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青海西寧的一對姐妹花在網上售賣空氣,客戶可以自行選擇空氣的採集地區,如峽谷、山地等,一袋空氣售價15元錢。她們稱,採集空氣是希望呼籲更多的人保護環境、提倡環保,現在已經賣出了100多份……你怎麼看?
6
回覆列表
  • 1 # 韋喜律師

    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

    1、賣空氣是為了環保,為什麼要用塑膠袋呢?塑膠袋環保嗎?塑膠袋在生產製造過程中環保嗎?

    2、塑膠袋在儲藏空氣過程中肯定會影響塑膠袋中的空氣質量,等塑膠袋中的空氣快遞到客戶手中的時候,早已不是純淨的峽谷、山地中的空氣了。

    3、此種新聞,噱頭的意味較大。呼籲更多的人保護環境,提倡環保,首先你得以身作則,自己要有環保意識。

    同時,從法律角度,消費者購買空氣時需要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可能涉嫌“三無產品”,任何商品進行銷售都應該標明商品名稱、廠名、廠址,如果產品上沒有,就是“三無產品”。空氣這種產品銷售到消費者手中後,消費者可以向工商部門投訴。

    第二,涉嫌虛假宣傳。商家宣稱空氣是產自山地、峽谷等,那他就應該能夠出示相關的生產許可證明 ,證明自己的商品產地,要拿出生產空氣的生產許可,這個證明該由誰給出示?目前似乎還沒有標準。如果沒有,誰又能知道消費者買來的空氣是來自哪裡?是不是商家吸引眼球的一種銷售方式。

    綜上,網上賣空氣,噱頭的成分較大,且可能涉嫌違法行為,消費者應當謹慎對待。

  • 2 # 孫旭陽

    我曾吸過幾瓶,老實說,沒聞出來自大山的青草和綠樹的氣息,反倒是那味道很像是某個車間灌裝的壓縮空氣。但原產地無法考究,國家對此也沒有明確規定。這也是此類商品在法律上的隱患,法律沒有禁止潔淨的空氣成為商品,但是,出賣空氣的人必須證明空氣的採集地,以及潔淨度符合他們的宣傳。

    在我看到的“空氣罐頭”的售賣中,沒有人解決這個問題。

    這對姐妹花賣的袋裝空氣,恐怕還不如我吸過的灌裝空氣。“空氣罐頭”的創意,最早來自一百年前法國藝術家杜尚,他原本用來表達藝術對自由的追求以及流動性。後來在美國、日本和德國等都有效顰者。最有名的就屬日本富士山出產的空氣了。

    在這些案例中,公眾更多都將這些視作行為藝術,而非靠譜的商業模式。我們今天看到的姐妹花賣袋裝空氣,應該也不例外。費了這麼大勁兒才賣掉100份,收入1500元,實在是個前途有限的營生。

    她們賣,有人買,兩相歡喜,本與旁觀者沒什麼相干。不過,我看到“她們稱,採集空氣是希望呼籲更多的人保護環境、提倡環保”,還是忍不住笑了。就這袋吸不出味道,又不能吃喝的空氣,一袋15元再加上快遞費,最低也超過20元了,實用性姑且不談,僅僅採集(如果採集屬實的話),又快遞,所消耗的資源和碳排放,又真的環保嗎?

    所以,賣空氣就賣空氣,別跟環保扯上關係。真的環保,是讓除了偏遠峽谷和山地之外的地方,空氣也一樣潔淨,而不是玩一些老掉牙的商業噱頭。

  • 3 # XqP秋平

    想錢想瘋了,以環保為噱頭,取之不盡的高原空氣也能作為商品,管長壽?還是管肚皮?既然是營銷,也要有說服人的案例,比如:高原人能活100歲,比如:內地人去高原也活了100歲,何不在高原創辦養老院,讓老人們在高原延年益壽,如果都不是,你把不知從哪收採的空氣非得貼上高原的標籤,消費者感覺上當了,有檢測機構能鑑定嗎?好的創意能讓你一夜暴富,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創意的能力,還不如踏踏實實做好自己。

  • 4 # 1前1思

    最不環保的舉動,賣一次空氣帶來的能源損耗,電腦的電費~1度電,快遞的包裝袋一個不可再生的白色垃圾,包裝紙箱兩個或者一個,透明膠帶一米,快遞物流半升油,全都是汙染!可恥!可憤!

  • 5 # 三味雜談

    不過是一個營銷噱頭而已,大家看看就行了。

    花15塊錢,吸兩口沒有什麼屁 用的高原空氣,就是明顯欺負買家智商不夠啊!

    就算是人傻錢多,也不帶這麼玩兒的。正常人幹不出這種事兒來,這姐妹倆也不指望著這個掙錢,無非是提高知名度而已。

    話說我也沒有看出來這種行為哪裡環保了?收集空氣所用的電能,包裝空氣所用的材料,運輸這些包裹產生的廢氣,哪一樣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用這種方式來宣傳環保,和掩耳盜鈴有什麼區別?

  • 6 # 獨行律者

    這對姐妹的行為實質上是買賣行為,賣出去100多份即表示完成了100多筆交易。對於買賣行為,從法律上來講,買賣的標的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諸如槍支彈藥、淫穢物品是法律明確禁止買賣的範疇),該行為就是一種合法的市場交易行為,買賣雙方意思表示真實即可成就合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出售的產品,如果沒有政府、行業統一的質量標準時,在發生產品質量糾紛時容易出現維權困難的窘境,依據民事訴訟的相關證據規則,誰主張、誰舉證,因為缺乏相應的規範、標準,消費者就會面臨舉證困難的客觀情況,最終難以實現維權目的。

  • 7 # 任珏

    採集空氣就能促成更多的人保護環境麼?我看未必。這種譁眾取寵的做法,反倒會破壞環保愛好者或者環保人士在公眾心目中的良好印象,進而對其他環保人士所開展的紮紮實實的環保工作失去信任,從而削弱社會大眾對環保工作的理解和支援。

    雖然說空氣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但是這種共享資源,一旦被某些人佔為己有,並且設計成商品進行銷售,就有可能帶來這樣一種常識的扭曲:任何不屬於個人資產的共享資源,都可以被佔為己有。那麼一旦這樣的“空氣”產品銷量火爆,那麼就有可能導致更多的追逐利益者前赴後繼去“捕獵空氣”,空氣成為了大眾趨之若鶩的“寶藏”,就有可能導致生態上的災難。試想一下很多野生動物被盜獵者捕殺,不也是這樣的邏輯麼?

    從另外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出,隨著大氣汙染的加劇,優質空氣的確有可能成為稀缺資源,為了獲得這種稀缺資源的產品就應運而生。這也是為什麼空氣清淨機、製氧機這些產品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的一個原因。

    姐妹兩的這種“空氣”產品一旦得到追捧,在“好的空氣”沒有得到有效的補充的情況下,就更加劇了優質空氣快速成為稀缺資源的可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坐吃山空”的不可持續式的資源商品化的邏輯下,我們的空氣資源將加速減少。這不是保護環境,這是徹徹底底的破壞環境。

  • 8 # 吳清緣老師

    大家都是從兩位賣家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我就姑且從買家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事件吧。

    兩位姑娘說,他們已經賣出了100多份空氣,15塊一袋,流水已經有1500多塊。

    這難免讓人疑惑,15塊錢,買一份千里之外的空氣,到底是什麼心態?

    顯而易見,肯定不是出於實用主義的需要。

    可不可能是物質享受的需要,比如說來自西寧的空氣特別甜美?

    很抱歉,對此我持懷疑態度,或許確實有人天賦異稟能嗅出其中甘美的滋味,但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應該不太可能有這樣的能力。

    畢竟,如果這塑膠袋裡的空氣真的那麼神,兩姐妹的營銷套路就不會是環境保護,而是我們的空氣有多麼好聞了。

    那麼消費者消費空氣,究竟是出於什麼動機呢?

    我認為,還是出於某種逼格的需求和滿足。

    BBC拍了一個紀錄片《億萬富翁們的饕餮盛宴》。

    富翁們吃喝著最高檔的食物,而他們對食物的要求除了色香味以外,尤其迷戀食物背後的故事——

    這種對於所謂故事的迷戀甚至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一位女富豪表示某人在熏製鮭魚的過程中演奏了爵士樂,而她感覺這真的使得魚肉的口感更好。

    回到空氣的事情上來。

    我認為並不是空氣真的有多好聞使得人們買單,而是姐妹對所售賣空氣的定義:

    你看,這空氣來自於青海西寧,綠色,純淨,無汙染……

    這個描述本身就是一個故事。

    而這個故事就是讓有些人覺得自己值得為此消費,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還真的品味出了某種甜美和甘甜!

    而當這兩位姐妹將這一門生意拔高到環保的程度,便是又編織出了一個有情懷有良善的故事,讓顧客覺得我買了一袋空氣,就為了環保做出貢獻。

    講故事,講故事,講故事。

    弱化商品的本質,強化商品的象徵……

    這真是長盛不衰的營銷套路啊。

  • 9 # 姚廣孝wayne

    其實這對姐妹的創意並不新穎,甚至略顯過時。畢竟幾十年前的經典漫畫哆啦A夢中小夫就曾經在大雄面前炫耀自己從夏威夷帶回來的空氣罐頭,而之後哆啦A夢也拿出了可以製作空氣罐頭的道具。

    最早的空氣罐頭可以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的一個創意“巴黎空氣”,而商業化則是之後在日本國內和歐美熱銷的富士山空氣罐頭。看來,空氣罐頭並不是個新穎的創意。

    按照新聞裡的描述,姐妹倆的製作方式是使用自封袋“兜”空氣。然後裝箱寄出。不得不承認,這種加工方式實在是簡陋了些。

    相比姐妹倆用自封袋包裝未處理的空氣,有“中國首善”之稱的陳游標做的要好得多。他的“好人牌”空氣採用類似富士山空氣罐頭的方式使用易拉罐包裝新鮮空氣,以每罐4-5元的價格出售。不過,目前在主流購物網站並沒有發現“好人牌”空氣罐頭的蹤影。

    而空氣罐頭則這一概念則在國內逐漸被接受,之前也有“小夥賣空氣罐頭2年換奧迪,稱賣的比陳游標的好”的新聞。

    說回這對姐妹的袋裝空氣,看到標題是還以為是塑封包裝,沒成想是使用自封袋來包裝。自封袋密封性很差,一來可能使袋內的空氣受到汙染,二來也無法保證運輸途中空氣不會洩露或者被外來物影響,送到客戶手中時很可能早就不是宣傳中的純潔空氣了。

    而且,這樣手工包裝的產品實在是過於簡陋,沒有任何有效資訊,只能稱得上是“三無產品”,而且也沒有足夠堅實證據來證明空氣產地。相比“宣傳環保”的創意,產品的獵奇成分大於環保意圖。此外,自封袋也是塑膠產品,廢棄的自封袋是典型的白色垃圾,使用這樣的包裝,無論如何都稱不上“環保”。只能說簡陋的袋裝空氣是一種噱頭,如此而已。

  • 10 # 看風景的蝸牛君

    生意就是生意,千萬別說是為了環保……塑膠袋是環境汙染的一個源頭,快遞寄送中消耗的化石能源、排放的尾氣,都對社會的環境造成了破壞。如果她們姐妹倆將賣空氣所有收入捐獻給環保基金,那還能與環保扯上關係,否則我實在看不出這個生意對環境保護有什麼好處……

    其實賣空氣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生意,有些還做出了特色,成為了旅遊景區暢銷的紀念品。最著名的當屬日本的富士山空氣罐頭,不僅在日本很暢銷,還打開了美洲和歐洲的市場。

    無獨有偶,2006年德國世界盃期間,國內的一家公司申請售賣“世界盃空氣”,想要將德國球場的空氣封裝,讓國內使用者在觀看世界盃球賽事,嗅到來自球場的氣息,身臨其境。但是後來這個生意沒做成,被有關部門叫停了。

    後來國內著名的慈善商人陳游標在2012年開始售賣“好人空氣罐頭”。標哥一向以做慈善著稱,因此這些罐頭的收入將會用於資助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這個售賣活動更像是一場募捐,所以一個月就募集得到一百多萬元的善款。

    國內現在不少景區都發現了這個無本萬利的買賣,開始在景區售賣“空氣罐頭”,如張家界空氣罐頭等,作為旅遊紀念品。不得不佩服商人敏感的嗅覺和逐利的天性。國內賣空氣的生意興起,或許也和霧霾天氣有關係。以此為募捐的切入點,喚醒大家的環保意識我還是贊成的。要做成長期的生意,還是算了吧。

  • 11 # AI財經社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社長是不信!

    客戶選擇空氣採集地區,塑膠袋捕獲空氣打包,最後送到買家手中。你要問多少錢,嗨,可便宜了,高原空氣,純天然,無汙染,一袋空氣只要15元。

    簡陋的塑膠袋,快遞小哥配送......你還別說,還真有人購買。姐姐郭麗(化名)介紹,之前一共賣出去了100多份空氣。而且她表示,部分客人反饋稱“覺得來自高原的空氣很清新”。看來這使用者體驗也是棒棒噠!

    這波解釋,我要給59分,不及格!這個出發點或許是真的,為環保鼓勁助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可是你這樣操作,別人不質疑都難!

    先不說自己不清楚賣空氣具體損失了多少錢,這樣的包裝加上快遞運送,朋友,這裡面的空氣你確定還是“原生態”“無汙染”的?想必這買家體驗八成也是“在強大的心理暗示下的自我催眠”吧!

    這裡必須要說一下,雖然影片裡面沒有直接表明你的相關資訊,但是這一火,裡面的想象空間就很大了。當然,社長可沒說背後有推手!

    而相比這樣神奇的宣傳環保,怕是你那個塑膠袋和快遞袋對環保危害更大吧!不過塑膠袋和快遞袋估計會表示:這個鍋我們不背!

  • 12 # 手機玩攝影

    不知道大家聽到這個問題,第一想到的是什麼。

    但這至少不是新話題了。

    2012年陳游標就公開宣佈售賣瓶裝空氣,每罐4到5元,另外還有很多賣空氣的,淘寶就有,而且不只是國內有,國外也有。所以對於這件事,現在其實不稀奇了。

    而對於問題而言,首先這算不上炒作,只能說是她們夠新潮,也夠大膽,相對於許多人只是想法,她們進一步付諸實踐。

    當然具體的情況,外人不清楚,可能也有其他目的在內。但不管有什麼,至少是不影響其他的。也不違法,這就夠了。

    而從另一方面看,這也相當於一種"憂天"之舉的警示。就像許多自然資源在消耗,浪費,枯竭中一樣。

    售賣空氣放在現在這個歷史程序中,沒有什麼獨特的,最多是引起各大平臺作為話題,然後一群網民發表自己的看法(就像現在的我們)。

    但如果真的有一天到了那個地步,空氣枯竭。那這就可能成為那個時代教科書上的關於"空氣枯竭史標誌性事件"中的一個知識點了。當然或許這並不會發生,誰知道呢?

  • 13 # 一不一不一

    賺錢真的不可恥,甚至說抬高價賣產品,那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法說的。但打著環保低階的現實問題來賣產品,真的很讓人覺得,你腦子裝什麼,才會讓人同意你的賣點呢?像張庭在節目上說,他賣tst是在做慈善。李湘立刻說,那你就應該直接送。張庭立刻無話可反駁。是不是把自己太當一回事,所以覺得出自嘴的話就是真理?可以宣傳自家產品,卻打著慈善旗幟,不覺得丟臉嗎?所以微商為什麼壯大,那就是要厚著臉皮,說大了也就當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印度會頻發強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