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明不知1
-
2 # 音樂小妖
三國時期,關羽因為一時大意,被東吳偷襲失敗被擒,以東吳與蜀漢的關係,他們之間至少也是個盟友關係,而荊州也只是讓劉備借用而已,現在只是物歸原主,理論上可以不殺關羽的,為何最終一定要將關羽置於死地呢?難道東吳只剩目光短淺之輩?
其實這件事我們只是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問題,畢竟關羽屬於正面形象,所以大家就會對關羽有更多的好感,再加上東吳此次又是偷襲,於理不合,大眾的輿論就偏向了關羽。
實際上東吳在斬關羽這件事上也相當的糾結,在關羽失敗之前,水淹七軍直接將自己的聲望推到了頂點,再加上關羽並非無能之輩。
雖說東吳拿回荊州是正常的借貸關係,可問題是蜀漢從來沒有想過要把荊州還給對方,於是問題就開始變得嚴重了。
首先從東吳對關羽出兵的時候,他們之間的盟友關係就已經破裂了,除非東吳把荊州還給劉備,不然的話這個節是永遠打不開了。
東吳為了這次荊州的事情不知道謀劃了多久,現在終於把荊後重新奪回,怎麼可能輕易拱手讓人呢?
再說了荊州的戰略位置對於蜀漢很重要,同樣對於東吳更重要,這塊肥肉只要吃到肚子裡,誰也不會吐出來的。
所以之後雙方還是要再打下去,也就是說從東吳偷襲關羽的那一刻,雙方就已經屬於敵對關係,除非蜀漢的負責人改變想法,但這對於劉備來說根本不可能。
可以說不論孫權是否斬殺關羽,之後雙方都不可避免要進行一場大戰,不管是為了蜀國的地盤,還是兄弟的情義,劉備只能一戰。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放關羽回去,是為了給自己增加難度嗎?尤其是關羽的能力還這麼高。
如果關羽能投降東吳,或許事情還有轉機,但是以大家對關羽的瞭解,可以說關羽就是劉備的死忠粉,除了劉備任何人都指揮不動他。
除此之外,關羽的這個人的脾氣很犟,這次的失敗相當於偷襲,以關羽的脾氣,只要東吳放了自己,回去之後果斷就會帶著大軍跟東吳拼個你死我活。
還別說關羽絕對會這麼幹,這就屬於明人不說暗話。可以說這句話關羽一定當著孫權的面提到過,並且不止一次,這才是孫權說什麼也要殺關羽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說了關羽的脾氣誰也清楚,東吳的臣子們可以說都被關羽罵過,而且還是言語很難聽的那種,以前是因為自己沒有機會。
現在關羽落到了自己等人的手中,再加上對方是打死也不可能投降,放回去必定又是一員勁敵,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是斬殺以震士氣了。
雖說後來孫權又後悔了,直接將關羽的人頭送給了曹操,表示這一切都是曹操在背面搗鬼,自己才會衝動之下斬殺關羽,但是這一切已經成為了定局。
也就是說孫權在斬殺關羽的時候,很糾結,也很猶豫,但是在經過所有的分析之後,才發現關羽不斬不行,以東吳將士們的個性,如果留著關羽,等劉備帶著大軍前來的時候,要求放人,自己是放還是不放,這更是問題。
與其等將來左右為難,不如現在直接將關羽斬了,也會讓東吳沒有退路,以求將來跟劉備對戰之時,可以拼盡全力。
-
3 # 文殳子
襄樊戰役時,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迫使關羽南返,但又進退不得,軍心渙散,最後從麥城逃走時,被孫權所遣部將潘璋擒獲並就地斬殺。按照當時關羽對劉備的重要性,曹操特意派使者向前線的曹仁交代不要追擊關羽,而孫權竟然冒險殺死他,我認為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是戰況難以預測,孫權不願給前線將領帶緊箍;二是按照曹操的先例,關羽不會真心投降;三是殺死關羽可以給前線將領帶來巨大的利益和名聲。
一、擒獲關羽難以提前預料,孫權不願隨意下令干擾前線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後,為了全權確保拿下荊州,徹底圍困關羽,採取了多方面的綜合手段,攻佔江陵城後,呂蒙善待關羽將士家屬,對使者坦誠相待,讓關羽部隊軍心潰散;隨後孫權親自來到江陵,“荊州將吏悉皆歸附”,讓關羽徹底失去立足之地。隨後一方面派兵向西攻取秭歸、西陵,封死關羽沿江回蜀的希望;一方面向北攻打當陽,迫使關羽向西逃竄,又在麥城設伏,最終擒獲關羽。
而在這個過程中,前線戰機瞬息萬變,孫權一方面無法預料是否能夠確保抓到關羽,一方面又不願下達“活捉關羽”的命令,這樣會極大束縛前線將士手腳,最終可能功敗垂成。從孫權用人的習慣來看,對於前線作戰期間的兵權,是充分授權的,所以不下令保活關羽,是孫權統御部下的風格所致。而且當時關羽被擒的臨沮距離將領有三百里,來回請示太過耗時。
二、關羽與劉備如同兄弟,不可能投降他主劉、關、張三人的兄弟情誼,不僅是後來人的感受,而是當時的人都認可的。尤其是關羽面對曹丞相“禮之甚厚”時,依然要掛印封金,與劉備生死相隨,最終成為千古美談和信義化身。
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劉備稱漢中王后,封關羽前將軍,假節鉞,都督荊州諸郡,其他部將無人能及。而後乘勢發動襄樊戰役,斬龐德,降於禁,威震華夏,成為當時赫赫有名的一方大將。然而,在孫權偷襲後,形勢急轉直下,關羽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的過程,隨後還當陽,走麥城。隨後在孫權誘降下,關羽假裝投降,在城頭立旗幟作人,乘機偷跑。這些在前線部將的預料之中,早已在關羽西逃的路上埋下伏兵,最終潘璋司馬馬忠俘獲關羽、關平及都督趙累等,隨後將他們斬殺。
三、殺死關羽對武將誘惑極大,可獲得巨大軍功和聲望關羽當時是天下名將,是漢朝所封壽亭侯,是漢中王劉備所封的前將軍,又剛剛取得了襄樊之戰的大聲,曹氏集團中擊敗關羽的徐晃被曹操出迎七里,置酒會為他慶功,稱他有周亞夫之風,享受到巨大的榮耀。
而孫權事後封偷襲荊州的呂蒙為南郡太守、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封陸遜為撫邊將軍、華亭侯,封截擊關羽的潘璋為振威將軍、溧陽侯,朱然為昭武將軍、西安鄉侯,一舉實現封侯拜將的目標,實現名利雙收。
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
-
4 # 範範小蠡
因為關羽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當年曹操看中其才能,想要納為己用,厚禮與他,卻始終不為所動。所以孫權知道,自己無論怎麼做,關羽都不可能為自己所用,既然不能為自己所用,留著也只會成為後患,對自己百害而無一利。
其次關羽自傲狂妄,曾經拒絕孫權的提親,並說下“虎女焉能嫁犬子”這種侮辱人的話,孫權豈能不恨他,所以孫權將他殺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5 # 遊子dream
三國時期江東集團人才輩出,而關羽被殺時,卻無人替之求情,並非東吳眾人目光短淺,反之都是有大局觀念的人。
當年襄樊之戰,關羽大敗,只得逃走麥城,最終落入孫吳之手。孫權也是惜才之主,曾試圖將其收為己用,然關羽不從,孫權只能命人將其殺死。因為他們深知倘若關羽不死,再次回到蜀漢,本就勢如破竹的蜀軍,豈不是如虎添翼。況且東吳大都督呂蒙透過偷渡奪回荊州,劉備怎會善罷甘休。
然而若是殺了關羽,蜀軍依舊會大軍壓境,但是卻少了一員虎將,對於東吳來說,也就少了一個勁敵,應付起來相對輕鬆些。
既然荊州已取,東吳人士必定考慮到後果,那麼在關羽的生死存亡方面,也會有一定的斟酌。最終關羽被殺,是他們一致投票的結果。事實也證明,江東集團此舉乃正確抉擇。不出所料,劉備因痛失手足,不顧眾臣反對,竟傾舉國之兵討伐東吳,最終落得慘敗。
總結
或許東吳集團文不及蜀漢,武不如曹魏,但他們萬眾一心,才會在處理關羽一事時,如此乾淨利索。由此可見,東吳人士都有遠見卓識,何來目光短淺之說呢。
-
6 # 歷史畫中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和曹操死磕,沒想到,戰事打了幾個月後,孫權趁機偷襲荊州,很快,關羽孤軍奮戰,腹背受敵,敗走麥城,被孫權擒獲殺害。一代名將,就這樣隕落了,令人悲愴。
孫吳吳國(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航海到臺灣(時稱夷洲),這是中國的政治勢力第一次達到臺灣。
孫吳全盛疆域包括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孫吳大力發展經濟,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孫權殺關羽時,為何沒人求情?難道東吳只剩目光短淺之人?因為關羽為人高傲,並且關羽,都非常瞧不起東吳的這些人,就連孫權關羽都瞧不起,更別說他們這些人了,關羽自然是沒有給他們好臉色看。所以就沒有人給關羽求情。其實他們也害怕放了關羽之後,關羽會來報仇,關羽水淹七軍震驚華夏,他們也害怕會放虎歸山。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被兵敗之後是自殺的,但是在歷史上關羽並沒有自殺,關羽兵敗之後被東吳計程車兵給抓住了,最後還是孫權下令把關羽殺死的, 孫權殺死關羽之後,荊州地區就只剩孫權和曹操的勢力了,並且孫權佔領了荊州大部分地區,劉備的實力已經徹底被趕出荊州了。
其實呂蒙偷襲荊州這件事,原本就是東吳一方理虧,因為那個時候,孫權和劉備還處於結盟狀態,孫權這樣做完全就屬於背信棄義了,如果她們僅僅只奪走荊州,不殺關羽的話,那麼劉備也不會這麼恨孫權。孫權原本還在考慮要不要殺關羽,而東吳一方那些大臣們,沒有人說不殺關羽,反而都勸孫權快點把關羽給殺了。
關於高傲的性格,平時肯定是得罪了不少人,關羽平時都把這些人給得罪透了,他們自然也不會為關羽說好話,並且那時候江東前兩位大都督周瑜和魯肅都已經去世了,如果他們兩個在的話,他們有可能會替關羽求情,因為他們兩個的目光非常長遠。他們知道孫劉聯盟的重要性,而關羽是劉備的兄弟,殺了關羽後孫劉聯盟肯定會不復存在的。
當時吳國還有兩位著名的將領,他們是呂蒙和陸遜,他們兩個人的能力非常強,但是他們的目光就不如前,兩位大都督長遠,他們只在乎眼前的利益,他們想的是佔領荊州,而完全忽略了孫劉聯盟的重要性。
總結:從孫權的角度來看問題,從他決策奪取荊州開始,他殺關羽就是完全正確的,既然這是孫權正確的決策,即使手下人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也是不敢反對的,畢竟東吳從魯肅去世後,聯合劉備的政治力量就開始衰弱,取而代之的是像呂蒙這樣的少壯派,主張向西發展奪取荊州的戰略,這也與孫權的戰略是一致的。
-
7 # 嶽劍
因為關羽關羽太高傲自大,目中無人,連孫權關羽都看不起,還辱罵孫權,更何況是孫權手下的人?對於孫權手下的這些人,關羽一個都沒放在眼裡。因此,這些人也恨關羽,不給關羽求情,試想你願意給看不起自己的人求情,所以沒人求情也很好理解了,這不是有沒有眼光的問題。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和劉備集團有過接觸,有交情,加上諸葛亮的原因,應該知道關羽對於劉備重要性,所以為了孫劉聯盟應該是會求情,但是,諸葛瑾不僅沒有求情,還帶兵打關羽。
上面 原因,可以看出關羽做人很失敗,生死攸關,竟然沒有人求情,說明其待人太過刻薄。
-
8 # 中孚鑑
關羽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其和劉備情深義重,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過程中是作出汗馬功勞的,其也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倚重大將。後來關羽鎮守的荊州被東吳所襲,連關羽本人也被東吳所擒,因關羽忠義不投緣而被東吳所殺。
關羽作為當時的一個名將,其忠心之義聞名當時,其武藝高強,亦是當時的一位萬人敵的勇將,對於這些的人才,可謂是不可多得。然雖如此,但結果關羽被擒後,還是被殺。
那東吳孫權殺關羽時,為什麼沒有人求情?難道東吳就沒有一個有眼光的人嗎?
因為關羽忠義,而他的忠義只是對於劉備,就是關羽只是忠心於劉備。就算關羽被擒,但還是不改其心。
關羽是個人才,無論是忠義人品,還是武藝程度,都是很出眾。但是在古代,對於這樣的厲害人物,若落入敵人之手,如果不能為敵人所用,敵人當然也不會讓他繼續為別人所用的。不然就是給自己留下隱患,就是不能放虎歸山。
比如關羽曾經落入曹營,雖然曹操對他百般禮遇,但最後關羽還是離曹營而再次去了劉備身邊,以至於有了後來的關羽水淹曹軍、擒于禁、斬龐德之事。
有此次的教訓,東吳又怎麼再犯同樣的錯誤呢!若不殺關羽,關羽要是再回到蜀漢陣營,到時再和東吳為敵,豈不是給自己招來麻煩。
再則,關羽為人驕傲,當然關羽武藝超群,故而他有驕傲的資本。因為關羽驕傲,在當時能讓關羽看上眼的人並不多。
江東英雄雖然不少,但是這樣江東英雄俊傑卻還是不被關羽輕視,甚至有時稱其為江東鼠輩,不僅如此,就連江貴為東之主的孫權亦被關羽輕視辱罵。
試想一下,孫權和他的手下都不被關羽看的起,甚至得罪辱罵他們,如此又會有多少人會求情呢!當然還有重要的原因就是關羽忠義過人,不願投降,最終導致關羽落下被殺的結局。
當然關羽被殺,並不是東吳沒有眼光長遠之人。退一步說,若東吳沒有人才,沒有眼光長久的人輔助孫權,孫權能力就算再厲害,也是不易和蜀漢、曹魏鼎足三分的。他們沒有為關羽求情的原因,是他們作為東吳的臣子,就會忠於江東,為江東著想考慮。覺得若不殺關羽是會對東吳帶來不利的。
-
9 # 凱哥講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跟曹操火拼之時,卻被孫權撿了個便宜,當時呂蒙稱病,推薦陸遜做大都督。關羽絲毫沒把陸遜放在眼裡,把兵力全都抽調到了荊州前線。沒想到最後陸遜卻白衣渡江,趁機偷襲了江陵。導致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走麥城,最後被孫權所殺害。
那麼當時孫權殺關羽,為什麼沒人說情呢?東吳就沒有一個有眼光的人嗎?答案是孫權手下的人還真就是鼠目寸光,沒有長遠考慮。有眼光的人,比如周瑜、魯肅,早已死了,其他的人眼裡只有擴大東吳的地盤,至於關羽,必須死。《三國志·蜀記》記載:
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關羽被孫權抓住以後,孫權曾經猶豫,想要讓關羽降服自己,來對付劉備跟曹操。但是孫權手下的人沒有一個人同意,還拿曹操當做例子,意思是就因為曹操當時沒有殺關羽,導致被關羽水淹七軍,逼得差點遷都。所以現在怎麼能讓關羽活著呢?於是孫權下令把關羽斬了。
關羽是劉備的好兄弟,孫權殺了關羽,劉備必定會來報仇。事實證明後來劉備也確實這樣做的,劉備舉全國之力伐吳,爆發夷陵之戰。
那麼為什麼孫權明知如此還要殺關羽呢?其實手下所說的話也只是參考,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孫權自己的決定。
當時的關羽陸軍和水軍都十分精通,統帥著大船鉅艦,水淹七軍直接讓曹操三萬大軍放棄反抗。而後關羽同時把控著襄樊、江陵兩大戰略要地,直接成了東吳政權的眼中釘肉中刺。
孫權當時就想,關羽本就目中無人,加上他又精通水軍,我若放他走,他日他定回來尋仇,等他稍作整頓,加上劉備的充分支援,會不會直接就把我也滅掉呢?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關羽斬掉,一了百了。
而且殺了關羽,不僅能奪取襄樊、江陵兩地的控制權,還能把關羽的軍隊跟曹操的降軍全部收編,可謂一石二鳥。
所以孫權即使明知道劉備肯定會攻打東吳,也一定也要殺掉關羽。而且當時孫權手下都目光短淺,根本就沒有想讓關羽活著出去。而且我認為,就算是有這麼一個有眼光的人,孫權最後也還是選擇讓關羽死,畢竟對東吳而言,利大於弊。 -
10 # 李杜文
東吳有眼光的人很多,孫權自己就是
裴松之注中,有這樣的記載:
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孫權是個雄主,19歲從大哥孫策那裡接班的時候,政權不穩,自己也沒資歷,靠著張昭和周瑜的盡心輔佐,這才坐穩了吳主的位子。
關羽被潘璋手下馬忠活捉之後,孫權就想要留他一條命。為什麼?因為關羽一世猛將,孫權藉助他的勇猛,來對抗劉備和曹操。但是為什麼後來有殺了呢?
關羽對劉備忠心耿耿,註定了死路一條當時左右大臣就曾勸阻孫權:
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大臣們說,關羽就像是小狼崽,當初曹操就是因為厚待他,沒有殺他,這才釀成了後來的大禍。因為關羽大鬧襄樊,曹操差點為此遷都,避其鋒芒。
因此,孫權才最終下了決心,一定要砍下關羽父子的腦袋,以絕後患。
關羽投降就能活命,為什麼不投降?魏國的大臣們得知關羽被殺後,都認為劉備不會出兵伐吳,只有劉曄明確反對這樣的猜測,他認為:
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關羽和劉備的關係好到像父子一樣,這已經超越了兄弟。所以關羽死後,劉曄認為劉備一定會出兵替關羽報仇。
同樣的,關羽生前也沒有辜負劉備的厚待,寧可捨生取義,也絕不苟且偷生!
-
11 # 青青子行
都別搶,我來答,關羽是劉備手下第一號猛將,也是最能打的名將,統領陸軍和水軍都很在行,就是水軍關羽也玩得很溜,因此,劉備這才放心大膽地將荊州交給關羽鎮守,沒想到,關羽最後出事了。
關羽被孫權擒獲時,孫權曾猶豫過,不想殺關羽,想收降關羽讓他為自己打前鋒,對付劉備和曹操,但是,孫權手下的那些人,沒一個贊成的,都一致反對,建議殺死關羽,以除後患,還拿曹操做例子,說,當初曹操沒殺關羽,導致被關羽水淹七軍,逼得差點遷都,可狼狽了,現在,怎麼能讓關羽活著呢?
這些人的話,無疑斷送了關羽最後一絲活著的希望,於是,孫權下令將關羽斬殺。《三國志》注引《蜀記》記載: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有人說,當時潘璋部下馬忠在臨沮抓住了關羽,當場就斬殺了關羽,我個人覺得不太可能,關羽是什麼人?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除了劉備,就是關羽了,當時關羽的地位比諸葛亮的位置還重要,別說一個小小的馬忠,就是潘璋,就是呂蒙,借他十個膽子,沒有孫權的命令,也不敢殺關羽,所以,肯定還是孫權下令殺死的關羽,否則,沒有君王的命令,誰敢動手?
關羽被殺時,周瑜已經死了,魯肅也死了,東吳兩個最有眼光的人,都不在了,因此,剩下的呂蒙和陸遜等人,都是目光短淺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孫劉聯盟的重要性,要說呂蒙和陸遜打仗行,說長遠眼光,根本沒有。他們只一味地想拿下荊州,擴大東吳的地盤,不在乎聯盟不聯盟的。他們不給關羽求情,好理解,而東吳的那麼多人,為何其他人也都不求情呢?主要是關羽太高傲自大,目中無人,關羽看不起東吳這幫人,連孫權關羽都看不起,更何況是孫權手下的人?關羽曾罵辱孫權的使者,讓孫權憤怒。對於孫權手下的這些人,關羽一個都沒放在眼裡,因此,這些人也恨關羽,不給關羽求情,也很好理解了。所以一代猛將關雲長就此隕落。
-
12 # 灰機141602907
分析的很透徹,很好,斬殺關羽是東吳的大錯特錯,直接導致吳蜀倆國滅亡速度加快,假如不偷襲荊州,歷史有可能改寫。
-
13 # 金全有
孫權為何殺關羽?
關羽這樣的個性註定他遲早被殺。即使孫權不殺,落到別人手裡也會被殺。
在三國演義裡對關羽這個人的描寫是很豐滿的。首先為人稱道的是他的忠義。其次是他的武功絕倫,一口八十二斤重的青龍偃月刀萬人不敵。"先進事蹟〃:幹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江東。斬顏良,誅文丑。水淹七軍。
但關羽的弱點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是自視甚高。天下除去劉備他最大。當孫權派人提親時,竟說出"虎子安能娶犬女〃,聽到此話,別說孫權,就是一般人也會勃然大怒。對待老將黃忠,說羞於老兵為伍。何況當初與黃忠交手時,如果黃忠放的不是空箭,關羽早死了,表明黃忠武藝並不在他之下。說起猛將馬超也是表示不屑。正是這種心態,導致他中了東吳陸遜之計,丟失荊州。劉封和孟達正是因為關羽平時對他們的態度,才不肯出兵相救,坐視關羽被擒。
二是缺乏大局觀。聯吳拒曹這是蜀國的基本國策,但關羽對東吳採取的是敵對態度。後來蜀國力量的削弱與關羽有直接的關係。
孫權殺關羽。一是洩憤,當年提親遭羞辱,報羞辱之恨。二是絕後患,如果放關羽回去,關羽必然會領兵前來報夏,既得的荊州又要面臨反覆爭奪,耗費人力,物力,財力。說不定剛到手的荊州又要失去。三是向蜀國示威,既然你劉備不還荊州,我就打給你看,關羽也敢殺,以證明我江東不是好欺負的,江東也是有能人的。
曾國藩說過:凡世人有才致敗的,皆一個"傲〃字。關羽正是目空一切才導致兵收身亡。
在三國演義里人才輩出,就武將而言,呂布,趙雲,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許諸、典韋等等,謀士而言,有周瑜丶諸葛亮、郭嘉、荀彧丶司馬家族等等一大批能人,誰都不是吃素的。
俗話說,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比古喻今,處在今天這個時代,領域寬廣,你即使是某一學科學者也沒資格去看不起別人。
謙虛使人進步這是永不破的真理。
-
14 # 歷史湮滅的足跡
孫權殺關羽,相當於公然斬斷了孫劉聯盟的大旗。關羽是何等人物!蜀國第一猛將 而且是劉備的二弟。一旦關羽被殺可以想象劉備定然不會放過。那麼孫權為何還要這麼做呢?
其實在關羽被抓後,孫權也猶豫過。
《三國志》中有記載: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意思就是孫權曾想過將關羽收為己用,但群臣皆反對,想到曹操的前車之鑑,於是下令殺之。
孫權其實殺關羽看似有些衝動 但其實有它的必然性。
從形式上看關羽當時坐守荊州十餘年是蜀國最擅長水軍的將領,他有是蜀國第一猛將,一旦攻下樊城和襄陽必將成為東吳的噩夢。
而當時關羽在進攻襄樊的過程中,勢如破竹打的曹仁節節敗退。曹操也沒想到關羽這麼快就要拿下樊城,於是下令死守並派龐統和于禁前去救援曹仁。然而於禁根本不熟悉荊襄這一片的地形,將七路大軍駐紮到了低谷處。於是關羽引漢水一舉淹了于禁的七路大軍,更是生擒于禁、斬殺龐德,這一戰直接使關羽威震華夏。
眼看樊城已勢在必得了。但東吳不想蜀國因此做大。三國兩國聯盟一定是相對弱的兩個國家為了抗衡比較強的一方而形成的暫時聯合,一但蜀國壯大,孫劉聯盟也就失去意義了。
從東吳內部來看曾經最支援孫劉聯盟的魯肅已經不在了,而陸遜、呂蒙等人根本沒把這個聯盟放在心上,他們最想的就是建功立業,擴大東吳領土,如今機會就在眼前,他們絕對不會放過!而且荊州一直是東吳心中的一顆刺,赤壁之戰後本來東吳出兵最多,荊州應該屬於東吳,卻被諸葛亮設計拿了去。他們早就想搶回來了。
從孫權自身來看為了維持孫劉聯盟,孫權曾派人向關羽求親,想希望關羽將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然卻被關羽拒絕,放言“虎女焉能嫁犬子”,孫權可是東吳的首領,卻被關羽一個將軍嫌棄,可以想象該有多生氣。
故歸結以上原因,孫權殺關羽看似突然實則必然!
-
15 # 風雲文字
孫權殺關羽也是迫不得已!
首先,關羽當眾侮辱孫權,孫權向關羽求親,關羽曾言:虎女焉能嫁犬子!孫權也是一方霸主,還要統領江東,被人罵成狗,如不殺之,手下的人會心生不滿!抓獲關羽的時候也曾勸降,但關羽又罵孫權為紫髯小兒!更是激怒了整個江東。
其次,荊州九郡!荊州之爭,雖不是刀槍拼殺,卻間接的害死了東吳兩位大都督,周瑜和魯肅!東吳軍方對統領荊州的關羽可謂恨之入骨!關羽單刀赴會,更是藐視了江東軍方!孫權抓到關羽後不殺他,恐軍方不服,故而殺之。
再次,。劉備漢中之戰打敗曹操,關羽出兵樊城策應。打的曹操幾乎遷都。此時蜀國為最強,魏吳兩方是聯盟,聯合對抗蜀國。魏國於漢中牽制馬超魏延,於樊城牽制關羽,吳國襲擊荊州,得了土地。劉備定會反撲荊州,所以一方面是為了削弱蜀國力量,殺了關羽。也是為魏吳聯盟背鍋,畢竟得了荊州這塊肥肉,不揹負點責任的話,魏國肯定不幹。
-
16 # 蒼茫大地顧煒斌
孫權殺關羽並非義氣用事,孫權既拿下荊州、關羽不降,孫權必殺關羽,原因如下:
一、孫權既然派呂蒙白衣渡江,襲佔荊州,殺不殺關羽,劉備都會反擊。
孫權偷襲荊州,並非一時衝動。東吳的生存狀態得到根本改善,不然東吳地處長江下游,關羽洗腳、孫權喝洗腳水;關羽撒尿,孫權只有喝尿了。
荊州對劉備集團也極為重要。這是劉備、孔明在隆中定下的聯吳伐魏國策中,北伐的一個戰略支點。劉備、孔明當年君臣設定北伐出發點,一是荊州,二是祁山。荊州一失,上庸一失,劉備從荊州北伐已成南軻一夢。
二、關羽對劉備極為忠誠,他絕不會投降東吳。
關羽、張飛是劉備最早的虎將,關羽、張飛最早就是劉備的大警衛員,當年劉備曾同關羽、張飛同榻而眠。關羽在劉備徐州兵敗時,暫降曹操,曹操對他極為寵幸,奏請朝廷給他封侯拜將,但他一旦得知劉備在袁紹處,立刻千里來歸。關羽敗走麥城,被馬忠所執,孫權曾勸降,但關羽心如磐石,是劉備的鐵桿粉絲。孫權為籠絡關羽,曾想與關羽聯姻,但關羽為表對劉備忠誠,竟狂言:虎女怎能嫁犬子?
三、關羽雖因兵力不足、一時大意而兵敗荊州,但他確實是擅長陸戰、水戰,是東吳的勁敵。
關羽腹背受敵,在魏國徐晃、東吳呂蒙的雙雙夾擊下,才慘敗被執。但他和張飛一樣是萬人敵,他曾斬顏良、誅文丑,大敗曹操五子良將於禁……這次被孫權、呂蒙偷襲,他必想著復仇。如劉備進攻東吳,關羽復歸,關羽絕對是硬碴,劉備再用之如虎添翼,不如殺之以絕後患。
回覆列表
目光短淺的是劉備。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劉備關羽背信棄義,偷偷攻打益州,劉備負責打益州,關羽守住荊州不讓東吳過去益州。而去益州的必經之路就是東吳借給劉備的南郡,孫權大罵劉備是狡猾的敵人。
《三國志•魯肅傳》
先是,益州牧劉璋綱維頹弛,周瑜、甘寧並勸權取蜀,權以諮備,備內欲自規,仍偽報曰:「備與璋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原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後備西圖璋,留關羽守,權曰:「猾虜乃敢挾詐!」及羽與肅鄰界,數生狐疑,疆埸紛錯,肅常以歡好撫之。備既定益州,權求長沙、零、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眾進取。備聞,自還公安,遣羽爭三郡。
借荊州後孫權覺得周瑜和甘寧的計謀可以就派人,劉備知道了攔下來和孫權說,劉璋是我宗親兄弟,有什麼對不起你的我替他賠罪,你要打劉璋我就歸隱山林。
孫權真信劉備是宗親兄弟情深,劉璋也認為劉備也是兄弟情深,就招劉備入蜀。
劉備一入蜀就原形畢露,這邊打劉璋,那邊讓關羽防守東吳。
孫權氣的大罵劉備是狡猾的敵人竟然敢用奸計。
關羽魯肅都懷疑對方會打過來,雙方地盤也交錯在一起,經常發生小規模戰爭,魯肅知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道理,化解雙方矛盾,但要劉備定益州後,用長沙桂陽零陵三郡作為背信棄義的補償。
劉備打下益州就想賴賬,魯肅一怒之下讓孫權發兵攻打三郡,呂蒙立馬帶人攻打,並寫信給三郡太守,長沙桂陽兩郡鄙視劉備等人,表示歸附東吳服從安排。兩郡少數不服的人被呂蒙打下,在打零陵郡。而關羽帶著三萬人只能躲在公安縣不敢動彈。
劉備知道後立馬帶五萬人支援,讓關羽三萬去益陽,魯肅聽聞帶領一萬去益陽強制關羽,關羽期間不敢硬拼,想要偷襲魯肅,結果被甘寧一聲咳嗽嚇跑了。等劉備五萬來時,呂蒙已經打下零陵郡。
曹操突然竄出來拿下漢中,要攻打益州,劉備趕忙和孫權求和,雙方協議後劉備要再借零陵郡給他助守荊州。孫權也就同意了湘水為界,南郡零陵郡暫時借給劉備。
於是劉備出兵漢中,孫權出兵合肥,關羽藉機出兵襄樊。
孫權就提出和關羽聯姻,關羽大罵孫權。呂蒙聽說後,打什麼合肥,先弄死關羽再說,孫權一想好你去安排。
轉過頭孫權就把呂蒙計劃給了曹操,曹操得知後孫權想讓關羽出動全軍打襄樊,就把計劃書給了關羽,希望關羽撤軍。但關羽不理會曹操無奈只能派合肥張遼支援,孫權人在合肥,想打誰就打誰。
但水淹七軍之後,關羽缺糧了。關羽再次背盟偷襲孫權湘關糧草。孫權氣的放棄合肥攻打蜀賊,關羽連續兩次背盟孫權當然要殺掉他。這種不守信的人就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