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張五

    選擇場地:選擇背風向陽、光照時間長、遮陰較少、溼度大和耳樹資源豐富,靠近水源的地方,選好後進行清理;

    2.耳樹的選擇和處理:在接種前用茅草或樹枝燻燒,至表皮變黑為度,可清除病蟲,增強樹皮吸熱、吸水效能;

    3.人工接種:接種時間以氣溫穩定在15攝氏度,接種前先將段木表面清洗,再放Sunny下曬後備用,適當密植,木屑菌種塞滿穴,外加比接種穴直徑大樹皮,用小鐵錘將楔形木塊菌種打入接種口錘緊;

    4.起架管理:將排場的耳木進行逐根檢查,有一半耳芽長出的耳木即可檢出上架,檢出的耳木交錯斜靠在橫木上,構成“人”字形的耳棚;

    5.完成以上步驟即可種植成功,半月左右收穫。

  • 2 # 農鴿

    1.首先種植黑木耳要選擇理想的耳場及耳材

    黑木耳一般選擇在山腳緩坡地帶、四周開闊通風,Sunny充足、空氣清新、環境衛生好、靠近水源的地方。方位坐北朝南,或坐西北朝東南。不宜選擇土質粘、地勢低窪、易積水不見Sunny的地方。

    耳材的選擇應以柞木、核桃楸、千金榆等為主,在丹東地區主要選擇尖柞、遼東棟、蒙古棟、核桃楸做耳材,尖柞的栽培效果最佳。

    耳木菌材應在每年秋天12月份到翌年1月份採伐為好。

    耳木徑極不宜過大,以4~12cm為宜,在接種前20天要將耳材截成1.0~1.2m長的木段,堆放在耳場附近,當兩端截面出現輻射狀裂紋時,即可進行接種。實踐證明,利用梢頭枝椏等小徑材既節省木材,又便於管理,而且出耳早,產量也十分可觀。

    2、種植黑木耳選擇最佳接種期

    一般當氣溫穩定在5℃以上時,即可以接種,這樣即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雜菌感染,提早出耳,還可以錯開農忙時節,合理地安排農村勞動力,遼寧東部地區適宜在3月中旬開始接種到4月下旬接種結束。

    3. 菌材黑木耳嚴格接種操作技術

    耳木接種應選擇雨後初晴、無風的天氣進行,晴天要搭遮蔭棚,在棚內接種,接種前接種人員的手要用酒精棉消毒,所用工具用2%來蘇兒消毒,打孔用直徑12cm的打扎錘或手電鑽,穴深1.5~2.5cm,行距4.5~5.0cm,穴距6~8m。徑級小的耳木打穴相應淺些,徑極大的耳木相應深些。

    接種時把專用的漏斗放在耳穴上,菌種放在漏斗中,用一根直徑1.0cm小圓木棒把菌種推到耳穴內,壓實,耳穴內的菌種應與耳木的木質部平齊。採用玉米芯封穴技術,具體做法是:把玉米芯事先用3%石灰水浸泡撈出並曬乾,用錘子敲打成四個長條瓣,手拿一個長條瓣,使其一端放在耳穴上口,用錘子敲穴內,使之與耳木外表皮平齊,再以同樣的方法封其他的耳穴。接完種的耳木應放在室外空曠的地方,擺成井字垛,垛高不超過80cm。

    4.規範黑木耳發菌管理

    黑木耳菌發菌期一般分為菌種定植期和菌絲蔓延期。

    4.1.菌種定植期:是指黑木耳菌種接入木段到散開排場這一時期,大約需要30~45天,此期間管理的要點是:

    (1)接種完畢後把耳木搭成井字垛,氣溫較低時需用薄膜覆蓋,遮蔭、保溼和通風換氣相結合。

    (2)翻堆,每隔6~8天要翻垛1次,方法是把位於上層的耳木移到底層,位於裡邊的耳木移到外邊,促進每段耳木發菌一致。

    (3)水分調節,接種20天后,如果觀察耳木乾燥,可在耳場地面灑些水,或者直接往垛上噴適量霧狀水,宜早晚進行,促進菌絲生長。

    4.2.菌絲蔓延期:經過30~45天,菌絲已長入木質部1~2mm,將耳穴四周的樹皮剝離後觀察,可見周圍木質變黃,說明菌種已定植,菌絲開始橫向、縱向在耳木內擴充套件,這一階段稱為菌絲蔓延期。這一時期管理的重點是:

    (1)排場,排場是指用直徑10~15cm左右的圓木作枕木,把耳木一頭搭在枕木上,另一端著地,而耳木與耳木間隔在5cm以上,順著山坡依次擺放,排與排之間距離在30~40cm左右。

    (2)翻堆,排場後每隔7天應翻1次段,具體做法是:把耳木朝上的一面轉到下面,靠地的一面轉到上面,每半月結合翻段把耳木上下調頭1次。

    (3)噴水,正常情況下,依靠自然降雨和草地表面潮溼的空氣,就能滿足耳木菌絲生長的需要,如果久不降雨、天氣乾旱,可連續4~5天在早晚給耳木噴水,使耳木充分溼潤,然後停水5~6天。有條件的種植戶,可在耳木上方架設微噴設施,總之耳木菌絲蔓延期的水分管理要遵循乾乾溼溼的原則。

    5.精心的出耳期管理

    從菌種定植到耳木出耳約需40~60天,出耳期的標誌是菌絲在耳木內已充分蔓延,雨後可在耳穴邊緣見到耳芽。遼寧東部地區一般在6月中旬~7月上旬進入出耳階段,這一時期管理的重點是:

    (1)將耳木移入耳場,兩端搭在枕木上與地面平行放置,耳木間隔為12~15cm,距地面高度以10cm為宜。

    (2)保持耳場內清潔乾淨、通風良好,減少雜菌感染和病蟲害發生,定期清除長高的雜草。

    (3)每隔10~15天要翻段1次,這樣可保證耳片生長均勻一致,為優質高產打下基礎。

    (4)適時採收,耳片成熟的標準是:伸展速度減緩,耳根縮細,肉質肥厚,有白色孢子附著在耳片上。此時應及時採摘。

    7月上旬前或秋季採耳應採大留小,雨季來臨前應大小一起採摘。

    耳片基本成熟時期,要密切關注當地天氣預報,若近期將出現連續降雨天氣,要趕在雨前及早採耳,防止高溫高溼引起流耳、爛耳的發生。

    通常情況下,柞木生長鬍木耳當年耳芽出齊,翌年春天5月上旬可採收第一茬耳。採收過的耳木,應立即停止噴水,10天左右恢復營養生長,同時將殘留的耳根從穴內清除,然後重複進行出耳的水分管理。

  • 3 # 十一弟

    木耳做菜口感好,是人們喜愛的菌類乾貨。在我們鄂西北山區以前幾乎家家戶戶種植,長期以來是山區農民不可或缺的副業收入。我們家鄉山區遍佈花櫟樹,是種植黑木耳的廣泛使用木料。

    木耳種植首先是砍伐和截段。一般來講選擇的砍伐期,以進九到第二年立春為砍伐最佳時期,因為這一時期樹木處於休眠狀態,樹木內物質較豐富。一般種木耳的原木直徑3-10公分最好,耳木的長度以1米或1.2米較為合適。花櫟樹扛回家後用手鋸或電鋸截成段,再堆成井字形或三角形讓Sunny暴曬,等到鋸段面出現裂紋時就可以接種了。

    樹充分幹好後接著就是打眼點種,耳木截段後鑽眼深度為1.5公分以上,間距5至8公分,太淺菌種不利於生長,容易乾死。接種我們家鄉農戶很多土辦法,採用小口飲料瓶,底部半裁剪掉,用帶口的半截,把菌種裝在半截瓶裡,口對著木頭上的眼兒,用準備好的木棍(要比眼略細,棍塵削平)向眼兒裡塞菌種,這樣點種比較快。點好種的眼用樹皮蓋子(專門有打蓋的衝子)釘上。把點好菌種的耳杆子要及時上堆及時蓋上薄塑膠膜防止菌種乾枯。接好種後將薄膜蓋嚴,讓菌種發酵串絲,放15天左右翻堆,翻堆的目的是為了調節耳木的水分和溫度,溫度高了就要揭膜通風或者薄膜上面蓋上草等遮Sunny,以利降溫防止燒堆。還要注意觀察耳木的水分含量,及時進行噴水。

    隨著耳木的成熟,就可以排耳杆子了,需要整整齊齊的排在地上,放在潮溼的地方,讓它們充分吸收溼氣。並且要隔2個月翻一次,翻杆子是為了調劑菌絲的溫溼度,使它們生長得更均勻。關於黑木耳種植場地最好選擇背風向的地方。最好選擇砂質地,有雜草,地勢平坦的地方。木耳長到大拇指大小的時候,就要開始起架子了。一般搭人字交叉形。管理的好一般秋季就會少量長出一些耳芽,等成熟後可採收一些大的,切莫損傷耳芽子。等到春季氣溫起來後,是木耳生長旺季,也是品質最好時期,要及時澆水。充足的水分是木耳生長的關鍵所在。澆水要注意根據生長情況澆水,因為各個時期耳片的大小和狀態不一,對水的需求量也不一樣。 能採取噴霧器噴水最好,這樣水霧均勻,有利於木耳生長。木耳成熟採收後要讓木杆子幹放一段時間,幹是為了讓菌絲得到充分休息,吸收足夠的營養。第二年從春到秋季是木耳生長黃金期,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好管理,多采收幾批。第三年木質腐亂雜菌多,木耳產量大幅降低,也要及時除雜菌,利用好生長尾期,直到不能產生效益。朽木就會成為很好的柴火材料。

  • 4 # 東北蘭兒

    接種

    接種是栽培黑木耳成敗的關鍵工序,也是新法栽培最大的特點。接種時間,一般以氣溫穩定在15℃以上,有利於黑木耳菌絲生長的時候。具體時間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有差異,南方各省約在3~4月間。適當提早接種,有利早發菌,早出耳,同時早期接種氣溫低,可減少雜菌,害蟲的感染。接種前,先將段木表面清洗,再放Sunny下曬2~3小時後備用。

    接木屑和樹枝菌種的,要用電鑽或直徑11~12毫米的皮帶衝 打孔,穴探15~20釐米。一般縱向種穴間距離10~12釐米,橫向種穴間距離為4~6釐米。如適當密植,把縱向種穴間距離縮短至6~7釐米,有利於發菌和提高產量。行與行的穴交錯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排列。木屑菌種要塞滿穴,外加比接種穴直徑大2毫米的樹皮蓋,蓋平、蓋緊,以防菌種乾燥。接樹枝菌種的,種木要與耳木平貼。打穴、接種、蓋蓋等要連續作業,以保持接種穴、菌種和樹皮蓋原有的溼度,才有利於菌種的成活。採用楔形木塊菌種的,要用接種斧或木工鑿,在段木上砍鑿成45°角2釐米深的接種口,然後用小鐵錘將楔形木塊菌種打入接種口,錘緊、錘平。

    上堆發菌

    接種後,為保持較高的溫、溼度和足夠的空氣,以促使菌種在耳木中早發菌、早定植,提高成活率,必須將耳木上堆。

    段木上堆的方法

    方法是將接種好的耳木,排成“井”字形的架,分層堆疊成一米高的小堆,堆內懸掛幹、溼溫度計,四周用薄膜覆蓋嚴密,堆溫控制在22~28℃之間,空氣相對溼度保持80%左右,耳木之間要留5~6釐米的空隙以利良好通氣。

    上堆發菌期間的管理

    上堆後每隔6~7天翻堆一次,調換耳木上下左右內外的位置,使溫溼度一致,發白均勻。如果耳木乾燥,可適當噴水調節,待樹皮稍幹後,再覆蓋塑膠薄膜。遇氣溫高時,每隔3~5天在中午揭膜通風 換氣一次,並結合噴水降溫。一般經3~4星期的堆疊,黑木耳的菌絲已長入耳木,即可散堆排場。

    散難排場

    散難排場是上堆的繼續,目的是使菌絲向耳木深處蔓延,使其從生長階段迅速轉入發育階段。

    排場的場地要求向陽潮溼,並有適當遮蔽,排場時將耳木一根根平鋪在有短草的地面上。如為泥土地,應先橫放一根小木杆,然後將耳木一根根頭著地排放於橫杆上,每根耳木相距6~8釐米。這樣既有利吸收地面潮氣,接受Sunny雨露和新鮮空氣,促進耳芽生長,又可避免耳木全部貼地,造成過溼,悶壞菌種和泥土濺汙耳木。

    排場階段,每10天左右要將耳木翻動一次,井噴水調節溼度,經過一個多月時間,耳芽大量發生便可起架。

    立架管理

    一般多采用“人”字形架。用4根長的1.5m的木杆交叉的綁成二個“人”字形,把橫木放在交叉處的上面卡住,然後用鐵絲牢固的綁在木樁上。橫木距離地面70cm左右,把段木交叉搭在橫木兩側,立棒角度以45度為宜,雨少可平些,雨多可陡些,每根段木相距6-10cm,做到“上能伸拳,下能伸腳”,架與架之間留下作業道,便於採收管理。

    管理上主要抓耳場的溫度、溼度、光照和通風等條件的協調,特別要抓好水分管理,段木含水量保持70%左右,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85%~95%之間。水分管理要有促有控,促控結合。噴水的時間、次數和水量應根據氣候,耳木於溼和幼耳生長情況而靈活掌握,一般晴天多噴,陰雨天少噴或不噴,氣溫高時每日早、晚噴。採用乾乾溼溼交替的方法進行噴水,有利子實體的形成和長大。每次採耳後停止噴水2~3天,讓耳木在Sunny下曬一段時間,使其稍加乾燥,菌絲恢復生長後,再行噴水以刺激下批耳芽的形成。

    病蟲防害

    為害黑木耳的雜菌,較常見有黑疔、革菌、多孔菌、青黴、木黴等。常見的害蟲有蝸牛、菌蛆、薊馬、蛞蝓、偽步行蟲、四斑麗胛等。防治上應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

    一般應抓好以下幾點防治措施:

    1.在砍樹、剃枝、截段、翻堆等過程中,儘量不要損傷樹 皮,截口和傷口要用石灰水消毒,以防雜菌侵入。

    2.選用優良菌種,適當提早接種季節,把好接種質量關,使黑木耳菌絲在耳木中首先佔優勢,以抑制雜菌為害。

    3.認真清理耳場,並撒施石灰粉進行地面消毒和噴200倍的敵敵畏藥液消滅越冬害蟲,以切斷病源和蟲源。

    4.耳木上出現雜菌,應及時刮除,以防孢子擴散,並用石灰水 洗刷耳木,放於烈日下曝曬2~3天,然後再用來蘇爾噴霧殺滅。

    採收加工

    採收的時間,最好在雨後初晴或晴天早晨露水未乾,耳片柔軟的進行。採收時用手指齊耳基部摘下,並把耳根處理乾淨,以免潰爛。如遇陰雨天,成熟的耳片也要採摘,以免造成爛耳。

    採下的黑木耳,攤薄在曬席上趁熱曬乾。未乾前不得翻動,防止耳片內卷失去美觀。陰雨天可把溼耳在室內攤開晾乾,等晴天再曬或用炭火烘乾。乾製的黑木耳,隨即裝入塑膠袋,藏放乾燥通風處,以防吸潮變質。

    越冬管理

    黑木耳接種後可連續採收三年,第一年產量不多,第二年產量最高,第三年產量下降。每年進入冬天,隨著氣溫下降,黑木耳停止生長,進入越冬休眠期。把耳棒集中起來按“井”字形堆疊在高燥處,上覆草簾或塑膠薄膜保溫保溼,次年3-4月氣溫回升,耳芽發生後,重新立架管理出耳。

    由於冬季雨水少,自然降雨的溼度能保持段木種含一定水分,一般不需要噴水,若久旱不雨,段木過分乾燥,可每隔10天半月噴水一次,以增加溼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博士留學申請要具備哪些軟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