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譚菜根0972

    “用情不專”徐志摩

     

    民國大詩人徐志摩(1896—1931)在近代中國文壇活躍一時。作為“新月派”主力,其作品風格和技巧對中國新詩發展影響巨大,同時其戀愛、婚變與作品一樣轟動於世。

    1915年10月29日18歲上經雙方家長撮合迎娶16歲之張幼儀走進第一次婚姻。張女端莊善良、善於持家,深得家人喜愛,二人婚後育有一子。婚姻表面看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實二人均受近代科學文化薰陶。

    1918年8月14日在父母資助下赴美國留學,之後受西方尤其羅素思潮影響將追求愛情作為人生激情之一而喜新厭舊,1922年3月離婚。

    1924年8月學成回國後,應邀幫助師兄王賡(與艾森豪威爾同學)照顧妻子陸小曼,因色迷心竅犯忌“欺朋友妻”,狡辯“感到有責任和義務來解救小曼”、詆譭王賡是“庸懦兼殘忍的丈夫”,導致另一家庭破裂。

    1924年12月30日《雪花的快樂》有說是追逐陸小曼洋洋得意寫真。1926年10月3日二人婚禮因雙方父母一致反對一時成為京城轟動新聞。徐志摩業師梁啟超更是在證婚時訓斥徐“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婚後二人住在上海,因父母斷絕經濟資助及陸小曼生活散漫奢侈,徐志摩東奔西走於京滬兩地六所大學兼課賺錢。

    再婚之前1920年英國留學期間結識朋友林長民之女林徽因,多次以有婦之夫身份示愛被拒。主要在於林徽因覺得不道德,再就是林與梁啟超之子梁思成有婚約。但徐志摩不甘心,離婚後一直“追”到1928年3月21日林、梁在加拿大溫哥華結婚。之前1926年5月27日《偶然》是最著名感情表白。

    1931年11月19日,為趕在晚19:00到北京聽林徽因“中國建築藝術演講會”,迫不及待搭乘郵政班機北上失事殞命,時年35歲。所以她將梁思成從飛機失事從現場撿回的一塊殘骸在臥室床頭掛了24年直到去世。

    期間1928年11月16日詩人因第二次婚姻危機出國散心。來到當年求學之康橋作《再別康橋》,自訴難以言說複雜情感,既表達對未得到愛情之感慨,更同時表達對當前婚姻悲哀。

  • 2 # 西安藍珂兒工作室

    我曾經買過讀過《徐志摩詩集》,說起徐志摩大家就會對他的情史津津樂道。他為了追求林徽因和張幼儀離婚,林徽因不願意落下破壞他人的家庭的名聲選擇和梁思成結婚。他回國後,王庚工作忙讓他抽時間陪太太陸小曼出去走走,他和陸小曼暗生情愫,陸小曼和王庚鬧離婚,然後和徐志摩結婚。這段婚事陸小曼徐志摩兩家長輩曾竭力反對,反對無效後斷了他們的經濟供給,讓他們自食其為。陸小曼是千金大小姐,消費能力超強,家裡傭人都有十六個,徐志摩只好幹好幾份兼職來供養陸小曼,最後因為乘飛機參加林徽因的講座,途中遭遇空難去世。

    三個聰慧美麗又能幹的女子,讓多情浪漫的詩人生活變得與眾不同起來,於是繆斯女神頻頻光顧他,讓他寫出許多優美經典的詩篇。我們看一個人要看他的長項,徐志摩的長項就在於他深厚文學修養,給後世留下了許多優美經典輕的詩篇。我現在還記得他那首:

    《沙揚娜拉》最是低頭的溫柔,恰是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聲珍重裡有甜蜜的溫柔沙揚娜拉

    讀完這首濤你是否看到一位溫柔俏麗嬌羞的小姑娘?他的作品有《快樂的雪花》、久負盛名《我不知道風朝哪個方吹》和《再別康橋》等,這些輕飄流麗的詩作曾經感染過許多人。至於他的家事、情史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已經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我們何必要指責他?不是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嗎?人生向來不容易,能在短暫的生命裡留下些許印記已經不簡單了,我們欣賞他的作品和他愛誰無關。

  • 3 # 蝦米小亭

    徐志摩是怎麼一個人呢,用一句話就可以理解了:

    愛你的愛,崇拜你的崇拜,是人情不是罪孽,是勇敢不是懦怯!

    這句話說明:他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喜歡就大聲說出來,比如他是那麼的喜歡泰戈爾。

    1924年4月12日,泰戈爾來華訪問,受到了當時中國文化界的熱烈歡迎。愛你的愛,崇拜你的崇拜,是人情不是罪孽,是勇敢不是懦怯!這句話出自1924年5月12日在北京真光劇場的演講,算是徐志摩送別即將離開中國的泰戈爾。在他的演講中我們可以捕捉到以下幾點資訊:

    第一.徐志摩是一個愛詩愛到骨子裡的人,由於他喜歡泰戈爾的詩,所以喜歡泰戈爾的人。

    徐志摩眼中的泰戈爾亦師亦友,是他的信才促成了這次中國之行。有人說是徐志摩捧殺了泰戈爾,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徐志摩腦子裡關注的只有詩與遠方,其他的不在他考慮之列。泰戈爾的到來,給當時的文藝青年帶來了一縷春風。5月12日的演講,幾千字的文稿,通篇都在講他的詩和他眼中的泰戈爾。

    所以說他是一個愛詩愛到骨子裡的人。

    第二 徐志摩是一個惜才愛才心胸豁達的人。

    當時,泰戈爾1924年的這次中國曾經受到很多人的詬病。原因是,當時泰戈爾提倡所謂的“東方精神文明”,和當時中國破舊立新的時代大方向不是很符合。所以當時知識界對泰戈爾訪華有部分人持反對意見。泰戈爾訪華之前可能沒想到這個層面,來了之後發現給泰戈爾先生造成了一定困擾。在這種情況下,徐志摩的演講當然不是無的放矢。所以他用難得的演講機會,浩浩湯湯幾千字來解釋這次訪華的前因後果,來和大家描述他眼中的泰戈爾。現在回頭看來,當時大家對泰戈爾的激烈言辭還是有失偏頗,可能誤解的成分居多。

    所以,徐志摩的演講作為一個詩人對另一個亦師亦友的詩人的愛護之情,用自己的時間,自己的文章,自己的演講去維護另外一個人,可見徐志摩是一個惜才愛才心胸豁達之人。

    第三.徐志摩才是你們眼中的那個人,浪漫也好,多情也罷,本質上,他還是一個詩人。

    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他的詩、他的文,而不是他的風花雪月。

  • 4 # 戲品聊齋

    首先,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徐志摩出生於1897年,卒於1931年,浙江海寧人。他於1918年出國留學,1922年學成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平民大學教授。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重要成員之一。1925年,徐志摩赴蘇聯,1928年和胡適、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月刊,成為中堅人物。無論是新月社還是新月派,最重要的代表都是徐志摩,這是無可爭辯的。

    其次,徐志摩被譽為“中國的濟慈”。據許多資料考證,徐志摩的詩歌創作只有10年,但卻留下了四本詩集,分別是《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雲遊集》。在徐志摩的詩中,光明和自由是他始終追求不息的旋律,美與愛則是他心中最永恆的嚮往。他的詩清新美妙,通俗易懂。抒情詩的藝術造詣非常高。詩作構思巧妙,意象新穎,韻律和諧,詞藻華美,被大家公認為是“中國的濟慈”。

    第三,徐志摩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徐志摩的詩歌深受讀者喜愛,比如《偶然》、《再別康橋》等,讀來朗朗上口,久傳不衰。由於徐志摩,很多人才知道了劍橋,熟悉了英國和歐洲的文學與文化,應該說,徐志摩是英國與歐洲文學與文化的傳播者。在國內,徐志摩的故事家喻戶曉,特別是他和張幼儀、林薇因、陸小曼的故事更是令人津津樂道,連續劇《人間四月天》更是收穫了一大批徐志摩的粉絲。

  • 5 # 騎士悠然行

    徐志摩是個"閒適"派文人,在民國文壇上也是一顆明星。但閒適是為小眾服務的,中立丶淡化階級性,不全面評判觀實與抗爭。個人品質也不行,浪得很漫,亂追女性,對人們心目中的影響也很不好。

  • 6 # 刺蝟歷史

    徐志摩出生於浙江嘉興海寧硤石,原名為章垿,留學英國時其父親為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學習。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

    徐志摩出生於經商世家,家境殷實。又出國留學受過良好的教育,其思想具有開拓精神,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在他的不少作品裡都帶走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為被壓迫的窮苦百姓吶喊。

    因受過西方先進思想的教育,徐志摩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所以,在父母包辦下與張幼儀結婚,雖婚後育有子女,但這並不是自己所選擇的婚姻,在他遇到林徽因以後,他就果斷與張離了婚。這個走進他生命的女人是他所謂的愛情,是他的“靈魂伴侶”。但林徽因並沒有選擇他,而是離開他嫁給了其恩師的兒子,後面徐志摩遇到了他的第三個女人,陸小曼。這個女人與他志同道合,給予了他想要的愛情......

    朱自清曾說過:“現代中國詩人須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但正因為徐志摩的詩太出名,以至於人們忽視了其散文上的成就!

    徐志摩短短的一生,為中國文學留下了寶貴的遺產。他與三個女人的愛情故事也被世人津津樂道!如果說評價徐志摩,只能說,他是為文學與愛情而生的人!

  • 7 # 十鍋九蓋

    其實在百度上搜一下,關於對徐志摩的評價有很多。眾說紛紜。然則萬變不離其宗。一個是關於他的人品,另一個就是他的才華以及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和貢獻。但是歷史進入到21世紀,尤其是進入了華人民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只能用最時髦的話說:徐志摩的做人和才華在人生的比重當中是失衡的——嚴重的不對稱!

  • 8 # 海上玉狗

    民國時代造就了才華橫溢的徐志摩先生。

    觀徐志摩光彩奪目的一生一一生為文學生,死為美女死!

    總之絕情於張幼儀,情定於陸小曼,魂歸於林微因。

  • 9 # 東白啟明

    我一想到徐志摩就會輕輕背誦起那首《再別康橋》。而徐志摩的一生並不象詩裡所營造的那樣“輕輕的來又輕輕的去”般的可有可無,他是一位在中國文壇上曾經活躍一時並有一定影響的作家。除了寫詩、風流史以外,我認為他的世界觀是沒有主導思想的,徐志摩是天生的才子,也是率性之人,他不缺才華與激情,缺的是理性與道德,透過三次死去活來的追求女人,他成為文人無德的範例,而且他的每一段感情好像都不得善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其悲劇性的結局。他的思想發展變化,他的所作所為,是和當時社會歷史特點緊密關聯著的。才子多情本來無可厚非,但他這一生好像都在追求愛情,所以他的花邊新聞遠比學術成來得燦爛。所以大家在欣賞他的作品時,普遍用一種有色眼鏡來看待他,冠之以渣男,花心,濫情,風流成性等,就象現在有些明星出軌一樣,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作”一下,令人惋惜。

  • 10 # 夢想成真58394497

    徐志摩是當代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屬於新月派作家代表人物。他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美詩文,他彷彿就是為了寫詩而生,他心思細膩,敏感而多情。

    他留給世人的印象不僅是文學上的成就,還有他一生的愛情,讓人總覺得他風流,對愛情不忠誠,可他對林徽因的愛卻是最真的情。他教學工作和演講以及英語等方面的優點也值得學習。

    他創作的愛情詩更是浪漫多情,例如下面幾首:

    1可是愛情,就只能是愛情,它是那麼絕對…………我的人生要服從我的愛情,我別無選擇。

    2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3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4我對你說什麼話才好,好像我所有的話全都說完了,又好像什麼話都沒說。

  • 11 # 喚秋ing

    先看人品。 徐志摩因為有個有錢的爹,能夠到歐美遊學,被視作紈絝。再看他的感情。對結髮妻子冷酷無情。張幼儀為他生兒育子,操持家務,贍養父母,他為了追求林微因,在妻子懷孕的時候逼她離婚。對陸小曼不錯,肯賺錢給她花,還聽她話。對林微因仰慕,為她寫了很多情詩,《偶然》就是為她而寫。

    再看才華。徐志摩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他的詩扣人心絃,感情純潔,浪漫優美。輕吟一句情話,執筆一副情畫。

    綻放一地情花,覆蓋一片青瓦 。

    共飲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 。

    挽起一面輕紗,看清天邊月牙 。

    愛像水墨青花,何懼剎那芳華。

    綜上所述,多情才子一枚。

    再看成就。徐志摩是新月派著名代表詩人,他一生寫了許多燴炙人口的詩歌。除此之外還寫了散文,小說,翻譯。也算勤勉了吧

  • 12 # 貴在勤奮qzqf

    1897年出生於浙江海寧的徐志摩,在1931年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在短暫的34年中,留下了大量的詩歌、散文、日記等,尤其以一首《再別康橋》更是膾炙人口,不知使多少人意亂情迷,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縱觀他的一生,可以概括為一句話:一生匆忙一聲長嘆。

    一、為學忙

    1910 年少年徐志摩就離開了家鄉,開始了匆忙的求學生涯,先後就讀的國內外學校有:

    杭州府中學堂(後改稱浙江一中)、上海浸信會學院暨神學院、天津北洋大學、北京大學、美國烏斯特的克拉克大學、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

    從1910年算起到1922年回國,他一共在近10家9個地方的國內外學校求學,學習了法學、日文、法文、政治學、中外文學、銀行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政治經濟學等,取得了文學碩士學位。

    二、為詩忙

    25歲的徐志摩在1922年返後國內後開始參與創辦、主編了《現代詩評》、《晨報副刊》、《詩鐫》、《新月》、《詩刊》等一系列刊物。同時,先後擔任北京大學、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女子大學等大學教授。還努力進行文學創作:詩集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等四集 ,散文集有《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等四集 ,還有若干小說、戲劇、日記、譯著等。《徐志摩全集》中編纂的其作品大約有265萬字,對廣交名流、頗多遊歷的徐志摩來說也算高產作家了。

    三、為情忙

    生命短暫,情事連綿。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的愛情故事廣為傳播。

    一聲長嘆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郵政飛機北上,準備參加林徽因在北京舉辦的演講會。當飛機抵達濟南一帶時因霧撞山遇難,不禁使人嘆惋!

    蔡元培為其寫的輓聯中稱: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這也許是對徐志摩最好的評價。

  • 13 # 男神女神深度八卦

    於靜靜的深夜,嫋嫋的檀香中,細讀徐志摩的詩集。不禁心中充滿無限柔情。

    很多人熟知的大概是這句: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

    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僅此寥寥幾句,那輾轉纏綿的情思,雲淡風輕的悲傷,若隱若現的不捨,淋漓盡致地被展現出來。

    如此美妙的詩,那該是內心有多豐富的人才能寫出來!

    徐志摩是才思敏捷的,所有的經歷,帶來的情感震動,都能在他心間開出或悲或喜的花。

    有人說他是天生的詩人,為文學而燃燒的生命。

    其實不然,出身優渥的他,從小備受父母寵愛,沒有遭遇什麼苦難,一直順風順水。

    他內心澄明,但是卻無多餘愁緒。

    21歲的他,夢想是成為像漢密爾頓那樣的大政治家,於是他懷著滿腔的理想和熱情,去了美國學習銀行學。

    這一時期的他是迷茫的,或許是父親希望他接手家族企業學習金融,也或許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

    所以他坦言,在美國的自己是個不含糊的草包,離開自由女神的時候依然是。

    他不明白自己的方向,但隱約覺得英國哲學家羅素在召喚他。

    他想跟著他認真念一些書。

    於是,他興沖沖地跑到英國,不料,卻與羅素大師擦肩而過。

    也在這時,他遇到了他的女神林徽因。

    愛情,或許是啟迪一個人詩性的最好方式。

    徐志摩也不例外。

    如果說江南的煙波水柳,家庭的儒雅富足,潛移默化地滋養了他對詩的靈性和感知。

    那麼他在英國結識的狄更生,羅素等大文學家友人,則撥動了那顆詩的琴絃,開闊了他的視野。

    而林徽因則是他情感爆發的出口和理由。

    在夕陽的康橋下,波光粼粼的柔波中,徐志摩遇見了讓他怦然心動的女子。

    怦然心動是多麼華美乾淨的詞語,當它遇上徐志摩,就全都化成了詩。

    無限青春活力,才情一流,樣貌一流的林徽因,像人間四月天般動人楚楚。

    徐志摩醉了,醉在那段自由的年華中,醉在詩裡,愛裡。

    一顆高傲孤獨的心漸漸融化,變得情意綿綿,熱烈如火。

    他們在雨霧濛濛的街道上,撐傘談古論今。

    他們在殘陽的剪影中,並肩而行,作文賦詩。

    美麗的情感總能孕育美麗的詩歌。

    美人,美景,美少年,一切只能化為一串串流淌的文字,說與你聽。

    這段時光,他是絕對快樂,絕對自由的,像個孩子那般。

    一次,在狂風暴雨中,徐志摩拉著朋友就往門外跑,邊跑邊說:“我們在橋上等著。”

    朋友問他等什麼,他孩子似高興地說:“看雨後的彩虹。”

    林徽因問他怎麼確定會有彩虹,他說:“完全是詩意的信仰!”

    他不用絞盡腦汁做詩,他本身就活在詩裡。

    他有孩子般的瞳孔,所以處處都值得歌頌。

    他為林徽因寫了諸多像《人間四月天》,《月夜聽琴》,《草上的露珠兒》等意境極美的詩。

    只可惜她還是不辭而別了。

    她被他的文采所撩撥,情竇初開,但她同時也是一個心智成熟的女性,經過短暫的思索,他和父親一起提前回國了。

    徐志摩對於他來說,是旅途,但不是歸宿。

    林徽因成就了徐志摩的詩情,但她註定成為詩人情史上一個完美的背影,在往後的歲月中也會因為愈加迷離而愈加思念不已。

    徐志摩愛的純粹,但林徽因卻還有一絲理智,亦或是徐志摩愛的沒有保留,傾盡全力,而林徽因卻無法冒險。

    可能是她不忍心傷害張幼儀,也可能是她從張幼儀的身上看到了徐志摩的絕情。

    女神最終嫁給了徐志摩恩師的兒子梁思成。

    徐志摩悵然若失,獨自嘆息。

    但他還是和張幼儀離了婚。

    對於他所愛的,他能低到塵埃裡,但面對他不愛的,他則又冷血無情到底。

    在徐志摩所有似水柔情裡,唯獨張幼儀沒有享受一分一毫。

    張幼儀的哥哥和徐志摩是好朋友,覺得此人才華橫溢,遂把自己的妹妹介紹給他。

    徐志摩父母覺得門當戶對,加之對賢惠老實的張幼儀頗為滿意,所以他們完婚了。

    婚前婚後,徐志摩對張幼儀無不鄙夷。

    第一次見到她的照片,他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

    徐志摩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人,真我,也任性。

    此時他便顧不得君子的涵養了,對張幼儀從來沒有正看一眼。

    就連履行婚姻義務,他也是不理不睬,毫無感情。

    徐志摩結完婚就去求學了,獨留張幼儀在家和他父母生活在一起整整五年。

    張幼儀甚是乖順,一直盡心盡力照顧徐父徐母,深得他們的喜歡。

    但是徐志摩是愛情至上的人,他要找的人,一定是心靈相通,才情浩渺的人。

    不愛,不妥協,也不承擔責任,這就是詩人耿直乾脆的一面。

    五年的等待,張幼儀終於等到了和丈夫團聚的時刻。

    她出國去找他。

    她很是激動,想著能陪伴在徐志摩身邊,照顧他,讓他安心讀書。

    但是剛見面,她的幻想就破了。

    徐志摩來接剛下船的張幼儀,她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他,但完全不是因為愛,而因為他是人群中最不耐煩等待的人。

    那一張嚴森森的臉,是張幼儀一生也難忘的,她的心情一下子低到極點。

    但沒想到更糟糕的事還在後面。

    他因為愛慕林徽因,想要與之在一起,此次叫張幼儀出國,不是為了團圓,是為了離婚。

    此時的張幼儀已經懷有次子,但他置之不理,堅決要離婚,還叫她去打胎。

    張幼儀不同意,他便一走了之,把她一個人撇在波士頓。

    他對林徽因是愛而不得,張幼儀對他亦然。

    但張幼儀對他的愛中有自卑和怕。

    離婚前的張幼儀對徐志摩一直是崇拜的,敬仰的,她自卑,也害怕地高高仰望他。

    徐志摩對感情是負責任的,但只針對他認可的感情,他在感情的世界裡追求的很熱烈,拋棄的也很徹底。

    這中間他絲毫不在意世俗的評價,只遵照自己的內心和選擇。

    他大概覺得對婚姻最好的責任就是愛,而如果沒有愛,就沒有必要虛假地維繫。

    後來的張幼儀成長為有自我意識的獨立女性,徐志摩又對她讚不絕口,在勸解慵懶放縱的陸小曼時,他提及張幼儀都是忍不住稱讚的。

    彼時的他們,成了平淡如水的好朋友。

    甚至在徐志摩拮据的時候,他還向張幼儀借錢。

    包括在他飛機失事的前一天,張幼儀還勸過他,飛機不安全,不要乘坐飛機。

    徐志摩死後,張幼儀精心撫育他們的兒子,並且策劃編撰臺灣版《徐志摩全集》,讓更多的後人知道他。

    張幼儀是愛著徐志摩的,她對徐志摩的愛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愛不愛她。

    張幼儀晚年被問愛不愛徐志摩,她的回答是:“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就是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中遇到的幾個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她不但不恨徐志摩和他離婚,反倒感謝道:“如果不離婚,我就永遠沒辦法找到自我。”

    可能張幼儀也承認,以前的她存在著缺陷,是離婚,讓她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並修正了它。

    徐志摩一生中傾注最多心血的女人,當屬陸小曼莫屬。

    對於林徽因,他是求之不得的初戀女神,是因沒有在一起而念念不忘的床前明月光。

    是走入婚姻前的童話。

    而對於陸小曼,他深愛過,傾倒過,也深深地失望過。

    他們一起經歷過波折,纏綿悱惻,甜蜜美好,也經歷過雞毛蒜皮,失望絕望。

    她是徐志摩真正完整的婚姻和愛情。

    如果說是林徽因讓這個大詩人詩興大發,那麼讓他辭藻更深刻的則是陸小曼。

    徐志摩失之東隅,得之桑榆,與林徽因擦肩而過痛徹心扉之際,緣分又悄悄為他安排了另一段際遇。

    她就是學生時代就被稱為校園皇后的陸小曼。

    陸小曼天生聰慧,又熱愛學習,十六七歲就已經精通英,法兩國語言。還會彈鋼琴,會畫油畫,她不僅才能出眾,天生熱愛浪漫,富有才情,長得也是極美。

    這樣的陸小曼,沒有男人不喜歡,而她能看上的也只有徐志摩。

    在一次舞會上,他們相遇了。

    一個是曠世才子,風流儒雅,一個是俏麗佳人,妖嬈嫵媚。

    一個情場剛剛失意,心有憂愁,一個婚後生活乏味無聊,所遇非人。

    同病相憐,也是知音,互相吸引,慢慢靠近。

    就這樣他們順理成章地愛上了。

    婚後,他們恩愛甜蜜,在徐志摩的老家硤石度過了一段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他們遊山玩水,情意濃濃,在風景俊麗,民風淳樸的硤石,他們像一對神仙眷侶。

    假如一直這樣該多好,但詩人的命運註定是多舛的。

    他們因戰爭爆發不得不返回上海。

    在上海陸小曼日漸奢靡而放縱。

    她愛上了殖民統治下上海的繁華,沉迷於夜生活。

    她就像一朵罌粟花一樣妖嬈嫵媚,任性妄為,喝酒,抽鴉片,包場,唱戲,捧戲子,穿梭於各種交際場所,揮霍無度,一擲千金。

    再也不見那個如精靈般有靈氣的女子,再也不見她的詩情畫意。

    而此時,徐志摩父母因對陸小曼不滿而中斷了對他們的金錢資助。

    所以生活的擔子,自然落到了徐志摩一個人身上。

    為了抵擋開銷,徐志摩只好加倍講課,寫稿,賺錢來供養陸小曼。

    陸小曼是徐志摩無法度過的劫,即便她肆意任性,他依舊甘願為了他奔波,為了她放下尊嚴,放下自己的所有。

    為了她能有足夠的金錢任性揮霍,他甘願自己詩人的靈魂低的塵埃裡。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和張幼儀有相似的一面。

    只可惜他愛的不是張幼儀。

    徐志摩對陸小曼用情太深,嬌寵至極,所以無論她犯怎樣的錯,他都能原諒,即使有一絲的抱怨,也只是在自己的詩文裡。

    此時的大詩人徐志摩,生活再無詩意可言,已經陷入了窮苦潦倒的境地。

    他一度覺得自己是賺錢機器,不再像個正常人,更不用談詩歌了。

    前半生從未為錢操心的詩人,現在竟然為了幾釐錢,幾分錢斤斤計較。

    但是陸小曼絲毫沒有悔改之意,依然生活考究,我行我素。

    夫妻倆的感情,漸漸有了縫隙,並且越來越大。

    為了緩和他們的婚姻關係,徐志摩一次次勸說陸小曼去北京生活,但她拒絕了。

    於是徐志摩的壓力就更大了,他不僅負責賺錢,還要抽時間回上海看望陸小曼。

    那時候的飛機還是最不安全的出行方式。

    經常,他為了省錢,做免費的飛機。

    僅1931年上半年,徐志摩就在北京上海兩地奔波了8次。

    這一時期的徐志摩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已是疲憊不堪。

    1931年,11月上旬,陸小曼因為難以維持在上海的排場,催促徐志摩回家。

    但是許久未見面,一見面他們就吵了起來。

    陸小曼還是絲毫沒有改變,嘴裡叼個大煙袋,徐志摩勸他,她發脾氣,順手把煙槍扔向了徐志摩。

    閃躲下,菸袋砸中了徐志摩的眼鏡。

    詩人的心徹底涼透了,絕望了。

    一怒之下,負氣出走。

    臨行前,張學良通知他,他因事改期再走,讓搭乘飛機的徐志摩等兩天。

    但是他為了趕上林徽因的一個演講,於第二天急迫地搭乘一架郵政飛機,飛回北京。

    就是這架飛機,因大霧影響,觸山爆炸,結束了一代詩人年僅36歲的生命。

    無奈又不能放下之際,天意替他做出了選擇,使他化作了蒼穹中的一朵流雲。

    那裡沒有勞累,奔波,困頓,詩人閉上了沉重的雙眼,永遠地活在了雲端。

    他將痛苦留給了張幼儀,遺憾留給了林徽因,孤獨留給了陸小曼。

    只此一生,短暫又如夢境,燦爛若星辰。

    輕輕地他走了,劃出了炫麗的弧線,永遠掛在天空中。

    作為民國的大才子,他既為文學傾盡才華,卻也依舊為愛情奉獻一生。

    在他追求“愛”與“美”的一生中,縱有遺憾,縱有異議,卻彰示著人生之絢爛與美好。

  • 14 # 點燃你的空靈

    謝邀,關於徐志摩我寫了很多次了,但寫多少次都不為過。徐志摩是我心中的偶像,他以自己理想的方式雲遊去了!它飛了,沒了,不見了,像是春光,像是火焰,想是熱情。我以前也說過他生命雖短暫,但活的精彩。他追求美,愛和自由至今還迸發出光彩,並被現代許多人所接受。他的詩和散文是對生活的感知和提煉,對熱愛生活的人來說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透過閱讀理解他內心深處的快樂,迷茫和猶豫,看的出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對待生活還是充滿了樂觀,而且心胸寬廣,包容,朋友多,人員好,在他那個時代大師是很多的,他的圈子也不乏名人!你要說這個人怎樣?我也是從文藝作品裡看的,但文藝作品允許誇張,有些東西不一定真實,但真實的是她與張幼儀離婚後,與陸小曼結的婚,是她合法的妻子!至於與其他女人的關係,我從現在的角度理解用閨蜜或者叫紅顏知己比較合適,至於出軌沒有,我沒法做出判斷,我想大家也都是根據有關作品猜測,所以我就無法下結論說他不好!因為他的作品太偉大了,自由是那麼好追求的嗎在百年前的文明離婚那麼容易嗎!應該說他帶來了社會的進步!即使偉人也是有缺點的,徐志摩也不可能沒有缺點,但我們要學習他熱愛生活和對待生活的態度,現代的人誰不追求美,愛和自由,他在百年前就指明瞭方向。說明他是多麼的超前。用他的詩作為結尾:痛苦是短暫的,愛是不死的!有愛就有活下去的理由!徐志摩我心中永遠的偶像!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必苟同!

  • 15 # 嘉哥64

    一百年前浙江海寧有錢佬子孫二世祖,性格高貴天真孩子氣浪漫,接觸交會都是上流社會達官貴人如魚得水,從他留學倫敦同鬼佬相處結交就明白,他使我們終於明白,貴族有錢佬就是這樣羅蔓蒂克生活的,同我們普通人是有差別真不相同的。

    有錢人子弟可以任性生活至死吧,他如果不死的話,會一直同各種女人戀愛結束又戀愛下去吧,其中會寫下各種浪漫的美文詩篇,作為一個戀愛文學藝術家,他這種行為藝術會一直到死為止,事實也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欣賞第幾代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