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人草舍
-
2 # 葉子濤
符合市場的才是好產品。但是要把好產品銷售到外地,首先要考慮儲存,其次運輸,還要考慮下到外地之後的壓貨。如果儲存時間久,可以試著聯絡外地的收購商,如果不便於儲藏,電商和團購是目前比較好的方向。
-
3 # 鄉村生態綠源
有好的農產品賣不出去,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嘗試。
1、在哪裡賣,先考慮你的農產品在哪裡賣。現在賣農產品有三種選擇:在當地周邊城市賣、透過網路平臺賣和到批發市場代賣。如果你的農產品不是很獨特比較大眾化的,比如很稻穀、番薯這類產品,這些最好在比較近的縣城或者二三線中心城市裡賣;或者你的農產品屬於含水分較多的蔬果類,同時外表不怎麼好看的,這類也是選擇在就近的地方來賣。像一些比較有地方獨特性的季節性果蔬(荔枝、龍眼、李子之類)這些可以考慮到網路平臺上賣或者交到批發市場上賣。
2、選擇賣農產品的方式,現在電商的發展幫助了很多農民把農產品賣往全國各地,在網路平臺上賣也是一種選擇。平時到市場上賣農產品也可以去兼顧在平臺上賣,O2O模式也把線上和線下打通。通常情況下,很多農產品也是適合在平臺上賣。
3、自己賣還賣到批發市場代賣,考慮你的產品是自己賣還是交給經銷商。自賣:從產地到餐桌減少中間環節,產品更新鮮,利潤分流更少。代理模式:把銷售交給有市場影響力的零售商,畢竟專業的零售商運營效率或許更高。不同的農產品及生產戶的性質適合不同的模式。比如你的農產品包裝倉促不復雜、包裝物流成本不高且產品在消費端適合單品類購買,則做電商直營是個不錯選擇;如果你的農產品包裝倉促複雜,成本高且在消費端屬於搭配購買行為,則把銷售交給綜合零售商是個不錯的選擇。
4、適時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中國農產品品牌將經歷一個無品牌意思,到地域品牌、人性化品牌,再到文化價值品牌的發展路徑。中國現在的農產品大多處在無品牌意思和地域品牌階段,這是中國目前半市場化的農產品流通和銷售市場決定的,隨著農產品交易越來越市場化,農產品電商的不斷衝擊,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需要品牌化的提升,讓品牌更能體現農產品價值,體現企業文化是品牌提升的方向。
5、我縱深發展是以上四步打通之後,返回農戶自身,在種植養殖技術上進行提升,在農產品的加工上進行提升。以前是沒市場出路,不敢進行農業改良,不敢過多的投入,如今拓展了市場,有了更多的市場和消費反饋,可以對生產端進行提升。
-
4 # 踏遍青山y
農產品買不出去主要還是有一下問題
第一,農村交通不便,沒有大型的儲存裝置。
第二,農村的農產品種植都是散戶,產品質量層次不齊。不能統一收購。
第三,集中上市,集中退市。造成市場突然飽和,無法消化。過了成熟期又突然斷銷。
就是這樣造成農民“豐產不豐收”“豐收不富民”的尷尬局面。
-
5 # 種地的小豔豔
好的農產品賣不出去也是挺煩躁,大家能否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好的農產品賣不出去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急,首先我們一起看一下2020年中央一號檔案。
2020年中央一號檔案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黨中央認為,完成上述兩大目標任務,脫貧攻堅最後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
檔案確定,對標對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強化舉措、狠抓落實,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以上是2020年中央一號檔案的核心內容,可以看出,每年的一號檔案對農業越來越重視,由於重視力度越來越大,農產品的銷售應多措並舉。
每年農產品總會在不同時期,不同品種上出現滯銷,那麼出現滯銷的原因終歸是供大於求,由於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的增強,多地出現大規模的擴種,種植戶盲目擴種必然導致供大於求,最終導致好的農產品賣不出去,爛在了田間地頭。
如果當我們的農產品出現了滯銷,那麼我們可以透過電商,影片帶貨,或者聯絡農產品加工廠等一系列的措施把損失降到最低。
-
6 # 家鄉養兔人
是金子總會發光,賣不出去是因為沒有銷路,要自己找銷路,不要怨天尤人,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可以在網上釋出一些資訊,也可以自己搞搞直播。
-
7 # 深圳農業人老張
這個我深有體會。我們也經歷過這個過程,對我們身心都是打擊。只要堅定信心,就一定能夠有所突破。具體說說我們的做法:
1.要對自己的農產品有清晰的定位。我們要知道,農產品其實同質化很嚴重。黃瓜還是那個黃瓜,辣椒還是那個辣椒。所以,我們種的東西,在市面上都是有的。如果,你說沒有。那隻能說自己孤陋寡聞。既然如此,就要明白我們要做什麼?是種出來賣,還是吸引客人來採摘。還是依此形成農家樂?客戶是b端還是c端,是普通大眾還是高階白領,乃至是富裕人群。不同的定位,種植的方向和經營的目標是不同的。
2.要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全方位認知。你說產品好,那只是你自己說的。市場的認可才是產品好的標準。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梳理產品的特點,以某一特點入手,主打這一點。千萬不能只是幾個人說好,或者自己公司的人說好。在正式推出市場前,建議小範圍試試看。
3.要有合適的營銷策略。針對產品最大賣點進行重點營銷,透過網站、直播等形式讓消費者認同。如果產品是少為人知的,還得教育市場,最後才能發展市場。如果是做b端,可能沒那麼複雜,只需要對接採購商就可以。對於營銷,還得由專業人員進行操作。營銷時,可以借勢營銷。
4.要擺正心態。產品銷售有一個過程,前期是很辛苦的。可能做不了幾單。但只要做起來了,就起來了,就不愁賣不出去了。而是愁如何保證產品質量、如何減少退貨率等問題啦。
-
8 # 華哥覓玉
好的農產品必須符合幾個要求,你對照一下:
1.科學種養,科學收穫,經得起推敲。比如茶,農戶的茶不一定比企業好,都是一樣的土地種植,企業成本高,質量能保證,農戶就不一定了。
2.包裝恰當,產品合格,營養不是講故事。好的農產品變成商品,必須有好的賣相,沒有賣相,運輸都解決不了,你所謂的初級農產品是沒法做好。
3.價格合適,定位清楚,產品具備足夠的競爭力。進去市場,市場上啥都有,價格不合適,定位不準,農產品等於沒進市場。
農產品雖然很好,但是不是市場稀缺資源和產品,就沒有辦法獲得大家喜歡!
-
9 # 阿郎回農村
大家好我是阿郎。 好的農產品賣不出去。賣不上價格 真的讓老百姓非常上火。 一年到頭忙忙火火的累的要死要活都給中間商打工了。一年到頭不一定能掙到錢沒準還得賠點。 我們村前年在大河邊上擺的地栽木耳段也就是東北黑木耳剛下地一場大水啥都沒剩下。剩下的都是饑荒和眼淚了。 說實話我比較看好農產品 畢竟農村的孩子嗎。 到外面出去走了走發現外邊的農產品價格都要比產地高出一倍的價格以上。 而我們一年一年白玩。錢都讓中間商掙去了。 我在研究自己做電商。 自己做直播。自己賣自己好東西。 不讓中間商在裡邊掙差價。 讓廣大人民群眾都吃上好吃還不貴的農產品。 不知道能不能行的通。反正我在做了行不行堅持吧。 我相信自媒體時代。 電商時代。網路時代。 一定能成全我的夢想的。
-
10 # 遊享生活小圈
農產品在種植之前,一定要做市場調研,做好銷售的渠道調研,價格波動等等因素。瞭解清楚之後,再核算種植成本與風險,一切都吃透了,就可以大膽去做了。如果賣不出去,肯定是銷售環節沒有打通,得想辦法找渠道了,或者跟一些團隊合作。
-
11 # 鄉村鴕鳥哥
每個人的產品賣不出去,都會或多或少有點情緒的,就想題主說的,比較煩躁,問題是,煩躁有沒有用?要是煩躁有用的話,我天天煩躁都可以,但是很不幸,煩躁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的好處,那麼,到底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呢?找到目標使用者
你產品的好壞,是一個比較主觀的概念。舉個例子,你覺得你你的擔架質量過硬,但是我一個健康人,親戚朋友也沒有用擔架的需求。你的產品質量的好壞,對我有什麼意義呢?所以,你的產品要好,你需要找到你的目標使用者,你的產品才有價值。
合理利用渠道找到了目標使用者以後,你需要合理的利用渠道,把你的產品投放到它看得到得地方。這些就比較多了,比如說你是做蔬菜的,線下部分,你就需要去菜市場,小區去找你的客戶;而線上的部分,你就需要去一些寶媽群,老年人的交流群裡去傳送你的相關廣告,線上線下,多點投放,確保你的資訊能被目標客戶獲取。
制定合理價格想要你的產品可以銷售出去,一定是做價值交換的。那麼,你就需要你的產品品質,可以支撐你的價格。你要綜合考量你的成本,你的物流,你的銷售的成本,你的目標使用者所能接受的價格區間,綜合考量,最終得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價格,才可以做好銷售。
-
12 # 豆腐有很多吃法
如果產品沒有問題得話 可以試著到縣城 的批發市場去談 給他們供貨 前期利潤低一下 先開啟銷路 或者現在每個地方都有扶貧專員 可以找一下村裡的幹部 扶貧負責人 幫忙尋找銷路 再或者 可以到縣城 小區 打廣告 直接 送貨入戶 當然這些都需要一個過程 要耐下心來 現在很多縣城出門都不方便 也可以說不願意出門 如果可以利用好這方面的資源 想不賺錢都難
-
13 # 顏顏跑農村
根據您的問題陳述一下個人觀點:
原因很簡單:一個是市場,一個是種養。
實際我們做的方向是對的,國家包括我們消費者的意識是往這方面發展的,只是可能我們所在地消費者這方面的意識還沒有到。
不瞭解市場到底是需要什麼?不瞭解我們的客戶群真正在哪裡?相不相信我們?設想出的高階人群,設想我種的好東西大家肯定認可,這是我們很大的一個誤區。
有人認為自己有銷路,做些自己的有機蔬菜、雜糧就不用買禮品了;有人更一廂情願:我做高階產品有很多客戶;全社會都需要,肯定供不應求,大家都想要呢。
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做好了農產品,不是東西一生產出來,就振臂一呼應者雲集、自然供不應求人們搶著要的。你要看看:當地吃得起的消費人群有多少,是否願意長期吃?所以,新農人做農業,不要做出來之後再去找市場,這樣十有八九會吃虧。而是在生態農產品出來之前,就找對了市場,設計好了銷售的渠道和模式。
市場難做的另一面,是園區種養難做。另外一個誤區就是包了更多的地,圈了更大的園區,還是跟農民一樣的模式,跟農民還是一樣的,無非是比農民這麼大多了一點啊,農民的地不要錢我們要錢了,農民地小我們地大,但是同樣我們種出來的東西沒有比原來更好,我們拿出來以後跟散戶一樣,拿出來東西去市場上賣,這樣成本很高,利潤很低,這樣做風險就非常大......生產成本過高,人工成本高,運營成本高,結果發現,農業投資遠遠超過預期,且必須持續投資;如果包地很多園區很大,就更難受。導致無法投不下去,大面積土地撂荒;最終,外表紅紅火火,實際上虧損嚴重,銷售業績很差。資金嚴重不足:內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甚至有人對情懷一詞產生了懷疑。
怎麼解決?
必須懂農業,又不能只懂農業。比如要認識到客戶的真實需求,不要被假象所矇蔽,要和當地生態農業的消費大勢結合起來。防止對市場估計過於樂觀,走得太超前,成了先烈。
做這一塊的時候我們有機結合起來,也不要走極端,要根據市場的需求,適當調整自己的步伐,不能過於超前,過於領先也是不對的,我跟著別人走也是不是很提倡的,我們要適當提前,這樣的話,農業的生產有一個很長的週期。
所有做農業的人都很清楚,農業風險大,投資也大,週期也長,利潤也低,設想不到的事情也多。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新管理方法就能產生高效益?也未必。
農產品的銷售,關鍵是銷售和價格。除了天災,賣不起價,賣不出去,歸根到底還是市場問題。為什麼農業專案失敗的多?現在農業困惑——增產不增收?實際現在種不是很大的問題,賣是很大的問題,很多地方會種不會賣,種的好不一定賣的好,甚至出現賣不了,收割之後爛在了地裡,有些甚至不收割,收割的成本會更高,這就是因為生產的東西不是市場所真正需要的。
兩個技巧
1、提前賣。透過預售、眾籌、認購等訂單農業的方式,把農產品預先售出去。不少家庭農場或CSA農場,就是這麼賣的。
2、把銷售的時間拉長。比如以會員卡的形式,按季賣,按年賣,實現對消費者的長期銷售——反正消費者每天都要吃糧食,每天都要吃新鮮蔬菜瓜果的。
消費者為什麼願意長期購買?對消費者的好處在於兩點:新鮮,價格恆定。關鍵是你要給他們說明白,讓他們知道(想想“蒜你狠”“姜你軍”,當下的水果漲價,你就知道,保持一個常年恆定的價格,吃到新鮮生態的蔬菜瓜果,對消費者是有好處的)。
-
14 # 雨花石284479641
城裡菜市場農產品一天一個價,超市農產品也是一天一個價,農民農產品怎麼會賣不出去呢?是不是中間商故意不收購抬高價呢???有關部門應重視!
-
15 # 隆源十里香
1.農產品的受眾群體相對有限,從而對農產品的復購率比較低。
2.由於地理環境因素,農產品的單產量較低,而價格又高,出現市場上有相似產品低價競爭。
3.推廣營銷做的不到位,沒有把農產品的優勢和價值講述好。
所以,對產品的客戶群體精準定位,講好產品故事(可以利用電商平臺和自媒體平臺推廣),準確定價,相信農產品會有出路。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這麼理解,你認為是好的農產品,但以你的能力輻射範圍太小,因為消費者並不知曉你的產品。所以如何把你的產品宣傳出去也是有必要的。
另外,你認為是好的產品,是哪些方面好,你要提煉出來,比如你說你的草莓是有機產品,平時可以把你飼理的過程用鏡頭記錄下來,比如有機肥作肥料,不打農藥用生物防治害蟲等,這些過程消費者看在眼裡,自然也會記在心裡,需要的時候自然會想到你。
我覺得自媒體對於農產品的宣傳實際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對於普通百姓也有的是機會進行宣傳。以後,農產品也要重視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