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上微課的開拓者
-
2 # 廣西容老五
兩個人跟一個猴子還有一頭豬還有一匹白馬去遊山玩水,然後遇到好多以為是野生的動物,然後打了起來,最後都被他家的主人領回去了,沒有關係的都拿來做燒烤!最後買了很多旅遊商品回來了!
-
3 # 曉佳加
偉大的吳承恩寫出了那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場面,最後都是化險為夷,為了取得最後的真經,師徒四人,踏遍河山,嘗試了各種各樣的艱辛和痛苦,最後終於取得了真經。《西遊記》是一部擬事小說,作者將自己當成孫悟空,將比喻成唐三藏,毫無本領,比喻當時十分腐敗,當官的人亂收老百姓的錢,使用勇敢機智的孫悟空來保護他們,最後得到了勝利。我為作者吳承恩為祖國奉獻自己,卻無處可投的精神有所感動,也對當時的沒本事的社會感到十分的不滿,從《西遊記》中也感到吳承恩在不斷的堅持,正如孫悟空不斷的和唐三藏去取經,永不言敗。《西遊記》中豬無能、沙和尚、孫悟空都是很有本事的人,去推翻當時黑暗的社會。
孫悟空大吃蟠桃,偷吃丹藥,隨後下凡去,玉帝得知後萬分氣憤,派十萬天兵天將下凡捉拿孫悟空,孫悟空和楊戩大戰幾百場,不分勝負,最後太上老君偷襲孫悟空,將孫悟空抓了起來,孫悟空被雷擊、砍頭、用釘子打,用三味真火燒,卻毫不動搖,太上老君把孫悟空放在爐中燒了七七四十九天,孫悟空十分勇敢,永不放棄,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出去。七七四十九天後,孫悟空出來了,練成了火眼金睛。大鬧天宮,最後被如來佛來壓在了五指山下。過了五百年,唐三藏奉命去往西天取經,急需人才,才將他救了出來,一路上經歷了好多難,終成正果。
孫悟空是一個所有人都很讚揚的人,他十分的自由,他勇敢機智,為保護師父,他不惜一切代價,這一點使我非常的喜歡,也非常的讚揚。為了事業,孫悟空會用自己的生命來保駕護航,師徒之間感情也非常的厚。唐三藏是唯一一個使人琢磨不透的人,他十分的憐憫他人,十分有愛心,一個作惡多端的人也要放走,豈不知壞蛋放走後被害的人將更多,這真是太有“慈愛心”了。
豬八戒總喜歡在背後說壞話,是一個口是心非的人物,十分貪生怕死。但他也是有特長,還能服從師父的命令。是西遊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之一。
沙和尚十分的忠誠,也有些傻傻的,任何東西都是他扛,任勞任怨,如老黃牛,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
4 # 日智為智
西遊記是一個悲劇故事
“所有喜劇的核心都是悲劇”。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作者吳承恩創造西遊記時的初衷史書上並無明確記載,現在亦無從考究,只能結合作者生平和西遊記本事來進行推測。
關於西遊記的解讀古往今來數不勝數,今天我們也試著從西遊記喜劇還是悲劇的角度來解讀。
先從西遊記來看。
西遊記故事的主線是唐僧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經過。
孫悟空則是西遊記中的絕對男一號,因此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戲份最多也最能反應作者的創作初衷,關於孫悟空在西遊記中的具體經歷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從大鬧天宮一戰成名到五指山下被囚五百年再到被迫接受觀音菩薩護送唐三藏西天取經再到真假美猴王事件後自願西天取經以求修成正果的心路和選擇轉變,孫悟空漸漸的被歲月磨平了稜角從而更好的融入了主流社會,進而得到了觀音、如來等佛教高層的認可,最終修成正果成為鬥戰勝佛榮升佛教上層,一洗在道教得勢天庭時的弼馬溫之恥。這其中的種種概括起來就是現在的窮小子城市職場奮鬥心酸史,用悲苦心酸來形容應該更恰當些。
再從吳承恩生平來看。
1512年(大明正德一年)吳承恩出生於淮安府山陽縣一個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1529年(嘉靖八年),吳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創辦的龍溪書院讀書,得到葛木的賞識。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吳承恩大44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
1551年(嘉靖三十年)吳承恩接任河南新野縣知縣。修建行臺察院,尊經閣,增修儒學,表彰貞節,興辦水利等德政事蹟。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周遊湖南新化(古梅山)賣文寫書為生。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浙江長興縣丞,常與友人朱曰藩豪飲,寄趣於詩酒之間,和嘉靖狀元沈坤,詩人徐中行有往來。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終因受人誣告,“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約六十七歲時到過杭州,活了大約76歲,晚年在貧窮中逝世。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帖。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
但是青年和中年並不得志,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
《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覽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
因此我們可以從吳承恩的生平來看,吳承恩少年得志,才華橫溢,名聞鄉里,躊躇滿志,就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樣,但是卻科舉不順,朝裡無人提攜,鬱郁不得志四十五歲才某得一知縣,可想其內心有多憤懣,也不像孫悟空那樣有七十二變般的武藝可以把世間攪個天翻地覆,也看清了改變不了的世道,因此只能發揮所長創作了寓意深長的諷刺長篇小說《西遊記》。
-
5 # 想做夢的貓
孫悟空生於石縫,沒有人的情感,僅存孩童純真。初,其在花果山自由生活,於水簾洞首稱王,秉承妖不犯我我不犯妖的生存理念過了一段逍遙自在的日子,直到玉帝未雨綢繆,下旨給予仙聘,讓頑猴得了個弼馬溫閒職。奈何大聖天性自由,又凡事是個由著性子的主兒,怎能眼睜睜看著千里良駒受仙人制約不得自由呢?面對瓊漿玉液鮮美蟠桃的他又怎能控制住自己的慾念呢?可是條條框框的制度容不得他我行我素,仙人的自尊心更不允許一隻石猴來觸犯天宮威嚴,所以天羅地網向大聖撲來,在花果山外,自知理虧的大聖再三退讓,不與天兵發生衝突,可是兵將不依不饒,逼得大聖退無可退,他只剩反抗這一條路。於是大聖殺紅雙眼,血洗天庭。最終敗於如來之手,在五指山度日如年。其實現實亦是如此,所有所謂的叛逆都會被所謂的權威鎮壓,已經習慣自己制定的規則的統治者不允許外人有一點點的不同,那樣的世界,人們怎麼會喜歡?所以所有的美好寄託都在虛擬的文學作品中。
在那個和現實一樣骯髒不堪的書中世界,即使是妖又如何,其目的也比人的心靈純粹。齊天大聖第一任師傅給其取名法號悟空,三千世界皆是色,佛言色即是空,“世皆悟空”意為世人的內心空空如也不留雜質,能看透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就能無憂無怖,瞭然物外了。從人的角度來看,能讓自己從複雜的世界抽離當然是種解脫,可是現實中人達不到超然物外的境界,就只能把自已置身於小說中,把自己帶入天不怕地不怕的齊天大聖的角色,大鬧天宮,叱吒深海,只為自己而活。這是對美好世界的嚮往,這還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更是世人在面對皇權苛面對捐雜稅時的無聲抗議!可是在文學作品中,無論內容怎樣控訴無邊黑暗,結局一定會向權威妥協,這是時代的侷限,也是文學工作者自己在畫地為牢,他們或理性或浪漫的情懷都基於對未來的期許。無論現實是怎麼樣的黑暗無邊,他們的眼睛總會捕捉到哪怕一星半點的光芒,那一點點的光就能照亮他們筆下的靈魂。雖說是魔幻小說,但字字句句都在鞭笞現實,作者的叛逆與懦弱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精神上的不甘和肉體上的掙扎都凝成《西遊記》的一章一回。
-
6 # 子文君462
提起《西遊記》,大家並不陌生,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小時候讀它,為其人物的形象所吸引,有趣,搞笑。現在在翻讀,其中真情的流露和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亦是不變。
這是一部舉世聞名的經典大作,每個人在解讀西遊記都有不一樣的收穫。有的人喜歡裡面的人物形象,有的人研究其寫作的背景,有的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但現在細讀以後,我覺得更多的是裡面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故事。那種渴望不可及的自由生活讓我感觸頗深。
《西遊記》講述了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寫他們經歷了八十一難最後修成正果,而印象最深的是孫悟空形象貫穿於整體故事之中,孫悟空這個形象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他辨清人妖,不受人間王位的約束,闖龍宮,在花果山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生擺脫一切束縛的完全自由的狀態。在我看來孫悟空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嚮往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我們嚮往自由,追求自由的勇氣!
當下,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講,安於現狀的精神磨滅了人的鬥志,這種精神很可怕。她們沒有奮鬥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追求什麼,每天過著無所事是的生活,不能做到孫悟空的那種自由的嚮往,長期處於拘泥一個點的狀態,太滿足於當下的一切,遇到挫折就逃脫,躲避。
就取最貼切的例子來說,我們大學生,從小學到高中拘泥於各種考試,以分數論天下,排名定成敗一直沉浸於腦海之中,我們的個性,自由得不到發展。來到了大學,很多很多都不一樣,聽過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切靠自己,這樣我們的個性可以發展,因為大學的平臺是很廣闊的。我們可以有著悟空追求自由的那種精神,對自由的嚮往,而並不是拘泥於高中的那種約束的生活,我們可以發展自己的個性。
-
7 # 影子59789582
心誠志堅 驀然回首並是靈山.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就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
所以道不遠人 , 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靈山就在雷音寺,東方才為雷震 真經本在東方 何必西求!
回覆列表
對人物的評價——《西遊記》讀後感
暑假裡,我讀了《西遊記》這本名著,對其中的師徒四人給出了自己的評價:
孫悟空:聰明、機智,疾惡如仇,一心一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殺盡妖魔鬼怪,為民除害。雖然經常被唐僧冤枉,但是他從來不記仇。孫悟空是一個蕩魔除邪、匡危扶傾的英雄豪傑,具有頑強執著、不屈不饒的英雄品質。失敗對於他來說是常有的事,但他毫不氣餒,吸取教訓,抖擻精神,繼續作戰,直到贏得勝利。
豬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是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貪圖女色,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難分敵我。豬八戒貪吃貪睡,自私自利,好進讒言,師兄的話算得上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也算是為唐僧成功赴西天取經立下了功勞。
唐僧:自己分辨不出妖精,但又不相信孫悟空,吃了一次又一次的虧。比如說在白骨精、紅孩兒、銀角大王的變化中,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當。唐僧的耳根子很軟,比如說豬八戒的讒言:在白骨精這件事上,豬八戒因為孫悟空糊弄他,打死人,就跟唐僧說孫悟空是怕他念緊箍咒才變化騙他們的,唐僧還真信了。諸如此類的片段,文中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