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歷史的女人
-
2 # 星星月亮7
水產豐富只是自然條件好一點,宋江、方臘起義是因為官府腐敗、社會黑暗官逼民反。《水滸傳》一開始表高俅發跡,迫害王進,(以及後面迫害林沖)不就清楚表明亂自上做,逼迫英雄好漢上梁山嘛!
-
3 #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宋朝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是什麼樣的說到宋江起義,大多數人會聯想到古典小說名著《水滸傳》中水泊梁山起義的橋段,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究竟是不是這樣的呢?當然不是。
無可否認,施耐庵筆下一百零八條好漢聚義梁山泊的故事,乃是虛構而成,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發生在距今八百多年前的宋徽宗宣和元年,具體來說,是一些遭受官府重利盤剝、壓迫的漁民、農民組織起來的反抗運動。
在今天看來,真實的宋江起義,規模遠沒有《水滸傳》中描寫的那麼大,充其量也就是一群被迫落草的綠林好漢倚仗地形優勢,小打小鬧地開展一些游擊戰而已,至於小說中眾多身懷絕技的江湖豪傑,那更是藝術加工的結果。
據說,宋江起義的導火索主要是宋朝的財政出現困難,官府為解燃眉之急,宣佈將梁山水域全部收為公有,禁止平民百姓擅自打漁、採藕,違者將處重罰。
一些靠水吃水的漁民、農民就此斷了生計,於是揭竿而起,反抗官府的暴政,這便是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的由來。
相傳起義軍在宋江等主要領導的指揮下,憑藉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與官兵展開廝殺,對當時的朝廷一度形成了威懾。直到宣和三年,起義軍遭到朝廷正規部隊的鎮壓,損失慘重,而後,宋江不得不接受朝廷的招安,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才算落下帷幕。
由此可見,施耐庵的小說在人物塑造和劇情描述上雖有誇張的成分,然而有一點基本是尊重歷史事實的,即宋江起義,原本就是官逼民反的結果。
歷史之上宋江起義三十六人介紹
宋江起義三十六人講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好漢起義的故事,其中宋江三十六人的英雄事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宋江起義三十六人指的是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灼、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弘、石秀、徐寧、李應、花和尚魯智深、武松。
宋江起義三十六人各有各的本事和能力,他們滿腔熱血,希望憑藉好漢之力推翻腐敗無能的北宋朝廷。如今在梁山,鄆城一帶依然流傳著關於宋江起義三十六人的歌謠,其內容是“去時三十六,來時十八雙。若是少一人,誓死不還鄉”。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作者詳細地描寫了宋江起義的始末,其中梁山泊一百零八單將成為經典英雄範本。根據歷史考察,宋江起義發生在北宋徽宗年間,但不像《水滸傳》所描寫刻畫的那樣生動。
除了在《水滸傳》中可看見宋江起義三十六人的身影,在龔開所著《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一書中,明確提到了宋江三十六人名單。除此之外,在《宣和遺事》中也明確記載了宋江率領三十六將在張叔夜的招降下,平定方臘一事。宋江等人因平定方臘有功,朝廷給予宋江等人重賞。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在什麼時候起義
讀者透過施耐庵所寫的《水滸傳》瞭解了宋江起義的始末。但作者在描寫宋江起義時,並沒有明確寫出宋江起義時間,對於廣大水滸迷來說,這是一個遺憾。眾所周知,宋江起義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事件,《宋史》中對宋江起義也有明確記載。
為了確切知道宋江起義時間,還得從史實記載中瞭解。《宋史徽宗本紀》和《宋史張叔夜傳》中均涉及到宋江起義一事,比較遺憾的是正史中也沒有提到宋江起義時間。只知道宋江起義發生在北宋末年徽宗年間,具體時間並沒有提出。
為了查證宋江起義時間,還需要考察其它雜史。《大宋宣和遺事》講述的是宋元年間發生的事情,書中主要內容就是圍繞宋江起義一事說的。這本作品寫於宋元年間,很多學者認為施耐庵創作《水滸傳》時是以《大宋宣和遺事》為藍本的。
從《大宋宣和遺事》講述的故事來看,可以推測出宋江起義時間。書中寫到晁蓋、楊志等人上梁山泊時是1120年,五月份時宋江殺了閻婆惜,在官府追究下,宋江前去梁山泊投靠晁蓋。以此推測,宋江上梁山泊也是1120年六月份以後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宋江起義時間還有另一種說法。1114年到1119年這五年間,梁山泊被人霸佔進而引起梁山好漢的憤怒,宋江起義由此爆發。1119年,宋江三十六人在梁山泊起義,此後攻打河北,山東一帶。1121年時,宋江被張叔夜降服,宋江起義由此結束。
歷史上宋朝宋江起義的原因是什麼《水滸傳》中明確指出宋江起義原因是官逼民反。事實上,引發宋江起義原因有多點,階級矛盾日益加深,賦稅繁重等都是引發宋江起義爆發的導火索。宋徽宗年間,物品商稅增加,所增加的商稅全都平攤到普通百姓身上。
在封建統治者的日益剝削下,依靠土地為生的農民紛紛破產。面對繁重的賦稅高壓,百姓們無法承受,只好揭竿而起反抗北宋朝廷。除此之外,土地兼併嚴重也是導致宋江起義的原因之一。宋徽宗登基後,整日遊手好閒貪圖享樂,他最寵幸的六大奸臣,正是北宋朝廷一大毒瘤。
宋徽宗整日不理朝政,朝政大權全都被蔡京等人玩弄。北宋末年時,蔡京等人利用職位之便大量的兼併農民土地,迫使大量農民離開土地。以宋江為首的農民階級因受不了奸臣賊子的迫害,只好前往梁山落草為寇,面對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只好以起義方式宣洩心中的不滿。加上,朝廷黑暗權臣勾結,他們為了一己之私不惜陷害良民,比如武松和林沖。林沖原是禁軍教頭,只因妻子被權臣之後覬覦而遭到打擊報復。在沒有退路之下,林沖只好前去投奔梁山,成為起義成員之一。
眾所周知,《水滸傳》108位好漢是被逼上梁山的。宋江等人上梁山之後,朝廷和官府大力打擊梁山泊勢力,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在朝廷高壓打擊之下,宋江等人終於決定爆發起義。
北宋徽宗時期宋江起義影響都有哪些
發生在北宋年宣和年間的宋江起義,原本只是一場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卻因施耐庵的一部古典小說名著《水滸傳》而成為家喻戶曉的著名歷史事件。眾所周知,宋江起義最終在朝廷的鎮壓和起義軍內部的矛盾衝突中慘遭失敗,一干英雄豪傑也在歷史煙塵中逐漸模糊了背影,然而一場宋江起義影響極為深遠,即使在千百年後的今天看來,也依然充滿了值得玩味之處。
縱觀整部中國歷史,農民起義的主旋律,始終貫穿在三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例如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隋末的瓦崗寨起義,唐代的黃巢起義等,皆為歷史上轟轟烈烈的大規模農民起義。相比而言,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起義,無論是規模還是政治意義方面,都無法與前朝那些推動時代變革的農民起義相比,那宋江起義影響究竟何在呢?
首先,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發生農民起義最頻繁的年代。引發宋江起義的直接原因,是底層勞動人民對宋代腐朽的政經體系的一次反抗,這場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雖然並未改變北宋的整個國運,卻在一定意義上暴露了宋朝朽爛的朝政制度,從而加速了宋朝的滅亡,此為宋江起義影響之最。
其次,後人也透過對宋江起義失敗結果的總結得出了由封建官吏領導的農民起義存在其軟弱、意志不堅等特點的內因。起義軍領導人中,以宋江為代表的官吏原本並不屬於飽受壓迫的底層勞動人民,他所謂的“起義”,其實很大程度上只是逃避潦倒困頓的現實,等待東山再起時機的權宜之計,其本質還是站在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立場上的。
翻開歷史典籍,《宋史·徽宗紀》和《宋史·張叔夜傳》中均有關於宋江起義經過的點滴記載,其中,《宋史·徽宗紀》主要記錄了宋江起義的發生年月和起因,大致發生在宣和三年,水泊梁山之畔的一群漁民和農民為了反抗官府壟斷水泊資源,造成他們生計無法維持而揭竿起義,從而引發一場小規模農民起義的過程。而有關宋江起義的最終結果,則記載於《宋史·張叔夜傳》之上。
-
4 # 達瓦里希
水泊梁山湖泊眾多,水產豐富,這些經濟要素與宋江是否要造反,並沒有多大關係。因為經濟的問題,除了生產,還有分配,產出再豐富,如果分配不公,照樣會有人活不下去。
宋江等小說《水滸傳》中的108將主要是虛構的,但是不妨礙說明他們造反的原因。《水滸傳》裡幾乎對每一個人物是如何走上造反道路的都做了詳細的描寫。一路看過去,造反的原因幾乎都與水泊梁山物產是否豐富無關。舉個例子,第一大主角宋江,他本來幹個押司的小官生活也還不錯,利用職務便利結交了很多江湖中人,但是身上背上命案後,權衡利弊後,就不得不去落草梁山了。其它將領很多也都是因為在地方上出於各種背景殺了人,或犯了錯,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反正多數是混不下去了,只能找個法外之地棲身,梁山是不二之選。
108將造反的理由,幾乎可以看成是宋代社會治理失敗,社會矛盾集中呈現的結果。有學者評價,《水滸傳》的主題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那就是“亂自上來”,從朝廷中樞開始,在司法設計、司法救濟、軍事指揮、社會治理、財政失衡、賦稅過重等一系列的失誤與失序,造成了很多本來安分守己的社會精英不得不走向體制的對立面,有公務員、幹部、部隊武官、政法人員、大地主、知識分子、宗教界人士等等,你比如林沖,本來是部隊技術骨幹禁軍教頭,純粹是因為有官二代要奪他妻子而設計一步步害他,最終激情殺人,逼上梁山。在這個過程,只要有一絲司法救濟途徑,他都不上梁山。再有是與梁山作戰時戰敗被俘,人生留下黑歷史了,再加上梁山給了不錯的待遇,就留下了。還有就是孫二孃這種本來就有一些黑社會性質的小團伙,時遷這種小偷,送快遞的神行太保,基本都是邊緣人或淪為邊緣人的。這些人物有一些共同的特徵,看了他們造反的原因恨不起來,反而是同情他們,覺得他們內心深處是善良的。他們的口號是“替天行道”,潛臺詞就是天道不行,我等只好替天行道。
梁山起義發生時是宋徽宗主政,這位皇帝是藝術家治國,拼舉國之力滿足他的藝術愛好,國事大權輕委於政品低劣的大臣,造成社會矛盾加劇並激化,在一個極權社會,皇帝本人會決定一個王朝的氣質,亂源就是從他開始,一級級傳導到基層,權力階層的任性與貪婪放大了這種治理失敗,一個個失敗的治理將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擠到了體制的對立面。對於這些人,拖著混亂的朝政一味打擊他們,只會越打越把更多人擠到體制對立面,所以梁山越剿越多,但是隻要給他們一個體制化的救濟方式,比如招安,以宋江為首的一眾招安派就會馬上回歸體制。而李逵這樣的反招安派,其實梁山就是給予他們的最好的救濟方式,讓他們快活,可以設想,在一幫出身體制的人的領導下,梁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體制化,最終也會慢慢走到反招安派的反面,同化與分裂也不可避免。
-
5 # 科普集結號
這位朋友的問題問得非常好!我也曾經多次思考過這個問題,就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對之處請專家們指正。
如果看一下歷史,宋江36人起義是在北宋宣和年間,見《大宋宣和遺事》所載,正是道君皇帝徽宗當權時期,距離北宋亡國也就是十幾年。宋江和方臘起義,都是在北宋末期,要說他們起義的理由,並不是窮的吃不上飯,穿不起衣服,而是能吃上飯,但是吃的飯裡少了一些魚肉而已。還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江南百姓和北方草民被生辰綱和花石綱這些勞民傷財的弱智行為給折騰苦了。
在北宋滅亡之前,整個大宋帝國放在世界範圍內去看,生產力也是排名第一,響噹噹國力強盛的第一大國,聽說連汴梁城守城的官兵,其穿著打扮都比當時的歐洲帝王氣派,老百姓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現象存在,但不是主流。關鍵是,看著別人吃肉,我吃菜,我就不服;看著官員橫徵暴斂,我卻喝湯,我更不服。
這才是造成宋江和方臘起義的一個直接原因。
這個推測在新水滸傳裡面有一些旁證:石羯村七星聚義那個章節裡面,阮氏兄弟向吳學究就訴苦說,現在的十幾斤重的大魚基本上打不到了,一來是官府管得嚴,二來是梁山的強盜不讓打,小魚小蝦當然還是有的,但是大魚吃不上。既然吃的不好,那就要向官家討教一番。阮氏兄弟這才被吳用遊說一番上了賊船。
其實,北宋按照他的經濟實力,根本就不可能亡國,可惜徽宗實在是玩得過火,他的兒子欽宗更不成器,加上蔡京、王黼、高俅、童貫等人前赴後繼的瞎折騰,金兵兵臨城下之時,只有李綱一個人主戰,勤王的幾十萬部隊按兵不動,大好時機白白錯過,讓金人撿了一個大便宜,沒動真刀真槍,徽宗就被連騙帶擄,帶往北方,北宋亡國。
另外,北宋自從建國之初,一直到亡國之際,各類起義接連不斷,這是因為北宋承接了後周王朝的階級矛盾和土地兼併矛盾,並沒有從根本上進行緩和,而宋江起義,只不過是北宋年間200多次起義的一個慣性延續。還有一個問題,沒有仔細研究過,只是推測,那就是也許北宋王朝對起義者太過寬容,沒有嚴刑追究,這就使得造反和起義成本很低,起了很不好的示範作用。一有小不如意,就有人開始扯旗造反。
-
6 # ThomasJ
歷朝歷代,對於統治者來說,底層勞動人民任勞任怨,只要保證他們餓不死不把他們逼上絕路是不會起義的。為什麼起義呢,種個地吧收租太狠,交交租吃的也剩不了幾口,出去勞動吧剝削太大掙不到錢,找官府吧又不辦人事,不給老少爺們活路了,忍無可忍,沒辦法了,揭竿子幹唄。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得搞清水泊梁山的實際情況。
如題所疑,水泊梁山水產豐富,為什麼要起義。
第一水泊梁山的水產確實很豐富,但是這個資源是相對而言的。
比如前期就一個王倫帶著幾百個小嘍囉,那麼倒是可以自給自足。
但是隨著晁蓋等殺了王倫,重新領導了水泊梁山之後,梁山的對外態度是,不管哪路豪傑,來者不拒,如此一來,水泊梁山就人氣旺盛,此時,單靠水泊裡那點水產是無法滿足這麼多人的需求了。
另外,水泊梁山的吸引人之處在於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既然如此,就得不斷下山去搶劫官府。如此以來,成為地方政府的心腹之患,人家必然來討伐。所以說,起義是宋江等必走之路。
第二宋江本身就是一個政府的臨時工,對政府工作本身就有嚮往之心,以為做官可以光宗耀祖,當土匪終究不是他的人生理想,但是為了中和各位兄弟的內心訴求,他只能選擇起義,以引起朝廷的關注,然後才能實現他內心的招安大計。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事情的發展就是按照宋江內心的理想在推進的。所以很多小夥伴說梁山好漢那麼牛,宋江怎麼不打到開封自己做皇帝呢?這一方面是宋江沒有這樣的野心,另外一方面朝廷不是吃乾飯的,不要以為打敗了幾支地方政府的小官軍就覺得天下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