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宇宙探索是人類的永恆話題,但對宇宙的認知可以有不同方式和角度,如宗教、哲學、數學、物理學等,都對宇宙的組成、運動、發展等有不同描述;但宇宙只有一個,雖然它們描述的方法和觀點不盡相同,但它們都有描述了一個共同規律,這個規律是什麼?
14
回覆列表
  • 1 # 陀螺—上帝擲出的骰子

    宗教、哲學與物理學的關係之探討

    司 今

    宇宙探索是人類的永恆話題,但對宇宙的認知可以有不同方式和角度,如宗教、哲學、數學、物理學等,都對宇宙的組成、運動、發展等有不同描述。但宇宙只有一個,雖然它們描述的方法和觀點不盡相同,如果我們去異求同,就可以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描述:迴圈與守恆。

    佛教宇宙觀是一種系統觀,它認為:宇宙可劃分為大、中、小形式,一箇中宇宙由很多小宇宙組成,這孕育著物質可分、可合性原理,但物質是否存在無限分、合性呢?這就需要物理學來驗證;同時,它還指出了因果迴圈,但不具體。

    道教信奉“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將人也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它也遵守自然運動規律;它描述的陰陽變化規律可以從太極圖中更好地體現出來,物理學中能量守恆與轉化規律就是對太極圖的最好 “翻譯”和描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什麼?從老子的描述中,道是“炁”,無形、無色、無味,就相當於我們物理學中“場”或“真空”概念,但我人為:在老子時代,既沒有分子、原子、電子、光子等概念,也沒有顯微鏡去分辨出它們,既使是空氣分子,在老子時代也可稱作是無形、無色、無味的“炁”;因此,我認為,對老子的“道”思想不能主觀地認為它是“無”,從而得出“無生萬物”,“炁”蘊含了一個最基本粒子概念和場的物理思想。

    佛教著重整體觀的描述,道教著重個體觀的理解,二者結合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宇宙觀,這就是為什麼“佛教起源於印度,卻發揚光大在中國”的原因,也是為什麼佛、道可以融合、共存的原因。

    物理學思想在物質組成上與佛教相似,在運動變化中與道教類同。

    道教的“萬物皆有靈”觀點孕育著物理學中“場”的思想。

    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是對道教陰陽論的昇華。

    華人最擅長辯證法,這是華人研究物理學、尋找統一理論的先天優勢!

    ——“同志們”,加油吧!

  • 2 # anfeilng

    從人類歷史來看,先有宗教,後有哲學,再有科學之物理。本質上都在探索宇宙的本源,追究人存在的根源。宗教給予人對宇宙形成的一個終極論述,比如上帝創造宇宙和人,客觀上給予人以精神寄託,並以此為原點來教化人的思想行為等一切人類生活,這樣化導人類因慾望而產生的矛盾,而起到精神慰藉安定社會的作用。隨歷史發展,人們會產生類似上帝又是誰創造的這樣的疑問,所以產生哲學,哲學以邏輯推理的方式探索宇宙人生的本質。為了證實哲學以邏輯推理論述的真實性,繼而產生科學實證的方法以證明,如物理科學。脈絡如此,區分亦明顯。由於物理屬科學範疇,是講實證的,因此局於現實,因此表現為後來不斷否定以前的不斷髮展,沒有止境。截止到此,我認為都是從西方宗教哲學發展的脈絡來說的。從中國文化來說是文史哲不分的,宗教也是漢唐之際由佛教傳入而有道教,基督教傳入,不合先宗教哲後科學之情況。所以回答此問題應分中西不同脈絡。本人所答非第一手材料研究而得,也受到有關書籍影響闡述的,錯誤之處請批評。

  • 3 # 西徐亞的偵察兵

    宗教用“神”的光輝將人的眼睛“溫暖”地矇蔽。哲學則是愛智慧。物理學,以及其他諸多自然科學在追求冰冷的真實。

  • 4 # 松鼠老孫

    很多人愛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宗教”,很常見,但是我覺得它可能符合歷史發展的起點狀況,並不符合我們的思想現實。人類文明歷史上出現最早的是宗教(神話),其次是哲學,然後是科學。但對問題認識的深刻程度,是逐步加深,也日漸顛覆的。科學回答不了的問題,哲學不能提供答案;哲學無法解決的難題,宗教(神話)也同樣束手無策。

    宗教(神話)、哲學、科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人類對於許多重大問題的思考。比如人是怎麼來的,這個世界的本原是什麼,我們如何看待自身,如何做出選擇。當還沒有科學,或者科學水平很低的時候,人們習慣用神話來解釋疑難。比如盤古/上帝創造世界、女媧/上帝造人,古人會把日月山川、風雨雷電都看作神靈,這類答案能夠提供心靈安慰,但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俗話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實際上應該是,“人類一思考,上帝就顫抖”。自從人類開始對“神”(神話)提問,誕生了哲學和科學,屬於神的領域就日益縮小了。哲學之所以在希臘誕生,是因為這裡是文明交匯之地,有許多民族都宣揚自己的神靈是“最厲害的”,創造了天地合人類;顯然這些“最厲害的神”們,必然有一些,甚至可能全部都是虛假的。於是古希臘哲學家們最先摒棄了這些虛假的“最高神”們。

    哲學明確提出了許多重大問題,尤其是對思考問題的邏輯方法進行錘鍊。哲學最重要的貢獻是,發展出了一整套思考方式,讓我們得以對既往的看法進行反覆思考和質疑,剔除可能存在的錯誤。因此古希臘哲學的發展成為人類思想的高峰,從而使“哲學”成了學問和智慧的代名詞。以致於後來的基督教神學幾乎全面吸收了古希臘哲學。可是宗教(神話)並不是糾錯體系,它的特徵是對古代思想的崇拜而不是質疑,這一點上與哲學是背道而馳的。

    科學,可以說起源於哲學,尋找重大問題的答案。當答案越來越深入,知識越積累越多的時候,就把原本哲學問題分解成許多學科,從而各門科學。科學是對問題的深入研究。科學和哲學的關係非常複雜,哲學提供了最初的思考方法,科學的成功也會影響了哲學對世界的看法和思考方式;而科學家們也多數具有哲學素養,使思想更為縝密。

    人類文化曾經由宗教(神話)主導,至今影響還非常大。正如哥白尼-牛頓時代發生的科學革命所證明,哲學和科學的發展,實際上已經顛覆了宗教裡的神話成分;哲學和科學成為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不過宗教也不僅僅只有神話,還有道德觀念、風俗習慣,具有多重文化屬性,所以依然存在。現代社會主張信仰自由,無論信什麼都可以,這是屬於個人的自由。只要我們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有沒有宗教信仰,持何種宗教信仰,不應該成為我們學習哲學和科學的障礙。

  • 5 # 自由的吃瓜群眾

    “宗教”一直想綁架囚禁“哲學”。宗教曾經對“物理學”拳打腳踢!

    “物理學”生下了孩子,“宗教”拐走了這個孩子,並稱其為自己所生。

    所以,“宗教”是最不要臉的。

  • 6 # 林三土

    三者都植根於人類對世界的好奇與困惑,都力圖建立系統性的解釋或證成體系來回應這些好奇與困惑。就這些體系的內容相容性而言,哲學與物理學(以及更一般意義上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可謂盟友,而二者與宗教之間則存在較大的張力。

    包括物理學在內的科學研究,其根本旨趣是描述性的,意在揭示自然世界的種種現象與規律;哲學研究的根本旨趣則是規範性的,意在為實質上屬於應然層面的問題給出最恰當的反思平衡(關於描述性與規範性的區分,參見我對《哲學和三觀有什麼關係》一題的回答:https://wenda.toutiao.com/question/6430625173895905537/)。

    就前者而言,一方面科學研究透過為規範性討論提供經驗素材,而間接影響我們對規範性問題的直覺和判斷;另一方面科學研究本身就是在一定的規範性預設(包括對本體論與方法論層面的自然主義承諾,以及科學共同體內部的價值觀共識和基本信任等等)的前提下才得以可能。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對這些預設的判斷被懸置,其證成便留待哲學反思來完成。

    就後者而言,確實哲學史上對描述性問題作出推測的例子比比皆是,而科學的各個分支(比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等)最初也往往是從哲學思辨中脫胎而出,因此有人可能會質疑“哲學的根本旨趣是規範性的”這一說法。但實際上,在經驗素材及研究方法遠不足以支撐一門獨立科研學科的條件下,在日常觀察與思辨基礎上對相關描述性問題做出儘可能合理的揣測,恰恰是認知規範性(epistemic normativity)的一個要求或者說推論。也就是說,歷史上哲學之所以會時不時呈現出推測性的面相、乃至成為多門學科的“孵化器”,同樣是其規範性旨趣的間接後果之一。隨著某一描述性學科的獨立與成熟,哲學便可從相應領域的推測中抽身而出,轉而專注於解決更為純粹的規範性問題。

    換句話說,科學對描述性問題的關注要求其預設某些規範性承諾並懸置相關判斷(交給哲學解決),哲學對規範性問題的關注要求其不斷生成和轉讓對描述性問題的推測(交給科學解決),兩者恰好互補,共同構成一個融貫的解釋與證成體系。

    宗教則不然。其野心是跨越描述與規範兩界的,既試圖解釋自然現象,又試圖給出一套道德生活的指南。與此同時,宗教在其發展過程中常常形成的訴諸權威與依託儀軌的慣性,與科學及哲學研究的方法論和價值觀暗相牴牾;更重要的是,宗教在描述性層面對超自然力量的認定,又與在科學研究中被預設、待哲學反思與證成的自然主義承諾存在根本性的衝突。

  • 7 # 妖怪博士潘神

    哲學、宗教和物理都是或者說包含了一種解釋世界的思想體系,不過它們的性質有極大的差別,絕對不能混為一談。

    首先,宗教的核心是救贖和皈依。人生在世會經歷種種不愉快和痛苦的事情,因此人們自然而然的會期待有一種能使人們永遠的擺脫痛苦,獲得幸福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救贖”。宗教正是把尋找救贖做為己任。每個宗教都會向人們傳授一種生活方式,告訴人們只要不斷的踐行這種生活方式,最終就能擺脫痛苦,或者在死後靈魂升上天堂,永遠享受幸福。反之如果不踐行這種生活方式就會不斷的遭受痛苦的折磨,甚至死後下地獄,受到懲罰。另外宗教還伴隨著傳教的目的,它把通往幸福的道路和信仰融合起來,宣稱你要皈依我這個教,遵循我這個教的教義才能獲得幸福。

    【宗教宣揚救贖和皈依】

    但光是跟人教說:“你信我這個教就能獲得幸福。”肯定是不夠的,必須有一套足以叫人信服的理由。所以對宗教來說,救贖和皈依是目的,而解釋世界是手段。

    而物理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就是在於解釋物質世界。它並不是探尋如何使人獲得幸福或者吸收信徒。物理學家不會告訴人們說:“你信仰我這個萬有引力理論,你就會上天堂。”

    相對於物理學和宗教,哲學則非常難定義。哲學Philosophy在古希臘語裡是“愛智慧”的意思。也就是說只要是思考,都可以歸入哲學的行列。古希臘時代的哲學家思考的範圍非常廣,往往集眾多學問於一身。比如著名的畢達哥拉斯學派,這既是一個哲學流派,也是一個數學流派,還是從事醫學研究,同時也是一種宗教。許多早期的數學理論都是這個學派提出的。

    【畢達哥拉斯,畢達哥拉斯學派創始人,身兼哲學家、數學家數職】

    在當時,尤其是物理學很難跟哲學區分開來,許多哲學家都身兼物理學家。例如: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是最早提出原子理論的人,當然他的原子理論跟近代科學意義上的原子理論有本質性的差別,但仍然應該算作一種物理理論。

    不過哲學家和物理學家也存在區別,物理學家只研究物質世界的成因和變化規律。哲學家不僅研究物質世界,還研究人與物質世界的關係。

    標誌哲學和物理學正式區分開來的是伽利略。早期哲學家思考問題,完全依賴邏輯推理和想象。後來伽利略創造了用實驗研究問題的方法,使物理學走出了純思想的領域。哲學那種純思考的方法在研究物質世界方面侷限性太強,所以物理學逐漸和哲學脫離。但這並不是說,在伽利略以後,就再也沒有出現跨哲學和物理學的人才了。例如:18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康德,他也是物理學上星雲假說的開創者之一。

    【康德,哲學家、物理學家】

    然而,最近兩三百年,自然科學方面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知識累積越來越多,學術門檻不斷提高,所以這種人才也越來越罕見了。哲學更多的轉向研究人與世界的關係,不過哲學也吸收了包括物理學在內許多其它學科的思想理論而壯大起來。

    另一方面,19世紀下半葉以來,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更加複雜的階段,實驗方法漸漸的趕不上了物理學的發展。哲學之風又在物理學界內興起。像多重宇宙理論等,比起物理理論更接近哲學理論。

    物理學思想和宗教思想在性質上也有極大的差別。宗教解釋物質世界時靠構建神話,而這種神話與其說是解決問題,不如說是搪塞問題。問:“世界是從怎麼產生的?”宗教會回答說:“世界是神創造的。”這就跟小孩子問媽媽說:“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回答說:“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一樣,其實什麼都沒有解釋。

    【笛卡爾,數學家、哲學家、神學家】

    而物理學則是藉助大量的實驗以及嚴謹的推理來構建理論。它的答案肯定比宗教來得準確。很多人會說:“宗教解決了世界上的所有問題,而物理學還有一大堆問題解決不了。”事實上,宗教遇到問題就搪塞,而物理學是認真的去解決,毫無疑問搪塞當然比認真思考要來得快許多。

    宗教理論在早期也和哲學、物理學混雜。到了中世紀時期,則演變成哲學和物理學屈服於宗教底下。因為基督教會壟斷了教育,知識分子都是接受基督教會教育長大的,思想不自覺的傾向於基督教。另外,基督教在世俗社會的權力極大,若公開反對基督教思想,恐怕會遭到殺身之禍,這也迫使大量的哲學家和物理向教會下跪。當時基督教會也用大量哲學、物理學理論來補充他們的神學理論。

  • 8 # mulin30311368

    哲學關注的是:宇宙(包括人)從哪裡來?是什麼?由什麼構成?如何發展變化?到哪裡去?哲學、宗教、數學、科學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答這些問題。例如,哲學說宇宙就是一個物質存在或是一個精神存在,它本來就在那裡或造物主造的等等。宗教堅信宇宙是神造的或人思維的結果。數學從量的角度描述宇宙的結構和運動,表達成各種公式或方程。物理研究宇宙是什麼東西組成的,原子?基本粒子?......

  • 9 # 亂答題

    宗教哲學家憑心靈空想、腦海慾望,不求實踐驗證,用唯心的觀點定為神虛哲理無實依據,所以就認為無影無蹤才是美妙的極樂世界。物理就是依據事實為憑證的理論觀點。宗教哲學家認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和(有就是無,無就是有)這種哲學理論誰能把證據向人們展現出來麼?世界上只有(生 死)相反、不會(生 死)不分。世上自然就有一切,肉眼看到的空間、並不空虛,是滿滿的氣流微粒細胞氧化元素等等。沒無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奴貿易是怎麼回事?如何看待罪惡的黑奴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