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融合安心
-
2 # 雨沐青辰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和《射鵰英雄傳》裡都有降龍十八掌,為蕭峰與虛竹所創,是天下第一剛猛掌法。由於小說中介紹降龍十八掌時,前幾掌的名稱中都帶有“龍”字,因此容易使人誤解為每一招都有龍字,而事實上並非如此。降龍十八掌名稱如下:
亢龍有悔、飛龍在天見龍在田、鴻漸於陸
潛龍勿用、利涉大川
突如其來、震驚百里
或躍在淵、雙龍取水
魚躍於淵、時乘六龍密雲不語、損則有孚
龍戰於野、履霜冰至
羝羊觸藩、神龍擺尾
這些名稱源自《易經》。我們都知道,金庸老先生古典文化的學養非常深厚,在他的每一本武俠小說裡,都融入了非常多的傳統文化,比如射鵰裡的烹飪文化、笑傲江湖裡的酒文化等。那麼作為武俠小說中的中心元素,金庸也必定深挖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各種武功的名稱都非常講究。
眾所周知,中國武術中有很多以動物名稱命名的拳法,如蛇拳、猴拳、虎拳、螳螂拳等。那麼金庸以龍來命名一套拳法也就顯得合情合理,同時也襯托出蕭峰人中龍鳳的人格。蕭峰的武功本就至剛至猛,降龍十八掌的特點也因此留下了蕭峰深深的烙印。蕭峰之後,擅長降龍十八掌的有洪七公、郭靖等,在他們身上,都利用該套掌法而威震四方,足見降龍十八掌的威力和在江湖中的地位。
某些人會對“降龍”二字有疑問,認為該掌法招式多以龍命名,為什麼要稱為“降龍”呢,這不是要降自己嗎?我認為大家對“降龍”二字有誤解。古代根據龍的不同姿勢,對龍有不同的稱謂,如坐龍、升龍、降龍、行龍、雲龍等,其中降(也念xiang4聲)龍是指龍的頭部在下方,呈下降的動勢。降龍十八掌若只是簡單的命名為“龍掌”,顯得極為平淡。金庸將其命名為降龍十八掌,既有文化韻味,又平添了幾分氣勢。
還有人認為古代龍只能為皇家使用,降龍十八掌的名稱犯忌。其實這也是一個誤解。在古代大多數時候,龍是皇家和平民都可以通用的,只是皇家會使用五爪龍,而民間的龍只能使用四爪、三爪。比起龍來,皇家更看重的是顏色,對黃色是絕對壟斷的。
-
3 # 小齊大世界
“降龍十八掌”名稱來自金庸的《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等武俠小說中,是小說中丐幫的絕世武學,我們熟知的精通這門功夫的人物有蕭峰、郭靖等。
首先,既然這種武功絕學名稱是“降龍十八掌”,那麼用龍來命名招式顯然會更加貼切。
金老在創作武俠小說時,很多武功都源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武術,但是更多的武術卻是金老憑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自己創作出來的。例如:“九陽神功”、“九陰真經”、“七傷拳”、“凌波微步”、“六脈神劍”……包括問題中的“降龍十八掌”。
因為這些武功絕學是想象出來的,所以招式的命名就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和自由度。當然這樣的創作之所以令人拍案叫絕,是因為金老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淵博的各類學識和超強的創新能力。在“降龍十八掌”武功招式中,金老為了最大限度地體現武功的名稱和特點,自然而然用龍來命名一些招式了。因為這樣一來,在視覺上和聽覺上就會對“降龍十八掌”有更深的直觀感受。
其次,“降龍十八掌”招式的命名其實源於國學經典《易經》。
初中時讀《天龍八部》,只覺得蕭峰的“降龍十八掌”實在是威力巨大,招式名稱也十分貼切。不禁對金老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佩服的五體投地。後來當我讀到《易經》的時候,才發現金老創作的“降龍十八掌”原來也是“剽竊”《易經》而來的。當然聯想到金老對知識的涉獵如此之廣,學識如此的浩瀚博雜而又十分精通,心裡就更加敬佩和敬仰了。
再次,想告訴提問者“降龍十八掌”並非招招都以龍命名。
“降龍十八掌”的招式分別為:1、亢龍有悔,2、飛龍在天,3、見龍在田, 4、鴻漸於陸,5、潛龍勿用,6、利涉大川, 7、突如其來,8、震驚百里,9、或躍在淵, 10、雙龍取水,11、魚躍於淵,12、時乘六龍, 13、密雲不雨,14、損則有孚,15、龍戰於野, 16、履霜冰至,17、羝羊觸蕃,18、神龍擺尾。可以看得出來,十八掌中只有八招是以龍命名,還不到總數量的一半。請提問者今後提問前一定要認真數一數,否則會被人說成“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了。
可以說,“降龍十八掌”並不是招招以龍命名,也不是金老憑空自己創作出來的。但是金老博覽群書、興趣廣泛、想象力豐富、巧於創作等優點是我們應該借鑑學習的。
-
4 # 江邊石子2
並不是每一招以龍命名。
第一招:亢龍有悔。出自《周易·乾》:“上九,亢龍有悔。”意思就是飛得高,必定有悔。大致就是勸人不要太高傲,免得找來殺身之禍。
第二招:飛龍在天。出自於《易經》。意思是左右逢源,還有一種意思是可以做皇帝了。
第三招:見龍在田。出自《周易·乾》。意思是龍出現在田間了,有厲害的人要出來治國了。

第四招:鴻漸於陸。出自於《易經》。辦事不要急於求成,而要循序漸進。和欲速則不達是一個意思。
第五招:潛龍勿用。也是出自《易經》。比喻事物在發展之初,雖然勢頭較好,但比較弱小,所以應該小心謹慎,不可輕舉妄動。小心駛得萬年船。
第六招:利涉大川。出自《易經》。主動出擊,不要錯過最佳時機。也就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意思。
第七招:突如其來。出自《易經》,指突然發生意料不到的事情。也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第八招:震驚百里,出自《周易》。有驚無險的意思。和我們說的光打雷不下雨是一個意思。

第九招:或躍在淵,出自《易經》。指龍或躍上天空,或停留在深淵,表示只要根據形勢的需要而進退,就不會有錯誤。和實事求是一個意思。
第十招:雙龍取水,這個是佛經裡面的。也就是一招兩式。和周伯通的左右互搏是一個意思。
第十一招:魚躍於淵,出自《詩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萬物各得其所。
第十二招:時乘六龍,出自《易經》。天子開始出現,因為乘六龍只有天子。

第十三招:密雲不雨,出自《易經》。事情已經謀劃好了,還沒有開始。
第十四招:損則有孚,出自《易經》。要想別人信服,必須有所付出。
第十五招:龍戰於野,出自《易經》。是大戰,很殘忍的戰爭。
第十六招:履霜冰至,出自《易經》。字面的意思就是看到爽就知道冰快到了。

第十七招:羝羊觸藩,出自《易經》。進退兩難的意思。羝羊的角抵在蕃上會被掛住的,到時候就進退兩難了。
第十八招:神龍擺尾,出自《易經》。一腳踏在老虎尾巴上,老虎回頭反咬一口。意思是往往敗中取勝,無往不利.用於劣勢反撲。
回覆列表
個人覺得降龍十八掌每招每式都與周易上的龍有關,所以每招都有龍字。第一式——亢龍有悔:
其招式為左腿微屈,右臂內彎,右掌劃一圓圈,“呼”的一聲,向外推去。
降龍十八掌第二式——飛龍在天:
這一招必先躍起半空,居高下擊,才能顯見奇大的威力。它一定要配合輕1、 亢龍有悔 易經:乾卦:象曰:上九:亢龍有悔。
降龍十八掌第三式——龍戰於野(戰龍在野):
此乃降龍十八掌中十分奧妙的功夫,左臂右掌,均是可虛可實,非拘一格。用虛實相生,陰陽相參的手法擾亂對方,自己則可以趁虛而入,是一式誘敵策。
降龍十八掌第四式——潛龍勿用:
則是右手屈起食中二指,半拳半掌,向敵人胸口打去,左手同時向裡鉤拿,右推左鉤,讓敵人難以閃避。這是一種左右夾擊的攻勢,讓人無處可避,盡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降龍十八掌第五、六式——利涉大川、鴻漸於陸:
這兩招乃郭靖與梅超風在歸雲莊比武時,所用的招式。此兩招是一種技術性的逼退敵人之招式,用意在於使敵人勿近其身,以為自保。
降龍十八掌第七、八式——突如其來、震驚百里:
這兩招卻是郭靖被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所傷之後,為逼梅超風交出解藥時所用之術,可見此二招術必然是近身肉搏時所用的拼命之招,其威力自然可想知。
降龍十八掌第九式——或躍在淵:
這招施為之前要先提一口氣,然後以氣化掌,左掌前探,右掌嗖的從左掌下穿了出去直擊對手小腹。是屬於一種至剛至陽的正面攻勢。
降龍十八掌第十式——神龍擺尾:
此乃降龍十八掌救命絕招,任何有生命的東西在他有生存受到威脅時所生成而出的反應力道,自是非同小可。
降龍十八掌第十一式——魚越於淵:
這一招是用於狹小空間的防身之術,它或為緩衝高手綿密不絕的攻勢之用。
降龍十八掌第十二式——見龍在田:
這一招轉守為攻之策,當手腕被別人擒拿,此招可以順腕翻過,以又重又快的掌法拍擊敵人肩頭。是一招轉守為攻的法門。
降龍十八掌第十三式——雙龍取水:
此招由下而上的攻敵之術,與飛龍在天相為反生,是一種敗中求勝之道。
降龍十八掌第十四、十五、十六式——時乘六龍、密雲不雨、損則有孚:
這三式乃是郭靖在丐幫大會上為助黃蓉奪回幫主之位時所用的招式,當時丐幫 “淨衣派”的三大長老為楊康所惑,不願奉立黃蓉為新任的幫主,郭靖為證實 他二人為洪七公親傳弟子,而與丐幫簡長老比武用了“降龍十八掌”中這三招, 其用意在於陳兵立威,可想這三招是“降龍十八掌”中最“華麗”的拳路,不但實戰技術可靠,姿勢必然也不會差到哪去。
降龍十八掌第十七式——履霜冰至:
此招必須“吸一口氣,兩肘往上微抬,右拳左掌,直擊橫推,一快一慢的打出 去。”掌法之中剛柔並濟,正反相成,實是妙用無窮。為“降龍十八掌”中較為陰柔的一技。
降龍十八掌第十八式——抵羊觸藩:
這一招乃是和身術出的一式,意欲以掌力內功和著全身的體重,以快速的步伐 ,讓敵人避無可避射無可射,其姿態就如一隻受到刺激的羊一樣,不顧一切地想衝出柵欄,威力相當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