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編虎哥

    努爾哈赤一共有十六個兒子,按照長幼順序分別為:褚英、代善、阿拜、湯古代、莽古爾泰、塔拜、阿巴泰、皇太極、巴布泰、德格類、巴布海、阿濟格、賴慕布、多爾袞、多鐸、費揚古。在努爾哈赤的這些眾多的兒子之中,根據出身的高貴與否以及功勳的大小,較為有名的便是褚英、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這幾位。

    不過,儘管努爾哈赤生前最寵多爾袞,可最終繼承汗位的卻是皇太極。那麼,當時皇太極的競爭對手都有誰?他又是怎樣奪取汗位的呢?

    努爾哈赤原本是有立嗣之心的,其最初的人選便是長子褚英。褚英在後金統一過程中,驍勇善戰,屢立功勳,但他與諸位弟弟不合,而且心胸狹隘,時常揚言待即位之後,要殺盡與自己不合之人,褚英的驕橫跋扈、私自結黨、詛咒努爾哈赤等一系列行為,徹底惹惱了努爾哈赤,所以被囚至禁所,不久便去世了。

    圖:皇太極畫像褚英去世之後,努爾哈赤按照諸子侄的功勳業績,將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和八子皇太極封為四大貝勒,後金諸事,由四大貝勒輔政。按照年齡和資歷而言,大貝勒代善繼承汗位是順理成章的。

    努爾哈赤也曾說過“待我死後,要將我的幼子和大福晉託大阿哥照顧撫養。”這裡便涉及到女真族的收繼婚制度,新即位的大汗將自己父親的妻子和兒女收歸名下進行照顧,努爾哈赤此言,實際上便暗示了要將汗位傳與代善的意向。但是事實是代善失去了爭奪汗位的資格。原因有二:

    一是代善與大福晉阿巴亥之間存在苟且之事。一般認為,努爾哈赤的庶妃代因扎揭發代善與代善與大福晉之間的私情,實際上是皇太極暗中指使的,並且當時朝中也有人證明代善與大福晉之間存在曖昧關係,努爾哈赤因此對代善意見很大。

    二是代善聽信後妻讒言,虐待前妻所生之子嶽託和碩託,努爾哈赤對此十分憤怒,而且莽古爾泰也曾說諸兄弟皆怕兄嫂,因此努爾哈赤認為代善治家尚且不當,更難堪治國重任,於是廢除了代善的嗣汗地位。代善對此加以檢討,努爾哈赤保留了其大貝勒之位,但宣告不再立嗣。而是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選汗位繼承之人,這種八家共同推選的制度,是皇太極能夠繼承汗位的先決條件。

    圖:大貝勒代善

    在努爾哈赤諸子之中,有能力繼承汗位的除代善之外,還有第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十子德格類,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他們都是功勳卓著之人。但就具體的性格特點而言,莽古爾泰和德格類性格粗暴,而且其母曾因得罪努爾哈赤被賜死,這些均決定了他們沒有資格繼承汗位。

    而大福晉之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人,日益成長起來,同樣成為皇太極繼位的威脅。特別是多爾袞和多鐸備受努爾哈赤喜愛。那麼多爾袞是否如影視劇所演繹的,是努爾哈赤汗位繼承人選?實際並非如此。

    圖:多爾袞畫像

    首先,多爾袞當時雖然立有戰功,但實際上年紀尚幼,較之成熟穩重的皇太極而言,尚存在一定差距;

    其次,努爾哈赤已經沒有立嗣的決定了,而是如前所說要求八家共同推選;

    最後,多爾袞的母親,也就是阿巴亥,曾經因為與代善有曖昧關係,努爾哈赤對她同樣有意見,並且認為阿巴亥心機頗深,唯恐其擾亂國政,所以在臨終前的遺囑中要求阿巴亥殉葬。

    這樣一來,努爾哈赤實際上是斬斷了阿濟格三兄弟繼承汗位之路。因此,多爾袞的母親實際上是其繼承汗位的阻礙。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便勒令阿巴亥殉葬,為他繼承汗位掃清了障礙。

    雖然皇太極確實為自己爭奪汗位進行過謀劃,包括暗中揭發代善與阿巴亥的曖昧關係,以及將阿巴亥殉葬等。但綜合看來,就當是繼承汗位的條件而言,皇太極從能力方面,也確實令諸貝勒信服,有其過人之處,所以才能在推舉汗位繼承人之時,脫穎而出。事實也證明了皇太極確實有治國之才。

  • 2 # 小任談史

    多爾袞是大清入關的功臣,也是努爾哈赤最喜歡的兒子,在順治繼位的時候,做了攝政王,為什麼天賦異稟、又討努爾哈赤喜歡的多爾袞沒有繼承汗味呢?

    清朝前期,是不設儲君的,等到皇帝死後,由大臣們商議,這樣的好處是,皇子貝勒都有繼承汗位的可能性,都會為國家拼命效力,同樣弊端也非常明顯,在皇帝死後容易因為汗位而發生內訌!後來,清朝的皇帝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使用了秘密立詔的方式來解決儲君問題!不像漢族王朝,太子之位有明確的嫡長子繼承製度,且太子之位早早就會確立!

    努爾哈赤對多爾袞這個兒子確實疼愛,年紀輕輕,便將兩白旗交友多爾袞三兄弟掌管!努爾哈赤死的時候,當時有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有大貝勒代善,四貝勒皇太極,多爾袞當時才15歲,年紀小不佔優勢,但他的母親阿巴亥也就是努爾哈赤的大妃還活著!皇太極就和其他人商量後,說先皇有遺詔,讓大妃阿巴亥殉葬,逼死了多爾袞的母親,年幼的多爾袞根本爭不過他那政治智慧極強的皇太極,最後經過多方密尚商,代善退出了競爭,最終確定皇太極為汗位繼承人!

    其實多爾袞還有一次爭奪帝位的機會,那就是在皇太極死後!皇太極死的時候,也沒有確立繼承人!當時爭奪皇位可能性最大的事兩個人,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掌握兩黃旗,一個是多爾袞,掌握兩白旗,第一次討論討論的時候,冷場了,沒有討論出結果;之後多爾袞考慮,如果自己強行登基,勢必遭到豪格的兩黃旗和代善的兩紅旗的反對,所以推出了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承皇位,自己做了攝政王!

    多爾袞內心還是很鬱悶的,兩次自己都是有資格的,但最後還是沒有坐上皇帝的位置!

  • 3 # 國哥愛生活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14子,非常受寵愛,他南征北戰,戰功赫赫,政治上也很出色,進京後緩解與漢人的矛盾,是一位很難得的人才,但在皇位繼承中卻屢屢敗北,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呢?

    第一,對手更強大,繼承大位的皇太極,更是聰明睿智,雄才大略,他以各種計謀戰勝對手,多爾袞的母親深得努爾哈赤的寵愛,是皇太極登上地位的最大障礙,他以偽詔讓多爾袞母親為先帝殉葬的方法,除掉了多爾袞的母親,使皇太極順利登上帝位,也使多爾袞遠離大位。

    第二,孝莊皇后的原因。多爾袞與孝莊皇后小時候青梅竹馬,後來被皇太極看中,為孝莊皇后,生子為福臨,是順治皇帝,皇太極去世後,由於順治帝還很小,多爾袞又權傾朝野,聰明的孝莊皇后為了防止多爾袞奪位和保護順治帝,跟多爾袞又修舊好,使多爾袞為其母子效力,後又成為皇叔攝政皇帝,皇父攝政皇帝,總是離皇位有一點點的距離,這不能不說明是孝莊皇后的高明之處。

  • 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關於清太祖努爾哈赤臨終前是否真的有意讓多爾袞做自己的接班人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就是存在爭議的。說清太祖沒有打算讓多爾袞接班的理據應當說還是相當充分的,清太祖從天命十一年七月中旬身患毒疽,到同年八月十一日去世,其間有近一個月的時間。清太祖有充足的時間預備後世,尤其是明確指定汗位繼承人。但是,清太祖並沒有!這就足以說明清太祖臨終前並沒有打算讓多爾袞來做自己的接班人。如果清太祖明確指定了由多爾袞繼承汗位,清太宗皇太極、禮代善那老幾位想要翻天,難度將會成幾何倍數增加,不是嗎?

    說清太祖有意讓多爾袞接班的新生兒人則人認為,清太祖晚年將自己親掌的兩黃旗中很大一部分分給了一母同胞的多爾袞三兄弟,每人十五個牛錄,並且規定阿濟格為鑲黃旗旗主、多鐸為正黃旗旗主,自己手裡剩下的牛錄在去世後全部交給多鐸。至於多爾袞,除了已經在手的15個牛錄,將來再另賜一旗。從彼時的各旗旗主實力來看,清太祖很可能是打算將大孫子杜度(清太祖嫡長子褚英之子)手裡的鑲白旗劃拉給多爾袞!如果這一切全部得以實現,一母同胞的多爾袞三兄弟手中將擁有正黃旗45個牛錄、鑲黃旗20個牛錄、鑲白旗15個牛錄,共計80個牛錄!

    再看看彼時其他各旗旗主的實力,正紅旗代善25個牛錄、鑲紅旗嶽託(代善之子)26個牛錄、鑲藍旗阿敏(舒爾哈齊之子、清太祖之侄)33個牛錄、正藍旗莽古爾泰21個牛錄、正白旗皇太極25個牛錄。除非他們全部聯合起來,否則很難與之一母同胞的多爾袞三兄弟抗衡!這就是說清太祖有意傳位給多爾袞者的理據,應該說也還算充分吧。但是,不要忘了,對於清太祖而言,多爾袞是嫡子,其他幾位也是嫡子,他實打實給到多爾袞手裡的實際上只有15個牛錄,杜度的那15個牛錄不過是“畫餅充飢”而已,還停留在思維層面上!就算加上杜度的15個牛錄,多爾袞實際控制的也只有30個牛錄。至於阿濟格和多鐸,面對無上權力,誰又敢打包票他們就一定會支援多爾袞?所以說,或許清太祖只是為了讓所有嫡子們在自己死後都能有“本錢”傍身才作出了這樣的安排,並不是有意傳位給多爾袞。

    清太祖為何不明立儲君

    清太祖曾經明立過汗儲,而且不止一位。第一位是褚英,作為嫡長子,褚英是理所當然的接班人!可褚英這個人性格過於跋扈,不僅和一眾兄弟關係勢同水火,把清太祖麾下的“四梁八柱”——開國五大臣幾乎得罪了個遍!最後迫於多方壓力、加之褚英“不知悔改”甚至詛咒清太祖,清太祖索性殺掉了這個兒子!

    緊接著是嫡次子代善,在褚英被殺之後,他的胞弟代善成了新汗儲。也正因為此,代善也成了一眾兄弟的眼中釘、肉中刺。不久之後,清太宗皇太極指示清太祖的小妾德因澤告發代善與繼母烏拉那拉氏(多爾袞生母)有染!加之代善刻薄前妻所生之子、企圖霸佔兒子家產,甚至想要殺掉次子碩託,讓清太祖對代善極度失望。最終,清太祖廢去了代善的儲位,並將其所掌鑲紅旗分給了其長子嶽託、另立門戶。

    自此,清太祖意識到,自己幾個年長的嫡子之間已經勢同水火了,立誰為儲、 他都將成為眾矢之的!直至臨終,清太祖再也沒有明立儲君。將自己親掌的兩黃旗分給三個相對年幼的嫡子,或許正是清太祖基於這樣的現實而作出的決定。不說肯定立誰為儲,至少讓嫡子們誰都有機會,起碼不會被其他人“欺負”。否則,就算被立為了汗儲,恐怕也坐不穩位子!至於說為何清太祖直到臨終都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或許他預設的就是清太宗,又或許他想讓多爾袞接班,但權力佈局還沒有重新設定好,為時已晚,就算強行指定多爾袞接班,也未必能夠鎮得住局面……

    多爾袞為何最終出局

    清太祖駕崩時,實際上新的權力格局還沒有形成,多爾袞三兄弟手中實際控制的只有45個牛錄。與此同時,為了共同的利益,代善、莽古爾泰和小宗旁支的阿敏難得地達成了一致、走到了一起!加上與清太宗素來關係不錯的嶽託,已經對一母同胞的多爾袞三兄弟形成了絕對的壓倒性優勢!

    反觀多爾袞,清太宗、代善等人借清太祖遺命逼多爾袞的生母烏拉那拉氏殉葬。在母親死後,一母同胞多爾袞三兄弟中,只有阿濟格已經成年,多爾袞才14歲,多鐸更小!可偏偏最年長的阿濟格又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傢伙。試想,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哥哥帶著兩個未成年的弟弟,手裡又沒有佔據絕對優勢的硬核實力,他們拿什麼和那幾位年長的哥哥爭?也只能接受既成事實了。

    代善、莽古爾泰為何支援清太宗

    這想必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為何代善、莽古爾泰要支援清太宗?弄個小皇帝不是更便於控制嗎?其實不然,多爾袞雖然只有14歲,但那個年代14歲已經可以結婚生子,勉強算是“成年”了。一旦多爾袞成了大汗,兩黃旗的65個牛錄鐵定是被多爾袞收入囊中了,加之有“太后”這尊神主在背後撐腰,想對付他難度就大了。更重要的是,一旦大位已定,重新站隊在所難免,作為褚英的兒子,杜度已經沒有繼承汗位的可能了,他勢必會尋找新的依靠,倒向多爾袞幾乎是必然的。再就是阿敏,他本就是小宗旁支,杜度都沒份兒,他更加沒有!多爾袞成了大汗,他自然會倒向多爾袞。如此一來,清太宗、代善和莽古爾泰綁在一起,也未必是多爾袞的對手,代善和莽古爾泰的地位就相當尷尬和被動了。

    支援清太宗則不同,彼時清太宗手裡只有正白旗25個牛錄,除了杜度之外,他的實力幾乎是最弱的!對於代善、莽古爾泰而言,誰也不希望對方上位,可又不想支援多爾袞,那就只能是實力弱小的清太宗了。清太宗即位之後想要穩定局面,離不開自己的支援。短期內想要翻起什麼浪花,難度也相當大!只有如此,代善和莽古爾泰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這也是為什麼清太宗即位之後要搞出一個“四大貝勒聯合主政”的權力格局的原因所在,因為實力弱小,清太宗不得不作出妥協、讓步!既如此,代善、莽古爾泰自然更願意支援清太宗上位,不是嗎?

    至於阿敏,他本就是小宗旁支,又揹負著父親舒爾哈齊的政治包袱。投靠多爾袞,他充其量也就是個錦上添花,可支援清太宗就不同了,那是雪中送炭!彼時阿敏所能期待的回報要遠比支援多爾袞大的多,他自然支援清太宗繼承汗位。幾股政治勢力合流,一母同胞的多爾袞三兄弟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八哥皇太極當大汗了……

    只可惜,代善、莽古爾泰和阿敏都看走了眼,清太宗雖然最弱卻不是一個任人拿捏的角色!在搞出“四大貝勒聯合主政”時,清太宗就加上了一個尾巴“以己為尊”。正是利用這個“以己為尊”,成為大汗之後的清太宗不斷利用政治鬥爭和旗份置換將兩黃旗和正藍旗弄到了自己和兒子豪格手中!八旗清太宗父子獨佔三旗,地位已然難以撼動了。在一系列政治鬥爭過程中,代善“靠邊站”了、莽古爾泰被氣死了、阿敏被幽禁終生……

    天聰九年,清太宗平定蒙古察哈爾部,末代蒙古帝國大汗林丹汗之子額爾孔果洛額哲投降,內外一切塵埃落定。同年,清太宗去汗號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成為了“唯我獨尊”的皇帝!面對這一切,多爾袞心中縱有不甘,又能如何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機械錶和石英錶哪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