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sir說家庭教育
-
2 # 北瀾心理
嬰兒出生後就是脆弱的。需要一個叫媽媽的人照顧和餵養。所以說來,安全基地的建立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和一個穩定的媽媽。如果媽媽產後抑鬱,或者媽媽有自己的心理問題,不能提供穩定持續的愛,設想孩子在飢餓時媽媽也不想去餵奶,那麼小嬰兒就會感到死亡般的恐懼。感到自己要碎掉了,崩解了。
如果這個階段很好的渡過,外在環境安全可靠,母親也是認真有耐心,孩子就會繼續發展心智慧力,直到2-3歲完成分裂個體化。把一個好的母親,內化進自己的心靈世界。這樣獨處,玩耍才會有足夠的心理力量。長大後也會建立良好的邊界感。你是你,我是我。
物質提供可以讓一個人暫時覺得安全,就好比安全的生存環境。就像這次疫情,初期心理救援工作,遠不充足的口罩與隔離服。在穩定的外在環境裡,一個人的復原力就開始工作了。
說到親密關係的作用,一定可以提供安全抱持的環境。在良好的親密關係中,雙方是被滋養的。但如果是不平衡的關係裡,一方付出,一方索取的施受虐關係。是讓人不安、焦慮、憤怒甚至絕望的。
總之,安全感形成於早年,完善於青春期,支援一個人一生。
當然有關聯,如果你現在正為租房而煩惱,給你一棟房子,你馬上會覺得未來一片光明,再也不怕老闆炒了我。
不過物質這些外部條件是不確定的,而且給你的感覺也是有時間長度的。如果你的安全感完全來自於物質,那你會很痛苦,並且可能永遠沒有安全感。
安全感最早來自於父母的照顧,如果小時候父母陪伴得很好,孩子會安全感會比較足。這個感覺在的話,你把他一個人丟到沙漠裡,他也感覺自己可以克服困難,可以走出來,所以它就不依賴於物質了。
當然,我們不可能處於兩個極端的任何一端,所以我們從物質身上獲取一些安全感,另外一部分則可以透過自我的修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