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多肉植物集聚地
-
2 # Alice雙雙
首先得確認是不是抑鬱還是說只是她不理解別人。如果純粹是不理解不是抑鬱就找機會心平氣和坦誠布公地把情況說清楚,適當注意措辭,有問題說清楚明白之後會發現就是不說清楚才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如果是抑鬱症就要分析一下了,首先了解導致抑鬱的原因,然後諮詢醫生或查詢相關資料對症治療溝通,抑鬱症的治癒需要過程,最重要的陪伴和理解。
-
3 # 東方夜談2
抑鬱症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它的表現是情緒低落,思維緩慢,反應遲鈍,認知功能減弱。抑鬱症持續時間長,.嚴重者有轉為精神病的可能。對於抑鬱症患者,不僅需要藥物治療,心理療養是最重要的手段,其誘發心理抑鬱的主因還是心理因素,生活壓力,思想壓力,使患者感到苦悶而又不願與人交流溝通,日積月累,心裡的苦悶象一座高山壓在心頭,感到迷茫壓抑,喘不過氣來,對前途喪失信心,對人生孤獨絕望。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一個抑鬱症患者呢?抑鬱症患者最渴望的是人文關懷,絕不可歧視譏諷,理清他(她)的思想脈絡,儘量多溝通,掌握其思想動態,讓其把想說的話說出來,想做的事陪他(她)一起做好,從多角度,多方位地貼心關懷、開導。同時多諮詢有關專家,配以藥物治療,相信會有較好的效果。
-
4 # 戰鬥天使阿健
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主要是要看患者的症狀是什麼樣的。比如有的患者可能會悶悶不樂,容易哭泣或者唉聲嘆氣。這個時候患者需要周圍人對他的關心、支援,周圍的人可以多跟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多安慰、理解、支援患者。如果患者存退縮、孤僻,經常一個人發呆,沒有耐性,喜歡一個人獨處的情況,不要去過多的打擾患者,給他一個人獨處的自由。同時也要關心、照顧患者,比如問他有沒有需求,提醒他喝水、吃飯、睡覺等日常活動,也可以邀請患者去參加文娛活動,如果患者願意去,當然最好了,如果患者不願意去,也要尊重患者的意願。同時要嚴密的觀察患者的情緒反應,防止患者的抑鬱症狀轉成輕躁狂或者躁狂,比如患者的話忽然多了,情緒忽然興奮起來。這個時候要警惕,儘快帶患者到專科醫院進行診治。
-
5 # 莫明其妙小六哥
一般得了抑鬱症以後,對人際溝通能力的影響是比較小的。但是抑鬱症急性發作期時,可能因為患者情緒方面的原因,導致不願意和外界交流、交往。透過藥物、心理治療以後,大多在這方面的能力會恢復。但是對於一些病前有人格基礎問題的抑鬱症患者,比如病前本身就是比較內向的患者,並不是因為抑鬱症而影響人際溝通的能力,而是與他的基礎有關,我們要提升他的溝通能力。可能需要一些綜合措施,最主要有以下幾點:
1、要讓他改變對自我的認知,不要覺得自己不行,而沒辦法跟人家去交流;
2、要給他提供機會,讓他享受到跟人交往中的一種喜悅;
3、如果人際交往方面存在很大問題,可以到專業的精神衛生機構康復科,接受系統的社交技能訓練。醫院有程式的社交技能訓練課,可以讓抑鬱症患者感受到自我價值感、成就感,從而患者跟人的溝通能力就會得到顯著提升。
-
6 # 阿鈔
身邊如果有抑鬱症的親人或者朋友,請一定要多留意,我最好的大學室友一直有抑鬱症,當時大家都沒有這個概念,只是覺得他性格比較內向才這樣的,每天回到宿舍都是在電腦面前各忙各的,根本沒有在意到他的狀態,直到臨近畢業他再外面租房子也沒有多問,只當是他為了實習方便離公司近,直到兩個星期後從系領導那得到的訊息5月20號他在出租屋服用大量的安眠藥自殺了。那一刻心咯噔一下,無比的自責,後來我翻看了大量關於抑鬱症的書籍和影片,才恍然大悟。
-
7 # tenderfy
憂鬱症的人有人喜歡獨處,有人喜歡訴苦。對於喜歡獨處的人,我們可以有空就和他多交流,交流,隨便談什麼,天文地理,八卦任何什麼都可以。但是不要去安慰,你越安慰,別人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可憐的人,只會徒增對方抑鬱的病症。喜歡訴苦的人,對方在訴苦的過程中,就是一種情感的自我發洩,你只要認真的當好一個聽述者。不要去給他什麼建議,你只要認同他的觀點。
-
8 # 心理諮詢師王建芳博士
下面是我問到我的一位抑鬱症患者,希望身邊的人怎麼幫你,他的回答:“我喜歡孤獨,自愈,不被打擾就已經是很好的陪伴方式了” “其實那時候鼓勵更是拖後腿,不被打擾就挺好” “其實我覺得最好的應該是陪伴,一聲不吭就是最好的一種方式” “用情感上告訴“ta”我在默默的支援陪伴著你”——所以如果沒有專業的心理療法幫助他,最好的方式是愛、理解和陪伴。
-
9 # 小汐來了
在跟抑鬱症病人交流的時候,我們要注意更多的是給予鼓勵,讓病人能夠有戰勝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和意願,所以對於抑鬱症病人,跟他接觸的時候我們要給予更多的關愛,避免抑鬱症復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堅持服藥,這個藥物治療是防止抑鬱症復發最關鍵的一點。”
-
10 # 情緒賦能師丁丁
一、理解抑鬱症患者的世界。
抑鬱症患者在生活中心理的變化過程,曾經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國家精神衛生專案辦在2019年策劃的精神衛生系列科普動畫中,被詳細描述了:
感覺不到快樂,起初以為只是不愉快的一天,結果兩天、三天……被困住在這種情緒裡,對一切喪失興趣,不被曾經最愛的事情吸引了,能量好像被人拿走,全身變得沒有力氣,精神萎靡不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也在一點一點地失去,不敢讓人知道,於是把這些痛苦都隱藏起來,但實際上,問題一直都在,終於這一切都隱藏不住了,變得遠離人群,甚至迴避家人和朋友關心,無法像以前那樣學習,無法工作,甚至無法走出家門,開始變得煩躁,難以相處,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就像墜入一個無底的深淵,再也撐不住,甚至開始考慮怎麼離開這個世界,直到在家人陪同下,進行治療,才發現原來得了抑鬱症。你是怎樣理解抑鬱的世界的?
二、體諒自己作為朋友的擔憂。
大部分人會對他人的負面情緒感同身受。
雖然有時因為抑鬱症患者之前所做的一些事情,需要身邊的人來承擔,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負擔。
與此同時,家人朋友都是出自真心,希望抑鬱的人能重拾過去的快樂。
家人和朋友往往會非常擔心,卻不知道該怎麼和抑鬱症的人相處。
三、如何對待身邊有抑鬱症的人。
1、態度要儘量和跟平常的保持一致。
抑鬱症的人往往會有強烈的自責、自罪的心理傾向。
大部分家人和朋友,會過分地在意抑鬱症患者的病情。
當身邊的人變得很體貼,態度和之前不同時,抑鬱症的人就會認為是自己連累了他們。
因此,即便只是在表面上,也要裝作不在意抑鬱這件事情。否則容易加強他們的自責、自罪的心理傾向。
你在意抑鬱這件事嗎?
2、仔細聆聽抑鬱的人的傾訴。
現在人太需要被傾聽了。
無論是抑鬱症,還是焦慮症,或者其他還沒有自我承認的負面情緒,他人的傾聽,對情緒問題、心理問題,都能夠起到很好的協助作用。問題是問題,被傾聽是被傾聽,真誠的被傾聽,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需要的。
這也是作為朋友這一身份角色可以做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只是傾聽,不給予評價、不做言語鼓勵、不發表行動上的建議。這樣接納的傾聽,可以幫助抑鬱症的人知道:自己現在變得和以前不同了,也不是自己不努力,不會被嫌棄。
正是家人和朋友一次次的傾聽,提升了抑鬱症的人支援系統裡的力量感。這會一次次地增加他們生存下去的希望。
3、支援抑鬱症的人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其實,這世上沒有哪一種人群會對抑鬱免疫。
你會支援治療和干預嗎?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會患有抑鬱症的機會。抑鬱症不是某一類人的專屬。
與此同時,抑鬱症是高複發率的心理疾病。
第二次復發了,那麼抑鬱症後面復發的機率,會達到70%到80%。
第三次復發了,那麼後面復發的機率幾乎是100%。
抑鬱症患者感到無望、無助、無用的痛苦情緒體驗,對他人來說是極其糟糕的,其實,他們不會想體驗第二次,也不會想繼續體驗多一天。
及時進行專業的干預和治療,是對抑鬱症患者的負責。
一方面,我們人都會有自己承受一定負面情緒的能力,加上我們人的“病恥感”,我們會無意地耽誤了自己的心理問題的治療;
你能協助他們走完整個干預過程嗎?
另一方面,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有時候會關注抑鬱症的人生理方面的狀態,比如身體上的頭痛等可以被理解的症狀,而忽略了抑鬱的人心理上面的情緒、興趣等,而無意地耽誤了抑鬱症患者的治療。
抑鬱症患者會有多種症狀表現,包括精神方面的、軀體方面的;有的抑鬱症患者也會有焦慮的表現;抑鬱症不被幹預而進行發展,抑鬱症還會引發其他的生理問題和心理問題。
專業的事情,請交給專人去做,包括:
發現身邊的人可能患有抑鬱症了,讓專家進行抑鬱症的診斷;協助排查引起抑鬱症的因素,在抑鬱症患者同意的情況下,協助抑鬱症患者告訴專家相關的背景資料;在治療開展的過程中,配合專家進行環境、家庭等方面的干預,那麼負面的生活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就會變少,治療會有穩定性。總之,理解抑鬱症患者的世界,同時也要體諒自己作為朋友的擔憂,以正確的方式對待抑鬱症的人,並支援患有抑鬱症的人儘快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
11 # 耿氏無痛輕柔正骨
憂鬱症分幾個型別。可以用針灸治療,天王補心丹也有效果。如果不與治療這些精神型的人基本無法相處。因為他的思維模式只有本身的想法。一般人根本改變不了。狂躁型的更加危險隨時都有拿刀砍你的危險。
-
12 # 樑子兒
抑鬱症我的理解是人生面臨低潮期,人不自信感覺自己很沒有用,感覺社會拋棄事事都不太順,和他們相處的話多帶他們出去風景山水之間玩玩,可以緩解症狀壓力,不要帶他們去城市裡逛街玩耍,內心開導的話告訴她自己並不是什麼都沒有,不要把錢名譽事業看的太重,不要有攀比心沒有錢可以過沒有錢的日子,窮咱們窮的有骨氣,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
13 # 贊兔兔姐姐愛你團
首先謝謝邀請!輕度憂鬱症患者,曾經接觸過一二,本人學過幾天心理學,朋友知道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陪伴96歲的老父親,很少出門,便找我來玩。一起喝茶,其訴說過往,便知道她有輕度的憂鬱,對其的疑惑給予分析,指引。因為是好友,便讓其有空就來,如有思緒不加就電我。透過一段的心理指引基本痊癒。(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點小憂鬱,只是隱性的,只要開朗Sunny,就可以抵禦那背面。)開朗及溫暖的笑是最好的良藥!
-
14 # 媽媽兒子想你
多點包容,多點理解,給他更多的正能量,積極引導,懂的傾聽。抑鬱症的人比較敏感,需要得到身邊人的關心和理解。如果你是他最親的人,那你就需要在他沒有康復之前多用心陪伴,多些溝通,要有耐心,不要不耐煩,也不要走馬觀花。多帶她去戶外走動,曬曬太陽,帶她培養些興趣,和旁邊的人建立交際習慣,這樣慢慢的他就會從抑鬱的狀態走出來。如果身邊人不理不睬,那抑鬱症患者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可能會危及生命。所以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患者的內心狀態變化,採用合適的方法引導。不要等到不能挽回了才後悔莫及
-
15 # 得魚讀書
需要你首先有的一個認知是,你做好去溫暖一個負面能量人的準備了嗎?前期這是一項消耗性的工作,你要有100的正能量才能溫暖-99 的抑鬱症。同時我們無法承諾當她被治癒後你們會迴歸100正能量的狀態。但很自戀的說,我覺得抑鬱症都是善良的人,願意自己承受對世界認知之苦也不願意將這份苦宣洩在他人身上。
-
16 # 卜谷
1:如果不確定自己有毅力能跟她走下去不要招惹她,分手會導致對方病情加重,而且還有自殺風險。
2:不要好奇,不要聖父心氾濫想著拯救她,很可能你會被拉入深淵。
3:如果你很堅決,當我沒說。
-
17 # 心理醫生老沈
抑鬱症是最常見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一,患者出現與外界環境不相協調的抑鬱心境,表現為過度的自卑、不自信,自我否定,感覺自己無價值,抑鬱症患者最苦惱的問題往往是認為家人、朋友不理解自己,所以和抑鬱症患者相處首先要明白抑鬱症也是一個疾病,不受患者控制,不是想開的問題,要承認他們生病了,不是他們做錯了。所以,作為抑鬱症患者的家屬或朋友,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維模式去對待他們的病態情緒,對患者的言行舉止多觀察且少干預,更多的應該是鼓勵患者接受正規治療,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儘可能的擺脫負性情緒對其造成的困擾。還要多陪伴,瞭解患者的真實感受,讓不良的情緒得到宣洩。日常生活中可以督促患者多出去活動,進行適量的中等強度的運動,有助於抑鬱情緒的改善。還要鼓勵患者正向思維,消除消極、悲觀的情緒。
回覆列表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抑鬱症患者,你最應該做的是,不要因為這位患者,而影響了自己。在很多抑鬱症病例中,病人的家人和朋友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有些人甚至被病人影響,也出現了抑鬱情緒。不能讓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是無法給你愛的人足夠的支援的。記住,無論你有多愛這位抑鬱症患者,你自身的情緒狀態,自身的心理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必要的時候,一定要找專業人士諮詢,甚至治療。這不是自私,亦不是對患者的離棄,而是讓自己變得足夠強韌,然後更好地陪伴患者與抑鬱症對抗好了,我們來說一說面對抑鬱症患者,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收起你的自以為是我知道,很多人會覺得這句話很難聽,但是,請記住,這句話,是跟抑鬱症患者相處的核心內容親近的人,憧憬的人,心愛的人,這些自己深深的在意著的人,得了抑鬱症,你們會想,我們要幫助他們,鼓勵他們,支援他們,與抑鬱症對抗。
但是,很抱歉,很多時候,這些鼓勵和支援,唯一的積極作用,是帶給你們自己心理滿足:“啊,我為這位患者擔心了,並且送上了我的關懷”,而不是給患者心理撫慰抑鬱症之所以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精神疾病,是因為抑鬱症患者是極其孤獨的,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只能獨自對抗病魔,但是也只有靠他們自己的力量,才有可能跟病魔對抗不要認為,一些關心的話語,就可以幫助患者走出低沉的情緒,也不要覺得,一些鼓勵的言辭,就可以幫助患者重拾開朗。
我們這些健康的人,是無法真正理解抑鬱症患者的感受的,他們的傷心,恐懼,無助,絕望,我們永遠體會不了。所以,我們很難知道,對於他們,怎樣的言辭才是適當的。所以,我們也很難知道,什麼時候,出自關愛的言辭,會變成刺穿他們內心的利劍。貿貿然的撫慰和鼓勵,無論承載了我們多少的愛意,很多時候,都只是把我們所愛的那個人,推向距離我們越來越遠的深淵,甚至再也回不來也有人覺得,抑鬱症,是中二,是軟弱,是性格弱點,然後懷著善意的去給抑鬱症患者打氣,希望他們堅強起來。
可是,這些善意,對於抑鬱症患者,許多時候,也是傷害因為抑鬱症是一種疾病,一個人患有抑鬱症,和一個人得了感冒,得了糖尿病,得了白血病,這些一聽就知道這人生病了的描述是同樣意義的對於感冒的人,我們會說多休息,補充維生素,喝板藍根,喝抗病毒沖劑,吃VC銀翹,等等對於糖尿病患者,我們會說要忌口,要注意及時注射胰島素對於白血病人,我們會說,祝福你早日找到適合的造血幹細胞捐贈人我們絕不會說,加油,堅強一點就撐過去了,因為我們知道,如果沒有恰當的治療手段,這些病是好不了的,好吧,感冒是個特殊的例外抑鬱症也一樣,抑鬱症患者,需要恰當的治療手段,才能控制病情,才能讓病情好轉,這不是堅強一點就能撐得過去的情況無論你以多大的善意,多深的愛意,去告訴一個抑鬱症患者,堅強起來啊,都極可能會造成傷害,因為抑鬱症患者會因為自己的疾病不被瞭解,不被接受,而越發悲觀所以。
請記住,如果你不是從事抑鬱症研究的專業人士,沒有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長期與抑鬱症患者接觸過,那麼,首先承認自己並不瞭解抑鬱症,然後對自己說,不瞭解的事,不要隨便指手畫腳相信我,沉默的陪伴在抑鬱症患者身邊,很多時候,就是對治療最大的支援當然,我相信,沒有人會甘心沉默,甘心束手旁觀,尤其抑鬱症患者是自己最親近的人的時候但可惜的是,要如何跟抑鬱症病人相處,很難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指南,畢竟每一個患者,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無法簡單的一概而論好在,總是有那麼些事情,我們可以幫上一點點忙尤其,是在治療中,相當重要相當關鍵的一環讓抑鬱症患者求助,讓患者堅持治療就像我說過,抑鬱症患者是孤獨的,因為這種孤獨,許多時候,抑鬱症患者也是自我封閉的,他們會非常輕易地去懷疑,於是也很難主動求助也有的抑鬱症患者,他們已經無法對自己的狀態進行理性的判斷,更不要說去求助了身邊的人,就需要扮演那個,把患者拉去求助的人讓抑鬱症患者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很有可能會遭到他們的反抗,但是,這也是我們陪伴在他們身邊的意義,溫柔的守護,毫不動搖的堅持,直到我們所愛著的他們,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有效的控制病情這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也很有可能讓我們變得沮喪,因為就算抑鬱症患者開始接受治療,也會由於某些藥物的副作用,比如說發胖,腹瀉,失眠,等等,而讓抑鬱症患者對藥物治療心生抗拒,進而對整個抑鬱症治療產生不信任。但是,合理的藥物治療,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其重要程度,甚至是可以挽救生命的,所以,在他們接受藥物治療的期間,我們也需要以溫柔和堅定去守護他們,讓他們遵醫囑,堅持吃藥,定期複診,把治療長期的堅持下去在心理干預方面,我們也可以幫到一些抑鬱症患者有許多的負面情緒,讓他們很容易就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而自我懷疑,則帶給他們更多的痛苦作為他們身邊的人,我們需要讓他們明白,他們是被我們需要的,他們對於我們很重要我們要用“索取”的形式,來“給予”幫助因為抑鬱症患者是非常非常敏感的,尤其是我們在知道他們的病情之後,出於關心甚至是同情的幫助。可是,這些幫助,並不能真正幫到他們的病情,相反的,來自親朋好友的幫助,會讓他們覺得,天啊,我們真的一無是處了!!這樣,他們的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就會更加深刻,病情也就更加嚴重了我個人十分喜歡,也算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是,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很精神很漂亮,然後拉著抑鬱症患者一起散步其實在我做志願者期間,只要和患者們接觸,基本上,就是在跟他們一起散步。
那段時間我每天都會很認真的化妝,很認真的打扮自己,然後出現在我負責的患者面前,說,我想走一走,可是一個人好寂寞,可以陪我嗎?看在我今天穿了一件漂亮衣服的份上每當我負責的那位患者答應了,我就會笑得眼睛眯起來,老實說,有的時候,我並不是真正的開心,但是,我還是希望,用自己的笑容,去傳達“有你在身邊,我很開心”這樣一個資訊即使只是微不足道的,旁人或許根本不相信會有效的努力,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也會是一種極大的力量,讓他們感覺到,還有人需要自己,他們對於自己的懷疑,或許就會少一些,那麼對於他們的病情,那就是有幫助的記住,如果你不是醫生,不是專業人士,就不要懷著“讓我幫助你”的心情,去幫助抑鬱症患者,而是以“我需要你”的姿態,去接近他們。
就好像感冒的時候補充維他命,調動起身體本身的抵抗力來跟感冒病毒對抗一樣,我們向抑鬱症患者“索取”,也是為了調動起他們本身的精神力量,來跟抑鬱症對抗如果恰好你就是一位抑鬱症患者信任的人,如果恰好你就是這位患者唯一願意傾訴的人,記住,無論他說什麼,都不要忙著判斷,忙著得出什麼結論,或是忙著安慰只要安靜的傾聽,並且引導患者說出更多就好能夠得到抑鬱症患者的信賴,老實說,是一種福氣,因為這是幾乎交予了生命的信任同戰場上把自己的後背交給戰友這種信任,相差無幾不要辜負了這種信任,不要想著,啊,我要回應什麼,我要鼓勵什麼,這樣或許會讓患者害怕,只要讓他們相信,他們可以什麼都跟你講,就可以了我曾經得到過這樣的一份信任,說實話,那個時候,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辦後來,在專業的醫師的指導下,我每一次都只是給予簡單卻帶有鼓勵性質的迴應比如說,拉住患者的手,對他說,我在這裡,你慢慢講,我會一直聽再比如說,在他結束了一次傾述的時候,對他說,我知道,我沒有辦法真正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想要說點什麼的話,我就在你身邊然後,把患者的傾訴,告訴專業人士,尋求他們的建議,而不要貿然行動最後,對於已經出現了自殺傾向的抑鬱症患者絕對絕對絕對,不要對他說,為什麼要尋死,有勇氣自殺為什麼沒有勇氣活下去,這一類的話這些話沒有什麼作用!!!因為有心自殺的抑鬱症患者,他們內心的痛苦,根本不是我們可以想象的,更不要說理解了,對他們而言,結束生命,反而是一種解脫就好像癌症患者在經歷了病痛折磨之後,反而會淡定的面對死亡因為死亡意味著一切的痛不欲生都結束了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自然還是向專業人士求助同時,我們也不要畏懼跟他們說起自殺。
我曾經接觸過的,有自殺傾向甚至已經嘗試過自殺的患者,他們選擇自殺,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無法向他人傳達他們所忍受的痛苦,也沒有人能理解他們的痛苦,所以,當我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以溫和的口吻問他們,“我知道你們現在承受的夠多了,所以,你們是不是想著結束生命?”的時候,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動容,有的人甚至還在我面前崩潰大哭,說,我真的不想要活下去的,真的很累了記住,讓抑鬱症患者親口說出來自殺的念頭,不是什麼壞事,他們肯表達出來,還是因為內心深處,是希望得到理解和幫助的,真正可怕的是不願意表達,默默地就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那是對這個世界真正的絕望,連試圖求助的意願都失去了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主動和有自殺傾向的抑鬱症患者說到自殺,甚至詳細到他們準備以什麼方式,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結束生命,都是對抑鬱症患者的幫助。
因為,尋死的心情被人理解,對他們來說,也可能是一種寬慰,而這一絲絲寬慰,或許就會成為把他們從懸崖邊緣拉回來的力量但是,請記住,不要認為,一己之力,就可以打消患者自殺的念頭,阻止患者以自殺的方式離開我們,最好的辦法,還是配合醫生,讓患者接受正確的治療以上,不過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經驗分享罷了並不是什麼指南我覺得,身邊有抑鬱症患者的人,應該多交流,分享各自的經驗,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真正接觸過抑鬱症患者,並且長期陪護過的人,也應該多分享他們的經歷,幫助大眾對這個疾病有更多更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