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江平

    榆黃蘑有很多的栽培方法

    室內菌磚栽培,對於它來說,工藝十分的簡單,很容易操作,汙染是不容易的,一般的農民都可以種植,不受限制條件的,更適合在家中庭院種植的,可以增加收入,那麼榆黃蘑要怎麼種植才好呢?一起跟著小編學習下吧。

    榆黃蘑種植技術

    1、季節安排金頂菇屬於中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範圍7-32℃均可,以22-26℃最適,但不耐高溫,40℃以上迅速死亡。子實體形成與生長14-28℃均可,以20-24℃最適。根據菌性特徵,栽培季節以春秋兩季自然氣溫較適宜。春播3月接種,4-5月長菇收成;秋播9月接種,l0一11月長菇收成。

    2、原料處理選擇無黴爛棉籽殼或雜木屑為原料,拌以1.5%的生石灰調成石灰永;另加入3000倍的辛硫磷藥物。培養料含水量掌握60%-70%,攪拌勻,整堆發酵3-5天,料溫達到60-70℃,pH值7一7.5即可。

    3、裝料接種,袋栽:選用(20-22釐米)×55釐米的聚乙稀塑膠袋裝培養料,採取兩頭接種,並在中間按等距離撒播2層菌種,然後針刺通氣孔。每袋裝乾料1公斤,溼重2.3公斤,每瓶750克的菌種可接種4袋。

    榆黃蘑高效栽培方法

    1、裝袋接種,攤開料堆,調培養料pH為7~8,即可裝袋接種,方法與平菇等相同。發菌管理,發菌場所溫度不要超過25℃,空氣相對溼度以60%~70%為好,同時要注意遮光及通風換氣。棚溫要控制在28℃以下,超過28℃要注意散堆降溫或通風降溫。

    2、發菌一週後,檢查菌絲萌發情況。若發現菌絲不萌發應補種;若發現少量雜菌感染,應加強發菌室通風降溫,控制或抑制雜菌發展。若溫度過低,還需保溫、升溫,保證菌絲正常生長髮育。一般25~30天菌絲即可長滿全袋。

    3、出菇管理 菌絲長滿袋後,再維持3~7天,即可進行出菇管理。生產中多采用菌牆出菇管理,菌牆的碼垛方法與平菇相同。菌牆築好後牆頂灌水,菇房(棚)溫度保持在15~20℃,空氣溼度85%~95%。

    榆黃蘑栽培要求

    1、榆黃蘑生長力強、出菇快、生長期短、產量高,既可段木栽培,也可袋料栽培,菌絲生活力強,可在榆樹、楊樹、樺樹、椴樹、水曲柳、槐樹等闊葉樹鋸屑培養基上生長髮育,也可在紅松、沙松、魚鱗松、杉、柏等鋸屑培養基上生長髮育,不過產量很低。

    2、還可在棉籽殼、廢棉、玉米芯、花生殼、豆殼、麥秸、稻草、茶渣以及栽過草菇和蘑菇的廢培養料上生長髮育。其中,以棉籽殼、廢棉和玉米芯栽培榆黃蘑的產量較高。

    3、菌絲生長髮育溫度範圍為7~32℃,最適生長溫度為23~27℃,45℃以上經2小時菌絲即死亡,但能忍耐零下38℃低溫。子實體形成溫度為10~28℃,最適生長溫度為15~25℃。pH5~7都能生長,以pH5~6.5最適宜。

    榆黃蘑的生長特徵

    榆黃蘑子實體多叢生或簇生,呈金黃色。菌蓋喇叭狀,光滑,寬2~10釐米,肉質,邊緣內卷,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延生,稍密,不等長。菌柄白色至淡黃色,偏生,長2~12釐米,粗0.5~1.5釐米,有細毛;多數子實體合生在一起,榆黃蘑色澤金黃,豔麗美觀,惹人喜愛,外觀恰似一朵美麗的鮮花。

    所以說,在它成長中,一定要有新鮮的空氣還要有一定的光,但要控制溫度和溼度,創造乾爽的條件,科學的管理,會是個不錯的收益。

  • 2 # 指尖東子

    榆黃蘑是近幾年來栽培成功的菇種,栽培地域越來越廣,栽培方法也日趨完善。主要的栽培方法有瓶栽、床栽、袋栽、地栽、塊栽、陽畦栽培、木段栽培等多種。按栽培地點可分為室內栽培和室外栽培。按培養料處理的方式可分為熟料栽培、生料栽培和發酵料栽培。用於栽培榆黃蘑的培養料的種類很多,如木屑、麥秸、稻草、黃豆秸、羊草、葵花籽皮、玉米秸、玉米芯、棉籽皮、甜菜楂等等。

    在栽培過程中,必須禁用黴爛變質的培養料,以防雜菌汙染。據試驗,榆黃蘑不僅能在榆木木屑上生長,而且能在柞木、楊木、樺木、水曲柳、椴木等多種闊葉樹木屑上生長。就其產量而言,相差不多,就是用同一種闊葉樹的木屑培養榆黃蘑時,每一批的產量也都不穩定。據試驗,用針葉樹木屑栽培輸黃薄,不僅菌絲能良好地生長,並且能出菇。但產量較闊葉樹木屑栽培的低些。經過品嚐,蘑菇的鮮昧俱在。

    瓶栽法

    本法是栽培榆黃蘑較早使用的方法。一般多用舊玻璃罐頭瓶栽培,但瓶子易碎,破損率高。最理想的是用聚丙烯塑膠瓶,既可高溫滅菌,又不易碎,且無毒。

    1、培養料的配製

    製法:將豆餅粉用水浸泡4-12小時,拌入木屑、麥麩混合物中,再把糖和石膏粉加水攪拌,拌入培養料中,使各種成分混合均勻。用手緊握培養料時,指縫有水滲出,但不滴下為宜。製法:將木屑、豆秸粉、麩子混合,再把糖和石膏粉加水攪拌,拌入料中,調節溼度達到要求為止。

    2、裝瓶、滅菌、接種方法同木屑原種的製作方法。

    3、養菌階段的管理將接完種的菌瓶放在培養架上,一層架可以放兩層菌瓶。

    養菌階段應該注意如下事項:

    (1)養菌室要經過燻蒸消毒後再使用,方法與接種室消毒法相同。

    (2)室溫要保持在23-27℃,這是菌絲生長的重要條件。溫度低了菌絲生長慢,有時菌絲沒長到瓶底,上層菌絲已達到結菇階段,影響產量。溫度偏高時,菌絲長得快,但不壯,易衰老。

    (3)菌瓶蓋是聚丙烯膜的,因其保溼力較好,養菌室空氣相對溼度可以不加調整,菌瓶內水分不會大量喪失,培養料不會變幹,菌絲可以正常生長。如果菌瓶是牛皮紙蓋,瓶內培養料中的水分容易蒸發變幹,影響菌絲的生長,故應及時增加養菌室的空氣相對溼度,大約應保持在75%左右。

    (4)菌瓶蓋不能用聚氯乙烯薄膜,因為這種薄膜經高壓滅菌後會釋放出有毒物質,影響正常出菇,會使長出的菇座變成灰色(正常菇座初為白色,後變黃色),重者可使菇體消亡。

    (5)養菌7天左右要進行一次檢查,被汙染的培養料可以不從瓶內挖出扔掉,直接進行滅菌,重新接種,這樣處理後菇體正常,產量也不低。

    4、出菇階段的管理菌絲長滿菌瓶後,由營養生長轉為生殖生長。此時應將菌瓶及時搬到出菇室,去掉瓶蓋,進行出菇管理。特別是用塑膠膜作蓋的菌瓶,應及時搬入出菇室進行出菇管理,否則,在瓶內長出的菇座,由於氧氣少生長不壯,甚至消亡。用牛皮紙作蓋的菌瓶,雖然牛皮紙透氣性好,瓶內長出的菇座健壯。

    但形成仔菇後,需氧量增大,瓶內氧氣滿足不了需要,仔菇長勢弱,甚至消亡。據試驗,長滿菌絲的菌瓶,搬入出菇室後,第三天就有15%左右開始出菇(長出菇座),第四至五天出菇瓶數最多。

    出菇階段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幾項工作:

    (1)出菇室經燻蒸消毒,並且放淨藥味後再用。

    (2)榆黃蘑的出茹時期所需的溫度低於養菌階段,應控制在17-23℃。溫度低了菇體分化和發育緩慢,低於11℃時,菌絲不能分化也不形成菇體;溫度高於23℃時,菇體形成迅速,但菌蓋薄,質量差,產量下降。

    (3)出菇室的空氣相對溼度應控制在85%-95%。特別是菇體快速發育階段需要更高的溼度,除了地面酒水外,最好用噴霧方法調整空氣溼度,但應注意不能將水直接噴在仔菇上,年以免引起消亡。

    (4)要及時通風換氣,以滿足菇體對氧氣的需要。

    榆黃蘑沒有葉綠素,不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光合作用,而只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特別是菇體發育的旺期,呼吸作用旺盛,出菇室會積聚較多的二氧化碳,氧氣缺乏,如不及時排除二氧化碳,增加氧氣,就會由於缺氧而減弱呼吸作用,使菇體的發育受到抑制,影響產量和質量。在溫暖季節裡,可利用開窗、開門或開天窗、地窗的辦法通風換氣。在寒冷季節中,則應利用換風扇向室外排氣,注意不能讓冷空氣直接吹到茹體上。

    袋栽法

    用寬12-17釐米、長30-40釐米的聚丙烯塑膠袋代替玻璃瓶栽培榆黃蘑,已獲成功。培養料與瓶栽法相同。裝料後,在袋口上套一頸圈,將超出頸圈的塑膠薄膜翻向徑口外面,綁在頸圈上,形成瓶口狀,塞上棉塞或綁上聚丙烯膜蓋。在1.5公斤/釐米壓力下滅菌,滅菌的時間應根據裝料的多少來確定,每袋裝乾料0.5公斤時,滅菌1.5小時,裝料0.75公斤時,需滅菌2小時。待料溫降至30℃時接種。養菌管理同瓶栽法。養菌25-35天,長滿菌絲,轉入出菇室,撕開塑膠袋,進行出菇管理。

    地栽法

    地栽是近幾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栽培方法。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失敗,主要原因是雜菌汙染很厲害,除一般黴菌外,酵母菌為害也很嚴重。所以防止雜菌汙染是地栽成敗的關鍵。凡適於瓶栽的培養料及其配方都可用來進行地栽,由於各地培養料的種類不同,應就地取材。

    1、熟料地栽

    (1)時間一般應在春季低溫季節進行。在黑龍江省以4月上旬為宜,至4月末5月初結束,此時氣溫低,雜菌少,易於防止汙染。

    (2)菇床的準備床寬0.6-0.8米,床間步道寬0.5米。用木板作框(每用一次都用0.1%的高錳酸鉀或新潔爾滅消毒),將床面整平,如果土壤於燥要澆底水。床面撒石灰或噴石灰水進行土壤消毒。

    (3)培養料滅菌利用土蒸鍋滅菌,鍋底鋪上由鐵筋、細鐵絲網製成的簾子,網眼大小以不漏料為限,堅持見氣撒料的原則,以利上氣均勻,滅菌徹底。撒完料後,再蒸1.5-2小時。利用臥式高壓滅菌器滅菌時,可用面袋裝料,在1.5公斤/釐米壓力下滅菌3小時。

    (4)壓床接種 將培養料趁熱鋪於床面,厚度10釐米左右,攤平後立即覆蓋塑膠膜(事先用0.1%高錳酸鉀消毒),讓培養料自然冷卻,幹萬不能人為攪拌冷卻,以防混入雜菌。當料溫降至30℃左右時開始接種。邊掀膜,邊用已消毒的木釘板壓料扎孔,孔距10釐米左右,隨即撒菌種,覆以消過毒的塑膠膜,儘量縮短暴露時間。

    木屑菌種不宜過散成粉狀,應成小塊,儘量接進料孔中。另外,料面上還應均勻撒佈一層菌種。最後,在步道上挖土,蓋在塑膠膜上,土厚開始時為3釐米左右,以後隨溫度的升高,相繼加厚土層,使料溫不高於28℃。菌種的用量一般為乾料重的15-20%。

    (5)管理在養菌階段,每天要觀測料溫的變化。7天后,要經常檢查菌絲“吃料”的厚度和有無汙染的發生。如在局部發生了雜菌,應及時挖掉汙染部分,然後再向挖痕噴少量10%石灰水,再覆以菌種,或撒少量石灰,防止汙染擴大。隨著氣溫的升高,要及時搭好蔭棚。蔭棚有單床式和聯床式兩種,單床式較矮,一般離床面30釐米左右,聯床式的高度以便於人在棚內活動為宜,一般距床面高約1.6米。

    經1個多月的養菌,菌絲就可長滿培養料。當菌絲長好後,掀去薄膜,加強水分管理就可以出菇。乾燥地區,掀去薄膜後,可在料面上覆0.5-1釐米厚的細土或木屑,保持溼潤。棚下的空氣相對溼度應保持在85-95%,培養料的含水率應保持到70-80%,經15天左右即出現菇蕾。菇蕾長5-7天就可以採收,採收時採大留小。

    第一茬菇採收後,把床面菇根清除乾淨,以防腐爛引起病蟲害。菌床繼續加強管理,經10多天,又可陸續出菇,一般可採4-5茬菇。

    地栽蘑菇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地栽必須在春季低溫時期進行,此期雜菌少;

    第二,培養料要蒸勻蒸透,滅菌徹底;

    第三,儘量使蒸好的培養料減少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以減少雜菌侵入的機會。

    第四,適當加大播種量,造成榆黃蘑菌絲生長的優勢,抑制雜菌的侵染與蔓延;

    第五,作好所用器具、材料的消毒工作;

    第六,堅持低溫養菌的原則,開始時料溫一般為18-20℃,菌絲“吃料”達料厚一半以後,料溫可升到23-27℃。

    2、發酵料地栽

    (1)堆積發酵室外堆積,可以在栽培地的附近選擇地勢稍高而平坦、不積水、光照充足的清潔地段。也可以在室內堆積發酵。堆料時,一層木屑,一層玉米芯粉(或豆秸粉),一層麥麩,一層石灰,重複以上順序分層鋪料,直至把料全部鋪完。翻拌兩次,使料混合均勻。將乙基託布津和過磷酸鈣加水攪拌成混濁液,均勻灑入料中,翻拌均勻,使含水量達60-65%。

    把料堆成長型,堆高1-1.3米,堆寬1.5米左右,用塑膠薄膜覆蓋,保溫保溼,溫暖季節可用草袋片覆蓋,以利通氣。室內發酵,由於保溫保溼條件好,也可以覆蓋。當料堆40釐米深處溫度達55℃以上時,持續48小時後進行翻堆,將最上層的翻到新堆的最下層去,最下層的翻到新堆的最上層來。

    當新堆40釐米深處溫度再一次上升到55℃以上,持續24-48小時後,再行翻堆,方法同前。經3-4次翻堆後,料近中性,不帶酸味,變為深褐色,便可散堆降溫24小時,用來進行栽培榆黃蘑。在一般情況下,發酵期為12-20天。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翻堆時,要各加入配方中氮素肥料的一半,增加氨源,以促進微生物旺盛活動。

    料堆的溫度變化,一般上層為60℃,中層55℃,下層45℃左右,也就是上層溫度高,下層溫度低,故需翻堆,使發酵程度一致。在發酵過程中,pH值有明顯的變化。開始時,pH值為8-9;料溫達30-40℃時,急劇下降至4-5,此時由於微生物的活動產生大量的酸,料堆有明顯的刺激性酸味;溫度達50℃時、pH值升為 5-6;料溫60℃時,pH值為7左右。

    (2)栽培方法與熟料地栽相同。

    總結:想要提高榆黃蘑的整體產量,栽培的方法很重要,根據榆黃蘑的要求來決定選擇何種方法來進行栽培。只有在栽培前掌握其栽培技巧,對榆黃蘑的生長習性進行了解並掌握異常生長情況解決方法,才能有助於榆黃蘑的產量。

  • 3 # 菇小農

    我生活在東北,我們當地生產榆黃蘑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第1種屬於生料栽培,用秸稈粉碎後,多菌靈殺菌。然後然後裝到一個容器裡,裝一層秸稈兒料。接一層菌種。一般會用100㎏的油桶,當模具。然後用薄膜包裹,放在適應的環境發酵。待菌絲髮滿後,增加溼度出菇。第2種方法,是熟料栽培。原材料採用鋸末。一般裝成高27公分,直徑10公分的菌袋,然後透過長壓或高壓滅菌後。冷卻接種。等菌絲長滿後。放到大棚裡合適的環境出開始出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棕熊和北極熊誰是終極猛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