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集王聖教序到底該怎麼學?三年學到如此水平,不滿意,想知道怎麼系統學集王聖教序啊
20
回覆列表
  • 1 # 書法張

    何學習《集王聖教序》

    由於《聖教序》是碑刻板、是集字,我建議從下面三個方面來進行《聖教序》的學習。

    第一步:確定練習重點。初學者學習《聖教序》,如果面面俱到,肯定是無暇顧及,不如從一點去突破學習《聖教序》,最確切的點就是學習字法。由於《聖教序》是集字,解決了王羲之其他法帖上字數較小的問題,所以學習他的字法是大有幫助的。

    第二步:分類訓練。確定好學習字法這個重點之後,也不能盲目去訓練,應該進行分類有序的訓練,具體分類的方法有以下四個方面。

    1、按偏旁部首分類,左邊的偏旁如單人旁、提手旁、土字旁、絞絲旁、牛字旁、王子旁、口字旁、右邊的偏旁反文旁、立刀旁等等;

    2、按獨體字、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半包圍結構等等分類;

    3、按空間收放進行分類,如左收右放,左放右收,上收下放,上放下收等;

    4按字態正欹分類,如左正右欹、右正左欹、上正下欹、下正上欹等。

    第三,學習聖教序在筆法上很難過關,所以要參照王羲之的手扎來進行練習,

    王羲之的行書手扎有:《喪亂帖》《姨母帖》《初月帖》《快雪時晴帖》,草書《十七帖》《孔侍中帖》《蘭亭序》《頻有哀帖》《宦運帖》。

  • 2 # OUYUE柳楷練吧

    個人覺得,臨習《集王聖教序》的基本步驟,大體可分四步走:

    第一次,通臨,帶著思考、目的與審美期待去臨摹。開啟眼界,同時也在深入讀帖,增加書風選擇空間與閱讀量,培養作品章法意識。

    第二次,精準臨摹。透過通臨中發現問題及時分析、分解、比較,找出解決方法。如工具的選擇、筆畫的錘鍊,結構的處理方法,行氣章法的變化,發現古人書寫妙處,透過研習,提高自己的筆墨、空間表達能力。

    第三次, 分類臨摹,力求能精準書寫獨體字與合體字,能表達帖中的字帖的平正典雅與動感險絕,能對全帖中的楷、行、草書體進行分類,能追本溯源,找出字的出處 ,能區分刻本與摹本、墨跡的對比,最後還應該參考學習後代代表書家的臨本。

    第四次,以創作的狀態臨摹,做到臨創轉換,學以致用 。強化一點,生髮變化。

    我發一張我初次臨寫的聖教序作業,請各位方家多多指正!

  • 3 # 張偉評論

    學習行書繞不過二王,學習二王繞不過《懷仁集王字聖教序》,聖教序的學習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讀帖要讀懂,聖教序是懷仁精選了王羲之法帖裡最精彩最合適的字集合在一起,有的字是一字千金找來的,在翻刻的過程中對原字進行了最佳化,從聖教序入手學二王可以說事半功倍。行書與楷書相比字的筆順、結字和用筆都有所差別,讀帖一定要仔細,要忘記楷書的寫字方法,起筆入紙,末筆上下映帶要看清,特別一些翻折的地方要注意。比如下圖中是字的筆順,愚字中禺的下部用的是翻折不是簡單的轉折。諸如此類的技巧要自己體會。

    二是臨帖要臨對,學帖和學碑不一樣,帖要精臨,也就是要儘量的臨像,只有臨像了才說明筆順、結構、筆法都對了,注意字不要寫太大,原帖大小或者比原帖稍大一點,筆用一寸到一寸半的兼毫,紙用手工毛邊紙或半生熟宣,墨用紅星的成品墨液直接寫不用加水。臨帖先臨單個字,再臨有上下關係的兩三個字,再臨一整行,把臨的字與原帖對比,查詢問題點。最好是找字帖裡精彩的幾行反覆寫,直到背臨也很像,這樣才算有效。

    下面再看一看名家臨聖教序的作品,借鑑一下。趙孟頫臨聖教序

    清代名家臨聖教序

    沈尹默臨聖教序

  • 4 # 隨緣乀

    學習聖教序最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參考王羲之的墨跡,雖說隻字不存都是些臨本或摹本也極有參考價值。從中你可以更好的掌握連貫呼應參差錯落仰向背等有關行書技巧。臨像一個字難度不大,但是這些字要有機的形成一個整體不使一個字一個字的單蹦就有一定難度了。

  • 5 # 楊軍108398491

    你好,我練的是中性筆。說一下個人意見:

    無論學哪種,都要多讀帖,牢記結構,運筆,節奏(輕重緩急),多思考,總結。從你發的圖片看,寫的挺好。要系統地學習集字聖教序,就不要限於這本帖,可臨習王羲之的別的行書字帖。豐富你的臨帖內容,反過來,對於你臨聖教序會有促進作用的。

  • 6 # 逍遙遊18139627

    先臨摹,臨到很熟悉,再印個文字稿,看能脫開原貼不,如果不能,把自己寫的與原帖對比,強化訓練,最終能背下原帖,再能自如運用就算成功。

  • 7 # 如石書藝

    從所附照片的習作看,反映了方法有問題。一是入帖方法不正確,二是臨創脫離,三是章法佈局問題。

    一、臨字不宜放過大。此聖教序字徑不過2、3公分大小,不宜臨字過大。忠於原帖,就是儘可能地保持字帖與臨字一致,這是臨像的有效方法。如果把它臨到超過4、5公分,難度非常大,除非高手可以掌控,但也難免失真。臨帖一旦形成不良習慣,等於抄帖,反覆臨帖,重複錯誤,沒有效果。你的習作,暴露出臨字過大,沒有掌握到此帖精神。

    二、臨創結合找準點。創作以臨帖為基礎,但不是如影印件放大作品。臨多大的字,創作的字型也差不多大小。否則,等於照葫蘆畫瓢,形不像,神更偏。所以,初期的創作,切勿盲目將字型寫大,待到熟練掌握了臨帖精要、具備創作能力之後,再逐步放大字型。

    三、章法佈局要合理。孫曉雲老師說集王聖教序

    的章法佈局,沒有節奏上大起大落變化,但這恰恰是此帖的章法佈局特點。此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如果認為這就是章法標準,作為創作書法之章法依據,就會發現有許多問題。因為它是通篇之作,你寫寥寥數字,就明顯單調乏味,缺乏美感。

    四、王字經典是信札。聖教序集字多取之蘭亭序及諸多信札,而且經過石刻,難免走形,可結合王羲之的一些經典傳本墨跡,更易明白筆法、結體和章法要領。

  • 8 # 千千千里馬

    我看了一下,與你的情況差不多。是一個什麼問題呢?

    就是沒有把筆法吃透。

    學習書法,我們都知道筆法非常重要,是書法的命根子,但是,我們真的找到這個命根子了嗎?

    沒有,不但我們很多初學者沒有,就是學習幾十年的老書法家也不一定找到了。

    到底這個筆法有多神秘?其實一點也不神秘。這是我們往往非常忽略罷了。

    最常見的忽略,就是一筆就是“一筆”寫過去。這樣寫出來的筆畫,就沒有明顯的節奏感,而是一個僵直的筆畫。

    《聖教序》雖然是一個集字書法作品,而且是一個碑版拓本書法。

    碑版拓本與原碑已經有一定距離,與墨跡又有更大距離,這些問題,最為一個書法常識我們應該瞭解一下,但是,也沒有辦法,我們只能依據這個碑版拓本臨摹王羲之的書法了。

    儘管如此,王羲之書法的基本精神還是沒有失去,失去的一些行書書法細節,正好給我們以後留下想象的創造空間,這是後話了。

    目前的問題是,我們要找到筆法的“命根子”。

    其實筆法的命根子就在筆法的起筆、行筆、收筆之中。

    我們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臨摹書法作品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筆畫沒有起筆、行筆、收筆的用筆,所以,臨摹的第一步就有問題。

    如果你一開始就沒有認真分析每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這三個環節,肯定就不會有書法的精神了。

    看了你寫得字,包括臨摹和創作,都沒有注意這個問題。

    如果你繼續這樣臨摹,肯定會臨摹不下去的。因為,你不知道什麼地方臨摹不對,為什麼不對,沒有具體的標準。

    所以,臨摹書法也好創作書法作品也好,書法的命根子就是要有“三法”即起筆、行筆、收筆之法。

    王羲之書法尤其是行書用筆變化無窮,但是,他再怎麼筆畫,每一個筆畫是由起筆行筆收筆這個規律組成的,這是不變的規律。

    所以,臨摹《聖教序》注意具體每一個筆畫是如何起筆如何行筆又是如何收筆的。

    你這樣學習書法,不但趣味來了,而且也學會檢查自己作業用什麼標準了。

  • 9 # 老哥詩詞對聯

    《集王聖教序》

    集王聖教序碑刻立於唐咸亨三年,碑通高三五零、寬一零八、厚二十八釐米。碑文有三十行。碑文選自王書各貼,如:集、時、攬、為、託、幽、林、群、趣等字都取自《蘭亭序》。

    所謂《集王聖教序》就是王羲之的行書字型的範本,怎樣學好《集王聖教序》,其實總結起來只有三筆:落筆、運筆和收筆。

    首先我們來說說第一步的落筆。落筆有順鋒、切鋒、側鋒和逆鋒多種形式。王羲之的落筆和別的書法家的落筆是不一樣的,王羲之落筆的筆鋒都有微微的調整,讓字顯得更加圓滑流暢,看起來更富有個性。

    落筆之後就到第二部運筆了,王羲之的運筆也有他的特點,他的運筆不是順勢而為,而是突然調轉筆鋒從上一個點快速跳到下一個點,這樣的“跳鋒”式運筆應該和他的思維邏輯有關吧。

    關於王羲之的收筆也是與眾不同的,他會根據每個字的結構的不同,作出不同的收筆,比如“回鋒逆折”、“翻筆出鋒”等多種多樣的“書聖”式收筆。王羲之的《蘭亭序》之所以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就是因為他的字讓人看起來很舒服,每個字的書寫不單單流暢還很有個性很生動,這就是為什麼每個書法家都要去學習模仿他的地方。

    我們想要學好《集王聖教序》,首先必須把書法的基礎打好,然後再集各家之長運用到每個字的結構上,這樣日復一日,堅持不懈的練習,最終必有所成。

  • 10 # 1211211234是首歌

    前提要看書,要多看書,看經典。有學問才有可能寫好字。書法在那個時候就是字寫的好,所謂筆法、章法、氣韻之類,是胸中有邱壑,山水自自然。

  • 11 # 千年蘭亭

    題主學了三年《聖教序》,時間不短,但按貼出的習作,雖說有些王字的模樣,但問題不少。就以第二張習作來說明一下,作品見下圖:

    先說用筆吧:

    書法中很忌諱的“釘頭鼠尾”時有體現,比如“利”字。所謂“釘頭”,就是露鋒尖筆入紙時,力量過大,在起筆處留下一個釘子頭部的形狀。

    而“鼠尾”則是收筆時,不是以手腕發力送到,而是手指挑出,形成一個尖、細、無力的筆畫。

    再說結體:

    第五個字很奇怪,是“法”字還是“往”字?

    左邊寫法很奇怪,右邊畫圓處又寫得太實。初學者一定要注意一個字中虛實的處理方法。

    結體中的虛,是要寫得細一點,符號化。而實則是重寫,寫到位。一個字中的主筆要實寫,連線處、次筆可虛寫。

    因為只是習作,章法就不講了。但是從這件習作中,可以看出,作者對臨習《聖教序》存在一些誤區:

    1、《聖教序》畢竟是碑刻,如何用筆是看不出的,比如上面說的“利”字,作者可能是對原帖理解錯誤。

    所以臨習《聖教序》,一定要參考歷代大家臨習《聖教序》的墨跡,從中學習用筆之法。

    2、《聖教序》是集字作品,懷仁雖花了近15年拼湊,但氣息上並不非常順暢,故學習《聖教序》的同時,一定要臨習王羲之的其他作品,以求作品的連貫和諧。

    3、《聖教序》版本很多,經反覆翻刻,再加上刻工刻字技術的原因,很多字已失真,臨習時要加以注意,遺貌取神,得其筆意。

    比如上圖《聖教序》中“釋”字最後一筆,比較突兀,而下圖《金剛經》中的“釋”就很正常。

    胡說一氣,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 12 # 王XV

    本人也是臨聖教序多年,至今感覺百臨不厭,不可逾越。每一次都會有新的收穫。個人認為一是要重點臨幾個字,對筆畫結構要熟記於心。二是要注意字型大小,不能太大,太大了不好掌握。三是要注意每一筆的起筆落筆的處理。四是要注意不能急躁,臨一個像一個,對不同偏旁部首掌握規律,觸類旁通,自己以後創作。最後要說在臨聖教序的同時,臨一些二王其他的帖子。我也是業餘愛好,有班能斧之嫌,共同學習吧。祝同行們堅持下去,一定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現實,我想做個佛系老師,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