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S影片
-
2 # 華夏圖騰
戰爭從來都是以地面戰場血與火的殘酷較量來決定勝負,而至於制空權的實際意義則與地面戰局的走勢密切相關。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美英盟軍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聯合發起了大規模的‘’霸王行動‘’,從而把法國的加萊、奧馬哈、諾曼底海灘變成了德軍後方的前線戰場;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二日(蘇德戰爭爆發三週年),蘇軍又以摧枯拉朽、風捲殘雲的態勢,發起了旨在收復白俄羅斯的‘’巴格拉季昂‘’戰役行動:戰役中德軍損失了二十八個主力步兵師;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七日,美英盟軍的五千五百多架運輸機、以及兩千五百九十六架滑翔機在八千多架戰鬥機及轟炸機保護下,在荷蘭和比利時成功地空降了三萬五千餘人,以及五百六十八門火炮,一千九百二十七輛坦克裝甲戰車,以及五千二百三十噸藥品、食品及彈藥等物資,發起了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空降作戰行動:‘’市場花園‘’戰役行動。西線戰局的態勢使希特勒方寸大亂,從而不得不收縮東線戰場的兵力,把二十個主力步兵師調往西線戰場增援西線德軍。當時德軍不僅面臨東西兩線作戰,而且美英蘇的重型轟炸機也開始對德國實施大規模空襲:輪番對柏林、漢堡、德累斯頓、魯爾工業區等重要城市實施地毯式飽和轟炸。所以基於上述原因,即便當時德軍擁有制空權,且飛機量產超過兩萬架也救不了江河日下、氣息奄奄的第三帝國。
-
3 # 五星紅旗蕩倭平夷
謝邀,首先糾正一下,德軍44年的飛機產量不是20000而是接近40000。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從戰鬥力的角度入手。戰鬥力基本要素有三點:人、武器、人與武器的結合,制空權則遠遠不止牽涉到這三點,即便是過於複雜的其他因素不作深究,到了1944年,德國空軍在戰鬥力的三個基本要素上已經不具備致勝能力了。德軍主力戰機為BF-109和FW-190及其改型(由於Me-262產量不高,不列為主力)
,美軍主力戰機是P-51和P-47及其改型
,英軍主力戰機是“噴火”及其改型(“暴風”和“流星”也不是主力)
,蘇軍主力戰機是拉-7及其改型
。雖然在二戰初期,德國航空工業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但到1944年,盟軍的航空工業水平已經追上了差距,有些機型在資料上看,已經實現了反超,但總體上講,處於同一檔次。下面我們再對比一下1944年飛機產量
: 美國96318, 蘇聯40300, 英國26461, 德國39807, 日本28180(列出日本為了平衡資料,未列出義大利是因為1943年,義大利已退出二戰)。盟軍總數超過160000架,軸心國總數不足70000架。再對比一下飛行員,1944年,美軍飛行員平均訓練時間超過400小時,英軍飛行員平均訓練時間超過300小時,蘇軍飛行員平均訓練時間為50小時左右,德軍飛行員平均訓練時間在20小時左右(這也就相當於考個c1駕照的水平),從飛行員的質量對比上,我們不難看出,盟軍飛行員在數量儲備上也具備極大優勢,因為盟軍並不需要也不急於把菜鳥飛行員扔到戰場上送死。德國空軍戰績過百的飛行員為107人,如果不是這些人,德軍早在1944年以前就該被盟軍碾壓了,不得不承認德國飛行員的作戰條件是及其艱苦的,因為出動率和戰績息息相關,盟軍飛行員則寬鬆得多,25次任務後,就能輪換得到休整,所以戰績也就差了不少,由此可見,盟軍仍有潛力可挖,德軍卻已精疲力竭。綜上所述,德軍喪失制空權是必然的,直到1944年才完全喪失制空權,是因為諾曼底登陸前,盟軍的機場容量和飛機航程使西線盟軍不足以展開全部力量,是陸地作戰程序制約了空中力量發揮,否則,早在1944年前,德國空軍就被盟軍碾壓了。回答完畢! -
4 # 深空電報
20000多架的生產量這個數字是有疑問的,至少筆者認為沒有這麼誇張。如果說德軍有2萬多架,那麼盟軍肯定生產得更多,其次原因是缺乏燃料導致大量飛機無法升空。
這裡僅僅列出各國的總產量,因為隨著戰爭的進行各國的動員程度都在不斷提高,產量的相對增幅是可以拉平的。這裡僅討論作戰飛機的數量。我們看看其他國家的生產量,德軍肯定不是最多的,美軍是最多的是可以肯定的,因為美國的工業潛力最大。美國在戰爭期間總共生產了64572架轟炸機,105378架戰鬥機,23096架攻擊機。
6.4萬架各種轟炸機幾乎是德軍的兩倍以上,這個仗從美軍參戰之後就已經確定勝負了。蘇聯生產了29183架轟炸機,78377架戰鬥機,36629架攻擊機。英國生產了45953架轟炸機,52871架戰鬥機,9202架攻擊機。相比之下,德國生產了34402架轟炸機,64596架戰鬥機,1724架攻擊機,以及上萬架輔助飛機。
總得來看,德國生產的飛機數量絕對總量很可觀,但是面對美英蘇三國的總產量顯然就差得遠了。在轟炸機數量上是三國總產量的不到四分之一,戰鬥機總數不到四分之一,攻擊機總數甚至不在一個數量級。考慮到雙方飛行員素質差距並不明顯,就算美國要拿出1/3的份額來對抗日本,即使按1:2的交換比德軍也會被活活耗死。因此德軍要跟盟軍打消耗戰,那就是自找的,除了閃擊戰,德軍根本沒有後勤和工業來支撐整個戰局。
-
5 # 千機營
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這三點:
1、德軍前期在英倫三島和蘇聯上空拼消耗,損失過多的熟練飛行員,而本國因為人口基數不大和訓練體系的缺陷,無法有效持續的補充熟練飛行員,導致後期人才隊伍跟不上。
2、缺乏油料資源,德軍攻擊蘇聯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搶佔高加索產油地區,為德軍戰爭機器補充動力,因為受限於美英等國的封鎖,德國一直存在著油料缺乏的窘境。而這也直接反作用於飛行員的人才培養上。
3、美英蘇三國在飛機研發上的快速進步。後期隨著英國噴火XIV戰機、美軍p51Mustang,蘇軍拉-7戰機紛紛出現,初中期一度有所領先的BF109 bf110 等型戰機,已經在效能等方面有所落後。
-
6 # 利刃號
1944年是納粹政府徹底喪失制空權的一年,有資料顯示這一年德國工業產出飛機2萬架,這麼高的戰機產量為什麼還會喪失制空權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不僅僅是大批優秀飛行員隕命,還因為戰場需要的增加導致航空工業不能專注於戰鬥機的生產。
1944年生產的飛機型號實在太多,2萬架飛機中戰鬥機的數量並不多。德國本土的制空權沒有足夠的戰鬥機保衛。當時納粹的戰線實在太長,不僅大西洋海岸線需要戰鬥機部隊保衛,本土工業區也需要大量戰鬥機部隊保護。其次還有戰鬥任務繁重的蘇德戰場、非洲戰場等。
著名的空軍中將“阿道夫-加蘭德”曾建議將部署在本土的200多架戰鬥機全部調往東線戰場,以改變東線節節敗退的慘狀,但是這個計劃得不到納粹任何高管的支援,因為本土的工業區、生活區同樣重要。可見戰鬥機部隊規模並不夠用。千變萬化的戰爭模式以及不斷增加的戰線需要納粹裝備更多型號的戰機。
戰爭形勢迫使納粹要生產遠比同盟國要多的戰機型號。除了那些鼎鼎大名的BF109、FW190戰鬥機之外,還有HS-129反坦克攻擊機和HE-219、bf110等夜間戰鬥機。地中海對面的非洲軍團還等著ju52(安妮大嬸)和me323(巨人)運輸機提供補給,這種二線運輸機對於機械化戰爭同樣至關重要,在斯大林格勒前線的空中運輸支援任務消耗了一般的ju52運輸機,巨大損失需要更大的生產力彌補。
海軍部隊也在催促生產he177用於遠端反艦任務;而空軍的轟炸機部隊一直需要更多的ju-88和he-111轟炸機,ju-87呼嘯斯圖卡也一直是轟炸機部隊的主力,知道戰爭結束都在持續量產。其實納粹航空工業要生產的飛機遠不止上述幾種,2萬架的產量包羅永珍分給戰鬥機部隊的戰機寥寥無幾。沒有足夠數量的戰鬥機即便是德國青年無畏生死也保不住制空權。
-
7 # 使用者5770541302
德國空軍的覆滅原因是多重的,戰機數量即使再多在這些因素面前也毫無作用。
首先是武器裝備方面。德國空軍的主力戰機一直是Me109和Fw190。就拿Me109來說,這款戰機本身是30年代的水平,雖然歷經改進,但是在二戰中後期已經開始落後,當時最新的拉5,P51,P47等能夠很好的壓制住Me109,最後Me109幾乎已經淪為活靶子,難以與之對抗。而Fw190則同樣如此,後期雖然改進後效能提升,比如TA152等,但是生產數量不足,而且誕生過晚,沒有發揮作用。
其次是人員。德國空軍的高素質飛行員在戰爭中後期損失極為巨大,難以補充其在前線的消耗。德國空軍的培養方式只適合中小規模的戰爭,在大規模的戰爭中完全不夠使用。而這在戰爭後期更是明顯,德國空軍已經沒有足夠的優秀飛行員了,甚至出現了有飛機但是沒有飛行員的局面。
高層的作戰思想。德國空軍高層的作戰思想落後,比如極為重視戰術轟炸任務,而沒有重視戰略轟炸等這樣的任務,這直接導致在轟炸英國本土時無法產生足夠的破壞,而且在蘇德戰爭中對後方的蘇聯工廠德軍也缺乏有效的打擊方式,這都對德軍的失敗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此外,高層的干預也是問題,比如Me262如果作為戰鬥機進行研發能更早投入使用,但是希特勒要求其作為轟炸機進行研發,這直接對Me262專案構成了嚴重影響。
盟軍空軍的強大。盟軍的空中力量實在過於強大,比如美軍的戰略轟炸機部隊,雖然在執行戰略轟炸任務中損失巨大,但是其有充分的實力補充上去。而且像P51,P47等這樣的先進戰機數量很多,飛行員的訓練水平是足夠作戰的,而且飛行員數量也很多,這就讓德國空軍的日子極為難過,後期基本已經從天空消失。
-
8 # 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1944年,德國戰爭潛力經過戰爭消耗、盟軍打擊,已經消失差不多了,就是空有20000架戰鬥機,也無法找到足夠飛行員來操縱,德國空軍也缺乏足夠石油儲備,實際上培訓1個訓練有素飛行員更加困難
-
9 # 360探訪眼
德國之以是可以或許在與蘇戰役中不屈不撓,敏捷取得勝利,在於德國士兵嚴明的規律和大膽及較好的戰鬥素養、裝甲戰術的先輩運用。蘇聯雖有所保衛,但是沒想到德軍的打擊云云威力巨大,真是兵敗如山倒,潰不可軍。固然,德國的第一個失誤便是將本身的主力裝甲軍團用於北高加索奪取糧食和油田去了,而不是用於對蘇聯多數會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的打擊。固然北高加索戰役德軍全勝,俘虜了蘇聯近60萬官兵,但是機遇已經失去,德軍主力延伸了三個月的時間。蘇聯方面在這段時間已經將防備做好,兵力調集完畢,運輸通道也已重兵保衛,因此戰役後期美國資助的物資能源源源不絕調往火線。德軍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而不是戰略上的。要是當時乘蘇聯守備空虛,同等突破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將斯大林打成避難西伯利亞的避難當局,那蘇軍計程車氣規復將大打扣頭,蘇軍的反攻也不會那麼快的到來。在相持戰中,德軍固然毀滅了蘇軍的大反攻,比方莫德爾擊敗朱可夫,但那都是戰術上的勝利了,成了斲喪國力的漫長戰鬥。
德軍最大的喪失來自於精銳軍團第六團體軍的清除。這個軍團是入蘇最早、取得戰果最大的步隊,可以說是一半的德陸軍精銳士兵都在於此。老兵很多,要是任意拉個人私家出來,在後期的德軍新兵隊裡做個班排長絕對可以勝任,良好的連長也可以。希特勒的堅強及保羅斯的愚笨,斷送了這支德軍王牌步隊。要是有這支步隊的存在,顛末修整補充,完全可以和蘇聯對峙末了溝和,由於他的戰鬥力不是一樣平常德國步隊所能相比的。
結論便是,德軍由於國力方面的差距,速戰速決打敗蘇軍,控制住蘇聯北方緊張都市,將蘇聯當局趕往西伯利亞,使蘇軍陷入紊亂無指揮,從而到達戰略上的勝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為了蠅頭小利,卻放棄了,給了蘇聯富裕的時間,給了其比拼國力的機遇。固然,美國對蘇軍的增援,使的其在冰冷中能立即對怠倦不堪的德軍發動反攻,也是大出德軍料想之外的(第六團體軍便是在反攻中丟失的)。德軍完全可以不給蘇聯如許的機遇,末了造成了本身的失敗。
-
10 # 夜郎蠻夷
沒有資源,沒有人,其實第二次世界大戰哪怕是德國海獅計劃成功了,納粹也會失敗,只是可能會晚的多,為什麼,因為1.在二戰最困難的時候,全世界85%的橡膠,90%的原油,75%以上的鉻,80%以上的鎢產量全部都在同盟國手裡掌控著,而同盟國掌控的這些資源很大一部分都在美國,南非,埃及,印度這些納粹黨們鞭長莫及的地方。2.人,要知道培養一個飛行員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列顛空戰讓德國損失了大批飛行員,中途島海戰也讓日本人損失了三分之二的精銳飛行員,納粹承受不起這麼大的損失。效能跟不上是胡說八道,只要看過一點材料的都知道活塞式戰鬥機效能極限的戰機出在了三個國家,一個是納粹德國的TA152,另一個是英國佬的噴火MKIIX應該是,還有一個就是美國佬的P51戰鷹,而且在注重對地作戰支援的德國空軍還有當時世界上效能最好的俯衝轟炸機JU87G大炮鳥,而德國空軍的這種對地支援作戰方式甚至影響到了美蘇後來的對地攻擊機的運用。
回覆列表
根據美國陸航釋出的歐洲戰場戰略轟炸調查報告,美國轟炸機在1943年夏開始轟炸德國飛機制造廠,試圖摧毀德國飛機工業。雖然飛機生產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德國戰鬥機生產在1944年夏繼續持續增長,交付部隊數量在9月達到3375架的頂峰,但根據調查報告,但德國空軍在這次空襲後再也無法對盟軍的空中優勢造成威脅。
因為戰爭不是一個軍種的較量,而是國家經濟規模和技術水平的整體較量。德國國家經濟在美國陸航戰略轟炸下早已經被摧毀,此時只是在苟延殘喘。
首先,在戰略轟炸之下,德國的石油工業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從1944年5月開始,德國燃油消耗超過了產量,燃油儲量被迅速消耗。由於缺乏汽油,許多戰鬥機只能滯留機場,不能升空作戰。
其次,經過多年高強度的戰爭之後,再加上沒有輪換制度,德國空軍的精銳戰鬥機飛行員幾乎被消耗殆盡,駕駛戰鬥機出擊的大都是剛從航校畢業的菜鳥。再加上1944年美國陸航的P-51和P-47開始為轟炸機遠端護航,德軍戰鬥機出現慘重損失。隨著老鳥們的戰死,部隊結構的瓦解,德國空軍逐漸失去戰鬥力。到1944年春已經不再能阻止起有效抵抗。
所以說光談戰鬥機產量沒有什麼意義,決定戰爭勝負的還是絕對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