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踐踐小喵
-
2 # 王插秧
很不幸,我就是這樣一個“文理雙修”的學生。所謂“一入理科深似海,從此文科是路人”。先來說一下我的經歷:
從小我就對文字非常感興趣,從小學到高中,我的語文成績一直非常好,每次作文我都能用最少的時間拿到很高的分數,每次試卷糾錯,同學們都在忙著改正字詞,而我只有閱讀理解和作文扣少許的分數。
高中分文理,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了文科,那時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想想就幸福。可是我的數學成績非常差(這好像是文科生的通病)。
高考時,我的語文成績達到130分以上,而當年在數學試卷非常簡單的情況下,很多同學140分以上,甚至達到滿分,而我剛過100分。
正因如此,大學我進了一所理科院校,學習的專業是機械類的數控專業。當時數控在國內逐漸吃香。而我所在的班級是整個學院唯一的一個文科數控班。
都說文科生理解能力強,但是面對枯燥泛味的理科資料和原理,我們文科生所有的腦細胞都是拒絕的好嗎!而且和真正的理科班相比,我們的實操水平更是尷尬。
整個大學期間,身心感到深深的疲憊。一邊是內心無法抑制的悲春傷秋,兒女情愁,一邊是實業興邦,學以致用的諄諄教導。
而等到畢業找工作,我們既沒有工科生精湛高深的學術水平,也沒有理科生注重實操的業務水平,真正適合我們的工作只有“機械裝置銷售”這一對口工作了。
所以,如果不是為了考學,而是真正的喜歡文科,千萬不要選擇理科專業,即使再多的人勸你,“學好物理化,走遍天下走不怕”。也不要因此而誤入“歧途”,跳下屬於自己的深淵!
,
-
3 # 孟珍
謝謝邀請。我們這個歲數,也沒上過大學,孩子們也都學的是理科,具體的感受是沒有的,但可以想象文科生選擇理科專業的應該是大有人在的。因為現在的大學生找工作,很多時候不是自己在挑工作,而是碰上什麼算什麼,只要是個差不多的活兒,就不能讓它跑了。而且文科理科的差距沒有想象的那麼大,大學幾年培養的思維方式也沒有那麼根深底固,人的思維模式還是從小養成的佔主流,有些人報考的專業本就是不合理的。所以文科生幹理科工作的人應該是有的。至於現在混得怎麼樣應該也是不盡相同,因為混得好賴也不是這一個條件決定的,而且這還不會是主要因素。紙上談兵,憑空臆測,不足為據。
-
4 # 學通達
首先,我本身作為一位文科生。當年在選擇文理分科的時候,我特別謹慎。我主要考慮了三個問題:一是我數學計算能力如何?二是物理化基礎如何?三是假如學不進去,自己能否堅持下去。對於一個數學看到頭疼的人而言,真的不適合選擇理科。如果真的選擇了,那高中兩年或者三年簡直會是一種煎熬。所以,我感謝當初自己所做出的選擇。在此,我也想提醒要分科的高一學生,一定要考慮到自己實際水平和興趣愛好。至於人們常說的理科用處大於文科,我絕不認同。因為兩科的重要性並不能僅僅從就業範圍廣來考慮,而更多的應該是看個人運用知識能力,從而,發揮出一個人潛在的潛力。
高中三年,對於我而言,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我也相信,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同樣如此。希望正在高中接受教育的學生好好珍惜高中時光,因為人生中只有一次高考,加油吧!
-
5 # 大仙又胖了
我自己就是文理雙修,語文歷史政治沒怎麼學成績依然沒下九十,語文一直高於a線,但還是堅定的選了理科,因為我比較喜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無感,感覺呢,就是,出門跟人聊天,別人問我是讀文吧,我淡淡一笑。。。。。
論文能從中華五千年聊到哪個名詞起源,從聊天中順手幾句唐詩宋詞,又從班上學霸問我文言文怎麼翻譯才對,選擇題選哪個。。。理能看到電器標籤心算冰箱電吹風電阻再計算電壓電阻。。。然後買個合適價效比最高的插座,開心了自己還拆過新買的mp4研究成本多少,自己能不能做一個,然後再接回去。。。。或者買食品化妝品時翻後面說明書,自己鑑定真貨假貨,與各種化學成分是否有危害。。。感覺以不需要男盆友了
-
6 # 淺小鹿
上大學時候腦子抽了報了生物基因工程
上課時:無機化學是啥?基因分子又是啥?不掛科是我最大的努力。。。
畢業後直接找了編輯的工作,迴歸文科路線,畢業同學拉著我去對口專業面試果斷拒絕,那是藥廠,我真怕把人毒死了。。
-
7 # 秦始皇的小姑娘
呃,我其實是一個應該選理而選了文的科生。。
我們分文理是在高一下學期,我所在的班級是重點班,高手如雲,那時候我的成績在中等或者中上(這個實在是記不清了),因為剛上高中不努力(因為我數學一直很好,初中基本上沒聽過課,120滿分的題基本上100以上毫無壓力,英語基礎不好,但初中努力了一把在班上看起來也還好,所以剛上高中就懶了),數學跟英語都飄在及格線,文科沒什麼出彩的,理科硬生生把我拉成了中等或中上(主要是最開始打定主意要學理科,所以上課比較認真)。然而!!!我TM腦子抽了居然在選文理科的時候毅然選了文科?!!事情是這樣的:
那時候老師為了同學們能正確選好文理,弄了個文理科的年紀排名出來,我擠進人群中看了一眼,理科120+,文科190+,然後擠出人群,毅然選了文科。我還記得很清楚那時候的心理:我理科只有120+分,文科有190+分,原來我文科比理科好那麼多?!!然後。。。
至今還記得我回家告訴我媽我選文之後她跟我說的一句話:選文你可能只能考上一個普通的二本,選理你能上重本,因為你不是學文的料。那時年輕不懂事,不肯聽媽媽的話,一意孤行。
選理我的結果會怎麼樣我不知道,然而選文我的確上的是個二本。分科之後我努力補英語跟數學,再次位列年級前25名(大概……吧?反正沒下過30名)。班主任說,你和C(我的好朋友,也是初中同學,她本來也打算選理,搖擺不定的時候看我選文然後也選了文)的成績上一本沒問題,考試仔細點就行。最後?最後就是我倆考試發揮失常,我到了大西北一個二本學校,她更倒黴只是補錄上了我們縣附近的一個二本。
高考成績出來看到自己的成績的時候整個人是崩潰的、不敢相信的,直到我大一結束,心情完全平靜了我媽才告訴我,我高一選了文之後我物理老師來找過我媽。
這裡插一些關於我的物理老師。物理老師跟我媽以前貌似是不熟的同學,主要是我爸跟她老公是好兄弟。中考過後,我以為我的成績進不了重點班,因為初二荒唐過一兩個月,物理成績完全及不了格,都靠後來初三有個好同學幫忙補上來,所以我那時候對自己毫無信心。前面說了我爸物理老師的老公是好哥們,所以託她讓我進了那所高中夏令營,後來因為上課十分無聊,我就去了一天半就沒去了。但,那我在物理老師的心裡算是定型了,個人覺得她應該是覺得我成績不好要靠關係才能進重點班。以至於後來上課她提問我非常簡單的問題我能答出來都是一副“你居然能答出來”的驚訝臉,直到我做出一道據說是那一年沒幾個考生能做出來的高考題。我其實完全用的是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思路,給她一講,然後驚為天人,以後看我都是“此子日後必成大器”的眼色。所以她才會去找了我媽,問我為什麼不選理科。
高一下學期我遇到她的時候,她也問過我為什麼不選理科,我說我理科沒文科好,現在的我終於明白了她那一臉懵逼的表情背後的含義。也多虧了我媽告訴我物理老師說的話,我才在一年後後知後覺地想起我毅然選文科的原因,就是那看錯的一眼。。。
我那時候選的是理科,可能我不會學現在的專業,會選法醫(TVB的法證先鋒啊,可迷了那時候),也可能會選學醫婦產科方向的(我媽想讓我學的與醫有關的)。不過我挺慶幸我沒學法醫,這學期上了刑偵課之後徹徹底底地絕了學法醫的心思,對,你沒看錯是刑事偵查課不是法醫課。可能是上法醫的是女老師,沒放什麼恐怖的圖,不像刑偵老師,第一堂課就放了碎屍案的圖片。。。也可能跟現在一樣,對你們可能猜到了,我學的是法律。總之,高中三年已經早就結束了,我也馬上要面對就業等各種難題,我已經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假設,雖然我媽還是會提起我選錯科的時,但我已經決心面對現實,好好過好以後的日子。
最後感謝你能看我我這囉哩囉嗦的一篇文,這麼愛瞎扯,可能也是因為我是一個文科生吧。(捂臉表情自己想象)
-
8 # 然花未聞
什麼感覺,爆炸的感覺。線性代數,高等數學,機率論。僅僅數學相關的課程要用更多的時間在課後理解,而同學課後都在打lol。更氣的是這些打遊戲的,最後考出來的成績還很高。更不用說物理,電路之類的,身邊同學聽聽就會了。
文理同學高中時培養的能力對大學來說,確實有很大的差別。
-
9 # 帥氣的biubiu
整個一個文科生,對數理化完全不感冒的人,報志願崩了,到一所普通高校學習土木工程專業(算我們學校王牌專業工科。整個人是崩潰的,聽高數什麼的就和做夢一樣啊!
同學們大多都是理科生理解高數什麼的很快
每日三省“我是誰?我是怎麼考到這來的?他們怎麼什麼都會?” 別人還一個勁說土木工程是好專業,以後好找工作,掙錢什麼的。可是學不會東西怎麼辦啊!我弄出來的東西我都不敢住,敢賣給人民群眾麼?能賣給人民麼?一個班有兩個我這樣的文科生都比較煩惱,只有看能不能在之後有所改觀,對此我有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既來之,則安之 課程還要學,哪怕硬著頭皮也得接著讀,這樣的人不止你一個
2第二學位考取 選個自己愛好的第二學位讀也不錯
3跨專業考取研究生 不同科目考試科目不一樣
4朝自己喜歡的東西發展,自己琢磨,或者報班學習,在自己熱愛的專業上取得一定成就
5如果是大一可以考慮轉專業,但要要求不掛科。並且透過各種稽核也比較麻煩
PS 這個社會很多人畢業從事的工作和自己的專業沒有多少關係,所以也不用太過擔心。但是答主一直覺得能從事自己真正喜歡的專業併為之奮鬥的人是幸福的,更是幸運的。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保持你的那份與眾不同,做你想做的,畢竟人生就一次。隨心而行吧
回覆列表
文科生屬於發散性思維,比較感性,記憶力強,喜歡文字有較好的寫作能力,書寫一般都不錯,還擁有豐富的想象能力。 文科生選專業可以是偏社交類的,對人際交往能力有要求的工作比較多。
理科生,邏輯思維強,比較理性,心思縝密。注重理解,喜歡尋根究底,屬於技術型和創新型的人才。
由此可見,文科生選理科不僅在思想上和專業上都相差甚遠,可以說是從根本的自我改變到知識層面的改變,這種感覺可想而知,是從頭腦到手腳並用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