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遇少商
-
2 # 丁香花心理
1.心理諮詢師需要找另外的心理諮詢師做自我體驗。
2.心理諮詢師會找另外的心理諮詢師做案例督導。
-
3 # 心理諮詢師天藍姐
是的,心理諮詢師也是人,也會有承受不了壓力的時候,也有生病和特別累能量不夠的時候,也需要釋放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是從原生家庭裡走出來的,人無完人,在承受不了的時候去尋找朋輩督導或者自我體驗,是有的。
入行的時間不一樣,年輕的或者心理成熟度低的諮詢師,也要找導師督導,而且規矩和一般人一樣,都要付費。功力深厚和成熟度高的諮詢師,遇見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少,但是不是絕對的。
我前幾天就給我的心理諮詢師學員進行了督導,幫她理清了很多,也放下了很多。我也曾經尋找同行朋友諮詢過,因為是這個圈子裡的人,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效率反而非常高,比陌生人來諮詢效果好的多。
心理諮詢師不是神,也是人,就跟醫生也會生病一樣。但是好的心理諮詢師會承認這些,並且快速的覺察,絕大部分能自己解決,自己解決不了,就找人幫助,儘快從負面情緒裡走出來。
畢竟什麼都知道,也想有好的生活質量,自己不糊弄自己。
-
4 # 方寸顯威
心理諮詢師在從業之初和從業期間,需要定期接受心理督導,這是衡量諮詢師是否合格的標準之一,更是心理諮詢的職業要求。
資深有經驗的心理督導師可以幫助初入心理諮詢行業者儘快熟悉並進入工作狀態,可以幫助已經工作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諮詢工作者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能和自身心理健康素養。
換個通俗的說法:經常充當別人的垃圾桶,我們也需要定期倒到垃圾。(這是十年前我學心理諮詢課程時,老師在課堂上說的)
-
5 # 夢姬
我的觀點是心理醫生需要且必要找另一個心理醫生諮詢的.
這個問題隱含著的一點,即心理醫生不應該有心理方面的困擾,或者心理醫生即使有心理方面困擾他們自己透過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已經替自己疏導了. 那麼,心理方面的問題涉及種種,有沒有哪種問題是心理醫生自己無法面對和解決的呢?答案肯定有,因為心理醫生是人,當他所碰到的問題超過他的認知範圍時,這個問題就需要他人的幫助. 甚至向另一名心理醫生諮詢,這種諮詢本身就是心理問題的諮詢和治療.希望透過在一名心理醫生的幫助下透過適當的途徑把問題得以解決.
心理學醫生的執業資格有高低之分. 從進行系統的心理學學習開始,到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每一個階段的提升都伴隨著自己心理的治療過程. 最開始心理醫生自己就是需要治療的物件,他們的導師就是他們的心理醫生. 這是治療過程也是心理學學生和導師之間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 如果心理醫生不能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因為有些問題隱藏得很深,甚至心理醫生做為當事人都沒有意識到,那麼他們就必須藉助更高階心理醫生的治療,需要長時間的治療,克服這些心理問題後經過這個階段後才能說有資格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醫生.
我們知道不少高智商罪犯對心理學非常有研究且,善於察言觀色,洞悉他人心理,深諳人,其目的是蠱惑和操控他人. 若心理醫生的心理不夠強大,在對這樣失進行心理諮詢和治療時相當危險的. 於他們而言,小兒科的把戲而已,反而被對方成功洗腦. 相信大家看過電影《沉默的羔羊》中尋那個關在監獄的精神病醫生的強大心理認識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心理醫生無論專業領域多麼厲害,但是
正如腦瘤專家得了腦瘤,他對自己的病再有研究,手術經驗再豐富,但要除掉這個腫瘤,他不得不需要其他腦外科醫生給他做腦部掃描並安排做手術把腫瘤取出. 他不能自己給自己做手術. 心理醫生碰到心理方面的難題,他們也需要其他心理醫生的諮詢和治療. 這點是非常肯定的.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心理醫生殺人和犯罪的影視題材. 當事人利用世人對心理醫生的尊重,藉助心理醫生的職業外衣,犯下一系列不可饒恕的罪行,這時我們才意識到原來所謂的醫生是心理最不正常和扭曲奸險那個人. 這樣的人如果是心理醫生,我們卻去找他(她)做心理諮詢和治療,想想有多麼荒謬和可笑.
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廣泛,心理方面的問題涉及眾廣,每個心理醫生的善長方面也不同,心理學的知識和技能不同個體間也存在差異,比方說善長兒童心理學的心理醫生同犯罪心理學的心理醫生兩者雖都是心理醫生,但是他們各自研究領域側重點是不同的. 那麼兒童學的心理醫生因為某個個例去向善長犯罪心理學和心理醫生去諮詢,這是種業務交流,雙方產生交集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再正常不過了.
-
6 # 木之小哥
真正的心理醫生在成為心理醫生前大都也是從來訪者過來的,心理醫生先治自己再治別人,由於心理醫生的職業關係,經常要接收大量的負面情緒(人都是感性的),所以在與來訪者共情的過程中,心理醫生不但要幫助來訪者學會採用正確的方法來處理自己的負面能量,還要在治療結束後想辦法疏導自己在與來訪者溝通中接收的負面能量。
但是每個心理醫生可以接收的負能量都有一個極限值,一但心理醫生從眾多來訪者那接收的負面能量超過了自己的承受上限,就要藉助外力了,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暫停自己的工作,高深的心理醫生都有自己的自我疏導方式;二是向同行求助,求助時大都採用催眠方式,因為都是同行,在顯意識下普通的心理技術中的套路都懂,而催眠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的。
-
7 # 玟汐啟蒙記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出自董其昌的話,毫不疑問是讓我擺脫是什,侷限和陝隘,那我們就在溝通中交流學習中看到自己的侷限,不斷學習進步!這從知識交流面給我們方向!心理醫生當有需要時當然可以找另一位心理醫生!胸中脫去塵濁,擺脫侷限和陝隘!
而說心理學上來談!真正無我,並警示不要自己好為人師,從心理上提“”我是誰”都不確定,
怎能背起包袱,與所謂頭銜,有需要當然可以找,簡單因為需要,而不是關呼身份!
從心理學角度,是遵循規律,探索發現真相,而心理醫生自己有課題而不是問題,去找另一位心理醫生探索!追求真理面前不分你我!
-
8 # 高靜環
謝邀問,"心理醫生需找另一個心理醫生諮詢嗎?"回答,需要,當然需要。我們說"心理疾病"是複雜的,多樣化的,這就需要"心理醫生"有著較強的社會文化,生活上的知識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做基礎,做鋪墊。所以說“心理醫生"將是學無止境的,方能撐握更多的“心理疾病”的患者各種各樣的病態和問題“對症下藥"。給於患者正確的恰到好處的安慰,寬心,幫助和鼓勵和指導,能令患者破迷開霧,能令患者看到Sunny和希望,信心滿滿的恢復正常人的心態,思維和認識能力,從此不再受"心理疾病”的痛苦和折磨。所以說"心理醫生需要找另一個心理醫生諮詢嗎?”當然需要,我們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雖然是同行,但每個人的學識,經驗不同,如果向同行諮詢,雙方就會“取長補短”,學到的知識更完善,充實,廣泛,把他人的能力和智慧補充到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豈不是更好!供參考!謝謝!
-
9 # 用心愛你40
心理醫生並非正規的說法,正規的說法叫做心理諮詢師。他們是否需要心理諮詢呢?下面以我自身的經歷為例,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2020年2月8日,元宵節。外界在地理上的許多節點已經封閉,只能更多透過網路與外界聯絡。今天除了和外地的親人影片通話、互道祝福之外,還對一名心理諮詢師H進行了遠端心理輔導。有人可能會感到疑惑,心理諮詢師也需要心理輔導嗎?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心理諮詢師除了要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外,就是學習掌握專業技能。而專業技能的掌握是有一定套路可循的,只要自身有一定天賦,又有機會實踐、善於思考和總結,就一定能夠做到。有了職業資格,又掌握了專業技能,就可以從事這一行業了。但是,掌握技能是一回事,真正做到“遇事能想開”是另一回事。許多心理諮詢師在對求助者進行輔導的同時,一方面努力運用專業技能幫助對方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卻因為接觸了太多常人接觸不到的“陰暗面”而使自己的心理受到煎熬。許多心理諮詢師因此而抑鬱,需要更高級別的心理諮詢師進行督導。問題是,高級別的心理諮詢師就沒有心理問題嗎?這在邏輯上顯然不成立。
非常時期,許多人處在焦慮的狀態,於是尋求心理幫助。H在業內小有名氣,所以有許多人向他求助。而求助者不知道的,是H所在的小區也已經封閉。H偏偏是一個喜歡和朋友聚會的人,按照心理學解釋,就是需要從外界獲取能量。這次許多天與世隔絕,自己的心理已經受到了極大的煎熬。又連續幫助許多求助者解決同樣原因導致的心理問題,儘管收入頗豐,但卻將自己的心理推向了崩潰的狀態。
這次遠端輔導足足進行了兩個多小時,效果令人滿意。我和H早就相識,但他是專職、在業內小有名氣,所以收入比我高;我則一直在做兼職,朋友、同事極少有人知道我還在做這一行業。心理諮詢師這行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很難像餐飲、服裝、理髮、修腳等行業那樣透過“口碑”來建立品牌。道理很簡單,求助者對你的服務再滿意,也不太可能向熟人推薦你,因為有洩露隱私的風險。H為什麼要向我求助呢?首先是資訊外洩的風險小。一來他了解我會主動避免在交談時涉及其他人的隱私,二來我在業內的朋友並不多。其次是他了解我專業之外的能力,他親口告訴我曾多次製造事端來試探我,得出的結論是“你是真正能夠做到不驚不怒的人,說明你是真的想得開,而非只是專業技術層面的掌握”。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怎樣才能做到真正“想得開”呢?原理很簡單,需要做到兩點:愛自己;看破生死和無常。所謂“愛自己”,就是一切選擇以自己感覺幸福為原則,絕不能讓自己不開心;看破生死和無常,就是接受一切無法避免的事。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們的終點就已經註定了。既然死亡是無法避免的事,按照“絕不能讓自己不開心”的原則,就不能讓不可避免的事困擾自己,所以不必畏懼死亡。無常就是所謂的“造化弄人”、“天不遂人願”。我們只需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把其他力所不及的問題只管交給天去處理,坦然接受一切結果。例如,走夜路會有危險,那麼我們就儘量避免走夜路;如果不得不走夜路,那就把能做的,如找可靠的同伴、隨身攜帶防身用品這類事都做好,路上保持小心就可以了。如果再出意外,那就是天意,必須坦然接受。面對疫情也是如此,我們只要做好我們該做的,家裡儘量備好應用之物,沒事儘量少出門,不得不出門時做好防護、進門前做好消毒,其他問題不妨交給天去處理。該吃飯就吃飯,該娛樂就娛樂,絕不能讓自己不開心。
道理簡單,但所謂知易行難,真正能夠踐行的人並不多。但是,只要大家掌握了原理,並努力運用於實踐,一定會有助於自身能力提高。
這裡,祝大家在特殊時期保持愉快的心情,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共同度過難關。
(特別強調:H只是代號,和姓名縮寫毫無關係,大家不要猜測)[/cp]
-
10 # 張鐵軍158
不需要!
心理諮詢面臨的“心理耗竭”是偽命題,它不是接受“心理垃圾”所致,而是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的錯誤。
心理諮詢師再督導,如果是學習,沒有問題;透過督導來消除“心理垃圾”、獲得安慰,則是無益的。
97年8月,湖南沙市夜渡心河節目主持人尚能自殺,同期,深圳一張姓心理節目主持人自殺,北京一張姓心理學工作者自殺。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忽然關注到心理諮詢師。我的一個哥們兒遠隔千里打來電話問我:“心理諮詢師自殺了,是不是因為心理垃圾多了?你沒事吧?”我告訴他:“老兄放心!“心理垃圾桶”是偽命題,我輸出知識,既無耗竭也無累贅。自殺的心理諮詢師是沒把自己弄明白的人,以己之昏昏而使人昭昭,因為不效而失落,而積累心理累贅,進而惡性迴圈”。
合格的心理醫生或心理諮詢師,必須理解人性,領悟心理學規律,知曉心理諮詢與治療的本質。否則就是以己昏昏而使人昭昭。
心理諮詢與治療是心理學家用心理學技術為求助者提供心理學幫助,透過無條件地包容而傾聽,而發現求助者具有的積極資源以及可以提供的通向改變的技術,而且是幫助到,至少是提供“有效、可操作的技術”。
心理學家的角色是心理學技術的提供者,或嚮導。嚮導指引路人的前提是“通達路徑”而“又樂於助人”,所謂“樂於”是指有成就感或收穫利益,而且助人越多,智慧越多。
嚮導指示方向,路人不接受,並不損害嚮導的知識與生活;如果,路人因嚮導的幫助而實現目標,併為此由衷致謝,則嚮導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就會繼續助人為樂,而且樂此不疲,焉能為此自殺?
總之,諮詢師不會因為輸出知識而耗竭,卻可以安身立命,收穫豐厚報償、成就感、幸福感。認為心理諮詢師是接收心理垃圾的垃圾桶的想法,顯然是想多了。
“嚮導”可以與求助者“共情”,但不會有“心理累贅”,所以不會耗竭,也不需要求助同道,也無需“督導”。“督導”應當是實習過程中或學習過程中的任務。
勝任心理學工作的前提充分的人生閱歷,可操作的,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不斷地再運用於實踐中並繼續得到實踐的檢驗。這一過程就是心理學工作者不斷成長的歷程。
-
11 # 筱築心房
這個是需要的,而且這可以理解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督導,一個是個人分析成長。
拿醫生來舉例:心理諮詢師的督導,就相當於醫生的師傅,是負責教技術的,要看看新手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是不是操作得當,有沒有犯錯誤,有沒有不規範或者需要提升技術的地方,更或者看到這個醫生是帶病工作,給到提醒。
心理諮詢師的個人分析與成長,就相當於找另一個醫生給自己拍片子,做體檢,做檢查。如果有傷口就及時包紮,有不對的地方就提前用藥預防,免得這個醫生在給病人做手術的時候傳染給病人,或者是自己病的太重,不能手術,影響工作。
每個人成長的路上都會有各種問題,經歷或者創傷,這些就需要處理好,整理乾淨了,保證自身安全,然後再去給別人幫助。
-
12 # 楊律疏議
需要的,國外心理諮詢師職業的前提是有更高一級心理醫生做為安全保障,因為日常會接觸大量負面情緒,必須定期得到清理。
回覆列表
你好!
如果需要的話當然可以,我們懂,知道就並不代表我們一定能做到。比如我們都知道抽菸有害身體健康,可是還不是有人在抽嗎?
對於人而言,交流,本身就是需要的,交流只是一個人們必須需的過程,就和吃飯一樣,是必須存在的一個過程。
比如我們會做飯,難道我們就不能去飯店吃飯嗎?
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只看你需要還是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