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
2 # 樂丁寶貝與西瓜媽媽
請問一下,作為大人,我們第一天上班,第一次上臺去演講的時候是不是都會惴惴不安心跳加速?
可見環境的改變對我們都有影響,只是成人可以用理智掩飾不安,幼兒只能死抓住不變的要素(媽媽的手)不放或者極端情況下哭鬧不止。
同樣的,上班會成為慣性,無數次上臺之後的演講會形同家常便飯,我們最善於逐漸適應環境。幼兒亦然,當他們知道幼兒園其實就是白天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等到下午爸爸媽媽會敞開懷抱來接他們的時候,分離焦慮症就不治而愈啦!
送孩子去幼兒園之前給他們做心理建設,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記得給他們一個堅定的擁抱和鼓勵,接孩子的時候不要吝嗇你的懷抱和鼓勵,我們都可以陪著孩子們邁過這道坎兒。
-
3 # 小陳老師說高考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首先想告訴大家的是,分離焦慮對於剛入園的小朋友來說是一種正常現象。每年九月剛開學,前半個月的每一天,幼兒園小班基本上是哭倒一片,所以我們對於這樣的場面司空見慣。
但如果僅僅是孩子有分離焦慮好說,過不了多久,會適應的,小孩的適應能力都是不錯的。
但往往我看到這樣有意思的現象,有時候有些家長孩子在幼兒園玩的好吃的好睡得好,但她卻在幼兒園門外看著孩子流眼淚,反倒是媽媽自己有分離焦慮。
大家總覺得孩子是捨不得家裡,捨不得離開爸爸媽媽,但其實往往是父母離不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寶媽是需要反思的。孩子終究是在成長,父母要懂得放手,分離焦慮產生很正常,但不要在不對的時間出現。
-
4 # An媽育兒記
我家小安今年6月入的園,只是在第一天試探性的哭了一下,之後就很平穩的過渡到了幼兒園階段。我來說說對於幼兒可能會產生分離焦慮的幾點因素吧。
第一,幼兒對於幼兒園和老師沒有安全感。針對這點,An媽建議入園前多帶孩子到幼兒園玩,最好有機會可以體驗,讓幼兒有機會和幼兒園的環境和老師建立安全感。
第二,父母的焦慮情緒影響到了寶貝。環顧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家長因為孩子要上幼兒園了,會產生焦慮的情緒。擔心孩子吃飯不好、會哭鬧、會生病。正是家長的這種焦慮情緒讓孩子誤以為去幼兒園是一件很難、很痛苦的事情,才使得孩子有焦慮甚至是反抗的情緒。這點需要需要父母學會放手,調節自己。
第三,過分美好了幼兒園生活。不要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說的都是幼兒園的好,而沒有提及可能會有哭鬧、可能會爭搶。這樣會讓孩子在讓幼兒園之後,會有心理落差,以至於讓他們產生分離焦慮。所以,在去幼兒園之前,要讓孩子在心理準備好。
第四,父母要堅決,不可猶豫。見過很多父母,送寶貝去幼兒園之後,看到寶貝一哭,就決定帶回家的。An媽只能說,你已被孩子看透!
最後,An媽想說的是,幼兒產生入園焦慮的絕大部分原因來自於父母的焦慮、猶豫和給幼兒準備不當。如果想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請從父母自己做起。
-
5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我認為,幼兒產生分離焦慮的主要原因是對周圍人不夠信任,對新環境不夠熟悉,對初來乍到的老師和小朋友還缺乏一種安全感。同時,會感到陌生和距離,對於自來熟的小朋友會過渡地快一些,但對那些性格較為內向、相對更為內斂的小朋友來說,無疑會是極大的考驗。針對這種情況,父母需要對其進行積極引導,幫助孩子克服掉不良情緒,同時避免自身焦慮,否則,也可能會將這種莫名其妙的情緒傳遞給孩子,使他們對周圍人缺乏信任感,這樣只會徒增煩惱。
平時,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做功課”,比如提前讓小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多帶他們接觸小朋友,多和同齡孩子溝通交流,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作息和生活習慣等,總之,就是完成一個預演,讓家長和孩子都少一些焦慮。
-
6 # 綿媽育兒
我孩子上幼兒園只哭過一次,接下來就很開心很開心地去上學了。
“分離焦慮症”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環境的突然改變,每天都跟著寶貝的親人突然不見了,生活的要求也不同了,寶貝們就會不適應,產生不安全感。
“分離焦慮症”對孩子來說是正常的現象,它不是病。所以家長們不必要過度擔心。
基本上所有孩子都會有“分離焦慮症”,只是程度不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的“分離焦慮”程度低一點。
那麼要讓孩子平穩地進入幼兒園,我認為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1.平時離開寶貝前要告訴寶貝你要去哪兒,什麼時候回來。千萬不要哄騙孩子或者突然消失。讓孩子在幼兒園之前就明白,爸爸媽媽走了是會回來的。
2.入園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辦太多。否則,入園後寶貝發現沒人可以“使喚”就會很不適應。
-
7 # 朶朶媽媽成長記
最親近的人從視線中消失了,孩子會一下子不安起來,會用喊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呼喚媽媽的出現。
1、環境的變化。從無拘無束的家到幼兒園,在環從無拘無束的家到幼兒園,在環境上寶寶心理的轉換很大,一時間難以適應。在入園之初,幼兒不習慣固定化的生活制度。此外幼兒園的飲食和飲水也和家中不同。一些幼兒在家中養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
2、陌生的老師和同學。入園後,見到的教師和小夥伴是陌生的面孔,孩子很容易不安。老師的照顧,不像媽媽在家那樣照顧的精細,孩子也有點不適應老師的照顧。因此一些幼兒在入園之初會感到不知所措。
3、爸媽溺愛,孩子性格因素。在家爸媽全全滿足幼兒,入園後,孩子不甘約束,很容易產生不滿情緒,急切想回家找回心理平衡。
-
8 # 融和小屋正面管教龍哥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門前總會有許多哭鬧不肯入園的孩子,無論家長們好說歹說、威逼利誘各種方法用盡,孩子還是不願意。其實,這就是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典型表現,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幼兒安全感的建立,如果幼兒的安全感充足,對於正常的分離,幼兒就能坦然地面對並接受。
幼兒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就在孩子三歲前,父母在這個階段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不僅對於入園,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01 孩子的生存期(0-90天)這個階段孩子是最脆弱的存在,需要母親的哺育才能生存下來,他的需求需要得到母親無條件的滿足。這個階段是孩子安全建立的關鍵階段,母親對於孩子是最重要的,可以說母親怎麼愛孩子都不為過。
如果孩子在生命中的前三年能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入園焦慮的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
9 # 麥子家庭教育指導師
首先孩子要上幼兒園,要面對諸多挑戰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上幼兒園都要面對哪些挑戰,然後再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
我們想象一下,一個孩子第一天走進幼兒園,照顧他的人是陌生的老師,身邊都是不認識的小朋友,他一下子不知道怎樣跟人互動。
生活環境是全新的,雖然有很多家裡沒有的玩具,但真正經過一天後會發現,幼兒園的小床可能比家裡的矮,幼兒園的小碗可能比家裡的沉,幼兒園的小馬桶跟家裡的也不一樣,他吃飯、睡覺、上廁所都可能覺得怪怪的。
還有,幼兒園的作息規律跟家裡差別非常大,有坐圈活動,有午休,吃東西都固定時間,零食不能想吃就吃。這些關於人、環境、生活節奏上的不同,是個大困難,孩子要努力去適應。
除了要面對全新的環境之外,跟父母長時間分離,是孩子要跨越的第二個困難。一般來說,孩子在6個月到2歲之間時,對父母依賴非常明顯。如果分開,孩子就煩燥哭鬧,表現出我們常說的分離焦慮。
不過,到了2歲以後,孩子認知能力有所發展,就能夠理解父母離開後還會回來這個概念。他們甚至會跟爸爸媽媽講條件,“給我講個故事再去上班”。對於剛開始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們大多能理解“媽媽會來接你的”。
由於他們在陌生的環境,相對於在家而言,會更加依戀父母,所以分離時的抗議動作可能更加明顯。在新生入園的時候,常看到孩子抱著媽媽的腿嗷嗷大哭。
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孩子入園時的壓力,研究表明,孩子上幼兒園感受到的壓力和挑戰,會表現在體內激素的變化上。這個研究檢查了151個3歲到4歲半的孩子,觀察他們在幼兒園時唾液皮質醇的增加情況。
透過研究發現,與在家時相比,63%的孩子在幼兒園時的皮質醇水平有增加。皮質醇是人體產生的一種激素,在應付壓力時扮演重要角色。你看,孩子上幼兒園,真的是一個大挑戰。
不過絕大多數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經過一段時間,都可以適應新環境。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適當的支援,幫助他們更快地適應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減輕入園焦慮呢?
1.幫孩子營造熟悉的環境和作息時間
我們知道,孩子上幼兒園,要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要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和作息時間。可以從這個角度思考,怎樣幫助孩子。
比如,爸爸媽媽可以在入園前帶孩子去熟悉教室的環境,試著坐坐小椅子,上個衛生間。入園時,給孩子帶上一家全家福照片,貼在教室的牆壁上,孩子想看時可以看得到。還可以帶上孩子喜歡的小毯子或毛絨玩具,陪著孩子睡午覺,能減少對環境的陌生感。
父母跟老師聊天,營造友好親切的氛圍,孩子在旁邊看到,會更加信任老師。看看鄰居有沒有在同一個班的小朋友,放學後安排孩子們多在一起玩,讓孩子在班裡有好朋友,會大大緩解壓力。
在作息方面,可以考慮調整孩子在家的作息安排,儘量跟幼兒園一致。比如,中午有安靜時間,吃飯、睡覺時間跟幼兒園一致。孩子即使在家過了一個週末,節奏也沒變,再上幼兒園會更順利。
2.與孩子多交流,鼓勵他表達自我感受
還有一點也很關鍵,我個人喜歡時不時地問女兒在幼兒園的一天過得怎麼樣,有啥好玩的,有啥她不開心的。
多讓孩子練習表達自己的感受,鼓勵她說出自己的需求,如果可以的話滿足孩子的需要,這樣的話,孩子在幼兒園如果遇到困難,就有能力向老師求助,也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有時候我女兒會說這一天中讓她得意、高興的事情,比如說她在班上回答問題是最快的。更多的時候她說的是負面的事情,她可能會說“今天是不開心的一天,因為某某老師沒有陪她下棋,但是陪了某某同學,說話不算數”。
透過聊天一來緩解了孩子在學校積累的負面情緒,二來也幫助我瞭解她的集體生活,及時更新她的心理動向。我女兒有一天就告訴我她的男朋友是某某某,其實她不懂男朋友的含義,但是她覺得跟這個男生玩得開心,就以為是男朋友。
3.正面與孩子告別,不要“玩消失”
另外,還要注意照顧孩子與父母長時間分開的擔心。首先,送園的時候,你要跟孩子正面告別,讓孩子有心理預期。我們前面說過,2歲以後的孩子能理解父母離開和返回。千萬別玩消失,這樣孩子才會尤其擔心。
除了你跟孩子告別,最好要鼓勵孩子跟你說“再見”。因為這樣讓孩子有一種掌控感,覺得是自己跟父母說了再見,父母才走的。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更有勇氣面對新環境。
跟孩子約定什麼時間來接,也有技巧。如果你說,“媽媽下午5點來接你。”孩子沒有辦法理解5點是什麼時候。你可以說,“你在幼兒園吃完晚餐,媽媽就來接你。”一定要記住,說話算數,說了是媽媽來接就儘量由媽媽接,否則會失去孩子的信任。
當孩子已經表現出焦慮的時候,我們的處理方式非常重要。很多父母喜歡哄,說:“你看幼兒園多好啊,有那麼多玩具呢,家裡都沒有!”這樣的反應,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根本不瞭解自己。我們需要共情孩子,兩三歲的孩子語言能力和情緒識別能力可能還不夠,我們要幫助他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寶寶今天上幼兒園,中午睡不著覺,有些害怕,想媽媽了,是嗎?媽媽也想寶寶呀。”
更重要的是,你要解決自己的“分離焦慮”問題。很多媽媽就像我的那位朋友一樣,孩子上幼兒園,自己比孩子更焦慮,這種情緒有可能“傳染”給孩子。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如果你經常教訓孩子:“你怎麼還不會自己吃飯?這樣上幼兒園可怎麼辦!” “你要大便都不會告訴大人,怎麼上幼兒園!” 孩子對“幼兒園”這件事產生恐懼,也就不奇怪了。
-
10 # YoKID育兒寶典
YoKID優兒學堂心理專家李嬌老師:
孩子初入幼兒園大哭大鬧,抱著家長的大腿,不讓其離去,回到家也是鬱鬱寡歡,聽到去幼兒園就如臨大敵,最常見的原因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父母、家庭和熟悉的環境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具體行為包括:哭鬧、沉悶、煩躁、愛發火,有的甚至老生病(感冒、發燒、咳嗽等)。孩子會整日纏住父母,不斷要父母注意自己,經常擔心父母離開自己,不願上幼兒園,到了之後也會哭鬧,不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交往。
其實在孩子一歲左右,隨著依戀關係逐漸建立,孩子會很黏媽媽(或主要照護者),大人一離去,孩子不知道大人還會不會再回來,很容易產生“我是不是被拋棄了”的疑問,便會驚慌失措、焦慮不安。初入園或者進入新的環境生活,也會產生焦慮、害怕等情緒。
心理專家表示,“分離焦慮”是正常的成長階段,也是一個過渡階段,家長不用過於焦慮“該如何使孩子不要哭,粘人”的問題。如果媽媽能夠及時和正確迴應孩子,時時表達對孩子的愛,這個時期就會比較順利的度過。
孩子產生分離焦慮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內心的不安全感。最親近的人從視線中消失了,孩子會一下子不安起來:媽媽在哪裡?我要找媽媽!媽媽是不是拋棄我了。所以孩子會用喊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呼喚媽媽的出現。
當然,和孩子建立依戀關係的不一定是媽媽。如果媽媽並非家庭主婦,那麼孩子所黏的物件就是日常生活的主要照護者。
-
11 # 教育秀秀看
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問題。第一,是分離焦慮的因素。第一就是孩子自身的因素,也就是性格的因素,也就是受遺傳影響。他性格比較膽小,比較內向,那他進入新環境,適應的新環境的時間就會更長。因為他本身就比較膽小,適應新人新事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一些害怕,或者緊張的心理狀態。
第二,受家長影響。其實目前大部分的孩子入幼兒園,對他來說新的環境是他嚮往的,因為他有天生的求知慾。所以在新的環境裡,他可能會去探索,這是他們的本能和內驅力。但是由於我們家長過早的對孩子入幼兒園產生一些焦慮的情緒,會嚴重地影響孩子焦慮。很多媽媽擔心孩子自理能力差,因為她在家庭中會經常餵飯,她在家給孩子穿衣,給孩子梳頭,給孩子做一切,孩子其實能做,但是我們大人依然幫助他做一些生活自理方面的問題。家長還會擔心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不好。這些擔心都會轉嫁到孩子的焦慮中去。因為家長知道,孩子在家庭中很少出門,很少跟其他人互動,所以就會擔心,進入幼兒園裡如果不好好跟其他的小朋友相處怎麼辦?還有一部分家長會擔心吃不好喝不好怎麼辦?因為有的孩子身體素質確實不好,容易過敏,也有經常的感冒生病等情況,所以這些家長所焦慮的一些問題,都會潛意識的轉嫁給孩子,孩子一定會受到家長的影響。
第三,孩子容易產生焦慮,與代養人有關係。如果入園前代養人比較單一,比如說一直是媽媽或者姥姥一個人帶,那麼孩子入園就比較困難,因為他見的人比較少。第四,如果是剖腹產,它的產生分離焦慮的可能性會大於順產的孩子。因為剖腹產的孩子與生俱來的就會觸覺敏感,就會沒有安全感。所以在陌生的環境中,他適應的時間會拉長,或者是非常的謹慎不安。別的孩子透過一個禮拜、兩個禮拜就適應了,這樣的孩子可能需要三週、四周,甚至有的孩子需要一學期、一年等等。
那我們該如何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呢?第一,如果孩子是內向的,又是剖腹產的孩子,那麼這樣的孩子更需要我們多跟她表達,多給他找回曾經缺失的安全感。所以我們一定要多擁抱,多幾個舉高,多搖擺,抱起來旋轉,多對她說,“媽媽愛你,媽媽相信你已經長大了,你是可以進入幼兒園的”。讓他有嚮往的感覺,用這種期望的語氣跟他互動和交流。
第二,我們要從潛意識裡傳遞,我們並不是焦慮,而是堅定的相信我們的孩子。任何一個孩子,無論他出生的狀態是什麼樣子的,無論他的性格是什麼樣子的,他都能夠適應未來的新環境。所以作為爸爸媽媽,一定要從內心堅定地相信他可以適應。因為只有我們堅定的相信,他才能從我們身上感受到堅定的力量,而不是焦慮和不安。我們如果在焦慮和不安的狀態,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孩子就會你焦慮什麼,他就會跟你對應的發生什麼。你害怕他吃不好,他在幼兒園就不吃飯;你害怕他跟小朋友打架,他就在幼兒園裡天天打架;你害怕他不會交往,他在幼兒園裡真的不會說話。所以我們的家長一定要注意這一點,要給孩子傳遞堅定的信任和力量。
第三,每天到點送,到點接,中間的過程不要有過多的顧慮,有問題可以私下跟老師溝通,而不是當著孩子的面兒,喋喋不休的詢問老師,或者是質疑老師,這些是不可取的。我們只需要到時間去給她送去,到時間接回來。在初期,剛送的時候,一定要堅定。往往孩子說不去了,他哭了,我們會覺得他不喜歡幼兒園,其實並不是。他的哭表達的是他不想離開媽媽,而並不是他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所以請家長一定要遵守幼兒園的生活規律。第四,因為孩子入園期間是陌生的環境,孩子必定會有壓力,所以在初期進入幼兒園的這個期間,週六日一定多帶孩子去不同的環境中,尤其是戶外的環境去跑一跑、跳一跳,把他的一些不良的情緒進行有效的宣洩出去。接著到了禮拜一,我們再高高興興的把孩子送過來,堅定地相信他,無論她怎麼哭,我們告知他可以哭,哭完之後我們還是要進幼兒園的。只要家長這麼堅定地送孩子去,孩子就會堅定的相信自己會很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12 # 肖喬談育兒
其實,入園焦慮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和媽媽沒有這樣分開過,所以孩子才會焦慮,當然,也許更焦慮的是媽媽。
媽媽肯定會在想我的孩子能適應嗎?我的孩子會哭嗎?我的孩子會上廁所嗎?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沒哭過,因為我在之前已經給她做好了準備工作。
首先,媽媽和孩子一定要建立好情感連結,也就是媽媽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有很多媽媽,孩子讓爺爺奶奶帶,結果把孩子給到他之後,他又讓孩子馬上去上學,孩子根本適應不了。
最好是自己帶孩子,不管我們是出門還是有事,一定要告訴孩子媽媽,有事要出去,但是媽媽一定會回來,當你跟孩子做好了,約定孩子就不會害怕,媽媽走了,不會回來了,而不是有的媽媽害怕孩子哭,偷偷走,結果孩子哭的越厲害了。
如果說孩子小的時候他不懂,那麼我們可以用手捂住孩子的眼睛,就像玩躲貓貓的遊戲一樣,但是是用手把孩子眼睛捂住,然後再開啟,還得看到我們在她心裡就比較淡然。
如此反覆幾次,他就知道媽媽在跟他玩遊戲。
讓他大一點就可以跟他玩躲貓貓的遊戲,就是我們躲起來,讓孩子找,等孩子找到了,然後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媽媽,有的時候可能會出去,但是媽媽一定會回來。
這些其實都是在給孩子入園做準備,也是在給孩子做心理建設。
當然了,有的孩子一直跟著媽媽,媽媽一離開就會控制也很正常,畢竟孩子跟媽媽分開也有一個過程,但如果我們做好了準備工作,孩子哭的機率相對而言還是少一些的。
也希望所有的媽媽們不要太焦慮,你一焦慮孩子更焦慮,就像有的媽媽看到孩子在幼兒園哭,自己在外面哭,我個人覺得哭可以理解。
但最好不要哭,你的哭會感染孩子的。
你要相信孩子在幼兒園是可以適應的,他離開我們也是可以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其實是我們這個看孩子。
好了,希望我說的這些可以幫到你。
-
13 # 七零後大媽酸甜苦辣
主要是剛開始沒融入幼兒的生活,在家要多鼓勵她,參加幼兒園活動,上幼兒園是孩子的事,一定要去做。大人不要老悄悄看,過一段時間會好起。
-
14 # 平安喜樂二寶媽xu叢叢
分離焦慮簡單來講,就是嬰幼兒離開親人尤其是嬰幼兒時期主要養育者(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保姆等)時,表現出來的不安、急躁、焦慮、失落等不愉快的情緒反應,或者有難以適應和調節的行為表現。
分離焦慮一般在嬰幼兒(6個月-3歲左右)表現明顯,這和孩子的嬰幼兒時期主要撫育、照料的家人、環境以及情景變化有關係。
比如寶媽一般在4-6個月期間要返回職場上班,這個月齡的寶寶開始有認人的意識,在媽媽離開後,往往會哭鬧著要找媽媽,離開媽媽的懷抱,甚至拒絕吃奶、睡不踏實。
而問題講的“幼兒園分離焦慮”就是在3歲左右常見的幼兒表現。比如嚎啕大哭、又踢又鬧的反抗,拒絕去幼兒園,身體出現感冒、發燒或者拉肚子的情況,也有的孩子在斷斷續續哭鬧以後拒絕和他人說話交流、難以融入幼兒園集體生活。好不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了,遇到週末、小假期等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就又難以快速恢復回到幼兒園的狀態。
儘管過程讓人疲憊,但不可否認的是,幼兒園分離焦慮是正常的情況,影響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1)幼兒和成年人關係的變化原來都是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保姆在一起的時間長,到幼兒園後見到的都是陌生面孔,不認識的老師、小朋友人數又多,想要什麼不是一叫就能得到老師的迴應。一餐兩點沒有家人來喂,就連午睡都是要自己待在小床上,孩子難免不知所措。
(2)作息環境的不同原來在自己家裡那是自己的地盤,進了幼兒園的大門、來到教室,活動的範圍、玩具、玩耍的形式多少都會有所限制,不是在自己家,想玩什麼、什麼時候玩、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很多幼兒一開始不敢拿玩具玩、參與活動等,事實上一段時間,一般兩三週就對幼兒園樂不思蜀了,也就是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節奏、分離焦慮也會緩解或者消失。
(3)家庭成員與孩子的互動、主要教養方式的影響這就要提到親子依戀關係,對嬰幼兒來說,有細心照料她的人,並且這個人能感受、理解、及時迴應她的需求,她就會有安全感,這種內在的安全模式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讓他們在離開家庭環境時可以更加積極地探索外部新的世界。
可是很多家庭不懂得親子依戀關係的建立,誤以為嬌慣、寵愛、無限制地滿足孩子就是對她們最好的養教,有的甚至放任孩子的情緒,無法給到良好的引導。當家庭成員主要教養者沒法讓孩子經常感受到她們與爸爸媽媽的心理聯結、無法體驗安全感時,就容易形成不安全依戀關係,往往面臨分離時就特別焦慮。
孩子三歲左右入園,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離開家庭,要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產生以上不適應和焦躁的情緒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每個孩子的表現不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情感聯結、情緒調節(安慰、關懷)還有仔細觀察引導、做好環境和入園事務型的準備,陪在孩子身邊,讓他們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支援,順利入園。
具體來說,有幾個小方法:(1)入園前透過繪本閱讀、講故事、實地“考察”、過來人經驗(和上過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玩)等方式,給到孩子一些心理暗示,讓孩子覺得幼兒園會是一個很有愛、好玩、有趣的地方,慢慢消除孩子的恐懼和抗拒心理。
(2)我們做家長的要保持“淡定”,就是不要跟著孩子一起表現得很焦慮:孩子會不會哭啊、哭了怎麼辦、老師照看不過來會不會摔跤、傷到?能不能吃飽飯、睡得著嗎、會不會凍著等等。
焦慮的情緒會傳染的,家長只要做好準備,給孩子祝福就好。爸爸媽媽放鬆心情了,孩子的狀態、自信心也會滿格,實在擔心的話可以及時與老師聯絡,瞭解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的表現,給孩子多一些時間,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成長及時鼓勵,這對孩子愛上幼兒園很有幫助。
(3)在出現分離焦慮時也要多向孩子表達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愛,每天可以有心聯結的談話、交流,寶寶上幼兒園是新的成長,而不是爸爸媽媽的“拋棄”,切記要避免硬性把孩子丟到幼兒園就離開、老師強行把孩子抱進教室的情況出現,這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不安、恐懼情緒。
(4)入園前,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準備、整理入園所需的物品,比如孩子的姓名貼、照片、床鋪被褥用品、新的園服、小書包,甚至來個入園的吃蛋糕儀式等,快樂的感覺能帶來積極的力量,這些都有幫助。
(5)送孩子入園時,我們家長可以跟老師約定,一起給到孩子比如擁抱、說再見等溫暖有愛的方式,這些足夠支援孩子在園一天的開心。
總之,入園焦慮的不適應是正常的,我們不要過於擔心,只要積極心態做好充分的準備,相信小幼兒們可以很快適應且愛上幼兒園的。
-
15 # 寶寶姐8315
謝謝,我認為這個問題是因為寶寶們從小在媽媽跟前被寵著,慣著。什麼事都由著他她!現在去了幼兒園,換了個新環境,人生地不熟的,所以呢!寶寶們就產分離焦慮了唄。從媽媽送他們進劫兒園的那一該,有哭的有鬧的還有不進教室的,都在希望媽媽耒接他們。有的孩子也因為膽小看到這麼多小朋友,她就害怕了哭個不停。這個亊我看所有小朋友都徑過吧!這時候就需要有位有奈心的幼兒老師耒安慰孩子們,讓他們不再害怕。不再恐慌讓他們學會靜下耒,坐在教室聽老師講故事。慢慢的寶寶們就適應了這種生活!當然一直哭岡的孩子也有,不過那只是及個別,因為孩子過於依賴家長。我想孩子們都會慢慢適應的的,他們在幼兒園也都會成為好朋友的。個人看法,原創謝謝!了
-
16 # 恬心小語
孩子上幼兒園因為離開熟悉的環境到陌生環境裡都會經歷的事,只不過程度不一樣。大人不要太焦慮,讓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好的。
-
17 # 暗香盈袖DY
環境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從無拘無束的家到幼兒園,在環境上寶寶心理的轉換很大,讓孩子一時間難以適應。還有就是幼兒入園之初,見到的教師和小夥伴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幼兒感到不安全。再者父母家人的溺愛,也會讓孩子難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再加上孩子自身性格與經驗,有的孩子不善於和別人交流,這些都是幼兒入園產生焦慮的原因。建議家長們在孩子入園之前,多帶孩子和外界接觸,適當的來幾次小分離,讓孩子適應與家人分離的狀態就會好很多
-
18 # 醫路伴你行
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就要去上幼兒園,就會和父母出現比較長時間的分離,尤其再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和孩子都會有分離焦慮,一方面是寶寶捨不得父母,從出生到現在還為有如此長時間的分離,第二方面是父母捨不得孩子,那麼在寶寶入園之前父母及孩子需要做哪些準備來減少這種分離焦慮呢?
1.寶寶的心理準備。
寶寶上幼兒園後和父母有長達8小時左右的分離時間,因此上幼兒園前寶寶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父母可以提前給寶寶講述幼兒園的事情,講講幼兒園是什麼,講講幼兒園裡發生的美好的事,入園之前多帶寶寶去幼兒園看一看,熟悉一下環境和老師,和同去幼兒園的寶寶多說說話,讓寶寶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2.寶寶自理能力的培養。
寶寶入園後不是一對一的照顧,而是一個老師面對好多小朋友,因此培養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是非常需要的,在家要鍛鍊寶寶自己吃飯,學會自己解大小便,儘量學會自己穿衣服,多和周圍的小朋友交流、溝通,引導寶寶表達自己的需求,學會讓寶寶守時遵紀,上廁所排隊,外出要佇列整齊等。
3.家長的心理準備。
除了寶寶的心理準備外,家長的心理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相當一部分家長有分離焦慮,捨不得和孩子分開那麼長時間,入院之前又摟又抱的,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入園恐懼,不妨開懷一下,大大方方的送孩子上學。
4.物品準備。
上幼兒園之前物品準備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寶寶要準備自己的生活用品,比如被褥、洗漱用品,書包,衣褲,鞋子,手帕,玩具等。
寶寶進入幼兒園前家長有分離焦慮是正常的現象,在寶寶入園之前寶寶和父母充足的準備為接下來的幼兒園的學習邁入堅實的一步,祝願寶寶順利進入幼兒園學習並能適應幼兒園學生的這一角色,也祝寶寶有個美好的明天。
-
19 # 二若
主要因素是現在幼兒園的老師缺乏職業素養,對孩子比較冷漠。幼兒從母親的懷抱來到一個欠缺溫情的環境,一下子加劇了分離焦慮的強度,致使孩子根本無法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記得有一年冬天,我因帶孩子的小斗車半路出了毛病,遲到了。我把孩子送進教室,看到老師冷著個臉,我拐到大門口,沒有立刻就走。
我看到了一幕不敢想像的場景,我才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他都撕心裂肺的不停哭鬧,以至於路人都上前幫助勸慰。這根本不是一般正常的分離焦慮。
我看到老師把已經脫去外衣的孩子推出門外,任憑孩子在寒風中哭喊,老師卻置之不理。
我孩子所在的幼兒園開在北京的四合院裡,眼看著我的孩子就跌跌撞撞在東南西北四面的教室門前輪流哭泣求告。競然沒有一個老師為可憐的孩子開啟一扇門。
北方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但是我覺得那些老師的心更冰冷!說實話我當時真想衝進去抱走孩子。
可是我不能啊!因為哪個單位能允許父母帶著孩子上班呢?......
我記得那天我是含著眼淚離開幼兒園的。
我一直在想,作為幼兒園的老師,他們也是為人父母的吧,將心比心,假如他們的孩子也遭到如此對待......
不能以幼兒的分離焦慮掩蓋某些幼兒教師的無德無良。
-
20 # 檸檬不酸Sweet
我覺得取決於孩子在幼兒園的快樂指數。
我女兒9月份開始上小班,之前一直是我一個人帶,我以為她會有分離焦慮症,為此擔心了好久,但是並沒有出現分離焦慮,反而是屬於比較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孩子。
剛開始上幼兒園的一段時間一次都沒哭,每天都是正常入園,開開心心的。
上了一個多月之後就不行了,開始抗拒入園,她說在幼兒園很無聊,做遊戲很少,每天就是光讓坐著不讓動,老師也越來越兇,每天都會很多小孩被罰,說老師不要他們了,他們爸爸媽媽也不要他們了放學也不來接了。女兒是小三班,她說老師經常說把他們扔到別的班去,不要他們了。
再後來開始說害怕幼兒園,害怕老師,每天都哭著說不去幼兒園,正在考慮要不要換個幼兒園。
回覆列表
其次是習慣的變化。幼兒在家中自己的許多生活問題都是由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著。離開了家庭沒有了家長的呵護來到一個新的集體中,幼兒在一個新環境中由於緊張而產生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