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諸事不順的羊
-
2 # 太乙伏魔錄
劉備,是三國裡最窩囊的軍閥之一。他的前半生。一直重複著兩件事:跑和哭。
這麼垃圾的軍閥的命運轉折點,就是諸葛亮的加入。
那麼,劉備難道僅僅靠諸葛亮才能打出自己的根據地,成就霸業嗎?
決定就被能不能成事有以下幾點:
一、性格
劉備性格非常的平和,他的字很清楚地反映了他的性格《道德經》中記載“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此謂玄德”。意思就是生養了萬物而不據為己有,為萬物盡了力而不得意洋洋,助萬物成長而不宰割它們,因此很多人都喜歡和他結交朋友。
二、情商
為什麼劉備每次走投無路投靠別人,別人都會收留他?主要就在於劉備情商夠高,他知道怎麼讓自己在他投奔的人面前體現出價值。而且即使那麼狼狽,他依然能讓關羽、張飛、趙雲誓死效忠,沒有極高的情商絕對是做不到的!
三、智商
劉備並非《三國演義》裡那樣只會哭哭啼啼,博取別人同情。劉備確實有過人的智慧,公孫瓚亡了,劉備可全身而退。陶謙亡了,劉備也可全身而退。劉表亡了,劉備還是可全身而退。幾次都從曹操的手中逃跑。而且歷史上著名的戰役火燒博望坡,其實也是由劉備指揮完成的。
四、失敗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點在劉備身上就體現了。劉備的失敗可以說是其身上最大的亮點,劉備是越敗越強,越挫越勇。每次失敗,都讓人欽佩,讓人感動,因此得民心,得人氣。正是這一份堅持,才有了後來的劉備。
五、勇猛
劉備打起仗來無懼。尤其是曹操,兵多將廣,糧草充足,來攻打徐州,大家都怕他,但劉備就敢半路攔截。攻打荊州也一樣,不管你多強,我劉備就是敢跟你對著幹。所以說劉備身上具備著一種亮劍精神。
在歷史上,幾乎很難有人扭轉歷史。劉備的成功,與他自己有著極大的關係。即使沒有諸葛亮,這樣的人不成功,也是沒有道理的!
-
3 # 隱者康司馬
首先曹操是幾十萬大軍壓境馬上就要進攻東吳了,而且曹操築銅雀臺並作詩,意思是說打下東吳後,把聞名全國的女神,把大喬和小喬都拿下,然後鎖在銅雀臺裡和曹操自己日夜生歌,是多麼的快活。大喬是孫權的已故哥哥孫策的夫人,小喬是現任大都督周瑜的夫人。你說周瑜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能殺來聯合自己共同打擊敵人曹操大軍的朋友嗎?答案是不可能的。
-
4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周瑜在東吳沒有機會殺諸葛亮,而且即使諸葛亮被殺了依然會有三國鼎立。諸葛亮若是死在江東,那麼劉備入川后不能快速的穩定益州,需要一定的時間穩定內政。那麼曹操起兵攻打漢中時劉備就沒有能力和曹操展開漢中爭奪戰,沒有了漢中這道大門,蜀漢腹地將會直接受到曹操的侵襲。雖然能有三足鼎立之勢,但是也失去了地理上的優勢。
周瑜在東吳沒殺諸葛亮的理由諸葛亮確實代表劉備前往江東促進聯盟。諸葛亮在江東完成聯盟後再沒有獻過一策,而且並沒有呆多久就回江夏了。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等都是虛構不存在的,整個赤壁之戰諸葛亮都沒有參與部署。所以周瑜也不知道諸葛亮到底在什麼級別、到底值不值得扼殺。不能就因為諸葛亮來促進聯盟,然後結盟達成以後直接給聯盟的使臣殺了,那東吳不是失信於天下嘛!
而且在三國曆史上來看,諸葛亮並沒有對東吳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諸葛亮一直主張聯合東吳抗擊曹操。
諸葛亮死在東吳並不影響三國鼎立諸葛亮在沒有出山的時候已經給劉備制訂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即使諸葛亮死在了江東也不會收到影響。按照歷史走線龐統依然會投奔劉備不影響劉備入川的計劃,而且入川最主要的是張松獻圖和劉備入川時法正的歸順,整體上來說諸葛亮沒有特殊的貢獻。
諸葛亮死後對蜀漢的影響諸葛亮死在東吳對劉備入川沒有影響,但是在入川后就有比較重大的意義了。因為諸葛亮是個治國的人才,而且劉備佔據益州後能快速的穩定局面基本全是諸葛亮的功勞。如果諸葛亮死了,那麼劉備只能依靠劉璋剩餘的勢力,而且長期發展下去也是滅亡的結果。而且最有可能得就是漢中之戰蜀漢就亡了。
總結:諸葛亮對於蜀漢最大的貢獻是制訂了未來的走向和穩定了蜀漢的內政。如果諸葛亮真的被周瑜害了,那麼一定還會有其他人去完成。
-
5 # 一葉小舟168521774
有人說,<<三國演義>>狀諸葛之智而近妖,也就說,它過份誇大了諸葛亮的能力。那麼,既然如此,讓我們把諸葛亮從蜀漢的歷史中取出來,看一看沒有諸葛亮的蜀漢是什麼樣?看一看三國鼎立的局面還能否形成。
那麼,從哪一個時間段,把諸葛亮拿走呢?我想應該從赤壁之戰以後。沒有了諸葛亮的劉備集團,一切都還在正常進。
劉備帶領著龐統,黃忠等人繼續向西川進軍。一段鉤心鬥角後,西川還會被攻下,龐統依然會死。沒有了諸葛亮的帶隊,張飛和趙雲等進入川的作用仍不可小覷,畢竟都是沙場老將了。
劉璋投降後,劉備的任務就是儘快安定民心,制定一些和國家執行相匹配的法律法規制度,這是當務之急。
能夠擔任這個重擔的人是誰呢?只有法正了,不過法正還有另外一些事要去做,他要對以前得罪過他的人,來一個以牙還牙的報復。沒辦法,他就是這樣一個睚眥必報的人。以前沒做是沒有這樣的能力。
不過,法正會交待那制定制度人,一定要寬泛一些,以取得民心的支援。所以,蜀漢的為政方針暫時,以寬為主。法正認為不能太嚴峻了。
益州大局安定後,漢中還是要取的,法正對此的態度是堅決的。漢中得手後,法正發現,蜀漢的內政有點亂了,然而,他己經沒有時間去改正這個錯誤了,他的生命已走到盡頭。
白帝城的劉備突然間,有一種很恐怖的感覺。行將就木的他沒有了可以交待後事的人了,劉禪還太嫩,他承擔不了這個責任。劉備不甘心,他選擇了李嚴,蔣琬,趙雲來擔任託孤大臣,可是,他總感覺還欠缺點什麼,可是,他卻無法去彌補了。
北伐肯定是沒有了,因為,這些託孤大臣們的首要工作是平叛和安定政府間的亂局,
當劉禪開始親政後,蜀漢的政治氣候更亂了,這個國家變的更加沉悶了,四個託孤大臣爭鬥不斷,朝堂之上瀰漫著悲現消極的言論,甚至,有些人己經悄悄地投降了魏國。
年輕的蜀漢政權,就象一個行將就目的老人一樣無奈地在等待著死神的來臨。
沒有了諸葛亮,三國仍然成鼎立的局勢,但蜀漢政權卻走不了多遠了。
-
6 # DJ一彎新月掛柳梢
蜀吳結盟是形式下的必然選擇,充當劉備使者的諸葛亮,到吳國肯定是作為上賓對待的。《三國演義》裡“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什麼的都是虛構的,以周瑜的地位犯不著跟諸葛亮鬥氣。他很有可能會欣賞諸葛亮的才華,更加堅定蜀吳結盟的決心。如果諸葛亮被殺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還會存在嗎?不會,劉備沒有諸葛亮是完不成蜀吳結盟的,諸葛亮被殺,蜀吳結盟肯定化為泡影。他也很難抗拒強大的曹魏,蜀漢不缺武將,像關羽、張飛、趙雲等等都是英武將才,但是像智慧如神的諸葛亮,整個蜀國找不到第二個。諸葛亮病死後,後繼無人,是蜀漢最終滅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
7 # 公元前
三國的締造者是孫策,所以無論諸葛亮是否活著都不會影響三國最後的大局。
三國演義中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合力抗曹,而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如果東吳孫權聽了張昭的建議,投降了曹操,那曹操同統一天下就順理成章了。
但是,孫權最終還是採納了周瑜和魯肅的意見,在赤壁之戰中以三萬人馬力壓曹操的幾十萬大軍,曹操也在赤壁之戰中國力大損,從此無力南下,三國鼎立就此形成。
從表面上來看,造成三國鼎立的最關鍵人物是周瑜和孫權,而且三國鼎立的局面確實是在他們手中形成的。但是,我們在閱讀《三國志》的時候,不難發現,孫權和周瑜雖然是三國局面的的締造者,但他們只是關鍵人物之一,真正造成三國局面形成的是孫策。
東漢末年,中原大地先後出現的幾十支諸侯軍隊,比如:董卓、呂布、袁紹、袁術、張繡、曹操、劉備等等,根本就沒孫策什麼事兒,那時孫策不過是袁術的部下。然而,當北方各路諸侯正在爭霸之際,南方的孫策卻已經悄然興趣,公元194年,19歲的孫策向袁術要回孫堅的舊部一千多人馬之後,他帶領一群人人馬南下江東,只用短短六年的時間,就蕩平了整個江東,建立了東吳政權,此時的東吳也成為了中國大地上最重要的諸侯之一,給天下各路軍閥帶來了空前威脅。到了公元200年,曹操才知道南方的孫策也已經成了他統一中原的最大威脅。可惜的是,孫策在25歲的時候,正是他實現抱負之際,竟然被人暗殺在竹林中,可謂是英年早逝,孫策壯志未酬身先死。如果,孫策不死,那麼統一天下的人可能會在曹操和孫策之間產生。孫策時候,曹操用大概近十年的時間才平定了北方,並且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成為初步統一北方最大的霸主,但是,他心中最大的阻礙仍然是東吳,公元208年,曹操為了統一中原,決定蕩平東吳,在曹操看來,東吳依然是他統一中原的最大絆腳石,但是令曹操沒有想到的是東吳這塊絆腳石,竟然在死後的很多年裡才被他的兒子消滅。
-
8 # 娛樂點小二
諸葛亮的作用
諸葛亮的存在關乎著劉備的成功與失敗,儘管隆中對已經幫助劉備明確了方向與目標,如果諸葛亮死了,劉備就算成三國鼎立之勢,敗亡會更快。
事實證明劉備的長處不在於謀略在於用人。繼諸葛亮後,天下各大傑出謀臣均已擇主而侍,曹魏與東吳介是人才輩出,能跟郭嘉、戲志才、司馬懿賈栩、荀彧、程昱、周瑜之流的能人皆有明主,劉備早晚敗亡。不要說什麼劉備性格怎麼百折不撓、又怎樣愛民如子、這樣人多了去了、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劉備的運氣實在太差,以他的尿性程度來講,沒等成功呢,墳頭草早就2米高了,曹操和周瑜等人,都已雄霸一方。會等他起來麼。太天真了!
龐統怎麼投靠劉備
要知道龐統是諸葛亮勸來的,赤壁之戰就是龐統出的連環計,導致曹操大敗,後諸葛亮跑回去,如果當時周瑜殺了諸葛亮,龐統投奔劉備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另外龐統沒了,誰給劉備出主意,佔領益州。如果沒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人死,劉備又拿什麼藉口攻打益州。
要知道劉備之所以能跟曹魏東吳兩方勢力對持,愛民如子、匡扶漢室、與亂世軍閥勢不兩立、這是根本,沒有藉口攻打,益州良地,把戰火引到當時唯一的淨土,他跟他勢不兩立的那群人有什麼兩樣,到時必然被天下人唾棄。有藉口的時候都被人說是“大奸似忠,大偽似真”
劉備立身立人之根本立身之根本“益州”,立仁之根本“民心”到時必然做出選擇,就算最後無奈之下攻下益州,他一個草根,根本不為益州士族所容,誰幫他擺平?他自己能麼,當時以門閥對草根的蔑視,誰拿你一個所謂的“漢室宗親”皇叔劉備當盤菜,這個名頭忽悠一下百姓還行。真以為自己是真的?加上之前的隱患,早晚死翹翹。
綜上所述,如果諸葛亮真的死了,劉備頂多會晚幾年,追諸葛亮而去。
-
9 # 二牛歷史觀
這種假設只能是根據《三國演義》猜測的,正史中的周瑜是個非常大度的人,不可能殺了諸葛亮,魯肅也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假如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之前被殺,我覺得三國還會鼎立,因為這是大勢所趨,只不過劉備想要佔領荊州是不可能了,建立蜀國也沒有那麼從容了。
首先,在諸葛亮的隆中對出來七年前,即公元200年,魯肅就給孫權提出過《榻上策》即東吳版隆中對,當時就定下了,據守江東,聯合劉表,共抗曹操。
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定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扶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
本來孫權聽從魯肅的建議想要徐徐圖之,公元208年春,派周瑜攻下江夏,斬殺太守黃祖,屠其城,進而威脅劉表,奪取荊州。同年八月,劉表死了,恰逢曹操也大軍壓境,魯肅又趕緊提出新的對策,想要聯合劉備,共拒曹操,這才有了後來的諸葛亮出使江東。
魯肅是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站了道義上的高點,並且實力雄厚,可江東勢單力薄,所以要找一個盟友,先是劉表,劉表死了,兩個兒子不成器,目標轉向了劉備。
諸葛亮當時剛剛投靠劉備,只是一個幕僚,寸功未立,在這時出使江東,要是被周瑜所殺,那孫劉聯盟肯定失敗。曹操會大軍壓向江東,赤壁之戰還會爆發,沒有諸葛亮劉備,曹操還會大敗,因為歷史上赤壁之戰是周瑜指揮的,孫權會佔領荊州全部。江東的實力會大增。
劉備肯定會再次逃亡,他沒法為諸葛亮報仇,實力太弱。他還會找藉口,進軍益州,而入蜀的關鍵就是張松與法正,因劉璋沒有大志,劉備在法正的輔佐下,一定會坐穩蜀中,還有關張趙等大將的助力下,劉備會迅速的在蜀地站穩腳跟,他會在法正的建議下進攻漢中,坐穩益州,失去了荊州三郡的劉備將會是最弱的。
曹操當時統一了中國北方,志得意滿,本來有機會一股作氣統一全國的,可是赤壁大敗,赤壁之戰是個轉折點,曹操失去了有生之年統一全國的機會,孫權實力大增,劉備失去了諸葛亮,實力會變小,可是還會有別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
所以我認為即使沒有諸葛亮,三國還會建立,面對曹操的攻勢,孫劉說不定還會建立同盟呢?畢竟國與國之間有的只有利益。
-
10 # 叢中笑6603
如果假設成立的話,那麼不要說三國了,恐怕二國都會沒有了。
諸葛亮在東吳被周瑜所害,劉備必然起兵攻吳。但劉備將不過關張趙雲,兵不過萬千,真的打可能兵力懸殊,而且關鍵一條,沒有謀士出主意了,劉備又回到原來逃來逃去了境地了。
於是,劉備有可能會去重投曹操,然後,聯合曹操一起攻打東吳,這時東吳危矣。最後就剩曹操的魏國了。
-
11 # 楚人正奇
廢話少說,先說結論。諸葛亮可以說是促進三國鼎立的第一人,如果諸葛亮早早被周瑜殺掉,就不會有後面的三國鼎立。
我為什麼說諸葛亮是促進三國鼎立的第一人?他有哪些想法和哪些行動讓我得出這樣的結論?原因有這些。
首先,諸葛亮胸懷大志。諸葛亮此人從來就不是什麼隱士高人,一直在醉心於功名利祿。他沒有出山之前就遍讀群書,但不是為了當什麼學問家,而是廣泛瀏覽經典書籍,不執著一字一句,講究不求甚解,只觀其大概,取其精華。諸葛亮不是終日在草廬讀書,還經常出外巡遊,結交名士以備日後大事之用。
再其次,他還經常走遍各地,目的也不是遊山玩水而是描繪地圖,熟悉各處關隘險要之處,這一點在劉備拜訪諸葛亮時,諸葛亮拿出西川地形圖時可以得到印證。
第二,諸葛亮有經世之才。水鏡先生曾言到: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後來發生的事情也印證了水鏡先生所言,此一細節留在下文詳述。
第三,那就是流傳千古的隆中對了。在這篇文章裡諸葛亮為劉備詳細分析了當時的天下大勢:曹操太強,不能與他對著幹,江東人傑地靈,英雄人物極多,而且已經經歷了孫氏三世的經營也是不能圖謀他,只可以與之結盟。益州,荊州的一把手不行,你可以趁機佔領這兩個地方,以此為根據,與其他兩家形成鼎足之勢。然後,待時機成熟在出兵中原一統天下。這是諸葛亮未出山之前就已經形成的構想。
當諸葛亮出山時,以此為時間點,諸葛亮往後餘生都是為隆中對裡面的戰略而一直奮鬥,比如,遊說東吳共抗曹操,勸劉備佔領荊州,益州等等,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那個宏達的戰略服務。
現在說說諸葛亮出山之後做的一些為以後三足鼎立做鋪墊的事情。第一,曹操引大軍前來征討劉備,劉不能敵,逃亡江夏,適逢東吳方面的魯肅前來,二人在結盟方面一拍即合。於是諸葛亮過江去遊說東吳與自己結盟對抗曹操。這才使得劉備沒有被曹操滅掉,並且還順勢謀得了荊州這一塊土地立足,為日後的燎原之勢奠定了形象之火。諸葛亮一手促成的孫劉聯盟使得曹操既不能滅掉劉備也不能滅掉孫權,這樣一來,使得這三家一時間並立於世。當然此時還有其他諸侯,
第二,勸劉備拿下益州,與荊州形成互為呼應之勢。
試想,諸葛亮要是被殺掉了,就不會有後面的一系列事情,而後面的一系列事情都是像一把推手不斷推著時代向三國鼎立的趨勢前進
所以說諸葛亮一死,斷不會出現三國鼎立。
回覆列表
呵呵,想笑呀!《三國演義》和歷史是沒邊兒的。
下面我來給你科普一下吧。周瑜死的時候,諸葛亮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這兩者是一點兒關係都沒有的。只能說是你是看《三國演義》,你看多了看電視連續劇也看多了。看歷史你看少了。
在歷史上,但歷史上周瑜並不是像《三國演義》當中那樣。《三國演義》用現在的話來說只能說是一本小說而已。而小說跟歷史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歷史是說的是事實,而小說只是添加了一些題材讓它的小說更具有吸引力而已。
小說只是按照歷史的程序來寫的,當然中間的環節是可以改變的,畢竟是小說嘛,別人都知道這裡面部分內容是假的,只是日常的娛樂而已。
請不要用娛樂和歷史來掛邊兒,這樣只能說是顯得我們很無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