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嗨皮小趙
-
2 # 豆媽親子營
現在孩子一般上小學前都會上幼兒園,聽過有些農村的老人說幼兒園就是把孩子關在一個地方晚玩,上不上都無所謂,直接上大班就可以了。對於抱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我只能說他不明白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在哪裡?
首先,學前教育可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己學會獨立生活,穿脫衣服、鞋襪,自主喝水、吃飯、大小便等,都應該是學前能夠完成的。
第二,學前教育可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雖說幼兒園是以玩為主,但是是在玩中學、學中玩,並且學會閱讀。
第三,學前教育可以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社會規則和禮儀規範。
第四,學前教育可以讓孩子學會與同伴交往。
這些都是孩子邁向小學階段學習很重要的幾方面。
-
3 # 寶寶王7
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是,能給幼兒指引邁入小學的正確目標和方向。能讓幼兒遇到點風吹雨打都不怕。能讓幼兒在三年的學前教育之間慢慢長大,能看出三年的學前教育該幼兒是否能成為國家的棟樑。許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認為,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在這裡。
-
4 # 溝通彩虹橋
學前教育重要性在於身心發展,身體指的是腦部發展和身體動作協調發育。心是指學會集體生活能力和初步獨立意識。簡單來說就是促進智力和情商的發展。
學前教育是指對學齡前0-6歲的幼兒進行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施教者就包含家長和老師。在這裡,我主要指的是幼兒園的教育。
由於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老師會利用各種方式,各種物品對幼兒進行引導,這些豐富多彩的施教形式促進幼兒腦部神經細胞間的聯絡,促進智力的發展。同時,學前教育的形式是體驗式,操作性為主要形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遊戲。在玩中學,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特色。遊戲過程中,幼兒不光是腦部參與,眼睛,耳朵,手腳等身體多方位參與,大大促進動作協調發育。
更重要的是學前教育影響幼兒“心”的發展,意思是指情商發展。在幼兒園,幼兒離開家庭生活,進入群體生活。幼兒園就是一個小小社會。學齡前是幼兒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幼兒之間共同遊戲,共同生活,能學習到各種相處模式,這時老師加以正確的引導,能使得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發展。例如:合作,謙讓,積極,關愛等等品質都在這一時期初步形成。另外,在幼兒園離開家長的照顧,幼兒自己穿衣吃飯,自己午睡疊被,自己上側所,自己收拾玩具等等自理能力也是飛速提升。
-
5 # Jessica太油菜
需要看如何定義“學前教育”。
我家孩子四歲前在國內接受學前教育,即是幼兒園教育。因為搬家的原因,我們上過普通私立園、雙語私立園和公立幼兒園。四歲以後,全家到德國生活,至今為止在德國南部一所雙語私立幼兒園就讀。
我認為,學前教育的意義是,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依據自己的天性和興趣愛好,自由成長。德國也是有早教傳統的,始於小嬰兒時期的早期學前教育,極大的幫助孩子發展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因為剛出生的寶寶身體的生長髮育都十分快,也處於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所以在這個階段參與各項有針對性的活動,特別有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但德國的學前教育,不是國內的“學而思”,不是外教一對一口語課,不是如今大熱的邏輯課,而是旨在幫助孩子找到自己興趣、增強體質的各種課程和專案,有在幼兒園裡發生的,也有各種課外的興趣班。
以我們所在的德國南部雙語私立幼兒園為例。
幼兒園不會教識字、寫字,但幼兒園每週會有不同的專案放在公告欄上,讓小朋友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把帶有自己照片和名字的磁力貼紙放在那一項專案欄裡面,老師會據此進行專案分組。比如,有次的主題是交通工具-飛機,那麼老師會在早間晨會的時候跟小朋友介紹關於飛機的相關內容,讓小朋友討論,然後分成用手工材料做手工一組和扮演飛機上各種人物角色,諸如乘務員、乘客、機長等一組。最後分別呈現出來。孩子樂於其中,也透過這些大大小小的專案,瞭解飛機的基本情況、機場是什麼樣子或者飛機上的職業分工。
除了平日的幼兒園專案,還有很多諸如舞蹈類、體育類或者音樂類的學前課程可供孩子們選擇,收費也都不貴,一週一次,大概一學期不到300歐元。比如我們參加了芭蕾舞課、游泳課和音樂課,孩子樂在其中,也增強了體質。
所以,德國家長跟中國家長一樣,也是重視學前教育的,但側重點不同。
以上,供借鑑。
-
6 # 重慶小學資訊
學前教育看似不像小學階段有著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實際上良好的學前教育對孩子的發育、成長至關重要,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基礎所在。簡單地說,學前的學習,是我們以後學習的基礎。
學前教育專家指出,在3~6歲的學前教育階段,孩子們的身體動作能力將得到充分發展,生活自理能力也會不斷提升,創造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更是會在專業的引導下得到培養,為未來的學習、工作奠定基礎。
爸爸媽媽們需知:學前教育還會大幅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讓孩子學會傾聽,懂得尊重他人,感受與他人分享的樂趣,為未來更好地與他人溝通奠定基礎,同時也鋪就了孩子讀寫能力發展的基石。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新手爸媽們往往是在竭盡全力中不知所措。其實,給孩子營造一個便利的成長樂園,積極合理、科學地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就能讓孩子在未來成長髮展中受益多多。
-
7 # 漢字谷主
學前教育很重要,因為學前教育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黃金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B.S.Bloom)透過自己的研究表明:
成人智力 100%
3歲前 50%
4-7歲 40%
8-17歲 10%
從布魯姆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出,七歲前是童年期身心發展的“關鍵年齡”和“敏感時期”,無論上身體發展、大腦發育、還是智力開發、才能的培養,都要抓住這一“黃金期”。
學前兒童的發展你你體現在:智力發展、社會性發展、情感發展及身體發展。相對發展目標而有針對性的的教育:科學教育、藝術教育、社會教育、語言教育及健康教育。
因而,學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1、 開發幼兒大腦智慧與潛能
2、 培養幼良好的學習品質與習慣
根據人的大腦智力特點,左右腦各有分工,
左腦:語言、邏輯、數字、數學、順序、詞語;
右腦:運動、節奏、音樂、圖畫、想象圖案。
綜上,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最終落在:創造力、智力、品行、習慣、情感與體能六大方向的培養與訓練上。
古汀漢字谷 獨創的《人字學習體系》(人字學習法、快速識字訓練、漢字國學、古詩文理解等)】
-
8 # 小數課代表
兒童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是對於孩子思維能力,生活衛生習慣,行為習慣,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等能力的綜合培養,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
孩子的學前教育和幼小銜接是孩子前期最重要的兩個階段,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幫助孩子順利完成!
我家孩子當初的幼小銜接是選擇的火花思維的課程,比較不錯,孩子很喜歡,可以試試!
-
9 # 我是大帥哥的哥
家庭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選擇一所好點的私立學校,能全面培養孩子的素質,我家孩子在的啟明星雙語學校可以哦,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有,學生上課用的是中英文兩種語言學習,這樣英語學好的同時,也不忘母語,我覺的可以。
回覆列表
美國有一個20年的跟蹤研究,在對各個年齡階段的教育投入中,學前教育投資所取得的回報最豐,其對幼兒個人的回報率為1:4.17,而對其他階段教育投資回報不到1:2。
我有個很好的朋友,是新一代富豪榜上的翹楚。有一次我們聊天,我說你可以回憶一下,我敢確定在學前階段肯定有讓你認為對你的人生很有幫助的記憶,他說在很小的時候,他寄養在外婆家,讀的是個寄宿幼兒園,所以我的獨立,溝通能力估計和這個有關係。
你們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想想,你身上的優點和你學前階段有什麼關係,你的缺點有什麼關係,我想大家都能找到一些線索,我想要說的很清楚了,那就是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是任何階段都無法相提並論的。
接下來,問題來了,學前階段教育既然很重要,那麼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學前教育,但好像效果並不甚明顯啊,我們70年代生的人,尤其是前期生的人,好像很少有上幼兒園的,為何該成功的依然成功呢?這是兩個問題:
1、學前教育不是僅僅是幼兒園教育
2、即使都重視學前教育,但是學前教育階段最為重要的是什麼才是決定因素,如果早期獲得的是影響一生的教育內容,思維方式,則容易成功,反之則難。
1、學前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教育:不管你是否上幼兒園,我們都在成長都在接受教育,在0-6歲之前,家庭教育的價值和意義遠遠大於幼兒園,家庭的和諧,父母的遺傳,父母的性格、教育方式都直接影響著人一生的幸福和成長。
上不上幼兒園,6歲之前的教育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家長必須要不斷學習,學習怎麼成為一個好的父母,學習如何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
反過來,幼兒園也不用自卑,因為0-6歲,最重要的是父母,是家庭環境,是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很多寶寶之所以沒有成長起來,並且在成長的半路出現了各種問題,就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就是因為很多父母不懂的如何教育寶寶,總結一句話:學前教育的根本是具有育兒思維模式的家長。
2、對學前兒童而言,什麼最為重要。
根據資料統計,專家意見,以及我的實踐和對教育理論的學習,學前教育最終要的就是:一個具有正確育兒思維模式的家長,這裡的正確非常的重要,因為如果不重要的話,那麼這些寶寶在教育上就會出現很大的偏差。
具體的教育內容如下:
2.1、語言溝通: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語言是智力、是思維;那麼在學前階段,我們要非常重視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重視語言能力的發展,提倡分享閱讀和親子閱讀,角色扮演、新聞播報,菜名播報等等具體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語言能力。
2.2、合作交往:個人的成功、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合作,重視協作的作用,創造合作的機會,在幼兒園要提高工這樣的機會和教學模式,教會孩子具體的合作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分享、合作、謙讓、妥協等等技巧。
2.3、自信自主:孩子是學習的主人,孩子自主的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求知的慾望。這是我們幼兒園的宗旨所在,幼兒主導,教師引導。
2.4、探究創新: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對知識的渴望,動手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就是創新能力的培養。
2.5、關愛責任:包含自律和規則意識,對權威的敬畏,對父母的孝順,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關心,對社會、環保、生態的關注、責任。
什麼樣的幼兒教育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什麼樣的幼兒教育才是真正高質量的、最有價值的幼兒教育,幼兒發展的真正含義究竟是什麼。
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是中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基礎階段……它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強調教育活動要"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
新《綱要》在其各領域的目標、內容、要求和組織的實施、評價等部分的表述中,非常重視幼兒自身的“體驗"、"感受";強調"合作"、"參與"、"探索"、"自主選擇";注重幼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良好習慣"的形成;提倡教師透過"引發"、"支援"幼兒與環境的積極互動,讓幼兒去"主動構建" ……"
要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教育內容的選擇是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把情感和態度作為幼兒發展最重要的方面,突出自主、自信的主題精神。"
總結來說就是讀懂寶寶的情緒,掌握寶寶的成長規律,在寶寶成長的各個階段給寶寶最合適,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正確育兒思維模式的反應。
借用日本著名教育家松浦晃一郎的話: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為了讓兒童能夠一生持續地學習,有尊嚴、有質量地生活;是為了讓他們能夠為自己所處的環境作出充分的貢獻,並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