德川慶喜交還大權給天皇。
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是:一是,實行“版籍奉還”、“廢藩置縣”政策,將日本劃分為三府七十二縣,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政治體制。二是廢除舊曆使用新曆,鼓勵學習西方社會的文化和習俗。三是在經濟方面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技術,改革土地相關制度允許土地可以進行買賣,全國實行統一貨幣,同時成立日本國家銀行日本銀行,積極的推動工商業的發展。四是,大興教育,設立仿照西方的教育體系,設立中小學,大學,並派遣留學生去外國學習。五是,軍事改革,軍隊實行近代化的編制,仿照德國、英國的模式,同時規定年齡達20歲以上的男子必須服兵役。到了19世紀80年代,日本的國力在經歷了改革後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 我們來看下同一時期的中國,發生了什麼。這一期間中國發生的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就是洋務運動。這些洋務派的官員,經歷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發現了中國很多方面和西方的差距巨大,特別是軍事方面,比如武器彈藥等等。因此提倡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改革,但是卻極力避免觸及政治改革,主要的政治主張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但是這樣的改革很多都不徹底,只學了表面的東西。 本質上依然沒有什麼變化,依然是封建皇權社會。
最後,兩相對比下:我們看到19世紀80年代的日本在經過種種改革後,國力開始逐步強盛,經濟等方面也開始有了大幅度的發展。並且已經有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陸軍。反觀中國的洋務運動,雖然裝備了很多新式武器彈藥,但軍隊的體制依然沒變,還是舊式的體制。這樣的改革的不徹底性,使得清朝並沒有真正的對日本產生碾壓。
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您的關注將支援我釋出更加優質的內容!
-
5 # disoncu
19世紀80年代左右的清朝和日本,國力是基本上是相當的。從真正的國力上來說,清朝是碾壓日本的。但是,正如後來的歷史的發展來看,清朝是失敗了。原因是在哪裡呢?原因是在清朝中央,朝廷腐敗無能。清朝擁有那麼大的領土,那麼多的人口,戰爭資源和戰爭潛力是非常巨大的。這些戰爭資源,戰爭潛力,沒有真正的發揮出來。所以說真正的原因是在朝廷。朝廷沒有改革,沒有及時的做洋務運動。特別是沒有徹底的進行改革。日本在明治維新的時候做了徹底的改革,從此國家的綜合實力發展迅速。所以說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國力迅速提升以後,漸漸地就超越了中國。所以說在19世紀80年代以後,日本的綜合國力實際上是超越了中國的。中國沒有保護好自己的番屬國,北韓,失去了北韓,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清朝失去了琉球群島的番屬國和臺灣的領土,這就是另外一個更好的例子。所以說在19世紀80年代的時候,清朝跟日本的國力基本上是相當的,不具備碾壓性。在這個時間之後,日本的綜合國力反而超越了清朝。
-
6 # 九月讀歷史
我不知道為什麼你會這麼想,19世紀八十年代是指1880-1890年,但在這段時間滿清政府是絕對沒有實力碾壓日本的,為什麼要這麼說,理由如下。日本明治維新已完成
1868年,日本政府進行了一場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政治上採用君主立憲制,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積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展教育。這次改革使得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向工業化道路的國家,使得日本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明治維新)
清朝“洋務運動”徒有虛表提問者想到清政府能碾壓日本,就是認為清政府進行了洋務運動吧。但是洋務運動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好,因為只學習技術是不行的,統治階級不行,那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當時的情形。日本全民捐款籌資購買戰艦和慈禧為辦壽宴挪調海軍軍資形成鮮明的對比,果不其然,後面甲午海戰清軍慘敗,有著亞洲第一艦隊之稱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正是證明了這一點。
(洋務運動時期創辦的工廠)
日本籌謀已久日本當時為了增加海軍力量,頒佈了一道徵兵令,凡是年滿二十週歲的男子一律要服兵役3年,預備役2年。與之對應的是清政府的海軍軍官,不僅技術不太熟練,而且軍紀散漫,他們甚至可以在軍艦火炮之上晾曬衣服,根本不去保養軍艦。同時,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就像之前的西方國家一樣,把目光放到了清朝身上,1872年公然侵佔清朝附屬國琉球,準備以此為跳板拿下臺灣。但日本沒有打贏,在英美等國的“調停”下,清軍賠償日本白銀50萬。1876年,日本又侵佔了清附屬國家北韓。1882年,北韓發動兵變,中日兩國出兵,儘管這次清軍鎮壓了日軍,但並沒有將日軍驅逐出去。1884年,日軍發動兵變,企圖趕走在北韓的清軍,但被袁世凱鎮壓,中日兩國簽訂條約,同時撤出北韓,如果出兵必須相互通知,這為之後的甲午海戰埋下了伏筆。但從這也可看出,清軍並沒有碾壓日軍的能力,不然就不會時簽訂條約了。
(日軍侵佔北韓線路圖)
【結語】
那段不堪的歷史已經過去,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落後就要捱打,只有國家強大,人民才會有好的生活。
回覆列表
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清朝確實有絕對碾壓的優勢,但是這個優勢在甲午戰爭中以後被迅速超越,從以下幾點都可以看出為什麼日本會超越清朝,
第一點:中國在1840年被英國用大炮打開了國門,而日本被美國同樣用大炮打開了國門,同時開啟了改革運動,日本徹底推翻了幕府,使中央大權握在天皇手裡,而中國大權卻掌握在慈禧的手裡,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中日兩國改革的差距。
第二點:中國在洋務運動中,中國沒有大力發展民用工業和軍工企業而且沒有堅持走引進和自主研發之路,而日本大力發展民企和軍工企業,堅持走引進和自主研發之路,而日本高薪聘請西方的科技人員,幾年內西方科技人員已經達到了2497人,於是日本努力培養本華人才逐漸取代西方科技人才逐漸,到了八十年代隨著日本逐漸成才和留學生的歸來,到了後來軍工和造船技術能先進技術已經沒有多少外籍人員了,而中國雖然也聘請了外籍人員,但是中國並沒有培養本國的人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中國是指標不治本。
第三點:雖然在十九世紀八十代,中國海軍艦隊被排到世界第六亞洲第一,但是所有的軍艦都是從西方買來的,由於清朝的腐敗,中國用海軍艦隊來所使用的炮彈有許多不管用,而日本雖然排名靠後,但是日本基本上都是自主研發的軍艦而且都是先進的軍艦所以八十年代前期清朝確實有碾壓日本的資本,但是到後期沒有了這種優勢,所以在甲午戰爭中清朝才會戰敗,簽下來了喪權辱國的條約,
所以從這三點可以看出來,十九世紀八十代的時候清朝是沒有任何優勢的,前期只是在海軍上面有點優勢,到了後期清朝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已經被日本完全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