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媽小麗兒
-
2 # 感悟農村生活的大學生
如何預防?
我們養殖戶能做的是:平時可以在飼料中新增三黃散、黃芪多糖免疫草、甘草這類中草藥,提高魚的免疫力進行預防。
很多的貴州網箱加州鱸養殖戶,就把三黃散、黃芪多糖、甘草這三類中草藥每個月喂一個療程:三黃散100g+黃芪多糖100g+甘草100g新增100公斤的飼料,一個療程喂5天,每天喂一次,一個月一個療程。
對於發病的魚塘,處理方法:穩定環境為主,保持水體環境良好,溶氧充足,發病魚塘避免用刺激性強烈的消毒劑和殺蟲劑,減少應激反應。如果出現了繼發性感染,外潑用藥可以選擇蛋氨酸碘進行治療,一瓶500ml的蛋氨酸碘用5畝。
目前危害魚類的主要病害是細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儘管目前採取抗菌素類藥物等傳統的防病措施,但仍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加州鱸魚的病害問題。而且抗菌素類藥物具有容易在魚體內積累、對消費者的健康具有潛在危害、容易使病原菌產生抗藥性以及嚴重汙染養殖環境等問題,因而在魚類養殖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限制。同時,抗菌素的使用也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對無藥物殘留綠色水產品的需求。
病毒性疾病的主要表現症狀
1、病毒性疾病之一:加州鱸虹彩病毒病
加州鱸虹彩病毒病一般在水溫為25℃~32 ℃左右的夏季暴發,主要感染成魚,透過水平途徑進行傳播,包括接觸病原和食用帶毒餌料,水源等。
主要表現症狀一:體表大片潰爛,裸露肌肉壞死並有出血,尾鰭、胸鰭和背鰭基部紅腫潰爛,部分病魚體色變黑,眼有白內障。
表現症狀二:有心腔血塊聚積,鰓動脈擴張淤血,鰓絲和肝臟發白,少數病魚螺旋遊動,肝、脾、腎腫大並伴有出血。急性發病為全身出血。特別是鰓和內臟,一般5天左右就可清塘。
表現症狀三:慢性型症狀有尾鰭基部生疔,或鰓膜有“血痘”,養殖戶常稱為血竇病,即心臟動脈球前的入鰓大動脈上有一血瘤,魚經常是在攝食過程中忽然抽筋打轉死亡。
2、病毒性疾病之二——加州鱸肝脾腫大病
加州鱸肝脾腫大病的病原是細胞腫大虹彩病毒,該病毒最開始是由國外傳到中國的。2009年,廣東省佛山地區養殖加州鱸暴發傳染性疾病,死亡率高,並證明導致該疫病暴發的病原是細胞腫大虹彩病毒,這是首次發現細胞腫大虹彩病毒自然感染養殖加州鱸,並導致加州鱸大規模發病和死亡。
細胞腫大虹彩病毒病可自然感染幼魚和成魚,死亡率為30%(成魚階段)到100 %(幼苗階段)不等,發病適宜水溫為28℃~30℃。
該病主要透過水平途徑進行傳播,一是食物,即口和消化道;二是水傳播,即鰓和破損的面板。感染該病的加州鱸病魚主要表現為在水面離群慢遊,鰓變白或伴有點,以肝臟、脾臟、腎臟腫大為主要特徵,一些病魚腹隔膜破裂、潰爛,黏在一起。部分病魚體色變黑,下頜至腹部發紅,眼眶四周充血,嚴重時個別眼球突出。經組織病理切片觀察,脾臟和腎臟中都能見到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細胞腫大。
加州鱸肝脾腫大病症狀
3、病毒性疾病之三-加州鱸彈狀病毒病
加州鱸彈狀病毒病的主要病原是彈狀病毒,與鱖魚彈狀病毒(SCRV)有很近的親緣關係,屬於同一分支。1999年,張奇亞等發現包括SCRV在內的三種病毒引發廣東地區鱖魚暴發性流行病,死亡率高達90%以上。
2011年,廣東中山地區養殖加州鱸暴發流行病,死亡率達40%,從患病幼魚體內分離到SCRV。隨後,在廣東佛山地區亦暴發加州鱸彈狀病毒病,並引發大量死亡。
近幾年,中國養殖加州鱸魚苗每年都會有彈狀病毒病暴發,死亡率可達30%~50%,給加州鱸養殖經濟帶來嚴重損失。該病發病水溫一般為18℃~25℃(25-28℃最容易發病)。通常發生在水溫突然升高或突然降低時,危害的主要物件是苗種:主要感染加州鱸幼魚(2~6 cm)。病魚典型的臨床症狀為昏睡、螺旋式或不規則的游泳、腹部腫脹,有的病魚可見身體消瘦甚至出現彎曲。發病早期可見肌肉出血,脫便現象。
-
3 # 夏漁秋獵
加州鱸魚原名大口黑鱸,屬鱸形目,太陽魚科。是一種肉質鮮美、抗病力強、生長迅速、易起捕、適溫較廣的名貴肉食性魚類。
中國於1983 年引進加州鱸魚苗,並於1985 年人工繁殖成功,魚苗被廣泛養殖,均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但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加州鱸魚的病害問題日益凸顯,如爛鰓病、潰瘍病、諾卡氏菌病、車輪蟲病、虹彩病毒病等日益嚴重。
近年來,廣東地區的養殖場暴發加州鱸魚苗大規模死亡的流行性疾病,用抗菌藥物無效,具有典型的傳染性,多從一個地區傳染到另外一個地區,同一地區也有相互傳染的特點。
我們透過對發病池塘的調查瞭解以及實驗室檢測分析,確認引起養殖加州鱸魚苗暴發性死亡的疾病為彈狀病毒病。
該病發病急,傳播快,一旦發病,在一週內可導致100%死亡,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為此,筆者就該病的流行情況及防治措施作簡單介紹,以幫助養殖戶及早做好該病的防治工作。
1 病原
加州鱸魚彈狀病毒病的病原為加州鱸彈狀病毒,屬於水泡性病毒屬,為線性負鏈單鏈RNA病毒,病毒粒子大小為53nm×140nm,形態似棒狀或子彈狀。
2 流行情況
加州鱸魚魚苗彈狀病毒病目前已經有一定的流行,在廣東大部分加州鱸魚養殖地區均有發生,發生時間主要在4~5月、10~11月,水溫在25℃~28℃最容易發病,通常發生在水溫突然升高或突然降低時,危害的主要物件是苗種。
感染途徑主要以水體為媒介、水平傳播,亦可由親魚透過垂直傳播給苗種。該病傳播快、潛伏期短死亡率高。
近年來,此病已在加州鱸魚養殖中嚴重流行,嚴重時80%池塘發病,死亡率短時間內可高達90%,用藥效果不佳,經濟損失巨大。
3 臨床症狀
病魚主要症狀是爛身、爛鰭、停止攝食,瀕死魚在水面漫遊,嚴重者體色發黑(見圖1)。解剖病魚鰓有少量出血點(見圖2)、肝臟嚴重腫大、充血,呈“花肝”(見圖3),腎臟腫大(見圖4),胃腸空、無食(見圖5),其他組織器官無明顯變化。
space
加州鱸魚彈狀病毒病流行特點及綜合防控技術
圖1 發病魚
space
加州鱸魚彈狀病毒病流行特點及綜合防控技術
圖2 病魚鍶有少量出血點
space
加州鱸魚彈狀病毒病流行特點及綜合防控技術
圖3 肝臟腫大、充血
space
加州鱸魚彈狀病毒病流行特點及綜合防控技術
圖4 腎臟腫大
space
加州鱸魚彈狀病毒病流行特點及綜合防控技術
圖5 胃腸空,無食
4 診斷方法
從發病魚的臨床症狀、組織病理變化以及發病季節、水溫等可以做出初步診斷。取發病魚的肝、脾、腎等器官組織,採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檢測,便可確診。
5 防治措施
(1)苗種放養前,應對池塘及養殖工具進行徹底清塘消毒,對養殖時間長、淤泥較深的池塘要清淤,充分曝曬;
(2)嚴格對種苗進行檢測和消毒,避免病原從種苗帶入;
(3)放養密度不宜過大;
(4)選用優質、高效的飼料進行投餵,正確掌握投飼量,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投餵方式;
(5)養殖過程中,在飼料中新增低聚殼聚糖、維生素、酵母粉、氨基酸、葡萄糖、多肽類、酶類等增強魚體自身對病害的抵抗力;
(6)在養殖過程中,定期使用水質及底質改良劑進行調水改底,特別是在養殖中後期,水質汙染和底質惡化,應以水質和底質改良為主;
(7)如出現發病的症狀立即停料或減料;
(8)發現死魚及時撈出並深埋,工具按時消毒,防止交叉傳染;
(9)防止細菌、寄生蟲等繼發性疾病,或採取相應藥物防治。
(10)發病時,忌用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可以結合使用針對性較強的治療病毒病的藥物。
加州鱸魚彈狀病毒病是近2年來危害加州鱸魚養殖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對抗彈狀病毒。
因此,在養殖過程中應該適當控制養殖密度,嚴格消毒,杜絕傳染源的傳播,在飼料中新增一些營養保健藥物,提高抵抗力,堅持“預防為主”原則,做好病害的預防工作,在生產中可以減少甚至避免該病的發生。
-
4 # 新漁兄弟
你好,根據我們的養殖經驗,加州鱸的養殖要注意以下幾點:1、在我們放苗前一定要把以前用過的池塘和養殖工具進行徹底的清理和消毒。
2、在採購魚苗是要進行魚苗檢測,這樣做是防止魚苗本身是帶有彈狀病毒的。
3、要定期做水質檢測,發現水質變差,要馬上進行改良4、注重魚體健康,保護魚的肝臟腸道,提高魚體自身的免疫力。
回覆列表
彈狀病毒病主要在4-5月,10-11月份為高發期,該病傳播快、潛伏期短死亡率高。近年來,此病已在加州鱸魚養殖中嚴重流行,嚴重時80%池塘發病,死亡率短時間內可高達90%,用藥效果不佳,經濟損失巨大。
病魚主要症狀是爛身、爛鰭、停止攝食,瀕死魚在水面漫遊,嚴重者體色發黑。解剖病魚鰓有少量出血點、肝臟嚴重腫大、充血,呈“花肝”,腎臟腫大,胃腸空、無食,其他組織器官無明顯變化。
目前對於病毒病來說,沒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旦發病往往都是爆發式的傷亡,所以對於病毒病我們還是要從預防入手,做好病毒病的防控工作,減少疾病的發病率。
如何做好預防工作?
1、苗種放養前,應對池塘及養殖工具進行徹底清塘消毒,對養殖時間長、淤泥較深的池塘要清淤,充分曝曬;
2、嚴格對種苗進行檢測和消毒,避免病原從種苗帶入;
3、在養殖過程中,定期使用水質及底質改良劑進行調水改底,特別是在養殖中後期,水質汙染和底質惡化,應以水質和底質改良為主;
4、發現死魚及時撈出並深埋,工具按時消毒,防止交叉傳染;
5、保肝護腸。在飼料中新增膽汁酸可以促進肝臟的排毒和解毒,修復肝臟損傷,恢復肝臟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新增杜仲葉可以促進腸道有益菌的繁殖,維護菌群平衡,維護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