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Uncle偏頭痛
-
2 # 微風入夢
第一個問題
宋襄公入選春秋五霸,還得從他的主要事蹟說起。
一、讓國於兄
公元前652年,宋襄公茲甫的父親宋桓公病危,嫡長子茲甫為繼位之人,但是茲甫在父親面前懇求,把太子之位讓給兄長目夷,目夷年齡比自己大,而且忠義仁義,應當國君。
可目夷聽到後,堅決不肯接受太子之位。他認為能夠將國家讓出來,是最大的仁,自己再仁義也趕不上弟弟;況且自己為庶出,立為太子也不符合制度。目夷為了躲避弟弟讓賢,還逃走到了衛國。
就這樣茲甫的太子之位沒有讓出去,公元前651年,宋桓公去世,太子茲甫即為,為宋襄公,封兄長目夷為相,主管大權,輔佐自己處理朝政。
二、以卵擊石
公元前643年,春秋霸主齊桓公去世。齊桓公生前擔心自己死後六個兒子為爭奪王位而自相殘殺,便將繼承人公子昭託付給宋襄公,希望他能在危急時刻主持公道。
齊桓公去世後,果真發生了“易牙之亂”,易牙、豎刁、開方三個公子聯手廢掉了公子昭,另立公子無虧為國君,公子昭只好逃往齊國。
講情重義的宋襄公接受過齊桓公的重託,決定用開戰的方式替公子昭討回王位。但齊國稱霸多年,實力強大;而宋國弱小,討伐齊國無異於以卵擊石。宋襄公冒著風險,聯合幾個小國,開始準備討伐齊國。
當時各諸侯國尚還尊周禮,人們都認同宋襄公這麼做,敬佩他捨身匡扶正義。齊國的貴族也懼怕這一點,所以還沒等開戰就殺掉了公子無虧和豎刁,趕走了易牙,公子昭回國當上了國君,也就是齊孝公。
三、泓水之戰
宋襄公尊周禮,他組織各國會盟,以恢復周室大統,但楚成王撕毀約定想借機稱霸,還設兵擒獲宋襄公,後經齊國調解,才放回宋襄公。
為了懲惡揚善,宋襄公與楚國大戰於泓水。大司馬公孫固獻計說等楚國渡河時,我們乘機衝殺,一定會大獲全勝。但宋襄公說,這樣不厚道,不仁義。楚國渡河之後,開始亂哄哄地列陣,公孫固又說我們進攻的好機會來了。宋襄公回答說,仁義之師不會做這種事。
結果楚國軍佇列好陣,衝殺過來,宋國軍隊實力不濟,一敗塗地。宋襄公大腿中了毒箭,後來箭瘡發作離開人世。
有人說宋襄公太過迂腐,但我認為他是守規矩的模範。無論是從前的戰爭,還是如今的社會,我們都需遵守規矩,守住道德底線。
那些耍陰謀、爾虞我詐的個體也要為之付出慘重代價。最愛耍陰謀的日本軍國主義就曾不宣而戰,對蘇聯、美國、中國進行偷襲,雖然在二戰初期取得的所謂的“勝利”,但最終還是罄竹難書、聲名狼藉。
所以我認為宋襄公能列為春秋五霸之一,是因為他守仁義、重承諾、能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第二個問題鄭莊公無法列入春秋五霸,我認為有兩點原因。
一、對君王不敬
鄭武王和鄭莊公都是周平王的卿士,周平王分權給虢公,以壓制鄭莊公的勢力。鄭莊公因此怨恨周平王,為了安撫鄭莊公,周平王將自己的兒子狐派到鄭國當人質,鄭莊公也將兒子忽派到周王室做人質。周王室為天子,鄭國為諸侯,諸侯要求天子派人質以證明互相信任,在當時是說不過去的。周桓王沒上任時就對鄭莊公不滿。他的叔叔狐曾被迫在鄭國做人質時英年早逝,加之周桓王對鄭莊公的勢力十分忌憚,所以周桓王上任後削弱鄭莊公的勢力,不讓他參與朝政。鄭莊公也不是好欺負的,他決定不去朝覲,也不向天子繳納貢品。周桓王對此非常不滿,出兵討伐鄭國,不料被鄭國將領祝聃用箭射傷。自此以後,周王室在諸侯中喪失了威嚴,逐步淪為傀儡。不管是周鄭交質,還是箭射周王,鄭莊公都違背了古人愛國護主的觀念,影響力後人對他的評價。
二、鄭國國力羸弱
當時周王室勢力強盛,鄭莊公的霸業其實是基於各諸侯國服從於周王室的基礎上的。鄭國本身並沒有多少實力,再加上鄭國曆來都是稱霸者的必爭之地,晉國、楚國、秦國都打過鄭國的主意,在這些大國的打擊下,鄭國國力越來越弱。
-
3 # 小僧讀史
所謂春秋五霸,在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中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流傳最廣。
之所以宋襄公被司馬遷列為春秋五霸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宋襄公的仁義之舉,他不僅要將王位讓給庶長子目夷,還在對外的外交、軍事上也採取仁義的手段,這是司馬遷佩服他的原因之一。泓水大戰,宋襄公遵守仁義的原則,緊守軍禮,奉行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的原則。在交戰的時候,宋襄公堅持讓楚國先排兵佈陣以後,自己才出兵迎戰,結果可想而知,楚國打敗了宋國,宋襄公就成為了楚國的俘虜。最後還是在魯國的調解下,放回了宋襄公,宋襄公的這次行為顯得很窩囊,也給天下人留下了笑柄。但是,宋襄公的失敗,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標誌著從春秋時代開始,貴族戰爭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2.他幫助平定了齊國的內亂。齊桓公晚年,奸臣作亂,諸公子爭位,一個好好的齊國就被王位爭奪搞得亂七八糟,在這些皇子當中,公子昭是齊桓公託付給宋襄公的,宋襄公欣然接受囑託,並在齊國內亂之後,幫助齊國公子昭號令諸侯國,將公子昭送回齊國即位。雖說這件事並沒有得到太多諸侯國的響應,卻成功地增強了宋國的國際影響力。有了國際威望加上本來還算有點實力的宋國,宋襄公企圖爭霸諸侯,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3.宋襄公“蠢豬式的仁義”算是“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的罕見現象,非常符合唯道德論的豎儒們的胃口。《史記》作者司馬遷就是一個重視個人道德勝過天下福祉的人,自然要高抬宋襄公。
補充擴充套件:
宋襄公在歷史上所遭受的評價呈現出兩極分化。有的人對他評價很高,也有人說他虛偽、假道學。宋襄公不算聰明也不算愚蠢,就是一個守舊的人,喜歡按照規矩來做事,所謂的仁義,其實將宋國推進了一個難以自拔的火坑。
鄭莊公沒有入選五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冒失突破底線;沒有戰略眼光
讀過歷史都明白,中國正統的歷史上所有政權要想奪得天下,就必須要有他的合法性,正當性。這個合法性就是一個底線,而春秋時期的“底線”就是 已經淪落為二流諸侯國的周天子,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也是底線。誰能把控住底線,誰將代表的是正義的一方;誰要是越過這個底線,那個大諸侯國完全有理由討伐你。鄭國作為春秋初期第一個崛起的諸侯國,當實力膨脹到了極點,無端強取他國土地,仗著實力干涉別國內政,更是不把周天子這個所謂的“王”放在眼裡,搶割人家周王室的麥子,又去和人家強行交換人質。發生了“周鄭交質”事件,也正是這一事件讓鄭莊公永遠失去奪得“霸主”的地位.
2.對君主不敬,不合禮數。
無論是周鄭交質還是箭射周王,都是非常出格的事,在講求“忠君愛國”的古人眼裡,在他的認知裡,只要軍事手腕夠硬,經濟國力夠強,就可以藐視一切,損害“天下共主”這面旗幟的利益,跨線越界,是一種徹底的霸權主義行為。作為一個政權掌控者,沒有戰略眼光,是大逆不道的,影響了後世對他的評價。
3.地域限制,沒有發展空間
看一下春秋初期的地圖,我們可以發現,鄭國建國是正是處於周幽王亂政的時代,為了不延禍後代子孫,把自己的國家選在大國環伺的安全地帶,東臨魯國,宋國,西北是周王室,衛國,晉國,西南接壤陳國,蔡國,楚國,許國。這些國家都是當時的名噪一時的大諸侯國,鄭桓公建立鄭國時土地並不大,而選在此地也是為了族人的安全考慮。
但是也正是這樣的想法限制了鄭國後來的發展,鄭國傳到第三代鄭莊公手裡時,已經是各大諸侯國開始互相征伐稱霸了,要想稱霸那就得兼併土地,霸佔別國,此時的鄭國就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四周大國林立,鄭國還是處於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土地倒是肥沃,但也是各諸侯國眼中的美味,都想吞而食之。
4.鄭國國力不濟。
鄭莊公的霸業,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諸侯們服從周王的命令,認同周王室的權威,鄭莊公才有發揮的舞臺,一旦這個前提消失,以鄭國的國力,是沒有什麼發展潛力的。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後來楚晉爭霸,鄭國都是必爭之地,鄭國為了求生存,時而附楚,時而附晉,根本沒有一點尊嚴。而反觀其他的春秋霸主們,他們的霸業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本國國力強盛的基礎之上的,也許這一點,正是鄭莊公無法躋身於春秋五霸的根本原因。
-
4 # 零度Military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宋襄公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是司馬遷給他選進去的,宋襄公只是個好名無實的君王。先說說宋襄公的好名謙讓王位宋襄公的父親是宋桓公,宋襄公是宋桓公的正室夫人所生,所以是嫡子。他還有個哥哥,叫目夷,是庶出的,根據古代的禮制,嫡子是優先繼承的,其次才論長幼。但是宋襄公在父親病重時,要求讓位給各個目夷。沒想到目夷也是個實在人,為了逃避弟弟的讓賢,躲到衛國去了。最後宋襄公自己就繼位了。照顧齊國太子宋襄公繼位後,就把哥哥召回來,讓他做國相,主管軍政大權。國家在目夷的治理下發展不錯。但是宋襄公這時候又去參加齊桓公的葵丘會盟了,還答應齊桓公一定會照顧好齊國的太子昭。
後來在前643年,太子昭還真就派人來求救,原來齊桓公病重,齊國王子們在爭奪王位,太子昭逃到宋國,宋襄公認為他答應過齊桓公,不顧宋國的弱小,號召諸侯幫助太子昭,那些大國基本上不理會宋國,只有衛國、曹國、邾國三個小國派了一些人馬來,宋襄公就領著這些人把太子昭送到齊國。沒想到還真讓宋襄公把事情辦成了,太子昭成了齊孝公。原來齊國的貴族不清楚宋襄公有多少人馬,因為害怕就把其他的王子或殺或趕走,在臨淄迎接了太子昭。這件事讓宋襄公有了點名氣,讓他得意洋洋了。再說說宋襄公的無實圖謀霸主齊桓公死後,諸侯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有了名氣,就想要會和諸侯,自己當霸主。
第二個問題:
鄭莊公,有春秋“小霸王”的美稱,之所以沒有名列五霸,簡單說一下有幾個原因。
1、鄭國是一個小國,這個小說的是國土面積、國力,即便是鄭莊公最強盛的時期,都遠遜於齊國,甚至不如衛國、魯國。雖然他因為是姬氏宗親,爵位很高。
2、鄭國對外軍事作戰,主要的戰果包括伐宋,和與周的周鄭交質以及繻葛之戰,還把周天子給射傷了,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啊!按照儒家的倫理,就應該被口誅筆伐,罵死!
3、沒有任何一個諸侯國,對鄭國表示過服從,承認其為霸主。而反觀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甚至是宋襄公、秦穆公,每一家稱霸的時候,哪家屁股後面不跟著幾個、甚至是幾十個諸侯國小弟,屁顛屁顛喊“大哥”!
4、沒有儀式確認,就像領導人就職典禮一樣,作為霸主,要有一個就職儀式,要許多小弟來捧場,要昭告天下。跟領了結婚證,要擺婚宴一個道理。鄭莊公也木有。
總結一下,春秋霸主具備如下條件,缺一不可:
1、自己有稱霸的實力
2、有其它國家公開承認你的霸主地位
3、有霸主的就職典禮儀式
所以,鄭莊公三樣一樣不沾,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霸主。
最後就是五霸的史書記載:
網上盛傳“春秋五霸”共有2種說法,其實不對,從古至今,關於“五霸”至少出現過8種說法,此外還有一些說法是將夏商時代的一些驍將也算進來,那些已經超出了春秋時代的範圍。 這8種說法如下: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隱》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白虎通·號篇》
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吳王夫差——《漢書注·諸侯王表》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辭通》
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鮚崎亭集外編》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回覆列表
司馬遷尊儒,講仁義。宋襄公幹的事兒都不怎麼樣,但天天講仁義之禮,宋楚之戰把這種仁義精神發揮到了極致,在當時霸道橫行我的春秋亂世他頗有點堂吉訶德的意思,於是就放進去了。
鄭莊公,有春秋“小霸王”的美稱,之所以沒有名列五霸,簡單說一下有幾個原因。
1、鄭國是一個小國,這個小說的是國土面積、國力,即便是鄭莊公最強盛的時期,都遠遜於齊國,甚至不如衛國、魯國。雖然他因為是姬氏宗親,爵位很高。
2、鄭國對外軍事作戰,主要的戰果包括伐宋,和與周的周鄭交質以及繻葛之戰,還把周天子給射傷了,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啊!按照儒家的倫理,就應該被口誅筆伐,罵死!
3、沒有任何一個諸侯國,對鄭國表示過服從,承認其為霸主。而反觀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甚至是宋襄公、秦穆公,每一家稱霸的時候,哪家屁股後面不跟著幾個、甚至是幾十個諸侯國小弟,屁顛屁顛喊“大哥”!
4、沒有儀式確認,就像領導人就職典禮一樣,作為霸主,要有一個就職儀式,要許多小弟來捧場,要昭告天下。跟領了結婚證,要擺婚宴一個道理。鄭莊公也木有。
總結一下,春秋霸主具備如下條件,缺一不可:
1、自己有稱霸的實力
2、有其它國家公開承認你的霸主地位
3、有霸主的就職典禮儀式
所以,鄭莊公三樣一樣不沾,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