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書苑

    做為一名老師,我們非常樂於跟家長溝通,但是有幾種方式容易讓人反感,請各位家長儘量避免。

    溝通雷區

    埋怨孩子成績低,言外之意老師講得不好。(孩子智商也是問題啊!)

    孩子在家很多毛病,家長不管,跟老師說您替我好好管管孩子。(家長都不管,指望給幾十號人講課的老師管?)

    建議溝通方式

    跟老師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比如我們孩子遇到難題就逃避,我該怎麼辦?

    老師,我在家是這樣輔導孩子寫作業的,但是效果不好,您看我哪個地方做錯了?

    丟擲具體問題,以退為進。先說自己做錯的地方,更容易被老師接受。談話也容易進行下去,最後老師也會反省自己的問題。

  • 2 # 流光與花色

    我的一位朋友自從兒子上小學後,聚會時她說的最多的總是諸如學校的功課太多,孩子寫作業時間太長,老師的懲罰手段太過嚴厲等的不滿和牢騷,尤其對孩子的數學老師微詞頗多。

    我們提醒她有問題要積極地去找老師溝通,而不是消極的抱怨,否則會把這種情緒傳染給孩子。而孩子又無法改變和擺脫那樣的環境,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一學期下來,果不其然,孩子的成績很不理想,尤其是數學成績是所有科目中最差的。跟孩子聊起來,孩子也說,我不喜歡數學老師,我不喜歡上數學課。

    的確,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一個學生喜歡這門課的老師,就會喜歡這門課;尊敬老師,在課堂上就會認真聽講,課堂效率才能高,知識才能掌握的牢。

    如果孩子不喜歡老師,通常就連帶著討厭那門學科,不會在這個老師任教的課上很好的參與,這門課的學習效率肯定會比較低,吃虧的只能是孩子。

    家長的職責不是為孩子製造問題,而是要幫孩子解決問題。要引導孩子去喜歡老師,哪怕做不到喜歡,也要會尊重老師,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學習。

  • 3 # Jodieliu

    尊重老師,且站在一個平等的層面溝通。

    作為一個母親,我也曾經歷過各種猜測,質疑幼兒園老師是不是能盡心照顧好寶寶,小學老師是不是太嚴格,給孩子和家長佈置太多功課。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與學校,老師之間的溝通也更深入順暢,慢慢的明白了一個道理: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正式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以獨立個體來面對社交群落。在以後的十幾年當中,他們需要逐步的學會生活自理,管理情緒,學習知識,與他人合作等等。老師和家長都是這個成長過程中的輔助者,在不同的環境提供針對不同方面的引導,彼此協作。所以,與老師溝通的時候,專注於如何配合老師,提供幫助,就具體的問題討論解決辦法,好過於單方面強調自己的理由,誇大質疑。

  • 4 # 不羈的風174707235

    我兒子今年一年級了,從幼兒園開始,我也算是跟老師打交道時間不短了。孩子上學,家長是肯定要跟老師溝通的。我家孩子是比較乖巧的,因為我平時關注孩子很細心,從幼兒園開始,我每天都會問一下孩子一天大致經歷了哪些事,高興的不高興的只要孩子想起來都願意說。這樣,一有問題我就會發現。發現問題我就會第一時間跟老師溝通,溝通時我是本著平等尊重的態度。既不阿諛奉承也不膽怵,就事論事,心平氣和。幼兒園時期我經常是先用簡訊跟老師溝通,然後再面談。整個三年幼兒園期間,因為每次我都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理智平和的和老師就問題溝通的很透徹,這樣我和老師相處的也很愉快,老師對孩子的評價也很好。這種方法我一直延續到現在。孩子上小學了,換了新老師,開始時我在跟老師溝通問題時會主動說一些孩子的性格特點,這樣便於老師及早了解孩子。我個人覺得,跟老師溝通還是很容易的事情,老師的態度很多時候都是取決於家長。

  • 5 # 宋少衛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如果老師對家長的印象好,感覺家長願意參與孩子的學習,那麼無形中會對這個孩子傾注更多關注、付出更多心力。

    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老師對父母參與度的評價,可以準確預測孩子的學業和社會成就。

    密蘇里大學教育學院Keith Herman教授說,這些發現顯示了家長與老師建立關係的重要性,而透過一些方法提升老師與所有家長建立好的關係是非常必要的。

    Keith Herman教授說,“多年來的研究已經表明,老師的看法,甚至是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潛在看法會極大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

    如果老師與家長有良好的關係,或者認為這些家長是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的,老師就可能對這些孩子傾注更多關注,或者為這些學生付出更多努力。

    如果老師認為父母忽視孩子的教育,這個觀點可能會影響到自己跟孩子和家長的互動。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想透過自己的教育幫助到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和老師的目標是一致的。

    但是很多家長朋友在跟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時,會帶有很多成年人的判斷,容易把孩子的表現當作自己的成績單,當老師說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是很優秀,甚至出現一些行為習慣不當時,很多家長不是積極的和老師溝通解決辦法,而是覺得不好意思,有的家長還會幫助孩子找藉口……

    在班主任工作調研時,大多班主任老師反映班級問題學生的家長都不是很容易溝通,其實這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家長如果能夠和老師積極的溝通,不僅有利於拉近彼此的距離,增強對彼此的信任,孩子遇到生活學習等問題也可以及時得到有效的幫助和引導。

    跟家長朋友們分享: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學會發現孩子班級、老師、學校的優點;千萬不要否定孩子的老師和班級,攻擊孩子的也喜環境只會幫助孩子找到不優秀的理由。

  • 6 # 小棉襖媽媽育兒經

    作為家長,我覺得應該和老師誠懇溝通,如實回答老師的問題,接受老師的建議,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我的孩子上幼兒園我在上班,每天下班趕上接孩子幾乎都是最後一個,有了更多的機會和老師溝通,雖說是幾分鐘,總是很愉快的時光。

    有時老師總結孩子在園的情況,表揚了或是批評了都一一如實說給我聽,需要改進的地方我都配合老師說的來做。剛開始孩子總要找媽媽,哭著喊著要回家,老師說孩子沒有安全感,在家裡時多做心理疏導,我也把孩子懂道理,愛看繪本的特點說給老師聽,同時也請教幼師朋友怎麼讓孩子不哭。我把自己的照片放在書包,讓孩子想媽媽時看看,或者告訴老師,讓老師像媽媽一樣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頭,在老師的鼓勵下,孩子兩週順利適應了入園時期的焦慮。

    如果沒有當初和老師的如實溝通,可能不會那麼順利的度過想媽媽哭的過程。現在孩子讀中班了,開學還安慰新同學不要哭。

  • 7 # 新希望文化傳媒

    首先要抱有尊重老師的態度,設身處地的考慮老師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家孩子上二年級了,從一年級開始我會每個星期找老師溝通一下,主要是諮詢孩子的弱項,哪裡錯了哪裡補,基本是回家後一兩天功夫就能趕上去的,老師也會把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反饋給我,這樣孩子校裡校外的情況就能及時得到溝通,對老師,孩子和家長都是件很欣慰的事情。

  • 8 # 愛騰寶唄

    我既是一個媽媽,又是一個老師。既需要和自己孩子的老師進行溝通,又需要和我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所以在家校溝通上我的感觸更深。那麼家長應該怎麼樣和教師進行溝通呢?

    1. 積極主動和教師聯絡。

    現在學校的班制一個班裡通常有30-40的學生,教師會努力關注每一個學生,但往往最受關注的學生是兩頭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優秀生和學困生。那麼處於中間位置的學生可能受到關注的機會就會相對少一些。那麼作為家長,您如果平時注重和教師聯絡,瞭解學生的在校情況,也會促使教師更關注您的孩子。

    2.儘量和教師統一戰線。

    作為教師,特別希望家長們能夠認同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如果家長們不贊同,也希望在私下和教師及時溝通,儘量不當著孩子的面去說教師的壞話。舉個我生活中的例子吧。在班級教學中,每個孩子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也不能及時完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要求教師利用每天放學後的40分鐘,為這些學困生免費上一節課,前提是取得這些學生和家長的同意。大部分學生和家長是贊同的。但有這樣一位媽媽,她的孩子不同意上。我們老師是建議孩子上的,因為孩子基礎確實太單薄了。媽媽是這樣回覆的,“老師,您就別讓×××上了,孩子不同意,您說您要非讓孩子上,孩子離家出走了,您是不是也著急啊。”聽了此話,我們也是無語的。我覺得這就沒有做到有效的溝通。家長和教師溝通的目的是要讓自己的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而不是讓老師因為不敢管而放棄您的孩子。

  • 9 # 教育好文

    家長溝通套路:弄清目的、物件和方式。

    要到學校跟老師溝通,先要想清楚你溝通的目的是什麼?你究竟想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你希望未來老師和你如何配合?如果你是打算給老師提意見。一定要把意見提得明確:比如作業太多,你覺得不合適,或者是你認為老師對孩子語言要注意等等。但這些意見必須有理由。而且還得有充分的理由。不然老師也很難辦,畢竟一個班上那麼多孩子不可能一一滿足。

    溝通的物件也需要注意,如果是當事老師,你可以直接找到他。切忌在其他老師面前議論這一老師的行為。因為家長的溝通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搬弄是非。給老師提意見,也不可以當著孩子的面議論老師,因為孩子需要教師的權威性的存在。教育的效能才能夠保證。溝通的方式特別要注意,這方面不光是對教師,對所有人打交道都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溝通的方式反映出一個人的教養。畢竟教師也屬於文化人,有自己的尊嚴。更需要注意溝通方式。家長跟老師溝通一定要多表揚和信任老師。多說一說孩子回來說老師是怎樣講課的?老師是怎麼樣表揚他的?老師開展了哪些活動?等等。也就是說你希望你孩子的老師繼續做好哪些事情,你就儘可能的多舉例表揚這些事情。要學會請教老師,老師是教育方面的行家裡手,你在教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矛盾困惑問題,可以非常有禮貌地向老師請教。比如可以問老師:孩子在家裡寫作業速度很慢,怎麼辦?或者在家裡讓孩子講今天學校裡學的什麼他講不出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類請教類的問題,既可以樹立教師的權威,同時呢也可以把你關注的一些問題蘊含在其中,以提醒老師注意。

    如果你確實有具體的建議要給老師提出來,不妨這樣說:老師,孩子對你特別喜歡,你的課你佈置的作業,他都特別愛做,就是有這麼一點,你看能不能………

    不管是老師、學生,還是家長,都必須學會說話,這樣對大家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 10 # 菜油雞

    首先,你心裡要有這樣一個觀念:家長和老師的共同目標是教育好孩子!

    也就是說,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家長和老師的目的性是一致的。

    在溝通內容上有很多。可以是小孩最近在學校的表現;小孩出現了某一問題的解決方法;或者是針對某一困惑與老師進行探討等等。

  • 11 # 埃米爾

    首先,及時拜訪老師,認識老師,觀察班級情況,對一學期開設的課程,教師有何要求,都要弄清楚,以後好配合老師開展工作;

    其次,定期與老師溝通, 但不要經常,以免增加老師負擔,但絕對不要等到孩子出問題了才找老師溝通;

    最後不要亂批評老師,與老師默契配合,不要在孩子 面前說了老師不好的話等。

  • 12 # 教育百態談

    溝通最重要的是真誠,用心。家長和老師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只不過家長是為了一個孩子,而老師是為了幾十個孩子,所以關注度有所不同。

    老師也是普通人,也希望自己的工作成績獲得認可,所以儘可能的多感謝老師為孩子的付出。對老師有什麼要求,或者意見,最好委婉的提出,而不要在家校群等公共場合提出,以免老師尷尬。

    對老師提出的要求,但凡合理的,最好幫助老師督促和落實。在孩子面前多說老師的好話,告訴孩子老師很辛苦,要感謝老師的辛勤付出,永遠不要跟孩子說老師的壞話,即便老師真的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因為如果孩子對一個老師產生厭煩情緒,會影響孩子這一科的學習,最後吃虧的還是孩子。

    對老師要多理解,少挑剔。沒有哪一個人是完美的,老師也是一樣,有各種不足,甚至缺點,不要苛求老師。真誠用心的與老師溝通,對孩子的成長是最有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二線城市慢節奏生活,該不該作出改變再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