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慈音1

    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社會的知名度就大了。才知道了諾言的名字。才找到了他的所有作品。獲獎是一個人的名譽。在文學領域的首肯。莫言是中國文學創造戰線的一面旗幟。是華人在世界上獲得的最高獎項。有的人攻擊莫言。是對莫言最大的不尊重。也是對莫言作品的否定。有的人沒有吃到葡萄,總說葡萄酸的嫉妒心理。有能力的人。像莫言一樣拿出大獎來。挖苦莫言的人連個小獎都沒拿到。應該對莫言雙手的點贊!因為他為華人爭了光。為中國文學爭點兒氣。

  • 2 # 明貞

    我當然會知道他,因為我們是老鄉!不過,他的書我幾乎沒讀,當然不是他的書不好,而是因為他成名後我已過了讀小說的年齡,對哲學宗教感興趣,誰的小說也不讀,玄幻的偶爾讀!

    記得得知莫言得諾獎是在女兒上高中時聽女兒說的,說我們市的老鄉莫言得諾獎了,當時興奮了好幾天!他的書家裡有,但我沒整篇看過,零星讀了一些,覺著筆意老辣真實,是他的特點!以後有機會一定精讀一下他的東西,為國爭光了又是老鄉,得徹底瞭解一下!

  • 3 # 墨塵1991

    首先,諾貝爾獎是莫言後期獲得的,先有作品,才會獲獎,所以即使沒有諾貝爾獎,許多人也認識莫言。

    莫言很早之前就火了,我是從張藝謀電影《紅高粱》開始瞭解莫言的。

    莫言在1981年開始陸續發表小說,1986年發表中篇《紅高粱》,88年改編成同名電影上映,在柏林電影節獲得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榮譽的中國電影。影響甚大。後來美國著名漢學家葛浩文看到莫言的小說,深受震撼,決定開始翻譯莫言小說,等於把莫言的作品推向世界舞臺。

    後來莫言的作品陸續獲得國內國際大獎,並於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只能說諾貝爾文學獎讓更多人認識並瞭解了莫言,為莫言的名氣錦上添花,但是即使沒有諾貝爾文學獎,憑藉優秀的作品,莫言也會讓更多人熟知,何況國內國際也都有針對文學作品的獎項。

  • 4 # 說三道四的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我在2012年前後分別看了莫言的《檀香刑》《豐乳肥臀》《生死疲勞》,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的小夥,感覺莫言寫的很真實,因為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就是那樣的,農村人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死不知未來的狀態。

    我的家鄉是濰坊安丘,離莫言的老家很近,二三百里地吧,風俗習慣,經歷的社會變革是差不多的,以及當時農村的計劃生育、農業稅啊等等,所以感同身受。

    有人不喜歡莫言的作品,說他醜化華人,誹謗他抵制他,但是從我看的那三部書,我覺得他寫的是事實,只是加了一些荒誕的藝術手法,誇張但不誇大。

    寫出那段黑暗,不是為了博眼球,不是為了醜化,愛之深責之切,寫出這些是為了驚醒後人,別忘記那段荒唐黑暗的歷史,以史為鏡,讓我們發展的更好。

    我覺得莫言受之無愧。

  • 5 # 大悔憶智周

    肯定會的。

    因為我自小愛寫作。

    我父親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在《人民日報》發表探討教育的文章,在我還不識字的時候給我念書,給我訂《小朋友》畫報。我家長期訂閱《人民文學》、《四川文學》、《詩刊》、《星星》詩刊等文學雜誌,我父親訂閱的《新華文摘》上也有新出的優秀文學作品。

    從《人民文學》和《新華文摘》,尤其改革開放後的《人民文學》,我瞭解了那些傑出的作家和詩人:劉心武、何士光、徐遲、王蒙、阿城、王朔、鐵凝、王安憶、殘雪、竹林、張抗抗、梁曉聲、馮驥才、格非、劉震雲、劉慶邦、劉恆、馬健、馬原、史鐵生、扎西達娃、阿來、北島、顧城、蘇婷……,當然還有莫言,而且莫言的《紅高粱》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即使沒有讀過莫言的小說的人,當年莫言的電影《紅高粱》是那樣轟動,也應該知道莫言這個人吧?

    我不知道你這樣問的目的是什麼,但我要說,莫言並不是靠諾貝爾文學獎而是靠自己的作品出名的。那個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而且是亞洲電影第一個金熊獎,也是中國電影第一次拿到的國際A級電影節大獎的《紅高粱》,也是莫言領銜編劇。

  • 6 # 另類文史

    500字告訴你,為什麼“如果沒有諾貝爾獎,莫言早就紅了”

    說明:本文原為回答某讀者的疑問,他的問題:如果莫言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否就是個存在感很低的人,他的文學成就比之於餘秋雨如何?比王小波呢?

    這個問題很簡單,答案也很簡單,基本上羅列個流水賬就可以交卷了,不過如果要和餘秋雨比,不罵人是不成的了,至於王小波,我只能說,莫言是今日巨匠,而小波是一代宗師。

    莫言曾說“願意拿所有作品換取《狂人日記》”,然而若論功德,他所有作品捆成一捆,也未必有陳忠實一部《白鹿原》夯實,更遑論王小波《青銅時代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了。

    自古文無第一,而且我們探討的是“如果沒有諾貝爾獎,莫言是否能紅”這個問題,我們長話短說。

    莫言對文學圈內的人來說,成名較早,他在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蔔》就一舉成名,然而這個影響力僅限於文學圈內部,而且範圍有限,確切來說僅只是對一些文藝批評家和文學編輯有觸動,他真正聲名鵲起是兩年後的《紅高粱家族》,這個中篇小說讓他聲名鵲起。

    然而這個影響力仍然僅限於文學圈內,對普羅大眾來說,莫言也還僅只是一個人名。

    他家喻戶曉源於那部電影:《紅高粱》。

    1987年,張藝謀根據他的小說《紅高粱》和《高粱酒》統籌運作並導演了電影《紅高粱》,莫言是編劇,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這是中國電影首次獲得國際大獎,舉國上下都對這部電影熱議不斷。想想看啊,當時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正是舉國上下思想界文化界非常活躍的黃金時代,莫言生逢其時,可以說是名利雙收,比之於後來因劣質文化散文而名聞遐邇的餘秋雨可是更有含金量的存在。

    五年後,莫言斬獲“諾貝爾文學獎”,這次他真正成了家喻戶曉的小說家,比之於一年前“榮獲”的茅盾文學獎,這次他是真的飛龍在天了。

    綜上所述,即使他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仍然會被人所知,只是看哪些人群了。

    例如於丹擅於煲毒雞湯,她的粉絲群體自然會對“順其自然各安天命”和“忠君愛國”好評如潮,然而當他們自身遭遇不妙的時候,毒雞湯的心理麻醉自然療效有限,然而如果是喜歡金剛怒目的魯迅讀者,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魯迅是否被捧上聖壇,也仍然會對魯迅的地位和評價始終如一。

    最後一錘定音。餘秋雨是個文化官員或者說是文化掮客甚至說是個雞湯販子,但他根本就不是一個文化人,它甚至不是一個合格的作家,莫言是文學巨匠,這個和是否得諾獎真的關係不大,例如老舍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存在,卻也與諾獎失之交臂,而我們不能因此說老舍水平不行沒有存在感。

    再說王小波,他是神一般的存在,用莫言與之相比,非常不妥,至於餘秋雨,我今天不想罵人,那就不罵他了吧。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 7 # 冰天一枝雪

    假如莫言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我也知道他。因為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我是因了這部電影才知道的莫言。後來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又去讀了他的小說《蛙》,也許是自己的閱讀水平不夠,勉強把這本書讀完,感覺挺累的。

  • 8 # 石斌慧

    莫言不得諾獎,一樣為我所知。電影(紅高粱)的問世,紅了張藝謀,鞏利,姜文,也紅了莫言。推動了這部作品走向世界,為更多人欣賞。

    (紅高粱)以後莫言不斷有佳作問世,短篇小說集(白狗鞦韆架)基本上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作品,內容最精彩的有“售棉大路””秋水”“白狗鞦韆架”。

    莫言代表作(豐乳肥臀)也是上乘之作。(豐乳肥臀)是莫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熱情謳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創造者——母親的偉大、樸素與無私。闡述了生命延襲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並且在這一幅生命的流程圖中,瀰漫著歷史與戰爭的硝煙,真實,不帶任何偏見,再現了一段時期內的歷史。1997年《豐乳肥臀》奪得中國“大家文學獎”。

    總之,莫言是一位優秀作家,中國的驕傲。

  • 9 # 風的低語2

    大多數人知道莫言,並非因為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中國文學在世界上爭得了地位和榮譽。

    而是因為改編自他的小說電影《紅高粱》,藉著電影在柏林電影節獲得金熊獎,一時紅遍了大江南北,讓莫言的名字讓人熟知。

    當然,就我個人來講,此前已讀了莫言的小說集《紅高粱家族》,小說《透明的紅蘿蔔》《黃狗鞦韆架》《枯河》《紅高粱》系列小說,一下子走進我的視野。莫言的藝術感覺特別好,這是一種罕見的天賦,特別當他深植於高密東北鄉,與當地歷史、社會、民間文化與傳說結合在一起,用罕有的講故事才能娓娓道來,我知道,一個偉大的作家誕生了!

  • 10 # 幸福常常來敲門

    不管怎麼說,莫言也是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他的小說幽默詼諧,把當時的一些真實的社會現象分析的淋漓盡致。

  • 11 # 海天遼闊

    會啊!

    在他獲得諾貝爾之前,就已經拜讀過《豐乳肥臀》《檀香刑》和《紅高粱》了。

    其實,作者的思想性,才是作品最值錢之處。

  • 12 # 大樹青橙

    應該說諾貝爾文學獎是對莫言一個階段的總結的獎勵,這個結果也就是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莫言;

    莫言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此之前《蛙》就已經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其創作的很多作品如《紅高粱》,又如《豐乳肥臀》、《生死疲勞》等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就已經很出名了;

    又有張藝謀1988年拍電影版《紅高粱》,莫言是其中編劇,在當時就已經很出名了,在文學圈也算是顯赫的存在。

    另,其在諾貝爾文學獎前,已經獲得了很多獎了,只不過沒諾獎影響力大罷了。

    最後,中國文學在莫言之前並無前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因此在中國更為出名,或許如此提問者才有此一問吧。

    我們只有默默無聞做自己的額事情,不要被虛名所累。

  • 13 # 呂冬似水流年

    因為張藝謀的《紅高粱》知道了莫言,因為好奇,讀了《豐乳肥臀》。他的作品迎合了那個年代,人們對文學作品的渴望,也迎合了大眾對生殖與繁衍、母愛偉大無私的尊崇。

    莫言的想象力極為豐富,他的作品有深度,有詩意,有激情。善於在生活中總結和延伸,獨樹一幟的撐起文壇的又一面旗幟。正如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瓦斯特伯格的頒獎辭所說:莫言撕下了程式化的宣傳海報,讓個人在芸芸眾生中凸顯而出。他用譏諷和嘲弄的手法向歷史及其謊言、向政治虛偽和被剝奪後的貧瘠發起攻擊。他用戲弄和不加掩飾的快感,揭露了人類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經意間找到了有強烈象徵意義的形象。

    從《紅高粱》開始關注莫言,關注他的每一個作品,他卓爾不群,能獲得諾貝爾獎也是實至名歸,

  • 14 # 一梅君

    當然會,因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需要前期過程和作品積累的。我初識莫言,是透過他的一篇文章---《賣白菜》,之後才知道他是中國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當我無意中讀完《賣白菜》這篇文章,猛然間覺得這篇文章不同尋常,故事雖普通,卻被他的寫真手法深深震撼,於無聲處見驚雷。文中的情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真實的近乎露骨,同時深深觸動讀者心裡的那份真實,彷彿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再看文章的作者---莫言,立刻百度搜索,才知道他就是《紅高粱》的作者,他就是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位中國作家。

    在此之後,只要一看到是莫言的短篇作品,就眼前一亮,一睹為快。比如,莫言的《自尊,有時是吃飽了撐的》等等。我知道他有很多的長篇小說,比如,《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檀香刑》,又總怕太長,沒時間讀完,以至於至今未讀。但我已經深深的記住了他,而且非常喜歡他和他的作品。

  • 15 # 學打拍子

    雖然沒有看過莫言的小說,他成功的是哪本作品,但有印像,N年前他曾在一所知名大學演講,有學生打瞌睡,反響不大,他的一句話頗有印像"浪費了時間,還不如在家寫作"他獲得諾貝爾獎,我不由的想起了他的這段話。

  • 16 # 束髮

    會知道呀,從紅高粱開始就知道了。

    張藝謀拍紅高粱的時候我還在上幼兒園,那時候“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哇”歌詞滿大街,小孩子都能吼出來。那時候電影院不多,環境也沒有現在好。並且這個題材,反正我媽是沒帶我去看過,那會兒也只是知道個名。

    後來大了,也沒看過。前陣子看了周迅他們翻拍的,挺好看。就是覺得餘佔鰲這角色朱亞文論野性野不過姜文

    周迅和鞏俐都是我最喜歡的演員。

    總的來說,也就是知道。

    莫言寫的東西說實話我是真不怎麼敢看。

  • 17 # 熙本說

    莫言作為當代著名的作家之一,在沒有獲獎之前,已經有相當多的粉絲,和同期的賈平凹、餘華等等一樣,至少在中國的知名度還是挺高的,九十年代末便有莫言的不少作品銷售,比如《紅高粱》,比如《豐乳肥臀》,而獲諾獎對於莫言來說是錦上添花,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諾獎的加持,他的名望也增加了!

  • 18 # 車上有雪斯基

    首先知道一個著名作家的名字,不一定要透過諾貝爾文學獎。這沒有必然聯絡。

    很多人知道莫言首先是紅高粱開始的。紅高粱的電影在當時極其有名,看過的人很多,順理成章知道作者是誰是很正常的。

    喜歡讀書的人不一定都讀過莫言的小說,但是一定會關注一些作家的動態。莫言也算是高產作家。檀香型,豐乳肥臀,出版時都有宣傳新聞,本身這些書的名字就活色生香的。

    我個人從來沒有完全讀完他的一本小說。可作為讀書計劃之一,但是一直沒有行動。但是對莫言的文章持有較高興趣,的確是一位優秀的作家。得出這個概念來自於他的兩篇小品文。那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的事情,有一本大型文學期刊,有他的兩篇文章。《吃相兇惡》和《吃的屈辱》,文字詼諧有趣,很吸引眼球。這是我個人知道他並認定他是一個大家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看過的最熱血的三場NBA比賽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