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硬筆愛好者

    1、左右對比型章法

    左右對比型章法當然還是從疏密思考起

    2、三密一疏章法或三疏一密章法

    三密一疏章法以及三疏一密其實是左右對比的擴充套件,它的章法入手點是四字印中恰好有一字與其他三字疏密差別懸殊。只是在四字印章法中無法對找到明顯的左右對比時的一種備用方案

    3、斜角呼應章法

    這又是上面兩種章法的變種,能得此章法的入手點是恰好四字裡有兩疏兩密,把這四個字依照疏與密分別安排在對角,構成對角呼應的章法

    4、完全均衡型章法

    這樣的例子更多,當字形差別很小,入印文字全無疏密差別時,篆刻家們就遁入均衡型章法的選擇裡尋找安穩了。

    希望寫完這些,我們總結了四種依照文字天然疏密為入手點的印稿章法設計方法,如果深入思考,相必完全沒有經驗的新手們總可以入手分析手上的入印文字,找到入手點,在保證印面秩序的前提之下,所欠的只是如第一幅圖片所列的那樣,進入風格選擇了,那是更高階些的功課,我們以後再做。

  • 2 # 西早走天涯

    篆刻上印稿我知道的有三種:

    1.寫好字,反印到印面上(水印法)。2.把字反描到印面上。3.用刻刀直接在印面描。水印法。

    用宣紙蓋在印面上,按壓印面位置,勾勒出印面的摺痕痕跡。然後用毛筆在宣紙的摺痕方框裡面寫出要刻的內容,等墨水乾後,將寫的內容反扣到印面上,再用水輕輕拍列印面位置。最後用紙巾小心地將附在印面上宣紙的水吸乾。水印法上稿就完成了。

    為了方便了解,我借用網上一張圖片示範,請看下面這張截圖:

    反描字到印面上。

    將正字(不寫反字)寫好,然後用鏡子對著寫好的正字照,再按照鏡子裡反映的字形描到印面上。

    這個想多說一下這個方法下,我自己常用的的操作過程:

    把印面打磨好,先用中性筆在信箋上寫好正字,把筆畫來回多描幾次,把筆畫描深。然後將信箋翻過來,對著這些筆畫把字描寫清楚(這時候的字是反的),再用鉛筆對照著把反字描到印面上。這個跟在紙上寫的字有一定差異,但是字型大體不變。

    為什麼我要選擇用鉛筆呢?因為用鉛筆描的字,如果不滿意可以當下就擦掉。不需要用砂紙去抹掉,儘可能保持原本的印面。若是用毛筆描,修改起來相對麻煩。這個操作方法要是對你有幫助,可以嘗試一下。

    直接用刻刀描在印面上。

    這個方法,是學習篆刻已經很熟練的人士使用。對篆字反寫已經瞭然於心,就可以直接用毛筆或者刻刀在印面上描出筆畫,再根據筆畫去下雕刻。這個方法目前我還沒能完全駕馭,只能是借用別人的製作過程分享出來。

    為了豐富和加深自己印稿的內容,我們平常可以多看篆字怎麼寫,還可以多看看飲譜,豐富我們的視野,學習和借鑑更多好的篆刻作品。

  • 3 # 竹葉豪

    首先還是要對篆書多練習,進而甲骨金文,多思考文字起源,才把文字抖得散,進而至章法則活了。

    寫印稿,我多用毛筆寫在紙上,然後看背面,用鉛筆照著寫上印。

    非強調效果,可將印稿覆上印石,方法書上都有。

    直接石上刻印,宜少字數,熟能生巧。

  • 4 # 影視一派

    1、左右對比型章法

    左右對比型章法當然還是從疏密思考起

    2、三密一疏章法或三疏一密章法

    三密一疏章法以及三疏一密其實是左右對比的擴充套件,它的章法入手點是四字印中恰好有一字與其他三字疏密差別懸殊。只是在四字印章法中無法對找到明顯的左右對比時的一種備用方案

    3、斜角呼應章法

    這又是上面兩種章法的變種,能得此章法的入手點是恰好四字裡有兩疏兩密,把這四個字依照疏與密分別安排在對角,構成對角呼應的章法

    4、完全均衡型章法

    這樣的例子更多,當字形差別很小,入印文字全無疏密差別時,篆刻家們就遁入均衡型章法的選擇裡尋找安穩了。

    希望寫完這些,我們總結了四種依照文字天然疏密為入手點的印稿章法設計方法,如果深入思考,相必完全沒有經驗的新手們總可以入手分析手上的入印文字,找到入手點,在保證印面秩序的前提之下,所欠的只是如第一幅圖片所列的那樣,進入風格選擇了,那是更高階些的功課,我們以後再做。

    搜尋

    日本頂級篆刻刀

    閒章篆刻作品大全

    篆刻上石最好方法

    初學篆刻100方漢印

    電動篆刻刀

    名家閒章100枚賞析

  • 5 # 書法中國

    在中國傳統印文化中,漢印可以說是其間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漢至魏晉時期,迎來中國篆刻史上的第一個高峰,為後世開創了“漢印”的正規化。

    漢印文字的點畫比秦篆簡略、明快、熱烈,結構近於現代楷書,形體變秦篆的長形與漢隸的扁形,多呈方形。其中漢“將軍印”和“滿白文”,佈局方正平直,無板滯、乖繆、纖巧的習氣。以面目不同來分,西漢婉轉溫厚,時見筆意;新莽印製獨特,嚴謹溫和;東漢以方為主,渾厚茂密;魏晉方截整飭,勁健有力;南北朝法度漸失,鮮活生趣。

    漢印不但形制、鈕式等空前精美,而且文字處理、章法變化等藝術形式也被後代的篆刻家們奉為典範,一時蔚為大觀。

    劉茂檢私印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分類 從內容上,漢印主要分官印和私印兩類。

    官印主要分為璽、印、章三種,包括帝王印和官吏印。官印風格堂正大氣,法度嚴謹,尤其以東漢官印為代表的漢印正規化成熟期,筆畫厚重而不失靈動,結字方正而氣力充實,章法以平正為基本格局而有欹側多變之勢。

    私印主要有姓名印、表字印、臣妾印、吉語印、肖形印等,西漢多為一至二釐米見方的鑿印,或略大些,長方形半通印較少,印文多加界格線,鈕制多為鼻鈕、壇鈕、龜鈕。到中期類式漸多,印面漸大,漸不加界格,鑄印也多起來,除了作漢篆私印外,還有繆篆私印、鳥蟲篆私印,印文以游魚、鳥頭、蟲首融合文字,富有裝飾趣味,有變幻莫測、行雲流水般的美感。到了東漢,私印不論從印章類式、印文格式字義或是從印材質地、印紐雕刻等方面來看,都是有史以來最為豐富的。如印章類式有母、子套印、姓MISTRA案印、姓名吉語印、肖形印等;印質擴充到牙、琥珀、瑪瑙等;印紐樣式,有鼻鈕、瓦鈕、橋鈕、壇鈕、虎鈕等。

    私印風格精巧溫雅,用刀多舒緩平和,以從容為上,字法平實又靈動;篆法更趨向於裝飾化,以至於筆畫填滿印面而產生了滿白文這樣的典型作品。

    漢代官印的製作和掌管,都由專門機構負責。官印由官府督造,私印由私人作坊製作。

    戰國古璽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製作工藝 從製作工藝上,銅印有鑄和鑿兩種方法。

    關於鑄印的方法,明人甘暘在《印章集說》中寫道:“鑄印有二,曰翻砂、曰撥蠟。翻砂以木為印,覆於沙中、如鑄錢之法。撥蠟以蠟為印。刻文制鈕於上,以焦泥塗之外,加熱,泥留一孔,令幹,去其蠟,以銅熔化入之,其文法鈕形制俱精妙。辟邪、獅獸等鈕,多用撥蠟。”

    也就是,先將文字刻寫於蠟模上再澆築成印,這種方法使得鑄印筆道多渾厚凝重,字法安排妥帖,結構嚴謹大方,章法平中見奇。

    所謂鑿印,是指印已範鑄完成,但無文字,需要把文字施鑿於印面。《印章集說》道:“鑿印以錘鑿成文,亦曰鐫,成之甚速,其文簡易有神,不加修飾,意到筆不到,名曰急就章,軍中急於封拜,故多鑿之,以利於便。”

    鑿印則通常是事出緊急,臨時鐫刻,用刀簡單直接,筆道勁挺有力,以直畫為主。鑿印多見於戰事頻繁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用於給將領出徵時授印。

    其實,鑿印並非都是“不加修飾,意到筆不到”。風格勻整的鑿印亦為數不少,如“武陵尉印”等,私印就更多了。

    而玉印的製作工藝則比較特殊,治玉主要靠“琢”。它是用質比玉堅的解玉砂,透過輪軸帶動的磋磨工具徐徐摩擦,把字畫精細地磋琢出來。這一傳統工藝的製作,從上古時代一直延伸到近代。漢玉印中,筆畫大多方起方收,且筆畫間距較寬,別具一種文靜典雅的風範,與鑄印明顯不同,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琢玉的製作工藝特點有關。

    鑄印的“圓厚”、鑿印的“勁挺”和玉印的靜雅,都是漢印風格的重要取向。

    戰國古璽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文字特點 漢印使用的文字稱為繆篆。在漢代初期,繆篆便開始逐步形成,至王莽時期已十分成熟,並被確定為一種書體。

    繆篆在漢代史學家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序》中已論及:“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談到王莽篡政以後,改定文字,“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遨所作也;四曰佐書,即秦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作為漢印使用的繆篆,在當時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是一種普遍使用的文字,它結體勻稱,筆畫平正、豐滿,並可以透過筆畫的屈伸、減省、挪讓、穿插等種種手段來達到入印的和諧。

    繆篆的筆畫保留一些曲斜的筆畫,並特意加強彎曲、特意舒伸,其神意猶如漢舞中之長袖、漢隸中之波磔,極盡舒展煽情。特別是曲斜筆畫的旁邊留有一小塊紅底,奪人眼球。曲斜之動、留紅之靜,成為漢印中特別精彩之處,可稱作“印眼”。猶如詩中之“詩眼”,畫中之“畫眼”。

    集古印譜之王印

    藝術風格 一印猶如一臺戲,一字猶如一角兒。字少要簡而不單,字多要活而不亂。漢印之美正是漢代美學精神的高度體現。

    清人戴啟偉在《嘯月樓印賞》有云:“秦漢印章,傳至於今,不啻鐘王法帖,蓋法帖猶藉工人摹勒,而非真跡。唯印章悉從古人手出,刀法篆法章法俱在,雖破壞刻缺,必洞見其血脈。”

    漢印的風格莊重典雅、蒼拙渾厚、方中寓圓、樸拙天成。它方中寓圓而剛柔相濟;粗細相同而疏密得當;拙中寓巧而自然舒展;增減筆畫而不違六義;挪讓屈伸而巧拙天成;輕重疏密而虛實呼應;朱白相間而趣味橫生。

    在漢印章法之美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然之美。這是一種樸素的、坦然的自信之美。正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繆篆出自正格,不加修飾,章法平均擺放團聚。這是漢人最常用的章法,也是漢印最讓人動心的高階形式。

    清人徐堅在《印戔說》中說:“漢人作印,無所謂章法、刀法,而法自在有意無意之間。”“今觀秦、漢印中,壯如鼓劍,細如抽繭,端莊如搢笏垂紳,妍麗如春葩,堅卓如山嶽,婀娜如風柳,縱如縱鷹,收如勒馬,厥狀非一,其妙莫窮者,惟一片神行其間,以故能出於無法,臻於極法。”

    漢印不僅僅作為中國印章發展史上高峰期的代表符號存在著,而且最早、最清晰、最深刻地揭露了中國印章的形式構成規律。

    漢印的興盛,也對中國傳統印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規範的製作制度,影響了創作風格;儒家文化的影響,影響印章的審美取向,因此漢印印文多平實、方正、樸素,清晰、淳厚;而文人們的傳承,也使漢印影響和滋養著幾百年來的印人。

    集古印譜之銅虎符

    漢印奠定中國古代官印製度的基本格局 秦漢以前,印章形式多樣隨意,無論官還是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刻印。而漢代統治者在繼承秦制的基礎上,對各級官署及職官所用印章的名稱、質地、鈕式、印綬、形制等作了一整套嚴格的規定。這種制度一直沿襲到魏晉南北朝。隋唐之後,官印雖形制增大,但在印紐、印質等方面,仍可看到漢印的深刻影響。

    漢初官私印基本上沿襲秦代舊制,如白文印有邊欄、有界格。到了西漢中期以後,基本上取消了邊欄、界格,自成面目。在漢武帝時已訂出了等級體系,在名稱、質料、鈕制、緩色上都有等級規定。

    《漢制》中載:“皇帝、玉璽、虎鈕;皇后,金璽,虎鈕;諸侯王,黃金璽、橐駝鈕;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與三公,前後左右將軍,黃金印,龜鈕;中二千石,銀印、龜鈕;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銅印、鼻鈕。諸侯王稱璽,列侯,鄉亭侯、將軍部屬、郡邑長皆稱印。列將軍稱章。”傳世為兄弟民族鑿制的官印,鈕制多為駝鈕或羊鈕。

    等級不同,所用封泥也有所不同,如皇帝用紫泥,一般官吏用青泥。材料上,金、玉、銀、銅、犀、象牙、竹等,也都代表不同的身份。此外,漢代官府對於官印鑄和鑿的方法如何使用,都進行了規定,甚至鑿的深淺都有規定。

    詳盡的製作和使用條文,使得制印這件事變得規範有序,質量上自然也有了提升。

  • 6 # 山伯洞主

    具體多少種還真不知道,我通常採用兩張方法,特別難寫的複雜的就是把圖案或字用筆在紙先畫或寫下來,然後蒙在需要刻的位置上鋪平壓實,再用線綁好,用毛筆或棉球沾少量的水浸透,將圖案或字拓印下來,然後去刻,這樣比較容易些。簡單用手寫再刻或者直接刻。

  • 7 # 蔚藍色的海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籠統,真的不好回答。

    因為印章的形制千變萬化,種類繁多。從印章形狀上常見的有方章、圓章,長方形章……

    隨著書法創作的繁榮,印章形狀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隨形章,已經不拘一格。

    印章的字型除了楷書、隸書、篆書,現在甲骨文、金文、魏碑等。

  • 8 # 羲和印記

    印稿上石的方式大致四種,:一種是水印上石,即把印文寫在紙上,反印於石上,位置最為準確;第二種是複寫紙上石,把印稿寫在玻璃紙上,用複寫紙矇住印面,將寫好印文的玻璃紙反印在石頭上,用一隻沒有墨水的圓珠筆把印文勾描一遍,印文即被複制於石上;第三種是反寫上石,即用筆或刻刀直接在印石上寫反字,需要有一定書法和篆刻功底;第四種是邊刻邊寫,即是不寫印稿,塗黑印面,直接奏刀,真正以刀代筆,要有較高書法篆刻水平才能做到。

  • 9 # cqlhdaq

    篆刻上印稿有多少種這種說法不科學,上印稿是根據自己的習慣和水準因人而並異,如果是初學可以寫好小稿反貼在石頭上,用點水,就叫水印上稿,如果自己有把握的,可以直接反寫上稿,如果更有把握的,直接刻制,不需要上稿。

  • 10 # 3956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方寸之地,開天闢地!!!文化人的象徵!!!!篆文都幾十種。最深刻就是女真文!巴思巴文!!!防偽碼很高!方寸之地,天地之文化!!!!暗藏玄機!

  • 11 # Eastwood9981

    篆刻章法並不需太多,想要刻什麼字先到紙上分折字形繁簡與線條剪寡,做好印面排序,左右對比型章法、三密一疏章法三疏一密章法。斜角呼應章法,完全均銜型章法。總之漢字組合的天然審美特徵。我以前買了幾本篆刻印稿大全作參考就一目瞭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愛情災難片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