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天資源
-
2 # 暖心1999
昔日女首富周群飛麾下藍思科技(300433.SZ)釋出定增預案後,資本市場卻並不買賬。
4月11日,藍思科技釋出定增預案,擬募集150億元,投向手機、車載、可穿戴裝置等專案。不過, 4月13日開盤即跌停,報收15.88元/股。當日市值蒸發近77億元。
而就在此前,這家全球手機蓋板玻璃龍頭企業還發布了一份亮眼的一季度預告。業績預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預計實現淨利潤8.79億元到8.8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那究竟為何市場對於此份定增如此反感,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
暴跌源於定增中的瘋狂“暗示”
對於這個跌停,藍思科技是有心理準備。實際上,定增預案中早已給出了“暗示”。
此次定增預案中,藍思科技募集資金不超過150億元,增發股份不超過13億股。
據此計算,藍思科技可能的定增價格=150億元/13億股=11.54元/股。以藍思科技釋出預案前一交易日2020年4月10日的收盤價17.64元/股作為參照,相當於打了一個六五折優惠。由於此次定增尚未確定增發的物件,藍思科技丟擲的這個價格,顯然是為了吸引各路機構投資者。
但是需要明確的是定增的背景。2020年2月12日公佈的再融資新規要求,公司定增的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均價的80%。
但是按照定增新規,藍思科技要想以11.54元/股的價格發行成功,公司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的股價將不能高於14.42元/股,而公司此前收盤價為17.64元/股,尚有18%的差距。
於是,市場“幫助”藍思科技完成了其定增願望。
“做空”自己股價的兩個原因
藍思科技“做空”自身股價這種“行為藝術”的背後,或許有兩個原因。
首先,藍思科技是真的缺錢了,而且很著急。這裡說的缺錢並不是說藍思科技的現金流上的風險,公司2019年三季度末資產負債率為61.6%,對於製造業來說處於合理水平。
公司真正缺的是未來發展的錢。
此次募資中,扣除補充流動資金的20億元,公司用於投資的資金就達到130億元。
從具體專案看,公司長沙(二)園的三個專案分別投向可穿戴、車載和手機功能面板。其中,15億元的可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建設專案,包括是引進先進裝置購置及安裝費10億。45億元用於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專案,包括新建2棟廠房並引進先進裝置30億。63億元擬投資建設3D觸控功能面板和生產配套設施建設專案,包括新建1棟廠房並引進先進裝置,其中裝置購置及安裝費38億。三個專案建設期均為24個月。
這三個專案都符合未來發展方向。
可穿戴方面,調研機構Trendforce估計2019年智慧手錶出貨量達到6263萬塊,同比增長43%,景氣度處在上行週期;汽車方面,隨著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放量,作為供應商的藍思科技也將受益;手機終端方面,3D曲面屏+柔性OLED方案漸成主流,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
身處風口,但卻被資金束縛住了手腳。公司2019年三季度末賬上貨幣資金有55.6億元,短期借款有111.3億元。用自己的錢出資,顯然有些難度。定增應運而生。
對於定增,藍思科技的大股東顯然更看重時間上快速性。藍思科技意圖透過較低的發行價格,快速獲得資金。定增價偏低的損失可以靠快速投產來彌補,但如果投產進度慢於競爭對手導致客戶流失,那才是滅頂之災。
第二,再融資新規下,機構參與定增需要鎖定6個月,參與藍思科技的定增的投資者要更多價格上的安全邊界。
從歷史上看,藍思科技的扣非後淨利潤波動劇烈,是典型的“週期+成長”的公司。加之每年都會有技術路線的更迭變化,要預測藍思科技三年後的淨利潤基本是不可能的。
新冠疫情更是加劇了這種不確定性。藍思科技的大客戶蘋果,已經將新iPhone的零部件訂單從一季度推遲到二季度。這時候,藍思科技也只能給出更多的安全邊界才足以吸引定增投資者。
市場對於這則定增預案,顯然是選擇了用腳投票。按照定增預案,發行期首日的前20個交易日均價為14.43元,這個價格成為市場階段性的低點。這意味著等待藍思科技的或許還有一個跌停。
-
3 # 期貨工作者
藍思科技起初150億方案確實很唬人,但是後來又說要按照打8折去融資,所以市場完全不接受。關於科技類企業支援定向再融資的政策確實出臺了,確實給予了比較大的優厚的待遇。 實際上現在上市公司對於整個市場情緒是非常關注的。每出一個政策,每做一個決策都要認真的去反覆的推演。
昨天市場走得相當疲弱,現在從市場交易層面來講,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成交量已經萎縮到了低點,這個低點和去年接近年底最低點相比還是略高了一點,當然整個市場的情緒活躍度略高一點,但是市場處於一個低量是毋庸置疑的狀況。
為什麼成交量偏低是很重要的,因為成交量就是市場情緒,市場有這麼幾個重要的因素:
第一、市場的投資邏輯對不對,基本面能不能支撐?這是市場漲或者跌的一個重要的要素。
第二、公司的業績層面,就看公司的估值到底如何?
第三、情緒面,市場情緒顯然在去年年底開始的是科技板塊情緒的提升,到現在為止情緒顯然是回到了一個冰點。
昨天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就是科技板塊當中,龍頭藍思科技直接因為有150億的定向再融資定增的計劃直接被打到了跌停板,這條訊息是昨天科技板塊整體調整的一個主要推動因素,畢竟龍頭品種直接打到跌停了,而且是鉅額融資,大家恐慌情緒會進一步的蔓延。
-
4 # 杜坤維
市場對上市公司無休止的缺錢很反感,尤其是弱勢環境,投資者更加容易投下反對票,以腳投票。
4月11日,藍思科技釋出定增預案,擬募集150億元,投向手機、車載、可穿戴裝置等專案。可是投資者以腳投票 4月13日開盤即跌停,報收15.88元/股。當日市值蒸發近77億元。
藍思科技增發股票折扣太多是市場不買債的一個因素,根據藍思科技增發預案,藍思科技募集資金不超過150億元,增發股份不超過13億股,意味著增發價格只有11.54元,相對於10日收盤價17.64元/股,增發價相打了一個六五折,這種低價增發顯示藍思科技讓利的態度,目的就是以低價吸引定增投資者參與,但增發價Grand SantaFe低,增發股份越多,對老股東股份稀釋越厲害。
如果增發專案真的未來盈利空間巨大,實際上沒有必要過度讓利,加大打折力度,按照規定,增發價格是按照定價基準日8折計算,藍思科技緣何需要加大打折力度,暫時不得而知,是不是擔憂按照17.64元八折發行無法吸引機構參與,不知道決策過程無法評價。
藍思科技低價定增背後是 公司缺錢,公司2019年三季度末賬上貨幣資金有55.6億元,短期借款有111.3億元,貨幣資金無法覆蓋短期借款,因此有20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公司三個募投專案投資不菲,15億元的可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建設專案,45億元用於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專案,63億元擬投資建設3D觸控功能面板和生產配套設施建設專案,三個專案總計123億元。以自有資金顯然無法完成投資。
A股公司我經常說的就是投資飢渴症和融資飢渴症,一旦有機會,一定會盡可能募集資金投資專案。
-
5 # 溯源歸一
4月10日晚間,南思科技釋出定向增發預案,擬定增150億,豪賭5G。主要投向產能擴建和技術改造,涵蓋智慧穿戴、觸控功能面板、車載玻璃面板、3D觸控面板建設專案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應用專案。
具體看專案用途
受此影響,南思科技昨日開盤即封死跌停,今日低開低走,午後有所反彈,截止收盤,下跌0.31%,報收15.83元。
南思科技暴跌的原因在於:
1、募資150億,而國家疫情,信貸放鬆,流動性寬鬆,扶持新基建的大背景下,市場認為該公司蹭熱點,名面上5G,實則圈錢。
而且2月融資新規以來,已經有273家公司定增,涉及金額4400億,明顯有圈錢嫌疑。
2、截止2019年三季度報顯示,南思科技貨幣資金約55億,應收約71億,但是流動負債高達211億,其財務狀態極差,這促使投資者更加生疑。
3、藍思科技2015年3月上市以來,以及實施了兩次再融資,一次可轉債,一次定增,2015年超募上市,僅僅一年之後2016年定增募資約31億,而上市以來,累計分紅約16億,很明顯這公司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
4、智慧穿戴以及觸控板並非什麼新技術,公司豪賭該領域,不確定太多。
所以,市場用腳投票,給予跌停待遇。
-
6 # 反身性之投資
藍思科技跌停的直接原因是鉅額定增,且存在定價過低的嫌疑,這樣股價階段性的就錨定在了定增基準價了。而中期的下跌還是跟蘋果產業鏈等消費電子股走勢比較相關,像最近的消費電子股,信維通訊、鵬鼎控股等均大幅下跌,而導致中期走弱的原因主要是疫情影響。畢竟蘋果公司的股價最近也是大幅下跌的。
回覆列表
4月10日晚,藍思科技釋出定增預案,定增150億元,將重點投向智慧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3D觸控功能面板和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應用這幾個方向。但是4月13日開盤便被封在了跌停板上了。公告稱,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均價的80%,而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為14.43元,在加上此次定增份額巨大,會大幅稀釋原有股東權益,所以,這個價格自然成為市場階段性的錨定,這也就成了本次跌停的直接原因。
可以說,作為A股二級市場投資者,在佈局蘋果產業鏈,挖掘消費電子投資機會的時候,是繞不開藍思科技這家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的。而在2019四季度,在佈局特斯拉產業鏈的時候,也少不了要仔細研究一下藍思科技,因為特斯拉不僅是新能源電動車的代表,更是智慧汽車的典範,而汽車電子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投資機會巨大。
而在此次定增中,公司還將募投20億用在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應用專案。換句話說,在5G歷史性機遇面前,無論是存量市場的5G換機潮,還是增量市場的智慧穿戴裝置與汽車電子領域的即將爆發,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藍思科技面臨著巨大的機會。從長期來說,對於原本行業龍頭的藍思科技,透過此次定增,公司將進一步擴大產品市場佔有率,鞏固市場地位,助力藍思科技完成從行業龍頭到行業巨頭的飛躍。
另外,4月7日,藍思科技公佈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可以說超預期,股價也是在最近反彈中大漲20%,在同類企業中漲幅排在前列。因為2019年一季度虧損9697萬元,而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79億元至8.84億元。而通常一季度通常是消費電子領域的淡季,然而藍思科技卻交出了一份淡季不淡的超預期成績單。在調研中公司董秘表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消費電子與汽車電子領域頭部品牌的中高階產品資源加速向公司大幅集中,公司各主要產品的訂單充足、需求旺盛。可以說,不僅是短期業績繼續好轉,而且有長期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邏輯。
但是,公司股價在2月23日高點後累計回落30%了;在一季度超預期利好公告落地後,上週也是下跌了;在公佈了定增後,更是跌停了。
公司長期邏輯仍在,行業龍頭,業績優良,股價最近卻在公司連續利好下,不斷在回落。這給我們投資者非常好的啟示:
1、科技股也是呈現週期性的,尤其是硬核科技,尤其是產業鏈偏上游的,那麼它彈性很大。比如,藍思科技在2018年股價下跌超過60%,而2019年下半年累計3倍。不僅股價彈性大,業績彈性也大。公司2017年扣非淨利潤18.68億元,2018年虧損4個億,2019年淨利潤達到26億,2019年淨利潤創歷史新高。
2、科技股的中期走勢,尤其這種全球產業鏈的。不僅要看單個公司的基本面,還需要研究同一細分行業的公司,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的基本面都需要關注,同時還需要關注類股的走勢,產業鏈上下游的股價走勢。比如,藍思科技的二級市場中期股價走勢,一方面受其公司自身的經營能力的影響(比如訂單向龍頭企業集中),公司佈局優質賽道(加碼可穿戴裝置和汽車電子領域),新增國際一流大客戶(特斯拉等),但還跟蘋果手機等智慧手機銷售情況、訂單情況、可穿戴裝置銷售情況,特斯拉其實銷量情況,甚至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情況相關。而這些終端的產銷情況,會直接影響到相關上游的訂單預期,進而影響到企業的中期業績趨勢,而這種影響會對整個處於這些產業鏈上端的A股企業中期業績和股價走勢構成系統性的影響。
3、最好把基本面的長期邏輯、中期趨勢和短期買賣時機分開。比如,藍思科技所佈局的智慧手機、可穿戴裝置、汽車電子,甚至工業網際網路都是空間巨大的賽道,這些賽道已經誕生了許多牛股,而作為這些大領域中的細分龍頭企業,藍思科技也是有潛力也成為牛股的。從中期趨勢來看,2019年已經成為5G商用元年,如果沒有疫情的影響,接下來會是5G手機換機潮,可穿戴裝置加速滲透,汽車電子加速滲透和隨著新能源汽車加速擴充套件的好時機,換句話說,下游行業也處於爆發期。但是,疫情來了,這個中期發展趨勢遇阻了,而2019年的股價也是預期了這個中期發展趨勢,所以股價漲了3倍。但是現在基本面在中期放緩了,這對投資者在短期交易上應該是要調整的,而整個產業鏈的相關公司都在調整,已經形成了相互驗證,那麼單個公司的的業績超預期就不一定成為繼續向好的鐵證。公司的經營實力只有匹配上整個產業鏈的中期邏輯才是完整的。因為一季度沒受影響,不代表二季度,不代表中期趨勢的延遲。
所以,對於A股的硬核科技,最好把選股和擇時分開,研究主要放在中長期基本面上面,而估值研究則最好放輕一點位置。因為A股科技股的估值彈性太大了,難以有一個很好的估值標準。但是基本面的中長期邏輯在選股上面的確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