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40121277
-
2 # 啊戴爾1978嚯嚯嚯嚯了
電視劇還是忠實於探春遠嫁的脈絡,只是增加了送嫁這一場景。個人感覺非常到位,尤其是趙姨娘的反應和探春的不捨以及各位送嫁人員的心態 在電視裡表達得非常生動,用文字表達是比較有難度的。這是探春演員表演的重頭戲,據說聞櫻姑娘要求首席化妝師上妝才答應拍攝,這點可以感覺到骨子裡聞櫻和探春是很象的(其實外形上聞櫻和原著裡的探春是有差距的)
-
3 #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說說87版紅樓夢的神改編。
87版紅樓夢由王扶林導演,周汝昌、王蒙、周嶺、曹禺等紅學家參與制作。前29集基本忠實於曹雪芹原著,後7集沒有用高鶚續作,而是根據前八十回的伏筆,結合磚家們的研究成果,重新構建了一個新的結局,比高鶚續作更慘!各類紅學研究著作我也看過不少,有的看了如醍醐灌頂開啟新知,有的就覺得純粹瞎扯亂編,反正曹雪芹已死,脂硯齋也無覓處,誰也不能出來對質,各自理解罷了。
寶玉成親與黛玉之死
在歷個版本的紅樓夢中,寶玉無疑是最難選的角色,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很多影視劇裡都只能用女演員來反串,而歐陽奮強的寶玉,恰如書中描寫,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若笑。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無人可以超越。人一旦到了這步,徹底定了型,再當演員也就沒有了出路,就只能轉行當導演了。
寶黛初相會時,按原著都是六七歲的小孩,但是如果真用孩子來演,一是難度太高,二來那些細膩的感情變化難以體現。一上來就用年輕演員,模糊時間的流逝,我覺得這種處理還是比較ok的。
寶玉失玉,在原作裡是很重要的一個情節,綿延多章,甚至到他與寶釵結婚,都一直是神智不清,所以才誤以為結婚物件是黛玉。劇中從失玉到失而復得,只有一集,設定為王熙鳳在雪地裡撿到了玉,寶玉便恢復了。(關於鳳姐拾玉,應該是取自脂硯齋的批註,稱怡紅院的穿堂門前是“鳳姐掃雪拾玉之處”。)而後送探春遠嫁,回來的時候黛玉已經去世,瀟湘館物是人非,他懷著失去摯愛的悲痛心情而與寶釵大婚,一直悒悒不樂。
高鶚的續作雖然問題多多,但是對於寶玉成婚和黛玉之死,設定為同時發生,濃墨重彩極盡渲染,虐心虐肝虐肺到了極點。這邊張燈結綵熱鬧喜慶,那邊悽慘冷清無人問津,連一向疼愛黛玉的賈母都好似變了一個人,冷酷無情,完全不把這個心頭肉親外孫女放在心上。因為原作散佚,關於黛玉之死究竟是如何發生的,研究者們猜測紛紜,有人說黛玉是無法與寶玉成親,憤而投水自殺,甚至還有人說黛玉是為趙姨娘所毒殺(因為黛玉若嫁給寶玉當家做主,對趙姨娘母子大大不利,對此,我只能說大哥你想太多了)。
對87版的改編,我不太認同,既然還是元春賜婚寶玉和寶釵,致使黛玉心死,吐血淚盡而終,為何不能按照高鶚的續作,讓黛玉之死和寶玉大婚同時進行,讓悲劇意味來的更強烈一些呢?一個先死,一個後婚,有一種林妹妹既已經沒了,寶玉娶誰都無所謂了的感覺,戲劇衝突就弱化了很多。
當年紅樓夢選演員,是在全國各地物色人選,找到好的苗子統一集訓,然後再挑選出合適的角色。陳曉旭並不是當年競爭黛玉的演員中最貌美的,而是最用心的。但凡紅樓夢裡看到有下巴尖尖楚楚可憐的女孩,大部分都曾經是黛玉的候選,有的人最後只能演丫鬟。
記得我小時候看雜誌,說陳曉旭可以把紅樓夢詩詞倒背如流,在一眾年輕姑娘中非常難得。腹有詩書氣自華,最後她也用自己的表現證明了導演的選擇沒有錯。看她“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雖然不是最美的黛玉,卻是最黛玉的黛玉,在很多人心中,她就是林黛玉!
2007年5月13日,陳曉旭在深圳病逝,終年41歲,全中國的劇迷都在傷感追憶林妹妹,有網友畫了一幅畫紀念她: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寶釵被賣
高鶚續作中,賈府雖然沒落,寶玉和寶釵的生活還是無憂的,寶玉科舉後失蹤,再和父親賈政相遇時,已經出家。寶釵懷了遺腹子,取名賈芳,最後和賈蘭“蘭桂齊芳”,賈家迎來家業重興的機會。87版中,賈府被查抄後,女眷全部被拍賣為奴,小紅和賈芸買了平兒,蔣玉菡和襲人贖了寶釵。當衣著寒酸窘迫如村婦的寶釵來到蔣家,只見到被丟下的金鎖。一片白茫茫大地,寶玉躑躅獨行,消失在天際。
寶釵最終的結局,是在蔣家夫婦的救濟下安度下半生,還是心灰意冷出家又或是自殺,已經不重要了。對這個滿腹經綸通曉人情世故的女子,再也難以找回昔日的繁華盛景,蘅蕪院的花草芬芳已經恍如隔世,她就這樣淹沒在眾生之中,一如被命運撥弄輾轉漂泊的浮萍。
張莉眼睛大大,溫婉端莊,精緻如瓷娃娃,雖然很多人說寶釵表面謙和實則虛偽,但是張莉的美讓人如沐春風,不由得就和黛玉一樣,最後心悅誠服地接受她。
鳳姐慘死
王熙鳳若生在現代,自然是當仁不讓的女強人一個,八面玲瓏,男子在她面前也只能俯首稱臣。然在那個時代,再能幹的女子在男權面前也始終是孱弱的。曹雪芹對王熙鳳的判詞,是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大概可以推測,鳳姐最後的命運,和賈璉(話說賈璉好帥!)對她的態度大大相關。
高鶚的續作中,鳳姐雖然精明強幹,但獨力難撐賈府頹勢,縱然她能算計天下人,卻抵不過天算,一心求子而不得,疾病纏身,在賈母去世後,為處理喪事操勞過度,留下獨女一病而亡。
87版對鳳姐之死的表現十分慘烈,先是鳳姐害死尤二姐事發,被賈璉在邢王二位夫人面前揭穿,夫妻感情徹底破裂,之後就一直臥病在床;到了賈府被抄後,鳳姐鋃鐺入獄,病死牢房,最後一卷破席在冰天雪地中被拖向她最後的歸宿,基本和原意相吻合,生前有多風光,死後就有多淒涼。如果挑點刺,就是轉折太過突兀,不久前還強橫驕潑的一個女子,瞬間就蔫了、死了,反而讓人忘記了她的狠毒,忘記了她曾經害死了尤二姐,而她臨終前那一聲巧姐,讓人記得她還是一個母親,很心疼,終究不過也是個可憐的女人。
鳳姐一角成就了鄧婕,如今她算是紅樓夢眾星裡唯一還活躍在熒屏中的演員了,雖然後來也有康熙微服私訪記裡的宜妃等代表作,但是於她,不會再有比鳳辣子更強有力的標籤了。
湘雲淪落
湘雲是個看似沒心沒肺大大咧咧如男兒一般豪氣的女子,實際上父母早亡,受叔叔照拂生活,嬸嬸刻薄,一雙巧手都是在家裡做活兒練出來的。高鶚續作中,原本湘雲嫁人之後夫妻和順,誰料丈夫早逝只能青春守寡,這大概是他對湘江水逝楚雲飛的理解吧。
很多紅學愛好者喜歡湘雲,有人認為結局是寶釵難產而死,最後寶玉和守寡的湘雲重逢,走到了一起,也合了麒麟配成雙的意思。雖然我覺得湘雲應該是喜歡寶玉的,但是讓二人在雙雙失去另一半後搭夥過日子,完全接受無力,這不科學。
87版對湘雲的改編,是最讓我不能接受的!史家被抄,湘雲淪落成為船上藝妓,過著水上漂泊的艱難日子,意外和寶玉重逢,兩個卻都是天涯淪落人,誰也救不了誰,眼睜睜被強行分開,即成永別,怎一個慘字了得!!!
這段情節讓我心塞怨念了好多年,每每重播都不忍心再看。我覺得像湘雲這樣男兒性格的女子,怎麼能接受這種苟且偷生的命運呢?寧可自殺也不能受如此折辱吧?磚家們,我替史大姑娘說一聲:我!不!服!
探春遠嫁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淚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是曹雪芹對探春的判詞。
探春是寶玉的同父異母的親妹妹,蘭心蕙質,有韜略能決斷,管家的一把好手,恰如正面意義上的王熙鳳。可惜是趙姨娘生的,母親弟弟太不爭氣,心比天高也無力改變自己棋子的命運。按照怡紅院夜宴抽到的籤詞,探春應該嫁了貴婿做了王妃,以她庶出的身份,嫁給朝內王族當正室自然不可能,合理的猜測也就是嫁到番邦去和親了。
我猜高鶚比較欣賞探春,不捨得讓她太慘,續作裡雖也遠嫁,但嫁的是父親賈政的同僚之子,門當戶對,還有和父母團聚的時日。
87版的磚家們可木有這麼心軟,還是讓探春遠嫁海外,基本合了曹雪芹埋下的伏筆。只是替探春難過,表面煊赫風光,實則羊入虎口,這輩子都回不了家了,到了那邊老公沒準又老又殘,語言還不通,不知道以她的才幹能否統攬後宮?再一琢磨,這邊剛把人閨女嫁到國外和親,那邊就抄人家,就不怕影響兩國外交關係麼?
可卿上吊
秦可卿的命運也是87版的一大改動。原著中秦可卿原本的命運應該是淫喪天香樓,因為脂硯齋覺得不落忍,勸曹雪芹改成病故,電視劇還是依循了原本的走向,將其改回為與公公賈珍通姦一事被婆婆尤氏知曉,羞愧不已上吊自殺,這也是為了合理解釋秦可卿的判詞和賈珍過度傷心、瑞珠(發現兩人通姦)觸柱而死等情節,豐富了故事,邏輯性更強。
雖然小時候對可卿和公公爬灰(小學就懂了這個詞的內涵是有多早熟)很震驚,但覺得這段改編還是很精彩的。
香菱被害
香菱是甄士隱之女,眉間一粒硃砂痣,是她的標記。小時候看煙花被人販子拐賣,後來被薛蟠奪走,還因此害了一條人命。賈雨村明知香菱是恩公之女,卻袖手旁觀,草草結案,真是畜生一個。
87版的磚家們也並不滿意這個情節,還是揣測原意,讓香菱因為金桂和寶蟾的陷害而被薛蟠暴打,終於被折磨致死。香菱的一生恰如她的真名,甄英蓮(真應憐)%>_<%巧姐獲救
87版中,巧姐被賣入妓院,後來劉姥姥花盡錢財將其贖出,並帶回家鄉,應了“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估計以後就是給板兒當童養媳了。
路上劉姥姥遇到了出家為尼的惜春,但惜春卻拒絕相認(惜春是怎麼逃出並跑到這麼遠的地方來的涅?編劇並沒有交代)。
高鶚續作中,巧姐的黑心舅舅和堂哥欲將她賣給貴族做妾,被劉姥姥救走,可能覺得巧姐和板兒不太般配,給她找了個鄉紳當婆家。他為惜春安排的結局,則是在妙玉被掠後,入了櫳翠庵修行,“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我一直認為惜春是賈府元迎探惜(原應嘆息)四春中最美的一個,同意的請舉個手。
那些失蹤人口。。。紅樓夢人物眾多,但篇幅所限,87版對很多人的結局都沒有做交代,也讓人耿耿於懷。例如妙玉本是紅樓夢中一個特別的人物,清高自許,並有嚴重的潔癖,曹雪芹對她的暗示是“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脂硯齋隱約提到“紅顏屈從枯骨”,可能是受此影響,續作寫到妙玉被賊人所侮辱並擄走,不知所終,讓人非常鬱悶,由此推斷,高鶚一定是不喜歡妙玉的,貌似還有點心理變態。
大觀園的大姐李紈,心地寬厚,與人為善,守著兒子賈蘭苦苦度日,母子二人後來去向如何,在87版中也不能得知;同失蹤的人中,我比較關心的還有薛蝌和寶琴、邢岫煙……等等。至於甄寶玉和李紈的兩個妹子李紋、李綺,在87版中從來就沒有出現過。太虛幻境也在劇中被刪掉了,我估摸著原因大半在於特效搞不定。
最愛的段落
87版紅樓夢我最喜歡的段落,一是第19集琉璃世界白雪紅梅,眾人吟詩作對喝酒吃肉踏雪尋梅,無憂無慮;二是第24集壽怡紅群芳開夜宴,這是大觀園盛極而衰的轉折點,之後賈敬去世、二尤登場;抄檢大觀園、司棋晴雯芳官被趕;薛蟠娶妻、香菱被虐……人一個個地亡了、散了、家慢慢地破了,直到大廈傾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多貼一些劇照懷念這些難忘的瞬間吧。
-
4 # 愛寧卡屯
探春判詞: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根據這推斷,探春最後的確是遠嫁啦。程甲版的探春是嫁給了父親的同僚家的公子。
而分析探春出身的話,她是賈政庶出的女兒,應該不會像元春一樣嫁入皇宮。結合探春放風箏與別人的攪到一起和群芳開夜宴時的籤,探春“必得貴婿”,探春遠嫁的結局不是很差。
87版紅樓夢的結局是紅學家們推理探討得出的,好多地方都盡力還原原著,比如秦可卿淫喪天香樓,還有香菱之死,鳳姐之死等等。個人認為探春遠嫁這一情節也很好,比程甲版更加符合判詞所描述的探春結局。
-
5 # 小王子愛上狐狸
87版《紅樓夢》在曹雪芹所著的前80回原文裡,增加了一些額外的情節,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
事實證明,探春遠嫁這場戲,演員們都表現得很精彩。再加上配樂也點明瞭探春的複雜矛盾心情,有趙姨娘的態度轉變,有母女離別的種種不捨,還有眾人在送探春時的表現,都很符合人物性格和當時的情景。可以說,這是探春的重頭戲之一,書中描寫她遠嫁,劇版濃墨重彩的這齣戲,也是演員東方聞櫻向紅樓劇組謝幕之作,不容小覷。
-
6 # 影評匠
必須強調一點:探春的結局除了判詞和曲子的暗示,原著中並沒有敘述。
講《紅樓夢》原著,如果帶上後四十回,我想是對原作者的不尊重。正如你的家來客人,你炒了一道菜,但到最後一步的時候你的肚子突然疼了,於是你的愛人擅作主張加了一大勺鹽。客人一嘗怎麼如此之鹹,你願意說這盤菜是你做的嗎?當然同理,你愛人加了少許的鹽,菜成了美味,你愛人或許也不願意說菜是你一人做的。並不是說作者介意這些,而是作為一個讀者要先給作者起碼的尊重。
在這個基礎上看,87版《紅樓夢》中探春遠嫁,並不是一種改編,而是一種全新的創作。對於高顎續寫的探春的含糊其辭,在我看來是失敗的。但87版不同,王扶林導演的探春遠嫁,無論是我們誰看,會不被觸動呢?當《分骨肉》唱聲一起的瞬間,誰不能落下淚水?可見87版探春遠嫁,是比高顎續寫更成功的一種《紅樓夢》的再創作,而並非改編。僅是個人見解,歡迎交流!
-
7 # 顰兒436
個人而言還是很喜歡電視劇版的這個片段的。我們知道並可以確定的是前八十回中曹公對探春的交代是會遠嫁。
在87版的紅樓夢演繹中,隆重刻畫了這一場面,我記憶最深刻的是趙姨娘的哭,個人認為是在這封建社會籠罩下的絲絲溫情。讓觀眾也更能接受。
探春是作為南安太妃的女兒遠嫁,應該是和親。清朝曾頒佈一條法令:“遠嫁蒙古的皇族之女,沒有皇帝諭旨,十年不準回家”,雖然我們不知道探春是嫁到哪裡,但是肯定也不會比這法令上的好很多。
劇中探春臨行前專門去拜別了母親和兄弟,也算是一解了雙方之前在心中的磕磕絆絆。探春為了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必須向上攀爬,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母親兄弟,如果自己還陷在水深火熱之中又何談將來能怎樣。
探春登船之前,一步幾回頭,趙姨娘也哭成了淚人。這一幕我當時也是感動的不行。說到底他們也不是十足的壞人,都是封建統治下的可憐人,骨肉親情怎麼都是割捨不掉的。
回覆列表
原著中寫到了探春遠嫁 書上寫的跟電視劇中後面很多都不一樣 但感覺還是電視劇版的更好些 情節更接近於曹的口吻 原著中看到後四十回已經看不下去了 人物性格變動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