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彩眼觀世界
-
2 # asiavikin雜談
可以這麼幹,但效果不好。
這是預警機的雷達特點決定的。預警機頂著個大盤子。這個盤子裡面是雷達天線。水平方向長,垂直方向短。這樣的天線發出的波束剛好是水平方向細,垂直方向粗,像刀片一樣垂直於地面。這樣的波束在水平方向的測量精度高,即方位的角解析度高;而在俯仰方向的測量精度低,也就是測高的精度不怎麼樣。但是對於預警機而言這樣的波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首先要確定敵機的方位,也就是來襲方位角度的精確資訊,至於高度方面的精確程度是第二位的。因為預警機只要把敵機來襲方向,距離和速度這些引數傳遞給戰鬥機就行,由戰鬥機在給定方向去攔截。
而戰鬥機是要獲得敵機的精確引數才能發射空空導彈的。敵機的距離、高度、速度、航向都是必須有的。這是透過機載火控雷達完成的。機載火控雷達的天線一般是圓形、橢圓形(不能太扁)等,以保證波束在垂直方向的角解析度足夠。因此火控雷達的波束也被稱為筆形波束。筆形波束的精度高,但對整個空域掃描一遍的時間很長。所以戰鬥機一般是在預警機指揮下對某個特定方向開啟機載雷達搜尋,而不是自己獨立用機載雷達搜尋整個空域。那樣效率低而且也容易漏掉目標。
所以,預警機的雷達適合粗略掃描整個空域,戰鬥機的雷達適合精確掃描。而粗略掃描的雷達不能給空空導彈提供射擊所需引數,因此預警機不適合裝上導彈直接空戰。硬要預警機裝上並打出去的導彈由於沒有精確的目標引數,特別是目標高度資訊,很容易丟失目標。當然也有人提出在預警機機首上裝個戰鬥機雷達,但這樣增加成本不說,預警機機首空間比戰鬥機大不了多少,在搜尋距離上仍遠遠不如預警雷達,而且預警機比起戰鬥機體積巨大,雷達散射截面RCS高出1-2個數量級,與敵方鬥機相互發現的距離有可能是相同的甚至不如敵機。和戰鬥機相比,預警機幾乎沒有機動性可言。因此,這樣做還不如加強對預警機的保護,多派一些戰鬥機在戰場和預警機之間遮蔽保護更穩妥。預警機本身裝好各種電子、光電對抗系統就行了。
-
3 # 軍武視界
拿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預警機——波音E-3“望樓”來說,預警機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十分重要。在海灣戰爭之中,預警機指揮了 9萬架次的飛機,即 80%的飛機是靠預警機指揮。不僅指揮作戰,它還負責管理空中加油行動,同時安排上百架飛機和加油機完成空中加油。預警機可以提供全面的、戰區範圍內的實時三維監控場景。預警機的存在可以為大量的進攻性一攬子打擊計劃提供了戰區範圍內的資訊支援(必要時,也可以為防禦性空軍提供);也協助進行大多數空戰任務,包括戰區安全通道 、空中加油、近距離空中支援、搜尋與救援、對非作戰飛機的威脅警告等。那麼既然預警機可以在很遠的距離之外發現敵軍的戰機,那為什麼不選擇在預警機上面安裝空空導彈率先對敵機發起進攻呢?實際上目前來說這是完全不現實的。首先,要想對一個目標發射導彈並且精準打擊到對方,就必須要裝備火控雷達。要知道預警機本身具備的預警雷達和火控雷達是兩種東西,預警機的功能決定了必須把空間和重量留給預警雷達,無法再安裝火控雷達了,沒有火控雷達,空空導彈無法鎖定目標。其次,現代的中距離空空導彈大部分都只有100公里左右的極限射程,最先進的也只有200公里。所以說哪怕預警機早早就看到了敵方戰鬥機,也鞭長莫及。想要攻擊敵機還是要到達射程範圍之內,而以預警機這樣龐大的體型在這種距離內遭遇地方戰鬥機無異於自殺,而由於預警機在一場空戰之中的重要作用,這很可能會導致滿盤皆輸。這種飛機的靈活性很差,導致戰場生存能力十分底下,所以說花費時間與軍費去研究如何讓預警機有效打擊敵機還不如把這些錢花在如何提高預警機自保能力上面。最後一點,預警機在最近二十年的治安戰模式中,是絕對安全的。基本上預警機活動空域也在面對空的防空體系保護範圍內,有過來敲掉預警機的敵方戰機或導彈,除了面對攔截機隊,還要暴露在地面防空火力之下。所以說,在一場空戰之中,預警機就負責做好自己的事情,並保護好自己,打擊地方戰鬥機的任務就交給自己方面的戰鬥機去完成吧。
-
4 # 科羅廖夫
不得不說,預警機發現目標後自己發射導彈攻擊目標的這個說法真的是腦洞大開,在現實中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預警機可以遠距離發現目標,但並不等於預警機可以遠端鎖定目標進而打擊目標,另外也從來沒有預警機可以攜帶導彈等主動攻擊武器。預警機搭載的是搜尋雷達,只能看到目標,如果要鎖定目標引導導彈進行攻擊,需要配備火控雷達。在雷達領域,有一個定律:波長與精度成反比,精度與距離成反比。因為任務性質不同,火控雷達的波段和搜尋雷達的波段是完全不同的。 預警機搭載的搜尋雷達追求遠距離搜尋效能,追求的是“看得遠”,所以它選擇的是長波長,因此也導致它看不清。 而火控雷達追求的是“看得清”,所以它選擇短波長,一般是“釐米波”。“釐米波”火控雷達能夠為導彈提供足夠精確的定位精度,讓後者實現對目標的有效攻擊。不過釐米波的衰減非常嚴重,工作距離較短,遠小於搜尋雷達的探測距離。退一萬步來說,即使預警機機上搭載了火控雷達,也裝備了導彈,那麼它也很難在搜尋雷達發現遠處的目標後發起有效攻擊。 在現代空戰中,需要預警機和戰鬥機進行密切配合。作戰時預警機待在後方安全的空域,戰鬥機則在前方嚴陣以待,預警機使用比戰鬥機機載雷達探測距離大的多的預警雷達進行搜尋,發現目標後馬上將目標資訊傳送給戰鬥機。戰鬥機此時往往還看不到目標,也無法進行有效攻擊,但是因為提前得知對方戰鬥機的數量、位置,可以提前進行部署調整,搶佔有利攻擊位置。一旦對方進入有效攻擊範圍,即可立即發起導彈攻擊,搶佔先機。在空戰中,成功搶佔先機的一方獲勝機率往往更大。 預警機的巨大作用往往就是體現在這些場合下,這也是為什麼各大國都要為自己的空軍配備先進的大型預警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預警機因為強大的遠距離探測能力,讓它獲得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也給它帶來殺身之禍——預警機成為了空戰中優先攻擊的目標。在作戰中,可以派出隱身戰機“擒賊先擒王”,悄悄接近並一舉擊落對方預警機,或者是派出重型戰鬥機,發射超大型超遠端空空導彈對數百公里開外的大型預警機進行遠距離擊殺。
-
5 # 雷姐的機械空間
這個問題問的其實挺有意思,但是空中預警機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的,要是自己能夠裝空空導彈,還要戰鬥機護航幹嘛?因此不能。首先搞清楚空中預警機的概念。空中預警機的出現,是為了克服常規的搜尋警戒雷達因地球曲面問題,以及地面障礙物干擾等導致探測距離下降的問題。
可以這樣理解,空中預警機就是一個飛在空中的大型雷達站,你讓雷達站怎麼打擊對方目標?其次,由於空中預警機作為空中雷達站的緣故,探測範圍廣,因此也常常被用作空中司令部賦予大規模軍隊的指揮權,來排程地面,水上以及空中部隊及時進行調動。既然是司令部,也就是象棋中的將帥的角色,怎麼能讓其去孤身打擊對面的目標呢?第三,空中預警機作為司令部後,它就是戰場上的高價值目標,應當受到嚴密的保護,一般會有護航戰鬥機伴飛。這種敵方都想打掉的目標,讓它出擊去打擊敵人,很不現實。
現代的空中預警機執行的任務通常是監視類的任務,對地面,空中,水上目標進行長時間的監控。而且當空中預警機在高空進行雷達搜尋時,機上的雷達操作員庫更加準確的檢測和跟蹤目標。當然了,缺點也是和地面雷達的一樣,很容易就會被敵方偵測到位置,但是由於其的載體是航空機,因此機動性很強,不易被敵方反制。
空中預警機對於單一的空軍軍種來說,更類似於海軍軍艦的戰鬥情報中心。加上高機動性和強大的雷達平臺。該系統可用於進攻,將戰鬥機引導至目標位置,並進行防禦,對空中和地面的敵軍進行反擊。
空中預警機的雷達探測範圍雖然可以達到400公里之外,但是這樣的距離,可是遠超過陸基防空導彈的射程。一般來說,陸基防空導彈由於不需要飛機空載,可以做的很大,具體可以看下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以及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導彈發射筒立起來相當於幾層樓那麼高。但是飛機掛載的空空導彈可不能做那麼大,機翼根本無法掛載如此巨大的導彈。目前現役的遠端空空導彈也不過100公里-150公里的射程,在研發中的超遠端空空導彈,例如美國的AIM-260聯合先進戰術導彈的射程也不過才200公里,中國的霹靂-21的預估射程,也不過為250-300公里,而且目前這兩種導彈,均未見到近期要服役的訊息。
根據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想說超視距作戰能力吧。超視距作戰泛指使用遠端精確制導武器,在目視距離之外打擊敵方目標。雖然各國還未對超視距作戰的距離做出具體規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個距離起碼在幾十公里以上。超視距作戰最先是出現在空戰中,飛行員發射空空導彈時,是否可以目視目標,或者需要在其他偵察探測裝置的協助下,才能發射武器。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目前的超視距空空導彈,為半主動雷達制導或者主動雷達制導。如果是半主動雷達制導的話,就需要發射機上攜帶有火控雷達,可以協助發射出去的導彈進行目標導引,但是空中預警機根本就沒有搭載火控雷達,因此根本不可能發射半主動引導的空空導彈。如果說發射主動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題主應該沒有想過導彈飛行也是需要時間的吧,如此之遠的距離,在導彈飛過去後,很有可能目標早就不見了。而且主動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其大多是在鼻端裝有一具縮小的雷達與天線,而且介於彈體內空間狹小的原因,雷達的天線尺寸以及發射功率都有限制。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表明,各國的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的搜尋雷達,探測範圍在20公里左右。如果從預警機上發射,再算上飛到目標範圍所需時間的話,20公里根本不能囊括敵方戰機的逃逸半徑,因此毫無意義。
要是說對陸基固定目標的打擊,這種任務根本不需要空中預警機來做。目前美國依然保留著大量的B-52空中堡壘轟炸機。這些轟炸機既沒有隱身能力,有沒有超音速能力,保留他們的意義是因為美國空軍開發出了AGM-154聯合戰區外武器,可以在敵方防區外發射後滑翔至敵方目標,其實這就有超視距攻擊的意思在裡面了,不過這個準確來說應該叫防區外打擊。目前AGM-154的現役型號,如果從高空發射的話,射程在130公里左右;其改進型號JSOW-ER的射程已經被增加到560公里。但是很遺憾的是,即使這樣,也不能準備打擊560公里外的移動目標,其針對的目標型別依然是固定目標。
-
6 # dd21c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有沒有可能;第二,有沒有必要。要解決有沒有可能性的問題,還要從目前技術條件下預警機的生存能力說起。雖說目前的確在某些國家的宣傳中出現了射程可達數百公里的空空導彈,但不管是公開宣傳的俄羅斯的KS-172,還是僅僅流傳在軍迷口中圖片不多的我軍遠端霹靂,都有一個特點,夠大。以至於無法在4代隱形機彈艙內攜帶。由3代機攜帶這類導彈,預警機遠在3、400公里外就能發現,有足夠的時間採取措施,拉保鏢、規避或者電子對抗均可。再說這類導彈目前均未有過實戰(AIM54不死鳥這類200+準遠端不算),廣告做的好不代表療效就好,這種情況下預警機要是仗著機體大放個更大的空空彈過去,配合個電子干擾,指不定能撞上個不長眼的,最起碼也能讓戰鬥機沒法對打出去的導彈舒舒服服的中繼制導。假如預警機碰到的是4代隱形機,就要兩說了,畢竟彈倉體積有限,不管是F22帶的AIM120D,還是殲20帶的15,真正管用的有效射程不出意外不會大於200。這種情況下,到底是預警機能夠在射程外先發現隱形機,還是隱形機能夠先發制人,恐怕答案只有中美兩國才真正心中有數,外人都不足道也,包括能買到但造不出隱形機的國家。但看中美都沒停頓預警機的發展,好歹說明即使面對4代機,預警機也有能力一戰,畢竟機體空間充裕,能上的措施也多。這種情況下,預警機帶個空空彈干擾一下隱形機也未嘗不可,只是導彈射程的重要性讓位給了導引頭的效能。畢竟太遠了你也發現不了人家隱形機不是嗎,導引頭能不能抓得住才是最關鍵的。再看第二個問題有沒有必要,通常預警機都是做為空中指揮所指揮戰鬥,其存在的意義是利用自身功率強大視野寬廣的雷達,透過資料鏈指揮數量眾多的戰鬥機。假如說戰鬥機是人的手,預警機就是人的大腦和眼睛,大腦和眼睛應該是指揮手去打別人,什麼時候見過大腦和眼睛直接打人的?所以說預警機帶導彈雖然有可能,但是真的是沒那個必要。
-
7 # 大馬哈魚12
不可以,預警機沒有配備武器系統。它的空間體積全部用來裝設大功率的雷達及指揮系統。它發現目標後,先向整個作戰單元預警。預警指揮作戰飛機或防空武器進行作戰,或將資訊交給指揮中心。
-
8 # 星輝650
預警機帶導彈。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為何這樣說?
因為飛機的載重量是固定的。有限的。帶導彈與帶雷達二者難以得兼。
傳統預警機背個大鍋,己經很累了,載重與飛行姿態都受很大限制,帶不動什麼遠端彈藥了,
載重沒有餘地了,飛行姿態更是。
所以至少老式預警機是沒戲了。
那麼預警機還有哪些新式設計嗎?
有,那就是機身等效相控陣設計,槳葉等效相控陣設計。
等效設計,雷達重量輕,氣動佈局不影響,帶幾個導彈也許行。
發達國家,英美以色列北歐開發的機身等效預警機,俗稱“貼瓷磚“大大改善了重量和飛行姿態。
印度的平衡木。
-
9 # 狼煙火燎
目前還沒有任何預警機加裝空空導彈,不是預警機不能掛,而是確實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敵人戰鬥機都已經突破防禦衝過來了,那麼掛著空空導彈也不可能與戰鬥機纏鬥吧。最終命名還是隻有被擊落,預警機的生存之道是看到敵人的戰鬥機試圖衝自己來,那麼立刻調轉方向跑路,然後指揮其他戰機 進行攔截!
預警機的雷達監控半徑在400公里以上的範圍,雖然現在預警機沒有掛空空導彈等防禦武器,但是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是輕而易舉的,但為什麼不掛呢?至少在敵人戰鬥機衝過來的時候還可以發射導彈進行自保,是不是生存機率就會提高一些?
既然沒有預警機選擇裝上武器,那麼顯然說明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比如同樣的中程空空導彈來說,他給戰鬥機造成的不可逃逸區可能只有50公里,但是對預警機這種飛行效能就極差的那可就100公里左右了,也就是說掛載類似的導彈,戰鬥機可以在100公里外就發射導彈進行攻擊,而預警機要反擊必須靠近50公里,顯然如果沒有其他戰鬥機保護,敵方戰鬥機要靠近預警機輕而易舉並率先發射導彈執行攻擊,而預警機卻根本無法攻擊到戰鬥機,這樣的掛載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因此預警機的生存之道是,隔著幾百公里監控戰場,指揮己方戰鬥機在這片區域作戰,並對敵方試圖突防攔截自己的戰機,指揮己方戰鬥機實施截擊。而如果敵方戰鬥機繼續試圖突破,預警機則指揮自己的戰場後的所有的戰鬥機後撤。
目前經過評估,有預警機一方的戰鬥力比之沒有預警機指揮的戰鬥機直接提升30倍,也就是有預警機的一方形成了絕對的碾壓優勢,至今還沒有1架預警機被擊落。但還有一個事實不得不說,那就是每次這樣的空戰幾乎都在“大人打小孩”,美國遭遇大國之間的較量!而且現在隱身戰機出現了,預警機對隱身戰機的發現能力到底如何還不得而知,但有個事實很奇怪,自從F22服役後,美國的預警機的更新換代就停止了,即使中國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預警機,比之美國機械掃描預警機雷達領先一代,至今美國也沒有對預警機進行升級!也許F22獵殺預警機的能力強得連美國都放棄了!
-
10 # 軍武資料庫
不客氣的說E-3望樓還是目前最先進的預警機。他的雷達可以監測到650公里以外的目標。
可以試想如果從預警機上發射一枚空空導彈,使它擊中600公里外的目標,那麼這枚導彈則需要飛行大約40分鐘的時間。
即使這枚導彈以3馬赫的速度巡航飛行,也得飛10分鐘左右的時間。
一般的戰鬥機往往可以1馬赫的速度在10分鐘的時間內可以飛行224公里。這在這個距離尺度上即便戰機還可以被預警機所探測到也難以引導導彈正確無誤的飛向目標。
在空對空導彈上我們可以發現這麼一種東西——陀螺儀。遠端空空導彈是依據陀螺儀向正確的目標區域飛行的,飛行到目標附近才可以用雷達進行搜尋。
而目前預警機-導彈-目標三者是出於一個相互高速運動的狀態下,預警機根本無法對導彈發出正確的制導指令。
所以說,“看到”和“打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之前啊,美國研製了一款叫做B-1R的武庫機。攜帶大量的導彈配合預警機在遠端發射導彈到目標區域。
導彈接受在目標區域內戰機的中繼引導摧毀目標。
但是,後來琢磨過味兒來了,既然己方戰機已經在目標周圍,幹什麼不在己方戰鬥機上直接發射導彈呢?弄導彈遠端中繼發射的方式有點脫褲子放屁的感覺了。
於是這類的計劃就都全部下馬了。
-
11 # 孔乙己亂彈
預警機……Aⅰr.Early.Wamrning-AEW
是擁有整套雷達系統的“空中偵察、監控、指揮、引導”效能的…空中指揮中心。
具有探測發現距離遠、飛行速度快、特種飛機✈️。“術業有專攻”、同樣是軍用作戰飛機“預警機”的屬性就是將一整套監控、預警雷達系統搬到了飛機上。
“預警機”屬於特種支援性質的作戰平臺、主要任務就是給己方作戰飛機、艦艇、戰略戰術導彈指示、引導打擊地面、水面、空中目標……
理論上“預警機”可以掛載攻擊性武器。(E-2“鷹眼”艦載預警機)(美軍P-8反潛巡邏機就能夠掛載反潛/艦導彈或者反潛魚雷、炸彈)(美軍P-3C反潛機也具備掛載反潛/艦導彈的能力)預警機主要任務就是在安全的空域飛行探測與發現、監控、分析水面、陸基、空中威脅自己的目標、向己方陸、海、空軍、導彈作戰部隊提供資訊、在“預警機”操控人員“引導員”指揮下精準打擊敵方目標。
綜上所述、預警機屬於支援、指揮性質的特種作戰飛機……。
-
12 # 魂舞大漠
預警機可以使用空空導彈,沒什麼問題,但其平臺本身,要確保自家安全,一個字,難!所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預警機平臺,在戰鬥效能上有其極大限制,就不是為戰鬥而生的。
預警機的主要任務,是發現和探測,並利用資料鏈引導己方戰鬥機接敵。因而空中戰鬥不是它的使命,它以發現距離遠的優勢,一般被部署在後方,遠在對方戰鬥機導彈射程範圍之外,為的正是提高生存力。一句話,它作為“空中帥府”,執行的是帥的使命,而非是衝鋒陷陣的大將。
現在世上預警機型號非常多,從沒有一款機型考慮過要加裝空空導彈,還因為它攜帶大量的電子裝置,價格非常昂貴,當做戰鬥機使用的話,非常不合算。要提高生存性,只要在技術上多上點心就是了,唯其如此,才能確保自身家空軍立於不敗之地。
以目標的遠近和威脅程度,以各種戰鬥機的效能,把目標資訊及時有效地分配給戰鬥機,按威脅輕重程度,引導戰鬥機發起攻擊,把目標快速而有效地消滅,也即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生存能力。為此,應該說它的任務已非常繁重,心無旁鶩地完成執行好自身使命,是預警機的責任。
預警機對己方重要,作為空戰體系中的重要平臺,對於對方來說,也是優先捕殺和獵獲的目標,因此衛護預警機安全,除了提高自身技術,把危險消滅在萌芽之中,這是一個此長彼消的過程,有效消滅了目標,自身安全也就得到大幅提高。一般還要有1-2架戰鬥機伴隨左右,以側萬金之安。
處處精心獨到,預警機的安全,自然可保無虞。
-
13 # 紙上的宣仔
預警機雖然能在更遠距離上發現戰鬥機,但是戰鬥機也能在相當遠的距離上發現預警機啊,因為預警機的RCS至少也有十幾方米,對於裝了AESA雷達的重型機來說,預警機被發現的距離也會相當遠。比如F-22的AN/APG-77的AESA雷達,對1平方米大小的目標發現距離都超過200km,對預警機這麼大的目標發現距離幾乎可以達到400km。所以預警機對戰鬥機相互發現距離其實差不了太多。而目前已經出現了給戰鬥機配備,用來打預警機的超遠距離導彈了,反過來這種導彈卻沒辦法用來對付戰鬥機。像美國當年搞的不死鳥AIM54超遠端空空導彈,射程超過200km,但最大過載只有22g,只能用來打打蘇聯的轟炸機或者米格-31。中國的PL-21超遠距離導彈也是專門用來打轟戰機和預警機的,打戰鬥機比較勉強。
AIM-54不死鳥遠端空空導彈
中國開發的PL-21遠端空空導彈就是專門打預警機的,預警機要是還找上門來打,是找死嗎
除此之外預警機自身糟糕的機動性,可以讓戰鬥機輕易實現咬尾。由於這兩種飛機的機動性差距太大,同一種導彈在這兩個平臺上發揮出的威力也天差地別。比如戰鬥機可以飛到1.8馬赫的時候再把導彈射出去,這樣導彈的初速就是1.8馬赫,而預警機頂多能在0.8馬赫射出導彈,兩種情況下導彈的能量不同,有效射程也不同。所以可以假設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戰鬥機和預警機攜帶同一種中距彈,進入導彈最大射程後雙方同時發射,戰鬥機和預警機各自掉頭,結果就是預警機會被擊落,戰鬥機卻可以逃過導彈的追擊。
下面這個示意圖是宣仔以前畫的,雖然是戰鬥機VS轟炸機,但其實換成預警機也是一樣的:
同一種導彈,在戰鬥機上發射打轟炸機和預警機,跟反過來實現的有效射程完全不一樣
所以有這個功夫,還不如指揮一個戰鬥機群作戰。所以千萬別以為預警機可以憑藉探測優勢和掛載優勢可以憑藉自身能碾壓戰鬥機,那是不可能的,這麼玩反而敵人做夢都能笑醒。預警機本身的定位就是探測和資訊交換的關鍵節點,這個定位在未來幾十年都不會有改變。目前最接近預警機參與作戰的概念,恐怕就是A射B導,即戰鬥機發射導彈,預警機提供中繼。但這也僅僅限於空對面(Air-to-Surface)導彈,對於戰機瞬息萬變的空中戰場,暫時還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A射B導”的作戰概念是目前預警機最接近直接參與作戰的概念
-
14 # 青苔階
預警機顧名思義就是發揮預警作用的,預警是它的主要功能,因此沒有必要再裝空空導彈去和比它靈巧的戰鬥機空中比武。
預警機依靠裝在機身上的強大雷達,可以發現數百公里之外的空中威脅,從而可以指揮己方空中力量進行應對。換句話說,預警機一般都是處在相對靠後的位置,並由戰鬥機保護,對參加戰鬥飛行的其他戰鬥機進行空中指揮的機種。
假如非要給預警機裝上空空導彈呢?預警機雖然可以看見400多公里外的目標,但是空空導彈的射程卻沒有那麼遠。美國的AIM-120射程90公里,俄羅斯R77射程150公里,歐洲流星射程150公里,中國的霹靂12射程70公里。可以看出,這些優秀的空空導彈射程比預警機的眼睛還是短了不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制導,看見不等於就可以瞄準,即使射程夠的上,也不一定就能鎖定。比如歐洲的流星雖然能打150公里,可是死死鎖住目標的距離只在20到80公里範圍。因此從空空導彈的射程和鎖定範圍說,給預警機裝空空導彈是很不合算的。預警機要非常靠近敵機,並且自己也處在對方空空導彈的射程裡,這樣等於把預警機暴露在對手攻擊範圍內,是非常危險的。
-
15 # 九品侍衛
雖然預警機憑藉自身搭載的大功率雷達能夠在很遠的距離下發現敵機,然而讓預警機自行搭載空空導彈來攻擊目標,卻是十分不現實和不可能的事情。
預警機的改裝機型,一般都是體積較大的運輸機或是客機,這類機型往往都在機體內搭載了太多的精密器材和大功率探測雷達,所以飛機內部是無法搭載武器的。可是由於是運輸機和客機的設計模式,所以預警機的主翼掛載發動機是剛剛好,在搭載空空導彈未免會變得超負荷。
再者一架飛機的載重量有限,預警機的主要任務是在空中長時間滯留,然後在更遠的位置發現敵機,所以在飛機有限的載重量內,還是儘可能的多搭載大功率探測雷達或是多裝燃油,這才是預警機的首要任務。
最後就是生存問題,由於預警機的改造平臺為運輸機或是客機,所以飛行速度較慢,再加上本身體態龐大且機背還裝著一座雷達,所以根本就沒有機動能力。如果想要自己發射導彈,那最起碼也要飛到和敵人足夠近的距離。
這樣一旦發射導彈預警機就必須掉頭逃離,可由於機動能力太差,所以要在天上飛個大彎才能掉頭,可是能夠超音速飛行的戰鬥機很快就能追上,畢竟要是能夠擊落一架預警機,那麼對方就相當於少了一雙眼睛,簡直就是大功一件。
綜上所述:預警機作為空軍體系作戰中的一環,最好還是讓它去做自己擅長的工作,至於空戰格鬥這類麻煩事,還是交給更加合適的戰鬥機為好。
-
16 # 五嶽掩赤城
技術上沒有問題,但實際上沒有操作價值
技術上這方面操作難度不大,雖然預警機雷達探測精度和跟蹤效能遠不如戰鬥機機載雷達,但是現在主動雷達制導的導彈對於雷達精度大幅度降低,技術上沒有障礙。
預警機雷達雖然探測距離遠,像中國的空警-2000和空警-500對於戰鬥機大小目標探測能力在400公里以上,對於轟炸機這類大型目標探測能力應該在800公里以上。但是預警機雷達設計重點與戰鬥機機載雷達不一樣,用來火控引導導彈攻擊目標效率和命中率其實遠不如戰鬥機機載雷達。
預警機主要任務是看見遠,觀察角度廣,其要求重點在於對多個目標觀測能力,但是對於目標的精度和更新速率要求並不高。因而預警機普遍選擇波長較長的C波段,波長越長,被大氣吸收削弱就少,探測距離更遠,但探測精度下降。而戰鬥機機載雷達則選擇X波段,探測精度和更新速率更高。所以預警機雖然看的遠,但是在引導導彈攻擊目標這種火控方面,其效率、命中率都不如戰鬥機機載雷達效率高,在強電子干擾情況下,效率更低,人家設計初衷跟戰鬥機機載雷達不一樣。
另一方面,軍迷普遍存在一個誤區,認為超視距空戰不需要機動性,之前各種拉一架B-52出來,掛滿AIM-120D導彈制空無敵的腦洞很多。其實越是超視距,越是強調機動效能,特別是你速度和高度不能低。因為超視距導彈發射時,發射平臺初始速度和高度很重要。超視距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只有幾十秒,大部分都是依靠慣性去飛行,載機給予的初始能量越大,有效射程和不可逃逸區也就越大。因而同樣的空空導彈掛在戰鬥機上面發射,射程遠遠超過掛在預警機上發射。
歷史上的遠端空空導彈載機,服役的是米格-31和F-14,試圖推出過的是圖-160P和YF-12。圖-160P是圖-16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改進的超遠端截擊機,用來攔截大西洋空中航線,YF-12則是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改進而來。上述飛機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跑的快。
所以指望預警機自己帶空空導彈在戰鬥機射程之外幹掉對方,那麼唯一的辦法恐怕是造出遠端地空導彈級的大型防空導彈,靠更多的燃料和推力堆積更大射程和更高飛行速度。但是這樣一來,攜帶數量必定相當有限,而且命中率也並不理想。
現在預警機開始走小型化路線,想要掛載大型導彈必然需要增強機翼和機身結構,增加翼載荷和風阻。這樣一來就要犧牲重量和續航力,這筆買賣比較虧。
-
17 # 國平軍史
預警機,是當代防空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一般擁有整套遠端警戒雷達系統,用於搜尋、監視空中或海上目標,具備遠距離發現來襲的戰轟機、水面作戰艦艇等,據此透過資料鏈及時告知地面指揮所,由軍方作出具體反制的措施。
或者預警機同時也是空中的一架指揮機,流動的空中指揮管制平臺,能夠及時指揮引導己方防空體系中的戰鬥機和防空導彈或艦隊作出及時反映,有效攔截來襲的敵戰轟機和水面艦艇等。
由於預警機具有監視範圍大、指揮自動化程度高、目標處理容量大、抗干擾能力強、工作效率高等特點;此外,預警機通常在遠離戰線的大縱深部署、執勤時會有空中戰機梯次起飛掩護,以保障高價值的預警機的安全。
任何國家的空中預警機,都不會在其上面裝備空空導彈,用來護衛自身安全或對敵機實施主動攻擊,預警機,就幹好預警機的活,打擊敵戰機的活,那是己方戰機的責職。
硬要將預警機裝上空空導彈,硬要將坦克裝上防空導彈等,都是得不償失的餿主意,任何武器裝備都有自身的強項和弱項,關鍵是發揮自身的強項,儘量避免自身的弱項,預警機也一樣。
笨重且飛行速度慢的空中預警機,確實不適合安裝併發射空空導彈,那種以為裝上空空導彈,就能主動攻擊空中的敵戰機,那是想當然的想法,不符合戰機空戰原理的基本要求。
預警機,是空中的高價值目標,是己方重點保護的物件,同時也是對方重點獵殺的目標,如同航母出航,前後左右都是浩浩蕩蕩的水面艦艇,水下還有看不到的核動力攻擊潛艇在前方打頭陣,就是為了有效保障航母的安全,畢竟航母才是航母編隊的核心。
見過單艘航母前出大洋作戰的嗎?同理預警機出航,肯定前後左右都有護航的戰鬥機,即便戰鬥機受航母的限制,不能夠做到全程相伴,也會從不同的機場梯次起飛,自始至終都保證預警機在巡航階段,周邊都有己方戰鬥機的嚴密保護。
-
18 # 資訊所長
理論上確實可以,因為一般空空導彈就是使用雷達制導作為引導方式的,但是實際上實現起來很難。先不說具體的原因,要是真的可以實現這項技術,在幾個軍事大國空軍當中早就裝備了,畢竟一般而說,存在就合理,不存在就不合理,或者短時間內不可行。
原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火控雷達和預警雷達的區別,或者說是功率和精度的區別。空中預警機由於具有遠距離的探測優勢,所以能夠探測更遠距離的目標,最遠可以超過500公里。但是這麼遠的距離,也只能提供預警,就是知道了目標在哪裡、距離多少和速度多少等資訊,要是作為空對空導彈的制導訊號,遠遠不夠。
火控雷達的特點就是功率大,同時精度要求高,它需要一直照射鎖定目標,才可以保證引導空對空導彈攻擊目標。所以火控雷達需要發射更強功率的雷達訊號,確保目標反射的雷達回波訊號要達到一定的強度。所以現在長距離攻擊的導彈,比如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中間的制導方式採用的是衛星制導或者慣性制導,只有在末端開啟雷達制導,因為中遠距離雷達制導作用有限。
對於半自動雷達制導的空對空導彈來說,機載火控雷達還可以提供目標照射服務,空對空導彈的彈載雷達接收機負責接收目標回波就可以了。但是對於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彈載的火控雷達根本就不足以鎖定幾百公里遠的目標,即使前期機載雷達提供了初始目標的各類資訊也不行。
另外預警機使用的雷達也不易功率過大,功率過大,它本身也會成為空空導彈的目標,或者反輻射導彈的目標。反輻射導彈就是利用雷達的輻射訊號作為引導訊號,大功率的空中預警機,幾乎就成為了遠端反輻射導彈的理想空中靶機。打個比方,空中預警機如果功率擴大,就等於在漆黑的黑暗環境中出現了一個光源,很容易就被鎖定攻擊。
所以空中預警機為空對空導彈提供製導服務,目前來說,實現起來還有些難度,不太現實。
-
19 # 薺菜糰子
不能!理論上這倒沒什麼難度,但既無必要也不現實。預警機如果掛導彈,有這幾方面的問題:其一,你要發射導彈,把敵機納入射程,那就意味著你同時也要進入敵機導彈的射程,拿貴得不得了還沒什麼機動性的預警機和戰鬥機拼命,借用電視劇裡的臺詞:“這是什麼買賣?”其二,或許有人說,預警機大呀,可以掛射程更遠的導彈呀。好吧,給預警機掛十幾枚大型遠端地空導彈改裝的空空導彈來配合預警機的雷達視野,不過那會造成多大的飛行阻力?對預警機的滯空時間有沒有不良影響?其三,雷達分為搜尋雷達和火控雷達,美國現役的E-2和E-3預警機上的雷達是搜尋雷達,並不能直接對空空導彈進行制導,當然,技術上不是不能增加這個功能,但如果用於火控,就會耽誤搜尋。這就好比你死盯著一個人,往往會忽視周邊其他人的動作。採用相控陣雷達的預警機倒有這個潛力,但基於前兩個理由,也沒人這麼幹過。綜上所述,讓預警機發射空空導彈,等於讓諸葛亮跨馬持槍去衝鋒,是既無必要也不現實的事兒。指揮官就要掌握全域性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衝鋒還是讓手下虎將去幹。同理,預警機就該在後方指揮,讓戰鬥機衝鋒在前。即便真想利用預警機的雷達能力,也沒必要自己掛導彈,可以考慮讓戰鬥機發射導彈,由預警機引導。但目前即便是相控陣雷達,其T/R模組的數量也沒法和宙斯盾比,讓它制導導彈實在是勉為其難了。
-
20 # 洪超飛
預警機自身不配備導彈,但現在已經預警機已經具備了引導遠端對空導彈攻擊目標的能力。
最著名的就是美軍已經發展出來的CEC體系,美軍的E2預警機可以發現400公里外超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和戰鬥機,之後透過資料鏈將目標資料傳送給美軍宙斯盾艦,接著發射射程達到400公里的標準6進空導彈,在導彈發射後,e2預警機不斷髮送目標的位置資料,這是論者在此基礎上不斷引導導彈。當導彈接近了目標,20~30公里距離範圍內導彈啟動主動雷達搜尋目標,並發動最後的攻擊。
回覆列表
話不是這麼說的,預警機探測距離確實比戰機遠的多,按照現在的戰機和預警機探測距離來看預警機的探測距離一般是戰機的兩倍以上,至少400公里;但是探測距離遠有什麼用,預警機無法和戰鬥機一樣主動引導導彈對敵方目標進行攻擊,這是一個方面;
最主要的是幹嘛要用預警機對敵方來進行攻擊,按這種預警機看的遠,掌握的資訊全就可以攜帶導彈上前線進行攻擊的邏輯來看,那真正戰爭時大部分既有豐富的作戰技巧又可以對現場形勢瞭如指掌的高層指揮人員都應該帶上傢伙直接上最前線“拼刺刀?”普通戰士可以乾的事非要用價值更高數目不多的指揮人員去幹不屬於大材小用純浪費嗎?
在現在的體系作戰中預警機一般都是處於多架戰機的最後方且有戰機進行伴隨護航,目的就是為了保護這架極其寶貴對戰爭勝負有至關作用的核心裝備平臺,預警機依靠其裝備的超大功率雷達實現對空對地對海進行探測和情報收集,對收集到的情報進行分析並用資料鏈傳遞給戰術叢集中的戰機,實現戰機和預警機網路一體化,以幫助戰機對空中戰場態勢有更好的感知能力和幫助飛行員作出最合適的決策。
而其為了能夠保證超遠距離的探測一般都是裝配了大尺寸天線的雷達,雷達波段以S波段為主,S波段波長長,可以看的非常遠,但是其不像戰鬥機的X波段那樣能夠對目標進行精確捕捉跟蹤鎖定,也就是說預警機可以看見很遠的敵人,但是並不能鎖定敵人,戰鬥機看不到預警機那麼遠距離上的敵人,但是能夠鎖定敵人,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戰機和預警機以及地面雷達之間配備資料鏈的原因;
所以說,即使預警機配備了導彈,但是它沒辦法引導導彈對目標發動攻擊,其只能把資訊傳遞給戰機由戰機對其發動攻擊,所以說從這點來說給預警機配備導彈有什麼用呢?
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就是開篇說的那樣,預警機和戰鬥機各有分工,像這樣既做預警又強戰機的那不就是紊亂了嗎?這樣不僅加重了預警機的工作難度,而且也毫無意義,甚至還讓這麼寶貴的核心裝備處於更加危險的境地之中,所以這種想法永遠都不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