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農村滔哥

    蟲草菌侵染蟲草草體以後,生長而成的菌體。

    世界上有達到400種蟲草,但是感染昆蟲幼蟲的蟲草菌就各有不同了。

    【蝙蝠蛾幼蟲】被【蟲草菌】侵染後形成的蟲草體特指(冬蟲夏草)這一名稱,也為中國對這一品類蟲草的特定名稱。

    冬蟲夏草的拉丁名稱:Cordyceps sinensis。英文名稱:Chinese caterpillar fungus (直譯意思是長在中國毛蟲上的真菌)。

    未變成蟲草的蝙蝠蛾幼蟲冬蟲夏草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這下知道了冬蟲夏草是怎麼形成的了,那麼滿足他的要求不就行了嗎?如果要是說普通人實現不了,那那些有利可圖的商人不回去開發人工種植嗎?

    遺憾的是目前為止沒有機構可以人工種植冬蟲夏草。

    為什麼無法人工種植呢?那就是氣候原因

    氣候特點對於冬蟲夏草的影響

    根據分析觀測資料表明,對蝙蝠蛾幼蟲羽化成蟲有很大的影響是起於溫度、溼度、土壤、水分等氣候環境條件。蝙蝠蛾幼蟲羽化最有利的生態環境。是在當地表平均溫度為15度、空氣相對溼度為80%—90%,土壤含水率在50%左右的環境生長。

    青藏高原為冬蟲夏草產區,那的氣候型別,總的特點是氣溫低、無絕對無霜期、晝夜溫差大、積雪期長達140—280天。

    全年有雨季(5月到10月)和乾季之分,雨季溼熱,區域性有雷雨和冰雹。乾燥季節時大風,溼度相對變低。全年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烈。氣壓偏低,高寒地帶缺氧。由於地形複雜,除氣候呈現出由西北向東南的帶狀更替外,制約冬蟲夏草的生長分佈的主要原因還是產地的鮮明的氣候特徵。

    氣候和地溫

    冬蟲夏草的產區常年平均氣溫0℃左右徘徊。每年10月份到第二年4-5月份為冷季,每年只有冷暖兩個季節,暖季只存在3-4個月。

    經研究調查發現,蝙蝠蛾在一年的4月5月下旬會逐漸復甦,蝙蝠蛾幼蟲的適宜生長期為一年5月下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蝙蝠蛾進入停止活動的滯育期。每年冬蟲夏草菌會在5月份開始生長子座,七月份子座才會發育完成。

    蝙蝠蛾幼蟲與冬蟲夏草大部分集中在土壤表面層15釐米土層中,土壤的溫度密切的影響著冬蟲夏草的生長髮育,溫度的高低都會影響蝙蝠幼蟲的生長。

    一年的土壤解凍時間在3-5月份,隨之溫度上升。當地溫到達5℃時冬蟲夏草的子座開始萌發生長。蝙蝠蛾幼蟲為了尋找食物開始打破滯育。以植物為食的蝙蝠蛾幼蟲開始活動。當到了6-7月份的時候冬蟲夏草的子座就發育完成了,同年7月彈射孢子。9月份時由於地溫上凍,蝙蝠蛾幼蟲就停止了一切活動等到來年5月份又一個迴圈開始。

    氣候和地溫氣候和地溫

    降水量

    冬蟲夏草產區的降水量隨著海拔高度逐漸減少,就是因為地理位置海拔的不同而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降水量與冬蟲夏草和蝙蝠蛾幼蟲的生長髮育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年當中只有6-9月是冬蟲夏草的最佳生長時期,當Sunny充足,降水量充沛,氣溫適度的時候,蝙蝠蛾就有了豐富的實物來源,從而達到快速的生長髮育。

    一年當中降水量的多少會影響冬蟲夏草的產量。

    冬蟲夏草菌菌絲會隨著降雨量的減少,土壤的相對溼度減少而無法維持菌核的生長髮育;而且,產區的氣溫變化大,降雪中緩解晝夜溫差也會提高土壤的溼度從而滿足了冬蟲夏草生長的地溫水分的要求。

    如果發育期後期降水量少的話,就會影響子囊孢子的成熟和彈射,從而影響來年該地區冬蟲夏草的產量。

    降水量降水量

    日照時間

    冬蟲夏草的子座發育也與光照有著密切的關係。研究表明,子座的長度、生長速度、子囊殼的形成、排列和子囊殼的數量都隨光照而變化。有光照的冬蟲夏草是沒有光照的生長速度的三倍。

    上述冬蟲夏草主要的生長影響的主要因素就是氣候環境的制約,所以冬蟲夏草是無法在人工環境下生長的可能

  • 2 # 木林森火

    白冬蟲夏草的種植技術

      1、營養:首先,北蟲草可利用的主要碳源物質是葡萄糖、蔗糖、麥芽糖、澱‘粉、果膠等,但以單糖或小分子雙糖的利用效果為佳。其次,氮元素是北蟲草合成蛋白質和核酸物質的必要元素,北蟲草能利用的氮類物質尤其是有機態氮的種類較多,如蛋白腖、豆餅粉、酵母膏等均可;也可利用若干無機態氮,但以有機態氮的利用效果為好。再次,北蟲草菌絲及其子座生長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即是礦質元素,因此,生產中應予酌量新增。第四,適量的生長素有效刺激和促進北蟲草菌絲的生長,並大大提高其生物量,生產上多以新增維生素類為主要措施。最後,合理的基質碳氮比(CN)是人工栽培北蟲草的必需條件,否則,將導致或者菌絲生長緩慢、或者汙染嚴重、或者氣生菌絲過旺,難以發生子座,即便有子座分化,其產品數量和質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產中一般以調CN在3-4:1之間為宜。

      2、溫度:北蟲草菌絲生長溫度為 6-30°C,最適溫度為18-22°C;原基分化溫度在10-25°C之間,生產中為刺激原基的適時形成,可適當調控溫差在24小時內5-10°C的範圍;子座生長溫度為10- 25°C,最適20-23°C;孢子彈射溫度為 28-32°C,最高應控制在34°C以下;若非育種或分離以及特殊需要,單純栽培、以獲得子實體為目的時,不要達到或超過 28°C。

      3、水分:水分是生命的重要基礎,北蟲草也不例外;作為菌絲及子座在生命執行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溶劑,北蟲草所需水分的絕大部分來自於培養料中,因此,調配基質含水率於適當的水平,直接關係到北蟲草的生長髮育狀況。實際生產中,基質含水率宜調至60%-65%,菌絲培養階段的相對空氣溼度保持在60%—70%,形成原基後應調至80%-90%。

      4、氧氣:北蟲草與其它食用菌相仿,生長髮育過程同樣是一個吸氧排碳的代謝過程,尤其原基分化後需氧量更多,故需保持相對較清新的空氣,以保證氧氣的充足供應。但由於北蟲草生長速度慢、代謝量很小,加之其自身耐二氧化碳的能力相對較高,所以,生產中降二氧化碳濃度在0.5%左右即可滿足。

      5、光照:北蟲草生長的前期即菌絲髮育階段,光線尤其是強光對菌絲有較大的抑制和損傷作用,故應保持完全黑暗狀態,即便是臨近完成發菌時提前施行光照處理,也會誘導過早進入生殖階段,而使產量嚴重降低、質量大打折扣。全部發滿菌後,需約200勒克司光照刺激轉色,該階段如光照均勻、每天時間達到10小時以上,可使菌絲轉色好、色澤深,為後期獲得高質量的子實體打下基礎,該特性與野生北蟲草在濃密樹陰下不發生子座的情況一致。出現原基後,可適當縮短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至300勒克司,併力求光照均勻,以使子實體正常發育生長。

      6、pH值:北蟲草適酸性環境,菌絲生長階段適應5-7的基質,最適5.2- 6.8之間,人工栽培生產時,基質pH可調到7-7.5,經高壓滅菌後,pH值自然下降,加之後期菌絲的自然(產生有機酸)調節,即可使基質pH降至6左右。

      菌種製作

      1、獲取種源適應性強、出草率高的種源,是北蟲草栽培成功的關鍵條件之一,除有條件自行分離、培育外,大部分生產者需透過引種渠道獲得。建議生產戶應去礬有科研實力、具備試驗條件、嚴謹、誠實、正規的單位引種,“好種山好苗”,以保證生產效果,2、菌種轉管配方:葡萄糖10克,蛋白腖10克,酵母膏2克,天門冬醯胺1克,磷酸二氫鉀1.5克,硫酸鎂0.6克,生長素5毫升,瓊脂15-20克,水1000毫升,pH值6。常規滅菌等操作,使用已備種源接種,一般每支種源可轉接30支左右,具體過程不予贅述。23-25°C條件下培養,經約10天左右,菌絲長滿斜面,即為一級母種或二級母種;如種源是白行分離培養的F0級,則該次轉接後的菌種為F1級,即一級母種還可繼續進行再次轉擴生產F2級,即二級母種;若種源是購買的F1級,則該次轉接後的菌種為F2級,即二級母種。二級母種只可用於栽培生產,不得再行繼續轉擴,否則,將導致“出草”稀少、稀疏、甚至根本不能“出草”的嚴重後果。

      3、液體菌種生產有一次生產量大、生產週期短、易於人工控制:栽培接種後發菌快、菌絲立體式佔領料面等諸多優勢,現在已成為北蟲草栽培用種的首選方式。

      4、菌種的選擇:選用菌絲潔白、適應性強、見光後轉色、出草快、性狀穩定的速生高產優質菌種,是栽培成功和高效的關鍵。初學者應選購菌種量多的固體原種,有栽培經驗者可購買斜面試管種或液體菌種。

      原材料要求

      1、選用新鮮無黴變、無汙染的大米或碎玉米,現在東北蟲草生產者大都採用小麥作培養基,不但產量理想,且蟲草的顏色較好。

      2、選用厚度0.05毫米以上,規格為15釐米×30釐米或17釐米×30釐米,薄厚均勻、無破漏、韌性強的優質聚丙烯塑膠袋為栽培容器,也有采用罐頭瓶或塑膠盆栽培的。

      3、為防治汙染損失,可選用集營養、防汙、助長功效於一體的蟲草專用防汙劑,如食用菌專用特效防汙劑。如果是外銷產品應當不加。

      栽培管理

      1、培養基配方:大米或小麥1千克,蟲草專用防汙劑35克,水1.5千克。

      2、配製方法:大米或小麥按每袋50克或100克分裝入塑膠袋。將1.5升50℃的熱水倒入乾淨盆內,將蟲草專用防汙劑放入熱水中,攪至完全溶解即成營養液。按料水比(即大米或小麥與營養液的用量比)1克:1.5毫升稱取營養液倒入裝好大米的塑膠袋內。分裝完後用塑膠繩將每個塑膠袋中部和口部各扎一道。

      3、滅菌:滅菌鍋內加適量水,把培養料袋放入滅菌鍋,升溫至100℃,保持1小時。取出,冷卻後移入接種室。用優質氣霧消毒劑或常規方法密閉消毒30分鐘,即可穿戴消毒衣服進入接種室接種。

      4、接種:進入接種室應迅速關好門(防止含有雜菌的空氣進入)。接種工具、菌種外壁、操作人員雙手等,用75%酒精擦拭或浸沾消毒。現介紹易推廣的用固體大米菌種接種的方法:

      ①試管原種的轉擴栽培:拔去試管塞後用消毒的接種鉤挖取豆粒大小的菌種2-3塊,接入培養基面上,稍紮緊袋口即可。

      ②用原種轉擴栽培袋時,先將菌種搗成指頭或豆粒大小塊狀,每袋接入5-10克菌種,均勻分佈在料面上。如條件允許可適當增加接種量,以利菌絲較快生長。接種完後按原扎口方法稍紮緊袋口,即可移入經殺菌和防蟲處理的培養室內培養。

      5、管理:上面已經講過,北蟲草屬中低溫菌類,菌絲生長溫度範圍為5-30℃,菌絲最適生長溫度為15-25℃,子座最適生長溫度為18-22℃。一般最初將溫度保持15-18℃遮光培養。當菌絲生長至培養基1/2-2/3時,可將溫度升至20℃,20天菌絲可發滿袋(液體菌種1周左右)。幾天後,當培養基上部出現菌絲突起時,給予10-15℃的溫差刺激,並增加光照刺激轉色。7-10天轉完色後對培養室消毒30分鐘,然後解去培養料袋中部扎繩,用手把袋折成直筒狀,為子座生長提供空間。當子座長至1釐米,及時對栽培袋通氣;瓶或塑膠盆栽培的可在封口薄膜上打小孔通氣。溫度保持18-22℃,空氣相對溼度80-90%。

      6、採收:子座呈橘紅色或橘黃色棒狀不再生長時,開啟袋口用小刀或剪刀將其從基部採下,放入潔淨器具內及時烘乾或晾乾,勿暴曬以免褪色。乾燥後存放在密閉塑膠袋內或出售。

      生產工序

      1)準備工作:

      首先對養殖北蟲草的室內進行嚴格消毒處理,可使用煙霧彈、過氧乙酸、地面用高錳酸鉀擦洗乾淨,進行封閉2-3小時備用。

      2)配置營養液:

      為了使北蟲草正常生長,靠小麥自身的營養是達不到要求的,營養液需加入磷酸二氫鉀和維生素B1、B2及人用葡萄糖粉以保障北蟲草對一些營養成份的需求,配製營養液要根據每次蒸鍋的容量來配置,小麥及營養液的比為1克:1.5毫升,然後進行灌裝,把裝好的小麥的盆加營養水後覆蓋高溫膜,再用耐高溫皮筋紮緊紮實等待高溫滅菌。

      3)滅菌:

      把裝好的塑膠盒平放在蒸鍋內,主要把小麥搖平至全部覆蓋底部並均勻,裝滿後把蒸鍋蓋緊壓實,我們目前使用的是常壓滅菌,燒到溫度達103度後要保持8小時,壓力要達到0.05-0.08個保持3小時以上,時間達到8小時後即可小小放開放氣閥,讓熱氣慢慢放出,出鍋冷卻後再進入接種室。

      4)接種:

      接種前要把接種室進行全方位消毒處理,工作人員的服裝也在消毒室進行消毒,人員進入必須換上消毒的服裝。把蒸過的盆放在空氣淨化臺上進行接種。首先把盆上膜掀開一小角,用接種槍向裡面培養基均勻噴霧8-10槍,把培養基全部覆蓋均勻,接種完後把膜封實,即可移到培養室,防止3-4個小時即上架。

      5)萌發及扎眼:

      接完種進入培養室要把要把室內封閉好,千萬彆著光,不然萌發的慢,溫度控制在17-20度之間萌發較快,一般3-4天盆內的白色絨毛就會長滿,第五天就可給光,給光後8-10天培養基由白轉黃,再過2-3天就可見白芽出現,這時就可以扎眼了,每盆扎6-8個眼,就可以滿足北蟲草的吸養。隨著北蟲草的生長,需求水份也不斷增加,必須保證溼度不低於65%,溫度在19度時生長最快,但不能超過23度,否則就會爛底影響蟲草及產量。

      6)採收:

      當草頂膜時也就達到6-8公分,這時就可以採收,注意採收前半個月不要噴水,水汽太大草的顏色太淺,還易爛根,採收前要把膜揭掉,採收時手不能接觸草根,那樣烘乾後會變黑的,要邊採邊烘乾,不要積壓,烘乾時把草放在平架上攤平不要太厚,太厚不易烘乾,烘乾時溫度保持80度,待幹後再放在溼草上回潮,回潮到草有點扎手,但是草還不碎時就可裝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人都只知黃帝戰功赫赫很少提到炎帝,為啥不叫黃炎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