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愛之育之

    德軍裝甲攻擊集團軍

    最適合大範圍遠距離突擊打擊

    列寧格勒是蘇聯第二大城市

    大料石料建築物密集

    稍加改動

    變成良好的築壘區

    裝甲部隊遇到連綿不斷的築壘區

    無法發揮全部戰力

    只能一座座房屋爭奪

    一個個街區爭奪

    費時費力

    傷亡慘重

    蘇軍不計代價向列寧格勒補充急需物資

    又轉移五十萬婦孺老幼

    再加天寒地冬

    蘇軍繞開陸上部份

    越過冰層運輸物資

    維持列寧格勒最基本需求

    戰力依然不減

    德軍見耗下去也得不到大戰果

    其它作戰區兵力不濟

    決定抽調部份主力部隊到其它地方參戰

    留下的德軍以圍困列寧格勒為主

    列城之戰進入相持階段

    隨著德軍在蘇聯各地連吃敗仗

    最終支援不住

    圍城的德軍

    在英雄的列寧格勒軍民面前

    徹底喪失信心

    逃之夭夭

    蘇聯取得列寧格勒保衛戰的全面勝利✌️

    故,德軍與世界為敵

    實力支撐不住其野心

    不敗才怪呢

    #凌遠長著#

  • 2 # 島主說事

    為什麼二戰德軍打不下列寧格勒?這裡面有三個主要因素,一是德軍準備不足,缺乏對北線進攻路線的情報資料;二是佔領列寧格勒,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三是列寧格勒軍民的防禦意志超乎德軍預料。

    首先,進攻列寧格勒,德軍缺乏足夠情報支撐,準備不足。從德軍閃擊蘇聯的兵力部署來看,三路大軍中唯有北線的兵力部署相對薄弱一些。雖然希特勒在戰前提出了列寧格勒-莫斯科-基輔為閃擊戰的三大重要目標,而且還把佔領列寧格勒作為首選,但在進攻準備和情報蒐集上,卻並沒有上升到軍事準備高度。

    因此,當老勒布元帥率領曼施坦因的裝甲部隊一路勢如破竹向列寧格勒進發時,剛開始打得所向披靡,但到7月中旬,德軍就走不動了,尤其是曼施坦因的裝甲部隊陷在沼澤和原始森林裡出不來,到副總參謀長保盧斯前來視察時,他直接提出在北線實施閃擊戰並不適合,這才有了後來北線裝甲部隊全部增援中線的基礎。究其原因,就是德軍事先並沒掌握北線波羅的海三國的詳細地理和交通情報,使德軍裝甲突擊發揮不了正常作用。

    其次,佔領列寧格勒,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我們不是事後諸葛亮,但如果詳細分析一下蘇德戰爭的結果,除了基輔包圍戰德軍打得比較輕鬆以外,列寧格勒戰役卻成了德軍的一塊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從軍事角度來講,北線進攻集團在整個東線戰爭中,僅僅打了這麼一場大仗,而且還打輸了。

    這是因為,戰爭開始前,希特勒認為佔領了列寧格勒就能摧毀蘇聯軍民的抵抗鬥志,因為十月革命是在列寧格勒爆發的。但他的想法隨著戰爭的程序逐漸變得無所適從。由於基輔突出部出現重大戰機,希特勒不僅強調延遲進攻莫斯科的時間,甚至將北線和中線的裝甲主力都向南轉移,客觀上講,對於列寧格勒的進攻就從主要方向調整到了次要方向,進攻戰鬥也變成了包圍戰鬥。而政治目的沒有達到,也只能屈從於軍事目的,結果一樣都沒有實現。

    實際上,如果希特勒暫緩進攻莫斯科,而採取南北兩線夾擊的辦法,可能還會取得列寧格勒和基輔戰役的雙豐收,可惜他沒有這麼做,中央方面軍裝甲南下圍殲基輔蘇軍時,中央方面軍有很長一段時間沒事可做,如果支援北線勒布元帥,還是有一定希望的。

    第三,列寧格勒軍民的防禦意志感天動地。在朱可夫沒有擔任列寧格勒守軍總指揮之前,蘇軍一度想放棄該城,是朱可夫率領列寧格勒軍民堅定了守城的決心和勇氣。翻開列寧格勒戰役歷史,蘇聯軍民傷亡巨大,多數是飢餓和寒冷造成的。除了抵抗近900天的圍困戰鬥外,還要與自然和精神壓力上的鬥爭。150萬人傷亡,140萬人逃離家園。

    但是,德軍為什麼在圍困900天以後又讓蘇軍反攻成功?這就能說明很大問題。一方面,從蘇德戰場上所有攻城戰鬥來看,閃擊戰都基本沒有打贏。原因就是德軍的閃擊戰在城市作戰中發揮不了作用,不僅莫斯科戰役是這樣,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還是這樣。另一方面,圍城之戰太久,使蘇聯軍民找到了破解之法。本身,拉多加湖是個天然屏障,德軍將它作為一道防線,蘇軍卻暗渡陳倉,在水上水下開闢了秘密通道,成為列寧格勒軍民進出的生命線,圍城成為了一句空話。三是德軍拖得越久,蘇軍反擊力量就越強。整個蘇德戰場都是這樣,面對蘇聯地域遼闊和國防潛力龐大的有利環境,德軍面臨戰線太長、兵員不足和補給困難的短板,就越發顯得突出。

    參考文章:二戰列寧格勒位置特殊,希特勒為何揚言要將它從地球上抹掉

    二戰德軍進攻列寧格勒,關鍵時刻,朱可夫當了28天司令員

    二戰列寧格勒戰役,北方集團軍群3次增兵攻城,為何都半途而廢?

  • 3 # 大美觀察

    大家好!我是大美。為什麼二戰德軍打不下列寧格勒?這是一段很長的歷史。接下來我們一起深入的去了解一下列寧格勒保衛戰的歷史之後。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列寧格勒保衛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防禦階段,第二階段反擊階段。

    1防禦階段。

    德軍在1941年6月22日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以三路集團軍對蘇聯展開了閃電式襲擊。其中德軍的南方集團軍群合圍了基輔。中央集團軍群的目標是莫斯科,北方集團軍群在勒布元帥的指導下,以赫普納第四裝甲兵團為中路。屈希勒爾第18集團軍為左翼。布歇第16集團軍為右翼。在第一航空隊的支援下,從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像陶格夫皮爾斯-普斯科夫-列寧格勒的總方向實施進攻。樂不給第次中亞兵團的先期任務是,務必奪取陶格夫皮爾斯城外西德維納河上的兩座大橋。佔領陶格夫皮爾斯。於是曼施泰因率領第56裝甲軍先行出發單刀直入。在短短四天內竟然推進了320公里。其第八裝甲師於6月22日最先抵達陶格夫皮爾斯城外。該師師長讓德軍士兵利用繳獲來的四輛蘇軍汽車。 裝扮成後撤的蘇軍傷兵。瞞天過海騙過了蘇軍的守橋部隊。完整的奪獲了西德維納河上的兩座大橋。

    使得北方集團軍菌群主力順利渡過了寬闊的西德維納河。 攻佔了陶格夫皮爾斯城。陶格夫皮爾斯城失手。使普斯科夫至列寧格勒一線失去了天然的防禦線。斯大林也因此怒撤了西北方面軍,司令庫茲涅佐夫上將的職務。由第八集團軍司令索賓尼科夫少將接任。並任命瓦圖京中將為方面軍參謀長。雖然蘇軍的指揮架構有所變動,但是仍然無法扭轉戰局。而德軍就像潮水般繼續向蘇聯軍隊湧來。處於被動中的蘇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甚至連防禦都力不從心。 德軍很快就佔領拉脫維亞首都里加。並且突破了蘇軍在拉脫維亞,和俄羅斯邊界的防線。接著又佔領了蘇軍棄守的普斯科夫。

    因此,打開了通往列寧格勒的大門。列寧格勒北面一側芬蘭軍隊兩個集團軍,也於6月底分別在彼得羅扎沃茨克和維堡方向。對蘇軍北方方面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此時,列寧格勒已經處於德國和芬蘭兩個國家,南北夾擊之中。蘇軍西北方面軍的總司令伏羅希洛夫大將也向斯大林保證,會不遺餘力的堅守陣地。他緊急動員列寧格勒居民,

    夜以繼日地圍繞列寧格勒構築了三道防線。其中最外邊的以盧加城為中心。南起伊爾門湖西岸的希姆斯克。沿著盧加河一字擺開,北至盧加河出海口金吉謝普,全長約300公里。

    該防線叫做盧加防線。蘇軍在這條防線上,佈置了四個步兵師和三個民兵師。考慮到北部方向,芬蘭軍隊的戰鬥力相對薄弱。伏羅希洛夫又從北方方面軍調遣了六個師和一個旅。加強盧加河一線的防禦。

    德軍方面,北方集團軍軍群,佔領普斯科夫後,其主力以萊茵哈特第41裝甲軍為先導,繼續沿盧加河至列寧格勒一線運動。而曼施坦因第56裝甲軍則向東迂迴進攻楚多沃,其目的是切斷列寧格勒和莫斯科之間的聯絡。蘇軍在盧加河防線拼死抵抗,同時迂迴向曼施坦因的第56裝甲軍的側面。實施了猛烈的進攻,將德軍擊退。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在盧加河畔受阻停滯不前。於是希特勒在7月19日下令,命令中央集團軍群,霍特第三裝甲兵團向北轉移進攻。切斷列寧格勒和莫斯科之間的交通線。並協助北方集團軍群進攻列寧格勒。

    於是,年事已高的勒布重新調整了,兵力部署。以萊茵哈特第41裝甲軍和屈希勒爾第18集團軍組成北突擊集團,從盧加河下游突破防線,經加特契進攻列寧格勒。以曼施坦因第56裝甲軍組成西方突擊集團。從盧加河中游進攻盧加,牽制蘇軍主力。然後沿盧加河至列寧格勒公路進行攻擊。

    以不歇第16集團軍和中央集團軍群,第57裝甲軍組成的南方突擊集團。從盧加河上游突破防線後轉向東北方向進攻楚多沃,切斷列寧格勒通往莫斯科的鐵路運輸線,從東面包圍列寧格勒。

    北路德軍率先從盧加河下游向金吉謝普地區發起猛攻,突破金吉謝普防線,佔領莫洛斯科維策車站,切斷了列寧格勒至金吉謝普的鐵路和公路運輸線。

    南路德軍從盧加河上游向西勒姆克地區發起進攻,突破蘇軍第一道防線。佔領了諾夫哥羅德,隨後向東北方向的楚多沃挺近。並以部分兵力準備越過沃爾霍夫河佔領提赫文,中路曼施坦因第56裝甲軍向盧加河發起進攻。

    與此同時,列寧格勒北面的芬蘭東南集團軍。也以三個師的兵力向拉多加湖畔逼近。芬蘭卡累利阿集團軍則向蘇軍第23集團軍發起猛攻。8月21日。 南路德軍佔領楚多沃徹底切斷了列寧格勒通往莫斯科的鐵路線。8月底,北路德軍進至距列寧格勒南城僅20公里的地區。9月8日,南路德軍到達列寧格勒城東,佔領施呂瑟爾堡。切斷了列寧格勒與外界聯絡的最後一道陸路交通線,將列寧格勒三面包圍。只有拉多加湖一邊可以與外地保持水上和空中的聯絡,在勒布元帥看來,列寧格勒已經唾手可得。1940年9月8日,德軍開始大規模包圍該城市。切斷了列寧格勒及其住宅區對外界物資得補給線。形勢十分嚴峻。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組建列寧格勒方面軍,由原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大將出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並接手伏羅希洛夫方面軍和波羅的海艦隊。受命後的朱可夫。對方面軍進行了改組,費久寧斯基任副司令員,霍津為參謀長,並當場撤換了第42集團軍司令員伊凡諾夫少將,和第8集團軍司令員謝爾巴科夫少將職務。朱可夫又同助手們連夜制定了一份城防計劃,從市區防空部隊中撤出部分高射炮,將其配置在列寧格勒最危險的地域,對德軍坦克進行直射。

    以波羅的海艦隊的全部艦炮,支援沃爾茨克到普爾科沃高地的第42集團軍。在各主要方向上建立縱深梯次的防禦,佈設地雷,設定電網。從卡累利阿地峽抽調第23集團軍部分兵力支援第42集團軍。加強烏里茨克地區的防禦。以波羅的海艦隊,水兵和軍事學院學生組建5-6個步兵旅。此時德軍開始從南面向列寧格勒發起正面強攻,主攻方向為該成的西南方,9月10日。德軍在蘇軍第三近衛民兵師陣地上撕開了一個缺口,9月11日。德軍佔領杜德戈夫,次日又佔領紅村,向烏里茨克推進。德軍突破了蘇軍的防禦,朱可夫意識到,列寧格勒的防禦已經到了最緊要的關頭。決定將方面軍最後一個預備隊步兵第十師投入戰鬥。9月14日,步兵第10師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對德軍實施了猛烈的突擊,德軍沒想到素軍會發動突然反擊,因此亂了陣腳,蘇軍也恢復到了原來的態勢。

    希特勒原計劃在1941年7月21號之前佔領列寧格勒,現在已經遠超了自己的計劃。並且北方面軍遭到了蘇軍頑強的抵抗,停止不前。

    所以希特勒決定先攻下莫斯科,要求北方集團軍抽調部分兵力支援中央集團軍攻佔莫斯科。之後的幾天,德軍北方集團軍多次發動攻擊,但是都被蘇軍頑強的定住了。9月19日,德軍進攻到達最高潮。德軍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

    向普爾可沃高地等處發起了鋪天蓋地的攻擊。炮兵對列寧格勒實施了連續17個小時的轟擊。航空兵出動近300架次的飛機,對該城進行了六波地毯式轟炸。列寧格勒的軍民不惜一切的頂住了德軍的這次攻擊。之後德軍北方集團軍就再也沒能發起大規模的攻擊。只是時不時的向列寧格勒發射幾枚炮彈。直到冬季的來臨,列寧格勒奇蹟般的在拉多加湖冰面上開闢了一條冰上公路。透過這條與外接聯絡的,唯一的生命之路進行糧食和傷員的運送。從而戰勝了嚴寒和飢餓的威脅,挫敗了德軍困死列寧格勒的企圖。在列寧格勒的冬季結束之前,防守列寧格勒的蘇軍,不斷把平民運送出城和往城內運送武器彈藥。同時也抵禦了德軍一波又一波的攻擊。直到1942年12月份,蘇軍最高統帥部。下達突破列寧格勒封鎖的作戰命令。戰役代號火花,但是由於天氣原因,反擊日期定到了1943年1月12日。

    2反擊階段。

    1943年1月12日9:30.蘇軍集中兩千門大炮和迫擊炮,向施呂瑟爾堡地域內的德軍駐地,

    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猛烈炮火打擊。隨後,蘇軍61集團軍和第二突擊集團軍,分別和南面和北面發起猛攻。經過七天七夜的激戰,突破德軍陣地縱深十四公里。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在一號和五號工人村勝利會師。 從而突破了德軍對列寧格勒長達17個月的圍困。1944年1月。 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對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的德軍實施一次殲滅性打擊。 以徹底將這一地區的德軍趕出去,擔任作戰任務的是。戈沃羅夫大將指揮的列寧格勒方面軍,梅列次可夫大將指揮的沃爾霍夫方面軍, 和波波夫大將指揮的波羅的海第二方面軍。1944年1月14日,蘇軍三個方面軍向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德軍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到1月27日,收復紅村,烏里茨克,普希金,諾夫哥羅德和盧加等城市。打通了列寧格勒通往莫斯科的鐵路線。使得列寧格勒從德軍的長期圍困中徹底的解脫了出來。

    到1944年夏天。芬蘭軍隊也被擊退至維堡安和武克西河對岸。至此,列寧格勒保衛戰勝利。

    看了這麼多大美認為。列寧格勒保衛戰的勝利。與其說是朱可夫果斷的把最後的預備隊派上戰場。和希特勒指揮方面的失誤以及蘇聯,冬天寒冷的天氣,德軍不能適應。不如說蘇軍,軍民的堅強意志。戰勝了德軍。以上就是大美的淺見。回答這個問題,我翻閱了無數的資料,用了差不多有,四五個小時。希望大家喜歡。

  • 4 # 商務新觀察

    相信大家聽這名字就知道其對蘇聯的重要性和象徵意義了!

    說到底這場戰役是蘇聯生死存亡之戰。敢不用命、能不用命嗎?

    列寧格勒是“布林什維克主義的發祥地”,蘇聯人以偉大導師列寧之名來命名這座城市,可見一斑!

    於戰爭雙方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蘇聯人無論如何都要力保這座極具象徵意義的城市,就是犧牲再大也絕不放棄,這關乎著蘇聯人的民族尊嚴和精神脊樑的存在!

    列寧格勒(現在稱為聖彼得堡)是蘇聯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重要的海港和鐵路、河運樞紐,更是蘇聯波羅的海艦隊的重要基地。

    對於納粹來說,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羅蔱”計劃時,就一再強調要攻佔列寧格勒,並狂妄地叫囂一定要把這個城市“從地球上抹掉”。

    於是,戰爭開始時希特勒妄圖佔領城市,始終未能得逞,從而進行了長達900天的圍困作戰。

    列寧格勒圍城戰是近代史上主要城市被圍困時間最長、破壞性最強,和死亡人數第二多-高達150萬左右。

  • 5 # 勇戰王聊歷史

    德國沒有打下列寧格勒,主要是因為蘇聯的頑強抵抗和美英的物資支援。

    首先,德國從來沒有完成對列寧格勒的全面包圍。德軍佔領了拉多加湖兩岸後,錯把湖當成了幫助其達成合圍列寧格勒的一道天塹。但是,到了冬天,湖面結冰了!能過汽車。蘇聯可以透過拉多加湖的湖面往列寧格勒運物資。這證明德軍的圍困有漏洞。

    而且,從1941年下半年開始,美英為蘇聯運送了大量物資,當時物資基本都是運到蘇聯北方的摩爾曼斯克港,在運送到蘇聯內地。這些物資彌補了蘇聯軍工生產的不足。

    其次,斯大林下達了"蘇聯國防委員會第227號命令",簡稱第227號命令。"一步也不許後退!"所有擅自撤退的軍官和政工人員都被認為是"懦夫"和"叛徒",並將遭到軍法處置。

    這道命令讓每個蘇聯軍人在瞭解前線面臨的嚴重局勢的同時,激發了他們頑強拼搏的精神。士兵明白了現在局勢的嚴重性,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了。因此,德軍的突擊遭到了更加頑強的抵抗。

  • 6 # 上官月租

    二戰時期德國圍攻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

    德國圍攻列寧格勒是從1941年9月9日開始至1943年1月18日後結束。一條狹窄的通往城市的陸上通道被建立為止,而圍攻全面結束於1944年1月27日。

    列寧格勒是偉大的十月革命的搖籃,是蘇聯的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海港和鐵路、河運樞紐,也是蘇聯波羅的海艦隊的重要基地。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時,一再強調要攻佔“布林什維克主義的發祥地”--列寧格勒,並狂妄地叫囂一定要把這個城市"從地球上抹掉"。戰爭開始時希特勒妄圖佔領城市,但未能得逞,而後進行了長達900天的圍困作戰。

    從當時德國對列寧格勒部署的兵力來說,希特勒調集了40個師、6000門大炮和1000多架飛機向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發起了瘋狂的進攻,而當時蘇聯在列寧格勒的兵力中有31個師,1000多門大炮和600多架飛機,兵力明顯沒有德國多,德國在兵力和裝備上擁有這麼明顯的優勢,依然打不下列寧格勒,我覺得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個是德國自身的原因,德國發動的法西斯戰爭屬於非正義的戰爭,是受全世界遣責,還有就是德國把戰線拉得太長,物資供給不充足,第二個就是列寧格勒軍民同仇敵愾的反法西斯決心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這些都促成了德國攻打列寧格勒註定要以失敗而告終。

  • 7 # 誰也別想活著離開世界

    很簡單啊,1,希特勒胃口太大,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在進攻時兵分兩路,把一個裝甲軍為主的重要力量派往了高加索,而另一邊把以第六集團軍為主的精銳部隊派往了斯大林格勒方向,最後還是派高加索方向的部隊來救援,只是於事無補,2,分兵導致斯大林格勒方向兵力嚴重不足,最後德軍二翼直接由僕從國軍隊負責,但僕從國軍隊缺乏反擊武器,最後導致德軍被包圍的主要原因,3,蘇軍的戰鬥力,蘇軍在戰鬥時有督戰隊,不戰鬥就是死,左右都是死所以蘇軍視死如歸,4,伏爾加河,讓蘇軍源源不斷的補充兵員,補充武器,在冬季來了之後,河上結冰,剛好讓那些早早等待過河的蘇軍一擁而上,5,因為天氣不好,德軍偵察機未能探得蘇軍向德軍二翼進攻的動向。

  • 8 # 國平軍史

    列寧格勒,位於芬蘭灣東岸涅瓦河三角洲上,是蘇聯的第二大城市,波羅的海沿岸最大海港,蘇西北部地區的交通樞紐,基礎工業發達,不僅是蘇聯重要的坦克生產基地,波羅的海艦隊基地,更是蘇俄傳統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支柱。

    希特勒最初是以奪取列寧格勒為主要目標,即可以取得整個波羅的海的控制權,又可與芬蘭軍隊會合,從而保正瑞典的鐵礦沙暢通無阻地供應德國。

    1941年9月9日開始至1943年1月18日,勒布元帥率領強大的北方集團軍,打了900天的圍困戰,雖造成了150萬軍民死亡,還是未能徹底打下這座城市。

    對列寧格勒,德軍並未完成徹底的合圍,錯將拉多加湖當成了幫助其達成合圍的一道天塹,殊不知正是這道天塹,為被圍蘇軍保留了與外部聯絡的唯一通道,從而使後勤補給,援兵不斷湧入列寧格勒。

    東南面沒有將列寧格勒徹底合圍,在西面也任由蘇軍透過芬蘭灣與塔林,奧拉寧包姆被困的蘇軍互相支援,形成了對攻城德軍側翼和後方的嚴重威脅,分散了用於圍攻列寧格勒的有限兵力,最終在列寧格勒城下形成了不利於德軍的消耗戰。

    當曼斯坦因元帥取得了克里米亞的輝煌勝利之後,率領其龐大的集團北上增援圍困列寧格勒的德軍時,但其後備彈藥卻遠遠供應不上。

    沒有了強大炮火的支援,曼斯坦因元帥都變得平庸了,德軍攻陷列寧格勒也只能成為夢境。

    戰役初期,德軍航空兵就沒有對蘇軍形成優勢,在圍困列寧格勒的過程中,沒有完全奪取制空權,任由蘇軍飛機出入列寧格勒上空,從而也沒能切斷蘇軍的空中補給通道,增加了地面部隊的圍困難度。

    由於前期的突擊中,德軍沒有奪取沃爾霍夫及其附近地區,從而在拉多加湖南岸沒能佔據有利地勢,形成堅固的外圍防線,以阻止蘇軍的解圍行動,致使最終讓蘇軍在此地突破德軍防線與合圍的蘇軍會合,徹底失去攻佔列寧格勒的機會。

    另外,德軍在巴爾幹戰役浪費了不少寶貴的時間,當德軍到達列寧格勒時,已經是冬天了,蘇聯的冬天對德軍來說是最難熬。

    總之,由於地況的阻隔,德軍對列寧格勒沒有進行徹底的合圍,守軍就透過這些山河湖海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和支援,攻城戰就會轉變成一種不利於攻方的消耗戰。

    城市高樓林立,道路縱橫加上廣闊的外圍郊區和築壘,使其形成了有縱深、有資源的堅固要塞,加上軍民頑強的抵抗意志,即使俄死都不投降,使得城市攻堅戰變得極為殘酷,作為攻方的德軍在物資和兵力上的大量消耗,就不可避免了。

  • 9 # 讓夢想照進現在

    列寧格勒保衛戰可以說是二戰史上最刻骨銘心的重大事件,被列入世界上最血腥的戰役,這一戰役造成了150萬人死亡,1,400,000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離,其中絕大多數死於飢餓。其慘烈程度超過了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長達900天的拉鋸戰中,最終以德軍失敗告終,蘇聯人民贏得了這場偉大的勝利。關於德軍失敗的原因眾說紛紜,我認為除了蘇聯人民奮勇作戰外,德軍本身戰略上的錯誤和後勤補給上的問題,使德軍走向了失敗

    1941年4月,德軍進攻蘇聯前夕,南斯拉夫發生了政變,原來的親納粹政府被推翻,希特勒大發雷霆,認為這是在挑釁第三帝國,做出了最為錯誤的決定。沒有繼續執行巴巴羅薩計劃,而是發動了巴爾幹戰役,雖然只有幾個星期,但拖延了德軍進攻蘇聯的腳步。直到同年6月22日,由勒布元帥指揮的北方集團軍以赫普納第4裝甲兵團為中路,屈西勒爾第18集團軍為左翼,布歇第16集團軍為右翼,在第1航空隊支援下,從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爾斯—普斯可夫—列寧格勒總方向發動進攻。

    1941年8月,芬蘭軍隊推進至距離列寧格勒北部住宅區20公里內,從北面威脅列寧格勒。1941年9月,德軍大規模包圍列寧格勒,並切斷了列寧格勒及其住宅區的對外物質補給線。

    德軍圍困列寧格勒時,錯將拉多加湖當成了與其達成合圍的一道天塹。事實上,拉多加湖就像伏爾加河一樣,是阻止德軍行動的天塹而非幫手,德軍不僅沒有在東南面對列寧格勒進行徹底的合圍,還使被圍蘇軍與外界保留了一條通道,從而使後勤補給和援兵不斷湧入列寧格勒。更使列城蘇軍西面與奧拉寧被困的蘇軍相互支援,形成了不利於德軍的消耗戰,對德軍的側翼和後方產生了嚴重的威脅。

    在前期的突擊中,德軍沒有奪取沃爾霍夫及其附近地區,從而在拉多加湖南岸沒能佔據有利地形,形成堅固的外圍防線,阻止蘇軍的解圍行動。致使最終讓蘇軍與合圍的蘇軍會和,徹底失去了佔領列寧格勒的機會。可以說德軍在外圍防禦上的戰略是很失敗的。

    以上種種德軍戰略上的失誤,使德軍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的命運。

  • 10 # 遠山344

    1941年6月22曰,希特勒背信棄義,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用突然襲擊的方式進攻蘇聯。

    戰爭一開始,德國侵略者從波羅的海到黑海,長達1800多公里的蘇聯國境線上,同時用閃電戰發起進攻。

    1941年8月下旬,希特勒調集32個步兵師,4個坦克師,4個摩托化師和1個騎兵旅的兵力,配備6000門大炮,4500門迫擊炮和1000多架飛機,向列寧格勒發動猛烈攻勢,揚言要在9日l曰佔領列寧格勒。

    列寧格勒陷入德軍的三面包圍,長達900天的列寧格勒保衛戰拉開序幕。德軍對列寧格勒實施了野蠻的轟炸和炮擊,投擲10多萬枚航空燃燒彈和航空爆破炸彈,欲用恐怖轟炸和飢餓困死守城軍民。蘇軍只能從拉多加湖和空中得到補給。

    蘇德經過數百天的進攻,防守,反攻,防守拉鋸戰,1944年初,蘇軍開始大反攻,德國北方集團軍群遭到重創,列寧格勒幾乎全境解放。

    列寧格勒解除圍困,共有60多萬人餓死或凍死,2萬多人死於德軍的空襲和炮擊。蘇軍向西和西南方向挺進150公里至200公里,殲滅德軍2個師,擊潰23個師。

    那麼,德軍何沒有拿下列寧格勒,蘇軍又為何贏得了列寧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呢?

    從德軍方面,兵力和補給明顯不足,同芬軍缺乏協同,以及冬季寒冷等。

    從蘇軍來看,建立全縱深整體防禦,諸兵種密切協同,軍民密切配合,空中和湖上保障的供給等等。

    雖然上述問題是蘇德在列寧格勒戰役中德敗蘇勝的重要原因,但從根本原因上說,蘇聯贏在了戰鬥民族的意志上,換句話說,德國是在蘇聯戰鬥意志面前動搖了,並踫得頭破血流。

    1941年9月9曰,伏羅希洛夫元帥被撤職,朱可夫接替指摔列寧格勒方面軍,他的口號是:即使戰至最後一人,也要守住列寧格勒;不是列寧格勒懼怕死亡,而是死亡懼怕列寧格勒。

    因為德軍的封鎖,列寧格勒城裡食物奇缺,居民糧食供應標準接連四次降低,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每天口糧供應標準為半斤;而職員,無工作成年人和兒童則為二兩半。僅從1941年11月至次年12月,就有63萬人被餓死或凍死。

    面對飢餓,寒冷和死亡,保衛城市的列寧格勒軍民們誓死不降,在被圍困的900個日日夜夜裡,英勇不屈,表現出驚人的浩然正氣和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被圍的最艱難的時期,每天只吃半斤麵包的工人,曰以繼夜,忘我勞動,三個月時間就為前線生產出12085支衝鋒槍和訊號槍;7682門迫擊炮;2298門火炮和41門火箭炮。此外還製造了320萬發炮彈和迫擊炮彈,500多萬枚手榴彈。

    相反,在會戰初期獲得一定戰果的德軍,在蘇聯戰鬥民族的堅強意志面前,意志卻有些崩潰了,進攻的信心發生了動搖,裝甲兵力轉移其它地方。

    列寧格勒保衛戰證明,決定戰爭勝負的條件很多,如裝備和兵力等,但戰鬥意志卻是不可或缺的極為重要的條件。

  • 11 # 軍武最前哨

    攻佔列寧格勒是希特勒巴巴羅薩計劃中的重要一環,一旦成功佔領了那裡,對於蘇聯將會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1941年8月,希特勒集結了多達32個步兵師、8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外加1個騎兵旅的兵力,在6000門大炮、4500門迫擊炮以及1000多架飛機的火力掩護下向列寧格勒發動了猛烈攻勢!

    按照希特勒的指示,攻佔列寧格勒是第三帝國刻不容緩的任務,對於這座城市要兵民皆殺,要徹底將這座無產階級革命的孵化器從地球上抹去!但希特勒最終還是沒能得逞,蘇聯人帶走了勝利!

    德國之所以沒能成功打下列寧格勒,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兵力投入

    希特勒為了贏下這場勝利,雖說是在兩線作戰的情況下仍然抽調出了72萬人規模的兵力,足可見決心之大。但蘇聯人同樣不甘示弱,為了抵禦外侵,在列寧格勒陳兵93萬。在武器裝備大抵相同的當時,多出的二十一萬兵力對於戰爭的勝利彌足珍貴。

    2. 彈藥短缺

    北上增援的德軍氣勢洶洶,但到地方後才發現彈藥補給根本無法滿足巨大的戰爭消耗。

    3. 戰略失誤

    德國進攻列寧格勒採用的是圍城打法,企圖在合圍列寧格勒後透過火力攻擊、切斷物資供給等方法迫使其投降。當然,作為截至目前最慘烈的城市戰,希特勒的圍城戰術確實起到了相應的作用!

    872天的圍城攻勢讓列寧格勒命懸一線,城內的人除了被炮火炸死以外就是被活活餓死!饑荒讓至少150萬人死亡!最嚴重時期,列寧格勒城內的一切有生命的物種都被活著的拿來食用:老鼠、貓狗、鳥雀甚至還有人!迫不得已之下,列寧格勒的警察專門成立了一支特殊隊伍,以阻止同類相食。

    反觀德軍,原以為再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將蘇聯人活活困死在城內,但德華人沒有料到曾被他們認為是自然天塹的拉多加湖卻成了列寧格勒續命的關鍵!同樣,德軍對西南面的芬蘭灣、塔林以及奧拉寧堡姆的忽視,直接導致蘇軍內外聯合。

    其實,從德軍的整個作戰計劃來看,不符合戰爭規則的地方太多,這也使得侵佔列寧格勒以及蘇聯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12 # 麥田軍事觀察

    德軍攻陷列寧格勒確實有很大的機率,但是沒能攻陷也不算是意外,應該說這個問題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不是簡單僅德軍犯了什麼錯誤的問題。

    開戰之前,德軍制定相關作戰計劃時,確實把列寧格勒作為主要的目標,而且前期要達成的目標之一,但是我們要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為,蘇德戰線相當區,所涉區域相當大,德軍所制定的目標相當多,不是隻有列寧格勒的問題,德軍雖然集中了相當大的兵力,但是實際遠遠滿足不了要求,德軍在作戰中往往要採取拆東補西的方式,以保證局面的兵力優勢。

    開展之初,德軍確實是列寧格勒列為主要目標,進行積極突擊,但是隨著戰局的變化,德軍幾次變更了自己作戰意圖,把原定用力的列寧格勒方向的兵力抽調向南方,這裡形成了一個大問題,攻勢不得不暫停了,給了蘇軍加列寧格勒防禦的機會。

    德軍在南線取得基輔會戰的勝利之後,也沒有將兵力完全轉回北線,而是直接將其莫斯科,進入1942年之後,蘇軍力量加強,讓德軍沒有機會保持對列寧格勒的強攻狀態。同時與德軍配合作戰的波芬蘭沒有直接攻入列寧格勒城內,只是回到了戰前的位置上,這對於蘇軍不小的有利條件。

    蘇軍作戰的頑強,也是超出得勁的意料。列寧格勒又是一個大型城市,蘇軍雖然在野戰當中失敗,但是在城市攻防戰中的表現一直不錯,如果德軍沒在戰鬥之初,一下子攻入城內,那麼很難再透過強攻的方式,將城市從蘇軍手中將城市搶走。

    多方面的因素,讓德軍失去了快速攻佔這個城市的機會,最終沒能攻下也算一個正常結果。

  • 13 # 戰略論

    二戰德軍打不下列寧格勒,除了由於蘇軍的頑強抵抗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德軍從來都沒有發起對列寧格勒的進攻,只是用包圍和封鎖來企圖迫使列寧格勒屈服。

    當時的德國國防軍統帥部作戰局副局長瓦爾利蒙特將軍回憶到當時的情況:1941年當時的北方集團軍群的裝甲先鋒部隊已經到達列寧格勒的市郊,從法國運來的攻城重炮也已經抵達,在進攻即將發起之際,希特勒突然下達了暫時進攻的命令。理由是1939年德軍在攻佔華沙時傷亡慘重,他害怕德軍在列寧格勒會遭遇嚴重的損失,從而影響其對於其他方向上兵力的投入。他希望切斷列寧格勒同外界的聯絡,使其屈服。就這樣在德軍一開始的高歌猛進失去破之之下,在蘇軍無力集中大量部隊據守列寧格勒之下,德軍竟然放棄了對列寧格勒的進攻,令人不解!

    在錯過最好的進攻機會後,蘇軍便已經大大加強了列寧格勒的防禦,而德軍為了拿下莫斯科也將北方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抽調去了中央集團軍群,如此便更加不可能發起進攻了。等到進入1942年德軍發起的夏季攻勢,在初期的勢如破竹的有利情況下,希特勒又一次想佔領列寧格勒,為此他將剛剛佔領完蘇軍克里木的要塞塞瓦斯托波爾的第11集團軍調往了列寧格勒方向,正在其準備發起進攻之際,德軍在南翼的斯大林格勒方向已經開始出現危機,於是第11集團軍司令部受令組建頓河集團軍群司令部參與南翼的作戰,進攻列寧格勒的計劃被迫再次擱置。隨著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慘敗,德軍有限的兵力都投入了同蘇軍在南翼的苦戰中,再也抽不出兵力對列寧格勒發起任何進攻了。

    德軍進攻的猶豫和變化反應出希特勒的最高統帥部和陸軍總司令部的戰略上的極大分歧,陸軍總司令部一直都將莫斯科作為首要的戰略目標,而希特勒在戰爭的一開始以佔領列寧格勒為首要目標,而在中途又突然轉向了南翼的烏克蘭方向,輕視了對列寧格勒的佔領,等到想拿下這座城市的時候,已經無法湊齊足夠強大的軍隊了。

  • 14 # 埃特603

    細節不是很清楚,但感覺二戰時期,德方對蘇聯進行軍事行動前,進行戰略考量時,對於蘇方的國土面積龐大,人口眾多(相對於歐洲),布林什維克的組織程度,斯大林的決心,甚至蘇聯的氣候,都有自以為是的高估,但實際是估量不足的。反應到列寧格勒戰役,以閃電戰聞名的德軍,採用圍城戰,顯然是高層覺察自己兵力不足的隱患,怕傷亡怕損失,選擇了保守進攻。但是蘇聯巨大的城市規模,你圍住它八百多天,何嘗不是它拖住你幾十萬兵力八百多天?然後幾十萬人的補給後勤,在糟糕的交通和天氣裡,也是鈍刀子割肉。列寧格勒城裡論萬的餓死人,但照樣組織嚴密,紀律嚴明,投降主義基本沒什麼市場。城市北方原以為是死路的湖面,有小半年裡冰結的可以讓卡車拉貨進城,始終給城裡掉著一口氣。你讓元首怎麼辦?!元首也很絕望啊!

  • 15 # 千知秋

    列寧格勒戰役打了近3年之久,德國硬是打不下來。是什麼原因導致德國失敗的?此時的蘇聯有多強?當德國實施“巴巴羅薩”計劃時,蘇聯就是德國進攻的目標。而德軍分為北方集團軍,中央集團軍,以及南方集團軍。

    三個集團軍,進攻的目標都不一樣。其中北方集團軍是沿著波羅的海進攻的,目的是消滅沿岸三國的蘇軍。在這個計劃中,奪取的主要城市有列寧格勒,頓涅茨克,莫斯科。其中列寧格勒,是北方集團軍的目標,而希特勒也特別重視這個城市。就是這個城市,讓雙方也付出巨大的代價。1941年9月9日,德軍兵臨城下。

    負責進攻這個城市的是北方集團軍。按理說,德國北方集團軍並不弱。它擁有22個步兵師,3個裝甲師,3個機車化師等眾多兵力。蘇軍方面,擁有5個集團軍,37個步兵師,9個騎兵師,10個裝甲師等兵力。在數量上,蘇聯佔據優勢,但德軍的戰鬥力,比蘇軍的更強。在這場戰爭中,德國為何會失敗?有哪些因素影響?

    1:蘇軍的英勇。對蘇聯來說,他想不到德國會進攻自己,以為雙方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就可以高枕無憂。可蘇聯還是小看了德國的野心。為了阻擊德軍的進攻,蘇聯對列寧格勒戰役投入大量的兵力。用人海戰術來抵消德軍的進攻。憑著英勇的戰鬥,蘇聯與德國在列寧格勒這座城市,硬是打了近三年之久。雙方消耗都非常的大。

    面對德軍的狂轟亂炸以及圍堵,列寧格勒做到了軍民同心,一起抵抗德軍的進攻。德軍每前進一步,都會付出巨大的代價。當然,蘇聯付出得更大。打到最後,德國也不在乎這座城市,寧願把它從地圖上抹去,也不會讓蘇聯好受。憑著頑強的毅力,蘇聯成功拖住了德國,熬過了最艱難的1941年的寒冬。在這戰役中,蘇聯犧牲的,遠比德國的多,這也看出德軍的強大。

    2:持久戰對德國的消耗。二戰時,德國的陸軍,以閃電戰出名。當閃電戰遇到阻礙時,德軍的進攻就會放慢。對德軍來說,利用速度,以及空軍的優勢,能快速摧毀敵人的防線,以達到快速的推進。在列寧格勒戰役中,北方集團軍的精銳,被調離出去,配合其他集團軍的進攻。這也成為北方集團軍,難以攻下列寧格勒的原因之一。

    當戰爭進入僵持時,對德軍來說,是極為不利的。由於戰線太長,補給始終是個問題。德軍獲取的補給,遠跟不上消耗的速度。緩過勁來的蘇聯,開始有序地組織反攻。憑著強大的生產力,蘇聯能快速補充武器裝備,雖然比不上德軍的,但它能快速生產補充,最後用人海戰術取勝。在其他戰場上,德軍也受到阻礙,僵持下去,德國也消耗不起,畢竟受到天氣的影響,德軍也不好過。

    3:蘇聯對列寧格勒的援助。對德軍來說,圍困列寧格勒,就是要消滅蘇軍計程車氣,以及突破城市裡百姓的心裡防線。沒有水和食物,拿下這座城市不是問題。然而,德軍還是小看了蘇聯的行動。水運之路的開始,成功援助了列寧格勒的蘇軍。有了援助,蘇聯就能堅持下去。

    雖然蘇聯不斷往列寧格勒輸送物資,但還是不夠消耗,很多平民根本得不到援助,最終活活被餓死。這場戰爭中,平民傷亡就達到150萬,沒有水和食物,他們只能餓死。援助的物資,只能優先安排到軍人手裡。勉強得到援助的蘇軍,還能堅持下去,他們也成功阻擋了德軍的進攻。

    從這些情況來看,德軍一下子很難攻下列寧格勒,蘇軍憑著強大的毅力,扛下了德軍瘋狂的進攻。隨著時間的發展,局面對蘇聯越來越有利。到1943年,蘇聯開始反攻,突破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圍困,1944年1月27日,徹底解除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圍困。

    至此,德軍對列寧格勒長達872天的圍困,最終落下帷幕。這場號稱二戰最長的圍困戰,也給人類見證它的殘酷。蘇聯能堅持那麼久,主要還是憑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在戰鬥力上,還是德軍更強。不然蘇聯的傷亡,也不會比德國多那麼多。

  • 16 # 達凡阿1

    這意思,其實就等於說,讓你去打姚明,你做了這樣那樣的很多戰術設計……考慮了很多各種因素……然並卵,你一上場,這些想法全是扯淡,實力不足,瞬間就暴露出來,打仗,類似德軍舉國之力入侵蘇聯,而蘇聯又以舉國之力抗擊德軍,是不存在運氣的,更不存在戰術高低之分,一切都是實力說了算,其他的,全是扯淡的藉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達為什麼要引進大量的外國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