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福子說歷史
-
2 # 開心影視集結號
唐朝文成公主的婚姻算是比較美好的,貞觀九年,青藏高原的吐蕃國與唐朝的關係就比較友好,國王松贊干布非常願意與唐朝交往,因為唐朝在生產、科技、文化諸多方面都比較先進,值得學習,為了進一步密切關係,他便向皇 帝李 世民正式提出求 娶大唐公主,唐太 宗為了和吐蕃和平友好,經過考慮後,答應下嫁文成公主。
隋朝義成公主,開皇十九年,和親東突厥啟民可汗的安義公主卒,為發展與突厥和好關係,隋文帝以宗室女(即義成公主)嫁於啟民可汗。
有隋一代,突厥首領連娶兩位公主者,唯啟民可汗一人。義成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0年,先後嫁給啟民可汗、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後三個都是啟民可汗的兒子)。
615年,始畢可汗率領數十萬騎兵南下,隋煬帝在雁門被突厥軍包圍。 隋煬帝派人向始畢之妻義成公主求救。公主遣使告知始畢“北邊有急”,始畢在九月撤圍而去。唐貞觀四年二月,義成公主被唐將李靖所殺。
都是為國家帶來和平的工具
-
3 # 大風雲歷史
和親公主
什麼是和親公主呢?和親公主是古代與外國、外族君王或王族和親的中國公主。中國的和親政策始於漢高祖劉邦,因為當年被匈奴圍困平城,劉邦被迫答應了匈奴的和親要求,從此和親政策一直延續,直至清代。在漢代出現這個政策也不難理解,先秦時代各地割據,並沒有以統一國家的形象面對外族。而遊牧民族也是由分散部落逐漸發展成大型帝國,到秦漢時期匈奴崛起,成為與中原能夠抗衡的政治力量,後面陸續還有突厥、回鶻、吐蕃等等。
隋唐的和親公主到底有多少人呢?隋朝嫁突厥、吐谷渾和高昌的和親公主6人;唐朝嫁回鶻、契丹、奚、吐谷渾、吐蕃、拔汗那的和親公主20人。
和親的作用顯而易見。緩和民族矛盾,促進經濟文化交流。對於中國來說,只是犧牲一名皇室女子和些許嫁妝,就可以維護邊境多年的安全,何樂不為?如果少數民族首領有異動,和親公主又可以提前洞察,通知國內,簡直就是安插在國外的高階細作。對於少數民族而言,和親公主的嫁妝常常意味著財富和先進文明,比如文成公主的嫁妝包括大量醫療和科技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這對吐蕃的農業、紡織業、醫療和文化都有巨大推動作用。然而,是否娶了和親公主,少數民族首領就醉臥美人膝,不再進犯中原了呢?其實這完全取決於少數民族首領的人品、性情和軍事力量對比,和親並不是萬靈丹。
(文成公主)
把親生女兒嫁給蠻夷,是哪個皇帝都不願意乾的事兒,而且嬌生慣養的公主們也未必能勝任和親公主的使命。所以,中原皇帝也有自己的對策,很多時候他們把皇族宗室之女,甚至宮女封為公主後與外族和親,沾點皇室血脈,自己心裡也沒那麼痛,這樣自然是極好的。所以,隋和唐中葉之前的和親公主都是宗女,而非真公主。唐中葉以後國力衰微,回鶻求真公主和親,希望得到更多的絹帛陪嫁,在絹馬貿易中獲得更好的籌碼。而唐的議價能力變差,只好先後陪上寧國公主、鹹安公主和太和公主三位真公主了。
收繼婚
之所以要說和親公主的心理狀態問題,是因為中原和遊牧民族的婚姻制度有很大差異,北方遊牧民族普遍奉行的是“收繼婚”制度。
什麼是收繼婚呢?《史記.匈奴列傳》:“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基本做法是讓喪偶的女子嫁給丈夫的兄弟、非親生子或其他男性親屬。
所以說,和親公主的和親工作通常是一生的使命,因為如果她老公死了,還有其他男人等著她繼續和親,到死為止。比如漢朝的王昭君同學,當年去匈奴與呼韓邪單于和親是她自報奮勇,她在呼韓邪單于的五個妻妾裡排名最後,育有一子。呼韓邪單于掛了後,昭君想回國,漢成帝命其“從胡俗”,再嫁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復株累若鞮單于,於是又育二女,最終客死異鄉。隋唐一代也是如此,和親公主在死了一任丈夫之後想回國,大多數情況下中原皇帝都會以“從胡俗”來婉拒。當然寧國公主是個案,後面再詳細說。
以我們現在的觀點來看,既然少數民族領袖並不缺乏女性伴侶,何必要讓後母繼續侍奉繼子呢?如果女人已經人老珠黃,兩人還能擦出什麼火花呢?恐怕只是空耗費後宮的糧食而已。
據說收繼婚源於對族外婚的約束。人們認為嫁到本氏族的女子不僅屬於夫家,且屬於夫家所在的氏族。若夫死後,其妻嫁往別處就會使本族失去財力和勞動力,收繼婚則可將其約束於本族內,所以收繼婚是一種財產繼承的轉移和變異形式。以這個邏輯,既然女人是一種財產,當然就像房產一樣由兄弟和子嗣繼承,使用和維護,既是權利,也是義務(這句話說得我自己不寒而慄,咳咳)。
隋唐人的婚姻觀
那麼我中原大國對收繼婚是怎麼看呢?收繼婚早在先秦時期便遭人指責,以後各朝常有法規廢止之。但是如果因此說隋唐和親公主的主要痛苦在於一女多嫁、不能從一而終,也是不對的。
隋唐是倫理道德相對寬鬆的時期。隋唐的經濟文化格局就是縱橫捭闔,開放融合,隋唐的統治者又多少有些少數民族血統,加之彼時民族間交往十分活躍,他們行事上多少也有些少數民族的豪放。
(唐代女子)
隋文帝楊堅雖然號稱關中漢族名門之後,但北魏時期楊家祖先就已經在武川鎮(今內蒙)戍邊,楊堅的父親身高兩米,可徒手製服野獸,讓人懷疑楊家祖先早已與北方少數民族通婚。而楊堅的老婆獨孤皇后也是少數民族中的鮮卑族,所以隋煬帝楊廣有至少50%的少數民族血統。
說到獨孤皇后忍不住多說兩句:此女不是一般人,此女一家都不是一般人。獨孤皇后的老爸是被稱為中國古代十大美男之一的西魏名將獨孤信,家裡姐妹三個,分別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唐高祖李淵之父李昞和隋文帝楊堅。所以可以說,三個朝代都有獨孤氏的血脈,獨孤信不愧為史上最牛老丈人。獨孤皇后最著名的事蹟就是她終生堅守一夫一妻制。本來隋朝人一妻多妾很平常,更何況是帝王,但獨孤皇后不知道哪裡生出來逆天的精神潔癖,死活都不讓楊堅再娶,楊堅同學居然也就從了。後來的漫長歲月裡,老楊估計都在悔恨中度過,有一次實在沒忍住,出軌了一下下,出軌物件分分鐘就被獨孤皇后找人送上黃泉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唐朝統治者的出身也類似。李淵號稱出身隴西漢族名門,但陳寅恪認為其祖父李虎也在武川鎮戍邊,還曾用過胡姓“大野氏”,他們的血統也是與北方遊牧民族有融合的。再加上李淵的父親李昞也娶了鮮卑族孤獨氏家的姑娘,李唐繼位者有少數民族血統也是坐實的事情。
(李淵)
各種因素疊加,結果是隋唐的婚姻觀也比較開放。夫妻感情破裂就可以離婚,可以是女方提出,而不僅限於男方休妻。離婚之後,可以復婚,可以再婚,甚至多次再婚,甚至連公主們都不介意多次嫁人。《新唐書》記載的唐高祖至唐高宗時代有名的公主212人,其中二婚者25人,三婚者2人。從這個角度來說,和超過一個男人依次建立婚姻關係,對隋唐女性來說並不是難以接受的事情。
收繼婚雖不為隋唐所倡導的,但在帝王的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著名案例。隋煬帝在其父隋文帝死的當天便收繼了其庶母宣華夫人(說“收繼”是比較客氣了,按中原倫理道德的專業表述是“烝”,與母輩淫亂。隋煬帝的母后獨孤皇后估計要氣得從棺材裡爬出來了……)唐太宗收繼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楊氏,唐高宗收繼了父親唐太宗的才人武媚娘……雖然朝臣一般會抨擊這樣的事,但統治者們都頂住壓力,扛過去了。說到底,中原宮廷的偶發性收繼事件都是源於某統治者對某女子的痴迷,只是剛好此女子是自己父兄之妻,而並非出於對收繼制度的遵從。
有四個丈夫的和親公主
所以,和親公主的主要痛苦還是在於身在蠻夷之地,語言不通,習俗不同,和野性彪悍的夫君沒什麼共同語言;如果自己國家與自己所嫁國家出現了衝突,和親公主難免要在夾縫當中求生存。《全唐詩》中《虛池驛題屏風》便表達了和親公主的處境和心情:
出嫁辭鄉國,由來此別難。
聖恩愁遠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顏盡,邊隅粉黛殘。
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
有的和親公主只侍奉一代少數民族領袖自己就死了,所以收繼婚制度對他們並沒有影響。已知的嫁過兩代少數民族首領的和親公主有隋朝的華容公主和光化公主,唐代的小寧國公主、固安公主、東華公主;嫁過四位少數民族首領的和親公主有隋朝的義成公主和唐代的鹹安公主。
和親公主當中最彪悍的應該是唐代和親公主之一的寧國公主了。作為唐肅宗的親生女兒,這姑娘在去回鶻和親之前曾經在國內嫁過兩次,都已喪偶告終,以一個剋夫的寡婦形象去和親,回鶻人居然沒拒絕。果然,嫁過去第二年,寧國公主的老公英武威遠可汗就掛了(汗~~~),寧國公主經過抗爭成功回國,留下跟自己陪嫁過來的小寧國公主嫁給回鶻下一任可汗。這應該是和親公主裡回來最快的一個吧,真是人生贏家。
最苦的自然是嫁了四個丈夫的義成公主和鹹安公主。鹹安公主先後嫁給了長壽天親(1年)、忠貞(長壽天親之子)(3個月)、奉誠(忠貞之子)(5年)、懷信(10年)四位回鶻可汗。嫁給祖孫三人,自然很尷尬的事情,好在前幾位都不長命,讓日子沒那麼難過,最後鹹安公主卒於回鶻。作為一個真公主(唐德宗的親生女兒),做到這個程度,也是鞠躬盡瘁了。有人說在此期間唐聯合回鶻大破吐蕃是鹹安公主的功勞。個人覺得雖然鹹安公主對回鶻與唐的交好有所幫助,但沒有足夠史料能表明她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如果說是因為絹馬貿易的利益關係讓唐和回鶻攜手,倒是實際些。
相比之下,義成公主絕對是有影響力的人。義成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0年,先後嫁給啟民可汗(10年)、始畢可汗(10年)、處羅可汗(2年)、頡利可汗(10年)(後三個都是啟民可汗的兒子)。這樣漫長的時間,被動地平分給不同的男人,對一般女人來說可能是極其痛苦的,但是義成公主完全hold住了局面,一直成為可汗身邊具有話語權的人。
義成公主在東突厥的30年,也是東突厥經歷巨大變遷的30年。599年,為扶植親隋的東突厥啟民可汗,隋文帝將義成公主嫁給啟民可汗,此後啟民可汗臣服於隋,曾兩次迎接隋煬帝到突厥,隋煬帝帶著宇文愷設計的巨型帳篷出訪,一度風光無限。
而到了615年始畢可汗當政,他不願被隋朝牽制,率數十萬騎兵南下,將隋煬帝困在雁門,關鍵時刻是義成公主用計支走始畢可汗的軍隊,救隋煬帝於水火。隋末動盪,又是義成公主從叛軍中救了隋煬帝的蕭皇后,希望為末世王朝留下最後的尊嚴。
626年,頡利可汗率軍攻至長安城下,與即位剛剛二十天的唐太宗對峙,我們不清楚這裡面有沒有義成公主挑唆的成分,作為隋朝的忠實捍衛者,她一向都視唐朝為死敵。
630年,唐將李靖滅了東突厥,免頡利可汗、蕭皇后死罪,帶回長安安置,唯獨殺死了義成公主。想來要麼是義成公主一心求死,要麼是唐朝認為義成公主有很大的影響力和對隋不渝的忠心,滾滾負能量唯有一死才能終結。不管是哪種原因,“義成”公主都已名至實歸:大義已成,這是對一個和親公主最好的評價。
回覆列表
歷史上確實楊堅最後建立了隋,繼漢之後又一次把中國帶入大盛世。這一方面來說,作為政治家的隋文帝楊堅可謂功莫大焉。但其在篡位過程中對前朝北周皇室的殺戮又不可謂不重。北周皇室成員被殺戮一空,清人趙翼對此就曾說:(楊堅)大權在手,宇文氏子孫以次誅殺,殆無遺種……竊人之國,而戕其子孫至無遺類,此其殘忍慘毒,豈復稍有人心。楊堅對北周皇室的殺戮做到了連根拔起。當時的皇權鬥爭是針對於男丁,所以公主們躲過了殺戮。這其中就有一位和親公主,對楊堅的滅國滅家行為發出了怒吼。
這位公主就是北周皇帝宇文邕親侄女,趙王宇文招的女兒千金公主。在580年2月,她被自己的堂哥,當時的皇帝宇文贇選去突厥做和親公主,嫁給了當時的突厥沙缽略可汗。可以時間剛過去一年,581年2月就傳來訊息,楊堅以輔政大臣獲得權力,廢掉了皇帝,建立了隋。更加可怕的訊息是,所有家族成員全部被楊堅殺得一乾二淨,自己父親因為反對楊堅已被誅九族。千金公主變成孤魂野鬼一隻了。於是,她慫恿老公突厥可汗對隋開仗。582年,突厥40萬大軍直奔長安而來。楊堅利用突厥內部矛盾,離間起突厥各部。突厥可汗背後起叛亂,於是回軍。千金公主假意和隋文帝楊堅講和,楊堅封其為隋朝“大義公主”,意思就是要其深明大義。
587年,沙缽略可汗死,即位的是沙缽略的兒子都藍可汗,大義公主嫁給了都藍可汗。589年,大義公主在大意的情況下寫了一首詩,結果傳到了楊堅那裡,楊堅以詩“餘本皇家子,漂流入虜廷”是在罵大隋,於是決心剷除大義公主。在都藍可汗的弟弟向隋朝求親時,許諾殺掉大義公主即可成親。於是在楊堅和這位都藍可汗的弟弟的反間計下,最後因為大義公主一起桃色事件,惹怒了都藍可汗。596年,大怒之下的都藍可汗一劍刺穿了大義公主。大義公主死時年僅33歲。
天道好輪迴,大義公主悲慘的命運沒想到過了不久時間在楊堅家的公主身上上演了。
開皇19年(599年),隋朝宗室女義成公主嫁給啟民可汗,這個啟民可汗就是都藍可汗的弟弟。10年後(609年),啟民可汗去世,傳位給兒子咄吉,是為始畢可汗。在始畢可汗任上時,615年隋煬帝楊廣北巡,遭到截擊。義成公主雖送信給了隋煬帝,但隋煬帝還是被困。在楊廣命懸一線之際,義成公主遣使告知可汗“北邊有急”,可汗方才退兵。不過就在3年後,隋朝還是被滅了,義成公主上演了和千金公主一樣的命運。不過義成公主復國決心更濃。在楊廣死後,義成公主接來了自己嫂子蕭皇后和她的小孫子。619年,第二任丈夫去世,傳位給了弟弟俟利弗設,號處羅可汗。於是義成公主又變成了處羅可汗妻子。不過處羅可汗在620年就去世,又傳位給弟弟咄苾,號頡利可汗。義成公主又變成頡利可汗妻子。雖然沒有了效忠的國家,但義成公主對隋朝的感情太深,始終認為李唐是“篡逆”。這個時期,她主張突厥對唐開打,蕭皇后主張罷手,兩人還產生了隔閡。630年,唐朝大將李靖攻打突厥,東突厥滅亡,倔強的義成公主寧死不降被殺。可憐的義成公主,就這樣為了信仰而慘烈的死去,不知道九泉下的楊堅對付大義公主時是否知道自家公主也會有如此命運呢?
這兩位公主可謂是和親公主裡面最悲慘的,都是在母國被滅,自己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上演出一幕幕悲壯復國行動。然而,落花流水終去也,一個弱女子又豈能改變什麼呢?命也