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術程老師

    可以跟我上網路直播公益課。

    三月開始,每週二到週四下午三點到四點,看看對孩子有沒有幫助。

  • 2 # 胡蘿蔔六姐

    在應用市場裡搜尋下畫畫,就有畫畫的APP,比如下載安裝兒童畫畫、快樂畫畫,讓孩子看看動動手指,看腦海裡有沒有其它的一些好的想法!

    可以自己想一些畫畫的主題,再跟孩子說說,比如我們的家鄉:家鄉里有些什麼呢?是城市的高樓,還是老家的小河小山田野呢,再動手畫一畫所想的。平時也可以讓孩子自己也想想其它畫畫的主題喲。

  • 3 # 學前教育觀察與研究

    孩子天生喜歡畫畫,畫畫是兒童探索世界、認識世界、表達世界的一種方式。從學習畫畫的角度而言,可以分興趣型的和技能型的。目前社會培訓機構側重也不一樣。一般興趣型居多,即兒童感受體驗型,大多以高結構的材料為主,作品呈現效果好,容易被家長認可(買單),從繪畫角度而言並沒有太多幫助,反而從教育角度而言,過於功利化。技能型的培養,則需要家長和孩子都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持之以恆的態度。簡單說:如果為好玩,就好好玩,線上線下無所謂。如果為學習,就得尋找正規實體機構,跟老師好好學,堅持學。從孩子興趣出發,在學習中適應調整計劃。

  • 4 # 雲彩教養筆記

    孩子學畫畫,之前一直在輔導班學畫畫,現在沒什麼創意了怎麼辦?

    很多孩子確實越學繪畫越不會畫了,被太多的框架所束縛,著名的幼教專家,畫家鳥居昭美說過: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會畫畫,可越學繪畫卻不會畫了。

    這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成人對孩子的繪畫干涉太多,孩子不能自然繪畫了。

    孩子畫畫不是教的,我們也教不了孩子什麼

    繪畫是孩子一種表達方式,一種遊戲,他們畫畫跟成人是不一樣的,因為那是孩子的對身邊事物,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她的經驗總結,不能總像或不像的審美去評判孩子的畫,這會讓孩子感覺很迷茫,就像一種否定,比如畫一個人,我們成人的角度是栩栩如生的人物,有頭髮,五官精緻,可對孩子來說,他不一定觀看到就是,他會對某一部分特別印象深刻,所以他會突出地畫很大,那是他真實的想法,但大人總會去指點孩子,這該加點什麼,那該怎麼畫,總是把我們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這就會讓孩子自我否定,時間久了,當然就不會畫了,更別說創意了,在我們成人眼裡房子就是固定的那幾種模樣,可在孩子眼裡有千萬種房子。

    孩子是最具有創造力的,我們要保護孩子這種創造力。

    圖片來自《培養孩子從繪畫開始》

    無論是誰都我擁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

    這種繪畫能力在孩子孩子過程中非常自然培養、獲得的能力。一歲的時候獲得一歲的能力,兩歲的時候獲得兩歲的能力,不同年齡的孩子具備與年齡相應的能力時,繪畫也會自然地表現出來。

    這時候,對成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是欣賞地守護孩子的這種能力,為孩子創造繪畫活動的環境與氛圍。

    所以,不要太過刻意地要求孩子,你只需要為孩子提供紙和筆,他想畫的時候就畫,不想畫的時候就不要強迫孩子去創作,更不要去評判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是聽的不是看的,我們要去聽孩子畫了什麼,聽他講述的內容,而不是看他畫得如何。

    現在很多培訓繪畫班過早地教授孩子畫形象畫是不可取的,孩子的繪畫作品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

    鳥居昭美說孩子至少要到了9歲才能,系統地教授孩子繪畫技巧才會變得有意義,這些前都是拔苗助長,反而會毀掉孩子的天姿。

    而最具代表性的拔苗助長行為:教孩子畫形象,畫形象給孩子畫,指導孩子角色,讓孩子全部塗滿顏色塗滿。

    所以,越上培訓班,我們會覺得孩子學不會畫了或者說沒有興趣了,從現在開始,去欣賞孩子的畫吧,培訓班要選擇能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或者不報也行,讓孩子自由的畫吧,等到一定年齡再系統地去學習繪畫技巧也是可以的。

    最後,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不是天賦而是後天體驗的來,體驗經驗得越多,孩子的想象力越豐富,多帶孩子去體驗生活,創造更多生活的美好。

    每個問題背後,都藏著一個未曾被我們發現的成長秘密。遇見問題遇見成長!

    科學育兒,擁抱問題,與愛共成長!

  • 5 # 金棲桐藝術

    孩子選擇美術班的目的不是為了畫好畫。我覺得是應該找個好老師來引導孩子更加喜歡上畫畫,要學的不是單純的技法,而是把內心的想法很好的大膽的表現出來。是引導而不是照著老師的畫。我們家的小公主特別喜歡畫畫,而作為美術老師的我從不教她任何具象的東西,都是利用圖片,影片,實物等等來引導她。希望這個答案對你有所幫助,可以為你以後選擇老師提供點幫助。

  • 6 # 新資優教育

    受疫情影響在家畫畫,為什麼沒有在課堂上畫的好看?我們的美術學員家長也向我們反映這個問題,我這裡將我們的專業美術指導盧老師的解答分享給大家。

    先介紹一下我們盧老師的背景: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一直從事兒童美術課程授課、研發工作及兒童美術教師進行專業培訓。盧老師主張在保持兒童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前提下,進行引導式的美術教學。透過美術創作,從認知和思維方式的角度提升孩子綜合能力,再進一步提高美術水平。

    孩子在家畫的沒什麼創意了,不如以前有想法,是因為只有內容構思,沒有美學構思,更進一步說,是因為沒有美術創作思考。

    小朋友自己隨意畫畫,一般都是畫自己喜歡的形象、自己的生活或自己想象的事件情節。這些畫更側重於內容的表現,表現心裡所想,屬於“內容構思”。而“美學構思”,就是如何運用畫面元素構建出美學規律,讓畫面更“美”、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

    上課時,老師會和孩子一起分析觀察事物的方法;動筆畫畫時提醒學生要規劃畫面大小,規劃不好就會影響內容表現力、沒有展現細節的空間;提醒學生注意疏密關係、色彩關係;高年級學生,老師還會帶他們欣賞範畫,分析這些作者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擴充套件自己的思路和表現手法,等等。這種突破個人舒適區的學習方法,無疑是有些累的,特別是一些孩子和家長誤解了美術學科學習,把“畫畫”當做娛樂和休息,這種心態更不利於專業素養的學習與進步。

    在家裡,孩子們脫離了課堂環境,很多時候就會忘記美學構思。他們會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只運用自己熟悉的繪畫語言畫畫,享受快速表達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受疫情影響不能開課的這段時間,我們給孩子們佈置了家庭作業。在完全沒有老師輔導的情況下,有的孩子能夠延續課堂狀態去畫畫,有的孩子畫的非常隨意沒有任何美學構思,大多數孩子介於兩者之間。有時同一名學生在不同狀態下的作品,看起來都不像同一個人畫的。家長也會反饋孩子畫畫時“不按老師要求畫”、“畫的太快”、“敷衍、不走心”等等,在這些行為習慣下,孩子就不可能在畫中完成“美學構思”的部分。

    在課堂上經老師指導後的畫面,美學規律體現的較為充分,雖然有些累,孩子們也會享有滿足感和成就感。無論孩子5歲還是15歲,出現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我們現在所進行的繪畫學習,並不是為了孩子成為畫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戰勝慣性和惰性,也不僅是美術學科學習要面對的,其他學科學習都如此。我們在調整、糾正孩子學習習慣的時候,還要兼顧孩子的自尊自信,還要保持良好的親子(師生)關係和家庭(課堂)氛圍。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也在自己的娃、在學生們之間,努力的調整著這些關係。

    “學習是最輕鬆的苦”。不知娃們,什麼時候才能理解這句話。適合的教育方法,都是根據自身情況逐漸摸索出來的,智慧的家長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你是諸葛亮,會怎麼統一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