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塵1991
-
2 # 圖匠
《瓦爾登湖》,不須多說什麼,只是還要重複一下,這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其分析生活,批判習俗,有獨到處。自然頗有一些難懂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說過,“請原諒我說話晦澀,”例如那失去的獵犬,粟色馬和斑鳩的寓言,愛默生的弟弟愛德華問過他是什麼意思。他反問:“你沒有失去嗎?”卻再也沒有回答了。有的評論家說,梭羅失去過一個艾倫(斑鳩),一個約翰(獵犬),可能還失去了一個拉爾夫(栗色馬)。誰個又能不失卻什麼呢?
《瓦爾登湖》內也有許多篇頁是形象描繪,優美細緻,像湖水的純潔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綠;有一些篇頁說理透徹,十分精闢,有啟發性。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書,至今還未失去它的意義。在自晝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時讀它還讀不進去,似乎我異常喜歡的這書忽然又不那麼可愛可喜了,似乎覺得它什麼好處也沒有,甚至弄得將信將疑起來。可是黃昏以後,心情漸漸的寂寞和恬靜下來,再讀此書,則忽然又頗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處辨不出味道的章節,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心肺,動我衷腸。到了夜深人靜,萬籟無聲之時,這《瓦爾登湖》毫不晦澀,清澄見底,吟誦之下,不禁為之神往了。
梭羅的《瓦爾登湖》近年在西方世界更獲得重視。嚴重汙染使人們又嚮往瓦爾登湖和山林的澄淨的清新空氣。梭羅能從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這些生活之必需出發,以經濟作為《瓦爾登湖》的開篇,他崇尚實踐,含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
3 # 作家鄒佩
《一個人的朝聖》對我個人來說是值得推薦給大家的一本書。它講的是:哈羅德·弗萊,六十歲,在釀酒廠退休後,既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他和深有隔閡的妻子住在英國的鄉下,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前一天的生活。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來信,是他二十多年未見患了癌症的老友,是向他告別的。震撼,悲痛,他寫了回信。當他在寄信的路上時,他們突然有個信念:走到老友身邊去,他要讓老友活下去。
於是一場穿越時光隧道的旅遊開始了。他和妻子也牽起手重新擁抱了彼此。
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其實能夠做很多事,又要有信念,那麼就必須能看到路的方向,要相信:當一個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時,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我們也都一樣,也有灰頭灰臉,經歷挫折的時候,但是,只要我們心有信念,執著追求,並堅守,總有一天,會讓生命重新發光。
主人公是生活中的我們,我們也是文中的主人公。
-
4 # 無兩書房
餘華的《活著》,苦澀,苦澀,苦澀,我實在想不出其它詞語來形容讀後的感覺,這種感覺很長時間讓我喘不過氣來。
福貴的一生伴隨著一個一個親人的死亡,一次次蹂躪著福貴本就悲涼的生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被抽血致死;女兒鳳霞新婚之後,誕下男嬰,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去世;二喜是搬運工,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福貴心疼給苦根煮豆吃,苦根因吃豆子撐死……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Sunny下唱著淒涼的歌謠。
人活著為什麼有的人榮華富貴,有的人受苦受難?若是前世宿業,只願苦難中的人們此生償完所有債,來世能夠安穩過活。“若在朝廷,願君恩周海宇;若在草野,願人永享太平。見人父子,願其慈孝;見人兄弟,願其友恭。自得飲食,願天下之飢者皆飽滿;自得衣裳,願天下之寒者皆溫燠。越歷市廛,願在在家盈戶足;經行阡陌,願年年雨順風調。見人渡江河,願其無風波之患;見人越險阻,願其無蛇虎之傷。遇貧窮,願其富厚;聞疾苦,願其康強。”
-
5 # 上官朝夕
回答樓主的問題之前,我認為應該先分為兩個部分去詮釋您的提問:一、什麼是心理和知識的書;二、什麼樣的書才是可以算的上衝擊您心靈的。一個人,不同階段,不同場合可以擁有很多的書籍震撼。
我們先來說下第一個。心理包括心理學和個人心理的書,比如健康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
1、 從資料上來看,像21世紀心理學系列建材叢書主編寫的《健康心理學》,很好的詮釋和探討了有關軀體疾病的心理學問題,著力於人類健康的維護,而不是疾病的治療。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本心理學的知識,啟蒙的基礎,值得推薦。
2、 而近代臨床心理學之父:賴特納作為一個專家,1896年創辦了第一個兒童指導診所,可以說是臨床心理學產生的標誌。推薦一本Reber主編的《Penguin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詞典很好的闡釋了什麼是臨床心理學的知識。我們是如何去研究好包括人類的一些非常行為,然後去分析,分類,治療,預防診斷,讓個人和家庭都能夠從中獲得更好的幫助。
總結:經過歐美西醫學和中國傳統中醫的文化氛圍,很多書籍都涵蓋了心理和知識的書。或者治療,或者研究,或者教學,或者諮詢,行政管理等。或許有時候影響著我們的主觀感覺,心境情緒,甚至被動依賴,造成了居住城市或鄉村的人們疑慮重重,焦慮或恐懼,產生間接或直接的孤獨感。在失助和自怨自艾的氛圍裡,變成了一個無法回頭的“習慣性心理”。
我們再來看下第二個:什麼樣的書才是可以算的上衝擊您心靈的。書籍的種類紛繁多雜,有哲學宗教的,也有政治法律的,有經濟的,也有文化、科學、教育體育、醫藥和衛生,設定有農業科學和歷史地理、綜合類圖書等等等等。筆者認為,經過了日新月異的出版歲月,書籍的功能和作用以及時空的宣傳以及行業細分讓中外的作者都兼具成效。
那麼作為肩負心理和知識的書籍我們可以推薦以下幾本:
1、《登天的感覺》:這是一本作者在哈佛大學做心理諮詢的誠意之作。也是中國心理學知識普及的奠基之作。作者嶽曉東從業30年的公認口碑代表作。值得推薦。
2、《媽媽的心靈課》:如果你是一位父母,或即將成為人父人母,那麼這本書可以帶您走進孩子和家庭的指導世界。這本書也許更好的促進你培養健全的人格,有愛心的孩子或者提高孩子的幸福感受力都是不錯的一本書。
3、《危險方法》:這部電影是根據英國編劇《贖罪》的同名舞臺劇本改編。導演大衛拍攝了一個俄羅斯猶太家庭的主角薩賓娜被送去蘇黎世治療歇斯底里症過程發生的秘密不倫之愛。
4、《夢的解析》:弗洛伊德大家都不陌生。談到心理學,永遠都繞不開的一個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作為奧地利的精神病醫生,他的影響卻是全世界的。這本書1986年才引入中國,卻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爭議。很多人反對他,也反對這本書,但是不可否認這本《夢的解析》,除了用於解析夢,也闡述了作者自認為的三大真理:夢是無意識的慾望和兒時慾望的滿足;戀母情結是人類普通的心理情緒;兒童是有性愛的意識和動機的。
5、《活著》:中國作家餘華的作品,也曾備改編為電影。這本書曾給為帶來無與倫比的震撼,寫出一個人的自私和高尚並不難,如果能夠迴歸純粹,用事實來表達憤怒和發洩,那是在真理和道德之外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作為一個曾經和魯迅一樣學醫的作家,偏僻入理,刻木三分這些詞語都無法解答作者的自我。
-
6 # 愛樂之成
1《陸犯焉識》嚴歌苓
2《菩提樹下》張賢亮
3《兄弟》餘華
4《一句頂一萬句》劉青雲
5《局外人》加繆
先說五本
-
7 # 詩詞愛好
2014年單位組織我們到南大參加為期半個月的培訓。培訓課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導師給我們講的,21世紀利用大資料進行預測幾乎成為所有領域的關鍵,不管是科技、商業、財經、運動、還是政治,導師還給我們推薦了《大資料預測》這本書。當時聽了導師的課心情澎湃,立馬打電話讓家裡人幫我買下這本書。
直到2018年有個第三方的科技公司找到我們,說他們利用大資料預測,可以幫我們開發一套承保資料識別系統,利用此係統我們可以有效判斷標的物的可承保性,此係統將為公司節約大量人力、物力,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這時我突然想起,這些話南大導師似曾講過,於是我找到這本被束之高閣的《大資料預測》。
“一點預測,無限可能”預測效應表明,預測分析是可信的。透過大資料的預測分析可以幫助人們規避金融風險、改善醫療服務、清理垃圾郵件、加強打擊犯罪或提升銷售業績。“知曉不可知之事”自從研發了能從歷史經驗中總結規律的計算機系統,人類現在可以更好地看清未來。這本書所闡述的是複雜精巧的理念,但其行文卻淺顯易懂,讀來給我的心裡和知識帶來的巨大沖擊,數學與科技的融合,兩者之間不斷地相互砥礪,最終開花結果。
-
8 # 智悲禪心
可以看一下《平凡的世界》,對我觸動很大,
愛情,婚姻,事業,人生,抉擇,整部小說讓人感覺大氣磅礴,故事情節讓我們跟隨主人公一起悲歡離合。
《平凡的世界》讓我們跟隨者主人公感受了少平和曉霞那純潔甜蜜的愛情,不受外界的約束,在心裡層次達到共榮,有著共同的愛情,一起看著參考訊息,愛情是那麼的美好,讓我們極力嚮往,也影響了我們長大後也找田曉霞這樣的姑娘。然而,世事難料,曉霞的突然離去,讓我們感嘆人生無常世事無常,沒有長久的東西,也要學會失去的坦然接受,儘管心裡很苦,可是我們也和少平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在得到的時候也有所失去。
少安和潤葉的愛情這可是可歌可泣,彼此恩愛,可是家庭等外界因素,門房不戶對,怕心上人跟著自己受苦,只能讓一個條件更好的來愛他,現實也會也比比皆是,自己給予不了愛人足夠的物質生活,只願她能過的更好吧。這是多麼偉大的愛,但是遇到現實又是多麼的無奈,只可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潤葉不幸的婚姻也讓少安不安,但又無法改變,有時候我們感嘆改變命運,有時候還得認命,因為我們無所左右。
而少安和秀蓮的婚姻確實恩愛有加,舉案齊眉,妻子無條件的深愛著這個男人,勤勤懇懇,沒有任何抱怨,照顧一家老小,又成了少安事業的賢內助,多少人羨慕,只可惜也是命吧,秀蓮還是走了。
十年難遇田潤葉,百年難遇田曉霞,千年難遇賀秀蓮!
我們在命運眼前又顯得蒼白無力,美好的事物總是那麼短暫,老天給予的時候我們也在失去,
人生呀,讓人琢磨不定,但是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好好珍惜身邊的愛人,家人吧。就像田二的話“世事要變了”!!!
-
9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A
《少有人走的路》《蘇東坡傳》《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平凡的世界》《簡愛》《大國大城》《小島經濟學》《你可以愛》
-
10 # 疏雨心閣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何為心理和知識的“衝擊”?它的意思是某一種思想或意識,新穎獨特,以至於讓自己原本的承受能力一下子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晃動。
這種感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讀的很多書籍都曾給我的心理和知識帶來很大的衝擊,簡單羅列以下:
1、寫實作品的衝擊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梁曉聲先生的《人世間》等等。這些文學名著都屬於寫實主義的作品,這類書籍,經常把跨越幾十年的歷史背景和社會變化,隱藏在主人公普通人身上。《人世間》三部,透過周秉昆一家的變化,展現的是中國從“文革”到現代化的跨度。
作者本人對於那個時代的態度,也透過人物形象的塑造委婉表達。《白鹿原》裡的朱先生,無論是清末還是抗戰時期,無論國事還是家事,他都可以秉公處理。無論外界如何變化,他的原則和底線不曾改變。
初讀這些作品,心裡直覺得像個人或家族奮鬥史。合上書,小人物身上的大道理,卻揮之不去,總是喜歡再三咀嚼作品的意義。
這些寫實主義的作品,給我的心理和知識帶來了強大的衝擊。驚歎歷史變遷的同時,也折服作家有這麼深邃的眼神和寬厚的文筆。書中的“白靈”、“孫少平”、“周秉昆”無形中成了心裡的榜樣,使自己找到前行的方向。
2、虛構作品的衝擊少女懷春,豆蔻年華,誰的身邊不曾有幾本小說雜誌消磨懵懂時光。言情小說《何以笙簫默》、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等等。這些小說,往往令人愛不釋手。
言情小說的單純善良小姑娘,總會遇到高大帥氣的鐘情男。言情小說的虛構,滿足了無數少女那顆期待浪漫愛情的心,多少少女都希望自己是生活裡的趙默笙。
武俠小說更是青少年廢寢忘食的追逐,書裡一個個帥哥靚女,武功蓋世,殺富濟貧,行走江湖,崇拜的肝腦塗地。
虛構作品對於心理和知識來說,就像腦洞大開一樣的衝擊。原來,人生還可以這般完美,更大沖擊是,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人類,原來還可以飛簷走壁,出神入化。
3、演義作品的衝擊看著《封神演義》、《白蛇傳》等電視劇長大的我,很是喜歡看演義作品,尤其後來讀了大學相關書籍,進一步明白演義的意義。
古往今來,時代變化很快,但人類共同追求的真善美未曾改變。在人類力量還相對弱於自然能力時,人類把超能力寄託在演義上,哪吒就是其中之一。
演義作品衝擊了我的心理和知識,當我們個人能力有限,卻又想伸張正義的時候,還可以藉助外界力量進行演義。只要心中有正義和善良的種子,一定可以世代繁衍。
總結:書籍是作家嘔心瀝血的心靈之作,靈魂創作,每一個讀者在讀書籍的時候,看的是文字,對話的作者的心靈。心靈與心靈的交流,總能碰撞出衝擊的波動。
-
11 # 俊英子在行動
當時我的注意力要麼會飄向過去已發生的事,要麼會擔憂未來發生的事,有時甚至會在衝動之下,做出一些無法挽回的事,讓自己後悔。那種狀態實在是不想經歷第二次。
直到讀到考拉小巫的《其實你很好》,我知道了自己焦慮的原因,做出了改變,決定活在當下,不憂過去,不操心未來。
當大腦思緒過多停留在過去和未來,而不是關注當下時,很容易造成焦慮情緒,因為過去和未來都不由我們控制的,人在失去控制感的時候就一定會焦慮不安。
我們都想活在當下,因為活在當下的人最快樂,但很多時候自己控制不了,那到底如何才能真正活在當下呢?
01 找到了克服焦慮的天敵,並開始實踐其實,克服焦慮的天敵,我早就聽過了,那就是正念。這個詞現在很流行,我聽過,但一直沒有系統地瞭解過,實踐過。
卡巴金博士說,所謂正念,就是有意識地覺察,專注當下的每一秒,並不加任何主觀評斷。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學會去覺察自己的思維活動、情緒起伏以及身體反應,從而漸漸學會如何掌控我們的思維和情緒,而不是被思維和情緒牽著鼻子走。
看了考拉小巫的書,我才正式接觸這個概念,並開始在生活中應用起來。
02 學會了如何進行正念說起正念,也沒有那麼玄乎,它也有方法和步驟。
1. 覺察。即有意識有目的地把自己的關注力向內看,好奇地體察一下當下的自己在想些什麼,情緒如何,身體有什麼感覺。
在覺察的時候,你可以把自己的內在想象成一片天空,把你的思緒、情緒、身體反應分別想象成一片片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雲彩。當“天空”上形成了一片片“雲彩”時,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允許自己意識到它們的存在,並允許它們以自己的節奏從“天空”中飄過。
我以前總覺得生活裡的一切都很熟悉,沒什麼新鮮感,慢慢就會對生活失去好奇心,失去熱情。但其實,生活的一切,都可以幫我們體驗“覺察”的感覺。
比如當我洗碗的時候,好奇地感受一下溫水從指縫間劃過的感覺,當我洗頭時,感受雙指腹輕輕按摩頭皮的觸感,溫水劃過我的頭皮,暖暖的,好舒服;當我護膚時,認真感受護膚霜接觸我們面部肌膚時,是一種什麼感覺,當指頭輕輕摸你的臉蛋時,是什麼感覺,當你聞到護膚霜的味道時,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開始練習時,我意識到思緒會不由地遊離,但沒有關係,覺察到思緒遊離本身也是一種覺察,可以感受一下覺察到你的覺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 描述。即以客觀、中立、就事論事的方式去描述自己的思緒、情緒和身體反應。
第二,我們嘗試用客觀的語言去形容“天空”上的“雲朵”是什麼樣子。
我們就事論事描述就可以,比如常見情緒有感動、幸福、快樂、悲傷、難過、內疚、激動、孤獨、絕望、生氣、委屈、勇敢、害怕、焦慮、興奮......無論覺察到什麼情緒,當它出現時,只需要告訴自己,這是一種情緒。學會體察情緒,是有效管理情緒的第一步。
當情緒飄到我們腦海時,要重點提醒自己:這是一個想法,而不一定是事實。
因為我們經常混淆想法和事實,當我們覺得自己“做不到”時,不一定意味著你做不到,當你覺得自己“很差勁”時,不一定意味著你不行。
當我們允許自己把思緒僅僅看作是思緒,而不是事實的時候,我們就做到了正念。
3. 參與。即全身心地參與到一件且僅一件事情當中。
這個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其實並不簡單。
吃飯的時候總能看到很多人拿著手機玩,陪孩子的時候,總能看到大人還是忙著玩手機,放鬆的時候,總是想著工作上的事,工作的時候總是盼著啥時候休息,這樣的事太多了。
活在當下,只專注於當下的事情,是一種值得修煉的境界。正念的理念就是專注當下,不加評斷。
03 分享我是如何煉成正念習慣的知道了練習正念的三步驟,我分享一下自己是怎樣練習正念的吧。
開始練習之前,我們需要明白:練習正念的目標是要提高自己覺察事物的能力和控制關注力的能力,而不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某個東西上不離開。
大腦的注意力會在不同事物之間遊走,這是很正常的。我們練習的就是,當注意力遊走時,察覺到它,然後把注意力重新放到我們希望覺察的事物上。
我是一個不太愛洗澡的人,尤其在我家,洗澡特別冷,我就更不愛了,以前洗澡我從來沒有享受過,都是飛快跑進去,迅速洗完頭髮,擦洗全身,最後沖洗,搞定一切,飛奔出浴室。
學了正念,我用洗澡開始練習,希望自己能愛上這件事。
正念練習洗澡
首先會提前把浴霸開啟,溫暖浴室的溫度。
接著想象自己帶著張開的五官和心靈踏進浴室,輕輕除錯水溫,用手指,面板感受水流的溫度,用眼睛認真觀察水蒸氣在空中營造出暖暖的氛圍,用鼻子靈敏地捕捉到洗髮水和沐浴露的溫和清香,用耳朵聆聽著熱水擊打著面板和地面時奏響的樂章,任由溫暖的水流輕輕流過脖子,肚皮,腳趾,把全身上下的泡沫一衝而淨,把全身的疲勞一洗而掉。
開始做的時候,思緒特別容易跑偏,注意力不由就會被腦子裡的雜事拉走,但沒有關係,當我們察覺到思緒遊離了,就把注意力再次回到當下洗澡上。漸漸的,我的覺察力、專注力提高了,以前對我來說特別無感的一件事,現在我會覺得洗澡也是一個讓人舒服放鬆的事情,可以去慢慢享受它。
正念的習慣在生活中隨處可以練習,比如正念吃飯,正念散步,正念呼吸,正念洗鍋......“開啟”你的全身五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以正念的方式去全身心地體察當下感受到的一切。
不妨去試試吧,看以前在你看來一塵不變的事情是不是並不是這樣呢?而可能是你從來沒用心去觀察過!
04 分享正念練習帶給我的驚喜1. 正念提高了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當我開始記錄感恩日記,加上在生活中進行正念練習,我很容易就能捕捉到生活中的一些小美好,同時也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到身邊的世界裡。
我發現自己與家人,朋友,周圍人的感情更近了,自己的內心也更加充盈和感恩了。
慢慢我開始聚焦當下,不再為未來模糊不定的事情擔憂了,也不為過去無法改變的事情較勁了,變得更加踏實和平靜了,每天都覺得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總能遇到很多幸福的事,為擁有的這一切我很感恩。
2. 正念讓我心態轉變了,身體健康了
看書後我每天心情都特別好,自己的專注力也提升了,吃得好,睡得香,心情棒棒的,對我和寶寶的健康都有積極影響。
以前我幾乎從來不做飯,只是偶爾洗洗鍋。現在作為一個賢妻良母,每天的固定任務就是買菜,準備飯菜,收拾飯後的一攤,打掃家,要是以前的自己,我一定很排斥,記得以前沒人給我做飯,我可以一天不出去吃飯,老公也總是不放心我一個人在家。
我用正念練習,覺得出去買菜,就是散步,準備飯菜、做飯當自己是大廚,洗鍋我當活動身體,反而變成一件可以享受的事情。
心態的轉變,讓我把曾經不喜歡的事情現在做起來也是開開心心的,也不整天窩著了,有了活動鍛鍊,身體也棒棒的。
3. 正念可以減少焦慮,改善心理和情緒的健康
我們習慣了忙碌,習慣了焦慮,習慣了間歇性情緒爆發,長時間在快節奏裡生活,腦子早已不堪重負。
正念的練習就是來打破這種習慣的,只要願意練習,就可以讓你內心狀態發生改變。雖然每天還是忙,但和之前相比,會變得踏實,平靜。
《其實你很好》讓我知道,人要活在當下,是一種人生哲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生活態度不同,每天的體驗自然就會不同,人生的走向也會漸漸開始發生轉變。
正念的練習,更是讓我用心感受當下的一切,用一種好奇的、中立的心態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我自然會發現這些瞬間其實都有它們各自獨特的美好和含義。感恩在我懷孕的這一年遇到了這本書。
-
12 # 瀾媽燕菻碎碎念
《遇見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靈脩行課》,是臺灣作家張德芬創作的一本書。
書籍以小說為載體,以心靈脩行為主題。講述了一位都市白領階級的女性透過同老人以及其他配角(老人的學生)間的對話,經由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種種事件,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內在世界,進而發現大多數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從身心靈三個方面去探討主宰著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操控身心,同時提供瞭如何解決這些模式的實際有效方法,從而解脫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
回覆列表
簡單羅列幾本吧。
大冰《乖,摸摸頭》。裡面寫了好幾個作者親身遇到的人和發生他他們的故事。讀完之後才知道,原來有的人真的可以這麼活!有些電視電影裡的故事在現實中真的能找到原型。
豆豆《遙遠的救世主》。原來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就可以掙錢。文化屬性到底是什麼?客觀規律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句高中就學的一句話,真到生活中,能有幾人能看破運用自如?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低頭只顧撿地上的六便士,有多久沒有看天上的月亮了。成家立業,生活穩定後,你當初的夢想還活著嗎?有沒有勇氣拋棄一切追隨你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